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骐 | 褚德军的闲适——老友新记之二
【往期回读】
微信又㕛叒改版了~
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丁中广祥”了。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
点击上方 “丁中广祥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丁中广祥”加上星标,你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褚德军的闲适
——老友新记之二
王慧骐
作者简介:王慧骐,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个人专著多部。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新华报业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应当是在1988年前后认识德军的。那时我已去了南京,编一本全省发行的青年刊物。杂志上每期都会拿出一定的篇幅,推介、宣传青年中的先进人物,各个界别的都有。德军当时是作为优秀的青年企业家,由我的老同学曹义田介绍给我的。而义田那时候还在宜陵中学任教。德军是他少年时代一道玩的同学、发小,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他推举德军,并亲自动笔为其撰写办厂创业的一路风尘和所取得的业绩。记得采访德军那天我和义田一道去的,当时的企业好像就在公路边上,厂区颇开阔,老远就能看见地上堆放的各种钢管。德军给我的印象是人很谦和,不说满话,用现在的说法叫低调。义田执笔写德军的文章,稍后在我主持的刊物上发了,团系统内有较大反响,不少人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要求去企业取经。听说此文后来还被收进了彼时江都县委组织部编选的一本受表彰人物的报告文学集子里。
这以后与德军的联络并不很多。有两回去宜陵看义田,义田总把德军找来陪我喝两杯。直到去年夏天,义田的孙女过十岁生日,邀我去江都一聚,那晚的酒宴上与德军同桌,闲聊中获知,他近年写了部很有意思的书,叫《老扬州传说》。第二天他从宜陵开车过来请我吃早茶,把这本由广陵书社出版的新书签赠与我。我带回来认真读了,发现德军还真是个不简单的人。他自幼爱好民间传说,多种渠道听来的故事全被他装进了肚子里,沉淀、酝酿了好多年,终于把它们一一写出来。这些作品丰富了扬州民间文学的画廊,为读者和同道所赞赏。之后我在为江都几位文友的新著作评时,很高兴地谈了读他这部书的感受。再后来,义田还告诉我,德军不只爱好写作,对多门类的表演艺术也下足工夫,深入其中而饶具建树。比如扬剧,他远不是一般性哼哼唱唱的票友,而是可称之为家的水准,多年来已写出十多个剧本,有的还是正儿八经的多幕剧大戏,且已搬上舞台像模像样地公演过。因了这番成就,他被推选为江都区剧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亦属实至名归。此外他还擅长作曲,有几首在当地流布很广的民歌作品;二胡、笛子、中阮等民族乐器,他也都熟门熟路,有较高的演奏技艺。这样的多才多艺集于一身,在我熟识的友人中,还真称得上凤毛麟角了。
而新近一次两天时间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对德军有了更细致的观察,进而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我以为德军的身上由内而外分明透着一种豁达里的闲适。从其着装、发型甚至爱驾的款式上,你可以读到他的年轻、雅致和斯文;从其多方面表现出的生活喜好上,你可看出他视野的开阔和进取心的勃勃犹存。平时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些内容,其实已尽显其内心的闲情逸致——他推崇雕塑、盆景这类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之美;他和亲朋好友游历名山大川,追寻大自然里无穷的奥秘;他和儿子一家开车去贵州旅游,返回时不远数千里特地带回几箱茅台,为的是让更多的友人和他共享美酒的芬芳……
那日他载我由丁沟去往江都的路上,途经一片即将收获的晚稻田,他特意停车,拉我到田边拍了两张照。面对那一片迷人的金黄,他喜不可抑地对我说,这是一种成熟较晚的晚梗大米,香糯而可口。这样的丰收场景如今已很难见到。德军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庄稼和果实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这是我等比不了的。那一刻我从他的眼里读到了类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样安谧而又唯美的意境。
他写作、摄影、唱戏、演奏,他驾车、打牌、饮酒、交友,全不为功名利禄计,寻的是一份创造与交流里的乐趣,一种身心全屏打开的自在与闲适。这令我想起了丰子恺老先生当年一篇文章里的金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心。”这当是一个人完全活出了自己的一种大境界吧?而在德军兄的身上我分明见到了这样的景象。
谨以此小文,与长我一岁的德军兄共勉。
改定于2018年10月30日
微信又㕛叒改版了~
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丁中广祥”了。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
点击上方 “丁中广祥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丁中广祥”加上星标,你就再也不会迷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