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36: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3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684bd5i2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经36:慧律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3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第七意识是绝对依他起,对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同时外缘前六识落下的影子,变成一种执著,强化它、强化它,所以它是绝对的依他起,第七意识绝对依他起,同时第七意识所执非量,因为妄执一个我、妄执一个法,所以第七意识所执非量,执为我。外攀缘第六意识,执为我所,因此亦能分别人、我,故摄在分别事识中,所以在《楞伽经》讲前六识,就是同时讲第七意识。所以在《楞伽经》讲境灭,则六、七识都灭,这是每一部经典讲的,略有一些(差异),有的偏于发挥,有的偏于附带的,总名为七转识。简单讲,为什么讲七转识?这七转识能为因,转动阿赖耶识。七转识能造业,业因,能落入第八意识为种子,所以第八意识叫做仓库,含藏善的种子、恶的种子,还有无记的种子,统统由七转识来造作这个身口意。

所以说,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就是第七意识,呆就是第八意识,它准备受果报而已,它含藏种子而已,第七意识像管理员,管住这些善恶无记的种子,进出仓库的门口,都是执著那是我的,那是我的,五个门前做买卖,就是五根对五境,五个门前做买卖,就是眼耳鼻舌身,一个在家把帐开,就是指分别心,现量、比量、非量,这第六意识就是通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都是在衡量执著猜测臆测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是第六意识,时空的架构妄相,统统是第六意识所幻现出来的,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时空的交错,统统是臆测出来的,色法跟心法交错而来的,叫心不相应行法,都空无自性。所以,总名为七转识,它转,不但本身能所不断,叫做转;而且会转动第八意识,它落入这个种子,简单讲,识就是时时刻刻在采取新的影像,然后转,然后落入第八意识,第八意识重新再整合,重新再整合,就像我们的这个开收入支出、收入支出……第八意识就永远在整合,永远在整合……收入支出就前面七转识,七转识一下收入了支出,统统落入我们第八意识来。第八意识就像仓库,第七意识就像仓库的管理员,第六意识就像在外面奔跑的工头,工头看准,看准什么?看住眼耳鼻舌身意在造业的问题,造善造恶的问题。

【诠论】问:这一节经文中说有三种识,而前一节中说有三种相,且这三种识与相的内容又几乎差不多,到底有什么差别?答:不同。前面所说的三种相,是诸识中每一识都含有的三种相状、现象、或性能,若以一个英文字来说,即是诸识之三种Qualities(就是性质)。这是在本经中三相的意义。再明白一点说:这里的三种识,每一识都含有前面所说的三种性能(“相”):真识含有真相、业相、转相的性能;现识及分别事识也都有这三种相;现识就是指第八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指前七识,也都有这三种相。不但这三种识有,连广说的八种识,每一识都有这三种性能:眼识有转相、业相、真相;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也就是说诸法本来是无我,可是污染变成一个“我”,人无我,法也是无我,它变成有我还有法。因此,染有一个我,我执还有法执,叫做末那识,这也都有这三相。这是本经中“相”与“识”的关系。就是每一识有三种相,就是这个,回归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在《起信论》中,赖耶的三细相与三识也是不同,不过与本经所说的并不一样。依《起信论》言,三细相是真如体上,由一念妄动,所生起的三种现象,称为“相”,(全是阿赖耶本体上的事,与本经不同,详如前面。)因此,在经教上如果不通,没办法前后对照,就会搞混,这个时候呢?这个时候,三细只有“相”现起,只有“相”,诸位!还没有能所,一定要有识,识缘相才有能所。这个“识”只有在微细的深处的第八意识的相来讨论的,所以三细只有相现起,还未得“识”之名,亦仍未有“识”之用,因此可以说“相”是初期的发展,好像类似我们中国来讲,混沌未开,混浊之相,等后期定型后,才称为“识”,有了识才有能所,变成识之后,每个识方有“独立的个体与功能”,而“可以独立作业了”。再以“业相”为例:当还在业相的阶段,尚无“业识”之名,更无“业识”之体用,所以这个业相完全在混沌的状态,虽然是无明,可是能所还是没有,就算有微细的相产生,可是还没有识,这个不能讲到能所的问题。尚无“业识”之名,更无“业识”之体用,故只称为“相”,不名为“识”。其他二者可类推。所以解说它是有次第的,先相分再识用,要记住!先相分再识用。事实上都在当下发生,那一刹那相跟识当下是不离的,但是为了解说就先相后识。所以,解说有次第,有时候跟当时候的现况,是有一点点差别。

157页,中间,经文:【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持”就是摄持,显现出,这个“明镜”它会摄持、会显现出种种的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注释】“持诸色像”:“持”,是摄持、显现之义。“现识”:是指第八识三细中的“现相”,也就是阿赖耶的相分。意思就是细识所现的相,细识,微细识所现的相,这不容易观察得到。【义贯】“大慧,譬如明镜”能摄“持”显现种种“诸色像,现识”所在之“处”能显“现”诸色像,也是同样的道理。

【诠论】此处佛为何以明镜比喻现识?有两层意义:一、明镜显物时,是一时顿现,并没有先后的分别;佛有时候在某一种情形要讲顿。同时,二、明镜只要对境便能显,它本身并没有取择,所谓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也就是境本身并没有分别跟执著,意思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本来就没有分别跟执著,我们叫做头上安头。看钱执著钱,看名执著名,看男女执著感情,看到山河大地,有湖光山色以为境界在外面,不晓得唯心现量,这是唯心,不知道这现识也是这样,它现起外在诸物、山河大地、有情无情,是一时顿现的,不分前后的,而且它本身亦无取舍憎爱。有所取舍分别的则是第六意识。

所以,在座诸位,你用无分别心就是用真如修行,你用分别心、执著心,就是用意识、妄想修行,会一直重复……而且念念生灭,念念生灭,这个就是修行的关键。为什么要问诸识有几种生灭?为什么要讲识?识,迷了就是识,悟了就是性,迷了就是业相,悟了就是真相,这个就是修行的关键,关键就是,你找到了修行的开关,就像你进去暗室里面,你找到了开关。找到了开关一开,见到种种的光明,就是真相,你见到了真相。开关找不到,这个房间里面就一片漆黑。一个人也是,一个人没有找到真如之相,他是一片无明,一片无明。所以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痛苦,而且是问题是找不到解决之道,问题是找不到解决之道!你去随便(问)哪一个(人),只要(他)不学佛,任何一个世间人,路边也好,随便问:你过得快乐吗?他一定说不快乐,有的人说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的问题出在哪里?他的快乐是短暂的婚姻美满,短暂的有钱,都是认为这样子叫做快乐,叫做幸福。我们把不永恒的事情妄觉妄认为它是永远存在的,所以五欲六尘是一种错觉,生命就是一种错觉,以苦为乐,生命它是一种错觉。

如果你有正等正觉,就了悟了诸法本如幻,无苦亦无乐,是真正的绝对的乐,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那就是绝对的乐,所以什么是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享受真正的清凉、快乐的生命,他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生命。一个人一天到晚起嗔恨心、愚痴心,他忙忙碌碌于外境,他怎么会有时间真正享受来自于内心那一颗宁静的心?如果你没有学佛,人生不只是一场梦,它是一场恶梦,那个坏念头时时刻刻地跟着你跑。人生不只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恶梦,时时刻刻都在恶梦里面。只有学佛能够启动觉性:哇!我们活得多么地真实,你不必看风景,你也很快乐,就像看到枯木,你也很快乐。就像我们到北海道,说要去看什么?看薰衣草,结果去一棵都没有,整座山光秃秃的。有的信徒就说:哼!一朵也没有啊!我就跟她讲:没有也很漂亮啊,是不是?你心那么漂亮,有花没有花不是很漂亮吗?是不是?跟境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到最后既然来到北海道了,就跟它结个缘,找个厕所尿尿。结个善缘,是不是?结个善缘。最后天气那么冷,接近零度,还有什么?出家人也不能做什么,那就赶快去买一支冰淇淋,快接近零度,是不是?买一支冰淇淋,吃了以后:咳!咳咳!咳嗽。真是自己惩罚自己叫做出国旅游,真的没办法,也不晓得做什么,是不是啊?日本很奇怪啦,到了看薰衣草,怎么样?借个厕所,所有的厕所都上锁,都不借我,然后要买一点东西,他才开个厕所,只好买几个冰淇淋,人家就开门给你上厕所。真的!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这一段不容易了解,我慢慢讲一下。大慧!佛说大慧菩萨,大慧是他方世界来的,有意生身,所以一般眼睛看不到的。大慧菩萨,这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这现识以及前七识的分别事识。注意!依境而起,刹那生灭,能所不断,这个一定要有重点。

分别事识就是依境而起,刹那生灭,能所不断,就是这个。所以现识是指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那么分别事识是指前七识,依境而起,刹那生灭。此二就是上面两种,就是现识与分别事识,就是第八意识跟前七识,它的关系是什么呢?此二关系就是坏与不坏,不坏就是储存起来,种子习气不坏,那么外面的坏呢?外层影像会坏。注意,在座注意,这里一定要注意!这个不坏不是指真如,你一定要记住,这是指前后的比较,短暂的暂住叫做不坏,不是真如的亘古永远不坏,这个名相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不坏是叫做暂住名为不坏,其实很快它就坏,所以这个名相不能搞混了。“坏”是指外层影像,“不坏”是指储存起来,种子习气暂住名为不坏,暂时停住,论现前当下这一秒钟,它叫做不坏。以前一秒钟,前一秒钟坏(A),这一秒钟不坏(B);下一秒钟它不坏(C),我坏(B),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坏与不坏。“相”就是互相,“展”,注意听,由一展成八叫做展,唯是一心真如,现在变成八识,唯是无明,现在展成八识,“转”叫做反转,反过来的意思。

由前面上面反熏第八意识,就是由前七识反转过来,转动第八意识,反过来熏习第八意识,所以第八意识为前七识为因,前七识为果;前七识是第八意识的果,但是也是第八意识的因。第八意识所显现出来的依报跟正报,这个是果,这是第八意识的果,第八意识的种子是无形相的,依报正报是果,可是这个果呢?会有前七识又熏习,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又会熏习第八意识,所以现在变成两个角度了,互相为因,又互相有因果的关系——第八意识为前七识的因,前七识为果;前七识为因,第八意识就是为果,所以这个互相展,由一展成八叫做展;反过来,前七识会反熏——反过来熏习,所以这个“转因”是指第八意识。现识与前七识——分别事识,展转互相为生起之因,所以这个“因”就是互相为因,不只是单方面的,第八意识为前七识的因,前七识也为第八意识的因。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大慧菩萨!你所讨论的第八意识就是阿赖耶识,以及前七识依境而起,刹那生灭,能所不断的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即前七识),上面的这两种有坏与不坏的关系,注意!那个不坏不是真如的不坏,是暂住的不坏,互相由一展转成八;反过来前七为生起第八意识的因,因为造作的恶业又生起第八意识为因,第八意识只是仓库,由前七意识造业变成搬进来了,所以前七识为因,八识就是果。可是呢?下一辈子,第八意识怎么样?为因,又展现前七识。一下子因,种子起现行,种子是因,现行是果;现行熏种子,现行是因,熏的种子变成是果;种子起现行,就是由因到果,现行熏种子,又由果变成因,知道吗?储存在第八意识的本性里面,就是真如自性里面妄动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里面。所以这个互相展转,由一转成八,转就是反转义,反过来转动第八意识,两个为互相生起之因。

【注释】“现识”:简言之,即第八识,阿赖耶识。“分别事识”:即前七识。“此二坏不坏”:“此二”指现识及分别事识两者。“坏”、依本质来看,即是改变、叫做坏之义;转变之义;转变叫做坏,从识体上所现之影像来看,即是谢灭之义。“不坏”,就是不改变、不转变、不谢灭之义。“相展转因”:“相”是互相,“因”,为生起之因。这句是指第八识(现识)与前七识(分别事识)展转互相为生起之因。简单讲种子为生起现行的因,现行又为熏习第八意识的种子为因,种子起现行这因果关系,现行熏种子也是因果关系,因起果,果又化作因,又来熏习变成第八意识,果,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短暂叫做住,短暂住叫做不坏,变化叫做坏。

【诠论】前面说过,前七识本为第八识受无明熏而生起的,如此,可说第八识为前七识生起之亲因。因为第八识是仓库,前七识生起之后,紧接着便开始作业(“造业”“造”就是造业。造业不一定是不好的,有的是造善业,造善业它也是业,也是轮回的业,只是日子好过一点,因为没开佛的智慧,又继续去造业,所以我们修学佛道,不是造善业跟造恶业。我们造的叫做净业,净业,不一样的。今天在座诸位听经闻法,完全是净业,法身慧命是净业,念佛这就是净业。如果说带业往生,那就是带净业往生。这个在台湾,讨论了到底是带善业往生,还是带恶业往生呢?还是带净业往生呢?在台湾那个吵得不可开交。修这个净土的人,对这个带业往生,大家拿起笔来,发布在杂志里面:有的讲带恶业往生——意思就是说,这样才显得净土的可贵,有的说带恶业怎么往生?要带善业才能往生。有的说恶业、善业都是业,要带净业往生……这杂志讲来讲去,讲来讲去……所以到现在为止,大家也没有说出一个理由到底是什么?不过真正的关键不在这个,临命终会不会往生,关键点在哪里?在伏惑,暂时不起念,他虽有贪嗔痴还没有证圣果,可是平常就是待人处事,就是很有修养,几乎没有显现贪嗔痴。

临命终由于今生今世对自己的身口意约束得很严谨,绝不去恨众生,绝不去伤害众生,也没有贪心,平常都是这样子做,虽然还没有断见思惑,可是临命终他有伏惑,虽有惑可是还没有断,不过他不会起现行,临命终就是问题出在这个,所以不是造善业、恶业、净业,临命终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伏惑。(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整理者自解)临命终的时候,就是你心要稳得住,要稳得住,然后就是说助念力道就会大,就是我们平常修学佛道,虽然没有证圣果,修净土法门念佛念佛念佛,记得!如果你平常情绪就控制不住,看到一件事情就一直批判别人,或者是说一直一直起伏不定,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记得!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是表示你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把握。为什么呢?你不晓得临命终会不会起心动念啊,那么要怎么样才有把握呢?平常一定要学习放下,离相,用这颗心,要执著,就全部的心统统执著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万般带不去嘛,对不对?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就是要带走这句阿弥陀佛。所以,即心就是佛,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那么平常我很能看得开。

诸位!你临命终才有把握。这一句话很重要,平常看得开放得下,你临命终才有把握,要不然你临命终会手忙脚乱,要不然你就要碰到两种善因缘:一、往生被金光明沙咒轮;二、我在你旁边加持你,给你一个最重要的增上缘,是不是?我上一次也跟大家举林老师,他的弟弟往生就是这样,林老师的弟弟不是很学佛,但是那一天刚好打八关斋戒,他是中医师,往生,他往生的时候,那个脸不好看,很严重,师父给他八关斋戒,这个讲过了,八关斋戒回向加持,四个小时以后,中午十二点,我还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利用八关斋戒时间吃完饭赶快又去看,掀开那个往生被,全身都笑得非常灿烂,家属都吓一跳。哇!一个人一生一世,没有造了特殊的这个善业,也没有说听经闻法念佛很勤,就是他的哥哥跟师父有一点因缘,就是这样子。掀开来,所有的家属都吓一跳,笑到多么地灿烂,当然没有听到“呵呵呵”的声音,这个没有听到,听到我也会吓到。哇!真的是够灿烂的,怎么会一个往生者,比在世还好看?所以有时候跟三宝发发心,结一个善缘不错,住在高雄的人有福了,或者台南屏东的也有福了,因为我们有这个僧团,还有这个助念团,有往生被、金光明沙、三张咒轮,如果这个还不往生净土的话,就业障很重了。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没有佛教的国土,有的不准助念,有的不能助念的,立刻就要火化了。如果你生长在什么新加坡啊,或者是日本,那个马上很快就要火化的,他不会像中国或者台湾,给你更大的空间。中国慎终追远,这个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往生了,往生那你摆在那边,要放几天也没关系啊,对不对?现在台湾又发明一种冰箱,人死了以后怕发烂发臭,这冰箱躺着,你也可以看到人,它就不会腐烂,用冰箱冰这个尸体的,所以生长在台湾的高雄,也算是很有福报了,接近文殊讲堂,也有这个善的因缘,平常你也有发心,这里有僧团,又有几百位助念团,那你想想看这因缘多难。):攀缘摄取尘境,前七识攀缘摄取到的外尘影像,便反过来供给第八识(称为“反熏”),第八识便将这新得的资料(“业”)储藏起来(所以阿赖耶又称“藏识”,藏识叫做含藏识,藏有无量无边的种子,藏有无量无边的善恶无记的种子。

就是这个道理,你今天听经闻法,这个善根的种子也藏起来,含藏起来;今天你碰到了师父,还有文殊讲堂,这外界的因缘,因缘成熟了又继续学佛,宿世的善根,因为它储藏众生所造的一切业,令不散失,而最后受报的,也是阿赖耶,因为只有它保存众生所造的业,为什么?这样才公平嘛,要不然业报怎么办?前七识会灭,第八识的种子业报不会灭,这样才公平嘛。为什么要保存众生所造的业?这样才公平。前七识只是采办,可说是“中介者”(Agent),它一办完一件事,将资料供应给第八识后,便马上灭去,等下一次根尘相对时——有生意来了——它再生起,去采办(摄取)。)当前七识把采集到的资料交给第八识时,前七识自己便随即灭去,这时便称前七识“坏”,因为前七识是依境缘而起,刹那生灭的。当前七识把新的资料交给第八识贮藏起来的时候,在前七识中,这些新资料便不复存在,这时便称这新资料(外尘影像)在前七识中“坏”,但因已转到第八识中,这个新的资料已经坏了,但是却转到第八意识当中,变成种子。

所以在第八识中这些资料便得“不坏”。诸位!这个“不坏”是暂时的,种子习气它还是会变化的,要不然怎么成佛啊?要不然怎么成佛?永远不坏,习气恶业永远不坏,种子永远不坏,你怎么转烦恼成菩提?所以这个不坏是暂住的意思。当第八识得到前七识采集到的新资料,而且予以储存时,这时,这些新资料的加入,便引起第八识中业力的整合,或整体上的变动、改变,就是重新变动、重新改变,由于这个改变,于是便称第八识“坏”因为重新整合了,(虽然原来新增的“业”并“不坏”)。接下来,若再有根境相接时,前七识又再从“新的”第八识体中生起,再去采集。此时这个七转识又与前一个七转识不同,因为七转识是由八识体中生起的,因为三能变。第一能变由真如转变成无明的第八意识,第二能变由第八意识转变成的第七意识,第三能变由第七意识转变成前六识,这三能变就是转变。所以,因为七转识是由八识体中生起的,生起的意思是转变出来的,用这个名词比较恰当,生起就是转变出来的。识者,转变也,变现也。生起的。

八识的内容已经“坏”过(就是调整过),因此这个依据八识而起的七转识,也是“新”的。这个新的七识,与旧的七识相比,内容已不同,因为业力已经增加、或者改变了,所以它再去攀缘执取外境时的态度与方式也不同,这个不同,就称为七识“坏”。诸位!已经坏的,就是前一秒中的第七意识,叫做“坏”,就称为“七识坏”。就是前一秒钟称坏,这一秒钟七识称为不坏。但这个“坏”,只是与前一刹那的七识相比,有所不同,才称为“坏”;意思就是转变了,识就是一直转变。若不比较,则它本身是个崭新的东西,因此便称为“不坏”;记得!不坏只是暂住,不是永远不坏。

换言之,它生起时,因有比较,故称“坏”,再下一个刹那,它住时,便称“不坏”。这个“不坏“的新七识,又去采集尘境,又再供给新业,让第八识贮存,然后自己又灭去(“坏”);又再次造成第八识的改变(“坏”),改变后的新第八识住时,又称“不坏”,再从其不坏的新识体上生出新的七识(“坏”)(前七识传给第八识、第八识调整、前七识改变,这三个过程没有时间差,是同时进行的。这里这样讲只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这过程,而不真的有先后。——整理者自解。)注意这个“坏”是指坏了旧有的前七识,这个“坏”不是现在生起的前七识“坏”,是坏了前一秒钟的前七识,是这个意思。……。如是,循环展转,互为生因,无有尽时,于是,众生的业力便越积越多,业障也越来越深,最后便积重难返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修学佛道这么困难?就是习气难改、种子难断。碰不到大善知识,碰不到好的道场,增上缘,接下来自己也懈怠懒惰,也没什么志气。所以在这个世间,一个是不幸,一个是大不幸:人的一辈子没有听闻到佛法的人,在这个地球上七十亿人口算是不幸的人;但是进入了佛门,却碰到了恶知恶见,坏佛的正见,怎么样?很想修行却碰到了邪师邪见,那么叫做大不幸,掉进去悲哀错误的陷阱里面,一辈子跳不出来,碰到邪师是很可怕的。你没有能力分辨他是正是邪,因为你的佛学程度很差,所以你对他你这个程度,对你的老师来讲,他很简单应付你,你就觉得:哇!他是你的Hero英雄!你的偶像Super idol,对不对?后面?后面统统不看不听,也绝对不会去碰触,更好的你也吸收不到。为什么?已经障住了,这个叫做法执,很严重的法,对法上的执著,所以一般人来讲是依人不依法。为什么呢?因为跟这个师父有感情了。师父劝导你要依法不依人,所以师父劝导:如果你有空,你要看看别的法师讲什么,这样有客观冷静比较;那么你觉得我比较适应慧律法师所弘的法,你回来,这个就客观是理性,是有智慧的抉择;不要一下子就掉进去我这个弘法里面。就是这个慧律法师,是我一辈子崇拜的对象,是我的偶像,其他法师我都不看,也不要这样子,这样子不够客观,这样不够客观。师父坚持依法不依人,不怕货比货,你只怕不识货,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因此我不会叫一切众生:你只看我的就行。我这句我不会讲。什么法师只要是正知正见依法说,你都可以看,因为是依法不依人,可是问题在这个末法时期,依人不依法的会比较多,他也没有时间,他也不想看,也不够客观。

当然,若遇好因缘,逢善知识教授,前七识所采集的业,便是善业、清净业,诸位做的,坐在佛前,现在就是这样啦,诸位!你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善业就是清净业了。这时便可以清净业的资料而改变藏识的内容(“反熏无明”),所以诸位!般若是佛陀遗留给人间最重大的产物、遗产,佛陀最大的遗产就是般若,能破无明。诸位!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什么不得了的,看一看,你就觉得那个还是相,全世界最了不起的遗产,就是佛陀的智慧,能打破无明、能断烦恼,能超越生死,能够让你现在的日子,清凉解脱自在,所以我常常说摩诃般若——内心深处的摩诃般若,是最好的化妆品,因为你能够稳定你自己的情绪。所以如果男的你想要更帅,女的你想要更美,那么有一种化妆品是免费的,就是般若智慧的化妆品,你改变你的心境,相由心转,对不对?心转了,面相就越来越转动的,如果你这个面相看起来很残暴,这跟皮肤没关系的。黑人皮肤是黑的,这个跟皮肤色泽没关系,是跟你的貌相眼神眉毛,是不是?有关系的。因此哎呀人家一接近你,慈眉善目,这个人接触以后,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在他的身旁就像温暖的阳光,没有一句伤人,多好。所以,摩诃般若能够反熏无明,而渐渐使无明减少,学佛能够使心渐渐地明了,终于能自见己心,见自己的真如本心,见到真如本心不落能所,便趣向解脱、菩提的大道。

简而言之,前七识与第八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的意思是:首先,(一)前七识由八识体上生起,接下来,前七识就摄取六尘、供给第八意识贮藏、前七识灭去(叫“坏”);(二)第八识贮藏七识所采集之新业,引起八识内容之改变而产生“新的”第八识,因而令旧的第八识灭(“坏”),新的第八识住(“不坏”);(三)根尘再相接,新的藏识体上生起新的七识(“坏”——与前一个“旧”七识相比较而言)、新的七识住(“不坏”)、然后摄尘、接着反熏第八识、最后七识灭(“坏”);(四)八识贮新业、改变(“坏”)……。就是说现在贮存新的业暂时不坏,前一秒钟被我改变叫做坏。

好,把笔放下来,看我这里,这里一下子就会让你完全明了的。你不要怕,什么坏不坏统统不要管它,我现在一比你就完全明了,要不然怎么坏不坏呢?

诸位!如果我这个两手帖在(胸口)这里,叫做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妄动转变以后,这个叫做七转识,因为一直在见分相分,能所不断,刹那生灭,七转识。好,注意听喔。七转识怎么来的?由第八意识显现出来,妄动,显现出来的,这个时候第八意识不坏,转变出来的前七识也不坏,因为正在运作,运作完了以后,身口意运作完了以后,诸位!落下来,前七识坏,第八意识新的种子不坏,对不对?好!不坏。睡醒了,第二天,重新排列组合,第二天跟今天来比较,譬如说今天跟昨天来比较,今天的第八意识叫做不坏,昨天的第八意识叫做什么?坏,第八意识“坏”,重新再组合,现在运作不坏。明天的第八意识跟今天来比较,现在的第八意识坏,明天的第八意识不坏,不坏。这个就是第八意识,新的不坏,暂住,生起前七识的种子——所产生的前七识不坏。前七识造业——善恶业无记业以后,落入第八意识,前七识坏,这里(第八意识)不坏。前七识跟昨天比较,前七识现在不坏,昨天的前七识坏,落下来的种子重新整理以后,明天看今天,明天是不坏,今天是坏。今天的第八意识看昨天,今天的第八意识不坏,昨天的坏。就是这样子,一直这样子展转,这样子比一下,比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很容易的,很容易的。

【义贯】“大慧,现识(阿赖耶识,亦即第八识)及分别事识(前七识)”这两者皆有“坏”与“不坏”的现象,而此二者,一坏、一不坏、因而互“相展转”,互为生起、改变之“因”。

附及,由第八识生起前七识,名为“展”;由一展开来变成八,“展”是开展之义,由一成八,本来只有第八意识“一”,现在变成了八个识,前七识是由第八意识展开来,所以由一展成八,展开来,故称“展”。由前七识反熏第八识时,名为“转”,“转”是转动、反转,回头反熏之义。所以,在座诸位!只有佛教讲的是很公平的,你造什么业,你将来得什么果报,完全公平,绝对不是上帝在主导你的。如果这个上帝把人一创造出来,这个生命,你看,有的人一创造出来,他爸爸妈妈财产几百亿,谁不愿意生长他的爸爸妈妈那么通顺的地方?为什么会出世在吴朗饲家作儿子呢?朗饲就是我妈妈,我妈妈就是朗饲,对不对?当然不是怨恨,只是讨论一个话题。所以你没有办法决定你的业,投胎转世是由无量亿劫来的,你无法去掌控它,就是我想投胎哪一家,你就投胎哪一家,没有这么好的事,可是如果你行善,好的因缘,行善,你一投胎就是富贵人家,六根具足,人高马大,玉树临风,好的业。做了不好的业,人一出生奇丑无比,又矮,个子又很矮,不晓得造了什么恶业,是不是?所以说每一个人来投胎,你作不了主的,不是你想投胎哪一个领导的家就投胎,哪一个有钱的家就投胎,没那么好的事,这个全是你由善恶业所引过来的。

因此如果说,假设说今天由上帝来创造人类的天地万物,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大了,谁愿意被创造得那么丑呢?是不是?现在那么丑,如果不化妆还很自然,还很好看;一化妆起来的时候,眼睛像被打到,又觉得看起来很奇怪,又不Natural不自然,对不对?大家都想长庄严一点,漂亮一点。为什么?这个由不得你啊。如果说上帝来创造人类,那么这个实在是很难去理解的。为什么?你把他创造得这么高,有的人出生……我看到那影片,印度有一对姊妹连在一起,连在一起,那她们走路的时候,没办法走路,一定要弯下来,变成手跟脚贴在地面上,怎么黏都黏在一起,她们这一对姊妹就去马戏团表演,没办法分割,然后去问医生,印度问这个外科,用这个断层扫描,然后他说:这个一切割立刻就死掉了,没办法切割,那就变成一辈子,现在已经四十岁,从小一出生,出生的时候她的阿姨吓昏了,怎么会这么多腿啊!腿跟脚分不清楚啊,没办法这个就业报了。

所以每一个人的业力不一样,谁愿意出生成这样?两个人思想看法有不一样,两个人还会吵架,又连在一起,也没办法分开,切割马上就死,这到底是什么业报啊,对不对?所以每一个人的业不同,因此,因此我们学佛的人,就看到佛法,佛经所讲的才是真正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所以,注意最后一句话:业是生命当中最公平的审判官,没有谁在审判你,就是业,业是最公平的审判官。简单讲,我们给自己痛苦,也给自己束缚,是自己的问题,当然由环境所引起的,这个环境仍然由宿世所造的业所影现出来的,你一出生就出生到没有好的环境那个家庭,父母亲一天到晚酗酒吵架,你所每天看到的就是这个;兄弟吸毒,对不对?一讲起话来统统是不干净的话,从小你就生长在那种环境,所以变成只怪自己。只有一个,一你能学佛……两种角度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完全解除:一、学佛,二、认命,那这个人就没有任何的、任何一个环境可以障碍到他。一要学佛,学佛绝对可以改变命运,二要认命,除了要改变命运,要认命,你不认命,诸位!跟命运吵架的人,是不智之举,跟自己的命运吵架。什么叫做跟自己的命运吵架?就是我很不满意我的婚姻,我很不满意我的现况,我很不满意我现在的环境,我很不满意我现在的遭遇,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上苍都没看到呢?别人随便做,搞个事业就赚了几百万几千万,我这样拼老命赚不了几个钱,混三餐都很困难?诸位!这个就是定业很难转。

如果你了解这个业,你看,有的人前世供佛斋僧布施,完全不吝啬,他上辈子就种了那么大的福田福报,今生今世来到这个娑婆世界,随便搞个地转换一下赚几个亿,那么厉害。诸位!这个是人家前世带福报来的,因此这个业是非常非常公平的。所以,研读佛法,让你歇下所有的牢骚、抱怨、不知足、不满足。台湾出现了几个种族很可怕的,一不知足,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台湾多了几种,一不知足,二不满足,还有一种叫做睡眠不足,还有一种更糟糕的,叫做啃老族,就是大学毕业了也懒惰,也不去外面奔波,搞一点事业干活,统统不要,怎么样?这个老的爸爸妈妈留了一点财产,一天吃一点,一天花一点,这个叫做啃老族,啃他老子所留下来的遗产,叫做啃老族,这个很悲惨的。所以我不能说这些法师变成一个啃老族,不可以的。啃我的老子留下来的财产,那不行!这个我心会很痛的,所以我不留财产给徒弟,我留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给这个徒弟,给这个徒弟的。

因为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接下来,最后回向。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