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167: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则;人类所能承受的这个力道就有一定限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严经  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57l9mdi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0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遍计执性,情有理无]情有就是一般执着,噢!那是一条蛇。事实上它不是蛇,理无,事实上没有蛇,只是一条绳子而已。我们看的缘起性好象有,事实上它是没有,因为万法无体性。我们看的缘起性好象有,事实上它是没有,因为万法无体性。[依他起性,相有性无];追求分析其体性,空无自性。[相有是幻有,性无乃本无,此明无性之性,即如来藏性。生灭去来,乃指心与器界,似有生灭之相;众生根身,似有去来之相;相依性起,不离当处,如空][华、镜][像、梦][境,华性即是空性,像体即为镜体,梦人本属醒人]只要你醒过来,还是那样的人。[众生迷而不觉]所以,晚上做梦的时候,虽然是在做梦,醒来的时候,还是原来那个人;我们今天迷了,有一天悟了,还是原来那个如来藏性,并没有二个如来藏性。[故曰:殊不能知,身心世界,生灭去来之相,本即如来藏性也]禅宗祖师讲的那一句话,八个字,体会得出来,哇!一辈子都受用不尽:修学佛道,守心第一。一针见血!心,守住这个心不起妄,你想要修学佛道吗?守住那一颗清净心,不被污染。但莫污染,别无圣解,就这样子,说佛道很难,也很简单!

[如来藏,即众生同具本觉性体。本觉者本有之佛性,众生迷位,本觉在缠]在缠就是束缚了。[此性隐而不显,如来之性,含藏众生心中,故曰如来藏。又即不生不灭之真如心,一切如来,恒沙净德,无不含藏于此,故曰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即藏性德相。本无去来曰常住;不属迷悟曰妙明]为什么不属迷悟呢?因为加一个悟,就头上安头了。[本无生灭曰不动;无处不遍曰周圆;合此四德,为妙真如性。妙者不可思议之谓也,以其全妄即真故,一切皆如故,无有一法不真]因为开发了如来藏性出来,万法都在如来藏性当中。[无有一法不如]这个[]就是毕竟空,没有一法不是毕竟空,[]就是空。[合能例中,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法华》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也]任何的法都安住在它的本位,因为它与空相应,是不二。世间相常住,世间相看起来是生灭,其实是常住的空性,叫做世间相常住。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相是妄,相妄本不可得,相不可得就是性。[上明妄元是真,此明真本无妄。由不知万法唯心,宛见差殊,而有彼此去、来,圣、凡、迷、悟,始终生死等相,犹如翳眼,妄见空华]。诸位!这个很重要,好!为什么去来、圣凡、迷悟?这是面镜子例如我们的清净自性,本自具足!这是灰尘,安一个去,镜子上面多一粒什么?灰尘。安一个来,镜子上面又多了一粒灰尘。说:我是凡夫太自卑,镜子上面又多了一个灰尘。说:我是圣!诸位,性相本来一如,还有圣吗?安一个圣吗?对凡夫才讲圣啊!对不对?性相一如,说:我是圣,镜子上面又多了一粒什么?圣,叫做头上安头,圣本不可说,平等性相不二,还安一个圣,又着圣见;安贤着贤见;安凡夫着凡夫见;安悟着悟见,清净自性里面本无如许多见,安什么都不对!所以,不可以安,去来、圣凡、迷悟,都不可以。

[然既知相妄性真,于藏性真常之中,求其去来等相,了无所得;如梦行千里,一经醒寤,不离床枕,岂有去、来之相可得哉?如迷东为西,忽然有人指示令悟,岂有迷、悟之相可得哉]在迷的说迷,悟了以后,不着一个悟。[如梦生人间],就象做一个梦,从出生来到人间。[自少而老,报尽命终]说实在话,[岂有生、死之相可得哉]所以,为什么要悟父母亲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爸爸、妈妈没有生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没有!现在有也是等于没有,所以,生是幻、死是幻、病是幻。对众生来讲,这个可都是真的,因为你的能力有限。比如你现在五脏里面有一个要开刀的,譬如说肿瘤要开刀,很痛很痛,它是幻没有错,可是,我们人类的能力,所能承受的痛苦的能力他有限,这个时候就必须借重医生了。虽然我们讲是幻,只是叫你看透,不是说叫你不过现实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你难道可以说胃生肿瘤,或者子宫生肿瘤,或者脑瘤,你不开刀行吗?不行。只要投胎成人,他所能承受的这个力道就有一定,虽然我们佛性是珍贵的,可是,我们受业力的牵引,因此这个人所能受的撞击有限的。一个人如果车子开快,碰!没有了,生命消失了!为什么?你是业力所生的这个色身,我们的能力它就是局限在这个地方。你也没有办法像鱼跳进去水里面生活,因为你是人,你的业感缘起就是这样子。一出生你的能力就受限制,不是佛有大神通,飞行自在,大神通,你没有办法。千变万化,你杀不了佛,我们人没办法,人一出世,他就这样子而已。所以,正常的生活、吃、睡,不要受到伤害。譬如你这个人在烧热水,不小心打翻了,你皮肤所能承受的烫的,一百度下去,烫伤了!你要赶快送医院,为什么?业力幻化的色身。所以,虽然是幻化的色身,你就必须要好好的处理,没有办法超越你的能力。说:我不看医生!没有办法的就是要看,该怎么处理就应当怎么处理。

[迷、悟二字,约义乃在于心,约人即是圣、凡,约法即生死、涅槃。迷、悟在人,理中实无迷悟。此合上能例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故无所得。此中数节之文,与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若合符节,其意会之自明。初总明即妄即真竟]

[寅二别明即妄即真(分四)][卯初会五阴即藏性][会六入即藏性][会十二处即藏性][会十八界即藏性][卯初分二辰初总征别释今初[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上总以取例,下别为显示。先显示五阴,全妄即真。色、受、想、行、识五阴,本是世间有为之法,一旦许即藏性,故须征起,而释明耳]这是二乘人所一直要丢弃的,而佛陀说:五阴身就是佛身。那就太珍惜了,原来我们这个色身就是佛,即身就是佛,身心就是佛,太不可思议了,就大大的转折!二乘人认为这是不净、是苦的、是空的、是无常的、是要丢弃的。而佛陀说:这里面有珍贵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你就是佛,化消极为积极,所以,大乘是非常积极的。[阴者盖覆义,盖覆真性故。新译为五蕴,蕴者积聚义,积聚有为故]。积聚就是五种合在一起,集色、受、想、行、识五种,叫做积聚。[今欲解释,须取二译,其义方足,谓积聚有为,盖覆真性。对下三科,此为迷心重,迷色轻者说也。本如来藏者:谓五阴之相虽妄,其性本真,如来藏即真心之别名。今再约义而解:指真心不变之体]就是毕竟空,悟到毕竟空,真心就显。[指真心随缘之用]方便来度化众生,[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故称如来藏。藏者含藏,五阴一一诸法,悉在其中。妙真如性者:不可思议曰妙,以一体具足万用,万用不离一体。如下文所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譬如一金能成众器,众器不离一金。一真一切真,五阴皆真,一如一切如,五阴皆如,全相皆性,故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初总征竟]

[辰二别释分五][巳初色阴][二受阴] [三想阴][四行阴][五识阴][巳初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三结妄归真今初]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此喻明色阴即藏性,乃就自法为喻。色即五根六尘,十一色法。清凉云:形质可缘曰色]现在要把这个[]下一个定义,什么叫做色法?有形质可以让我们攀缘的,为根所缘,这个就是色法。[变碍为义]什么叫变?因为它会变化,[刹那无常,终归变灭]所以会变。这个碍,它有质碍,为义这个就是色法的定义。色法的定义就是:它会变化,刹那无常,同时会有质碍,这个就叫做色法。[现前形质,能为障碍。先举喻后法合]先举比喻,后再跟法来符合。[譬如世间有此一人,以清净无翳之眼目,观晴霁光明之虚空,惟一晴虚,迥然一无所有;此喻真本无妄。有人喻一念未动之本来人;清净眼喻无妄真智;晴明空喻湛寂真理。一念未动以前,以真智照真理,理、智一如,惟是如来藏性,清净本然,纤尘不立,岂有九界依正可得]?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然依报、正报都是幻。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解释一下,前面的经文是眼睛好的人,清静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现在不一样,其人无故,这个人没什么缘故,就是最初一念妄动,不动目睛,眼睛直直的看,瞪以发劳,看久了疲劳了,产生幻相了。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别见就是妄见,就是我们所讲的见分;狂华就是相分,还是能所。在这个虚空无相当中,突然看到了;别见就是妄见,就是见分,狂华就是相分。复有一切,这样能所一下去,一妄发,复有一切狂乱非相。狂乱就是不定,但是,毕竟是非相,非相就是空相,毕竟不是实在的。虚空当中本身就没有华,是因为你眼睛疲劳,瞪得太久了,发疲劳。[此喻从真起妄]这是为了解释开始,不得已的一种假设。[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喻最初无端,真如不守自性]所以,这个也是有语病,为什么?最初的最初又是什么?比最初还初又是什么?这个没有办法,为了要解释经典,总得要有一种假设让它开始,因为对众生也只有这样子,假设说有最初的无端;如果人家怀疑说:那最初的更最初又是什么?还是最初啊!所以,这个最初无端就是就人类所能理解的范畴,用假设语有一个开始,其实是没有,不存在的。真如不守自性,这一句仍然是有语病,为了解释,也不得不这样做。

[不觉念起而有无明。瞪以发劳:瞪是直视貌,喻业识妄为明觉;劳即劳见,喻转相,转本有之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因为没有觉悟,所以心就动。[说名为业,动则有见也][]就动念,你有动念能所自己就会显现,就会看。譬如晚上你做梦的时候,那就是你的意识动念没有停止过,所以你在晚上梦境里面看到很清楚,看到恐怖的还跑,再怎么跑都在床铺上。还梦到捡到钱,醒过来的时候,嘴巴还咧得笑呵呵,结果是空欢喜,对不对?为什么?意识动念,它就能所不断,没有办法停止的。所以,我们的生命没办法结束,死了以后这意识心要继续去转,生命没办法停止,除非你学佛,才能了生死。[则于虚空,别见狂华者:空原无华]就是在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华,因为[瞪目妄现,此即论中所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为什么?境界本来是空,它是缘起的东西,所以,境界就妄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是境界妄现,我们以为有一个星球,那是缘起聚在一起,太阳系毁灭的时候这些星球不存在了,碎为微尘,也不存在。[故曰: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别见即妄见也。虚空即业相]所现。所以虚空是什么呢?就是一念真心妄动,透过无明所转化出来的虚空,所以,虚空就是真心变现,因为无明变现出来的,把真心转化成无明,无明起动念就是虚空。所以,我们看了虚空,在《楞严经》里面讲:它是色法的一种,因为色法千差万别,而虚空是无相。所以在《楞严经》里面虚空列为色法,色跟虚空就是归纳成一种,色是有相,虚空是无相,就是这样子。

所以,虚空即是业相所现,[无同无异],无所谓同,也无所谓异。[晦昧空中];晦昧就是无明,无明夹杂在里面转化。所以,[狂华即相分之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是狂华(相分)。[于无同异中]本来是一真,现在[炽然成异],我们现在不了解万物本是一体,我们的色身,其实是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的,诸位!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星球,概略的分开,哪一种可以离开地水火风空见识?不是物质,就是精神。所以,在佛的角度来讲,这四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或者空、根、识)这七大,是整个宇宙的元素,不是物质就是精神。我这个色身现在活着了,有种种的元素;我死了这元素回归大地,转化成别人的元素,是不是?转化别人的能量、元素。也许死了以后,埋葬在这个树根的旁边,变成树的能量,所以,动物就变成植物;植物成长以后,动物再把它摘下来吃,植物也会变成动物的能量;植物跟动物死了以后,久了,或者是火山爆发,盖下来埋葬下去,变成钙化,变成矿物,就是动物、植物、矿物……它就是这样子,元素都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是我们的本体。

站在佛陀的角度的心看起来,动物、植物、矿物没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因为你身上的元素是一样的。所以,佛陀的观念是:人一出生,你就没有权利去伤害任何人,在佛的角度,只要是人,他就是平等,你身上的四大,没有比我四大好。所以,一切都是心的问题。从究竟义的角度来讲、从元素的分配来讲,元素地水火风只是多跟少,因为业力的转变,有分男跟女、健康的、残障的、弱势团体、白痴、黑人、白人;黑人白人不是地水火风吗?他的元素跟白人不是一样吗?就算略有差别,还是地水火风啊!所以,什么是佛?就是把一件事情看到最究竟之处,一点都不迷惑就是佛!叫佛去轻视一个黑人是不可能的、叫佛去轻视一条狗也不可能的,因为狗它的元素跟人还是一样。要佛到山上去,他也不会无缘无故拔一根草,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破坏一棵树。为什么?佛陀说:我身上的元素,这一棵树木也有。譬如我们在海,我们看到大海,你看它就是大海;而佛陀说:我就是大海。为什么?大海里面有盐,一个人没有盐分,没有吸取这个盐分你怎么活啊?大海里面有人的元素啊!大海就是我,我就是大海。佛陀看到一座山就说:我就是这一座山,这一座山就是我。看到虚空,我就是虚空,虚空就是我。所以,山河大地都是自己的本体,因此普大地完全平等,这就是佛,究竟平等的心,没有一念轻视任何人、瞧不起任何一种生物、动物、植物、矿物,都不会,就是佛的境界。狂华就是相分的境界,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此业识中之色阴成矣]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者:上二句指细色,此二句指粗色]上面二句说:则于虚空,别见狂华;现在是粗了,变得更粗色,复有一切,狂乱非相,细色接下来就是粗糙的色,此二句是指粗色,[即虚妄身境,内外四大之色。内四大有生、老、病、死,外四大有生、住、异、灭]总归就是生灭,内四大、外四大在佛看来一样。[狂乱不定,毕竟皆空,故曰非相。非相即空相也,色、空皆眼根所对之法,故四空天,舜若多神,乃至二乘涅槃,所证偏空,妄解色灭,如见非相也]解释一下:复有一切,狂乱非相,上二句是指细色,这二句是指粗色,也就是虚妄的身境,内、外四大,内四大是地、水、火、风,外四大也是地、水、火、风,难道山河大地不是地、水、火、风构成的?你看大海,就水啊;山的岩石,就地啊!风一吹来,风啊,我们内在里面也会呼吸啊;火,我们身上有温度,一切都有热气,太阳也有热气,火啊!所以,内四大、外四大,其实这是平等的。

因此佛说:人类生而平等,任何一个人,没有权利伤害其他的人,这是佛陀的思想。人打从一出生就是平等,人没有权利伤害任何人,你不够资格!内四大有生、老、病、死,它会刹那生灭,这是一个过程;外四大有生、住、异、灭。所以,诸位!生者哪有喜呢?死时就不用悲。为什么?它是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它就是这样子。人不会死,就变老妖怪了,人不会死多可怕?牙齿都掉光了,眼皮都下垂了!人家说:哎呀!师父,祝你活二百!我说:不用不用,给你就好!就说:慧律法师,您讲经功德很大,我听您的讲经以后,感受很深,我很受益。我在佛前舍掉十年的阳寿给您用!我说:不用不用了,用不完了!你茶叶多送我二瓶就好,已经有好几百个人,几千个人舍寿给我了,每一个人舍一年,我不就变成老妖精了?怎么活得完呢?现在牙齿都快掉光了,活二百岁怎么得了?我常常讲:这是残忍的祝福!你没听过这句话?祝你活二百岁,你要吗?要的举手,我舍寿给你!受不了,光是病苦就很折磨人了!在佛陀的角度观念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则;外四大生、住、异、灭,就是这样子。简单讲:释迦世尊绝对不会为这个内四大、外四大而伤心,或者太激动,不会!佛陀只有一件事情会欢喜,就是佛欢喜日那一天。结夏安居结束以后,这些比丘都证阿罗汉果,佛陀最欢喜,叫做佛欢喜日。只有一件事情让佛欢喜,就是好好修行,以报佛恩,就是好好修行,佛最高兴你这样子。你拿什么供养来,佛陀也是这样;捧了很多花来,佛陀也是这样子。泡了上好茶给佛陀喝,佛陀也是赞叹你;但是,佛没有欢喜日。佛陀的最大欢喜,就是大家好好修行证果。

底下,狂乱不定,毕竟皆空,故曰非相,非相就是空相,诸法空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种种的相其实是空,那么你就见到了如来,即见如来。我们只要有透视的能力,比如说一朵花跟虚空,它是一样的。花本身看来是缘起有相,其实这一朵花烂了以后,空无自性,跟虚空是没什么两样的,你了解色即是空。但是,色即是空,不是色等同虚空,不是这个意思。色即是空就是:色当下就是无自性,是空性的意思,不是虚空,这个还有一点分别。如果你说色即是空,色就等于虚空,完了!色怎么会是虚空,虚空是色法的一种;是空性的意思。非相即空相,色、空皆是眼根所对之法,所以,四空天舜若多神没有色身,没有色、身体。乃至二乘人涅槃所证的偏空,妄解色灭,这个色把它灭掉,不了解色本身就是空性。如见非相,误认为他们见到了空相,错了!把色灭掉怎么会见到空相?色存在,了悟色就是空,这个才是真正的,不必坏色。色本身就是空无自性,怎么妄解把色灭叫做空呢?所证偏空,叫做不圆满的空,色当体即空,就是!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此以法合喻。一切色阴虚妄,自当以此瞪目,所见华相,比类而知。此有二义当知:一者当知相妄,以狂华之相,乃依瞪目妄现,非实有也。二者当知性真,狂华依空而现,华体即是空体,故总合曰亦复如是。如空华本无所有也。初举喻合法竟]这一段是用比喻来跟法合起来。

[午二就喻详辨][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解释一下:阿难,这些虚空当中冒出来的空中的华,种种的华相,并不是从虚空而来,也不是从眼睛而出。[首句牒定狂华。诸字助语辞,辨此狂华,非从空中而来]就是虚空当中来。[以华非空来]这华绝对不是虚空自己跑出来,虚空就比喻无因而生,以华非空来,就是表示它非无因而生。[喻身、界、内、外之色,非无因,自然而生也]绝对不是无因,[亦非从眼目而出。以此观察,身心、世界,既如空华,无所从生,无所还灭,则当体虚妄明矣]。记住,妄灭、妄空,真就显,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哪一个人在一切相知道了相是妄,放下,歇就是菩提,真心就显现出来,修行这个关键就这样子。所以,二六时中,守护那个心,不要被妄相变成妄动;被妄相骗到了你的真心,那么,你是很好骗的人!现在诈骗集团很多,骗到了你的金钱;但是,我们学佛的人,相就是诈骗集团,骗走了你的真心;你不生不灭的真心被假相骗走了,为什么?你情绪失控。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解释一下:如是,阿难!如果说这个狂华是从虚空而来,既然从虚空而来,那一定会从虚空而入;[]就是没,来跟去,入就是去,就是灭,既从空而来,还从虚空而灭的意思。若有出入,意思就是有生有灭,若有出,[]就是生,[]就是灭。虚空有出,从虚空出,当然就又入于虚空,这一定的道理。若有出有入,就不是虚空,虚空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出跟入;若有出有入,即不名为虚空。空若非空,虚空如果非空,非空就是有实体,如果虚空它不是有空,有包容的那个虚空性,意思就是:虚空失去了虚空包容的性,它变成一个有实体的,就像一块木材硬硬的,是实体的;虚空如果没有包容的性质,变成有实体的、实心的,非空,变成有实体的东西。有实体的,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因为它没有包容,就像一块木头实心的,你怎么包容华在里面呢?用阿难来比喻。说:阿难,你的体本身就是实体的,当然不能再容另外跑一个阿难出来,阿难只有你一个,因为你的身体是实体的,它不是虚空。

[此破华从空来。来即出也,谓此华既从空而出,还应从空而入,若有出入,即有内外,既有内外,即不成虚空矣!空若非空,是有实体,自不容华相,在空中忽起忽灭]因为有实体就实心了,就没有空间了。那么我们晓得虚空本身就是有包容、含容的意思,可以让你发挥,可以在虚空当中一直忽起忽灭,虚空是应该这样子才对。如果空非空,把虚空变成不是虚空的包容,变成实体的、实心的,那麻烦大了![空若是实体,喻如阿难]你现在这个身体[是实体]当然不可以、不可能再容另外一个阿难,[自不容阿难实体上,更有华相出入]因为你是实体的嘛![此反显虚空,以容为义,由非实体],因为虚空不是实体的,所以,虚空可以容得下华。[故容空华;既容空华,则是虚空;既是虚空,必无内外;既无内外,安有出入?云何说华从空而出?此之破法,名为倒破,犹破竹从梢也][]就是树枝的末端,先破树枝的末端,我们称:树梢。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为什么,比喻一个例子,眼睛,就像你家的门一样,诸位!你白天从家门出来,晚上呢?当然从你家的门进去。所以,这个眼睛,有出当然就是有入。若目出者,这个狂华,假设说是从眼睛跑出来的,跑到虚空来的,既从眼睛出,当然就一定要从眼睛入。意思是说这个虚空中的华,假设说从能见的见性的眼睛出,既然从能见的眼睛出,那么,就一定会从眼睛再入,出入都在这个眼根;就像出门你家的门一样,眼根就像门。[若从目出,有出必定有入,既然从目而出,还要从目而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这一段要注意听,要配合前面解释。假设说:这个华,空中的华是由眼睛蹦出来的;先这样假设成立,佛陀在讲出这个矛盾的问题出在哪里。眼睛既然会出狂华,即此华性,因为是从眼睛出嘛!因为从能见的眼睛所产生的,当然它就一定会有见性,因为从眼睛出,眼睛就是有能见的见性。所以,这个华只要从能见的见性的眼睛跑出来,当合有见,就是应当就有能见之性、能见的能力,因为它是有情物嘛!就像父亲、母亲是有情物,生的儿子当然就有情物,不会生出无情物。眼睛是有情物的能见性,当然生出来的应当有能见的能力。

再讲一遍:如果说这个华,是从眼睛、有情物的能见的见性跑出来,那么这个华性,当然一样是有能见性的能力;若有见性的能力,离开眼睛的时候,华会跑到空中。[]就是离开了眼睛,去既华空,离开了眼睛,华显现在空中、虚空中;华回来,旋合见眼,华因为有见性,回来应当看到自己的眼睛;但是,可惜看不到,表示华不是从眼睛出。这个华有见性,旋合见眼,回来就会看到自己的眼睛,因为华是从眼睛出,眼睛出现这华,那么,这个华就是有能见的见性,能见见性从眼睛出,回来就会看到自己的眼根。华从眼睛跑出去,华回来的时候,这一朵华会看到自己的眼睛,旋合见眼;回来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眼根,事实上没办法!

若无见者,现在有情物的见性,产生有情物,能见;现在就是说:眼睛的有情物变成无情物,若无见者,出去的时候这个华是无情物的无见者,没有见性的;那么,没有见性,出既翳空,[]就是障碍,因为它是无情物,有一朵华障碍这个虚空;华显现在虚空当中,虚空被华所障碍,叫做出既翳空。出去会障碍到虚空,回来会障碍到什么?会障碍到眼根,旋当翳眼,回来就会变成障碍自己的眼根。再解释一遍:空中的华的性质来讨论,如果从能见的见性所产生的,因为能见性一定会产生能见性的华性。所以,先从能见性来讨论,当合有见,应当这个华是有见性的。华如果有能见性的能力,若有见性,离开眼睛在空中显现的时候,去的时候,华既然显现在空中,因为是能见,回来就一定会看到自己的眼根。如果华出去是不能看到,出去就一定会障碍空中,因为它不是有情物,是无情物,回来就一定会障碍到自己的眼睛、眼根。

[此双约有见无见破。若谓此华,是从目而出者,目以能见为性,既从目出,合当有见]既然从眼睛出,当然就有见性。[如世间有情所生,定属有情]爸爸、妈妈生一个儿子,当然不是生树木,一定是生有情物,定属有情。[若果有见者,出去既为华于空,旋归之时,合当见眼!若无见者下,谓此华性,虽从目出,体本无见,但能遮障,则出去时,既翳障于空,至旋归时,当翳障乎眼,以理推之,势所必然]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这句话是假设说:若说眼睛看到华,表示华已经跑到虚空了,那么,眼睛就应当没有病,因为眼睛没有被华卡住。这句的意思就是:当你见到虚空当中的华的时候,你的眼睛就应当没有毛病,意思是:但是其实是有病。云何就是为什么见到晴空万里,号清明眼,才叫做清明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再讲一遍:若说你的眼睛看到虚空当中的华,因为华已经跑出去了,这个时候眼睛应当没有毛病,为什么要到眼睛看到整个晴空的时候,才叫做清明眼?意思就是:其实眼睛有毛病。眼睛没有毛病,应当看到清明眼,你看到虚空当中的华,当然眼睛不可能没有毛病,这眼睛有毛病,是不是?所以,佛这推论,叫做显现矛盾,当你看到虚空当中的华,华已经从你眼睛出,你眼睛应当没毛病;事实是有毛病。为什么要等到看到晴空万里,才叫做清明眼?

[此紧接上文出既翳空,又则目见华时,华既从目而出,目中应当无翳]华已经出了,眼睛应当没毛病,[而号清明眼;云何二句反难,云何现见华空,乃为翳眼,必见晴空,方号清明眼耶]?为什么呢?[有见无见,两者俱非,足征华非从目出矣!上以空华喻色阴,推究非从空生,非从目出,就喻顺解已竟。今约法而释:色阴非从][][生,西域凡、外]凡夫跟外道。[妄执色从][][生,以将世界,七分七分,重重分析]把这个有相的世界,重重的分析,分析到颗粒微尘,[析至邻虚尘]接近虚空叫做邻虚,[]就是虚空,[]就是接近,邻虚尘就是接近虚空。[再析即入虚空]意思就是执色可以分析入空。[遂执色]相,分析到极微[既可析入虚空,虚空定能出生色相,故执色从空生]

[此方儒、道二教,皆谓虚以生气,气以成形]有气就会成形,[是万象固本于一气,而一气乃始于太虚,与西域]西方的,西域就是印度,凡夫、外道,[凡、外,旨趣相同。今本文法喻,皆是破色从空生],色不从空生,[以空喻心中真理,真理不动,何尝有法可生]是因为我们动念,了解缘起无性的东西。气不从空生,[亦无内外出入等相。凡、外都执色法从空而出]所有众生都是这样,包括小乘的,析色入空,包括小乘都是这样,总是有一个最小的单位,颗粒微尘的单位,就是微尘相,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岭。大乘是尘无尘相,尘仍然空无自性;佛问:尘有方分否?这个极微的颗粒微尘,有没有方分?就是有没有体积?有,不可讲极微,还可以再分。佛陀说:集多少空,可以变成一个极微?我们都知道,集虚空不可能变成一个色,永远不可能,集任何虚空,都不可能变成一个颗粒微尘,虚空无相,哪里有办法呢?

[《正脉》云:世智不达]世间人的智慧是不了达。[太虚何所从来]太虚是妄动而来,无明妄动,真心掩盖、盖住了。本来是一真平等法界,变成了无形相的太虚,太虚就是虚空。世间的智慧,不能通达究竟的佛意、佛性,平等法界一真,没有什么分别,无同无异。世间的智慧不能了达佛的智慧,认为虚空是怎么来的呢?从何来?[身、界岂穷根本乎]就是连虚空都不知道它从哪里来;都不知道虚空是从真心妄动而来,哪还谈论到什么身、界,身体、器世界,岂穷根本?那就是没有办法穷其根本,追求到最后就是不究竟。所以,全世界、宇宙的真理就是只有佛法最究竟。[色阴非从目出,法中以目喻真智,何尝有法可出,若谓色从真智出者,即此色法当合有知,出既为色于空,旋当知心,若无知者,出既障空],如果不知道,无知就是无情物,出去既然会障空,[旋当障心]收回来还是会障碍我们的心。底下这是一种假设,一般的常理,[又迷者色出,心应无障,悟者色入,心应有障]这是用世俗的观念显示它的矛盾。若,就是又迷的人;色出就是空中的华,从色,就是从空中的华,就是色法而出,华已出,心应没有障碍。迷者色出,在迷惑的时候,认为空中的华已经出了,按照道理,心中应当就没有障碍了。反过来说,悟的人收摄归心,返回来,把这个空中华收回来,心就变成有障碍了,心应有障了,世间人认为这个是合理的,佛陀说:这个是矛盾的。[云何一定要无有烦恼,所知二障,唯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方号为清净心乎?二就喻详辨竟]

[午三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华相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之故]既不是虚空来,也不是眼睛跑出来的,[应当起智观察,即喻知法]用比喻知道这个法,[所有一切色阴,无非业转之劳相]微细的业转之劳相。[同彼狂华,由瞪目发劳,虚妄显现,无以异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所有的相都是缘起,虚妄显现而已,那是因为真心迷了,认为有相;真心悟了,相不可得。[以本无生体曰虚,由循业伪现曰妄]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是虚,什么是妄。以本无生体,因为本来就没有,本来没有任何的生之体,一切法本知无生,所以,这个是虚。由循业伪现,因为是业感缘起所现的假相、伪相,我们一出生就面对假相,而活到看见大了,学佛才知道:哇!万法原来是假相,原来是虚伪之相,万法无有真,由循业伪现曰妄。

[当知是教悟意]教导令悟的意思,叫做教悟意;当知这是教导令众生悟入本性的意思。[上一句教悟相妄,下二句教悟性真]所以,把复杂的宇宙回归到一心,就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种种虚伪之相而不着,这个时候真心就显。修学佛道,守心第一;修学佛道,认识真心是第一,所以,明心见性是修行的根本,不可以迷迷糊糊的念佛,要念的很有智慧;不可以迷迷糊糊的诵经,要诵经诵得很有智慧,无论你念佛、诵经,都要见性。[谓色阴之法,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若生若灭,皆不离当处],所以,万法为什么要回归当下?因为当下放下就是真。[即不离自心,如狂华不离虚空,华体即空体也。由本如来藏,常住不动,体恒无变,故非因缘;本如来藏,妙明周圆,用恒随缘,故非自然]还是离不开因缘法,但不是因缘法。[一一即妙真如性,果能善用其心,起智观察,亲见色阴根本,即此色阴,便可通达实相矣。初色阴竟]

悟道,在一句话就可以悟道。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现在了解了吧。色即是空,色法就是真心;色法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色法在悟道的人来讲,是做佛事的地方。诸位!文殊讲堂这个色法就是道场啊。一颗石头在前面,这个就是真心。能悟吗?这石头是缘起、是性空、是假相,不着;变成一颗颗粒微尘,来看待一件事情;一个颗粒微尘,就是含三千大千世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一切,一切为一,是什么意思?一个颗粒微尘,理就是缘起、就是性空;一朵花、一棵树、一座山、一个星球,都是缘起、是性空;我相、人相、众生相,哪一个不是缘起、不是性空?无量的星球碎为微尘,一样!为什么在一句里面、一个颗粒微尘,可以剖出三千经卷?一尘剖出三千经卷,为什么有这个能耐?一个颗粒微尘,真理全部具足在里面,所有的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真理统统在这一个颗粒微尘里面。所以悟了,就是树下、山林、水边,哪里统统是道场,没有一法不是道场,百货公司也是道场。我是讲比较那个远一点的啦,包括歌舞,迷的众生,哇!迷唱歌、跳舞,穿那个很少的,哇!众生看了,迷惑颠倒;悟道的人没有东西,也没有舞台,连舞台都没有!你看很多人在跳,大悟的人,有看跟没看他一样,他没有这种东西可以看。他内心充满了智慧,眼睛一看,智慧马上就透视出去;这个缘起如幻的东西啊,哪有一个人在那边唱歌、跳什么钢管舞?

世间众生迷惑到极点了;大悟的人一看没有东西,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功夫的问题。会迷就是众生;悟没有东西,连悟都没有这种东西,也没有加一个悟字。所以,我们要了解,大悟的人,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没有什么雅不雅这种东西。貼一张不是很雅的海报,假设说啦,哪里有什么电影,这次就演得比较入骨一点,貼着海报。世间人一看,哇:这个不好啊!教坏小孩子,这个世间人。孔子、儒家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个算是不错,叫我们没有符合礼节的、符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儒家的思想是这样。所以,儒家的思想还不能跟佛教相提并论;佛法这个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没有什么不能看,没有什么不能听,没有什么不能讲。为什么?只要你的真心显露出来,见性!所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恶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就是看这个人的心。

大悟的人,他见性,与慈悲、智慧相应,所以,大悟的人骂你是你的福报!为什么?他通达慈悲心。但是,世间人骂你那你业障很重,那是嗔恨心。同样是骂,一个是连接在慈悲心、智慧心;一个是连接嗔恨心。他是恨你才骂你,这个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佛法它是心法。所以,宁与智者同哭,不与愚者同笑,就是这个道理。我宁愿跟有智慧的人一起哭,也不愿意跟一个愚痴的人一起在那边笑,古时候的人在讲话真是有道理!小时候我妈妈讲一句话:你要看人家吃肉,不要看人家打架!那时候还听不懂,为什么?看人家吃肉,还有可能分一块肉吃;看人家打架,万一被流弹波及怎么办?人家正在打架,拿刀互砍啊!刀枪不长眼睛,被打到岂不是很倒楣!这意思就是说:要接触好的环境,你一定要接触好人、好的环境,你就会分到一杯羹,它是这个意思。所以,善知识、好的环境是特别特别的重要!记得!你不要交到坏朋友,一个都不行!

回向(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54 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155:修行,知见决定一切;处世,态度决定一切

楞严经讲解156:在同一个世间,虽然是众生的同分妄见,其实是众生的别业妄见

楞严经讲解157:真正进入佛的本怀,把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成无事

楞严经讲解158:饮食.男女不是理性的东西,没有办法控制。有办法让它转化就对了

楞严经讲解159:居士是佛陀的弟子、是出家人的弟子,你不能代表三宝

楞严经讲解160: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心里摆平了,就全世界都平了

楞严经讲解161:吃亏的人福报就会慢慢来,现在看起来很吃亏的人不一定吃亏

楞严经讲解162: 修行是见到这个:别人对不起我,你很清楚那是虚妄

楞严经讲解163:听经闻法功不唐捐,在八识田中种下这个金刚种子百千万劫不会消失

楞严经讲解164:所有万法都是心的见病所产生的,所见的一切相其实是不存在的

楞严经讲解165:我们无量亿劫以来看什么那个见就是生病,没有一天是健康的

楞严经讲解166:六根六尘六识这一十八界,没有一法能离开如来藏性而起作用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54 (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