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08: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08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79a4o0d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08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这个偈颂说,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佛已,诸位,前面把它加两个字意思就更清楚,佛已离于外道之断见和常见的两种邪见,佛已经离于外道的断见跟常见的两种邪见,世间万法皆生灭、空无自性,恒悉如梦,或者是悉如梦,就像在做梦一样,万法乃是唯心所现。接下来,佛以无上的正智照了,不得有无,不会落入有的常见、无的断见,而兴起大悲心度化外道的种姓。所以这个偈颂是赞叹佛离于外道的邪见,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这个偈颂是赞叹佛离于外道的邪见。

【注释】【“断常”:为外道之邪见。“断”谓断灭,谓死后即一切皆无,所谓“一了百了”。】诸位,着于断见的人就不怕干流氓了,杀人、抢劫、放火、强奸、诱拐少女、诈骗集团,他就是人死了不怕因果,一了百了,如果他研究了佛法知道万法有因果,怕死了,谁敢去造业啊,对不对?你这辈子造的恶业,下辈子还要再来还,谁要啊,我这辈子杀死了你,我欠你一条命,不但是负法律责任,还要抓去关,你想想看,抓去那个看守所,还有监狱里面的人,你就知道会是多么辛苦。但是问题不是说关就可以解决问题,佛教,你杀人要偿命的,下辈子,换人家杀掉你。所以这个断,断见是很可怕的,没有因果的观念。

接下来,【“常”谓一切永远如是,恒常不变:如生为人,生生世世皆为人,如生为猪,生生世世皆为猪。】这样太不公平了吧。【又,执常论者,多执一切皆为大自在天所造,】这又是另外一个常的,执常的一个角度,【故一切恒常不变。此断、常二见,皆为拨无因果,与一切法因缘生之】佛讲的【正理相违,故称邪见。】什么叫邪见?不怕因果,坏佛的因果正理的叫做邪见。【盖若执此二见,则无因无果:若执断见,则计虽造善造恶,亦无来生受果报;然实有果报,因果昭然,故知此断见为非。若执常见,则计一切皆由大自在天所决定,一切法无论如何皆常恒不变,如是则亦同于无因无果;然实有造恶堕生死,修道而出轮回、证圣果者,故知一切皆在众生自心为之,非由大自在天一人所造。】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都有佛学社,还有团契,那我对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我就有一点疑惑了,有一天我跟那个基督徒谈,我说,我请问(他们),当然我不是恶意的啦。佛讲的缘起法不是任何人创造的,那么你们呢?我们这个世间从哪来的?他说:上帝用了七天的时间创造的,所以最后一天休息。那么我请教他,问:那上帝怎么来的?在《圣经》有没有交代?你们那个Bible《圣经》,有没有交代?他说:你这样问,亵渎了上帝。他说:人是被上帝所创造出来的,是不够资格去问上帝怎么来的。就像人创造了那个尿桶,要吐痰就可以吐痰,要尿尿就可以尿尿,那个尿桶也不会说,我不让你吐痰,不让你尿尿。这样比喻对吗?人呢,人跟尿桶差那么多,人会有意见看法,尿桶,对不对?把一个创造出来的东西,比喻做这个,这个实在是很难理解。他们也不能问,说是挑战上帝的权威,那我们尊重你们的信仰,这我实在信仰不了,信不了,没办法。【此断常二见即所谓拨无因果者,执此二邪见者,其罪甚重,死后当堕地狱,以其坏一切法故,不但坏世间因果,亦坏出世间因果,如是则无人修行;不修行,则众生永无出离生死之期,是为断善根佛种,故学佛人最须远离此二见。】

【义贯】【佛已“远离于”外道之“断常”二种邪见,观了一切“世间恒”悉“如梦”,亦如梦境,乃唯自心所现,本离于断常二相;佛以无上正“智”照了。故于一切法“不得有无”断常二相。然而佛以怜愍凡夫外道执断常邪见之人,自害害人,当受大苦,】诸位,凡夫是着境,外道是着断常,所以是自害害人,当受大苦。【故“而兴”起“大悲心”而度化之。】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就表示没有一个人觉悟像佛如此的究竟。我读大一的时候一听到了佛法,我也吓一跳,何以这个世间有如佛这般这么大的智慧,实在是没办法想像,而且是两千五百年前,竟然有如此大智慧的圣人,我们对佛实在是无比的推崇,五体投地的佩服,佛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赞叹。 【诠论】 【此偈为赞佛离于外道邪见。】

经文:【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这二十个字,四个句子又很复杂,它就是用很少的字,这义理很深。解释一下:知人法无我,知,这个知就很不简单,是佛、如来以智正知,还不是随便的世间人那个知,这个知含义很深,就是佛如来以智正知,用大智慧来正知。人法无我,诸位,这个“无我”要念两次,要“人无我”还有“法无我”,这个“无我”要念两次。如来以大智正知人无我、法无我:人无我就是人空,照见五蕴皆空;法无我,就是一十八界皆空不可得,连能观的心,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连那个能观的观的识心都不可得。那么,知就是以智正知,佛以智、大智正知人空法空、人无我、法无我。

接下来,当佛如实了知,如实,这个实就是真相,诸位,对生命宇宙不了解真相的人、不了解实相的人,佛为什么用实相?实相就是生命的真相,究竟实相就是究竟真相。什么叫做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这个就是世间的真相。由于万法都是假相,看透了它,你就了解世间就是真正的实,这个就是真实之相。所以有人问:请问师父,世间的真相是什么?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啊,这个就是世间的真相。不了解世间的真相,那就是会迷惑于万法的假相啊,就这么简单。

烦恼及尔焰,当佛以正智正知人法二无我的这个时候,就如实了知五蕴身所引起的烦恼障,烦恼就是对人生观不理解的,着于五蕴身,就会一直烦恼,烦恼障。及尔焰,尔焰就是所知障,所知障就是理障,或者是智慧的障碍,因为所知道的这些知识,识心分别却障碍了智慧。智慧是对无生理的透彻,可是这些我们后天所学习的,乃至于先天的习气,所知道的种种却障碍了我们的本性。所以由于对无生理不知道,对本性的智没有开发,因此掉进所知障。

在座诸位,这个所知障比烦恼障更难断,为什么?这所知障,譬如说,你今天看看一个修行人,如果他今天修不倒单,有一点功夫了,这个修不倒单的就会看不起没有修不倒单的。本来是修法,不倒单是为了要断烦恼、了生死,他拿这个不倒单来傲视别人,来替自己膨胀自己,替自己打广告。当然不倒单很了不起啦,晚上就坐着,不躺下来,了不起,世间人没有办法不倒单,至少还要坐躺椅或者是坐沙发,如果在沙发上坐着睡还算差不多,这不倒单不简单的啊。是不是?可是有的人修行他的内心却起障碍,一切法本自无生,修不倒单是为了要了生死、断烦恼的,却拿这个不倒单来傲视别人,那就变成一种障碍。这个给修行人一个很重要的(警醒),就是你今天任何的修行,统统是为了要摆平自己,让自己得到解脱自在,你动一个念头,你认为我可以做一个Mark,一个标准、一个广告,自我膨胀,扩大来解释,你的修行就完全违背了。佛告诉你,法法本空,任何修行,一法都是空,你为何着于你修的法,是不是?

那么世间种种的知识,也是所知障。但是不一定喔,这个人如果读到Master or Doctor,这个人如果很有善根,那给他转过来这个不得了,学历高的人让他一转过来,他就牺牲奉献,贡献给佛教,这个硕士博士我们就赞叹得不得了,为什么?他宿世有善根。他虽书读得那么多,可是他没有所知障。好,常清净无相,这一句要贯穿到上面,上面的意思就是说,佛如来以智正知人无我、法无我的人空法空,如实了知烦恼障不可得,断了烦恼障,尔焰的所知障其性本空,理障智障都不可得;理障跟智障统统讲所知障,烦恼障是事障,那么尔焰就是所知障。那么这个时候照见的烦恼空,还有尔焰所知障也空的时候,因为前面讲人法二无我,这个时候就得到常自清净无相,常清净,要补这些字:常自清净无相,先讲这三个字。

接下来,无相又另外一个解释,了无能证所证、能断所断之能所二相,所以后面这个无相是指无能所二相。常自清净无相,了无能断所断、能证所证之二相,所以后面这个无相要这样补上能所:了无能所相,要这样。所以上面是讲清净相,后面是没有能所相,虽然都是讲无相,但是这个无相虽然是当体即空,就是没有能所。而兴大悲心,佛因此而兴起大悲心而教化之,令境空,令一切菩萨能了悟一切境界本来空,而且意识心本身也不可得,连心识亦空,速入佛地。能缘外境空,能观照的心识还是空,都不可得。内空外空,就回复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为什么法法道同呢?法法道同,统统是证得一心,证得同一个真如。

那整句的意思贯串起来,就是说:佛如来以智慧大智正知人无我、法无我,人空、法空,如实了知烦恼不可得,所以因为证得人空,断了烦恼障的事障,法空,断了所知障,理障还有智障。了悟烦恼障、所知障其性本空,常自清净无相,接下来,了无能证所证、能断所断之能所二相,没有能所二相,佛因此兴起大悲心教化之,令一切菩萨能了悟一切境、心都不可得,没有能所相,速入佛地,快速的证悟到佛地。那么这一段: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这一段在讲什么呢?这个是偈颂在赞叹佛已经离于菩萨微细的能所断证二相,菩萨认为能证所证,能证就是人,所证就是涅槃法,连这个都没有,都不存在。这个偈颂是在赞叹佛已经离开了菩萨微细的能所断证二相,连能断所断,都不可得。

【注释】【“人法无我”:即人无我与法无我,亦即人空及法空。此为佛与大菩萨所证之境界,已超乎二乘之人无我,而达法无我,因此人法双空。“无我”即是空义,亦即不执为我、我所之义。】“我”跟“我所”谈得最多的就是《阿含经》,《阿含经》只要一提到无我、无我所,这个四阿含经重复一直讲这个。阿含经讲得最多的就是无我、无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附带的,一切法无我,当然你附带的、所存在的这一些外在的环境、相的东西,你所拥有的东西都不可得。【“烦恼及尔焰”:“烦恼”即烦恼障,亦即是事障。“尔焰”为梵语,即是智障,亦称所知障,此为理障。】理障就是一切法本空,对无生之理不了解叫做理障。所以这个理呢,很简单,单刀直入就是对诸法本空的道理不了解,也就是对无生理不了解。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无灭,就是涅槃。对一切法无生的道理不了解,简单讲,就是对涅槃的道理不了解,无生就无灭。对一切法无生不了解,就会产生理障。【此理事二障断尽方能证人空、法空:烦恼障尽时,证人空(人无我);所知障断尽时,则证法空(法无我)。】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无我要扩大解释,你一定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很少人在讲经的时候,一直在附带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很重要:就是无我要扩大解释,就是一切法空无自性,叫做无我,简称空性。小至一个颗粒微尘,桌子、椅子、电灯、一个柱子、一栋建筑物、一只狗猫,统统空无自性,了悟了诸法空无自性,万法的问题就解决,为什么?万法本身空就没有问题可谈,其他你发生的一切现象,都回归到诸法不可得,体空、相空、用空、因空、缘空、果空、事空、理空,万法把复杂的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会归毕竟空寂,万法的问题,统统解决。所有的万法之所以迷茫,是因为内心的问题没有解决,内心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万法都变成存在,就变成问题。所以你所问的问题,一切众生所问的问题,会归到最后,是心的问题,就是没有智慧去照见空无自性。

若能照见空无自性,就没有这些问题。举个例子来讲,有一位女居士,她就问说:师父!我听人家讲说《地藏经》要凌晨两点起来诵,地藏王菩萨是度阴的,那个时候念《地藏经》最好、最有利。那我就问她,一个女居士,我说:你有读过书吧。她说:讲过。我现在请问你,台湾现在凌晨两点,美国现在几点?下午两点。对!That is right,我们现在是晚上,而美国是白天,对不对?好,那请问你,你诵《地藏经》是做什么?她说:我诵《地藏经》希望我死了之后地藏王菩萨能带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说:那地藏王菩萨凌晨两点才有上班,上到四点,那你万一死在白天,你怎么办?她说:喔!对!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怎么会没想到咧?佛菩萨还有上班的时间吗?对不对?诸法空无自性,这个就不了解佛法啦。有人讲:师父!那《地藏经》我天天诵可以吗?当然可以!法空无自性,因人而异,问题是你有没有时间啊。《地藏经》啊,有时候稍微长了一点,有的人如果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可能没办法。是不是?那么如果说,你时间不够,初一十五,诵个《地藏经》不错,六斋日诵《金刚经》,其他早上诵《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晚上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那这样子就很迷人了,很迷人了意思就是已经很安慰了。

因为法无定法,看个人,看个人。像我一初学佛法,每天都诵《普门品》。因为我们跟陈中兴修那个密宗的开顶咒,我们去给金刚上师开顶:嗡阿吽,啥,嗡嘛尼叭咪吽……因为我们那一栋大一住校,大二要搬出学校住外面,那时候就是这样子。我跟陈文琮二人:嗡阿吽,啥,嗡嘛尼叭咪吽……因为那个时候年纪轻,没有顾忌到人家还在睡觉,要精进、要精进!急着要赶十万八千遍,要去开顶啊,要去开顶。嗡阿吽,啥,嗡嘛尼叭咪吽……那个二楼三楼,有一天被我们逼得快要发疯了:吽!吽!天天都吽!(师父笑)被我们逼到实在没办法,急着要去开顶啊。我们金刚上师讲要十万八千遍,对不对?一直喊,一直喊。外面喊说:我快疯了!他快发疯了。所以,这个法无定法,当你了解法无定法的时候,说实在话,也很多事情你一定要把它固执得很严格,事实上也很难。譬如说这个过午不食。有的居士,他就问过午:我们要到几点叫过午?佛在世过午是这样子过午的:立了一根竹竿,没有影子的时候就是正中间,对不对?只要这根竹竿有一点影子出现,筷子就要放下来,这叫做过午——这佛在世是这样子的。可是在座诸位,如果你念过经度跟纬度,经纬知道吗?经度跟纬度,看看地球,诸位!日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知道吗?那个影子是不一样的喔,有的十一点四十七(分)就没有影子,就过午了;有的十二点多,对不对?才没有影子的。

好,我们就知道说,佛只是一种善巧方便,给你一个(可以共同遵守的规定)……所以我们到忏公那边,他就是规定十一点四十五分以前吃饱,最慢、最慢不要超过十二点;那么我们去另外一个道场,他说:我们赞叹你们持午,不过有时候会十二点五分啦,十分啦,不必这么执著,这个中午把它吃饱就好,吃饱!不必说几点筷子一定要放下,肚子还在饿,你就……很多事情还没有办完,对不对?那个时候,真的!我也受到广化律师的影响很大,就是一定要在十二点以前吃饭。我持午,持了八年。那时候在高雄讲经,要赶来高雄讲经,结果从中部自己开车来,你可能不晓得我的开车技术是非常好的,常常会被开罚单倒是事实,开车你知道吗?为了要赶在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吃饭,因为接受广化律师的观念,结果那一天(因为)人不舒服,稍微从中部慢一点出发,就开这个High way高速公路一直就飙下去,一直赶、一直赶,高速度一直赶,我开到彰化那个地方啊,一个大转弯,我没有看到。一大转弯的时候,看到一个警察拿一支旗子,刷!用旗子将你拦下来,拦下来:嗯!一开门,和尚!这下麻烦了,这个警察人很好,他就说:师父!你知不知道你刚才车速开多少?我说我不知道。我跟他讲:因为佛制的戒律,要在十一点四十五分以前要吃饭,我就将油门狂踩,不管速度飙多少,油门踩到底。师父!(车速)一百三十七。我说:(车速)有多少?一百三十几呢!我怎么都没有感觉。他就说:那是你急着要吃饭嘛。对!不错,是这样子。师父!那这样子,我罚单就要开出来了,开,开,我赶着要去吃饭了。他又说:师父!你要不要讲几句话。意思就是说,你可以原谅我一次吗?(这种话)我又讲不出来。我说:犯法就犯法了,对不对?王子犯法与“蔗”民同罪,我怎么会不知道是读“庶”呢?这是慧律的幽默,你都没学到。王子犯法与“蔗”民同罪,没办法,犯法了,开车超速一百三十。

我说:开单吧。他就将罚单开出来,六千,六千,英文叫做Six thousand dollors,后面还加s,这张罚单开下去,心疼了好几天,六千,可以买多少个便当,那个时候一个便当才五十元,罚单开出来,真是心疼无比,没办法。接到罚单了,我想:就算涕泗纵横,也是开回来。从此以后,我觉得说:需要这样子固执吗?是不是说只要中午靠近十二点给它吃饱饭就好,这样是不是可以省掉六千呢?后来我就自己开缘了,中午吃饱就好了,不要说一定要十一点四十五分,后来我就稍微放轻松一点。自从放轻松以后,减少很多罚单,甚至不曾有罚单了,因为没有在赶时间了,所以这个叫做弹性,因此这个所知障,我认为修学佛道的人,在某一种弹性之下,你硬要持戒,我们赞叹你,我们随喜赞叹你,随喜赞叹,对不对?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子,我们随喜赞叹你,但是我认为有一点弹性,不要太离谱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接受的。活在智慧之下,总比死在教条之下还好啦。

【义贯】【佛如来以智证“知人”及“法”二者皆“无我”;故如实了知“烦恼”障“及尔焰”(所知障)之本性“常”自“清净”、】为什么叫常自清净?诸法本空哪一样不清净呢?清净是指诸法毕竟空寂。诸位,常自清净有一个重点,连清净都不著,更何况染污的东西,这个清净是绝对喔。这个清净就是:我持戒清净也不著一个持戒清净;我禅定很深,也不著一个禅定很深;我开大般若智慧,也不会膨胀自己说“我开大般若智慧”,轻视人家。这个常自清净就是体证到人空、法空、诸法毕竟平等。【无相,了“无”能证所证、能断所断等之能所二“相”。菩萨于断证虽已造极,然能所之相犹昭然未泯,故仍未达究竟,佛因是“而兴”起“大悲心”而教化之,令境空心泯,】把笔拿起来,这很重要啰。“境空”就是相“如”,不是司马相如喔,是相“如”。“心泯”就是性“如”。相如,性也如,依体起用,摄用归体,性相一如,就是这个证到,毕竟空寂,令境空、心泯就是相如性也如,【速入佛地。】

【诠论】【此偈为赞佛已离菩萨微细之能所断证二相。】诸位!这句话有很重要的,只要有能所不断,统统是戏论,不管你修到多大的菩萨的阶位,只要有能证所证就不对。诸位!唯是一心,唯是一个真如,唯是真如。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是绝对。绝对就是佛即是法、即是僧;智就是法、就是僧。没有说,我修一个大智慧,照见了涅槃法,没有的!涅槃就是法,就是佛;佛就是法,就是涅槃;涅槃是在形容佛的智慧,不是有一种境界,不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涅槃。涅槃是形容佛的般若智慧,不生不灭;而不是说有一种块状的,让你去执取叫做涅槃。所以,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就是真如,涅槃就是佛,佛就是涅槃。因此,我们要了解,涅槃只是一个名相,涅槃就是真如,涅槃就是不生、就是不灭,涅槃就是佛的智慧,涅槃就是大圆满,涅槃就是无所住,涅槃就是毕竟空寂,涅槃就是究竟平等、无有高下,涅槃就是无相,涅槃就是空相,也因此涅槃是法,但是法就是佛;不能说,佛证入涅槃法,那就有能证的人、所证的法,那就完了,知道吗?

好,看下去。◎【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这段要很注意听,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尽量让大家体悟理解。“一切无涅槃”,这个是总说。接下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这个是别说,总说就是佛入不二,没有能所相,所以一切无涅槃。这一句话在表达什么呢?因为一切法本自空寂,本来就是涅槃,诸位!这个涅槃法,不管佛……注意听喔!这个涅槃不管佛在世、佛入灭,宇宙当中任何一个时空,包括外太空,统统存在涅槃的真理。不管佛出世不出世,真理就是真理,佛出世,只是发现涅槃就是自性,自性真如,原来就是涅槃。

“一切无涅槃”,什么意思?这个是总说。这一切法本自空寂,本来当体即空,本来就是涅槃,所以无涅槃就是并无可修可证可入之涅槃法,这一句话一语就道破了,法是不二的。贯穿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一切法本自空寂,本来就是空无自性,本来就是涅槃,并无一法可修可入可证涅槃法,因为涅槃本自空寂,一切法本来就是涅槃。在座诸位!你的心本不生,妄念不生,智慧不灭,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证得涅槃法,这个是总论,就是一切无涅槃,一切诸法毕竟空,简单讲,这一句话就告诉你,没有能所。

接下来,别说,“无有涅槃佛”,诸位,涅槃是所证的法,佛是能证之人,这一句就是离于所证的涅槃法,那么贯穿起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无有证入涅槃法的佛,因为涅槃就是佛,佛是能证之人,涅槃是所证之法,所以离于所证就是离于所证到的涅槃。一般来讲,我们对法不了解,就说佛契入了涅槃,佛契入了涅槃,有佛,能证之人,涅槃是所契入的法,诸位!这个就是能所不断。如果你现在说:涅槃就是佛,佛就是涅槃,当下就是。诸位!你也是啊,如果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所以师父昨天讲的:如果你不能回归到当下,这个涅槃的心性,这个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心性,如果你不能回归当下这个涅槃、不生不灭的心性,诸位,明天的明天,你期待明天,明天又有明天,明天的明天叫做未来;未来的未来,那就是死亡;你放弃了回归当下,你等同放弃证量,你等同放弃佛的涅槃,所以涅槃没有任何寻觅的空间,涅槃也没有任何期盼的未来,涅槃就是当下,当下就是毕竟空寂,毕竟空寂就是毕竟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涅槃,没有另外一尊佛,没有另外一个涅槃的法,统统没有!人,能证的人、所能证的法都不可得,所以涅槃在形容摩诃般若,有的涅槃是在形容绝对的真心,绝对的真理,没有能所相,所以讲佛入涅槃,意思是凡夫认为涅槃是死亡。二乘人认为:我证得涅槃,认为涅槃是法;二乘人认为:我能修的人,契入涅槃的法,这个就不究竟,变成能所相了。佛告诉我们:没有所谓证入涅槃的佛。

接下来,“无有佛涅槃”,也从来没有一尊佛,入于所证的涅槃法,无有佛涅槃,是从来也没有一尊佛,入于所证的涅槃之法,佛是能入之人,涅槃是所入之法,一切法,空无自性,都是涅槃,诸位,一切法空无自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一切法当下就是涅槃,所以也没有佛,也不能说佛契入所证之涅槃,意思就是从来也无有一尊佛,入于所证的涅槃法,因为一切法自性皆涅槃,如同虚空并无“入”也没有“出”,所以上面是“无有涅槃佛”,是离所证的法;“无有佛涅槃”,是离能证的佛,能证之人,佛就是能证之人,涅槃是所证之法。所以无有涅槃佛,是离所证之法;无有佛涅槃,是离能证之人。“远离觉所觉”,诸位,补上几个字:远离能觉之佛、所觉之涅槃理,所觉之涅槃的道理,之理。所以叫做离于能觉之佛,还有离于所觉的涅槃法之道理。“若有若无有”,“无有”就是断见;“有”就是常见。意思就是说,乃至于……“若”就是“著”,如果著有著无,那个就是二乘人,若常见的有、若断见的无,这二种邪见是外道所执著的,而佛是远离的。“是”外道所著的“二”见——断常二见、有无二见,怎么样?“悉俱离”。佛都一一皆远离二种边见。“俱”的底下被一个“远”就更清楚,俱远离。俱远离外道持有见的常见、无见的断见,是外道二见皆悉一一,俱就是远离,远离两种边见,边见就不是中道了,边见就非中道义。

那么这个偈颂就是赞叹佛离于能所二法,离于外道断常二见。那整句贯穿起来,要注意听!一开始离能所相是总说,后面接下来是别说,但有能所即是戏论。所以一切……我直接就解释了。一切法本自空寂,本来万法不可提,本来就是涅槃,无可修也无可入,并“无”,这个“无”上面加个“并”就更清楚,并无可修的涅槃,并无可入的涅槃,并无可证的涅槃,何以故?诸法本自空寂,没有能所相故。接下来,就是这个别说,无有涅槃法为佛所证,也无有一尊佛契入于涅槃所证之法,一切法本自空无自性,即为涅槃,当下就是涅槃,如虚空没有出、没有入,没有能所——所以无有涅槃佛,是离所证;无有佛涅槃,是离能证,远离能觉之佛所觉之涅槃法,若常见之有、若断见之无有,此二见为外道的邪见,佛是外道的二种邪见悉皆远离两种边见。整句的意思就是(这样),所以这个偈颂: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就是此偈颂离于能所二法、断常二见。

【注释】【“一切无涅槃”:“涅槃”:即是灭度义、谓灭生死、度烦恼;亦即寂灭,离生死、出三界,得解脱之义。“一切无涅槃”,谓一切法其自性本来涅槃,】本自就是涅槃,诸位!涅槃就是毕竟空寂,没有能所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本来【本来】就是本自【空寂,无有生起,既无生起,则无有灭,因此不用更求寂灭,否则即是头上安头,一切法当体即是涅槃寂静。】诸位!我现在举一个例子,看看你能不能在这个例子体会得出来,我现在举个例子。诸位,你在一百年前,有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有没有你的存在?没有,不存在,空嘛;一百年后,大家都死亡了,一百年后没有一个会活的啦,又不是老妖精,一百年后大家统统死亡了,也化成一堆骨灰了,注意看、注意听,这个很重要喔!诸位,我们还没有生的时候,一切法无生,对不对?现在有一个人,父母生我们,刹那生、刹那灭,新陈代谢,刹那之间缘起,刹那之间无常,一直在改变,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壮年、中年、老年,最后接近死的年龄,化作一堆骨灰了。

好,缘灭了,在座诸位,注意听!还没有出生以前,我们有没有生?没有生。现在我们说死亡以后,死亡以后,有没有看到这个人?也没有。中间这个过程,诸位,从我们出生到死亡,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增增减减,我们迷惑了现在的这个阶段,而不了解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是空性的道理不了解,于是拼了老命要追求快乐,拼了老命要追求幸福,不晓得万法皆不可得。万法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在座,把临命终死亡那个念头过,我百年前不生,我死亡其实也不是真的灭,因为我还有业力,而且生是如幻,死当然也是如幻啦,所以没有真正的生死,这个只是相的改变而已,我们的法身慧命才是重要。所以广钦老和尚讲了一句话:没来没去,没事情。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一句话的究竟之处?广钦老和尚讲这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来没去,没事情”,就是说:你眼睛看的都是幻的;耳朵听的音声好听不好听还是幻;吃的好吃、不好吃还是要拉,这个世间有没有什么叫做享受的啊?对不对?没有!真正的享受,佛说:众生以五欲六尘为乐,而我佛弟子、有智慧的佛弟子,以法为乐。世间人说:享受生命!而我们是享受法身慧命。不一样,不一样!法,我们享受的是法身慧命!不一样的享受。

诸位!那谁比较聪明呢?他享的那个乐是很快就会变化的,痛苦就接着来了,所有的美丽伴随着死亡,对不对?因此我们的美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很快就会消失了,就像我们现在一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哇!还在大学联考;再更年轻的时候,师父念成渊中学,那个时候,你看,哇!轰动一时,你看,念的那个名校;现在一眨眼六十岁,这个速度太快了,有时候老化到实在是不能接受,实在是不能接受,太快了!喔!还好,有出家这一条路可以走。后来,大一听到了佛法:喔!怎么这么好!这么地好!喔,这要形容一下,这么地好。教授常常这样讲的,对不对?我这辈子发愿一定要把正法传播出去。好,记得!你今天看不开的事情,用临命终那一念,毁灭的那一念,世界宇宙都有结束的Ending的那一天来看待今天。你今天观想一下:人家已经捧着你的相片了,你已经躺在棺材了。师妈问我说:师父!我要用土葬还是火葬?我说:用火葬。她说:烧的时候会痛怎么办?我说:会痛就还不会烧了,烧的时候就是不痛才会烧啊。(师父笑)那这样子就好了,就是这样子。你观想一下:你现在躺在棺材,一定会有,对不对?你的儿女捧着你相对不对?要出殡了,前面有一个人拿着拂尘,(嘴里喊:)随我来!引导……众生就是这样子嘛,最后一个庄严的仪式,插一点花,拜几个水果,有没有吃到,没有人知道,反正大家都这样摆嘛。

观想一下,想想看,人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真的就是这样子,那我们有了聪明以后,就不会像这样子。有一个人去动刀,为了漂亮一直动,动了十几次刀,十几次刀,她不晓得任何的整形,都抵不过无常,你怎么整形都没有办法抵得过无常的来到,所以我们这个脸庞只能用个几十年,因此,仪表上,要稍微照顾一下。但是我们了解了真理,这个生活的心境就不一样,如果你有机会出家,你就出家;如果你没有机会出家,你就一定要好好地冷静一下,万法本来就空的东西——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广钦老和尚讲的:没来没去,没事情。我们更进一步来讲,吃好吃坏,这一世都有所注定,不要埋怨,不用感觉到很委屈,牢骚抱怨,这样子统统慢慢地释怀、慢慢地释怀。【此是佛所自证之极理,是故能够度而无度,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无有少法可得。】

【“无有涅槃佛”:意即“无有”证入“涅槃”之“佛”,或“无有”在“涅槃”之“佛”。第一义:】这里不是第一义谛,是第一种含义。第一义,第一种含义:【若有证涅槃之佛,则佛有能证】之人【、所证】之法【,则不得谓为佛,以佛已离一切相故,故《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一切相皆离,更何况能证所证相,因此不可谓有证涅槃之佛,故偈云:“无有涅槃佛”。第二义,】第二种含义:【无有在涅槃中之佛:若佛在涅槃之中,则不能大作佛事,度化众生,若不度生,则不得谓为佛,因此说“无有涅槃佛”,此则赞佛度生无尽也。】以前的形容,涅槃是二乘人掉进涅槃坑,涅槃是一种坑洞。为什么?掉进去,哇!这个无为法太好了,失去大菩提心,不度众生。哎呀!你看,我断了见思惑,掉进了涅槃坑洞里面。所以,无有涅槃佛,就知道佛的大悲无尽,这一出戏是演不尽的,没有结局,没有结局的结局,无尽的结局,因为他已经成佛了,生生世世都来度化众生。要是没有佛来度化众生,你就知道这个权力跟欲望是很难去突破的。

在座诸位,可能没有当过高官,也许你们身上有一点钱,诸位!一个人对于权力,权力就是说power不是money,如果没有佛来示现,来开导我们一条解脱的道路,(那么路)就两条:一个贪钱,另一个就是权,权力的权。哲学家讲了一句话,我非常非常地认同。他说:贪婪的人纵然身心受到极大的痛苦,也不会抹灭(磨灭)对权力的追求,也不会减少对权力的渴望。意思就是说,贪婪的人,一个贪婪的众生,不管他身心受到多大的痛苦,也不会抹灭(磨灭)他追求权力的渴望,所以一个权力是很迷人,因为他有那个权力,主宰着众生的生死,官当得越大,可以叱咤风云、不可一世,所以有一个高官的人,将领,师父也碰过,他就说:慧律法师,我告诉你……我们不讲谁。他说:我干到这样子,慧律法师,我来学佛是很不简单的。他说:你不晓得官当到像我们这么大,能够把它看得开、放得下,慧律法师,我告诉你,真的很难!在权力欲望打转的那个,握到那个权力,死执不放。对不对?像台语讲的喊水可结冻(呼风唤雨),对不对?叱咤风云、不可一世,那个权力,谁不要?他说:在政治场上要能够翻回来,来像我们这样学佛的真的不多,尤其像我们官这么大还来学佛,我今天来拜见你,我因为看了你的光盘,非常谢谢你。大陆、台湾到处这样子跑,这样子走,师父也赞叹他:你不简单、不简单!

【“无有佛涅槃”:从来没有一尊“佛”是入于“涅槃”的。因佛已证一切法皆自性涅槃,因此不更须】要【再证入涅槃,】诸位!有那个入就有出,佛法是不二的,涅槃就是佛,佛就是涅槃,没有能证所证的,涅槃是强调佛的般若智慧,涅槃就是妙心,就是强调那颗心,并没有一种块状的一个法,所以涅槃它是形容、强调佛的真心的存在,而不是说有一种东西叫做涅槃。【否则即如上所言之头上安头,床上架床,】诸位!什么叫做头上安头?头,我们这个头,是指清净心,我们的清净、无住、无念、无相的真心,就是头,你动一个贪,这个贪就叫做头上安头,多余的,贪,你并不能带走任何的东西,而你的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是你执著某一种东西,那也是头上安头,或者是你对一件事情很愤怒,那个愤怒就是头上安头。诸位!只要是清净心受到变化,就叫做头上安头,你现在变得很愤怒了,你需要照一下镜子,冷静冷静,纵然对方不对,但是也不需要气到这样子,脸色都变成铁青、绿色,不需要搞到这样子,这个叫做头上安头。很多人不晓得,不了解头上安头是什么。

在座诸位,说实在话,要调伏自我到一个清净心,无住心、无相的心、无念的心,其实这个很难,这个绝对不是说修行上的一种束缚,或者是一种吹嘘,真的要把自己的习气降伏到绝对的清净,回复到一种完全自然的、清净的(状态),而不头上安头的,几乎归零。好,头上是清净心,那个安头是安什么?叫做观念、知见,我清净心里面安一个:我恨他。这个就是知见,或者是清净心里面安一个我很有修行,这个就是头上安头,所以当我们绝对的心性,展露出来的时候,他不会落入有见、无见、善见、恶见、断见、常见,善见、恶见都不会,他是绝对的,所以这个头上安头,很多人不会去理解,这个头就是指我们的清净心,安了头就会变成为无明,无明。意思就是,在座诸位!哲学家讲的一句话,要好好地理解:诤论,其实在跟你的心过不去,别人不会受你影响的,就是跟别人争论,你只是在争你内心里面那个观念而已,你争你那个观念,别人不一定会受到你的影响,可是你争得一肚子气,你只是在争那个观念,你吞不下那口气,你就拼命要跟他争个是非曲直,世间有很多东西没办法一直讨论,头上安头,床上架床。

【而成二乘之颠倒。以此之故,佛不用再入于涅槃,即于生死而见涅槃,此即《大般涅槃经》中所明之无相涅槃,亦即】(“亦即”就是“也就是”。也就是)【不用取涅槃相而涅槃,】有取涅槃相就有能取跟所取,【以佛已离一切诸相故,】当下就是涅槃,【连涅槃相亦离。】所以禅宗有一句话,给修行人一个很大的方便,如果“当下”体会不出来,那就用禅宗这句话,这句话对一切修行人,那么就是任何一个三乘的根器都用得着,这句话叫做:舍之又舍以至于尽,尽端的尽,舍之又舍,以至于尽,如果你不会修行,这个就是座右铭:放下到再放下,放下到没有东西可以放下,就自然见性。舍之又舍,以至于尽,“尽”就是没有东西可以放下了。我看了禅宗这一句话很受用:哦!原来学禅就是学放下、再放下,没有东西可以放下,就证得诸法本来就空,没有东西可以放下,那个“舍之又舍,以至于尽”,“尽”就是没有东西可以舍了。此句之第二层意义为:佛以如是大智,而起大悲度世,是故诸佛皆不究竟涅槃,此即上偈所云:“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盖佛已自证一切皆自性涅槃,“自性涅槃”什么意思?若以绝对的心性,毕竟空寂。

则不见有众生“可度”、这要补几个字:不见有众生“可度”,“无有”烦恼“可断”、“无有”生死“可了”,就是进入绝对。不见有众生可度,也无有烦恼可断,自性本空,哪有烦恼呢?所以,这里有一句话要补一下:对自性本空不了解的凡夫,所有执著都是内心的压力,你最大的敌人,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颗执著的心,就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敌人,(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

楞伽经07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识性是依他起的不可得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