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387:更进一步的没有能所的行阴跟境界无关,统统是心魔作祟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五十阴魔 3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661atm5d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五十阴魔 3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我就跟他一个比喻,我就说:当你在浅海、海滩的时候,你能够捞到什么鱼啊?你到很浅的海滩,你能捞到什么鱼?就只有魩仔鱼、小只的,怎么捞也捞不到什么鱼!这样,你听得懂吗?诸位!你要抓到大鱼,很大体积的鱼,要去哪里?要深海啊,你懂吗?要到深海,你才抓到大鱼;你要入于佛的大法,就必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Is it so?对不对?

[义贯]:“阿难当知,是”想阴“十种魔,于末世时候,在我”佛“法中”,假示“出家修道,或附”于“人体,就像现在乩童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为无上道之实证之门,“破佛”所制“律仪,先恶魔”所附之“师,与魔”座下之“弟子”以“淫”导“淫”师师“相传”,以行淫为修道,“如是邪精”迷“魅其心腑”,时间之长,“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本来发心“真修行”之人,“总”堕“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亡“失正遍知”觉之佛性,而“堕无间”地“狱”。“汝今”既愿学菩萨,故“未须先”自“取寂灭”,将来“纵”证“得无学”果位,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发“正”觉之“心”、具“深信”(信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之“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能“出生死,汝遵佛语”勿取灭度,传示末法,“名报佛恩”。

“阿难,如是十种”于“禅那”中所“现”魔“境,皆是想阴”将破未破之际,行者“用心”不善,观力与妄想“交互”陵替,“故现斯事”。然“众生”冥“顽迷”惑,“不自忖量”自己身分,既“逢此”已破色受二阴、圆定发明之“因缘,迷不自识”,想阴魔境,便“谓言”已“登圣”位,未证言证,“大妄语成”,当“堕无间”地“狱”,受无量苦。“汝等必须将如来”法“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修正定者,“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破法害人,“保持”正法勿令断绝,“覆护”正修之士,以“成无上”菩提“道”。我们今天讲课要讲七十页,没有讲完师父是不会下课的,所以你不用看表,我没讲完,绝对不下课的!讲到晚上十二点,还是要讲的,真的!不会讲那么久啦!(注:本节在其他版本的经文中归入第九卷,而在本书中为归入第十卷,为与其他经文一致,此节归入第九卷,阅者鉴之。)

2371页,第四节  行阴魔境。一行阴区宇相(定中初相)。在座诸位!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它很难。记得:凡夫只能到色、受、想。凡夫的生活,它只能到色、受、想,“想”就是主观跟客观,他的生活就是这样。到行阴啊,它是内心的问题,微细生灭,内心的问题、知见的问题,这个一般人没办法去觉察的。再来!上一次在讲楞严经讲义的时候,我叫你把笔拿起来,你们一直做笔记……,写了很多笔记,为什么?叫做强化你的观念、强化正知正见。那么今天来讲,经文,师父就念过去而已,就绝对不会加哪一个字,哪一个字,那这个经文也没人看得懂啊,就算后面的白话文来解释,你也不晓得他在讲什么?所以有时候,一堂课就会变成一辈子没有办法弥补的一个课程,一个遗憾。那现在我们就看经文,这个经文,因为我们的讲义,把经文解释得非常、非常详细,一次又一次地解释,所以在这里只念过而已!不再重覆!

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注释]:“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平”,就是平等。“常”,就是常住之性定。“梦”,就是如梦。“想”,就是想阴。谓此人持心平等,常住于性定,一切如梦之想阴皆已灭除。为什么叫做“如梦”,因为已经破了主观意识心,和客观的外在环境,因为想阴是能所,注意!行阴是唯心,它没有境,就是心自己执着自己想法、自己观念,落入那个微细生灭的东西啊!“寤寐恒一”:“寤”,就是醒。“寐”,就是睡。谓睡时无梦,醒时无妄想,其心始终清净如一。因为能所已经破除了,注意喔!讲到能所破除了,是指第六意识;“行”呢?那就麻烦了,叫做“微细生灭”!“觉明虚静”:本觉妙明之心,清虚寂静。“犹如晴空”:以想阴尽故,心如晴空,迥无云翳。“无复粗重前尘影事”:“前尘”,就是现前五尘。“影事”,就是落谢之的影子,亦即也就[法尘,所以在座诸位喔!你看到了天地万物落入你的心,其实就像在演电影一样,演电影一样。诸位!语言、文字、观念、妄想、执着,统统是你本性中在生灭的电影,所以你要看,一定要看到电影的那个那块白色的荧幕,当下就是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也能起作用。那师父前几次,有用这个电影的白色的荧幕来比喻作“真如”。所以在座诸位!以法尘全依想阴为体,想阴既尽,法尘便无所依,则此前尘便再也无法成就“落谢影像”之事。所以在座诸位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指这个:落下的影事。

“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如镜中所现之影像,物来的之时即现影,但镜体本身对镜中之影像却毫不粘著,因此物过影像灭之时,镜体也不会将那些影像留下一点点痕迹。在座诸位喔!执着就像一把刀一样,大的执着,就是大刀,会砍伤你的内心的真如;小小的执着,就是一把小刀,也会划伤你的清净心。千万……修学佛道只有两句话一、着就不对!二、傲就不对!就是我学了法,学了法本来要解脱的,你这样拿这个法来骄傲自己,就更糟糕!因此,任何的“着”,着就是刀子,会刺伤自己的。所以万法就是这样子,随着种种因缘呢,了解因缘本身就是空性的东西,万法毕竟空寂,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执着,那么好好地过你的责任、过智慧的生活。

2373页,“虚受照应”:谓彼心如镜一般,只是虚受鉴照及反应影像,而镜中之影像并无实体可得,故云“虚受”。注意!镜中的影像,就是离尘“无”自体性,影像由尘而来的,离尘就没有这些影像;“真如”是离尘“有”自体性的。所以常常讲说:师父!我实在不能体会“离尘无自体性”,就是这个!镜中的影像就是“离尘无自体性”,它是由像、境所显露,投射在你的真如的清静心里面的影像,如果了相就是幻,那么就是真如。所以万法回归当下,就是在了一切相其实就是心中的影子。这句话背起来,一辈子就受用啊。你今天你所有的执着是什么?因为那个观念变成一种观念,把财色名食睡,变成一种观念。在座诸位!不是美女可以让我们欣赏、执著的,这个跟这个没有关系。知道吗?男人之所以贪着女色,是本身男性的荷尔蒙冲昏了脑袋。男性的那个荷尔蒙啊,那个精虫啊,冲昏了自己的脑袋,所以他的眼睛看出去的,明明很老的,也觉得很漂亮,是自己的问题。对不对?当兵三年,母猪也变貂蝉,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话讲的有点粗俗,其实真的就是这样,所以不是美女会引诱人家的啊,跟外在的境界没有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真修行人,是你内心里面的习气,荷尔蒙,一直成长……到了睾酮素非常多的时候,他本能就冲动了,所以不在于外境。在座诸位!这个就是告诉你:了解:万法唯心所造!那我们的身体,这个荷尔蒙它会触动你那个念头、冲动,所以你时间到了时候,你一直想要完成繁衍后代的这个责任。以前有那个没有读大学的的同学,他就去跑船,他说:这一出去就是半年,很远的!船有时候开到非洲去,那诸位!就讲真话了:那么你开到非洲去,一个男人你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啦!因为男人有这样子的本能啊!一上岸,当然第一件事情,就是喝酒、酗酒、就是女人啊!我说:那个非洲黑黝黝的,你这样习惯吗?他说:那个时候哪还管黑的、白的!这个就是欲望!这个就是告诉你。因此我们就了解,我们不是境界的问题。唯识学,有万法唯心所造,其实跟境界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你克制得了这一念冲动,能够了解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所以在座诸位!你观想一个女人啊,好,就这样观想:头发剃掉,如果她这样断气,倒下来,不收尸,她的尸体就会慢慢地流出尸体的水,再来,接着就会长虫,长虫再来,就会很多肮脏的东西,从这个你所谓的美女流出来,流出来以后,你闻到恶臭,慢慢,慢慢……这虫,全身都是虫,不要火化了,这虫,再来,剩下一堆白骨,白骨拿去火化,剩下这骨灰,骨灰做什么,拿去种树,那一颗树旁边,那个土和一和,我们全身的养分、材料,共二块八毛钱,碳酸、磷、钙加起来:两块八毛钱。人的身体火化以后,营养、这个养分:碳酸、磷、钙,二块八毛钱!台币喔,还不是人民币喔。你看人是活着的时候,是还有一点看头,还有一点说:喔!什么身份地位、什么名人啊,人一死亡以后,就是那堆骨灰啊。

人来自于尘啊,又回归到大地啊,尘。所以人类的那种对财色名食睡的执着,其实是莫名其妙的,你知道吗?是莫名其妙的!你看啊,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死后会化成一堆骨灰,很清楚的,会化作一堆骨灰,但是我们那种贪婪的习气就是断不了,看到什么就贪:财色名食睡,没有一种东西不贪!可是我们也明明知道,我们会化作骨灰啊,所以有一个年轻人,他说这个女色这一关,他很麻烦,他就说断不了。他自己有时候年轻人会手淫啊,虽然他也不敢去玩女人,但是他会犯一些佛的这个戒律啊,他说,我知道这样不好。我说:那你有没有作不净观?他说,有啊,没有用啊。那说:有没有做无常观?他说有啊,观啊,统统观啊,还是没有用啊。我说:年轻人难免的啦,那就把你的体力耗在这个运动啊、拜佛、念佛啊,放在这个慈善里面,慢慢就会改善。所以在座诸位!讲到这个镜中之影像,无实体可得。这个就告诉你:我们今天的执着跟分别是毫无理由的,而且我们今天所过的这么痛苦的生命,也是毫无理由。莫名其妙地妄想,莫名其妙地执着,莫名其妙的百般地计较,都是莫名其妙的,毫无根据的,其实我们是可以过的很快乐的日子的。记得!记得!完全放下的哪一念,日子真的是像佛一般地解脱自在。

2373页,“了罔陈习”:“了”,就是了然,全然。“罔”,就是无。“陈”,就是旧。“习”,就是习气。谓完全没有旧时之的习气可得。“唯一精真”:“精”,就是识精。“真”,就是真体。此谓,一切虚妄影像皆灭,惟存一识精之真体,指第八本识。行者虽能至此境,然亦也是尚未达于究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生灭根元”,指行阴,生灭根元含有第八意识二个,注意喔!生灭根元含有两个,注意!指行阴,还有生灭的根元,含第八意识,第八意识是最极微细的生灭根元,要牢牢记住!这个生灭根元,不是只有指行阴喔!这一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说:你的生灭根元,这行阴,那错了!那行阴从哪里来?行阴当然从第八(意)识的种子显现出来,对不对?所以生灭的根元有两个:一、微细的生灭(根元)是行阴;还有一个,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千万不能弄错。所以指行阴,含第八识以及第八识中的七识种子。全部统统是!又以有微细的生灭,为行阴之根本,所有生灭皆由此流出。在此之前,行者之行阴为想阴所覆,故不能见;如今想阴既尽,生灭根元的行阴从此披露。“披露”,揭开显露。

“十二众生”:既就是十二类生。“毕殚其类”:“毕”,就是完全。“殚”,就是尽。“虽未通其各命由绪”:“通”,就是通达。“各命由绪”,各自生命之根由端绪,亦即也就是识阴。“见同生基”:“同”,就是众同分。“生”,就是生死。“基”,就是基础。这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就讲了很多次,就是一直在重覆了!谓明见同分之生死基础,此这个是指行阴,乃是七识之种子。“犹如野马”:“野马”,即就是野马尘埃,与阳焰同,亦即也就是海市蜃楼之义,谓但有其像,而无体可得。《庄子·逍遥游》这么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野马”,是指田野的浮游水气,似有若无,本来是一种尘埃奔腾,就像野马在跑一样啊!似有若无,所以这个野马跟海市蜃楼,表法是一样的,是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息相”,就是呼吸啊,我们息相,就是风吹,叫做息相。“吹也”吹也,就是生物的一种呼吸,一种动态,生物之以息想吹也,“吹”就是风在吹的一种相,所以这个“息”,就是风吹的意思!风吹了,然后早上这田野的浮游的水气啊,微风这样一吹,好像在飘,又好像有,又好像无,有一点粘在地上,又有一些浮上来,可是也不是很大动作,这“野马”就是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所以海市蜃楼是阳光啊,那渴鹿阳焰啊,那么这个野马,是庄子的田野的浮游水气。

“熠熠清扰”:“熠熠”,就是微明。“清扰”,就是其体轻清扰动,此为描写行阴幽隐微细之动相,亦即是其生灭之相。“为浮根尘”:即就是浮根四尘,亦即也就是指一切众生之根身。“究竟枢穴”:“究竟”,就是究竟转依。“枢穴”,就是枢纽,即也就是决定的关卡。谓众生之根身是否能转依,即以此行阴能否得破,作为决定之关键钥。以有行阴故,生死门方开,根尘因此出现出生灭;此相不尽,生死难脱。

[义贯]:“阿难,彼”透过想阴十境之“善男子修三摩地”,其“想阴”若“尽者,是人”持心“平”等“常”住性定,一切如“梦”之“想”阴已经“消”除“灭”尽,“寤”时无想、“寐”时无梦,其心清净“恒一”,本“觉”妙“明”之清“虚”寂“静,犹如晴”明之“空”迥无云翳,以想阴已尽故,“无复”依于想阴之“粗重”现“前”五“尘”落谢之“影事”;以无想阴之拘执故,其心毫无留滞,故所以“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之“鉴明”,物影“来”现之时,镜于物影亦“无所粘”著;物“过”影灭之时,镜中亦“无踪迹”之可得。彼心如镜,但“虚受”鉴“照”反“应”而已,并无实体于镜中来去,像灭之时,诸识中“了”然“罔”有“陈习”(旧时候的习气)之迹象留下来,“唯”存“一”识“精”之“真”体(就是第八本识)。于是一切“生灭根元”之行阴本体“从此披露”显现,故得“见诸十方”之“十二”类“众生”,且“毕”竟“殚”尽“其类,虽”犹“未通”达“其各”自生“命”之根“由”端“绪”(就是识阴),但已明“见”其“同”分“生”死之“基”础(行阴),见其“犹如野马”尘埃、阳焰(海市蜃楼),“熠熠”微明、其体“清”轻微细“扰”动,是“为”一切众生“浮根”四“尘”所成之根身,能否“究竟”转依(解脱)之“枢穴”关键,“此则名为”本心被“行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  行阴尽相(定中末相)。经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熠熠元性”: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即]就是第七识。“性入元澄”:“元澄”,本元澄清者,指第八识。谓此第七识性入于本元澄净之第八识。“如波澜灭”:以行阴灭,一切识浪皆灭;由于想阴如洪波,行阴如细浪,识阴如无浪之潜流,所以在座诸位!第八意识尚且还有潜流,潜流就是表面看不出来,最微细的生灭,那么[真觉体性如湛然止水。所以这个要背一下;想阴如洪波;行阴如细浪;识阴如无浪之潜流;真觉体性如湛然止水。“化为澄水”:谓以行阴灭,行阴归入于识阴,故所以行阴之细浪尽化为识阴无浪之澄水。“众生浊”:前面经文中解释“众生浊”说云:“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名众生浊。”

[义贯]:“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第七识),其“性入”于本“元澄”清之第八识,“一”旦“澄”清了第七识行阴本“元”之种“习”,心海之中便有“如波澜”息“灭”一般,所有的执着都平静了,所以大悟的圣人心是平静的,只要你的心还有起伏,你就不是一个圣人!此时行阴之细浪尽“化为”识阴无浪之虽“澄”清但尚有流“水”,这里啊,如果不加几个字,看不懂!此时行阴之细浪尽化为识阴无浪之虽澄清但尚有流水,虽然清净了,但是还有流水,不是不动的真如啊!还有流水,只是眼睛看不到,一般人难以觉察而已啊!还有流水啊!即“名”此为“行阴尽”相。“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超越之后,返“观其”行阴之“所由”起,原来是从“幽隐”之“妄想以为其”生起之“本”。

三  行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㈠   堕二种无因恶见(二无因论)。在座诸位!这个对初学佛法者,根本就不晓得它在讲什么?如果他有一些理解,还是很有限的,因为熏习的时间不够长的人,所以在座诸位!佛法,它很不可思议喔!你今天听经闻法觉得很陌生,很奇怪,你这样听。听……三年后,你觉得:喔!有懂了一些;十年后,你十年前看《六祖坛经》,你看不懂,十年后,一直熏习、精进、用功,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今天吸收一点,明天吸收一点,十年后,看那个《六祖坛经》,你会发现,哇!我十年前看不懂的经典,原来是这个意思!所以在座诸位!答案就是:熏习的可贵!正法熏习的可贵!它是点点滴滴累积而来的,没有办法一蹴即成,你又不是六祖的那种根性。对不对?一悟即入如来地,没有六祖那种,六祖那个是示现的,演一出戏给你看的了。那你就知道,所以师父鼓励你来听经闻法,就是这个道理,它的熏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注释]:“凝明正心”:“凝”,就是定,不动。“明”,就是明觉、不惑。“正心”,就是正持其心,指不起爱求。“方得精研”:因此才能精研而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即现。那么现就讲到行阴了。“穷生类本”:“穷”,就是穷究。“生类”,就是十二类生。“本”,就是生灭的根本元。意思就是,这个宇宙当中,为什么有十二类生呢?它生灭的根元从哪儿来的呢?“于本类中”:“本类”,是指行者之自类。“生元露者”:“生元”,指生灭之根元,指行阴。生灭根元之行阴显露。“观彼幽清圆扰动元”:“彼”,就是指行阴。“圆”,就是圆遍十二类生。“扰动元”,一切扰动之根元,即就是七识。谓行者此时于定中观察行阴幽隐轻清、而圆遍十二类生之扰动根元。换句话说:十二类生都是生灭,都是业感,业感就不离缘起。诸位!因为有业感,所以有缘起,有缘起,才有种种的差别,其实是所有的缘起都是业,业就是无名的妄动,无明的妄动,其实来自一颗真如的心,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十方的众生同一个真如。

所以我们今天受了这个业力感召六道轮回,实在是痛苦的很冤枉!换句话说:你今天你过的烦烦恼恼,什么都执着,什么呢?包括你的婚姻让你痛苦不堪,有的人搞得快忧郁症了,幻觉、幻听啦,其实,这个都是很可惜!没有办法把这个真如本性拿出来用。诸位!其实你的心是幸福的,只是你不会用啊,其实我们每一个都是幸福的、都是快乐的、都是解脱的、都是自在的、都是觉悟的,只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听到佛法,而听到了佛法,又觉得很深,半路又退道心,没有办法坚持到底!所以所过的日子,变成非人的生活,本来是可以过如来清净解脱的、涅槃的生活!但不我们却过着:不像人啊!有的人啊,把自己外表搞得邋遢,内心啊,又搞得像发疯一样的,内外都很辛苦!

“于圆元中起计度者”:谓此行者若于圆遍之根元中,起念计度,执为胜性;亦即也就是,将所见到的之行阴,计著为已见到一切法之究竟根本。误认为:行阴就是真常!此有二过,一者,不知这只是行阴之相,等行阴尽后,还有更、最微极微细的识阴,识阴尽后,方是本觉真如现前,所以故此行者离究竟证,还有一段距离,还有后面那个识阴,还有后面那究竟的真如啊!不应妄自以为已经达到究竟,以此不自忖量觉知,故为魔所趁。二者,此行者见行阴扰动之元,即迷而不知尚有不扰不动之真如,而亡失本修因,故入歧路,因此可见依“如来密因”而修之重要。如来密因是什么?就是开悟见性,不生不灭!诸位!明本心,见本性,就是如来密因;用涅槃妙心修行,就是如来密因。“坠入二无因论”:堕入两种无因的邪论之恶见。

2380页,[义贯]:“阿难当知,是得正知”不遭邪虑,于其“奢摩他”圆定“中,诸”透过想阴十魔境之“善男子,凝”定“明”觉、不动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因此想阴“十类天魔不”能“得其”破坏之“便”,如是“方得精”心“研”究而破想阴;想阴既破已,行阴即现,故得“穷”究十二“生类”之生灭根“本”(也就是即行阴之体)。“于”行者“本类中,生”灭根“元”(行阴)已显“露者”,行者即于其定中“观”察“彼”行阴“幽”隐轻“清,圆”遍十二类生“扰动”之根“元”(亦即也就是七识),而此行者若“于”彼“圆”遍十二类生之根“元中起”虚妄“计度”,执为究竟之胜性,“是人”即因此而“坠入”外道的“二无因”邪“论”之恶见。

①  计本无因(过去无因恶见)。经文:【“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所以我们在《楞严经》讲义说:行阴是外道的坟墓,掉进去,就等同死亡!为什么?爬不出来!那么后面的识阴,就是外道的监牢、黑牢,掉进去,也爬不出来!

[注释]:“见本无因”:见到此行阴生灭之本;本来无因。“生机全破”:“生机”,生灭之枢机,即就是行阴。“破”,即就是显露。“乘于眼根八百功德”:乘着清净的眼根所具之八百功德,所以故能完全发挥其能见之量。“业流湾环”:“湾”,就是业湾。“环”,就是回环。随着业行之流,于业湾当中,回环流转。2382页,“八万劫外,冥无所观”:“外”,就是前后际,在此是指前际。“冥”,就是冥然。谓于八万劫外之前际,冥然莫辨而无所见。此行者于是以为:在这八万劫外,前无因,后无果可得。“亡正遍知”:就是即失去了如来所教之正遍知见。以无因论破坏正理因缘生法,让一切众生要了解:这个因果是很可怕的,令众生堕于无因无果之邪见,执无善恶、凡圣之因果,因此造善或修行,皆不得善报、亦不得圣果;而且造恶亦不受果报。以如是邪计,令众生不修善去恶,不修圣行,因此长劫轮溺不得出,是故无因论之恶甚大。

[义贯]:“一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见”此行阴的生灭之本,“本”来“无因”而起;“何以故?”(为何会有如是见?)由于“是人既得生”灭之枢“机”(行阴)“全破”(全体显露),乃“乘于”清净“眼根”所具之“八百功德”,而能完全发挥其能见之量,因而得“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随着“业”行迁“流”于业“湾”中,回“环”轮转,不能自止,“死此生彼”,悉在湾内,“只见众生”于八万劫中“轮回其处,八万劫”以“外”之前际,则“冥”然莫辨而“无所观”;于是他“便作”如“是”邪“解”妄计:“此等世间十方众生”从“八万劫”以“来”乃“无因”而“自有”。“由此计度”,因而“亡”失如来所教之“正遍知”见,从而“堕落”于“外道”邪见(即学佛法变成学了外道),以此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②  计末无因(未来无因恶见)经文:【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注释]:“是人于生”:“生”,就是诸众生。“既见其根”:既自以为已见其八万劫之根,系无因而有。“知人生人”:谓知人自然生人。“乌从来黑”:“乌”,就是乌鸦。乌鸦从来自然是黑的,没有什么原因。“鹄从来白”:“鹄”,俗称俗名叫做天鹅,似雁而略大,羽毛全白,颈子比较长,尾部与脚皆短,尾部咧?就是脚皆短,脚有蹼,能高飞,鸣声洪亮。此谓,天鹅从来自然是白的,没有什么原因。2385页,“人天本竖”:“人天”,就是人道与天道众生。“竖”,就是直立。人道与天道本来就是自然是直立的,没什么其他原因的。“畜生本横”:“横”,就是横立、横行。“白非洗成”:“白”,指众生之体白。“无复改移”:“无复”,就是未尝。“改移”,就是改变。

“而我本来不见菩提”:“本来”,从本以来,即(就是)八万劫前,因为能力有限嘛!亦即(也就是)八万劫的开头。“不见菩提”,因为不曾……谓不曾见有任何一个众生是从菩提而生;换言之,即(就是)众生性中原本就不含菩提性。“云何更有成菩提事”:过去既然不从菩提生,未来如何能成菩提?亦即(也就是):既是不从菩提生,则不具菩提性;不具菩提性,则不可能成菩提。这是因为此人为八万劫之见所囿,“囿”就是一个范围、束缚,故(所以)不能见无量劫前,众生最初一念无明生起之前的本觉之性(菩提之性),由于他自己不见而言无。在座诸位啊!“最初一念无明生起之前”,这个是为了解说,是为了解说方便,才叫做讲“最初”!因此在没有办法解释这种妄动,只好这样讲。诸位!一定要有这种客观存在地用智慧,你才不会被这个“最初一念无明生起”,又把它搞迷惑了,还有“最初一念”,还有“更最初,最初的”,那又是犯了逻辑的观念,又是以凡夫的妄见,又问了佛的内证的问题。“一切物象,皆本无因”:一切物象于八万劫前,皆本无因而生(过去无因),劫尽之时,亦(也)当无因而一切断灭,故(所以)一切皆归于无因无果,过去无因,将来无果。

[义贯]:“二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于过去见本无因,于未来则“见末无因;何以故”?以“是人于”诸众“生既”自以为已“见其”八万劫前之“根”,系无因而有,“知人”自然“生人”,非有他因,“悟鸟”自然“生鸟,乌”鸦“从来”即自然是“黑”的,别无有因,“鹄”(就是天鹅)“从来”自然是“白”的,非有缘故,“人”道与“天”道众生“本”来自然]竖立着,“竖”着立,那么“畜生本”来自然“横”立横行。众生之体,其“白非洗”而“成”,乃是自然而然,众生体之“黑”亦“非”由“染”所“造”,乃自然黑,如是等事“从八万劫”以来,即(就是)“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从“本”以“来”(在八万劫前)“不见”有众生是从“菩提”而生(此即(此则就是)因中无菩提),“云何”于八万劫后“更有”众生能得“成菩提”之“事”?在因中见不到菩提,果中当然看不到菩提有成之事了,(此是果中无菩提)“当知今日”所在之“一切物象”,于八万劫前“皆”从“本”以来“无因”无果。

“由此”心魔作祟注意喔!“心魔”,为什么要“心魔作祟”?这时候的行阴跟境界无关。为什么佛法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一切唯心造”什么意思?如果从无明的角度说:你认为有根、尘、识、一十八界,都是无明造作才有的,其实那是妄的!以“本无所有,空无自性”里面,硬执著有人生、有宇宙;那悟道了,就菩萨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相。对不对?没有山河大地相、日月星辰相,昆虫、鸟兽、虫鱼,皆不可得!所以更进一步的没有能所的行阴,统统用“心魔作祟”。注意!这个行阴——统统是四个字:心魔作祟。而这个在内心里面,所以,落入错误的知见的人,是很难救起来的。在座诸位!如果一个人,他福报很大,他在推广正法的当中,第一个听到师父的,那他福报非常大!一入就入于佛的正知正见;但是呢?如果碰到了恶知见、邪见,那就麻烦大了!这个人一辈子要把他改变,是几乎不可能!他认为那个是对的,那你很难……他的经教又不通、心性也不明,他在某一个点里面集中火力就执著这个点,那很难去改变。因为我们出家,师父从接触佛教到今天为止,四十年了,什么人种都看过,那个一掉进某一种知见的,那没有办法,完全没有办法!

所以有时候,人啊,不是说学自私啦!有时候你要大慈大悲来度众生,但是有时候,你莫可奈何,众生不让你度,那么你就回光返照,所以,那个时候就要学自私一点。所谓的“自私”,就是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啊,所以广化律师讲的那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修行尽份,度众随缘。有时候你很想度众生,可是因缘不具足啊,时空不具足,你度不来。他就没有到那种因缘,一点办法都没有。因此,这个“心魔作祟”是很可怕的,尤其这个外道。我到马来西亚,那个最北边的槟城去演讲,那个某某外道的,不讲,向师父挑战,人还没有去,就向师父挑战,那你就知道:要弘扬这个正法,还不是很容易的,还不是很容易的。“由此”心魔作祟,而邪“计”筹“度”,谓一切自然而生、自然而灭,无因无果,因此“亡”失佛所教之“正遍知”见,“堕落”于“外道”恶见(即(就是)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等“则名为第一”类“外道”所“立”之两种“无因”恶“论”(本无因、末无因)。

㈡   堕四种遍常恶见(四遍常论)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注释]:“于圆常中”:于圆遍、相续之常相中。“四遍常论”:四种遍常之邪论。

[义贯]:“阿难,是”正修“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诸位啊!这个“正修三摩地中”,就是说:这些五阴,统统在定中所发生的现象。要有“定”喔,才有著魔的可能;你要没有“定”的话,魔不会来扰你的,有时候是外魔,有时候是自心的魔在作祟。凝”定不动“明”照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故(所以)“魔不”能“得”其“便”,简单讲:就是照破了想阴啊。故(所以)能增修圆定,照破想阴,行阴就现前。照破了想阴,行阴就现前了。于是“穷”十二“生类”生灭之根“本”(行阴),“观”察“彼”行阴(七识)“幽清”恒“常扰动”之“元,于圆”遍、相续之“常”相“中起计度者,是人”即“坠入”外道“四”种“遍常”之邪“论”中。

1.类别。①计“心境为常”恶见。经文:【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注释]:“穷心境性,二处无因”:“穷”,就是穷究。“二处”,心与境二处。就是心跟境。欲穷究心与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为从何而起,然发觉心境二处皆无生因,“一切法无生”的“无生”,亦即没有发现能生心境二处者;也就是没有发现能生之心,与所发生之境。换言之,心境本身即(就)是源头。“修习能知”:即(就是)依其研究心境之修习而得知。“不曾散失”:故能生已灭,灭已又再生,于是生生不息。“计以为常”:故(所以)计心境二者以为遍常。

[义贯]:“一者,是人”欲“穷”究“心”与“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然而发觉心境“二处”皆“无”所从生之“因”(亦即(也就是),无物能生心境二者);复依其穷究心境之“修习能”得“知二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相续不断,故彼心境皆“不曾散失”,方能生已灭,灭已生,生生不息;以此见故“计”心境“以为”普遍“常”住不坏。

②计“四大是常”恶见。“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啰。认为:地是永恒的、水是永恒的、风是永恒的、火是永恒的。地、水、火、风,四大的性都是常住不变的,简单讲:整个宇宙,就是这个四大元素在变来变去,这个四大元素是永恒的、是不变的。这跟佛讲的:这个空性、缘起的空性,刚好相反。

经文:【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这个“体恒”,是指四大,地、水、火、风永恒地存在这个宇宙。所以在座诸位啊!要稍微点醒一下大家,这个“体恒”,不是我们所讲的如来藏性那种体性的恒,是指:四大永远存在在这个世间。四大,世间所有的相的变化,都是四大!地、水、火、风,变来变去、变来变去,而这四大不随其所变,就是永远存在。

诸位啊!这个四大如果常住不坏的话,为什么有缘起、又缘灭咧?对不对?这个变化性就是这样子的,变来变去的啦!在座诸位!如果说:我们建文殊讲堂,好!我们用一个来讲:在座诸位!这个水啊,这个水泥啊,水泥啊,这个水混进去,就变成我们的钢筋混凝土了,还加上一些碎石。我现在请问你:灌好了的钢筋混凝土的水,能不能再恢复清水啊?当然不可能啊,当然不可能!就坏了这个水相嘛!对不对?它就不是。它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从这个文殊讲堂里面,再把它恢复到地、水、火、风,怎么可能呢?四大组成的,已经坏了原先的相了。是不是?所以不可能四大是永远存在的。你说:四大有这个元素的存在,是对的!但是在缘起的变化里面,它就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对不对?要不然你从中间,能不能再体现出来这个水啊?当然不可能啊!灌进去的水,你怎么有办法咧?好!灌进去的水,你有没有办法回到、恢复到以前沙的相啊?沙啊?当然也不可能!当然也不可能啦!

它意思就是:这个四大暂时存在的,可是这个四大永远不会变,那怎么可能?知道吗?这样听得懂吗?不可能。对不对?要不然你说:四大如果不变,依照外道来讲,你喝下去的清水,在座诸位!那你还不能排出什么清净的水,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尿疗法。尿疗法,喔!我看到那个影片,尿疗法,就是那个美国人……真是胆量很大啦!全家都是喝尿的,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对儿女,喝了很多的水,然后半夜起来尿尿的时候,怎么样?统统把它……瓶子里装起来,装起来、装起来……瓶子装起来,前面那一段放掉,后面那一段放掉,吃中间那一段就像甘蔗一样,(师父唱:)甘蔗好吃~~就会是双头甜~~就喝中间那一段,对不对?喔!早上一开起来的时候,哇!两个大人加上四个小孩,冰箱也不是很大,里面全部都是尿,喔!我就想说,那时候我看到这一段,我就想说:哇!这个比丘,如果说万一尿了一桶,放在楼下厨房的冰箱,我们阿满师姐拿去煮高汤,那还得了!我会叫那个比丘全部给我喝完!喔!那怎么得了啊。这世间啊,什么正常的水不喝,喝那个尿呢?

我告诉你:楼上、楼下的,我们这个居士、法师一定有人喝过。你相信吗?那只是说不能举手调查而已,举手这样子。有人喝过,真的!有人喝过啊。对不对?一定有人喝过。是不是啊?有的那个美国人,喝不完的,还冷冻库里面去冰这个冰棒,还做冰棒。那他说:他的儿子到学校去,到美国学校的时候,那个儿子把那个枝仔冰,那个冰棒一抽出来啊,大陆叫做冰棍,一抽出来,喔!大家四周的人都作鸟兽散。没有人受得了,他吃得津津有味,这没办法喔!颠倒的众生就是这样,可是有的人说:有效!有的人说:无效!我看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有那个勇气,看了那个尿疗法,我就始终提不起勇气喝那个尿,提不起勇气。哇!这个尿怎么喝啊?对不对?吃蒜头,就会有蒜头味,吃葱,就会有葱味,是不是?所以我认为:那个不妥啦!

[注释]:“穷四大元”:研穷四大之本元。“四性常住”:计四大之性为常住。“咸皆体恒”:其四大之体性皆是恒常。

[义贯]:“二者,是人”研“穷四大”之本“元”,而计“四”大之“性”本来“常住”不坏。彼由“修习”而“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皆从四大而来,然彼四大本身“咸皆体”性“恒”常,“不曾散失”,故众生得以生灭相续不断,以此见故,“计”四大之性“以为”普遍“常”住不坏。

③计“八识为常”恶见。经文:【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这个执著的“常”,又不一样!前面计“四大”以为常;现在计“八识”以为常,执著那个“第八识”以为常。现在就计这个“识性”啊,“八识”的“识性”为常。

[注释]:“六根、末那执受”:“六根”,是指六根所摄之六识。“末那”,即(就是指)第七识。“执受”,即(就是)为末那所执受为我之第八识。“心意识”:“心”,就是第八识。“意”,就是第七末那识。“识”,就是前六识。在座诸位喔!如果你大悟见性,那“一识”都没有,何况“八识”呢?如果你开悟见性了,叫做“识性”,识,不可得!叫做“识性”。那么,当下就即是,“一识”尚不可得,何况有“八识”?诸位!大悟的时候,有:眼见一切相,“见”就是“性”,叫做“见性”;耳闻一切性,叫做“闻性”;鼻子嗅一切,叫做“嗅性”;全部都是会归到真如——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万法回归当下,全部都是真如,“一识”都没有,何况有“八”?“本元由处”:本元生起之处。“性常恒故”: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缘故,而(所以)计这个心意识为常。(以见心意识相续不断,则计以为不坏不灭;以其不坏不灭故是常。)“穷不失性”:穷究此循环不失之性,以为不坏不灭。

[义贯]:“三者,是人”于定中“穷尽六根”所摄之六识、以及第七“末那”识,以及末那所“执受”为我之第八识,如是于“心、意、识中”求其根“本元由”生起之“处”,计其“性”为“常恒故”,而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由。由其“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虽“循环”辗转,然此八识却从“不”曾散“失”;因此而谓从“本”以“来”识性“常住”,复“穷”此循环“不失”之“性”,以为是不坏不灭而“计以为”普遍“常”住。

把笔放下来,统统看这里。这里讲到一个关键的地方,好!看这里,我们用眼睛,眼根,来讲这个法,眼根,“眼根”包含四种东西——为了解说,包含四种东西:一、叫做浮尘根;二、叫做胜义根;三、叫做识心分别;四、叫做真如本性。注意听喔!我们的“眼根”有四个层面,四个层面:肉眼,四大所构成的,浮尘根。眼睛的视神经,胜义根。再来,就是更微细的识心,就是“眼识”,知道吗?“眼识”,诸位!神经系统跟“眼识”要分别,有多困难?愚者难分“识与根”,证阿罗汉果的都分不清楚什么是眼睛的神经系统?还是“眼识”?“眼识”是心法,不是物质。眼根的神经系统,是四大所构成的,要弄清楚喔。“识心分别”怎么来的?就是“一念妄动”,叫做“识精元明”,知道吗?“识精元明”。识的背后,如果是不生不灭的,就是真如本性。

好,看这里喔!不简单喔?(师父伸出左掌)这是真如本性。(师父又伸出右掌)动念就是识心分别(师父左掌收回,仅伸出左掌。);转世投胎以后,第三层,(师父又伸出左掌,收右掌。)眼睛的神经系统,再来,(师父又伸出右掌)就是肉眼。诸位!一个眼睛:肉眼(右掌)、神经系统(左掌)、识心分别、真如本性。这样听得懂吗?好!真如本性,一体的:能见的见分,所见的相分。八识各有四分,有的讲三分:自体分;能见的见分,相分。眼睛来讲:能见分;眼识;所见色尘;自体分,清净的自性。耳朵来讲:能缘的见分;所缘的相分是什么?动跟静;自体分是真如本性。鼻子:气味,能见、能缘的识心分别,神经系统,所缘的是气味,对不对?香、臭,本性是一样的。

在座诸位!这个是能缘的见分;这个是所缘的相分;这个是自体分。见、相二分,来自于自体分,开悟的人没有能所、见相二分,同一个手。知道吗?不悟的人、动念、无明的人,见、相二分,然后一直攀缘外境,能缘心、所缘境,一直攀缘……所以在座诸位!当我们离一切相的时候,客观的环境离开,有没有存在主观的意识心?不存在。好!佛讲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从见分下手,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剩下相分有没有作用?没有。好!离一切相,剩下见分,有没有作用?没有作用。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剩下相分,有没有作用?没有作用。这样会吧?就是这样子。没关系!这个听不懂的,没关系。我们《楞伽经》还有更精彩的,还有更精彩的!很快地,你就大船入港了,你会听到很多的法。慢慢来……慢慢来。喔!原来如此。是不是啊?

好,接下来,最后一个。没有讲到70页是不会下课的,接下来:  计“想阴尽为常”恶见。经文:【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注释]:“既尽想元”:“想元”,就想阴之根元。谓想阴之根元既尽,行阴即显。2394页,“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理”,于生灭的道理当中。“流”,就是迁流。“止”,就是息止。“运”,就是运行。“转”,就是转变。这些都是想阴的施为之相。此谓,想阴既灭,想阴之生灭于理中更不应再有迁流、息止、运行、转变等施为之相出现。“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既然“有生灭”之想阴既已永灭,他便以为按理而言,他自然已经证到了“不生不灭”的境地。糟糕!才第七意识的行阴,就把它列为不生不灭的境地,未免也执著得太早了。但是此时他的想阴虽灭,而行阴尚未灭,因此行阴微细之(的)生灭相看不清楚。(此正是第七识之(的)种子),仍有微细的流注生灭相,是故他实非已达到真不生灭的。按照《楞伽经》义而言(讲),此时为已经灭了“相生、相住、相灭”,然犹未能灭“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诸位!注意听。“相生、相住、相灭”,是粗糙的生灭,指前六识;“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指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这个一定要弄清楚。“相生、相住、相灭”,就是眼睛可以观察得到的;那么“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完全是内心的观照功夫了。所以,“相生、相住、相灭”止于前六识,一般来讲的话,你能观照“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那个就更微细了,那就七、八二识,太难理解了。“因心所度”:“心”,就是自心。“度”,就是计度。谓由于自心计度。

[义贯]:“四者,是人既”已“尽”了“想”阴之根“元”(想阴已尽),因而他以为此想阴之“生”灭于“理”上言之,“更无”复出现迁“流”、息“止、运”行、“转”变等种种施为之相的道理,因他以为彼有“生灭”之“想心”(想阴)“今”既“已永灭”,于道“理当中”而言,他“自然”已经“成”就了“不生灭”之法体;然而他的行阴尚未灭,提早作不生灭,故仍有行阴的微细流注之生灭相,微细的流注住之生灭,因此他实尚未达真不生灭之境,因此他实在是还没有达到真如不生灭之地,不过是“因”他自“心所度”忖,而“计以为常”住不生灭。结论,这一段读完就下课了。

2.  结语:堕为外道(圆常论)。经文:【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注释]本节从略。[义贯]:“由此”自心魔作崇,注意那个“自心魔作祟”,你要划双红线啊。行阴,统统这四个字,如果你今天你有正知正见,你的自心魔就不会作祟了,你就知道:广学多闻啊、开佛的智慧有多重要!广学多闻、开佛的智慧才不会自心魔作祟!这个就是重点!邪“计”心境、四大、八识等为“常”住不生灭,不达诸法无常之性,因而“亡”失如来所教“正遍”之“知”见,而“堕落”于“外道”(即(就是)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二”类“外道”所“立”之“圆常”邪“论”。因为已经快六点了,好了,我们明天再来讲这一段。已经达到目的,放他去了。今天已经达到70page了,我晚上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37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30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00链接(未完)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楞严经讲解370: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修行不能投机取巧

楞严经讲解371:看到稀奇古怪的、佛的、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执为禅之大病

楞严经讲解372:不受情绪的控制;不受环境的影响;学佛就是这个目的

楞严经讲解373: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编织而成的,佛弟子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

楞严经讲解374:二乘人声闻跟缘觉还有变易生死,识心仍然是微细的生灭

楞严经讲解375:很多人在一个团体住不下来,其实是自己的问题

楞严经讲解376:看你的内心是什么世界,可以感得将来

楞严经讲解377:薰习了圆顿的大教,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根器了

楞严经讲解378: 顿悟还是没什么力道,还要事修慢慢力量才会渐备

楞严经讲解379:返闻一门是专指耳根门,不包括所有的楞严三昧

楞严经讲解380:你一着魔就不是只毁一戒,是所有的全部的法身慧命全部断掉

楞严经讲解381: 一定要赶快去极乐世界,有能力你再乘愿再来

楞严经讲解382: 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觉受有关,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

楞严经讲解383:不管出家、在家去到任何一个道场,都应当跟长老顶礼

楞严经讲解384:大家都误将世间有漏福报及对世间法的贪求当作是‘修行’

楞严经讲解385:自己先要能把持得住情绪,才配教诫他人

楞严经讲解386:一切诸佛都显现出来,重点在于你的清净心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