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五十番显见14:见性不是肉体的,不是神经系统的,它是存在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14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请翻开169页,倒数第二行,[寅初]这一段特别的重要,我们常常讲:要如何明心见性?就是这十段。而这十段也是初学佛法的人,《楞严经》最困难的一个段落,一般初学佛法的人,根本就听不懂,自己看,怎么看都看不来,甚至师父讲解,还是听不懂。所以,这一段十番显见,是列为《楞严经》里面最困难的一段,见不见性就在这十段里面。[寅初带妄显真]为什么带妄呢?因为阿难还没有悟,要显真必需附带方便,带着方便讲了究竟的真心,就是带妄显真;不方便讲,真心不可说。
[分十卯初显见是心],[见]就是见性。跟我念一遍,初学佛法的人要强化印象。【二显见不动;三显见不灭;四显见不失;五显见无还;六显见不杂;七显见无碍;八显见不分;九显见超情十显见离见】。跟我再念一遍。好,开不开悟,就看这十番显见了,你要全神贯注,这攸关于你的生死最后一招,师父这一辈子,不太可能再讲《楞严经》了,你要全神贯注,一句都不能漏掉,一堂课诵都不能缺席。
[卯初显见是心分五] [辰初双举法喻现前][二双陈法喻令审] [三辨明无眼有见] [四辨明瞩暗成见] [五辨定眼见是心] [今初双举法喻现前]
170,经文【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这一段问了三问。
【此蹑前拳相,以验当机】,看看对方能不能领悟体会?【毕竟取何为见。如来即为建大法幢,许令开发真心道眼,于彼见解,不得不加勘验】,好好地勘验。【故连三问:一问:汝先答我],你刚刚回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为什么有这个光明拳呢?【二问:云何成拳】]?为什么成为一个拳头呢?【三问:汝将谁见】?到底是谁见到这个拳?[问虽有三,意则在一,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
诸位!所有修行,都在能见的当下,领悟妄心跟本性,就是这一点。能见跟所见,如果你可以不必去管一切的境界发生,知道众相本来就空,在能见的那一刹那,能体悟:一个是妄心,一个是真心,起心动念,起执着的心、起分别的心、起坚固习气难舍难离的心,那个就是妄识心。如果见一切相的当下,了悟能缘的妄识不可得,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看的一切的外在的境界,统统是缘起如幻的假相。
所以,第一步,外境不要管它,根本就不要管它,因为它是虚幻的,在欺骗你的真心。第二点: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如果你一直起贪瞋痴,这个叫做妄识无体、非心,也是妄识无处。如果你能了解歇即是菩提,能见着当体即空,所见境不可得,心坚持如如不动,诸位!见性的日子就到了,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诸位!修行就在见一切相,心如如不动这个功夫下手。如果你是修净土的,就见一切相统统念阿弥陀佛。看到顺境:阿弥陀佛;看去逆境:阿弥陀佛;看到可恨的众生:阿弥陀佛;看到可爱的种种东西,也是:阿弥陀佛。见一切相,心除了这一句佛号,没有其他的,这个也能见性。所以,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
【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诸位!见性才能成佛,其他统统叫做结缘。你懂吗?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禅宗是整部《大藏经》的灵魂,八大宗派失去了禅宗的实修,等同没有灵魂,因为不懂得即心即佛的道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见性,所以,明心见性才能成佛。禅宗的心法是整部《大藏经》的灵魂,我指的是实修,不是那个口头禅、语言禅、文字禅,那个与清净自性完全了不相干的那些禅的游戏,不是这样子。是真参实学的见性的功夫,我指的是这个,指实修的这一个层面。
所以,不懂的人,把八大宗派统统切割掉;懂得人其实是不二,你念咒,能离开这个心性吗?你念佛,能离开这个心性吗?你修天台空、假、中,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打禅七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拜山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吃素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放生,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我问你:哪一件事情可以离开心性而有所成就呢?因此,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就是佛教的根本重要的思想,其他叫做结缘。太多人忽略了这一个层面,说:我要念佛!没有错,我也念佛啊,只是念佛的功夫有深有浅。所以,这个见性成佛,可是特别的重要。
【宗门下教人看话头】,看话头就是参,【即本此旨,岂可谓此经完全教意耶】?怎么能够说《楞严经》这一部经完全是在文字上教化而已呢?它其实就是教你明心见性?【此经乃有字之宗】,意思就是:这一部《楞严经》,其实是有文字的心法。[宗]就是顿悟,顿悟的心法就是宗门。佛教一个叫教下,一个叫做宗门,而《楞严经》是教你明心见性,虽然有文字记载,可是,它是讲顿悟。因此,此《楞严经》乃是有文字的宗门。【宗门即无字之教】,[教]就是教门。无文字,宗门就是不立文字,即心即佛,所以,宗门就是不立文字之教。
【又此经双兼宗、教】,不要把两个字念在一起喔,宗是宗,教是教,[宗]是指心法顿悟;[教]是指语言、文字、次第的教化,这二个字是二,是方便;是一,宗门跟教下是不可分离的。【阿难不领能见是心】,阿难不能领会能见的是心,【故如来不得已,举例设喻以显之】。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xì)如宝山】。[赩]就是金光赤焰,就象宝山。【阎浮檀此云胜金】,阎浮檀中国话叫做胜金,【须弥山南面有洲】,以前的这个洲,就是我们所讲的陆地,【多此檀树,果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一粒,置常金中,悉皆失色。又传此金方寸,置暗室中,照曜如昼。佛身金色如之,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清净所生:即前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这个欲爱包括感情上的执着、欲望上的需求,这个欲爱包括了二个层面,是所有凡夫最难断的一关,感情难断,欲望最难断的。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说: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也就是说:人世间最大的捆住你,让你没办法修行的,这是女色这一关!佛陀是对比丘这样讲的,但是,如果对女众这样讲,当然就是讲男色了,因为《阿含经》那个段落是对比丘讲的。他说:三界中,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也就是把我们生命捆得最严、最紧的,就是男女的欲望,跟感情上的执着,犹如陷入泥沼,不可救拔,爬不起来,就像掉进粪坑里面,爬都爬不起来!那么佛陀已经断这个情执和欲爱,所以,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所以,如果有人发心来出家,无论比丘、比丘尼,我们都是非常地赞叹的![此答第一问]。
【我实眼观:答第三问。佛问阿难:汝将谁见】?是谁在看呢?【正要阿难悟见是心。今者阿难于识虽知是妄,于见仍认属眼,不知眼根乃是色法,为眼识所依,见性所托,能见并不是眼也。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此答第二问。初双举法喻现前竟】。
[辰二双陈法喻令审]【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所以,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会关于比喻,但是,比喻要比喻得当,不可以比喻不当。【世尊见当机,仍然认眼为见】,他认为眼睛在看,【更反劣于前认识为心】。这个[识]是指妄识的意思。如果没有学佛的,自己看经典,他就认为:我认识你,你认识我。就把这两个字搞在一起念了,其实佛法不是这样。所以,佛法,外行人是一点都没办法的,连[认识为心]他都不知道怎么念,认妄识为自己的心,是这个意思。
【略说眼见不及识心有三】,说用眼根是比上不识心的,用三种情形:【一、眼有形】,我们的眼根是有形状的,【可破坏,触之即伤】,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伤到,【不若识心无形】,不象我们的识心是无形状的。【卒难损坏】,[卒]就是究竟,很难损坏;【二、眼有限】,我们的眼根,这个肉眼,是有限制的、限量的,在一个范畴内。【只能明前】只能看到前面,【不能见后】眼睛是没办法看到后面的,【不若识心】。不像识心,我们这个意识心【前后左右,皆能遍缘】,可以遍缘过去、现在、未来;可以自我想像;也可以配合五根起作用,这个意识心的作用可大了!
【三、眼有碍,但见障内】,这个[障]不是业障,是指有形有相的障碍物,你只能看到障碍物的里面之色。譬如说:墙壁为障,障内可见。譬如说围堵啦、墙壁啊,任何挡住视线的障碍物,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眼是有障碍的,见四周的围堵,只见墙内之色而已,[不见障外]遮障以外的就看不到了,[不若识心]不像这个识心,【远隔千山,皆能缘到】。你现在一想到美国,你的心就到美国;你的心动念想到台北,你的心现在就在台北,动个念就到。
【因此之故,众生皆认识为心,迷却本有真心;今认眼为见,迷却眼中见性】。[却]就是失落。眼中的见性迷失了。【故如来巧示,无眼有见】,有见之间加一个[亦]字,意思更清楚。就算没有眼睛的人,也可以见、见物,见到什么?见到前面一片漆黑。意思就是说:无关、不关有眼,或者是没有眼睛的,统统能见!眼根健康的可以显色,能见;但是,眼睛瞎掉的人一样能见,为什么?他见到一片漆黑。所以,见性一直在作用,一个是明,一个是暗,见性无关于明暗。
诸位!你能体会出来吗?现在想像一下,我现在问你,看看你懂不懂得见性?现在这样子,我们这里都有灯光,把眼睛睁开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对不对?见性可以作用,能见。诸位!我现在把所有的灯光统统切掉,完全关掉,完全伸手不见五指,诸位!能不能见呢?当然能见啊,因为看到一片都是漆黑;不能见,你怎么知道它前面是黑的呢?你就是因为见性在作用嘛!见明、见暗,统统是见啊!知道吗?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灯光。如果灯光切掉,一片漆黑,你说不能见,你怎么知道见到黑?说:我现在见明;灯光切掉说:我见到的统统是黑的!那你见性不存在,你怎么知道是见黑呢?所以,见性它一直存在,无关于光线的,光线明来,看得到;光线不来,你一样看得到,看到什么?一样在作用,看到暗,意思就是说:这个心、见性一直存在的,无关于六根跟六尘的,它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的,慢慢慢慢体悟。
【令知此见非眼,见性常住,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就是你眼睛明亮,或者是你眼睛瞎掉也好,跟眼根没有关系。诸位!眼睛瞎掉的人,有没有机会开悟呢?有!眼睛瞎掉了,那当然是业报了,但是,没关系,我们的心性没有瞎掉,我们可以听经闻法,来开本性的智慧,我们的本性是光明的。因此,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眼睛存在,或者是被毁坏,统统不影响见性。底下八个字要画双红线,【有眼有见,无眼亦有见】。这个表示见性不受根的影响。所以,我说这十番显见很难,他就是这样,因为初学佛法的人:有眼睛才能看到啊,没眼睛,眼睛瞎掉怎么能看呢?见是指见性一直在作用。所以,初学困难就是困难在这个地方,一下子转不过来。
【若能悟此见性为真心,则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无边妙义,悉皆得显,方能迥超识心,令决取舍】,取真心,舍妄心,【故辨无眼有见】。就算没有眼睛也能见,因为见暗也是见。诸位!你听过[迥脱根尘]吗?这个意思就是:见性是超越六根、六尘的,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的。所以,简单讲就是说:一个人的心不受六根、六尘起任何的执着、分别、动念,这个人就是见性。换句话说:这个世间发生任何事情,都是生灭无常,都是缘起缘灭,都不值得我们如此的痛苦、执着,心里先准备好,慢慢就进入见性的领域里面。
【告阿难言:我今不与汝谈玄说妙,但就现前实事,与汝言之;法若不显,再以喻明之。诸有智者:指中根】,[中根]就是指中根器的,【要以譬喻而得开悟;若上智之人,一闻便悟,不须譬喻;无智之者,喻亦难明】。没有智慧的人,就是一直讲比喻,他也会扭曲。同样在讲经说法,同样一个师父,同样这个时间、空间,诸位!底下的人,上、中、下的根器都有,有人听得很法喜;有的听得一点点启悟;有的听了引不起兴趣,实在是听不懂。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譬如我的拳头,握着拳,如果没有我的手,我就没有办法握成这个拳头;阿难,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不成汝见,你就看不到东西。也就是不成为你见到如来这个拳;以汝眼根表示说:没有眼睛、没有眼根,就不成为见;没有如来的手,也没有办法成为这个拳头。用这两种道理是不是相同呢?
【无手无拳,无眼无见,迷观似同,悟见实异】。迷,还要加几个字:迷者观之似同。[似]就是这个道理好像是相同。悟见实异,悟者,开悟的人,见之实在是有所差异的。一般人都认为:没有手一定没有拳头;没有眼一定没有见。迷的人听了这一句话:嗯!的确啊!没有手,哪里来的拳?没有眼根,哪来的见呢?迷观似同,迷者观之好像一样;悟者见之,实是差异的。【今佛以见例拳】,用这个见性来例这个拳。比例这个拳,【用手例眼,故问之曰:以汝阿难眼根之见,比例我手之拳,此种事相,与义理均同否】?这个道理是不是一样呢?【正勘阿难,为迷为悟耳】,来勘验阿难到底是迷还是悟!【此中眼根,即眼所成之见,但举能成,略却所成】。他是举能成,能成就是成拳、还有能见,略却所成之因了,就不谈因了。【拳理,即手所成之拳,但标所成,略却能成:须善会之】。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这个阿难只懂得顺水推舟,不懂得见风转舵。阿难言:当然啰!讲得很有自信了,当然啰!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我就看不到了。不成我见了,我的见就当然不存在了;以我眼根所成见,[所成见]就是所成之见,例如来手所成拳,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样的啊。[类]就是一样、同一类。[当机]就是指阿难【只知顺水行舟,不知看风使舵,遂即应声,答曰:唯然,世尊!唯然是应诺之词。既无我眼,不成我见等语,全同凡情见解】。跟一般的凡夫见解是一样的,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讲,没有眼睛,哪来看得到呢?是不是?他不懂得见黑也是见。
【究竟不悟见不属眼之理】,究竟、毕竟没有觉悟,这个见性乃是不属于于眼根,因为见性是迥然独立存在的,无关于眼根的,眼根好,能见物;眼根不好,也能见,但是,是见暗,统统能见。【乃曰:以我眼根所成见,无眼即无见;例如来手所成拳,无手即无拳,若事相若义理,两者比例,正属相类。类者似也,同也。二双陈法喻令审竟】。
[辰三辨明无眼有见]【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佛对阿难这么说,你说这二种事情是相类似的,是义不然,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呢?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一定没有办法握出这个拳头,叫做拳毕竟灭。可是,眼根坏掉的人,没有眼睛的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见性都没有啊?见性是无关于有眼、无眼,它都一直存在的。
[初三句,总斥引例不齐]。【告阿难曰:汝言无眼无见,引例无手无拳相类,是义实则不然,汝殊欠审察】,没有好好地审察。【何以故下,征辨不相类之义】,征辨就是说分别,就是问辨不相类之事、之义理。【如无手人】,没有手的人,【手无则拳相毕竟是灭】。手没有,当然就没办法握成拳,【以手外无拳故;彼无眼者,眼坏而见性仍然不坏】,见性不是肉体的,不是神经系统的,它是存在。【以眼见各体故】,眼是属于尘,见是属于心,一个是色,一个是心,是不一样的。所以,以眼、见各体,所依靠的体性是不一样的。
【彼无眼者:指盲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这个见性都没有,【以仍能见暗故】,还是可以看到暗的。【全无二字按体用作二释:一、约用释】就用来解释:【盲人无眼,既能见暗,但阙一分见明之用,非见暗之用而全无也】。所以,眼睛不好的人,也可以看到暗,少了那个明的作用而已。【二、约体释:盲人无眼】盲人没有眼睛,【但是眼无】只是眼睛没有,【并非能见之全体亦无,以见体整个】,见体就是见性之体。加两个字才看得懂:以见[性之]体。它是独立存在的,从来没有亏损的。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的果报,眼睛、耳朵、鼻子怎么样,稍微有一点瑕疵,这个无碍,如果你有因缘听到正法,来悟到说:喔!我们的见性的全体。【完全无有亏损】,原来我们这个金刚摩尼宝珠,赤裸裸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亦非半无也】。也不是说一半有一半无,它是一点都不亏损的,诸位!你今天就值回票价了。了悟我们各个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超越根尘的,它是迥脱根尘,一直独立存在的。
佛陀降生的时候、诞生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是指什么?就是指见性!知道吧!就是我们这个见性是最尊贵的,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的。所以,学佛以后,我们的观念开始改变了,我们今天没有钱;或者是重病;或者是有一些逆境,诸位!不必太在意它,广钦老和尚讲的那一句话,讲得真是好!他说:你根本就不要管这个身体变成圆的还是扁的,那跟见性没有关系的,喔!讲得真是好!所以,你只要照顾这一颗心,如如不动的心,如母鸡孵蛋,千万不要动到执着的念头,让它光明的智慧心一直展现作用;千万不要起分别,让这个清净心一直起作用,就像母鸡孵蛋一样。
所以,记住!我们今天全部修净土法门,念这一句佛号,要念到对相上的执着彻底解脱,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到彻底地自在,你是真的念佛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切事情、情绪完全作得了主,你是真的念佛人;什么事到你面前来,统统如如不动,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是真正的在念佛。你现在都没把握,你临命终,哪来的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呢?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这个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我们现在必需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正念,发菩提心。为什么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是别人给予不来的?就像师父今天给你指点、启发,也是一种增上缘,修不修、放不放下,还是要看你自己啊!你说:我就是不听、我就是不放下!我也没有办法,做法师的人,只能尽力地救度众生,他不自救,谁也没有办法!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你试试看,[于途]就是在半路,你试试看:在半路拦截一个盲人。盲人通常有导盲犬,盲人询问那个眼睛瞎掉的人,你眼睛眼前看到什么?那个盲人、这一些盲人,一定这样回答:我今眼前见,[黑暗]前加[一片]的话。[惟],就是独独。我现在在我眼睛前面的,惟独独只见到一片的是黑暗。更无他瞩,[瞩]就是看。
【此令其询验】,[询]就是查问。【重征所以无眼有见者,何也?汝若不信,试于途中,询问盲人,自可验知;以无眼有见,非盲人无以证也。汝何所见?是告以询问之词。彼诸盲人,必来对答于汝:我今眼前,惟(独也)见黑暗】,惟独独看到一片黑暗,【除暗之外,更无他物可瞩。瞩即看也,此则揣其答词】。[揣]就是衡量、猜度,这个是衡量他的回答。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因此,以这个道理:有眼睛的人,见性起作用,可以看到光明;就是眼睛瞎掉的人也可以看,这个见性不坏,他见到一片黑暗,以此这个道理,前尘自暗,[前尘]就是说:这个盲人前面一片黑暗。见何亏损,[见]就是见性。[何]就是哪里有。[亏]就是缺失。以这个道理,见性无关于眼根,就算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前面一片的前尘,那只是前尘自暗,而我们的见性,哪里有一点缺失呢?
【前尘指眼前尘境。依本经眼根所对,有明、暗二尘。以是义观者:以盲人瞩暗】,是见到暗【之义,观察起来,眼前尘境,自有一分暗尘,盲人既能瞩暗】就是看到暗,【则能见体性,有何亏损】?他一样能见啊!【所以汝言相类】,用如来的手握成拳,比类你的眼根的见性,你说是相同,没有手,则没有拳;没有眼根,则没有见,你认为相同。【我谓不然者】,我认为不是这样子,[此也]就是这个道理。【此佛就无位真人赤肉团上】,[无位]就是没有名字了,无法安任何的名字了。无位真人,也可以说没有阶位,它就是绝对,没有任何的名相,没有任何的指陈;可是,它能大用。【指出一只金刚正眼,正所谓无明窟里,有个大光明藏也】。这个大光明藏如何能够显呢?记得!歇即显,你想要开采我们本性的光明吗?充满智慧吗?记得!放下就见到光明。
【上无眼有见,显能见之性,不假眼缘,是脱根也】。上面所说的,无眼也是有见,显示能见的见性,是不必假借眼根这个缘的。【下瞩暗成见,显能见之性,不假明缘,是脱尘也。而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原来我们这个光明的自性,无关于六根,也无关于六尘,它是清净、独立存在的,谁会用它,谁就是佛;不会用它,就是凡夫。【岂同妄心离尘无体者乎】?哪里跟一般的妄心,离开这个六尘就没有体性呢?妄心就是意识分别心,意识分别心就是:五欲六尘起来,贪瞋痴就显现;五欲六尘没有了,贪瞋痴又不见了,由尘引出这个意识心,这个意识心就刹那生刹那灭,它不是常住的光明体;常住的光明体性,不受尘和影响。所以[而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岂同妄心离尘无体者乎]这个妄心离开了外面的六境,它就没有体性,这没有体性就是没有永恒性,没有永恒性,刹那不住的意思,不是我们的清净心,清净心永远存在啊?
【昔相国崔公群,见如会禅师问曰:师以何得】?师父!您是用什么方法,得到成就菩提之道呢?[会曰]如会禅师回答说:【以见性得】,因为我明心见性,明本心,见本性,所以今天得道。【会方病眼】,如会禅师有一天眼睛痛。[崔讥曰],[讥]就是讽刺他:【既云见性,其奈眼何】?这一句话是反讽的意思:喔!明心见性的人也会眼睛痛,对眼睛痛莫可奈何!就讥笑他了,说:既然你是一个见性的人,那么,为什么对眼睛痛却莫可奈何呢?【会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我们天然的如来藏性,这个见性,它根本不是肉眼,眼病何害?眼睛痛,哪里有妨害见性呢?害就是影响。何害就是何妨害见性,这样就看得懂了。眼睛痛,眼病何妨害到我们了见性呢?意思就反过来说:见性跟眼睛痛有什么关系啊?眼睛痛,也根本就不会影响到明心见性的。
【崔稽首谢之】。[谢之]就是谢罪,啊!真是罪过啊,罪过。哎呀!谤到圣人了。所以,这个圣人的心境就是说:什么是圣呢?你跟他相处的时候,感觉他跟平凡人一样;但是,等到你要跟他探讨内心的深处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是万丈深渊,深不可测,退回来的时候又觉得说:他很平凡;当你亲近他,愈接近他的时候,会发现,他离我们好遥远喔,你始终猜不透见性的人心在想什么,他那个境界,是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了,就是圣人了。所以,圣人,凡夫来看,他就是一个平凡人啊,吃饭、穿衣、上厕所,跟我们一样;可是,悟道的人看,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一样是开悟的人,跟开大悟的人看:这个人是悟道的人!平凡的人看:咦?我看也没有什么呢!他还是一样,吃饭、穿衣、说说笑笑,也没什么两样啊!但是,等到你要跟他探讨这个心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望尘莫及,他统统通,你完全不通,你构不着,你触碰不到他的心灵深处,他像万丈的深渊,没有办法去探讨,叫做深不可测。所以,这个崔稽首谢之,知道说错了,谢罪的意思。
【后法眼禅师别云】,别云有如此这么一段说了:【是相公眼,岂以会之所答,犹涉教意乎?】相公眼就是崔公,就是刚刚所讲的崔公群所说的眼病,岂以会之所答,哪里是如会禅师之所答的见性呢?意思是说:崔公群所说的眼病,哪里是如会禅师所答的见性之问题呢?只要一提到问,犹涉教意乎?还是涉及到语言、文字上的教化了。如果说:不涉及到教化,说:师父,师父!您不是大彻大悟吗?师父:嗯!那您今天眼睛痛,明心见性的人眼睛痛,您也是莫可奈何啊!他的上人如果很高超的话,就拿一块东西,从他头啪!打下去,什么都不能讲,意思就是:眼痛跟见性有什么关系呢?连这一句都不能讲,敲一下,他说:喔!师父!您怎么打我?他也摸不着门。[三辨明无眼有见竟]。
[辰四辨明瞩暗成见] 【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阿难到现在仍然不悟,阿难说:那一些盲人眼前看到的,只看到一片黑暗啊,怎么可以说他见到呢?有眼睛,大家公认可以看到东西;在阿难的角度讲,就一般众生的角度讲:啊?盲人云何成见呢?
【当机不达,瞩暗成见之义。反难云:诸盲眼前,一无所见,惟独睹见黑暗之境,云何成见?良以众生迷己为物,认见属眼,但知眼见,不知性明】。[良以]就是因为。因为众生已经迷己为物了,把自己迷惑,认为这个色身就是一团肉、一团物质,认为这个无形的见性,是属于肉眼的眼根;见是心法啊;眼根是肉眼,是色法。但知眼见,不知性明,只知道我们这个肉眼可以看,而不知道肉眼的背后是存在的见性的。
【又世人不但无眼,即谓无见,乃至无明】。[无明]不是指没有智慧,而是指没有光线。所以,师父说:不是佛教内行的人,打开这一本,不管怎么看,都会看不懂。他认为[无明]就是没有智慧。错了!在这里,那[明]是指光线。[无明]就是没有光线的时候,亦谓无见。【故此上科示内不依根,此科示外不循尘】。[不依根]就是不管眼睛、有没有眼根,无性无缺,外不循尘,[尘]就是明跟暗。[较上随尘生灭之识心,其真妄何难立判也]?
经文【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师父先解释一下,佛对阿难这么说:这一些没有没有眼睛的盲人,在眼前看到了一片黑暗;换另外一种角度,有眼睛,眼睛好好的人,也把他处于暗室,灯全部都关掉,没有日光、没有月光、没有灯光,处于暗室,进入黑牢、黑暗、暗室,两种黑,有别无别?有没有差别?是有差别呢?还是无差别?意思就是说:盲人眼前看到的黑暗,跟有眼睛的人进入暗室,也看到那一片暗,是有差别呢?还是没有差别?
【上科阿难意以见明为见】,就是有光线的时候才容许有见,【人所共许】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观念,[睹暗成见]看到黑暗,也可以看、也可以见,【世间相违】。一般人、世间人打死不相信。【故诤以唯睹黑暗】,所以就会有诤论了:以只有看到黑暗,【云何成见?此科佛立例令审,无眼见黑】,没有眼睛,见眼前一片黑暗,【有眼处暗】,有眼的人若处于暗处、暗中,【约根有异】,一个是眼根是好的,一个是没有眼根。[有异]就是不同。就根来讲是不同,一个是好的眼睛,一个是坏的眼睛。【论境实同】,[境]就是统统是暗,论境实同:两个统统是暗境,【故问有别无别,令其自审】。【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阿难自己回答:没什么差别啊!眼瞎了,看到前面一片黑暗,跟有眼睛的人进入黑暗处,二边的暗统统是一样啊!(未完)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1:必需多福德、多善根、多因缘才有办法碰到大善知识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2:弃生灭、守真常、常光现前,这十个字是修行的重点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3:给你恶因缘的就像拿钱给你赚!给你逆境的就是要给你钱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5: 当证悟到一切法无我,会发现精神跟物质来自同一个本体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6:最有福报的人不是布施金钱的人,是能够忍辱的人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7: 很多人把净土法门跟禅宗切开来,是很愚痴的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8: 你能保持心静如水,就慢慢可以体会什么是涅槃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09: 学佛重点就是佛性要能用,不是把这些背成名相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10:圣人关心自己的生死;凡夫关心别人的是非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11:没有这个色相哪里有佛性?性相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楞严经五 十番显见13: 两个人争吵的时候,纵然你对,你起烦恼心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