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都烈士命名的地名小考

徐剑 丁中广祥 2019-04-15

【往期回读】

走,到宜陵唀螺蛳!

宜陵螺蛳,网红美食!推荐15家餐饮店!

我爱香樟树,我爱我妻子

今天我买了一位老奶奶的菜

向天再借五百年

我的健康行动

烈士命名的地名小考

徐剑

【作者简介】徐剑:男,66岁,如东县人,中学高级教师,致力于江都地名文化研究。在各级报刊发表包括地方文化在内的文章100多篇。

为了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江都有不少地名以烈士命名,以便让烈士的英魂镌刻在苏中大地上。

锦西,原是江都区的一个乡,现为丁伙镇的行政村,地名是以革命烈士谈锦西命名。谈锦西(1892—1943),江都大陆乡人。抗战时期,谈锦西和儿子一同参加新四军。1940年11月加入共产党,曾任丁伙区交通站站长,搜集情报,在敌人占领区建立党的组织。他任大陆乡乡长时,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组织民兵打击日军。1943年10月,谈锦西不幸被捕,惨遭各种折磨,最后倒在血泊中,被刺23刀牺牲。为了永远纪念他,人民政府把大陆乡改名为锦西乡。

昌松,原是江都区的一个乡,过去即为史家乡。地名之所以叫昌松,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史昌勋和卞松山两位烈士,各取一字命名。史昌勋(1914—1943),江都史家乡人,曾任吴桥区农抗会会长,发动群众,打击敌人。1943年秋,一次不幸遭敌人伏击,突围未成,被捕后在敌人牢监里受尽折磨,终被杀害。卞松山(1920—1946),江都史家乡人,曾任吴桥区委书记、江都河南工委组织部长。1946年6月,他在带领武工队除奸时,被300多个敌人包围。经过激烈战斗,终因弹绝无援而壮烈牺牲。1994年,昌松乡政府在卞松山牺牲的原址建起了卞松山烈士牺牲处纪念碑。现在昌松乡已并入大桥镇,但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村庄还有,即大桥镇昌勋村、松山村。

高扬,现为吴桥镇的行政村,村名由新四军烈士高扬而来。高扬(?—1946),湖南省平江县人,1928年秋收起义后参加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周恩来派他到云南担任《曙光日报》主编,次年到重庆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1941年到苏中,任二地委宣传部长,1945年冬,调任中共江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6年3月15日,在谢桥乡刘家进行江都河南斗争时,不幸遭敌军偷袭,高扬果断组织突围。当撤到村外时,遭敌人机枪扫射中弹牺牲,时年32岁。如今在烈士殉难处树立了纪念碑,碑高3.3米,宽1.5米,嵌有江都区委制作的搪瓷标志“高扬烈士殉难处”。

坤平,现为大桥镇的行政村,村名由朱保坤和包志平两位烈士名字命名。朱保坤(1918—1940),江都忠诚乡潘家庄人,早年就读于南京栖霞师范学校,卢沟桥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四军挺进纵队来江都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朱保坤先后担任曹王区忠诚乡乡长、支部书记、三乡边区农抗会主任、大桥工委书记等职,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斗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40年农历7月28日,朱保坤在家被敌人一个连包围,他奋力反击,当场打死伪军一人、打伤一人,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年仅22岁。

邓华,现为丁沟镇的行政村,村名由新四军烈士邓华而来。邓华(1915—1943),江苏无锡人。1942年11月,转移到江都境内的新四军组成江都独立团,邓华任独立团二连连长。1943年9月7日,在丁沟北草村战斗中,邓华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击中,牺牲时年仅28岁。

韩银,在丁沟镇东,原是行政村,地名由新四军烈士韩银而来。韩银(1921—1945),丁沟镇韩巷村人,20岁时加入新四军。在江都一带与日军战斗,击毙不少敌人,从普通士兵升为副连长。在围攻张倪庄战役中,被敌人的机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高峰桥,由革命烈士高峰命名,位于真武镇恒丰村,原名八荡桥。高峰(1919—1948),现为吴桥小荡村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军队和地方党的宣传队员、民运工作干部、区委组织科长、区委书记和县委委员。1948年11月1日,高峰执行任务途经八荡桥时,被歹徒推入河中溺水而死,才29岁。为纪念烈士,后将八荡桥改为高峰桥,并在此设立革命纪念标志牌。

此外,还有浦头镇承仪村、丁沟镇荣臣村、丁伙镇庆波村、大桥镇启于村等,均为纪念烈士而命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