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当正义铁拳砸向小雀斑和J.K.罗琳

周黎明 枪稿 2021-11-29

开腔 ▻▻▻

英美的跨性别话题争议愈演愈烈,经历过癫狂的中国人,难免会想起我们的过往。


太阳底下果然没有新鲜事,一切都会换个花样再来一遍。


下文作者周黎明老师就在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目击了两种异曲同工的狂热和仇恨。


虽然他下笔很轻,但背后的叹息却重。


——枪稿主编 徐元




从小雀斑的软到罗琳的刚
——表演、变性及社死

文/周黎明

作者简介:影评人,双语作家。


近日,“小雀斑”埃迪·梅德雷恩公开表示,他后悔出演了为他赢得奥斯卡提名的《丹麦女孩》,认为那是一个错误;换成是今日,他就不会接这个角色了。原因:他扮演的Lili Elbe是一位跨性别人士,也就是咱们通俗说的变性人,而埃迪则是没变性的男性。言下之意,这本该由同样是跨性别的演员来扮演。

埃迪·雷德梅恩在《丹麦女孩》中饰演了世界上首位接受性别重置手术的变性人Lili Elbe。

类似的事情近年一直在发生,有时是演员忏悔,有时还没等演员忏悔,就遭到各方口诛笔伐。比如斯嘉丽·约翰逊主演《攻壳机动队》,以及蒂尔达·斯文顿扮演《奇异博士》里的古一法师,因为原著角色是亚洲人,故遭到美国亚裔人士的声讨。有趣的是,很少看到有人吐槽说古一从男人变成了女人。

更广范畴里,《老友记》负责人因为主角里没安排黑人而追悔莫及,以及《美人鱼》真人版启动黑人主演,都可以算是大趋势的小案例,即少数群体争取在银幕上获得尽量多的呈现,英文叫做representation。

表演的本质


如果甄选《丹麦女孩》主角时,有跨性别演员各方面跟小雀斑不相上下,那么,这位演员不仅不应该被歧视,反而应该因其先天优势而获得青睐。放眼影坛,这个级别的跨性别演员似乎没有,艾略特·佩奇还算有名,可他是女变男,事实上媒体公布的好莱坞跨性别演员多半是女变男。当然,若不考虑演技等其他因素,那一定能物色到人选。

曾主演《水果硬糖》、《朱诺》的演员艾伦·佩吉,2020年公开自己是跨性别及非二元性别人士,并改名为艾略特·佩吉。

好莱坞在商言商,考虑最多的恐怕不是演技,而是名气。如果有跨性别演员的名气超过小雀斑,即便那人其他方面未必合适,也会成为该角色的有力竞争者。

少数群体(包括少数族裔)努力争取影视角色,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推到极致,就会成为坏事,因为,那会从根本上颠覆“表演”的内涵。

表演的本质,就是假装是另外一个人。如果一味要求表演者跟角色各方面高度一致,那么,故事片就应该被淘汰,只剩纪录片。演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靠近角色,但演员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角色。

任何一个角色,就像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性别、性向、种族、肤色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至于是不是最重要的特征,取决于该角色在故事中的呈现。

就说拿破仑吧。好多欧美国家的男演员都演过,基本上是哪个国家拍,就找自己国家的演员来演,很少刻意物色法国演员,尽管法国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演员多得是。有些影片不会强调他的矮,但没有一部会挑选特别高、特别帅的演员,那样就会让人出戏。拿破仑虽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文字描述以及画像非常多,所以演员最重要的是演出他的性格和气场,而不是他的法国性。

马龙·白兰度曾在《拿破仑情史》中饰演拿破仑。

想必有法国观众看了别国的拿破仑而大感不满、挑出一堆毛病,那,为了尊重这些法国观众,将来其他国家的演员就该放弃这个角色吗?

古一法师从亚洲男人变成白人女子引发争议,但《沙丘》中的变时裁决官列特·凯恩斯本是白人男子,电影中成了黑人女子,却没人表示违和。其实,这两处选角是相似套路:都是架空的故事,什么人来演都能成立啊,性别和肤色似乎都无关紧要。但若启用不到30岁的演员,恐怕不符合人设。

美国某些少数族裔的讨伐,在我看来并不是基于逻辑,而是为了争取工作机会。比方说亚裔演员,原本机会就不多,难得冒出一个黄种人角色,又被白人抢了(最早、也最不公的案例是黄柳霜落选《大地》),自然心里很不爽。但声讨《长城》男主不启用亚洲人,就有点荒唐了,而且显然没看影片,因为马特·达蒙那个角色原本设定就是欧洲侵略者啊。

马特·达蒙出演《长城》。

比这更荒唐的,是萨拉·西尔弗曼呼吁好莱坞应该用犹太演员扮演犹太角色。她举的例子,出了他们的小圈子,普通观众压根意识不到那是犹太人的角色,因为角色的犹太人属性非常弱。况且,沿用她的逻辑,所有犹太人角色必须用犹太人演员,那么,是不是非犹太人角色就不该用犹太人演员,否则也会不正宗?

如果这样的话,美国的犹太裔演员可能会丢失百分之八十的角色,包括《变形金刚》等毫无犹太特征的影片。要知道,占全美百分之二的犹太人,占了百分之六十的好莱坞高管位置;犹太人在西方文艺界从来都不是弱者。

不知道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她的有生之年,会不会因为出色扮演了多个犹太人角色而道歉。

说回性别和性向,21世纪之前,基本上好莱坞的同性恋演员(即便是那些出柜的)都不愿接同性恋角色,生怕被定型。一大批精彩的同性恋角色,如《费城故事》汤姆·汉克斯的角色,都是异性恋扮演的,甚至当时好莱坞有一个笑话:你要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就去出演同性恋角色。还有一个较为专业的解释:同性恋演同性恋缺乏难度,但异性恋把同性恋角色演活,那才叫演技。

异性恋演员汤姆·汉克斯在《费城故事》中饰演一名同性恋角色。

说实话,跨性别演员要争取合适的银幕角色,跟1930年代的美国亚裔,以及1990年代的同性恋演员相比,障碍要少得多。借用伍迪·艾伦描写双性恋的话——“周末晚上可挑选的对象比异性恋多一倍”,跨性别演员能一举将可争取的角色范围扩大一倍,但是,具体到某个特定角色,仍有年龄、长相、气质、演技等很多条件,恐怕要比可男可女重要得多,除非你演的是早年斯文顿的《奥兰多》。

“跨性别”成了“我觉得”


西方把涉及种族、性别、性向的争议称为“文化之战”(culture wars),最新的热点莫过于跨性别。

社会上有人歧视跨性别人士吗?肯定有。

但《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不是。罗琳的阐述非常详尽,你若要批判她,至少应该先看全她的长文,对吧?其中一句话是:“如果性别不是真实的,那么,全球女性的生活现实就会被抹杀。我认识跨性别人士,也爱这些人,但抹杀性别概念会剥夺很多人进行有意义的人生讨论的能力。”

J.K.罗琳和她的言论。

翻译成大白话:我尊重性别的改变,你若改了性别,你便是另一种性别了。如果你只是想象自己是另一种性别,那不同于成为那种性别。

“跨性别”简称trans,但英文有两个全称,一个是transsexual,即做了变性手术的变性人,另一个是更广义的transgender,包括变性人,也包括仅仅停留在心理认知、尚未做变性手术、或不打算做手术的人士。

罗琳的观点用戴夫·查普尔(Dave Chappelle)的概括则是:“性别是一个事实。全天下每一个人都是从女人的双腿间生出来的。”

要社死罗琳和查普尔的人,则坚持性别是流动的,如果我是女性,但我内心是男性,那我就应该被视为男性;反之,我有男性的器官(注意,还没切除),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被困在男人躯体里的女人,那么,我完全可以被当作女人。(此处未计入同时具有男女性器官的少数人士。)总之,性别不是a fact,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自我认知,是“我觉得我是”。

跨性别权利游行活动。

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全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人都可以去分王健林的家产,因为,她们曾长时间内心认同王思聪是自己老公。即便减去那些纯粹搞笑的,真正达到心理认同的也不会少吧。

诚然,多数人变性前,确实有很长时间心理上认同了想要变成的那个性别。那是一个过程,但法律上若认可不变性就能当变性人,那么,同类事件怎么处理?随便举两个例子:一位孕妇开车行走在carpool车道,被收费人员逮到,她说她肚子里的生命也是人,所以车上应该算两人,符合两人免单的条件。著名歌星詹姆斯·布朗的妻子为了免遭法律起诉,以她丈夫曾被誉为“灵魂歌曲的大使”之名,要求享受外交豁免权。大姐,这个 “大使”可不是外交意义的大使;同理,没有完成变性手术的trans能否算是真正的trans,至少可以商榷一下吧。

Cancel等于“社死”


西方自由派曾经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这种观点的权利。

如今的情况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不会逼你去跳楼,但我要让你丢饭碗,并且彻底消失于网络。

你只要敢质疑那些trans不同于他们心理认同的性别,你就犯了滔天大罪,仿佛你成了仇恨的煽动者,是要把他们整个斩尽杀绝;而实际上,你只是质疑那些仍带有男性器官的人是否该坐享女性奋斗多年才获得的东西。(没错,矛盾集中在男变女,而女变男鲜有同类争议。)比如,“女性”一词按照他们的定义应该包括身穿女装但保留男性器官的人,那么,怎么区别出生便具有女性器官的人士呢?Trans们创造了一个说法:“有月经的人”。罗琳认为这是对女性的极不尊重(有点像一帮客人进了主人的家,然后把主人给赶走了),而trans则认为罗琳这是侮辱了ta们。而ta们对于罗琳等人的手段,就是cancel,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社死”,包括曝光她的家庭住址。

原文将会来月经的18亿女孩、妇女和非二元性别人士称为“来月经的人”,J.K.罗琳认为这应该直接叫“女人”。

罗琳还遭到《哈利波特》一众演员的网暴,情况像极了半个世纪前批斗老师的革命小将。尽管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因为罗琳的作品而走红、赚钱,但这不妨碍他们跟恩人划清界限,彰显其大义灭亲的立场;其中有些同情她(如舞台版赫敏的演员),但抵不过小将拳头,吓得赶快缩了回去。

查普尔是荣获马克·吐温大奖的美国喜剧明星,在少数公开力挺罗琳的名人中,他的声望最高。他大有故意引火烧身,为罗琳解围的架势。他的脱口秀专辑《终章》(Closer)今年十月在Netflix上线后,引发该流媒体内部trans人士的抗议,但老板泰德·萨朗达斯拒绝将节目下架,于是媒体对查普尔及萨朗达斯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

戴夫·查普尔脱口秀影集《Dave Chappelle: The Closer》在Netflix上线。

查普尔在节目中聊到两位他熟识的跨性别人士,一位是著名的Caitlyn Jenner,查普尔说生活中ta是“很棒的人”,查普尔不能接受的是,Jenner男变女后第一年就被权威机构评选为“年度女性”。如果变成女性就该获得此殊荣,那么,当了一辈子女性的,岂不该年年得奖?

查普尔的另一个trans朋友,是一名刚出道、默默无闻的喜剧演员,查普尔请她演开场段落,她演砸了,但查普尔依然扶持她。因为她跟查普尔走得近,便遭到某些trans人士的网爆,她挺不住,自杀了。想必trans群体把她视为叛徒。如果你认真看完查普尔整场演出,得出的印象多半是他很同情跨性别人士,他受不了的,是某些人利用平权的借口争取特权(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脱口秀的搞笑对象;禁止他人搞笑其实就是要求特权)。

戴夫·查普尔谈及他的跨性别朋友。

他甚至抛出“阴谋论”:性别认同理论其实是某些心理黑暗的男人想出来、用于颠覆女性权益的黑招。很明显,当任何男性都可以轻易自称是女人时,吃亏的是女性。

在西方,罗琳和查普尔等人的观点在传统媒体及社交媒体属于少数派,多数认同他们的人出于自保,不敢说话。你想,一场演出的视频可以卖出两千多万美元的顶级喜剧明星都差点被整死,何况普通人。我前面说西方的cancel culture不会毁灭你的身体,但按查普尔的说法,砸人家的饭碗等于是要人家的命。

想要社死罗琳的人肯定坚信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法律往往站在他们一边。比如,越来越多的地方推翻了传统的性别二分法,拥抱性别认同理论。这并不影响许多工作及活动,但如果你是一名举重运动员,女子队的,你的夺冠机会很可能要被人抢走,那个人出生的时候是男人,现在声称自己是女人。那你怎么办?还有,女厕所、女浴室(主要是体育比赛用的公共浴室)随便可以允许长jj的人士进入,你作为女性会震惊,还是会因女性的队伍突然增长而欣喜?

劳瑞尔·哈伯德成为第一名参加奥运会的跨性别选手。

不要觉得我这是哗众取宠,我仔细翻阅了美国德克萨斯的中小学transgender指导准则,今年秋季版。注意,那是出了名的保守大本营。里面明确规定,性别要按照心理认同,而非生理器官。它提到女厕所和女浴室,表示理论上允许心理认同是女性的学生使用,但若其他女学生及其家长抗议的话,可以设法为trans学生单独安排设施,可是如果trans学生认为那样做是歧视,那么,校方只能合理规劝,但不能禁止。

你觉得这样做会出什么事呢?也在今年,差不多同时,美国弗吉尼亚州劳顿县公立学校,一名自称“性别流动”(gender fluid)的生理男生,在石桥高中的女厕所里强奸了一名女学生。该男生被捕后,很快被释放。该学校今年八月已正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认的性别而未非生理性别来选择厕所,所以,他进女厕所这一行为本身并没违反学校规定。事发后,学校开会强调要保护性别流动的学生,而那个被强暴的女生的父亲,反而因为在学校失态怒骂而被校方斥为“恐怖分子”。

被强暴的女生的父亲被捕。

诚然,我们不能用一个人的行为,来涵盖整个群体。一名trans学生涉嫌强奸,并不表示所有trans学生都有这种倾向。但一个机构在允许具有男性器官的人进入女厕所、女浴室前,是不是应该征求全体女性的意见,看看她们是否能接受?国家亦然。

难怪,一些女性嗅到了不祥的苗头,已经警觉起来,甚至连某些女权主义者也感到不安了。

一个月前,德克萨斯州长签署了一项法案:中小学举办的体育比赛,男女必须根据出生证注明的性别来区分。有一种例外:如果某体育项目不设女子组,那么,女变男的trans可以参加男子组,但男变女不可以参加女子组的比赛。媒体掀起一轮大批判,骂该州“损害了女性的权益”——尽管它的初衷和效果是保护了“有月经的人”。

德克萨斯州州长签署法案,禁止跨性别女童在公立学校参加女子体育运动。

我们隔岸观火,往往觉得像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甚至为其寻找合理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曾经历过疯狂,而处于疯狂中心的人,总是被某种力量裹挟着,被崇高的口号激动着,整日亢奋着,积极铲除任何不同的声音,但终将发现,美好的愿望铺就了通向地狱的路。

最后举个小例子:10月底,美国总统拜登授予63岁的蕾切尔·莱文四星上将的称号,使之成为美国政府级别最高的跨性别者。

这条新闻下有不少中国网民的留言,其他一条颇有代表性:“如果他不变性的话,还能当四星上将吗?”

如果ta够格当四星上将,但因为变性而失去资格,那是歧视;

如果ta不够格当四星上将,但因为变性而获得这个头衔,那么,这就是……

……罗琳等人所反对的。


编辑/徐元
排版/刻苦驴

THE END

相关回顾:
胡来!这到底是关怀女性还是剥削女性?︱三九专栏
你说,谁拍电影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子戈专栏
凭什么让《扬名立万》爆款了?︱子戈专栏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