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识简介 05:第八意识是无覆的不障碍圣道,第七意识随所生所系会障碍圣道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2.1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2.26)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全)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唯识简介 05

唯识简介 05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根就是成长义,就是有生机,什么是根?这个树木有根,这个树木就会活,为什么命名叫做根呢?这个根就是增长我们的生死叫做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个根会吸取这个外境染污我们的内在,我们就必须增长我们的生死,所以根叫做增长义,会成长我们的生死,那么圣人就不会是这样,圣人就不叫念眼根、耳根,圣人叫做念眼根性、耳根性、鼻根性、舌根性、身根性、意根性,就加一个性字,性是慈悲平等。

那么我们为什么把前五识列归成统一,一起来解释这个五根呢?因为它都是对外境的,性质大部份都是相同,所以一起讨论,因此我们就分成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知道吗?那么第六意识叫做分别意识,第七意识叫做执著意识,第八意识叫做异熟能变,换句话说就是收集意识,收集一切的意识统统在里面,那么第六意识叫做分别,第七意识叫做执著,其实每一个识都有分别,每一个识都有执著,只是第七意识比较强,因为执著力比较盛,所以我们列为第七意识叫做执著,其实前五识、第八意识也都有执著,可是那个微不足道的力量,每一个识都有分别,但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特别强,所以就通用来讲,每个意识都有分别跟执著,但对作用来讲,只有第七意识执著力比较强,第六意识分别力比较强,所以第六意识叫做分别意识。所以第三变叫做了别能变。三变叫做了别能变。

那么就是第六意识还有前五识,哪一方面了别呢?眼识透过眼根看这个色尘,简单讲眼根攀缘了这个色尘就会产生了眼识,讲实在话这个是三位一体的东西,根、尘、识,【依缘】就是碰到,接触到就会产生业识,根攀缘尘,会产生眼识,简单讲眼识必须透过眼根才能够接触到这个色尘,如果我们眼识不作意的话,作意就是注意力,那么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什么意思?眼根必须加入眼识,但是眼识只是分别,但是分别力还必须加上第六意识的分别力量,简单讲眼识告诉你那是一朵花,第六意识分别那是一朵什么花,第七意识告诉你:把它摘回来,第八意识把它存进来这个观念,存了无始劫所有的这个业力。

再讲一遍,眼识附著在眼根,这眼根如同我们的神经系统,但眼识并不是神经系统,眼识是藉着眼根才能够发出意识出来,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就是证阿罗汉果也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眼根,什么是眼识,愚者难分识与根,根跟识很难分别。简单讲眼根就是由肉所构成的,属于一种粗糙的四大,接近一种肉团所构成的,那眼识呢?就是讲一句话....好像属于一种比较神经系统那一类的,但是又不是神经系统,在这里你一定要有一个观念,就是眼识是依靠眼根而起来,但眼识不是眼根,你要弄清楚。仗着它的力量,就像一个人驼了,弯曲了站不起来,要靠着拐杖,他才能走路。

简单讲眼识....,如果说眼根坏了,眼识有没有作用?没有作用。你眼根坏了,你眼识没有用了。你看得到吗?耳朵坏了,耳朵呼得到声音吗?你有耳识也没有用啊!对不对?所以说....但如果你有【眼识】,也有【眼根】,但是没有【色尘】,那你看什么?没有声尘你听什么?所以说眼识透过眼根攀缘这个色尘,【耳识】【耳根】就是【声尘】。【鼻识】就是【鼻根】,就是【香尘】,【舌识】就是【舌根】就是【味尘】,【身识】就是【身根】,就是【触尘】,【意识】就是【意根】,就是【法尘】,法尘底下写个:前五识落谢的影子,色、心二法所构成,一半是色法,一半是心法,是藉着前五识,仗着前五识而看到、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触到的东西,落入这个意识的,然后法尘就是落入意识的影子。前五识是落入意识的影像,这个影像一分是色法,一分是这个心法,所以法尘是色、心二法所构成的,所以说在这里有一偈: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售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这八个兄弟共一胎,就是我们八识统统是阿赖耶识所转化出来的,各有各的种子。

再讲一遍,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各有各的种子,各自起现行,但是是共一胎,是共一胎,是共同存在阿赖耶里面,一个伶俐一个呆,第七意识就是伶俐,一个呆就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只有挨打的份,只有接受的份,它也没有执著,也没有什么能力,是不是?一个呆,第八意识就是完完全全的接受,第七意识它太强烈的执著,一个伶俐一个呆,第七意识是伶俐,第八意识就是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五个就是我们眼、耳、鼻、舌、身,在门前做买卖,好的买下来,不好的把它踢出去,执著、攀缘,一个在家把帐开,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在家里,而这个好的,这朵花好,把它摘回来,就摘回来了,分别,在家里把帐开,拿了多少,好、不好、善、恶,就拼命的分别,然后透过第七意识拼命的执著,简单讲分别跟执著实在是形影不离的东西,分别是第一念,执著是第二念,落入第八意识也是同时。

所以说这个时间你要说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只能讲分别第一念,第一念是第八意识的一个无记,比如看到这一朵花第一个念头是什么都没有,透过第二个刹那,第二刹那就是分别,这红色的花太漂亮了,第三个记着执著、思量,把它摘回来,第八意识就是接受。犯了偷盗戒,就接受它,其实这一刹那实在是没有办法用时间,来把它分出来说这个有多快、有多慢,这几乎都是同时,分别当下就是。你看到一个漂亮英俊的小生,哦,这么英俊,这个若当我丈夫不知有多好。哦,这么英俊这是第一个,第二:这个若当我丈夫不知有多好,第二个念头就追了,追啊!不是只有男众追女众,没有这样子的,女众追男的,追得更厉害,你叫她不要写信,她一直写信来,有啊!有的法师就被追过,你叫她:你精神病,你不要写信来。她还是一直写信来,没有办法,我是说有的,有的,没有办法,照镜子的话,造业、造业。

我们再整体性的来解释这个异熟能变、思量能变,还有了别能变的这个增加的资料,这里面的资料没有,你们只要注意听就好,注意作笔记,我一个一个来解释。异熟能变就是三能变的第一能变,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异熟的意思就是你造善、恶、无记,经过一段时间必须成熟受这个果报,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是会慢慢、慢慢因缘具足就会变成有形的这个色身,或者是六道轮回里面的畜生、天人、无形的,就要遭受这个果报。异熟,异熟在后面我们会慢慢讨论,今天我们只要了解一个概括性就好。那么异熟能变就是第八意识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切种子的依靠,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就像一块田地,就包括一切的种子,全部种在里面,持一切种,简单讲阿赖耶识就包括一切的种子都在里面,阿赖耶识是不可知的,就是不是我们凡夫以及二乘人所知道的,包括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都没有办法来了解第八意识的微细形象,那个微细形象之微细,微细到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就像山河大地的第一分、每一秒的改变,你活几十年阿里山,阿里山还在那个地方,你活了几十年,我们这个讲堂,这个讲堂还是一样好象不变,其实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我们是微细得....就是不可知的第八意识,不是凡夫、二乘人有办法了解的。

第八意识是执受,执著这个种子,但是唯一的就是来接受外面造业,造善、恶、无记业,它只能接受的份,它没有思量的能力,第八意识有三个它会变现根身、器界、种子,就是我们这个色身,就是第八意识因缘成熟,我们所讲的灵魂,世间人所讲的灵魂,佛教所讲的第八意识,那第八意识就是染污的本性,迷了的本性,这执受,我们一出生就执著这个色身,所以平等第八意识跟第七意识是同时讨论,不管白天,不管晚上,包括你作梦,第七意识都没有离开我们第八意识,无量亿劫以来我们这个错觉永远存在着执著,这个“我”字。再来,第八意识与五种心所相应,五种心所,我们八识叫做心王,王,国王的王,眼、耳、鼻、舌、身、意,每一个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每一个识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就是特质,见分就是精神,自体分就是...自证分就是自体分,意识就是说我们自体本来是清净的,因为迷了所以产生精神攀缘物质,那么精神攀缘物质本来是没有精神、物质之分,可是我们加上一层执著,就变成我跟你的对立,每一识都有这样子的,那么第七意识就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因此简单讲,就是加上一层色彩,简单讲第七意识就是戴着一个太阳眼镜,在看第八意识,所有统统染污,统统染污掉,好了!

那么这个第八意识常常跟触、作意、受、想、思相应,触就是接触的触,心王就像国王,心所是老是跟着国王起来,老是跟着心王起来,心所有五十一个心所,那它跟触、作意、受、想、思相应,触就是接触,作意,工作的作,意就是意识的意,受就是接受的受,想就是我们的思想,思就是我们的思惟,意识就是说第八意识永远跟触、作意、受、想、思,触就是碰到境界,作意就是动念头,受就是接受它,想就是思考,思就是采取动作,那么这第八意识都跟这个五种心所相应,心王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心所有五十一个,那么这个是五种心所,就五遍行心所,这个我们《百法明门论》会讲,现在没有时间,也不能继续再解释,再解释下去时间就会很长不够用。

再来,第八意识就是唯舍受,舍,什么叫舍?我们有苦受、有乐受、有舍受,意识就是第八意识没有所谓的苦跟乐,它只是遭受果报而已,所以因有善、恶,果唯无记,这舍受就是无记的意思,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当我欠你钱的时候,你说我很坏,可是我已经还你钱的时候,你不能说我很坏,一只狗,它前世造业,你说它造恶,对不对?可是它已经变成狗了,它还这个果报了,这果报无记性,因有善、恶,果唯无记,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有所谓的造善、造恶业,但是在受这个果报,那个不能论善跟恶的,受果报,他已经变成男的,那就是他的果报,变成女的,就是她的果报,他变成侏儒,他变成残废,这个都是他的果报,他做总统是福报,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第八意识唯舍受,舍就是不苦不乐,不能说苦,也不能说乐,因为它不是因嘛!第八意识大部份都是遭受这个果报,但是异熟能变,也有因能变,也有果能变,这个又要讲得更多的佛法,讲得更多的形像,就会影响到我们唯识的时间。

再来第八意识叫做无覆无记,什么叫做无覆无记呢?无就是有无的无,覆就是一个西,东西南北的西,加上光复的复,无覆无记,记就是笔记簿的记,无覆无记的意思,无覆就是说第八意识它不会障碍圣道叫做无覆,无记就是非善非恶叫做无记,第七意识它要执著叫做有覆无记,什么叫做有覆无记呢?第七意识它是造业的力量,有覆就是会障碍圣道,所以第八意识叫做无覆无记,第七意识叫做有覆无记,无覆无记就是第八意识它没有造业的能力,它只有接受的能力,无覆就是不会障碍圣道,无记就是受这个果报而起来的。第七意识叫做有覆无记,第七意识有我、有法的执著,所以它会覆盖清净的本性。

再来,第八意识恒转如瀑流,就像这个尼加拉瓜瀑布的水,从上面冲下来,其实来讲,如果你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动点去研究它,它是停止的,但是如果你一下从上面冲下来,它是动态,意思就是说你要找到空隙不可能,简单讲第八意识永远的微细的在变化,识就是一直变化,一直变化,识就是变化。一直转动,一直变化,没有停止叫做恒转如瀑流,因为它有造了很多的因,它继续就果,但是现在又愚痴,又果又种了因,因又变成果,我们现在的果报就是过去的善恶因,我们现在的果报,我们如果觉悟的话,赶快修行转这个果报,赶快往生极乐世界就变了,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一样愚痴,那么这个果报....,我们现在果报现前,那我们又不懂得去造善,念佛去转这个业,那又继续了,继续造业,那再继续受果报,就恒转如瀑流,就是没有停止的永恒的六道轮回,没有停止的永恒的六道轮回,任凭你读到世间的什么博士,科学家、心理学家,大哲学家、艺术学家,音乐学家,一样对死亡都是无奈的。我第二本的《佛心慧语》就写了很多死亡的这个事情,我们这个《佛心慧语》反应不错,我们徵求助印,我们希望把这些送到这个监狱,或者是一些比较困苦的地方,那么好的东西大家就分享。其实那个也是不小心写出来的,随便写一写而已,我们这些法师大家都很合作,都很帮忙,用我的名字,是不是?其实与其说我棒,不如说的我的徒弟更棒,荣誉都是他们的。

这个第八意识一定要到成佛才能够转变,成佛转变以后,才能转变前五识,我告诉你转变的能力,第一个转变第六意识,第二个才能转变第七意识,第三个才能转变第八意识,最后才能转变前五识。前五识是肉体,第八意识的异熟变不变的话,那你这个肉体不能改变的,肉体不能改变的,没有办法的,所以说第八意识转,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才能转,第六意识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可以不分别,那么这个比较快,第七意识不执著这个比较快你要改变这个身体,那你非得第八意识的果报改变不行,所以说第六识先转,第七意识第二,第八意识是第三,前五识是最后,阿罗汉位才能够舍,才能够变,阿罗汉有两个,一个小乘阿罗汉,一个是大乘阿罗汉,第八意识这个是大乘阿罗汉,无生。

再来,第二是二能变,又称为末那识,那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就是执有我,或者是染污的,执著一个自我的存在,叫做末那识,那么第七意识有一个名字叫做依彼转,依是依靠的依,彼是彼此的彼,转是转动的转,什么叫做依彼转?依彼转就是依靠第八意识而老是缠住不清,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前六识都没有作用,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是执著,继续去投胎,所以这个依彼转,就是依照第八意识继续去转动,继续去执著,然后第二个能力就是缘彼,缘,因缘的缘,彼就是......缘彼就是缘著第八意识老是不放,所以依彼转就是依照第八意识一直转动,一直变化,缘彼就是一定要仗着第八意识。再来第七意识就是二能变,就是末那识,叫做思量,它的能力就是思量,所以思量性有思量的相,思量为它的形象。它思量什么?依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依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再来四烦恼常俱,就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个永远、永远老是跟在屁股后面,刚刚我们已经解释过了。再来,第七意识是有覆无记,有覆无记就是它会障碍圣道,但是它没有任何的这个所谓的执著这个果报,因为它没有这个果报,那么果报也不是什么,因为它依靠着第八意识而转动的,所以实在第七意识并没有什么任何自我,这第八意识是无记,第七意识也是无记,但是第八意识是无覆的,它不障碍圣道,第七意识它会障碍圣道,这后面还是会解释到有覆无记、无覆无记的事情。再来,随所生所系,就是第七意识,不管你是出生到哪一道,统统系缚着你,就是随所生而系缚,你到天道,天道一样我执、法执,人道,人道一样我执、一样法执,阿修罗,阿修罗一样,你哪一道,四禅天一样的,统统还是要执著,简单讲三界里面就是没有办法断这个分别跟执著,没有办法断这个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没有办法。

所以随所生而系缚,你生哪一道你就束缚在那个第七意识第七意识牢执,不离开,所以第七意识要怎么才能够转呢?那也必须要由这个菩萨的....差不多要到第七地、第到八地才有办法,到第七地、到第八地才有办法把这个我执断掉,这个法执慢慢、慢慢的消,第七意识也是一样,要到成佛才能全部放得下,简单讲第七意识转,第八意识就是没有,因为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是同时的,那第七意识转,第八意识就...阿赖耶识的名字就没有,不是本体没有,是名字没有了,那时候就不叫做阿赖耶识,叫做真如,第七意识的法执断了以后,那第八意识叫做真如,所以说第七意识必须要到金刚地才能够放得下法执,一样,一样,跟第八意识一样。

再来叫做了境能变,了别就是第六意识,那么第三能变总共有六种差别,第一个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三能变,第三能变嘛!那么它是了别一切境界,第六意识它造的这个业特别强,造善、不善,还有无记业,心特别强,那么第六意识五十一个心所统统包括在内,遍行、别境、善十一、烦恼、随烦恼,还有不定烦忧,总共五十一个心所,六位:遍行、别境、善、烦恼、随惑、不定,这个百法会讲到,那它(第六意识)所相应的是相应善,还有相应恶,还有无记,统统相应,为什么呢?分别能力太强,第七意识是执著、思量,第六意识拼命的造业,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那个记帐单的就是第六意识,专门记帐单的,特别强,那么第六意识也是依止第八意识,它也是依止根本识。那么为什么它讲还是依靠第七意识呢?因为前六识是分别,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是联合的,那么它要通过第八意识落入这个种子,必须要经过第七意识,所以第七意识叫做末那识,第八意识叫做根本识,因此第六识一定要依止根本识,那么第六意识有自己的种子,所以起现行才能第六意识的存在。

再来,那么五识是随缘而现的,眼、耳、鼻、舌、身是随这个因缘,有时候是一个识,有时候是二个识,有时候是三个识,有时候是四个,有时候是五个,比如说你现在看电视,你就一个识,眼睛在看,还有耳朵在听,闲来无事,眼睛看耳朵听,拿个不吃不可(零食名),拿起来就吃了,那就增加一个什么?就增加一个舌,眼、耳、鼻,如果说点一支檀香,东西吃、吃,吃一吃素食,咦,闻到香味,眼、耳、鼻、舌统统有,那么身体躺在这个沙发上,哦,很舒服,太舒服了,触,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有时候一个起来,有时候二个起来,有时候三个起来,有时候四个,有时候五个起来,有时候俱起,有时候不俱,不一定,那么第六意识有几种情形,它不会起作用,第七意识是永远执著第八意识,但第六意识不是,第六意识有时候起,有时候不起,比如外道的生无想天,他行到无想天以后,第六意识暂时不起作用,还有无心,无心定,无想还有无心,没有第六意识的分别,但是不是断哦,那是伏,伏就是暂时不起来,还有深睡的梦,深睡就是睡眠,晚上睡觉睡到很熟、很熟,有时候我们晚上睡觉都没有做梦,对不对?

所以第六意识分别就不起来了,分别心就不起来,还有闷绝,闷就是昏倒了,人家从后面打,昏倒了,昏倒了之后第六意识就不起分别了,但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是存在了,是不是?所以如果我们色身...如果没有第八意识的存在的话,人家一打,第六意识没有了,人就死了,可是我们一打,人昏倒了,第六意识没有作用,可是明天还照样起来,为什么起来?第八意识还没有走啊!第八意识还有这个身体,还执著这个色身,是不是?第六意识不作用,可是这个色身还是存在啊!人没有死啊,所以昏倒的人还不死,就是因为第八意识支持这个生命。叫做受、暖、识,第八意识支持著这个,受就是一期的生命,暖就是温度,识就是意识还存在,受,暖。

这样讲你们认为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日语),听得懂吗?听得懂的人是很棒,这听得懂的是很好,这真正找到的自我,而听不懂的人须要努力一下,没有关系,第一次,一回生,二回熟。没有关系,这跟交朋友一样,第一次不好意思,一回生,二回熟,第三次就很自然,没什么好害臊的事情,一次听不懂,第二闪再听就比较熟,第三次他就会熟练了,熟能生巧,你想想看!师父研究经典也是研究十几年嘛!对不对?十几年嘛!才有今天稍微小小、小小的成就嘛!我讲很小,没有讲很大哦!所以说唯识不容易,在台湾省来讲,我们讲实在话,在台湾省来讲,很少人敢开这个唯识学,这个也不好讲,怕讲错了,这个唯识学能听到也是一大福报,听了这唯识以后,这个生命怎么解释都通达,怎么解释都通达,整个人生、宇宙就彻底的了解,若是学禅的,就会说无念、无住、无相,可是唯识不一样,唯识解释得清清楚楚,我觉得是很好,不晓得你们觉得怎么样。

翻开(《唯识简介》教材,)第20页,注解,1234561

【⑴性识:】性识之别,【性如水,识如波。性如金,识如器。性如体,识如用。是故法性真空名相假有。】在古来高僧大德,所有的佛法里面很多都用种种的比喻,来让你了解分别、比较,体悟到本性是什么东西,因为本性是不可说,不可说中一定要说,那么就必须借重比喻。

“性如水”,我们的本性就像水一样,当我们受到无明的风一吹动的时候,我们就产生种种的波浪,这个波浪就是一种烦恼的意思,我们内在里面蕴藏着很多的这个烦恼,我们的内在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我、法二执,这个识因为有分别跟执著的能力,所以就像波,所以这个中间就少了一个比喻,就是无明比喻作风,性比喻作水,经过了风一吹而产生了波涛汹涌。这个“识如波”就是说我们对内执著自己的种子、根身,对外执著器界,那么就会变成无量亿劫以来的烦恼,所以水就像本性一样,本来就是止静的,但是因为我们受到无始劫以来无明的风一吹,我们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的波浪,这波浪就是识,就是识。

“性如金,识如器”,本性就像金子,它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特别的处理、雕刻或者是陶铸,就变成种种的器皿不一样,所以,识如器。性如金,识如器,这个种种的器具它的本质是金,可是这个本质是金,经过种种的陶冶、陶铸又变成了器。

我们现在六道轮回的众生,面相不一样、肉体不一样,这个是意识心的分别,所以正如器具个个形状不一样,但是每一个众生佛性是相等,所以又像金子的质料,因此我们佛菩萨是用本性来作为题材,来雕塑成三十二相,而我们众生是藉着业力的题材来雕塑出六道轮回,佛菩萨以本性来作为他们外形开展的支撑,而众生是靠着他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各种不同的业力,因此有种种的变化。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讲,譬如说水,H2O,水在常态来讲,25°C,它是液态的,水在4°C开始结冰,它是固态的,水超过100°C,over,超过100°C,就会化成水蒸汽,水的本质都是H2O,但是因为能量的不同,所以它的外相也不一样。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也是如此,为什么讲外道的这个……,我们一切的众生,外在的这个因素是受到内在业力的牵引,也是一样的,六道轮回的众生跟这个例子是一模一样的,人,灵性,我们受到了染污,我们就会一直往下沉,灵性最大的染污两种,第一个是情,第二种是欲,情是无形的束缚,欲是有形加无形牢不可破的.

比如说你的食欲,食欲,一天到晚吃、吃,就是吃、喝酒、吃海产,这个食欲之强烈,还有就是好名的欲望,好色的欲,那么这个情跟欲会染污我们的灵性,所以佛菩萨把慈悲当作是他的本质,因此我们有几个阶段,我们如果以爱来当作我们世间的角度,爱,爱来当作我们世间的角度,爱的下降,降低叫做情,爱受到了染污,就变成一种情,因为爱的定义比较广阔,比较广阔,那么爱的束缚就是情,情的下降点就是欲,欲,那么欲的最低的那就是占有,什么都是自己的,最差的就是什么都是执为自我,我们爱的升华叫做博爱,博爱,博爱的升华叫做慈悲,慈悲的升华叫做大慈大悲,所以往下也有几个阶层,往上也是有几个阶层,我们灵性因为受着各种阶层的能量不一样,所以我们产生的这个外相也会不一样,比如说猪,它的智慧就是比较低,因为它前世有造愚痴的这个业,比如说,喝酒,造了这个愚痴的业,或者说你今生今世出生成一只糜鹿,这个鹿肉是很好吃,那么这个在森林里面或者是这个丛林里面,就被这个狮子所追逐,噢!这个鹿原来前世就是猎人,被杀的那个鹿,原来前世就是猎人,猎人,那么这个都是有感应力。

比如说,噢!这一匹马很漂亮,奔驰得……,这一匹马从哪里来?噢!从画家,一个画家每天都在画这一匹马的时候,他全力以赴的意识都灌进去这个马的影像里面,他还没有变马就已经把自己雕塑成马一样了,马一样了。在古来上唯识(课)的时候曾经举一个例子:以前在中国有一个画家,他要画出马的一百零八种姿势,一百多种姿势,他就拼命地想,他每天都在那边考虑这马是怎么样奔驰、站立、蹲着。咦!想到九十几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有的马的姿势,全部都画完了,他每天就坐在那边一直想着马、马……,马的姿势,后来,想、想……,睡着了,他的太太一开门,咦,竟然一匹四脚朝天的马,他老婆吓一跳,再把门关起来。噢!怎么我家里……,明明是老公睡的地方,怎么会有一匹马四脚朝天呢?等一下再一开,是她的先生,她的先生一起来太高兴了,唉呀!四脚朝天的马,没有想到这个姿势,赶快画起来。这个太厉害了,这个非常厉害,这个影像非常厉害,影像非常厉害。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人画佛像—如果有人画佛像,来世有佛出生必定得度。(未完)

唯识简介 01:唯识就是一个开启《大藏经》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钥匙

唯识简介 02:有的人常想要换环境,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唯识简介 03:玄奘大师因为前世做国王太坏了,他要死的时候也是很痛苦

唯识简介 04:你不要怨恨,这个因果从来不会误人;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