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看佛陀怎么劳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每一份劳动都会创造价值 /
/ 每一个劳动者都自带光环 /
五一
劳动节快乐
近代律藏大师弘一法师说:“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什么,佛陀也扫地?
我们凡夫可能会认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一定是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侍候左右,自己不必做什么,更不需劳动,其实不然。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时,见地不净,便执帚欲扫园林。时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后,皆执帚共扫园林。佛与众弟子打扫完毕后,入食堂就坐。佛告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这里,佛说扫地有五种功德:
第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地清净没有烦恼;
第二,可以让他人心地清净没有烦恼;
第三,是诸天的天王天人,护法天神对你生欢喜心,欢喜你这个爱好清洁的人;
第四,喜欢扫地的人啊,来世会长的漂亮端正;
第五,喜欢打扫清洁的人死后会升天。
由此典故,僧人对扫地格外重视,一般来说,寺院的洒扫比世俗人更勤快,寺院内外也就常年干净整洁,更加庄严肃穆。
不要被“扫地”骗了
不过请大家注意,很多师兄对“扫地”的理解是很狭隘的。事实上,这里应该理解为一切的清洁活动,都具有以上五种功德善果。比如,洗衣服、整理房间、帮助清扫寺院、擦拭佛像和经书等等都有很大的功德。如果只是理解为扫地有功德,而只是扫地,不洗衣服,不做其他劳动,那就是局限在文字上了。佛法的原理是融会贯通的,只是因为三宝是无上福田,以三宝为对境,所做任何善法,都会得到更大的福报善果。
“耕田种地”的佛陀
提到劳动,很多人以为只是体力劳动,而2500年前佛陀就指出脑力劳动、精神劳动也属于劳动。
一天,佛陀来到一个村庄托钵乞食,有一个农夫不理解佛陀不耕田劳作、四处游化讲法的做法,于是对佛陀说:
“我有得吃,是因为我耕种了田地,你也应耕种。只有劳动后,才有饭吃。”
“我也耕田种地,只有劳动后,我才享受饭食。”佛陀回答道。
“你说你是一个耕种者,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尊者你的犁具、牛轭、耕牛及牛鞭。”婆罗门迷惑不解地说道,“请告诉我们,你到底怎样耕田种地?”
佛陀回答道:
“信(saddha)为种子,戒(tapo)为雨水,慧(panna)为牛轭,中道(hiri)为犁具,意志(mano)为缰绳,静念(sati)为牛鞭。言行谨慎,饭食适量,以真诚去除杂草,以禅定达到圆满的解脱。精进(viriya)为载物大白牛车,载至苦尽乐生的涅盘之境。如此耕种好了的田地,定会结出不死之果,获得彻底的自在。”
听佛陀如此一说,婆罗门马上盛了满满一钵饭,恭恭敬敬地送到佛陀跟前,说道:“请佛陀食用我的米饭。佛陀是耕农,您的耕种可以结出不死之果。”
但是,佛陀拒绝接受,说:
“当你心悦诚服地相信,圣者确实已从烦恼中解脱,获证寂静,再行供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认识到圣者是收获功德的福田,此供养才是真供养。”
佛陀一生不辞艰辛,游化各地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为教化众生所付出的劳动,是世间劳动无法比拟的,是无上珍贵的法宝。佛陀尚且耕耘不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安于闲适不劳作呢?
END
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本文即是法布施,自利利他,功德无量!
精彩文章推荐
o【闻解脱】云登桑布法王狮子吼时轮法音|附法王开示:如何听经与修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觉囊德贤精舍”公众平台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嘎拉寺千秋伟业邀您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