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 109: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0926)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楞伽经【五】02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五)0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注释】“五无间业”:即(就是)五逆罪,以此五逆罪业,定当得无间地狱之果报,故称五无间业。“无择地狱”:即(就是)无间地狱之古译。以造无间业之人,不论何人,冥官皆押收之于无间地狱,没有简择,故(所以)称为无择。“破坏众僧”:“僧”就是和合之义。此(这个)即(就)是破坏众僧之和合。众僧和合若坏,即(就是)不能修道得解脱,自利利他,故此罪极重。在这里,一定要劝这些比丘,还有这些在家居士,饭可以多吃两碗,但话是不可以乱说的,你就知道,这个下去是很严重的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你今天……我们来到文殊讲堂,是想修道得解脱的,你来在这里搬弄是非、说是说非,害的不是只有这整个僧团,你破坏了这个僧团,这个是和很严重的问题,以前有个在家居士,他比较欣赏某一个法师,就一直鼓励这个法师,你出来,我建这个道场给你,你不要在慧律法师的座下受到委屈,出来,我建这个道场给你,本来这一个好好的法师,在安住、结夏安居,每天搬弄是非、说东说西,然后怎么样?就出去了,随便买一个分寓……怎么样,建一个所谓的精舍啊!到最后,出去以后,结果那个法师还俗了,还俗,还俗了。

诸位!这个就是破坏僧众的和合,破坏僧众的和合。所以我每次都跟这些工作人员讲,出家众的事情,你不要涉入,法师、出家众,他是受过三坛大戒的,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地在持戒,人家有做三羯磨,法师再怎么样子先走你一步,在家居士,如果我们有好的意见,那可以私下来商讨,你是为这个僧团好,你是为了这个整个正法好,那么这个可以私底下来讨论,你把它搞了这个僧团,变成A组、B组、C组……一个道场变成了四、五组,那你的麻烦就大了,所以住在僧团的比丘,或者是比丘尼,或者是在家居士,男居士、女居士,你不得不知道,这个是很重的罪,有时候你一句话,让两个比丘打起来,这个就是破坏僧众了。

所以来到僧团,很重要的,这个动作要比一下,(师父示意闭嘴的意思)YKK拉练,你听懂嘛,所以我看,有一些、或者女居士,有时候在厨房,或者有时候在团体,她就一直传……一直传,她本身也不了解内容,就一直讲……一直讲,我在旁边,喔!你很可怜的,以后你会不知道怎么死的,你讲没有用,她道理比你会讲,她口才比你会。所以众生在造业的时候,哎呀!比你说法更强,她比你还大声啊!你讲经还没有她的大声,我还得用麦克风才有这么大声,她在造业比你还大声,讲到这个破坏众僧,这个你不得不很小心,很小心的,有时候一句话,搞砸了整个僧团,这个破坏了众僧,这个非常严重的,这个绝对不是我随随便便讲,这是经典一直讲,此罪极重,所以我们在家居士,有的比丘跟你讲些什么,就:出家人的事情,我不敢管,我听经以后回来胆颤心惊,就是这个会怕就好,真的,真的就是,这个就是要怕,宁可过,不可以不及,怕,是对的,然后有时候,这些法师,咦,表现得不错,这些法师,我有时候会问问这些居士,居士就跟我讲,喔!师父!你们这个僧团,这个法师,某某法师看到女众就避开了,看到男众的居士也避开来,他就是很保持一个距离,我就是跟这些居士讲,这个法师有救,知道要避开,知道要避开啊!这个法师有救了如果那个法师傻傻地不知道要避开来,那个法师会很凄惨,为什么呢?你让在家居士破坏僧众,法师你连带责任啊!所以法师跟居士,就是保持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有个距离,这样是最好的嘛!

“恶心出佛身血”:此以事言,则是指提婆达多恶心欲害佛,使力士推山上大石欲压佛,护法金刚以金刚杵碎此大石为粉末,唯有一小石落下,中佛脚指出血。提婆达多因此而以父母所生身堕于无间地狱。好!这一点我有提过,向高僧大德问过,因为我那时候在家居士就有问过这个,恶心出佛身血,这个在我们时代,这根本就不可能嘛!佛又不在世,然后他们就举了两个重点,重点啊!像忏公也跟我回答过,他就说了,他就说有两种情形,就是现代来讲,等同出佛身血,一、恶心破坏佛像,起恶心喔!二、伤害到弘转大法轮的法师,此法师可以救无量无边的众生,等同佛。你伤害他,等于现在的出佛身血一模一样的罪,你碰不得,所以如果有代佛说法的而且是正知正见的,我们理应尊重、随喜赞叹才对,所以这个叫做“恶心出佛身血”,以现在来讲,佛不在世,那么我这一点请示高僧大德,高僧大德也提了两点,等同出佛身血。

【义贯】“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若男子”或“女人,行五”种“无间业”,亦有“不入”于“无择地狱”(无间地狱)者。“世尊,云何”而说“男子”或“女人”若“行五无间业”,却有“不入”于“无择地狱”者?“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解“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云何”为“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杀“母、及”杀“害”阿“罗汉、破坏众僧”之和合、“恶心出佛身血”。

【大慧,云何众生母?谓爱更受生,贪喜俱,如缘母立。无明为父,生入处聚落,断二根本,名害父母。】

说:大慧,云何众生母?什么是众生的母亲呢?谓爱~,就是贪爱,贪着一切六尘,贪爱就是一种润业的烦恼,滋润这个业,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的滋润,爱更受生,“更受生”就是更受后生,更受将来的转世,叫做“贪爱更受后生”,以未来的贪,恒以众生未来的贪心,“贪”是指贪、嗔、痴,“喜”是指情绪,就喜,有喜、有恼,不喜的时候就苦恼,然后呢?有悲哀、有喜悦,有苦闷、有烦恼,所以这个“喜”,贪心是指贪、嗔、痴,喜悦是指这些情执,很难,执着到的,喜,执着不到的,就悲苦恼,所以很多人就是拚不过这个男女的痴情痴爱,所以今天报纸登的啦,喔!这个女女爱,也就是同性恋,两个都是美女,结果互相爱,睡到半夜的时候,刀子拿起来,一刀就刺穿心脏,这中间的过程,它没有讲得很清楚啊!仍然是为情所困嘛!所以女女爱或者男男爱,其实归咎到最后,归纳到最后,仍然是男女的感情嘛!就是这么单纯,所以你想想看,有多少人能够躲过这种无明的风暴,痴情的风暴,没有办法的。

如缘母立,就像儿子,“缘”就是因,就像儿子因为母而立,“立”就是生,儿子没有母亲怎么生呢?如子因母而立,而生,无明为父,这个是发业无明,也就是最初的启动的力量,叫做“发业无明”,说:无明为父,无明,我们真正的父母是什么?真正的父亲是无明,真正的母亲是贪爱,如果我们破了无明,心中也没有贪爱,就算你有父母亲,也生不出我们,我们没有这个业,所以无明为父,生出了六入、十二处的聚落,断二根本,只要你断尽了贪爱的根本,还有无明的根本,断尽了二根本,“二根本”就是贪爱还有无明,“贪爱”是润业,无明,然后润业的烦恼,“无明”是发业的无明,断尽了这个贪爱跟无明,那么这个众生的生死就断了,名杀害自性生身的父母。跟外面的父母没有关系,跟你的自性生身的一个父母,那么这个就是用无间道,断了、杀害了父母亲。

整段把它贯串起来,就是内五无间,爱与无明为众生自性父母。说:大慧,贪爱为众生之母,那些么无明就是众生之父,那么什么是众生的母?谓贪爱更受将来的受生,所以众生恒与未来的贪、嗔、痴,一直起这个妄想妄动,同时种种的情执的喜悦、忧悲、苦恼,“俱”就是等,等等这些事情、这些情执并重,并重啊!换句话说:这一辈子没有听到佛法的人,这个感情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放得下,一个都没有。为什么?他一定会起贪、嗔、痴,起喜、忧悲、苦恼的这些情执等,“俱”就是等等,就像儿子是因为母亲而生的,“立”就是生,那么无明为父,就生出我们这个色身的六入、十二处的聚落,断尽了贪爱和无明这二种根本,名杀害自性生身的父母。

【注释】“谓爱更受生”:谓贪爱为众生之母,以有此贪爱故,而更受后生。此为润业烦恼。“贪喜俱”:与未来之贪喜等情执并俱。贪喜二者,即(就)代表贪瞋痴慢疑妬(嫉妒)、悲喜苦恼等情。“如缘母立”:谓众生因爱而受生,如子之缘母而立。“立”,即(就)是生。故谓爱为众生之母。“缘”,就是因也。“无明为父”:此为发业无明。“生入处聚落”:以无明故,而生于六入、十二处之空聚落中。“断二根本,名害父母”:若断爱与无明此二能生众生之根本,而不再受生,名为杀害父母。【义贯】“大慧,云何”为“众生”之“母?”谓爱”为众生母,以有此爱故,而“更受”后“生”,故(所以)众生恒与“贪、喜”等情执并“俱”。众生之因爱受生,“如”子之“缘母”而“立”(因母而生)。何者为众生之父?“无明为”众生之“父”,以无明故,而“生”于六“入”、十二“处”之空“聚落”中,若“断”尽爱与无明此“二”能生众生之“根本”,而不再受生,“名”为杀“害”自性生身“父母”。

接下来,这个内心的诸结使,便是自性阿罗汉。【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诸法究竟断,彼名害罗汉。】

二乘人不了解诸结使本来就空,因此彼诸使,“诸使”就是诸结使,不一再起现行,也就是说:把这个诸结使,当作是一种怨毒,内心的纠结,不晓得自性本来就空,空无自性,因此把内心里面,所谓内心的烦恼的那种结,把它当作是鼠毒,就像毒老鼠的药那样,鼠毒的发作,深可厌弃,鼠毒一发作,那怎么得了,是不是?人会死掉啊!然后呢?深可厌弃,而欲断尽之,就是一定要断掉烦恼,那个烦恼那个结,就是让它们不要再起来,他不晓得那个结本身并不存在,一定要断它,一定厌弃它,所以用这个致尽,没有办法入于佛的境界,致令诸法究竟断灭,一定要把烦恼断掉,不晓得烦恼当下就是佛,致令诸法究竟断灭,诸法究竟断灭就难起妙用,难起这个妙性的大用,不是用佛性修行,是用能观智、所观境,一定要断掉烦恼,就剜肉成疮,彼则名为杀害自性的罗汉,也就是说:根本就没办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入不二法门,当下就是。

【注释】“彼诸使不现”:“使”,就是结使、烦恼。谓令彼诸结使皆不再现起。“如鼠毒发”:视诸结使之怨毒,如鼠毒之发作,深可厌弃,而欲尽断之。【义贯】云何为杀阿罗汉?谓令“彼诸”结“使”皆“不”再“现”起,视诸结使犹“如鼠毒”之“发”作,深为厌憎,而欲尽断之,致令“诸法”皆“究竟断”灭,“彼”则“名”为杀“害”自性阿“罗汉”。

接下来,把五阴就当作是一种和合,因为超过四个人,叫做“僧团”,那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个,就有五个了,那么就是僧团了。云何破僧?什么叫做“破僧”?那个这个用表法的,谓异相,“异相”就是色、受、想、行、识都不一样。

【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合积聚,究竟断彼,名为破僧。】什么叫做“破和合僧”呢?这个是理上来讲的,谓异相,“异相”就是五阴的相都不一样,色不同于受,受不同于想,想不同于行,行不同于识,叫做“异相的五阴”,“诸阴”就是五阴,所以叫做“异相”,这个“异相”就是不把它和合起来,一直讲,“异相”就是色不同于受,受不同于想,想不同于行,行不同于识,是站在这个角度叫做“异相”,诸阴就是五阴,那么各各异相的五阴,身心和合聚积成身心,和合聚积,究竟要断掉五阴,“断彼”意思就是,诸阴和合之相一定要把它断,名为破自性的和合僧众,超过四个就叫做“僧团”,所以僧一定要四个以上。

【注释】“异相诸阴和合积聚”:“诸阴”即(就是)五阴。“异相”,谓五阴皆各有其自相,且其自相皆互异。此谓:各各异相之五阴,以和合而得积聚成身心。【义贯】“云何”为“破”和合“僧?谓”各各“异相”之“诸阴”,以“和合”而得“积聚”成身心,若“究竟断彼”诸阴和合之相,即“名为破”自性和合“僧”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二乘人不知道五阴身就是法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定要破除它,那么这个就是破自性的五阴身,等于破和合僧团一样,五阴身就是法身,站在不异的角度说。

723页【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事者,名五无间,亦名无间等。】

说:大慧,“不觉”就是不能觉知,“外”就是一切的外法,“不觉外”就是不能觉知一切的外法,那外法不是自相就是共相,都是唯心所造,唯心所现,那么自心所现量,自心所现量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自心所现量的七识身,为什么这个“身”?“身”就是众多的意思,总共有七识,所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因为有七个识,是不是?七识身,叫做“众多的识”叫做“身”,这个“身”是表众多,那么自心所现量之七识身,所变现出来的,不知道这些自共相都是唯心所变现出来的,而硬要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空、无相、无愿叫做“三解脱”,这个无漏法,什么叫做“恶想”呢?用这种不是佛的究竟,用二乘人的能跟所,能观智、所观境这种劣恶之想,一定要杀掉前七识,然后究竟~,“断”就是断灭,断灭彼七种识佛,为什么断掉前七识,名为七种识佛,因为识当下就是本净的真如,你一定要记得这个,离识无别佛,离开这一颗妄想心,没有另外一种佛的存在,识,了悟了识生灭,当下就是诸识本净,都是本体所现的,所以,识就是佛,七识身当下就是自性佛,所以“七识而称佛”是什么意思?(因为)诸识本净,皆为真如本体所现,你断掉七识,哪来的佛啊!所以究竟断灭,究竟断彼七种识佛,断灭了七识就是无佛可找,因为诸识本净就是佛,这个名为恶心,而出自性佛之血。用这个恶心,怎么样?欲毁佛,欲杀佛,杀掉自性佛,佛身之血。

若男子女人行此五种出世间的,这个不是世间的,若男子女人行此五种出世间的无间事者,“无间事者”就是二乘人所修的无间道,其名为~,这要补一个字,其名“内”要补这个字,要不然你就跟凡夫一样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转法轮僧、出佛身血,所以即名内五无间,要加一个“内”,“内”五无间就是但是名字,叫做“名字无间”,就是没有事实,这个是理上来说的,从自性的角度来讲的,什么叫做“内五无间”呢?又叫做“名字无间”呢?因为以其并非实造的无间业,所以只是它的性质,在他自身内扼杀了种种根本,所以跟实造同名,但不同造,所以叫做“内五无间”,又叫做“名字无间”,因为他并不是真的去造。只是性质都是在自内身里面发生的,一定要扼杀种种的根本自性,所以实同无间。所以故与实造同名,亦名,后面这个“名”底下,亦名,“现证得”,现在就证得五无间,这“无间”后面一定要加“无间道”,在这里已经不叫做“无间地狱”了,因为他是二乘人,所以这个“无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地狱;一种是道,“无间狱”就是一定下地狱,“无间道”那就不一样喔!“无间道”是解脱道,但可惜就是小乘的出离法。证于空相偏空的实际的境界,这亦名证得~,现在就证得无间道的解脱法等,这些小乘的出离法。

那么我整段把它贯串一下,说:大慧,不知一切外法的自相、共相都是唯心所现,都是自心所现的七识身,因为众多名为“身”,所变现的,硬要以空、无相、无愿,无漏的劣恶之想,一定要杀掉它,扼杀种种的识,识杀掉了,也没有佛的存在,所以究竟断灭彼七种识佛,因为识,诸识本净,识就是佛,一定要断掉识,就无佛可成,所以七识身当下就是自性佛身,名为恶心欲杀佛,而出自性佛身之血,若男子女人行此五种出世的无间事,即名“内五无间”,也就是“名字无间”,以其并非实造,只是其性质为在自身内扼杀了种种根本,故与实造同名,亦名,现在就证得无间道的解脱法,小乘的一种出离(证于实际)。

【注释】“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七识身”,即(就是)七识,“身”为众多义、积聚义,亦即复数之义,此谓:不能觉知一切外法之自相与共相,乃惟自心所现量之七识身所变现,并非他物。“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三解脱”,即(就是)空、无相、无愿。“无漏恶想”,以其欲以三解脱之法门,恶杀诸识,令皆究竟断灭,达于无漏灭尽之境界,故称为无漏恶想。“七种识佛”,七识而称为佛者,以诸识本净,皆为真如本体所现,故唯是佛。以自心妄想执著故,故见有染有净,有凡有圣,而染净凡圣实同一体,如水与波,当体即是,若离妄想,离能所取,即一切皆如,是故七识名佛。此即众生即佛义。

是故本章言:爱与无明为众生自性父母、诸结使为自性罗汉、五阴和合之相为自性和合僧、七识身为自性佛身。是故欲求自性者,当于爱当下不可得、当于无明求、当于诸结使求、不离爱、不离无明、不离诸结使,也不离五阴和合相、七识身中当下而求,诸位!你一定要补这三个字,你才知道,要在爱求,无明、诸结使、五阴和合,七识身中当下求,意思就是:不离本处即得菩提,你不可能离开爱、无明、诸结使、五阴和合、七识身,另外找到佛。不可能,就是当下而求。为什么叫你万法回归当下?这一句我把它念一下,当于爱、无明、诸结使、五阴和合相、七识身中求,当于爱,当下求,当于无明,当下本空求,当于诸结使,当下求,当于五阴和合相,当下求,当于七识身中当下而求,若不回归当下,不是究竟无上正等正觉之法,若离于是者,则自性不可得,得不到,自性不可得,罗汉、解脱、佛,皆不可得;意思就是:离烦恼就没有菩提可得了,所以众生不怕逆境,不怕烦恼,就怕你觉悟得迟,你觉悟得太慢,质言之,若离于是,则一切法不可得。故(所以)知爱、无明、诸结使、五阴和合相、七识身于自性乃至佛果菩提有大恩德,故若欲究竟断彼等诸法,即为无间业。

“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事者,名五无间”:此五无间亦即为内五无间,以其皆为小乘行人,于自内身中断种种恩德、养育之根本,而不曾于自身外,实断他人命根等无间业,故(所以)称内五无间;亦称名字无间,以其并非于外实造,只是其性质为在自内身扼杀种种根本,故与实造无间同名。以其只是内造,只有名字,故并不须受无间地狱之报。又,此内五无间,又称为出世法之无间业。“亦名无间等”:名为得证无间道之种种解脱法。此句魏译作:“无间者,名证如实法故。”唐译作:“若有作者,无间即得亲证实法。”“等”,即(就是)种种义。

【义贯】“大慧,”云何为出佛身血?谓“不”能“觉”知“外”一切诸法之“自”相与“共相”乃唯“自心”所“现量”之“七识身”所变现者,更无别法,以不了此故,而欲“以三解脱”之“无漏”劣“恶”之“想”,来“究竟断”灭“彼七种识”之“佛”,即“名为”以“恶心”欲杀佛而“出”自性“佛身”之“血。若”有“男子、女人行此”五种出世之“无间事者”,即“名”为内“五无间”业,“亦名”现证“无间”解脱“等”小乘出离法(证于实际)。底下这一段很重要,它很多都是表法的,那这个表法里面有真实,真实里面有表法,用这种种的穿梭时空,穿梭这个义理跟文字,让你更加的了解。

【诠论】七种识在此佛却说为“七种识佛”,它的意义非当(此处原文为“当”,疑为“常”之误,此处用“常”较合理。——整理者自解)(常)深远。若以究竟之意义言,则诸识本净,皆为真如之所现,故唯是佛,心佛众生平等无二;而小乘人以心执著有染有净分别心过重故,必欲断彼诸识,此(这个)即(就是)犹如出佛身血。又,此但名出佛身血,而不名杀佛者,正如提婆达多,其本意为欲杀佛,然佛实非其所能杀,只能伤其足令出少许血。同理,小乘人,以其陋劣之智力,虽欲究竟断彼七识身,然七识身如佛身,非彼力所能断,仅能暂时强压制之,令不起而已,而彼小乘人即谓已断七识,实则未断,只如令“足指出血”,小伤而已。又,在此只提七识身,未说彼欲断八识身,以小乘人智力仅能及于七识,不得窥于八识之奥衍,这个“衍”就是深奥深处的意思,奥远就是深远,并且七识尚不能断,何况八识,故但言欲究竟断彼七种识佛。

再者,七种识即八识本体所现,亦即(也就是)八识所起之用,体用一如,(若八识不断,七种不可能究竟断),故言七种识,即含八识之义,只是小乘人之智微小,不堪进窥八识,如前说。复次,佛名为觉,七识以各各能觉了自分之境界,故(所以)七识亦有觉义。若从更深的一层意义言之(来说),则此七识之觉,实为不觉,以由不觉心动,故转本觉为七识;然而欲复本觉,须赖始觉,而始觉则在七识;是故,从本觉到不觉,从不觉到始觉,再从始觉回到本觉,其关键皆在前七识;然而于究竟言之,则始觉、不觉、本觉与七识,实同一体,只是一转而已,这个我们在《大乘起信论》都讲了非常详细,而在这个《楞严经》也讲过了,所以说:《楞伽经》这个大法,差不多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总复习,还更深入地去探讨,这只是一转而已,而三世诸佛成佛之本,亦在此诸识之一转;然而所谓转者,但转其名,体实不动,这句话什么意思?无论千变万化,我们的本体从来就是不生,从来就是不灭。

所以《大乘起信论》,有的把它注解说:哎呀!因为真如不守自性而有妄动,喔!这一句话很严重的错,真如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真如不守自性?那还得了,成佛以后很快就变众生了,所以自古以来的注解,都是祖师写的,没有人敢提出来讨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力不足,没有把握,我很有把握,这一句不是佛说的,百分之百,佛什么时候讲过真如不守自性呢?佛只讲妄动妄性本空,可见从来不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从来不减,所以但转其名,体实不动,在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这个世间正报依报,无论你发生任何的事情,本性不增不减,人家、无量众生诽谤你,你本性不增不减,无量众生赞叹你,我们本身本性不增不减,你现在拥有很多的房地产,几百亿、几千亿,你本性不增不减,你再穷光蛋,穷到一毛钱都没有,我们的本性不增不减,你用这个过过日子试试看,回去你老公对你不好,你不用看他的脸色,我的本心本性不增不减,如果孩子拉肚子、发烧,该送去医院就送去医院,你的心也是不增不减,该送还是要送,是不是?你拉保险的,这个保险被人家拉走了,你也不要烦恼,本性也不增不减,但是车子来了要懂得闪开,不要说本性不增不减呢!不然是会被车撞死的,所以这个本性不增不减,就是一样要过正常的生活,完全契入我们的真如自性,体实不动,但转其名,故(所以)七识身实同佛身,为诸佛清净法身之所依,当然也是九法界众生之所共依,故十法界同此一体。此一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究竟无上大般涅槃,“同此一体”是什么?本是一心,本心本性,都是无上大般涅槃的妙性,同此一体。因此若欲究竟断尽彼七识身,即犹如恶心出佛身血。而此所谓“佛身”者,非他,即自性佛之身也。

再者,小乘人所行之欲令诸法断灭的无间道业,与世间的无间业,同名为无间者,还有三层意义:第一,世间之五逆,为断一切恩德根本,其心大恶;而小乘人之取究竟断灭,在出世法来说,亦(也)是大恶,以断佛种性故。断掉的佛种就是二乘人用那种方法是不能成佛的。第二,从因来看,世间的五逆,与出世间五逆,其所依之因皆相似:凡夫之人,以依于凡夫四倒,“四倒”的意思就是说:把这个世间,把它认为常、乐、我、净,这个世间本来是无常,他把它当作为常,死亡跟我没关系啦!这个世间实在是不快乐,生灭,生生灭灭,他把那些快乐,每天唱KTV、卡拉OK,喝酒、跳舞、吃炸鸡……快乐得不得了,出国……是不是?这世间是不乐,可是他硬要把它就这是快乐,这也是颠倒常乐,这世间无我,他认为它是我,净,这世间不净,他认为是净,而凡夫之人以依于凡夫的四种颠倒,而造作五逆重罪,堕于无间地狱受苦;至于二乘人,则依于二乘人之四倒,“四倒”的意思就是说:执着无漏,无漏的,二乘人所执着的那种常、乐、我、净,不晓得后面还有一个叫做“真常、真乐、真净”,诸位!二乘为什么叫做“倒”呢?对佛来讲,二乘还是颠倒的,究竟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他体悟不出来,所以仍然是一种颠倒,而造出世之五逆,因此不得佛果。第三,从果报来看,世间愚夫,造五逆罪,堕于地狱,长劫受苦无量;而小乘人造出世的五逆,长劫醉寂灭酒,沉空不觉,不得证佛无量自在法身;以不觉故,即名为苦,彼小乘人反而无乐计乐,是故世间与出世间之五逆,果报亦相似。有此等种种因缘,故凡小所行之五逆,同名为五无间业。

【复次大慧,有外无间,今当演说,汝及余菩萨摩诃萨闻是义已,于未来世,不堕愚痴。】

【注释】“有外无间”:有外五无间业,就是真的拿刀子杀掉父母亲,真的去破坏和合僧,真的出佛身血,即凡夫之五逆罪,此即实造之五逆无间重罪。“于未来世,不堕愚痴”:于未来世,教化众生,令不堕愚痴,而于佛所说法,不生疑惑,妄造诸业。因为佛在前面明示出世间之五无间业的时候,说造此内五无间业,不堕无间地狱,反而证得小果之无间解脱;佛恐未来世愚痴众生,以为实造五逆亦(也)可以不堕无间地狱,故在此特别提出,令善分别内外两种无间业,名虽同,而义实不同,果报亦别,以一为世间,一个为(是)出世故。【义贯】“复次大慧”,尚“有外”五“无间”业,“今当演说”,令“汝及”其“余菩萨摩诃萨闻是”外五无间之“义已,于未来世”,教化众生,令“不堕愚痴”,而于佛所说生于疑惑,妄造诸业。

728页【云何五无间?谓先所说无间,若行此者,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说:什么叫做”五无间”呢?“谓先所说”,就是前面所讲的,就是实造的五无间业,不是理上来讲的,是事相,真的拿刀子杀掉自己的父母,真的去破~因为长舌挑拨离间,去破和合僧,因为发恶心剪掉、破坏那个佛像,这是出佛身血,若行此者,于三解脱(空、无相、无愿)都不可能,于一一法,“一一”就是一一法,一一法皆不能得证,没有办法现证得无间,“无间”就是解脱,现证得无间的解脱等出离法,完全没有办法。“一一”就是一一法,一一法皆不能得于现证无间解脱等出离法,都没有办法达到出离现证之法。

【注释】“谓先所说无间”:谓为如我先前在他教中所说之(的)实造五无间业。“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于三解脱门中之一一法,皆不能现证得无间解脱等出离法。实造的,实在杀掉父母,真的杀掉母亲,杀阿罗汉,那么经典戒律有一句,说:杀掉发菩提心(者),这一点你要小心,虽然他不是阿罗汉,杀菩提心(者),这个罪就非常的重,“菩提心”就是现在所讲的,在家居士如果去受过菩萨戒,是真的发菩提心喔!去受菩萨戒,就杀掉他,就很严重了,那就更不要讲比丘了,菩萨、比丘,杀发菩提心的人,这个罪就很重。

再来,在僧团里面破和合僧,这个包括出家、在家都有可能,有的人这口业,生生世世不够清净,不够清净啊!那么出家后还是习气,喜欢看人家的缺点,挑拨来、挑拨去,他也不觉得自己在说人家的是非,这个就最糟糕的,已经在破和合僧,他们自己不觉得,他认为这理所当然要讲嘛,劝,劝不听,拜托,拜托不来,这个就是,所以有时候,习气会害死人,把讲话当职业,把讲话当作职业,我就是职业的,以制造是非为天职,就是这样子,就很凄惨了,所以这个破和合僧要小心,一句话就有可能会破和合僧。接下来,出佛身血,恶心毁坏佛像,或者是伤害~,在今天来讲的话,恶心毁坏佛像,或者伤害弘传大转法轮的大善知识,你让他出一点血,当然这个不是经典,这是我请示了后来的高僧大德,他们有这样的解读,出佛身血,因为佛不在世了,再讲一遍,出佛身血,恶心伤害佛像,破坏佛像,二、伤害弘传讲经说法大善知识,知见完全正确救度无量无边众生的,这发菩提心的大善知识出一点血,等同出佛身血,因为他代佛宣法,代佛陀来宣扬这个正法。

【义贯】“云何”为外“五无间”业?“谓”为如我“先”前于他教经中“所”广“说”之实造五“无间”业。“若”有人实“行此”外五无间业“者”,则“于三解脱”门中之“一一”法,皆“不得”现证实际,而得“无间”解脱“等”出离“法”。

【除此已,余化神力,现无间等,谓声闻化神力,菩萨化神力,如来化神力,为余作无间罪者,除疑悔过,为劝发故,神力变化现无间等,无有一向作无间事,不得无间等,除觉自心现量,离身财妄想,离我我所摄受,或时遇善知识,解脱余趣相续妄想。】

接下来,“除此”就是除了实造的外五无间业,一定要受报以外,其它的不算,哪一些人不算、不必受报呢?那是示现的,说:除此实造的外五无间业必受果报以外,那么其它不必受报,哪一些是示现的呢?余化神力,譬如说:示现五无间等,这个不算在内,“谓”就是例如声闻,声闻乘所化的一种神力,菩萨所化的一种神力,如来所化的一种神力,为余作无间罪者,皆是为令~,“其余”就是其余的人,皆是为令其余的作~作什么?五无间罪者,这是为了化导那一些真正的去实造五无间罪的人,“除”就是除去对因果的怀疑,“除疑”就是除去对因果的怀疑,还有给他机会,就是忏悔,“过”就是过咎,就是除去因果的疑问、疑悔,还有忏悔过咎,给众生一个机会,为劝发菩提心,令五逆十恶重罪的,转恶为善、发菩提心,发大善心,这些神力所变化示现的五无间,“等”就是外,这个不算上内,不算在内。就是例外,这个当然就是神力所变化的,但是呢!后面“无有”上面加两个字(才)看得懂,“凡夫”,加“凡夫”,凡夫没有说一向你作五无间事,“不得”就是不可能不,不得不,不可能不得到无间地狱的果报。

凡夫无有一向作五无间事,“不得”就是不可能不得无间地狱的果报,“除觉”,除了觉悟了一切法唯是自心所现量,因而能够放下,注意喔!这一句话,跟你有很大关系,出家、在家修行最大的关键,你体悟到一切法无我唯心现量,因而就能放下离开你的正报对五阴身的执着,同时对你的财产的执着,我们所有的众生的执着,一定执着这个五阴身,正报的执着,一定执着你身上所有的财产,这些统统叫做“妄想”,因而能离于正报,五阴身的执着,也能离于依报,财产种种的妄想,就是:我们所有的妄想,都是来自于执着正报、执着依报,那么离五阴的我,还有六尘的我所拥有这些摄受,或时遇善知识,只要你有因缘碰到大善知识,一心向善,一心闻法,一心向佛,一心发菩提心。所以,有三种要坚持,要坚持佛的戒律,要坚持因果,要坚持发菩提心,修学佛道,有三种坚持,坚持持戒,坚持持清净戒,坚持对因果负责,坚持发菩提心,那么这三样一下去,你就成就佛道,三种坚持,那就无往不利,所以或时遇大善知识,一心向善,发菩提心,一心一意地闻法,一心向佛,一心念佛,觉知了一切法唯心现量就可以解脱余趣,“余趣”,余恶趣受生相续的妄想,妄想解脱,就是断的意思,你可以断掉六道轮回的相续妄想,也可以解脱余趣,“趣”就是恶趣,余恶趣,“相”就是受生之相,可以解脱余恶趣受生之相,相续妄想,相续妄想就是断掉,那么“解脱余趣相续妄想”,就是断掉余趣的相续妄想。

那么这一句把它贯串一下,除此已,就是除了这个实造的,实在造的外面的五无间业,一定会受到果报以外,其它化的神力,所化的神力示现无间,这个“无间道”不算在内,譬如说:声闻乘所化的神力,菩萨乘所化的神力,如来乘所化的神力,都是为了这些其余的众生,造作的五逆十恶重罪的人,为了要他们除去对因果的疑问,还有忏悔过咎,劝他们发菩提心,令这些五逆十恶重罪的人发善心、发菩提心,这些神力变化示现无间外,这些不算,凡夫没有一向造作五无间罪,而不得无间地狱的果报,不可能不得无间地狱的果报,除了能够了一切法唯是自心所现量,因而能离开对正报五阴身的执着,能放下所有的财产依报妄想的执着,离五阴还有六尘为我所能摄受,如果有因缘碰到了大善知识,听经闻法,发大菩提心,一心向善,一心闻法,一心向佛,念佛求生净土,觉知了万法唯心现量,这样可以解脱余恶趣受生相续的妄想,相续就会断,就会解脱。

【注释】“除此已”:“已”,即以外。除此实造外五无间业之凡夫,必须受无间地狱报之外。“余化神力,现无间等”:其余若是三乘圣人以所化之(的)神力,而示现造作与无间业同等之(的)恶业,则不受地狱报,以神力所化,非实造故。造外五无间业,而不须受地狱报者,有两种人:一者,是三乘贤圣及佛如来神力之所化者;二者,是觉了自心现量者。而觉了自心现量者,又有两种,一种是自能觉了,一种是依善知识所教而觉了。所以聪明的人听了法,他就马上就觉悟,速度比别人快,不要滥用无明,不要爆发无明,无明是佛教的奢侈品,滥用无明就是花费了功德法财,这是很奢侈的,世间人的奢侈是买名牌,佛教的奢侈是滥用无明,爆发无明,常常爆发无明,对佛教的修行人来讲,它是一种奢侈。

“谓声闻化神力、菩萨化神力、如来化神力”:谓即声闻乘圣人所化之神力、菩萨所化神力、或如来所化神力。在此言“声闻”,即摄缘觉。“为余作无间罪者,除疑悔过”:如是等诸贤圣人神力所现,皆为令其余造作五无间重罪之凡夫,除疑悔过。如无厌足王,所杀者皆是化身,无有命根,为令实造者除疑悔过,所以不入地狱。“除疑”,疑者不信,以不信因缘果报不爽之理,故(所以)造无间重罪,若能于理不疑,深心信解,则不致妄造恶业。所以我们也说要深信因果,又,已造恶业之人,若于理仍不能信,则不能悔过,若不悔过,则其罪愈重,其所受果报愈大。若欲其悔过,以减轻其罪愆,乃至灭罪,必须先令其于理不疑、所以要听经闻法,才不会产生对法或对理上的一种疑惑,生信,方能忏悔所作,更不再造。“为劝发故,神力变化现无间等”:为劝造五逆罪者发善心、发菩提心,改往修来,以神通力作种种变化,而示现与其同造五无间等业,故不受无间地狱之报。“无有一向作无间事,不得无间等”:然而凡夫人,则从来(一向)没有说造作五无间事业,而不必受无间地狱之报的。那是不可能的。

“除觉自心现量,离身财妄想,离我我所摄受”:那么这一段,就告诉所有的凡夫,他的烦恼不断,他的执着,问题死在哪一个角度?就是这一段,“身财”,“身”为内根身;也就是,每一位众生都死执不放这个五蕴身,“财”就是为(对)外器界的。就是所谓的财产,此谓凡夫实造外面的五无间业者,必受无间地狱之报,除非是能自觉了一切法皆唯自心所现量,觉悟有什么好处?觉悟就是不会再去贪,既然这贪的东西,都是你内心的问题,你还贪什么呢?因而离于对五阴身的执着内根身、外在器界的世间资财之种种妄想,在这里,我劝法师,居士不算,居士因为你们有家庭,法师,囤积钱财就是囤积无量罪恶,你囤积那么多钱财,你做什么?诸位法师,你告诉我,不晓得要做什么,你囤积钱财,是不是?散播钱财化作智慧的法宝,就是散播无量的菩提。所以这是劝导出家人,出家人要放下就比较容易了,在家居士因为有家庭就不一样,立场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并远离一切我与(以及)我所,以及能所取。“摄受”,即(就是)摄取,亦即(也就是)能所取。若能如是觉了,远离一切妄想者,则可不必受无间地狱之(的)果报。“或时遇善知识,解脱余趣相续妄想”:谓若不能自悟自觉知者,则若有时得遇善知识,蒙其开导,顿发实相真智,顿悟罪性本空,而解脱了将再于其他趣中受生相续之(的)妄想,因而顿断轮回之根本,故(所以)(也)不堕无间地狱。“余趣”,其他趣,指恶趣,尤其是地狱趣(就是地狱道)。

【义贯】“除此”实造外五无间业之凡夫,必须受无间地狱报“已”外(以外),其“余”若是圣人以所“化”之“神力”而示“现”造作外在的五“无间等”业者,则不受无间地狱之报,以神力所化,非实有造故。“谓”如“声闻”乘圣人所“化”之“神力,菩萨”所“化”之“神力”,或者“如来”所变“化”之“神力”,如是等神力所现,皆“为”令其“余”造“作”五“无间”重“罪者”,“除”去对因果正理之“疑”,生于信心,而忏“悔过”咎,并“为劝”令彼等“发”善心、菩提心“故”,而以“神”通“力”,作种种“变化”,示“现”与其同造“无间等”业,是故不受无间地狱之报。因为那是示现的,然而凡夫人则“无有一向”实“作”五“无间”之“事”业,真的拿刀子杀掉自己的、干掉自己的父亲、母亲,那么这个就真的是五逆十恶重了,而能“不得无间”地狱“等”果报者;唯“除”一种人,即:能自“觉”了一切诸法唯是“自心”所“现量”,因而能“离”内根“身”、外器界资“财”之“妄想”执著,所以师父刚刚讲,出家人囤积金钱,就是囤积罪恶,一定要把这个钱散播出去,散播了出去,等同散播菩提佛种,出家众,正、依二报贪不得,既是出家就是要得解脱,要想解脱就是舍,舍正报、舍依报,不能太珍惜太爱惜这个色身,太爱惜这个色身没办法修行,但是也不能浪费,太糟蹋它那又很麻烦,一直生病,病不好也不行,要中道,并“离”于一切法为“我我所”之执著,而了知无有能“摄受”以及所摄受者,如是觉了之人,则能不受无间地狱之报。至若不能自觉悟者,“或”有“时”得“遇善知识”,蒙其开导,顿发实相真智,顿悟罪性本空,而“解脱”了将再于“余”恶“趣”中受生“相续”之“妄想”,因而顿断轮回之根本,故(所以)亦得不堕无间地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阴集名为僧,无间次第断,谓是五无间,不入无择狱。】

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贪爱名为受生之母,无明就是我们转世受生的父亲,所以我们无量劫来真正的父亲是谁?就是无明,无量劫来真正的母亲是谁?就是你心中的那一念贪爱,记住喔!我们真正的父亲,是你心中那一念无明,你没有无明,你没有贪爱,你怎么会来受生?所以父母亲,只是藉着父母的因缘而已,只是借重父母的因缘而已,所以我们真正的父亲是来自于那一颗无明的心,真正的母亲是来自于那一颗贪爱的心,贪爱会滋润烦恼,无明会启动你的生死。觉境识为佛,“觉”就是觉知,“境”就是六境,的诸识,“为佛”就是名为自性佛,“诸结使”就是自性的阿罗汉,五阴聚集名为自性清净僧,如果以无间道的修行法,用能、所观无间道的观照法,令次第断,“断”就是令彼自性所现的诸法究竟断灭,意思就是:修行一定要除掉那个东西,而不晓得那个东西是幻化的东西,空无自性的,这样叫做造作出世法的内五无间业,“不入”就是他不同于凡夫实造五无间地狱,他不入无择地狱,所以不入无择地狱。但是呢?却有断灭佛种的过咎,因为他会断灭佛种。佛种怎么下?就了悟当下不二,即心就是佛,就是佛的种子。换句话说:你不要抛弃现有的,你在现有的了悟空无自性,不贪、不着,不离、不取、不断,不增、不减,那么慢慢、慢慢去体悟,直下无心便是道,就是这个意思。(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107(未完)

楞伽经107:二乘人以味着三昧,饮寂灭酒,睡无为床,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

楞伽经 108: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你绝对守口如瓶,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