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子湘 2018-05-30
档案周子湘ZHOU ZIXIANG




周子湘,女,满族,八〇后。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入选陕西省政府“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作家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作家班高级研修班学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福建文学》《飞天》《四川文学》《天津文学》《黄河》《延河》等,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或收入年选。二〇一六年获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首批“陕西青年文学之星”奖。





安妥我灵魂的这件事

文/周子湘



十年前,我在新加坡一座电子厂的车间里,身穿防尘服,戴着防尘手套、防尘口罩,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两只眼睛,在工作电脑上偷偷敲击着键盘。我不是在写工作报表,是在写小说,所以我得偷偷地写。

我连自己的电脑都没有,只能用工作的电脑写。我要一边构思人物和情节,一边防着组长进车间巡查抓到我。尽管小心翼翼,但有一次,我还是被抓住了。组长说我上班不务正业,我无言以对。后来,她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现一篇我发表的小说,有一天她主动对我说:“你写的小说我看了,不错。没想到你还真会写。你买台电脑在宿舍写吧,我不抓你。”

于是,我攒了很久的钱,花两千元新币(约一万元人民币)买了台电脑,在宿舍里没日没夜地开始写作。

我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打过工。在新加坡,我的工作地点是一座电子芯片厂,负责检测芯片。从晚上七点到早晨七点,十二个小时的夜班,我上了近三年。每天早晨,别人从梦中清醒,我却刚刚下班,把自己扔到房间里,一扔到床上我就累得很快睡着。日复一日,体力上的辛苦可以忍受,但是异乡的孤独与漂泊,是最令我难以承受的。我经常看着宿舍门外被晨光拉得长长的孤独的身影,对自己的影子说:只有你与我相伴了。

孤独之中,我曾无数次无声地呐喊,但那呐喊被巨大的空间和黑夜里涌动的时间所吞没。在异乡的艰辛与漂泊中,唯有写作,才是我与自己的心交流,安妥我灵魂的一件事。

除了写作,我喜欢读书。每天上夜班,别的女工都会带些零食,而我的包里总是装着一本书。我的宿舍不远处,是新加坡一家图书馆,我的图书证上,有很多红印记,是借阅率最高的读者之一,以致图书馆的管理员认为我信誉良好,可以宽限借阅期。

当我从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中看到他笔下的村庄时,我心有所动,这座枯燥、机器轰鸣的工厂,为何不能幻化成为我新的小说呢?

我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小说,渐渐整理成一个系列:海外打工系列小说。一个好的写作者,要具备一种能力,即惊人的虚构力和想象力,并且要有重新建构、打造一个世界的能力。如果仅凭白开水式的生活实感和按捺不住的倾诉热情,是不可能支撑一辈子的写作的,因为它忽视了艺术构思和理性参与的重要性。

我发表在《人民文学》二〇一七年第十一期的中篇小说《天涯厨王》,描写了这样一件事:中国人闯南洋。一个庞大的群体,却是隐形的。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都散落着这些走出国门的海外打工者。有六百多万中国海外务工兄弟姐妹,生存在不那么知名的国度和角落里。他们不被人发觉,我力图书写出他们的心灵故事。

这篇小说塑造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主人公李绣娘。在承接祖辈厨艺的使命感中,经历了厨王祖父下放新疆农场、父亲含辱一生无法施展厨艺贫病而死、自己到新加坡打工拼搏等一系列的生活挫折和人生动荡之后,李绣娘依然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热爱的厨艺。当她在厨王大赛中被自己的徒弟陷害,输了比赛后,却用自己真实的厨艺征服了全场,成为无冕厨王,在异国打工生活中活出了人生的精彩。小说描述了普通人的奋斗、求索过程和当中的精神历程,是一篇平民奋斗、女性成长的小说。

二〇一七年第十一期的《小说选刊》上,转载了发表在《民族文学》第十期的小说《慢船去香港》,这是我的一段香港打工记忆。我曾在一艘香港的邮轮上工作,邮轮上有很多来自内地的打工妹,我也是其中一员。这群女工带着梦想,也带着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碰撞,在异地他乡生存着。我用自己的笔,记录和挖掘她们灵魂深处的诉求,触摸她们的脉搏跳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茉莉,她的人物原型就是我曾经的同事。

另一篇小说《新加坡河的女儿》,描写了一群小人物——陕西女子纵贯十年,在新加坡这块土地上打拼、生存。异国他乡,顽强生活,精神和肉体的沉痛与撕裂,在这种鲜活的生活中,朋友、同事、伴侣、老乡,彼此相互倾轧又相互砥砺,写出变革时代的沧桑感和国人在异国生活的艰辛与厚重,我想表达一代青年面向世界的探索意识。

中篇小说《错位》,是另一个打工者的故事。大陆青年何本昌在香港工作期间,和大陆女青年阿倩既是同事,又是一对情侣。何本昌一心想和阿倩攒钱结婚,留在香港,就连名字也改为香港人的叫法“阿昌”。但结局却出人意料,生活在某一个拐角处,突然急转了一个弯。阿昌和阿倩的命运完全逆转。

如果说前一篇小说写了打工者的“出走”,那么这一篇小说写了打工者的“归来”。外出打工,挣了钱,回到家乡后,打工者如何面对生疏、失落的生活环境,面对落差和失意,如何在这种漂泊的身份中找回自己。这是这篇小说展示和思考的问题。

小说说到底是写人性。张爱玲曾说:“写小说的人,我想这是我的本分,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很清楚。”我有一篇小说《女人花》,写现代商业社会中人情、人性的冷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绿月,是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在商业竞争和城市生活中,她经历了挫折、孤独、裂变的过程,生活的残酷就摆在她面前,可她不得不接受命运的非难,活下去。

有的人看了小说,对我说,你对绿月真狠,让她在结尾中那么无望。可我知道,她是一类不向命运屈服的女性,在她身上,有小人物的挣扎,更有不屈。

我的小说,始终是在探索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内心世界。我安妥着自己的灵魂,也安妥着他们的灵魂——他乡、冰冷的机器,是刺进打工者灵魂深处的一根芒刺。我的创作激情隐藏着直面自我的深切感触,小说,是抚平这根芒刺的手,它令我平静。

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包含着人性深处的真实感和复杂面。我的小说只是一扇窗,展现中国打工者的故事,观照他们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我希望扩展的,是灵魂内在的空间。


杂志美编:郭雪艳

专题组稿:梁 豪



《人民文学》2017年刊发的作品,您错过了哪一篇?总目录来啦!!

  单个订单任选三期只需30元。为回馈读者,我们还准备了2015年以来的部分存刊供您挑选,也一并享受特惠价。

点击这里进入列表购买


精彩回顾

【圆桌派】“90后”创作:建构文学与生活的新关系

【赏读】陈彦:主角

【典藏·扫描】《人民文学》历史上的第十二期

【新刊速递】《人民文学》2018年1期 卷首语 目录

【赏读】陶丽群小说:冬至之鹅

【赏读】李瑾:李村寻人启事[小说]

《人民文学》2017,您错过了什么?

【赏读】郑朋:消失的女儿

【我们·责编说】刘汀:古老民族的青春叙事——评宗璞长篇小说《北归记》

【我们·大家】梁豪:宗璞与《人民文学》的两个三十年

【赏读】宗璞:北归记(1)

【典藏·扫描】《人民文学》历史上的第十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