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觉经34:我们现在就是流转的世界,东西得而复失,失又复得,总是苦多乐少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34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536gmgo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34

慧律法师主讲

 [由此认为实我之故,于违我之境,便生憎怨之心,于顺我之境,便生爱著之心,]执着的心。[故云:二境。]不是爱就是恨,[于虚妄体]虚妄的体,[重执虚妄者:]虚妄的体就是[于妄我体上,]妄我就是四大是虚妄的东西,这个肉体实在是虚妄的东西。我们第一个就是错觉,从早上到晚上、从晚上睡觉到明天。包括晚上作梦,都梦见“我”在梦中,作梦都梦到我们这个身体,就一直认为这是真实的东西,甚至包括一直到死,我们都还放不下,还担心子孙,担心金库没上锁,烦恼会钱还没收,却不想想自己已经快走了。[重执憎爱二种虚妄之心:]再一次执着爱与恨二种虚妄之心。[此起惑也。二妄相依,生妄业道者:]爱与恨,这二个虚妄相依,产生什么?业道。[谓妄我之体,与违顺之境,相依而住,造种种业,生虚妄之业道:此造业也。]由这个肉体,再追求、再造业,虚妄的体,追求虚妄的境界。[有妄业故,妄见流转者:]虚妄的业,当然我们产生的世界,就是虚妄流转、生灭的世界,就像我们现在住的世界。这样讲就清楚,我们现在就是流转的世界,得到的东西很快就消失消失的东西又得到,失去的东西又得到,总是苦多乐少。

[谓虚妄之业因,依因必定感果,故虚妄见有流转生死之苦报:此受报也。]受果报。[惑、业、苦三,相续不断,皆由我执,以取界内分段生死之苦。]一段又一段,生死的痛苦。[若二乘之人,厌离生死流转,]就是声闻跟缘觉,小乘人,讨厌生死六道轮回的流转,[视三界如火宅,发心修道,息缘断惑,]息缘就是放下万缘,断这个烦恼。[于是沉空滞寂,]沉空就是因为只破我空,没有破法空,落入这个小小的我空的境界里面,“滞”就是不通,滞流就是停顿不通。寂就是一个小小的寂灭的安静的地方,这个不是一个大涅槃的地方,所以,叫沉空滞寂。[虚妄见有偏真]偏真就是偏空,为什么偏空?因为它不是圆满的空,因为只是断我执而已,所以叫偏真涅槃。只是断我执、我空的果报而已。[涅槃之果。此亦由我执,以取界外变易生死之苦也。此中十句,不出生灭四谛。前六句集谛,]前六句就是上段讲过的: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就是这六句,这六句是集谛。[次二句苦谛,]就是:有妄业故,妄见流转,这就是苦谛。厌流转者,[次一句道谛,后一句灭谛也。]妄见涅槃。[然此四相,有迷识、迷智,二种分别。迷识乃凡夫妄认五蕴为我,妄生四相,]这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以五蕴之身为出发点,所以是我、人、众生、寿者相。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即此经前文所说,亦即金刚经前半所明四相是也。]前半段所讲的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迷智]就是迷于究竟的大智慧,它还算是迷,它只是小小的智慧。[乃圣人]这是二乘人。[妄有证得,]认为他有所证。[妄分四相,]这四相是:能证、能悟、能了、能觉,还是一个能。[能所未亡,]迷智四相:证、悟、了、觉,能所未亡。[有以取证,]因为他认为有所证。[发于根本种子;]产生于根本智的,能发出这个根本智的,但是,因为它不究竟。[即此经后文所说,亦即金刚经后半所说四相是也。是则四相,通于圣凡,故二经圣凡双举也。二别成凡小竟。

丑三总斥迷闷【“由此不能,]由此就是由此二乘之人,这是指二乘人。因为如此,凡夫是迷识四相,圣人是迷智四相,由此二乘人,也就是说凡夫等等,统统没有办法[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到这个地方就停下来了,保证看不懂了,也不知道在讲什么。非觉违拒,非觉就不是我们觉悟的本性,就是无明的意思。违拒,因为抗拒着我们;非觉违拒,因为无明,非觉不是我们觉悟的本性,它会抗拒着我们。不是我们觉悟的本性、不是真心的,那当然就是无明。因为无明的抗拒力太强,叫做违拒。所以,诸能入者,变成不能入;就是说:使之不能入于所能入者。就是说:觉性是能入,觉性的大智慧令不能觉悟,使之不能入于觉性的大智慧,使大智慧不能入。再讲一遍:非觉违拒,诸能入者,因为无明的力量抗拒着,所以,我们觉性的智慧不能入。非觉违拒,因此诸能入者,变成不能入,智慧就停在那个地方,不能入。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注意听!上面要加“只要说”有一个能入的智慧,就不是真觉所入,因为真觉没有出跟入。再讲一遍:就是只要说有一个能入的智慧的心,这就不是真正的真觉所入,因为真正的觉悟,没有所谓的入跟出的智慧,它本来就是一体的。再讲一遍:只要你讲有一个诸能入的智慧的这颗心,这个就不是真正觉悟所入的心,因为真觉是无出跟无入。是故动念与息念,皆归迷闷,这样讲才听得懂。

此正答迷闷不入所以。]这正是我们解释,我们为什么迷,迷到没办法入?[由上所认妄我,]这个虚妄的我,[染污真性,纵离六道,复堕二乘,是故不能入清净觉。盖]就是因为,因为[非觉性违拒]抵抗[使之不入,]无明遮蔽,智慧显示不出来,它有抗拒力。我们的贪嗔痴抗拒着,人家讲的都不能接受。[故云:非觉违拒,]非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的抗拒性,[诸能入者。]因为无明的抗拒,一切能入的,统统不能入。[下二句释成非觉违拒之意。]解释非觉违拒的意思。[若云入时是觉入,]如果说入,叫做觉悟有跑进去,那么[不入即是觉拒,]就是觉悟拒绝掉。再讲一遍:若入的时候,有智慧跑进来,你就叫做说是觉悟的进入;那么,没有觉悟进入的时候,就变成觉悟的抗拒。觉性是没有抗拒性的,也没有出、没有入的东西。 [今觉性不惟]不惟就是不只是,[不拒,亦复不顺,]它也不会进入的,本来如是的东西,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我们的觉性,本来就不出不入,它没有入跟出。[觉性元无出入,入与不入,总无关于觉性也。] 扯不上关系。

 [故云:有能入者,非觉入故。]真正觉悟的入,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凡是藉着外力的,都不是究竟,都要本性具足,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鬼神附身、乩童起乩,就算被附身所讲的是正法,都是邪法,因为佛没有叫我们用这种方式度众生。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叫你起乩说法度众生,没有这样子。三藏十二部经典已经读不完了,佛说要依法。你藉着某人的身体起来说法,就算讲的法符合佛经,还是邪法!《楞严经》一讲,你就清清楚楚了!因为不依法,你怎么知道那个是神来,还是佛菩萨来?每个被附身的,都自称是菩萨再来,哪一个会说自己是凡夫?都是这样。今天有一个人来说他是万善爷公来附身的,已经缠了他七、八年了。一来就猛拍桌子,拍得劈里啪啦响,我就故作惊吓状,合掌跟他念阿弥陀佛,他就愈拍愈大声。他要叫这个人从事面包业,不能开计程车,竟然有鬼管这么多的?每次他开计程车,把他眼睛蒙起来,让他看不见,差点撞到人,不让他计程车。可是,他做面包,扣掉本钱,一天所赚无几,夫妻俩都吃不饱,更何况还有两个小孩子!那人身体比我还健壮,桌子拍得很凶很凶,我说:哪有万善爷公这样的?那么凶?说要藉着他的口说法度众生。我说:度众生这么凶,谁敢听你讲经?大家都逃之夭夭了!想度众生应该温柔一点。

这个我看多了,我都以空性的心,对待众生,我今天对他很慈悲,身段放得很低,他是鬼,我是佛嘛,我将来是要作佛的人,总不能跟鬼打架吧!不然咒一念下去,只怕他会在地上打转,一加持下去,他就会在地上打转。万一撞破玻璃,那就惨了,因为我怕他撞破玻璃。只好面带微笑,好好的跟他讲,这个其实就是鬼神,不讲道理的。把他们夫妻闹得不得安宁,他的家人说他是疯子。我对这种事很了解,这不是第一件了,真的!这种事情没办法控制。那时候我还没洗澡,我加持后担心自己受惊吓,要去睡午觉前,赶快拿一个咒轮戴着,结果发现早上已经挂了一个,变成挂两个。真是难为情,大概是惊吓过度,戴两个。说害怕,他以后就不会来找我,这没办法,我知道他们没有在讲道理的。我以前在雷音寺的时候,也是有人被附身起来讲话,我以前年轻,比较不懂事,比较没有慈悲心,比较自傲,就想展示自己也有修行,马上就比出手印指向他,他就躺在地上了。整个人滚来滚去,像发狂一样,让我觉得自己很厉害,心想:哇!这个咒真有用,把他震的全身颤抖!你看我那个时候多自傲,现在我发现我不慈悲。几年之后,我处理事情就比较成熟,所以,徒弟现在的个性、无知,我都会原谅他,因为我曾经就是一个无知的人。没有经历过无知,怎么会有智慧?怎么会成熟呢?我很能宽恕徒弟,他们大声、说要离开、心里很烦恼,我都可以宽恕、体谅,因为我也是从无知体会过来的。你想想看,我年轻时也曾经这么自傲。

所以,慢慢学,看到菩萨的慈悲,知道不能一下子就施展手印,这样不好,会伤到鬼神,他也是众生之一。今天我很柔软很柔软,很有修养,一直好好的跟他讲,身段放得很低。再来,他是海军陆战队的,我怕被他揍!我合掌时有注意看,怕他突然出手打过来,不小心一点会来不及跑。因为他像抓狂一样,处理这种事,是吃力不讨好。如果处理不好,晚上他就来拉你的脚;今天到没有,因为我都是好好的跟他讲。处理这种事会倒霉的你知道吗?真的!鬼是不跟你讲道理的。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执着我们的自性实在是很严重!非觉入故,邪魔外道都是这样,进入我们的身体,控制我们的神识。 [以是之故,凡夫动念,起惑造业,即前苦集八句;二乘息念,沉空滞寂,即前道灭二句。俱属染污真性,故云:皆归迷闷。初开示迷识四相竟。

子二开示迷智四相  丑一承征引说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无始劫以来,一直起无明。[为己主宰,]都当作一个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产生没有智慧的;无慧目,产生没有智慧。[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都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因为无明覆盖,所以,不能发觉无明。无明没有办法觉察自己无明,所以,要用智慧去观照它,到最后,能观、所观皆无。譬如有人,不自断命,就是说我们一个人,执着一个“我”爱惜自己的生命,他不随随便便自己断他自己这条命。就是说无法自己觉悟,“命”是比喻无明,无法自己断掉这个命,就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都被无明盖覆,无明没办法发觉无明;就像我们很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无法自己去断我们的生命一样,不可能自己去自杀,人人都爱惜生命。因为无明以来,我们都一直爱惜这个无明,烦恼起来,我们对它完全束手无策!我们人会藉着很多理由,来解释我们自己所做错的事,因为我们的无明。我们还没有清净心,所做的皆是生灭法;若是清净的菩萨,他做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因为透过本性嘛!譬如诸佛菩萨,他身口意所显示出来的,都是平等,都是智慧。譬如维摩诘居士,他所显示出来的,都是解脱。而凡夫所显示出来的,都是无明,而无明又会爱惜无明,所以,我们会藉很多理由,来掩饰我们的烦恼。而这个烦恼又在我们的心中滋长,我们人都不真实的求忏悔。无明就像一个脓包,我们如果打它,会觉得很痛;我们人有自尊心,自尊心掩护无明、掩护烦恼,使无明继续增长。就像身上长个脓包,却不想开刀治疗,为什么?因为他爱惜自己,开刀会痛,不想开刀,又怕人家摸它。所以,永远无法解决,就是这种譬喻。

[此首句,]第一句。[征释]“征”就是问;“释”就是答。问答[迷闷之根本也。大疏云:动念既为背觉,息念,即合契真。]其实这句话是方便讲,难道诸佛菩萨都不动念吗?诸佛菩萨动念是什么?也是觉,息念也是觉。这句话是对凡夫来讲;如果对圣人来讲,动念是觉,息念也是觉,他没有动跟息的东西。所以,这句话是对凡夫讲的。[何以故:]为什么呢?[动、息皆称迷闷?下引起重说迷智四相义。《直解》云:本起无明,谓最初一念不觉,]注意听!最初一念是假设,其实佛教哪里有讲最初呢?是假设。最初就是无始一念不觉,释迦牟尼佛如果讲最初的话,那不是跟外道思想一样吗?这不就跟耶稣所说的:上帝在七千多年前创造天地万物是一样的吗?最初一念不觉,所以,这是方便讲、假设说。其实本来就没有最初,你不悟,当然就假设有最初。[根本而起生相无明也。]生相无明就是最初一念微细无明。[由一念无明,]因为我们一念无明,[迷本有法身,成陀那识,]成陀那识,我们所谓的第八意识,[为我相根本,]因为我们的第八意识执着这个肉体,[自此皆是无明用事,]所以,无明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无明。科学愈发展,这个地球就愈毁灭,因为所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无明,虽然能利益一切众生,用在善的,很好!用在恶的就很惨!

[故云:为己主宰。我者、主宰义。谓从无始至今,一向皆是无明主宰,是为我相。]现在我们要学习以智慧来主宰,以智慧来主宰就是不主宰,放下、无所着,我们的心情就控制得住;也不必控制,就自然安定下来,回复我们清净的本性。这些我相、人相、寿者相、想留都留不住,就像我们身体强壮,有抵抗力,你想要感冒都不可能!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有抵抗力了,邱医师说:我们感冒吃西药治疗,压制、压制,下一次还是感冒!现在不是,我现在把身体照顾得有抵抗力,邪就不入,身体强壮,它就恢复自然。真的!讲得真的很有道理!简单讲: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最重要的!为已主宰,我就是主宰,从无始劫以来,就是由无明主宰,是为我相。自等觉以下,[自等觉已还,未破生相无明,异熟未空,]异熟就是一种果报,还没有空,这种果报还没有空。[皆属我相。然此我相,与诸教所说不同,后文自明。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者:此释无明难断之故。一切众生,若中年失目,眼前虽不见物,]中年就是经过种种的社会经验,他世俗看多了,眼睛虽然看不见东西,一说他就知道,[说之即可明了,]他就清楚,因为以前见过这些东西。

[若胎中生盲,从未见过诸物,纵使为说,亦无所益。如《涅槃经》说:如盲人不识乳色,他人为说,辗转譬喻:]魄是什么?白色就像[鹄、]一种鸟。白色就像[雪、]他没看过雪;白色就像[贝、]海边的贝,他也没看过贝。白色就像[米,]他也没见过,[难明乳色之真。]很难描述,因为他完全没见过。[生无慧目者:谓从母胎,受生已来,无有智慧之目,不能照破无明。然此根本无明,非根本智照,决不能破。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者:谓全体无明,变成五蕴身心,如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妄认即无明,四大、六尘即物,自即己也。由无始已来,认物为己,若不逢知识,]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开发慧眼照破,岂有能断者哉,故云:皆是无明。]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开发我们的智慧,我们哪有能力断烦恼?所以说:皆是无明。[《略疏》云:前得本起因地,则所修皆是佛因;此用本起无明,则一切皆是魔业。又前以觉圆明故,根尘普净,结云:一切是觉。今以无明为本,故云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者:此喻显无明,不能断于无明。故喻显有人,身纵卑陋病苦,还自保命,终不肯断。]无明难断就像这样。[认我亦尔,断除一切犹易,欲令断我诚难。何以故?我终不能还断于我,故云:不自断其命也。

【“是故当知,]是故以智慧要了解,[有爱我者,]就是执着这个我,[我与随顺;非随顺者,]就是说:顺从我跟不顺从我,顺从我则爱;不顺从我就恨。[便生憎怨。]憎怨也是爱的一种,因为爱不到就恨了。憎怨是爱的反面词,也是爱的一种。[为憎爱心,养无明故,]憎爱心长养这个无明。[相续求道,皆不成就。】]意思是说:我们的爱跟恨如果放不下,你再怎么修,撞破头也不能成就,就是这样子。修行一定要离相修行,才有可能成道,十方三世一切佛,无有一人是在有相当中修行的。每一法都执着,他哪有可能成佛呢?既然要法法无相才能成道,那么,这样就好说了!

[是无明相续长劫之故,不仅凡小,]不只是凡夫、小乘,[动念息念,皆归迷闷。即从此发大乘心,修菩萨道,难望成佛。故告以当知者,当以智而知。凡有可爱于我者,我与之随顺,非随顺而违我者,便生憎怨。憎怨亦是爱,以违我所爱故生憎耳。为憎爱心,养无明故者:为憎爱心,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是对根本无明讲的,枝末无明就是见思无明,二乘人所断的就是枝末无明。[资熏无始,根本无明。]又增长无始无明,[由种子复发起现行,而现行复还熏种子,相续不断,将此求道,皆不成就。故《宝积经》云:“于身生宝爱,不离于我人,]对这个身体生执着,也是不能离开我人之相。[彼作是修行,由斯堕恶趣。”]若是产生我相、人相在修行,这不是叫做修行,到最后会堕三恶道。我相、人相最主要就是表法是非的意思,不离于我人,就是没有离开我相、人相,就是不能离开这个是非,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不能离开是非,因为你有我相、人相,你就是对立;不能离开是非,你就永远没办法修行,就是这样子。[初承征引说竟。

丑二次第别明 寅一征释我相]  底下要解释这个四相,这个四相跟一般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完全不一样。[【“善男子!云何我相?]什么是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这里要注意,心所“证”并不是同证果那个证字之义,谓诸众生意思是说:他的心自己认同那个身体叫做证,这个“证”不是圣人的意思,而是执着的意思。心很清楚我有一个肉体,他证明这就是“我”所以,这个“证”也可以说“执”心所执着的那个肉体,微细的东西,无始劫以来,这个执着、我相就很难!

此正示迷智我相之体。体即生相无明,为观照研穷,对待未亡,辗转而分四相,皆以生相无明为体。前云: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故也。即第八识,生灭、不生灭和合,]这是来自于《大乘起信论》的思想,生灭跟不生灭和合,[最初一念妄动,迷本有法身,成为业识,以为我相根本。]就开始一直执着,[谓诸众生,心所证者:言我相隐微,根之于心,所有证取,]就是根深柢固,太强烈了,很难断![其体方现。]所有的证取,他的体,就是说经过了执着证明,他这个我相的体性就跑出来。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譬如有人身体很健康,[忽忘我身;]突然忘记我这个身体。意思是人生活在很惬意、很快乐的时候,他不会想到我有这个身体。[四肢弦缓,]“弦”就是不能弯,“缓”就是伸不直,我们人有一种病,手不能弯,弯就抽筋;有的就伸不直,一个是不能弯,一个是不能直。[摄养]他平时摄养,就是一般的起居生活,[乖方]就是违和,身体违和就是不舒服,身体差,必须看医生。[微加针艾,]“微”就是稍微,这根针刺下去,[即知有我;]马上:啊!叫出来声来!你看有的人很胖,却很怕针,真的!有的人一生当中就是最怕针!“艾”就是艾草,要炙,炙身就是要热一热。即知有我,马上就执着有一个“我”存在。二十四个小时都卡在这个身体,很难断![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所以,要证取才能显示,我体就是无明之我,无明的我体。

 [此引事证释我相。谓众生向以无明用事,不知有我,故曰: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百骸者人之身分,调谓调和,适为顺适。如百骸调适,]就是说生活很舒服的时候。[忽忘有我之身;或宴居静室,]“宴”就是静,安静的一个人居住在这个静室里面。[或幽隐深山,]就是跑到山上躲起来,[心绝经营,]“绝”就是不。心不去烦忙这些世世外外的;心绝,心不去经营,断掉;外在的活动叫做经营。[习闲成性,]因为他的心喜欢闲,变成他的本性、个性。[忽得忘其有身。]突然忘记他的身体。[四肢弦缓,摄养乖方者:四肢、即两手两足。直而不能屈曰弦;柔而不能伸]伸就是展开来叫做伸,[曰缓。此皆摄卫养护,失其方法。乖,即失也。微加针艾,即知有我者:微加即少加。]加一点点针的力量,[针刺、艾炙,]用火一烘,即知有我,痛得叫起来![调治之法,即知有我。此为外境所逼,宛尔心生;心既未平,方知我在,]心还没有平,才知道“我”在。[故云:有所证取,方现我体。]才现出我执的体。[前佛明言,无始无明,为己主宰,乃的指根本无明为我。因观照研穷,方显无明之体,此证取是无明,非觉性也。]这也是无明,心所证就是这个无明的肉体,即使没有这个肉体,还是有一个无明、我执的观念。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善男子!那个心一直到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还有一个证知的清净涅槃,还是我相。为什么?法我执未断,最微细的法我执还未断,所以,一直到成佛,都叫做我相,都还是我相。《圆觉经》讲的我相不同,每一部经典所解释的我相都不同。《圆觉经》是针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讲的,所以,它讲的我相就非常深!

此结指我相根本也。谓其心非但了知,二乘涅槃为我相。乃至,超略词。超三贤、十圣,即使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若一念证性未亡,]就是能证的那个觉知还不除掉,叫做证性未亡。就是说如果你还存在一念,那个用智慧去证明、打破无明的念头,那个能证的智慧的性,智性还不除掉,[乃生相无明未破,皆是我相根本。然涅槃是觉体,清净本然,无能无所,非别有可证故。《直解》引云门云: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边,若法执不亡,己见犹存,亦是病。]法身还是有两种执着,能所还是没有断,能观照的智,所破的法执。所以,得到法身无边,若法执未亡,已见犹存,亦是病。[问曰:三乘教中,说俱生我执,七地已破,]小乘、中乘、大乘。[其八地后,乃俱生法执,破此法执,即入妙觉。今经等觉后心,犹未破我相,何悬殊若此耶?]有人就这样问了。[答曰:然我法二执,总属一我,谓我之我,]就执着一个我,[及我之法。]就是法执的意思。还认为有一个法执的我,[然俱生法执,正是我所执之法,故法亦名我。]简单讲:这个“我”就是微细的法执,法执未断,还是有一个法我的意思。[以异熟未空故,]异熟就是果报,因为我们的果报还没有空掉。[但约证取为我耳。]就取证来讲,为有一个我。[此经不同诸说,]因为这部经是针对十地菩萨讲的,一开始,每一段都是等觉菩萨在问法。[以四相总属一我,故云皆是我相。初征释我相竟。

寅二征释人相【“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注意听!心悟证者:以为有一个能证悟的人,《圆觉经》人相讲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能证悟的人,那就是人相。此正示迷智人相。]迷智,前面是讲迷识,后面讲迷智的我相、迷智的人相。[首句征,下释。谓诸众生,心悟证者:悟从心发,悟得彼之所证是我,此觉前非也。]觉悟了以前的错误,[存我能悟不亡,]存一个我的悟还没有去掉。[即为迷智人相;]迷了这个智,这个智是对究竟来讲,它是迷。对佛来讲,它当然是迷,所以说迷智人相。有人说:他已经证悟了,怎么会说迷呢?那当然是对佛来讲的。[以约对我,即说为人,]对我来讲,就是说为人,[非他人也。]因为有一个我相能证,我相、一个人相,以为有一个人,所以,我在证悟,那就是人相。

 [【“善男子!悟有我者,]悟到真正有我的人,[不复认我;]他不可能再认为那个假体的我是真正的我。不复认假我是一个我。[所悟非我,]所悟的心知道非我,意思就是:能悟的心也是没有能所;所悟的心是非我,能悟的心也一样是非我,[悟亦如是。]若能悟的智慧,就是执着一个能悟的智慧,[悟已超过]已经真如过了我相、人相,已经真如过了一个我,那么[一切证者,]有一个能证的话,[悉为人相。】]这很麻烦,一段一段没有分开,听不懂!再讲一遍: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简单讲就是如果悟已经超过一个我相的话,一切有所证的话,统统离不开人相。如果讲得更清楚就是说:若执着能悟的心、能悟的智慧,已经超过一个我相,那么,你所证悟的还是人相,就是这样。悉为,凡所有证明,统统是人相。

[此蹑前详释,悟得上来所证,]以前所证悟的。[以为有我者,即不复认彼为我。]过去是假我嘛![已觉前非,]以前所认的我都不对。[所悟之境,既非是我,而此能悟之心,亦复如是,应当亡情,]“情”就是执着,应该除掉一个执着,[方为合理。设或]如果你再一次[转计,]动一个念头,执着另外一个角度,叫做转计。[能悟之智,已为超过一切能证之者,]那个能超过这个能证悟的心,[是依然为智所迷,悉为人相。《析义疏》云:证者、而云一切,人相、而曰悉为者,正显凡有所证,不亡能证之智,皆名我相。凡有所悟,不亡能悟之智,皆名人相。]一个是证,一个是悟,迷智的四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有一个[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只要你有一个能悟圆悟的涅槃心,统统是一个我相。善男子!只要有人修行,他的心一直到存在一念圆悟涅槃,有这种境界,都叫做我相。[心存少悟,]心只要存在有少许悟的念头。[备殚证理,]就完全认为已经证悟到究竟的道理,统统[皆名人相。】]“殚”就是尽的意思,备殚证理,心存少悟;只要你有留到一点点说这样的观念,那一种观念?就是:我已经完全证悟到真理了!那就是人相。

[此结指人相。谓不惟悟彼证者是我,]不只是说悟到他证得的是我,[乃为人相,其心乃至圆悟]圆满的悟,到圆悟[彼所证涅槃,俱是我者,亦为人相。心存少悟,备殚证理者:少悟、对圆悟说,漫云圆悟涅槃,]漫云就是:就乱说是已经圆悟了涅槃。[此能悟心,名为人相,即使心存少悟,备尽所证之理,]就以为统统具足所证的道理,[若存丝毫悟心未亡,皆名人相。二征释人相竟。]由这一句可以证明,所有我们在社会上听到的,自称是**公、**佛、**菩萨,全台湾目前来讲,佛教就有二个自称是佛,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不用我讲,你就知道,就是这种情形。对不对?所以,只要跟大乘经典对照,你怎么会被他迷惑呢?

寅三征释众生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什么叫做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就是已经超出我相、人相,他自己认为:我已经证悟我相、人相了!心自证悟就是已经具足上面的证、上面的悟了。[所不及者。】]意思就是超过去,这一句把它颠倒过来讲,意思是说:谓诸众生,已经有一种所不能及的观念,哪一种不能及呢?我已经证悟到我相、人相都不存在,我都超越它!就是众生相,因为以为有见到、有证,以为有悟之可离,离了这个证、离了这个悟,就算落入众生相,他有所证,有所悟嘛。全部放下,就是放下这一念,也仍然存在众生相。

 [此正示迷智众生相。首句征,下释。]第一句是问,第二句是解释。[谓诸众生,自心发起照了,了前证悟之非。]有所证、有所悟都不是,要将能证、能悟放下。[悟是所了,了又名能,]悟是所,了又名能,[能所对待,故离前前非。]离开一层,又一层的错误。[心自证悟,所不及者:超出我人之相,所不能及,]因为什么?[以见有证悟之可离,]还有一个证、一个悟可离。因为证悟也是空性的东西,不可离,没有出入,才是本来的东西。[故名众生相。

【“善男子!譬如有人]个大智的“人”一个大智慧的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那个大智慧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就是不是我,也不是彼。因为大智慧的人心中没有一个我,也没有所谓的彼,(未完)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圆觉经31:首先要了解心如何静下来,心若不静,心佛就不得力

圆觉经32: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是假的,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

圆觉经33:你修的因很重要,发的心如果是圆满觉性,成佛没有问题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