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保持如如不动的时候,所有恶言都伤害不到你
总显生死与涅槃等一切名言俱空。为什么呢?因为对凡夫来讲,有生死,所以二乘人觉得生死很可怕,六道苦不堪言,逼迫人,内心无比地煎熬,出离心非常地强烈,因此趣向于涅槃,那么趣向于涅槃,着一个无为的涅槃,又变成了不究竟的生灭,因此,生死,是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生死讲的,佛说法,这里要稍微点醒大家一下,佛说法,从凡夫一直到成佛,它是有次第的,同时没有办法一蹴即成,所以他就告诉二乘人,确实有涅槃,生死很可怕,生死很可悲,逼迫人家,因此有苦、集、灭、道,那么对一个大悟的圣人,生死本空,涅槃还是空,同一空性,并没有两种空性,因此无所谓的生死,也无所谓的涅槃,生死,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生死讲的,这是两种对立的东西,只要是对立所显的东西,尽是代谢的名词,就是生灭的意思,不究竟的意思。所以真正的真如,并无生死和涅槃,说生死是显涅槃,而讲涅槃是因为显有生死。这样子对立的东西,永远都不能契入真如,真如无有生死,也无有涅槃可得,若着一个涅槃可得,即成生灭。所以佛说无生即是证量的解脱境界,无生不做无生解,无生若有所解,无生即成生灭,真如不可解,真如只有结果,没有如果。大悟见性的解脱境界,只有结果,没有如果,结果就是回归当下的意思。
所以这一节总显生死与涅槃等一切名言俱空,为什么连涅槃也要空呢?为什么连涅槃也要空,着一个涅槃,为有自性,这个涅槃,就是生死法。所以禅宗里面讲,求涅槃,得生死业,求大涅槃,则得生死业,涅槃不可求,本性具足故。求大涅槃,即趣向于生灭,所以求大涅槃,得生死业,就是这个道理。一切法,就是有为法以及无为法,这个仍然是两个角度来衬托出来,有为法,是对无为法讲的,无为法,是对有为法讲的。也就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其实本来无二法,世间法空,毕竟空寂,出世间法,仍然毕竟空寂。着于生灭,叫做世间法,不着于生灭,叫做出世间法。着于生灭,毕竟空寂,你就是不执著于生灭,说:我不执著于生灭,仍然落入生死,不生灭,本不可说,不必讲「着」跟「无着」。
所以这个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本来当体即空,就是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差别相,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差别相,就是没有差别。而此诸法本无言说,惟依众生妄想而生言说,因为众生有妄想,所以言说,所以有所言说,若妄想不生,则一切了无言说。如果妄想不生,没有能所,那么一切都是真如,则了无言说,而且一切诸法本寂灭相,这个「本」字就是法界、法性本来的面目,就是寂灭相,何以众生不能理解呢?不能体悟呢?是因为众生妄想不断,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由业力,动念就会产生造作,造作就有业力,业力,它就会牵引,而不了解诸法本空的寂灭相。因此,二乘人怕生死求涅槃,仍然没有办法得到究竟真如寂灭相,寂灭相,就是法界的真相,这个就是佛陀发现的。
说:法界性毕竟空,佛性毕竟空寂,众生性还是毕竟空寂,究竟平等,因为诸法本自寂灭相,所以佛佛道同,就是这个道理。且一切诸法本寂灭相,意思就是:一切诸法本来就是毕竟空寂。此是法界实相,法界实相,不可以坏缘起,但是,所有的缘起都是寂灭相,众生没有发现的是什么,就是纷纷扰扰的世间,总有东西去造作,总有东西去成就,总有东西去执着,总有东西去分别,不了解法界的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实相,就是无相,就诸法本空,无不相,是不坏缘起,因此不能着无,也不能着有。所以体悟到法界实相的人,了解无相、无不相的道理,因此一切法不可以言宣,不可以说,所以佛说“一切法离言说空”。证悟到一切法离言说空,有什么好处呢?这个是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等如虚空。那么,我举两个例子,如果有的人用恶言对圣者,圣人的境界来伤害、来毁谤,就像一个人射这个箭啊,往虚空这样射,往虚空这样射,射的时候,射上去的时候,这个箭的势力尽了,这个箭,它还是会掉到地上来,当你保持如如不动的时候,所有的恶言相向都伤害不到你,因为圣人的胸量等如虚空。
那么,第二个例子,有一次,婆罗门一个年轻人来到佛前,用恶言相向对着佛,佛都沉默,他说:哎呀,说:瞿昙,你为何不说一句话呢?佛陀就说了,如果有人,办了很丰盛的酒菜要请客,那么客人没有来,你说怎么办呢?他说:那就自己吃了,那就对了,侮辱别人,人家也不理你,到最后,侮辱就会变成侮辱自己了。所以,在座诸位啊!对于外境的所有的这些言说相,这些侮辱相,这些...你只要保持那个如如不动,心等如虚空,伤害不到你的。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到证量的解脱境界,你只要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所有的伤害会降到最低点。因为你恢复了理性,你恢复了智慧,如如不动他就是很有理性的人。如如不动,是很有智慧的人。很有理性的人跟很有智慧的人,他就会善巧方便来处理一件事情,他的伤害会降到最低点。那么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徒弟呀,要问这个禅师,说:师父,师父,什么是佛?那师父就跟他,嘘!欸!开悟了,佛,本不可说,万法本来就无言,说佛有一种东西,那个就不了解佛,一切法性本来就离于言说,万法本来就空,当然就包括语言,这是圣人的境界。---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