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57: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二)1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732b91z6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10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65页,上个礼拜讲到这一段,刚好时间到,我们这个礼拜,再从这里开始,恢复大家一点印象,强化一下上个礼拜最后的一个观念。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起幻境界,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上个礼拜,我们讲到这里,刚好一个段落,准备下课,我们再把它重复贯串起来。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道大众他的心所念,大菩萨众就是集一切众生都有共同之念,是哪一方面呢?就是度众生之事,度众生这件事的方面,菩萨度众生是家务事嘛!说:名圣智事,圣智事,就是度化众生之事。那么“圣智”就是自觉圣智,就是自利啰,那么“事”就是度化众生之事,就是利他啦!修行人不外是这两利,一个是自利,一个是利他,分别自性经,这个“分别”,不是分别心,是用真如自性,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能够用真如自性,分别三自性经,“经”就是法门,也就是用真如自性了悟了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什么是圆成实性。

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那么就是,承佛的威神之力,就是大菩萨要说话前都(要)请求十方诸佛加被。说:世尊!唯愿为说,说:仰愿,祈祷佛来为说,为大众,大菩萨众心之所念,说哪一方面的事呢?就圣智事分别自性经,这个圣自事分别自性经,有多么地重要,你知道吗?因为他能让大众解了一百零八句分别,分别一百零八句,就前面所讲的,是诸佛如来用来分别百八句,前面所说的,分别所依,分别之所依。分别中间再加一个“之”所依,也就是这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是一百零八句,如来用来分别一百零八句分别之所依。也就是一百零八句之报依,完全出自于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经”就是法门,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这个“此”,把它括弧起来,然后用一条线,引伸、延伸到往下,就是圣智事分别自性经。

这个[圣智事分别自性经],在旁边画一点点,这个括弧,然后一点点闪动那种符号,就是[圣智事分别自性经]。这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来分别。只能为说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如果不小心,堕入了自相的迷茫,还有共相的迷茫,注意,自相跟共相,都是依他起的。这里讲的自相、共相的旁边,就是缘起自性。因为不了解缘起自性本来就是空性,因此就堕入了自相的妄想,还有共相的妄想,也就是不了解别业和共业所产生的自相和共相的妄想。简单讲:就是不了解万法都是缘起自性,而堕入了自相、共相,就是别业跟共业所感的假相的世间,而不能超脱。因此有了妄想自性,妄想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简单讲:不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就会堕入了妄想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蒙佛用分别解说妄想自性,妄想自性,其实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也就是空无实体性。换句话说:你的妄想是没有任何的道理的,妄想,它就是一种迷茫,莫名其妙的起来,莫名其妙的烦恼,也找不到一个解决之道,也就是这样就过一辈子。

[则能善知周遍],周遍,就是无法。没有一法可以离开人、或者是法,不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不然就是着法相,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了悟了人法无我,有什么好处呢?既然人无我,还有法无我,一切法无我,那你贪什么?你又嗔恨什么?那么你就不会起愚痴的念头,因此能够净除妄想。诸位![净除妄想,照明诸地],是什么?这个就是正智。进趋于如如不动的阶段,就是正确的智慧。诸位!观察人、法二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是什么意思:就是正智,正确的智慧。

因为已经超越了凡夫、外道、邪见、小乘的境界,所以他有能力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的境界。这如来不可思议所行的境界,它不是有为法,也不可以着一个无为法,这不是凡夫、二乘人有办法的,叫做不可思议。没办法用语言,或者没办法用思维来推论的,没有任何的模式,不可思议。所以不可思议所行的境界,那么这一句就是:我们修行人要了解的,大悟见性,证量的现量境界,这是大悟见性的证量境界。它只有结果,不能有如果,结果,就是回归当下。只有证量的人,能够与真如心性相应,它没有如果。如果,是一种假设性的东西,所以大悟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结果,它没有如果,假设说:我有一天开悟……怎么样?那就不是一个开悟的圣人,它没有任何可以假设的东西,没有任何可以推论的东西。那这一句话,所以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如果有如果的话,那就表示,他没有开悟。用假设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跟真如心相应的,说:唯证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没有办法的喔!所以因为他超越了凡夫、外道、邪见、小乘的境界,所以能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的境界。

也就是:万法回归的证量的现量境界。毕定,就是毕竟决定,舍离五法,五法,就是相。相就会安上一个名词,名,名词就会起妄想,如果我们修行就能够舍离,那么就有正智,最后达到如如,就是佛的境界。所以舍离五法,还有舍离三自性,舍离了遍计所执性,舍离了缘起自性,还有舍离了圆成自性。真正的圆成自性,还不可以安一个圆成自性。如果圆成自性,证量的解脱境界,可以安一个圆成自性,就变成头上安头。所以,成佛的人,他绝对不会着一个我(见),一个佛见,凡夫,真正的成佛,是离凡夫见,离二乘见,离菩见,离外道见,一定要离佛见。连佛的知见都不可以有,才能够契入绝对的真如,跟圆融的清净自性。

说: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诸佛如来法身智慧,那么,而善自庄严。诸位!我们修学佛道,就是要达到这个法身智慧。因为他是生生世世的善根,最后成佛的一个总结。因此我们要除了报父母恩,那(只)是生我们这个色身,更要报三宝的恩、如来的恩。诸位啊!如果一切的出家众所作所为,和一切在家居士的护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报佛恩,那么这个动力就会来。我们今天听到了佛法,了解如来的法身慧命是这么地重要,而且是每个人心性当中存在的。因此所有的出家、在家,都要(有)这样共同的理念以报佛恩。粉身碎骨啊!都要报佛的恩。这样的话,善自庄严,就是能得福跟慧的庄严。怎么样?达到了如来的法身智慧以后,能够起一切如幻的境界,换句话说:他是游戏神通啦。对他来讲:来到这个世间啊!有来等于没有来,没有来则方便来,所以能够化现千百亿化身,升入一切佛刹,佛刹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佛刹当中,兜率天宫,就是补处佛啦!来教化成熟众生,乃至变化成报身佛,因为报身佛呢?他是千丈的报身佛,那个不是在我们这个人间示现成佛的。在色究天宫,怎么样?变化成报身佛,而入色究竟天宫,来大作佛事,逮得如来常住法身,逮得如来,就是一直在等待。修行也是这样,叫做长养圣胎,成熟根器。我们为了成熟自己的根器,长养自己的善根,所以,我们可以忍受一切的痛苦。在佛道里面,这是必经的过程。所以,佛道里面,不着空,不着有,长驱直入。不着断见,不着常见,长驱直入如来的常住法身。所有的修行,都要等到那一天来临。说:逮得如来常住法身啊。

【注释】“圣智事分别自性经”:“自性”,为三自性,即(也就是)依他起自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自性,也就是借重条件所构成的,会败坏的,叫做依他起性,(也)叫做缘起自性,叫做空无自性。那为什么有个“自性”两个字呢?是为了讨论,万法空无自性,可是为了讨论它,你就假设,暂时可以讨论,叫做依起,有个自性。遍计执自性、以及圆成实自性。只要在事相上的讨论,都有“自性”两个字,如果说:究竟义来讲:语言、文字都不可得,哪有什么自性。万法空无自性,连空无自性,也不可得。[此三自性,开演起来,则有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合之则只有三性,因为此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性为圣智所知,且唯圣智所能分别,而用于度化众生之事(“事”,即(也就是)度化众生之事),故(所以)称为“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是法门之义,以经者为贯彻一切法门,故名法门为经。唐译作:“圣智事自性法门”。

“百八句分别所依”:“百八句分别”为倒装句,实在来讲为(是):“分别百八句”,“分别”为动词。此句之义为: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是诸佛如来用来分别百八句的;也就是说:诸佛“依”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来“分别”百八句。因为百八句最主要的,还是在分别三自性。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此”,是指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经”就是法门,佛讲的一切,叫做经典,那“经”是什么?就是佛说的一切法门让你解脱,让你入门,门是进出的关键嘛!所以,“经”就叫做法门。“说”,是开示,解说。“入”,即(就)是堕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即(也就是)自相共相自性,以及妄想自性。妄想自性,怎么来呢?就是着境以为实,把所有的境界,都认为有实自性,其实那个,叫做头上安头,叫做妄想自性。[自共相即缘起自性;]缘起,就是条件的,有增有减,生生灭灭的。“自相”,是见诸法各有其不同的相状,如见五阴各自不同,称为自相。“共相”,是见众法和合成为一体,于此和合体,见有体相,名为共相,亦即(也就是)《金刚经》所称(说)的“一合相”,或者称为“和合一相”,比如说见到五阴合成一身,即(就)是见有“共相”。“妄想自性”,即(就是)菩萨依著诸法的自相、共相而起诸妄想,诸位!这个自相存在的,一样有共相,而共相存在的,一样有自相,你一守要交叉这样解读。譬如说:五蕴身这个自相,自相,就是共相,解析开来,就是共相,这个所有的共相,回归到一,就是和合一相。五、六十亿的人住在地球,就共同住一个地球,就是共相。所以,自相里面有共相,共相里面有自相,要了解这样子的交叉地解读。而且诸妄想周遍计执,称为妄想自性。此整句是说:如来因依圣智事分别自性经,而能说菩萨摩诃萨堕入自共相自性,以及妄想自性的错误之中,以致不能证知圆成实性,如此开示演说,令其了知、觉悟。为什么叫做圆成实性呢?对前面两种彻底地觉悟,不够圆满的遍计所执,或者依他起性,对他来讲,这里证悟到圆觉,叫做圆实性。

“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菩萨因蒙佛如是分别解说,而了知依他起性及遍计所执性本为妄想,实无自体性,即是圆成。“人法无我”,即是人无我与法无我。因了依他、遍计本即圆成,以依他、遍计无有自体,其体即是圆成故,故(所以)能断依他、遍计。由断遍计,则能观人无我;由断依他起性,依他,就是依他起性,故(所以)能证得法无我。这个法无我,就是诸法无我。诸法,当体即空,就是无我。这法就是六尘、六根、六识所建立的十八界,等同万法,万法都是无我。空无自性,“净除妄想,照明诸地”:以依他起及遍计所执二障就是两种障碍皆(统统)修断,人法双忘,故(所以)能净除一切妄想,而照明菩萨诸地。“照明诸地”,指于菩萨诸地皆能了了知见,犹如以灯照耀,无不彻见。

“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以照明诸地,故(所以)能超越凡外邪小耽著禅定之乐。菩萨对于禅定是不味、就是不会执着,不味,就是不会执着。也不乱的。“舍离五法自性”:“五法”,就是相、众生见到相,就会安排一个名、就一定会起执着的妄想起执着的妄想、等到有一天,听到了佛法,有善根了,就是(有)正智了、就如如。“自性”,是指三自性。“起幻境界”:“幻”是如幻。

“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兜率天宫”为佛化身补处菩萨所住之处;菩萨以得如来法身庄严,故(所以)能起如是如幻境界,化千百亿身,而升入一切佛刹中之兜率天宫中,教化众生,大作佛事。这句话,就代表了佛的一生一世,是以弘法利生为主,那么也是师父一辈子的责任跟兴趣,师父做这个相上的东西,师父就提不起劲,但是对于弘法利生啊!虽千万人吾往矣!纵然万箭穿心啊!也不能倒下。因为推广、弘扬正法,就要有这股劲儿,没有这股劲儿,就不行。不能说人家批评两句话,我就畏缩了,如果人家批评你两句话,说:你讲得这么差,喔!就丧志泄气了,要不然,换你来讲啊!不行的,荷担如来的家业,不能靠个性的,你何必烦恼他要怎么讲呢?你就是要这样做,喔!就是要这样做。成功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成功是属于那些坚持理念的人,我就是那种人,就是这样子。对不对?不能说:哎呀!你讲两话,我就动摇了,那释迦牟尼佛像你这样子的话,还弘什么正法咧?你说二、三句就倒了,我说二、三千句,我也是不会倒,我就是屹在那,让我看,你要怎样呢?这个才叫做大丈夫嘛!因此,你要教化众生,大作佛事,就不必去管什么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东西,这个不会困扰一个弘扬正法的人,要坚定的,要用无比坚定的意志的人,才有办法荷担如来的家业。

“色究竟天宫”:梵名阿迦尼吒天。此天在色界之顶,与无色界相邻,因为色界之最高天,故名“色究竟天”。是为妙觉菩萨成报身佛之处。“逮得如来常住法身”:“逮”,就是及、至,也就是“一直到”的意思。谓菩萨如是于十方世界,起如幻境界,大作佛事,度化众生,大作佛事,也是幻,度化众生,还是幻,悟到诸法如幻,人、法二无我,一直到证得如来常住法身。

269页;【义贯】此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其所念者,“名”为“圣智事分别”三“自性”法门(“经”)。于是大慧菩萨即“承一切佛威神之力”加持,“而白佛言:世尊”,但愿(“唯愿”)您“为”我及诸大众解“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因为此法门为“分别”了知“百八句”之“所依”,意思就是:这百八句全部依靠圣智事分别自性经,且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圣智事“分别”,而能为“菩萨摩诃萨”开示解“说”,种种堕“入”诸法“自相共相”自性及“妄想自性”的行相,令其觉了。诸菩萨“以”蒙佛如是“分别”解“说”:一切依他、遍计本为“妄想”,实无“自”体“性”,即是圆成;以此之“故”,菩萨“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无我,与“法无我”,因而“净除”一切“妄想”,“照”彻“明”了菩萨“诸地”,因而“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味着的“诸禅定乐”;所以,因此啊!修行人不能一直执着那个禅定的喜悦啊!一定要动,起而动,来度众生,以超越凡外邪小境界,故(所以)能够,“观察如来”种种“不可思议所行境界”;由观如来境界,而能“毕”竟决“定舍离”相、名、妄想、正智、如如等“五法”以及依他、遍计、圆成三“自性”;诸位,这个三自性,接照道理讲:是空无自性,要这样念,依他起自性,空无自性,遍计所执性,空无自性,圆成实自性,空无自性,要这样念才对。

所以这个自性,就是事相讨论事第一义谛,要加一个“自性”,要究竟,究竟,就是唯心。由舍五法三性而达到清净,故(所以)能得“诸佛如来法身智慧”,而“善自庄严”;以得法身,故(所以)能“起”一切如“幻”之“境界”,化千百亿身而“升”入“一切”诸“佛刹”土中之“兜率天宫”,教化成熟成就众生,“乃至”变化成报身而入“色究竟天宫”中,大作佛事,“逮”至证“得如来常住法身”。

为什么要观一切诸法如幻呢?在座诸位!佛讲一切诸法如幻,重点,在告诉你什么?为什么修行人必须观一切法如幻。诸位!如幻就是万法空无自性,万法空无自性,就是空。空,就是万法不可得,悟无所得,即入佛的正见。法华经讲:世尊一辈子来示现人间,只有四个目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你看,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有如此的重要。修行最怕走了几条路,一、走错路,二、走岔路,三、走邪路,四、走小路。修行最怕走小路,就胸量不够大,还一种最怕走什么路呢?修行最怕走什么路呢?最怕走冤枉路。冤枉路,就是我很想修行,搞了十年、二十年,什么是佛的知见,搞不清楚。教他好好地听经闻法,有自己的一套的看法,忙于所有的茫,也是茫茫然,也是很忙的“忙”,所有的繁忙,对生死,沾不上边。对佛的正见,也沾为上边,这个世间,要是没有人开示佛的正见,所有的修行都在相里面的东西,都是相。你眼睛看到哪一种都不是相的东西,那相,不是说不好啰,当然也有好处啰。所以就是:比赛看看啊!道场,谁盖得比较大啰,佛像,看看谁做得比较大啰,当然这个也有正面的了,喔!佛好伟大,我好渺小,嗯!种下善根,向佛问个讯啊!来道场啊!顶个礼,也有他的善根的存在,但是如果对知见,佛的知见、正见没有契入,那烦恼没办法解决。

诸位!你拜佛、念佛、你用功,是为了了生死,烦恼没办法解决,那表示说:你临命终很危险,非常危险。你现在生活烦恼都做不了主,你临命终,怎么做得了主。这一句话是很真实的,哎呀!师父!我临命终,不晓得有没有把握,我说:那就看你现在啊!往生是现在的事,你现在烦恼能不能处理,往生是现在事,不是临命终的事,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够解决,那临命终,你就有把握。所有的听经闻法,都在成熟这一念善根啊!开大般若智慧啊!你就知道,听经闻法,它有多么的重要,宁可牺牲生命啊!也要听经闻法,没有法你哪里有办法解脱咧!

270页,【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底下这个,在破邪,破除外道的断见跟常见,以下这个,很难。老参不一定都~初学佛法的,不用讲,他一定听不懂。老参,不一定,那有一种人,两种人听了会很法喜,那么,就是有相当的唯识基础,他听了会法喜。再来一种,叫做,你讲得越难的,我就越想挑战它。这个由兴趣引出来的,一种内在的菩提根,那不错。所以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完全听不懂的,后面这个啊!那是不可能听得懂,那听得懂的,哇!那就很有善根,但是师父呢想办法让听得懂。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计着,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说:佛告大慧啊!有一种,这个是指有一种外道,怎么样?执无见的外道,执着这个无见,跟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那个“无”,完全不一样,它这个无见,叫做断灭见,空无所有。诸位!空无自性,是指体性本空,这外道指空无所有,就是否定因果,空无所有,叫做断灭见,这完全不一样喔!万法空无自性,是佛所体悟的,有一种外道,执无见的外道,是万法空无所有,什么统统没有,那是断灭见的。

有一种执无见的断灭见的外道,作无所有,“作”就是起,起一切法,断灭见的无所有,无所有,就是万法空无所有,简单讲:就是否定缘起法,妄想计着,这是由外道内心自己产生妄想,自己执着那一种角度跟观念,外道没有佛的正知、正见、正觉,因此呢?只是依照六识心所发的那个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叫做,觉知因尽,觉知,不是依正等正觉,佛的那种正知、正见的觉,是依六识心所发出来的妄觉,断灭见的妄觉,怎么样?因尽,就是因缘有时候而尽,意思就是,在某一个时间、空间,你看,因缘有时候而尽了。

你看看,它底下举一个例子了,你看,兔无角想,后面所用的叫做兔角、兔角,兔无角,就是:你看看,兔子啊!头顶上没有长角,那就可见,在其它的动物身上,有时候可以看到,像牛啊!鹿啊!可以长这个角,可是这个兔子确实看不到角啊!那个头顶也没有长两只角啊!可见啊!佛教所讲的因缘法,到这个兔子的顶上,就发现讲不通,没有那两只角,就没有长角的因缘,所以一切法,到某一种时间、空间,它是断灭的,它是空无所有的。你看,就像兔子没有角,这种莫须有的妄想啊!如兔无角,比如说:像兔啊!一生出来,兔就没有角了,兔无生出角来,所以一切法也是因缘有时尽啊!并没有佛所讲的因缘法,有时候发展到最后,诸法空无所有,你看看,你看得到兔生角吗?你看,兔不生角,因缘法就讲不通,所以因缘有时尽。就用这个兔无角的角度,来否定所有佛讲的因缘法,意思是:某一些因缘,不是遍一切处的因缘,所以啊!因缘有时尽,有处而尽,叫做觉知因尽。“因”,就是因缘尽,因缘有时候而尽,就是觉知因尽,就是~这个因,当然就补上缘。觉知因缘有时而尽,有处而尽,产生了兔无角想,这种莫须有、莫名其妙的妄想。如兔无角,他就,你看兔没有角,因缘有时尽,所以万法其实是空无所有的。

诸位喔!再强调,空无所有跟空无自性,是完全不一样的。空无自性,是指缘起法里面体性不可得,这是佛所证悟的,诸法,空无自性。空无所有,是外道的断灭见,就是没办法延续因缘法,简单讲就是否定因、缘、果报。你将来也不需要受果报,就像兔子,你看,其它动物头有角,到兔子的头顶上,你看没角了。所以因缘有时尽啊!就以偏概全的,来否定佛陀所讲的缘起法。外道的说:人也是一样啊!不必受果报啊!对不对?你看,那兔头上就没有那个角啊!所以人啊造什么因、恶因啊,也不会得恶果,造善因,也不会得善报啊。所以怎么样?因为因缘有时候会尽啊!空无所有啊!

接下来,我把它贯串一下,说:佛告大慧,有一种执着无见的外道,起了一切法无所有,否定了因果法,一种妄想自心起计着因此他就用六识妄心、妄觉,觉知因缘有时候尽,某些因缘啊!不是遍一切处,有时候啊!因缘有时尽、有处而尽。这种莫须有的妄想,就生出了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你看,兔一出生就没角,兔怎么可能长出角来呢?因此以偏概全否定佛的因果法、因缘法,一切法空无所有,亦复如是,就产生断灭。

【注释】“有一种外道”:“这是指执落于无见,说一切法究竟无空的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以一切法为无所有,起如是之妄想遍计执著。“作”,是起之(的)(意思)“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觉知因尽”,谓彼外道观察因缘法,觉知因缘有时而尽,或者是有处而尽,有处,就是空间。有时候,时空有尽的时候。有处,就是空间而尽。亦即(也就是)某一些因缘非遍于一切处,例如于兔类身上,便无生角的因缘,此时生角之“因”便“尽”了。“尽”,亦(也就)是无之义。此处之“觉知”,只是依六识心发觉而已,所以这个觉知,不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个觉知,是妄心、识心的觉。非正觉正知,以其依于妄识,妄想分别。“兔无角想”,以正智而言,以佛如来的正智,“兔无角”这种想法,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地产生,也就是莫须有之想,亦(也就)是忽发奇想,因此是一种妄想诸位!这个叫做想像力丰富啦,用想像力的。就像艺术啊!想像力一定要超过技巧,这才是一个很好的画家,这个画家的想像力要很强。然后超过他的技巧,就可以留名画家青史啊!“如兔无角”,譬如见兔无角,就说:“你看,兔没角!”接着又继续妄想分别:“为什么兔无角呢?既然其它许多动物都有生角的因缘!?为什么兔没有此(这个)因缘?可见因缘法有时而尽,有些地方没有因缘法,就是有处尽啦!如兔就没有生角的因缘,可见因缘法是空无的!”空无,就是空无所有,“一切法亦复如是”,如果因缘法在兔角上是空无所有的,那么一切法也都是一样空无所有的!

【义贯】“佛告大慧:有一种”执无见的“外道”,“作”一切法为“无所有”之“妄想计著”。彼等由于“觉知因”缘有时而“尽”,便以为因缘法不是遍一切处的,而起“兔无角”这种莫须有的妄“想”执著,正“如”见“兔无”生“角”之因缘,诸位!众生也都是很多的莫须有的执着,靠想像力的,都靠想像力的啊!一切众生,不是正智所起的,统统叫做妄想,众生就是过这种日子,而从来没有觉悟。便说因缘法无所有,(若有,兔何不生角?)如果有因缘法,这个兔为什么不生角咧?彼外道于是说,既然兔角因缘为无所有,可知,可见,“一切法亦复如是”断灭见,空无所有。空无所有,不是空无自性喔!你一定要好好的把两种搞清楚了。空无所有,就是断灭见,否定因果法,否定因缘法。空无自性,是指体性本空。

271页。【大慧,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这个文字太简单了,简单到不知所云,大慧,复有余,有别的外道,前面是指无见的外道,这里余外道,在旁边写:这是指有见的外道,刚好两种都是极端,不是执无见,就是执有见。凡夫也是这样,不是执有,就是执无啊!复有余外道,执有见的外道,别的外道,“余”就是别的,以另外一种外道,见种,种,补上去两个字,就是“四大”四大种,地、水、火、风,因为地水火风和合能生出一切法,简单讲:人生跟宇宙,基本的条件是地水火风,因此见到四大种,地水火风,能够成就,求那,就是所谓的功德,一切的造作的功德,都来自于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东西。

所以,外道看到,执有的外道看到了这个地水火风,和合能成就一切法,能成就一切功德。他就讲了,说:极微陀罗骠,这个陀罗骠,就是微尘,那么极微细的微尘,叫做极微细,叫做极微尘。我们说:微尘,极微之尘,叫做极微细之微尘,微尘中里面的微尘,叫做极微细之微尘。陀罗骠,就是微尘。外道就说:你看看啊!这个四大所构成的极微细的微尘你看看这个微尘,无论是单一来看,或者和合来看,都各有它的形,“形”就是形像啊!“处”,就是你看都有它的处所,处所,用今天来讲叫做体积啊!各有它的形像,有它的方分,唯实学叫做方分,现在叫做处所啊!体积就会占处所。

横法,就是我们今天来讲的,形量,形体,它的形体,还有它的分位,简单讲:就是,你看可以看到它的形像啊!可以看到它的处所啊!因此横法,就是分布开来,种种统统是由四大分布开来,这横法,就是诸法的形量,还有分位,法的形量,就譬如说:长短方圆,分位,有大小啊,有大跟小啊等等,有种种的分布。这个横法,就是一种大小、长短、方圆,不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整个宇宙统统就是由极微细的微尘,各有形像处所来遍布交叉,遍满整个人生跟宇宙。自相、共相都是由这个而成的。所以执着四大为真实,各各差别相,看到了大相、小相,看看各别的差别假相,缘起的假相,看到以后就起计着,计着,就是那个是实在的,看到桌子,执着桌子是实在的,看到墙壁,就执着墙壁是实在的,看到花,就执着花是实在的。因为他的理念里面,就是说:四大并不会消失,就是永远的,就是杵在那个地方,那只是一个缘起,所有的缘起,都是四大所构成的,执基本的那四大为永恒存在的。这个叫做有见,又叫做常见外道。着一切法以为实,叫做常见外道。存在那是事实,叫做常见外道,永远成在。

说:兔无角横法,说:这个兔角,没有兔角横法,前面所讲的,执断灭见的,执无见的,前面所说的,怎么样?没有兔角,嗯!我承认,那个兔确实是没有角,没有兔角的形像,没有兔角的量,没有,统统没有,确实是这样,反过来,坚持一切都是四大所构成的,我现在反过来,前面是说:我承认兔角是不承在的,无兔角横法,就是没有兔角的形体,也没有兔角的形量,这个我承认,但是反过来,又执着另外一个角度,作牛有角想,这个牛实有角,实实在在有那个牛角的一种妄想,这个“想”,就是一种妄想。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兔无角是实在,可是牛有角,也是实在的呀!这个叫做极端的外道。不是着空无所有的无见,要不然就是着四大构成天地万物(的有见),他认为那个四大是实在的。因此啊!认为那个牛角也是实在的。牛角是四大所构成的,他认为那个牛角,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这个不可否定,这外道是如此的坚固跟执着。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兔无角是实,那么牛有角也是实啊!叫做无兔角横法,反过来作牛实有角的妄想。

整句把它贯串起来,说:大慧,复有别的执有见的外道,看到了四大地水火风的功能,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以四大和合能生一切法,只要四大和合,那么,就所有的相都存在,因此见四大种能成就,求那,一切的功德,意思是:一切的造作统统一定要来自于地水火风所以地水火风能成就一切功德,然后观察极微细的微尘,陀罗骠,就是微尘,你看看,连那个最小的微尘(都)各有形像,“形”就是形像,“处”就是处所,有它的体积啊!诸法的形量,还有分布之法,叫做横法。横法就是诸法的形量和分位,分布之法,叫做横法。意思就是:经过了外道,这种执有的外道,交叉观察分析,各各有差别相啊!无论是自相,无论是共相,这个都是事实啊!见已计着,“计着”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实实在在存在,而且是永远存在,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我承认,前面着无见的这个兔无角,这个兔没有形量,形状和这个量,我承认无兔角的横法,现在反过来,相反的坚持已见,作牛实有角的妄想,所以啊!兔无角,我承认它是实在的,兔子真的没有角啊!可是反过来,却执着牛有角,这个也是实在的。兔无角是实在的,牛有角也是实在的,这两种无见(和有见)(兔无角)这是断灭见,断见,无见就是断见,那么这里(牛有角)就是常见,有见就是常见的外道。

【注释】“有余外道”:“余”,就是别的。“种”:即(就是)大种,亦即(也就是)四大种。以四大和合能生一切色法,故(所以)称为种。“求那”:就是功德,或者是功能。“极微陀罗骠”:“陀罗骠”,为极细之微尘。“极微”即(就)是形容此微尘为极微细、极微细。“形处”:就是形像、处所。“横法”:为(是)诸法之形量分位,亦即(也就是)分布之法。“见已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起如是见已,计著实无兔角这种形量分位,因不见兔有角是实,相反的却见到牛有角,因而作牛实有角,牛角是实,且妄喻如四大种之功德是实一样的,说兔无角也是实,而执一切法为实有。一切,就是一切法,认为一切法是实有的。

【义贯】“大慧,复有”别的执有见的“外道”,因“见”四大“种”之功德(“求那”)为实能成就,乃至“极微”极微的微尘(“陀罗骠”)等一切法,皆令各有其“形”像“处”所,与形量分位(“横法”),且皆“各各”有所“差别”,如是等皆为实有其事;彼起如是“见已”,更又“计著”说:“无兔角”这种“横法”没有兔角的(形量分位),我承认,并计此说为实;无谬叫做实,彼因见兔无角是实,相反的却见牛有角,因而亦“作牛有角”亦是实之妄“想”计著。

【诠论】此节魏译作:“见四大功德,这个功德的意思:能成就一切,叫做功德,就是四大地水火风能成就一切相,称为功德,这里功德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那种功德,这里的功德就是一切造作都靠四大的意思。所以见四大功德实有物,见各各有差别相实无兔角,虚妄执著妄想分别实有牛角。”唐译作:“见大种求那尘等诸物形量分位,各差别已执兔无角,于此而生牛有角想。”

273页。【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自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这个你可能就要作一点笔记了,要不然搞不清楚。

大慧,“彼”就是彼外道,彼外道之人堕了二见,一个是堕入无见,一个是堕入有见,不解心量,就是唯心现量,不了解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所产生的,都是自己心的境界,不是讲吗?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解唯心的现量境界,所以自心的境界不了解,自心本来就是真如,一颗绝对的、圆满的清净心,可是他不了解,见种种的知见,起妄想、颠倒、断灭二见,起诸妄想增长,令增长不息,停止不下来。众生也是啊!不只是外道,外道是想修行,修错了,而众生是不知道要修行,迷迷糊糊的过日子啦!喔!台东,六点三十三分,看到第一道曙光,这有的人,那个记者问:你几点来,我凌晨四点多就来,那你昨天睡得好吗?他说:我昨天都没有睡觉,你昨天没有睡觉是为了什么?我要看第一道曙光。这样头壳有没有那个~每天都是从台东,那个地方地方升起的啊!第一道曙光,与其去烦恼六点三十三分,不如睡饱一点,精神较好啊!众生也没办法。然后就~就很多的台湾歌星、影星,劲歌热舞啊!

这个跨年晚会,你没有去跨年会哽住吗?然后跨年完了,然后就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喔!然后,砰!Happy New Year,就互相拥抱,乱乱亲吻,然后说:啊!又多一岁了,他脑袋坏掉,怎么会多一岁呢?少一岁才对嘛! 2013就减少一岁了,怎么会多一岁。今年又增加了一岁,他脑袋又坏掉了,这个叫做颠倒的众生,就没办法啊!那不知道有多少传染病,口水这样互相乱掺和,这样怎么好,不好,没办法啊!他就是要这样子啊!人生就是要这样过啊!到最后,Happy New Year已经过了,然后呢?阳光,对不对?又起来,然后又能怎么样呢?所以,妄想增长不已,没有学佛的日子,他就是困惑。我们不能说人家不对,人家有那个体力啊!那也不错,可是我们了解,歇即是菩提,诸法都是妄想的产物,都是唯心现量,我这样只要一调查,有去跨年晚会的举手,一定没半个啊!脑袋岂不是坏掉了,有去台东,去看那个曙光的,一定调查不到,如果有那个爸爸妈妈要赞叹,一定是带小朋友去的,我只是顺便看的。一定是带小朋友去的,你怎么会去看那个曙光。所以,我们就知道说:喔!学佛的人,他慢慢地妄想就歇即是菩提。

所以起诸妄想令增长不息,“身”就是五蕴身,这个五蕴身本空,“身”,就是有情世间,那么受用,就是器世间,就是有情所受用的器世间。五蕴身,就是正报,就是身体,受用身,就是依报,就是器世间啊!有情所受用的,叫建立,就是建立了正报跟依报,就是建立了五根身,五蕴身,还有建立了环境,妄相根量,其实这些五蕴身和整个地球环境,都是藏识所现的,它同一体的,它同一个体性的。并没有任何的增减,皆为藏识浪所现的一种妄想。“根”就是心量,说: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一切法性,空无自性,离有离无,离有无,不应作想,不应当作有无种种的妄想。不应作想,不应作有,不应作无,不应作有无的种种妄想。

说:大慧,若复离于,如果真正的法性,那个离,要加一个“本”,本心本性,那个“本”如果这个法性呢?若复法性,讲到法性,叫做若复法性,离,就是本来就离有跟无,没有所谓有,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也没有所谓的无,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而作兔无角想,怎么可以去作兔无角的妄想呢?是名邪想,如果你作兔无角想,那个是内心自己起妄想,那么一般人为什么说兔没有角呢?这邪想呢?彼因待观,因为有观察这个牛有角,彼因为有牛角,这样互相对待地观察观照,牛有角,兔就是无角,一般众生都是作如此互相对待的观察,所以就显出了兔无角。

佛说:那个是一种妄想,不应作想,就是不应当作兔无角的妄想,这里作想,是指不应作兔无角的妄想。好!说:乃至微尘分别,现在就牛有角来理性分析,前面讲:所以兔无角不应作想,所以显出兔无角,因为是牛角对待兔角,一般人比较牛有角,兔无角,不应作兔无角的妄想,现在就牛有角来理性分析看看,这个牛角来理性分析看看,乃至微尘分别自性悉不可得。究竟之处,空无自性,连你认为,牛有角,那个有角,作客观理性的分析,就了解微尘分别自性悉不可得,统统不可得。

说: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圣”就是圣智,圣人智慧的境界,这个离啊!后面补上四个字,离“有无二见”,这样才看得懂,大慧,圣智之境,圣人的智慧的境界,是怎么样?是离于有无二见,不应作牛有角想。意思就是:不应说有所见之处,看到牛的两只角,有所见之处,不应有所见之处,就作牛有角的妄想,这个是非理性的执着。为什么叫做非理性的执着,牛有角,客观理性地碎为微尘,这连牛角都不可得,如何与兔来做比较咧?

在座诸位!我用举个例子,来看看你能不能了解,譬如说:这个人叫做女人,为什么叫做女人呢?因为她是由男人来作比较。对不对?有一天这个男人死了,骨头化作骨灰了,统统磨成粉末状,像面粉这么细了,拿起来的时候,风一吹,电风扇一吹,这个男人不见了,这个女人(死了以后)也不见了,两堆都是骨灰,如果男人不见了,能不能比较出女人,不行。好了!两都化做骨灰,磨成面粉了,男众这个骨灰,你不能称作说女众,那是骨灰啊!女众也是骨灰,两个怎么比较。所以,就理性来分析来讲,讲男,讲女都统统叫做妄想。就理性来讨论,说兔无角是妄想,讲牛有角它还是妄想,还是妄执。那么整段师父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这样子的,说:大慧,彼堕入外道邪见,有无二见之人,因为不了解唯心是现量境界,自心的境界,都不了解唯心现量,自心的境界,因此对境起诸妄想,令增长不已,无法停止。(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01-47目录链接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8:到大悟见性那一天,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

楞伽经55:要离于群聚,离于习俗,离于睡眠,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

楞伽经56: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要依靠念佛、持咒或诵经来薰习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