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49 凡夫之人真正肯定了相信了因缘果报,他的心也是定的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49

剖妄出真

倒数第二行。【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学佛,我也常常提供诸位同修,学佛的目标啊,一定要在开悟,而不是以记诵为目标。现在学佛的人,大多数在经教上啊,着重在,“啊,这一部经怎么讲法?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着重在这一点。这个学法呢,是不能开悟的。

如果要想开悟,一定要循开悟的路子去走。一切大乘经典,都是指导我们这一个方向,达到悟明心地的目标。那么在楞严经里面,可以说章章都是指示这个方向,在此地尤其是明显。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一直到此地,阿难与诸大众,还没有悟,还没有开悟。那么这再更进一步,换句话说,换一个方法,来敲敲阿难与这个大众的悟门啦,总希望把这个悟门敲开,茅塞拔除。

那么前面半段呢,是集结经的人,叙说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你看看,这个一开端呢,就是怜悯阿难。什么事情值得怜悯呢?给诸位说,没悟,值得怜悯。因为他没悟,这再想方法,来开启他的悟门。凡是在事相上修学,一定啊,要先发智慧。为什么呢?慧能导行啊。智慧啊,引导我们修行;智慧啊,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据。真正讲修行,是什么时候呢?是在讲闻思修三慧啊,这个时候才是修行。

那么换句话说,三学完成了以后,这才谈得上修行。三学常说的啊,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一开了之后,这里面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闻思修是一,不是三。如果闻思修是三了,那就没有慧了,那只能说闻思修,不能讲三慧。三慧是一啊,那个慧,就是戒定慧的慧。可见得,慧要开了,一定是定成就的,那个心不定啊,慧就不能够开发。所以要开智慧啊,先要修定。那么在此地,经上所讲的诸三摩提啊,就是定。

那么我们再研究研究,这为什么心不能定呢?这个真正要用功啊,不得不这么追根究底啊。心之所以不能定啊,就是心向外攀缘,要拿金刚经上的话来说呢,咱们凡夫,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就是定不下来了。那么佛在金刚经上屡次地教诫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么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心啊,从六尘境界里面收回来,心就定了。心定了,智慧才能开。那么这个定了的心呢,就是清净心。那么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才能够生智慧;智慧啊,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门。我们身口意啊,这个三种行谊,就有般若智慧的指导。那么这个行呢,就叫做菩萨行,就叫做佛行,行佛所行啊。所以由此说来啊,这个佛法,并不麻烦啊,是既简又易。问题是我们信不信这个道理?信了之后,我们肯不肯这么做法?那么这就是关键的所在了。这一段的意思,刚才说了,修行,一定要先开智慧。智慧开了以后,那还再广开,我们教下里面来讲,大开圆解啊。到那个时候,皆可以为妙修之地了。

那么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总持,所谓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拿我们现在这个方便话来说呢,犹如纲领一样,世出世法的共纲领,在佛法称之为陀罗尼。不但是总持啊,上面还加了一个大陀罗尼,这个大字加在此地,就是所谓法界大总相法门之体。而在本经向后经文当中所开出来的,像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这都是从这个大陀罗尼底下所开出来的。那么也可以说,下面四科七大啊,就是大陀罗尼。为什么说四科七大是大陀罗尼呢?因为佛给我们说破了,这个四科七大啊,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啊。读这一科经文,应当要觉悟,觉悟到四科七大,那就是法界大总相法门的理体,我们的心,焉得不清净呢?!心,必然无所住了。心有所住啊,是不认识万法的理体啊,以为一切法是真实的,所以他心才有住啊。

实在说,这个心有住的人,不但是迷失了万法的本体,我再说得简单浅显一点,连那个迷惑颠倒里面的因缘果报的道理,他都不懂。为什么呢?如果懂得因缘果报的事情,他的心也不住了,像袁了凡居士,人家心清净了。他并不是懂得大总持法门,他是啊,真正相信因缘果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起心动念,都是冤枉的嘛。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啊,都是前生修得的。今天没饭吃,该挨饿一天,他命是如此嘛,强求不得的,那又何必多求呢?!啊,所以说是,凡夫之人,真正肯定了、相信了因缘果报,他的心也是定的。定心容易入道,这个是修行的本钱啊。

本经,是大乘圆顿法门。你看阿难尊者,在前面祈请的,是成佛之道啊,不是成菩萨道,是成佛之道啊。那么换句话说,世尊在本经所开演的,全是讲成佛的道理,成佛的方法,以及如来果地上的境界。那么这个境界是高啊,我们又想一想,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我们能成得了佛吗?这一桩事情啊,问题就在信心,你相不相信你自己能成佛?跟佛在金刚经里面讲的,都是相通的。

金刚经里面佛说过了,后五百世,就是末法时期,我们现在斗争坚固的时代,如果有人对这样深的经,那金刚经、楞严经都是一样了,法华、华严,都是一类的,你要听了是不惊不怖不畏,这个人就很稀有。那么我们听了这些大经啊,哎,也不惊,也不怖,不畏,我们是不是稀有呢?只怕的是我们呐,是已经麻木不仁了,所以听了不惊不怖不畏啊。不惊,就是信得过;不怖啊,就是道理能够透彻;不畏啊,不怕,自己可以做得到。所以稀有啊,他能信、能解、能行!那么我们如果说是不信、不解、又不能行,我们也不惊、不怖、不畏,那岂不是麻木不仁吗?!金刚经上佛说的那一番话,用在楞严经上,是相通的。

那么换句话说,在今天斗争坚固的时代,我们能信,我们能解,我们能行,正是世尊所赞叹的,第一稀有之人。那个第一稀有,是明心见性,才是第一稀有;如果不见性成佛,称稀有可以,第一还称不上。那么这就是佛在般若会上给我们授记了,我们末法的众生,能做得到。所以,成佛作祖的障碍,不在环境,也不在别人,而是自己有没有信心?我们自己相信自己能成佛,这一生决定可以成佛;相信能做祖,就能做祖。总得要自己有信心,一个人要没有信心,什么事也做不成。有了信心,道理懂得了之后,他苦学啊。人一能知,己十知啊,别人一遍就会,我不行,我十遍;人家十遍会,我学一百遍。只要自己努力,没有不成就的。可是诸位要晓得,为学与为道啊,大大不相同。为学,学问是要天天增长,知识啊,天天丰富;为道跟为学是相反的,为道要日损,天天减少。减少什么呢?减少执著,减少分别,减少烦恼。佛门里面常讲放下啊,日损就是放下啦,天天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事情天天要做,但是心里要放下。

昨天普妙法师啊,请我到他那个庙去应供,我到那去吃了一餐饭,参观他的大庙。庙盖得富丽堂皇,那个大殿呢,大概可以容纳一千人的样子,大概是我们台湾第一个大殿。它那个柱子,恐怕得十个人才能够抱得起来,啊,太伟大了。啊,我怕拍他的肩膀,我说:“要培养后人啊,我们都快要走了。”呵呵,他点点头,“是的。”不可留恋!事情要不要做?要做,不能留恋。正在做的时候,正就要放下。一贪恋呢,那就坏啦。普妙法师这个人很不错,我是在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他,我没出家的时候,在埔里就在一起住茅棚,跟忏云法师在一起住茅棚的时候。我们睡在他的茅棚里面,他还受了一点难呢,我离开半个月,呵呵,那个地方发水灾,我是没有尝到,他是碰到了。

所以,要想到,时时刻刻想到,我们要走的呀,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还有什么苦苦留恋的呢?!要走,人人都要走,不要以为,哦,年老了才走,那个年轻的走的人太多太多了。你要不相信,善导寺大界底下去看看,你看看那多少年轻的。黄泉路上无老少啊!啊,你心放下了,心开意解,这才能入道。心要不放下,障道啊。十方诸佛来教你,也不行啊。说个老实话,那诸佛祖师来教你啊,也就是这个教法,再没有别的特别法门嘛。经典上所记载的,不就是释迦牟尼佛教阿难的吗?!所以,总得要觉悟。觉悟了的人,念念为一切众生着想,绝不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想,就有障碍。为众生想,为后世佛法想。想什么呢?令他觉悟啊!这就叫佛法。不觉,则是世间法。那么我在此地给诸位讲佛法,讲佛法啦,就是要提醒诸位觉悟之法。前面没有开悟,后面就要重视了,希望能在这个经典的字里行间大彻大悟,禅宗所谓是言下即悟啊。

那么底下经文呢,这就说到四科了,也是楞严经里面非常精彩的一段。阴入处界,七大等法,一切义,总一切法,这叫做大陀罗尼。那么这个底下啊,就是二十五圆通。那个二十五圆通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阴、入、处、界啊,这个四科啊,是开合不同而已,所以说到最详细的,就是十八界。那讲十八界了,那是五阴、六入、十二处,都不必讲了。为什么?全都包括在其中了。那么十八界是十八法,十八加上七大,二十五,那个二十五圆通,就是从这来的!这是把八万四千法门,归纳为二十五个法门,门门都能够悟入。所以这个地方这个总持啊,总一切义,啊,在教理上讲呢,就是四科、七大、二十五圆通。这个持一切义,总一切法,所以叫做大陀罗尼。

那么陀罗尼啊,有的时候也翻做咒。比如说,有一字陀罗尼,有多字陀罗尼,有无字陀罗尼。那么楞严会上啊,有五会楞严神咒,是属于多字陀罗尼。那么神咒啊,本来是密说的,可是我们中国这个古大德,灌顶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五会楞严神咒啊,一句一句都注解出来了。那么这个注解的本子呢,就是《楞严经灌顶疏》。那么这个疏啊,好像在我们台湾,还没有单行本流通,可是过去在大陆上,这个木刻版本啊,有单行本。这个灌顶大师,也是很了不起的人,宗教皆通啊,著作等身。他老人家著作很丰富,现在收在大藏经里面就很多,好像在台湾这个楞严咒有单行本、注解的本子流通,那就是他那个灌顶疏里面抽出来的。

这个咒啊,是密说,经是显说,显密不二。若问咒的意思呢,就是经的意思。那么经的意思,也就是咒的意思。经懂得了,咒在行门里面,确实有它的善巧方便。如果把咒语解出来了,它那个方便就失掉了,所以咒还是不解的好。为什么呢?诸位要晓得,讲到用功,是要叫你放下万缘呢,如果咒子意思都明了了,哎,念一句,想一想,是这个意思,哎,再念一句,又想一想,是那个意思,你那个心就不能得清净了。所以我常给诸位说,经也没有意思!这是我叫诸位去背诵经典,经没有意思,跟咒一样。没有意思,你去念,才能够摄心,才能够念到啊一心不乱,才能够念到三昧现前,才有成就啊。这一面叫你念的时候,一面在想意思,就是打妄想,那怎么能成功呢?!那么经毕竟是显说的啊,确实是没有意思,可是你在里头望文生义。那个密啊,不但是梵语,六道的语言,看的字也怪,意思也不懂,容易摄心,所以在行门里头啊,确有其方便。那么这个道理啊,你要是真正懂得了,那怎么用功法,你自己就会了,不必别人多说。

那么现在楞严会上,佛所讲的真觉妙心,是诸三昧妙修入门的基础。如果要是不通达而修行的,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盲修瞎练,说食数宝。所以,以诸三摩提,那么诸三摩提,具体就是指二十五圆通,由二十五位菩萨来代表住诸三摩提。一一三摩提,无非全是称性起修啊,了修即性啦。换句话说,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都是首楞严三昧。那么这个二十五圆通章里面,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诸位要能够体会到这一层,你就晓得,咱念佛啊,是修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不简单呐!比那个一般禅宗里面所讲的,还要高啊,谁知道呢?!都以为,念佛,念佛没什么了不起,老太婆教。那么换句话说,他对念佛这个法门,他都是一窍不通啊,讲的外行话啊。

这个事情我过去也给诸位讲过,我都碰到过这种人。什么人呢?是日本的法师,日本的佛学博士,在我们台湾大学教书,台大的客座教授。很多年前了,临济寺第一次传戒的时候,好像是五十一年。五十一年第一次传戒,那么我在戒坛里面做书记,有一个同学,领到这个日本的佛学家,来看我。来看我,他来问我,他问我研究什么?我那个时候,正研究楞严经,正在学的时候,“我研究楞严经。”他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我修念佛法门。赫,他一听呢,是好像很轻慢呢,没瞧在眼里,瞧不起。啊,所以用一种讥讽的口吻来说:“楞严经与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啊?”很轻藐、藐视轻慢的口吻来问我。我反过去问他一句,我说:“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啊?”他一二话都不说了,就走了。楞严经里面顶重要的,呵呵,就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嘛。你要说是楞严经与净土没有关系,这两个菩萨在二十五圆通里代表特别法门,那怎么没关系呢?!可见得你那个日本那个博士啊,头衔是有啊,肚子里一肚子草包啊,这么明显的都看不出来!这念佛修的是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啊!这楞严经,怎么不是净土宗的经典啊?!所以那个日本人,我们不要被他吓唬到了,他那些博士,我看都不值钱,啊,都是不通啊。

那么首楞严王三昧,佛在前面说过了,是十方如来,一门超出,所以叫做妙修行路。那么这几句话,这是集结经的人,叙说世尊开示底下一大科用意的所在。这个几句话,给诸位说,是重要的提示,换一句话就是,指导我们读下面一大科经文的总纲领。你要把握不到这个总纲领,下面经文,咱念了啊,恐怕还是不能开悟,啊,再看看诸菩萨的热闹热闹而已了。他们悟入了,悟入与我何干呢?不相干呢。这几句话你要是体会到了,你就晓得,后面句句话与自己有关系,有大利益。

好,我们就看底下经文,这个是世尊的开示了:【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那么这些话呢,给阿难讲的,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讲的。我们现在犯的这个毛病,跟阿难的毛病是一样。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的?但益多闻,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表面上看起来,嗨呀不错啊,某人好学啊……学世间法,可以;学出世间法,错了!世间学跟出世间学,学是一个字,可是学的理论依据,学的方法,修学的境界,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要说明,这一部经,跟一切大乘了义的经典,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立论的基础。是以生信开解,建立妙修之因,然后才能够启行证果,成就妙修之果啊。

我们在华严里面,在弥陀疏钞,以及最近讲的法华经,大智度论里面,都是以信为基础,信为道元功德母啊!我们其他的不谈,如果能把信心建立了,那么我们学佛,就算有成就了,你有了信心了。以后,解、行、证,无非这个信心逐渐地加强而已。到成佛,这个信心啊,是圆满究竟了。所以,信心建立了,就上了轨道了,就是菩萨道了。

那么我们问一问,再问问自己,我信不信呢?这个地方诸位千万要记住,不是问你啊,信不信佛教?不是问你啊,信不信释迦摩尼佛?也不是问你啊,信不信楞严经?这些都不相干。问的是,信不信自己能成佛,能成菩萨,能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拉拉手,相不相信啊?信佛教,信经典,都没有用处;信自己,才有用处!行、解、行、证,都是在自己份上啊,不是在自己以外啊。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147 能在一切万法里面观听,离开分别,离开执著,就是用根

148 你那个心到本来无一物的时候,就开悟了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9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