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识二十颂讲话03:唯识没有境只有心,自己意识所变现出来的相似的境界都是你的心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唯识二十颂讲话03 

唯识二十颂讲话

慧律法师主讲

【现在再来研究“极微”,到底是由和合呢?还是不由和合呢?若是由“和合”的话,这一粒单位的“极微”究竟是:(1)由虚空和合而成呢?(2)由极微和合而成呢?3)由粗色和合而成呢?4)由无因无缘而成呢? 请你不忙回答吧,先去考虑一下才对。假定你又说:这“极微”不是由“和合”而成的话,那末,聚集起来的“粗色”是用甚么东西成功的呢?你不能说“聚色”也不是由“和合”而成的吧?】

【〖讲〗现在再来研究「极微」,到底是由和合呢?还是不由和合呢?若是由「和合」的话,这一粒单位的「极微」,究竟是:(1)由虚空和合而成的?(2)由极微和合而成的?(3)由粗色和合而成的?(4)由无因无缘而成的?请你不要忙回答吧!先去考虑一下才对。假定你又说:这「极微」】极微就是我们刚刚讲的,最小的单位,颗粒微尘的最小的单位。【不是由「和合」而成的话,】不是由和合而成。

【那末,聚集起来的「粗色」,是用什么东西成功的呢?】意思就是说,极微本身就是一个因缘和合的,才能够聚合更多的粗色嘛!【你不能说:「聚色」也不是由「和合」而成的吧?】「聚色」就是粗色,粗糙的外面的色。你不能说它不是因缘和合;不是因缘和合,那么你又如何能够显出粗色出来呢?

【我们现在再来讨论一件事:如果粗色有“方分”,是不由“和合”而成,那末,“极微”无“和合”,就不是因为无“方分”啊。依上面这些道理说起来,“极微”是应当有“方分”的啊。】

【我们现在再来讨论一件事:如果粗色有「方分」】有方分就是,如果说:外面粗糙的颜色、粗糙的境界,方分就是有三度空间可以分析。可以分析,知道因缘所生,如果说:却又不说因缘和合而成。如果粗色有方分,如果这个粗糙的外色,它有体积、有方向,X轴、YZ轴三度空间。而你却说:是不由,是不由就是,而你又说:【是不由「和合」而成,】意思就是,粗色明明有三度空间,而你说:它不是和合而成的。【那末,】那末,【「极微」无「和合」,】【就不是因为无「方分」啊!】这个「就」要改成「并」。(新版已更正)这个「就」你怎么看,它的意思就是词不达意,怎么样子你就看不懂,要改。极微无和合,假设最小的单位是无所和合。假设极微不是由六等分可以再分析的,假设极微不是由和合而成,无所和合的话,那么,并不是因为无方分,它无所和合,并不是没有方分。意思是说,并不能说是没有方分,它无所和合。意思就是说,极微小的,它还是有方分。这一句话就是显示极微还是有方分。

再讲一遍,极微无和合,并不是因为无方分,就是极微它无所和合,因为拿它来做最小的单位嘛!但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方分,所以,它没有和合,它还是有方分。那么,极微既然有方分、有和合的话,是不是?那么应当讲粗色也是因缘和合嘛!所以说:【依上面这些道理说起来,「极微」是应当有「方分」的啊!】就是有体积、有方向的。所以,这一句话再解释一遍,四十八页,极微既无合,聚有合者谁?极微如果不是和合而成的,就是那个最小的颗粒微尘,如果不是因缘和合的,还可以分析,那么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聚合的粗糙的颜色,是谁在合它呢?当然是由颗粒微尘所和合的。反过来说,如果外相的粗糙的颜色,不是因为和合而成的,那么就不应该说:是由没有方分的极微所成,不应该这样讲,因为极微还是有方分的,不能这样讲。

四十九页,倒数第三行,【极微有方分 理不应成一 无应影障无 聚不异无二】

【极微有方分】如果说:极微有方分,那么也不对,方分就是体积。如果来讨论极微,它是有体积的话,有体积的话,【理不应成一】如果说:极微有方向的话,意思就是,极微不能讲没有方分。它有方向的话,那么理不应成一。为什么?因为有体积就有大小嘛!注意这个「一」字,这个「一」字就是同一个时间,没有立体的感觉,就像电影的银幕一样。一,这个「一」不是一个的一,不是这样。是同一个时间,然后,显现不出空间的排列性,叫做一。也就是说,我眼睛所看到的,就像电影一样,没有高低、没有层次,只是一个影像而已。意思就是,极微如果有体积、有颗粒的话,既然有颗粒,就会有前后的排列嘛!所以,对外境来说,不应该排列变成一个境界,因为它是有体积、有方分的嘛!

【无】中间要加两个字:如果无「方分」,【应影障无】如果说:极微这最小的单位,连体积都没有、连方向都没有。那么,这个影障「无」,要把它调过来,这个「无」字要调到前面来,应无影障,无应无影障。无是指无方分,如果没有体积、没有方向来说,那么应该就没有所谓的影子,也没有所谓的障碍啊!因为我们的身体,太阳光一照射过来,我们如果没有体积、没有方向的话,它后面怎么会有投影呢?对不对?如果我摸摸这里,摸摸这里,摸摸这里,后面没有啊!后面没有。摸到前面的话,这个并没有感觉,并没有感觉啊!如果说同一个地方,摸到这里的话,后面也一样啊!对不对?摸摸这里,我叫你摸的不是这里,(广告词)我叫你摸的不是这里,叫你摸到这里(文殊讲堂)来,这里来。是不是?应无影障,应该没有影障,没有影子跟没有障碍。如果极微没有方向、没有体积,那么它所建立起来的粗糙的颜色,应该不会让我们有影子,而且也没有所谓的障碍啊!这障碍是指物质的现象,有体积当然就有障碍嘛!

【聚不异无二】所以,我们说:聚就是我们外色的聚,和外面的颜色,和极微是不异,就是不能说不同,所以,聚色和极微不能说不同。无二,可以说是没有两个,聚不异无二。是不是?没有两个。极微如果没有体积,聚色就不成;如果有体积,则不能叫做极微。【“极微”如果有“方分”的话,若依道理上说起来,那“外境”就不是只有“一个”啊。假定你一定说“极微”是没有“方向”和“部分”的,那末,为什么太阳在东方发了光,而西方又会现出影子来呢?还有,我们的手摩触东边,而西边为什么没有手在那儿,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讲〗「极微」如果有「方分」的话,】如果有方向和体积的话。【若依道理上说起来,那「外境」就不是只有「一个」啊!】为什么?因为是众多的方分所成,众多的方分所成。【假如你一定说「极微」是没有「方向」和「部分」的,】如果你一定要说:它是没有方向、部分。【那末,为什么太阳在东方发了光,而西方又会现出影子来呢?】影子,是不是?因为你有阻挡嘛!可见它是有方分的嘛!【还有我们的手摩触东边,而西边为什么没有手在那儿,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当然就是因为有方分,有体积隔阂的嘛!

【你不能说“影”和“障”是“聚色”,不是“极微”呀。因为“聚色”和“极微”是一样无二的,如果离开了“极微”,也就没有“聚色”啊。】

【你不能说:「影」和「障」是「聚色」,不是「极微」呀!】所以,你应该说:影子跟障是聚色,不能说它不是极微,它还是极微。【因为「聚色」和「极微」是一样无二的,如果离开了「极微」,也就没有「聚色」啊!】是不一不异罗!

【一应无次行  俱时至未至  及多有间事  并难见细物】一应无次行,次行就是次第排列。如果外境是一的话,一个,应该没有所谓次第的排列,就像电影一样,看起来、摸下去,都是平平的,因为没有体积、没有方分嘛!对不对?如果外境是一的话,统一的,外境当然是很多罗!所以一,若外境只是一个,一个外境,那么就没有所谓的次第排列了!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外境,你看!排得清清楚楚啊!所以,俱时,在同一个时间,叫做俱时。然后,注意上面那两个「应无」;那两个「应无」,中间还要再加,所以,「应无」要加到下面,三句统统要加「应无」:俱时应无至未至,及多应无有间事,并应无难见细物。这个「应无」要贯通到最底下这四句来。

如果外境是一,如果我们所见到的境界是一,那么应当没有所谓的外在的排列,次第排列。一应无次行,没有所谓次第的排列。俱时,在同一个时间,应该没有所谓的至跟不至,马的地方就不是牛,牛的地方就不是马,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嘛!俱时,如果是一的话,那应该没有所谓的次第。同一个时间,如果是一的话,也没有所谓的至跟未至。是不是?牛处不是马处,马处不是牛处,象处不是马处。对不对?有个至、有个未至。所以,在同一个时间,如果是一的话,应当没有所谓的到,跟未到的地方,同一个境界嘛!以及多有间事,「多」就是种类,一直排列很多。应该没有所谓间隔的事情,没有所谓的间隔。可是,为什么没有所谓间隔?因为境界都是一嘛!境界是一的话,那有什么间隔呢?境界是一的话,那有什么间隔呢?也没有所谓的间隔。中间要再加两个字,并「应无」难见细物,也没有所谓的水中难见的微细的虫,微细的虫。

【上面是把“形色”——研究的结果,是子虚乌有。现在再来把“显色”来研究一下:“显色”是指的青、黄、赤、白等颜色而说的,这“显色”的“外境”是“一”吗?如果说这“显色”是“一”的话,那末,(1)应当没有次第的行数(行音杭,排列的意思)。(2)应当没有同一个时候,有到的地方,又有不到的地方。(3)应当没有象处,就不是马处和牛处。(4)应当没有彼此平坐的处所,中间有相隔的地方。(5)应当没有水中难见的细虫。】

【〖讲〗上面是把「形色」———研究的结果,是子虚乌有。现在再来把「显色」来研究一下:】显色来研究一下。【显色是指的青、黄、赤、白等颜色而说的,这「显色」的「外境」是「一」吗?如果说这「显色」是「一」的话,那末:(1)应当没有次第的行数(行音杭,排列的意思)。】就像电影在同一个银幕一样,它是一嘛!【(2)应当没有同一个时候,有到的地方,又有不到的地方。】同一嘛,境界是一嘛!没有前后、次第,当然我到这里就到那里;我到那里就到这里嘛!对不对?【(3)应当没有象处,就不是马处和牛处。】所以,分得很清楚。【(4)应当没有彼此平坐的处所,中间有相隔的地方。】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嘛!【(5)应当没有水中难见的细虫啊!】为什么?同一个境界嘛!

【但事实上我们研究的结果:(1)是有次第,行数排列。(2)是有至处,有不至处。(3)是有象处,不是马处。(4)是有彼此,中间相隔。(5)是有细虫,现难看见。由此可知,你说的“显色”是“一”,也是错误啊。】

【但事实上我们研究的结果:(1)是有次第,行数排列。(2)是有至处,】「至」就是到。【有不至处。】有不到的地方。【(3)是有象处,不是马处。(4)是有彼此,中间相隔。(5)是有细虫,现难看见。由此可知:你说的「显色」,是「一」,也是错误啊!】

【但是,外人的问难真是多得很,现在又提出第六个问题云:你们唯识家的立论是准许有“现量”的,既有“现量智”,一定有“现量境”,这“现量”所缘的“境界”不是实在的是什么?

【但是外人的问难,】问难就是故意的。但是,外人的问难,【真是多得很!现在又提出第六个问题云:你们唯识家的立论,是准许有「现量」的,既有「现量智」,一定有「现量境」,】有智一定有境。【这「现量」所缘的「境界」,不是实在的是什么?】你有智慧,所缘的这个量,那当然这个就是境界了!

【现觉如梦等  已起现觉时  见及境已无  宁许有现量】

现在要来讨论这个现量,现觉,这个现觉,注意!这个「觉」不是觉悟,是认识对象,认识外在的事相叫做觉,现觉就是现量的认识。我们所谓的现量,对外境的认识,对外境现在的现量的认识。这个「觉」不是悟,这个觉是对事相,现在事相的认识,叫做觉。「现觉」就是现在现量的认识,还是像梦一样的不实在的。底下说:已起现觉时,如果你现在起了一个念头,去认识这个现量,「觉」就当作认识。现在去认识的时候,已经起了一个念头,现在去认识这个现量的时候。见及境已无,你见到了这个境界,已无,把笔拿起来,已经成为过去了!因为这一刹那之间,现量马上变化成比量,已经过去了,因为世间是无常相嘛!见及境,当你看到境界的时候,已无,已经变成前面一秒钟了。尤其师父现在在讲课的时候,我一讲了,马上过去。对不对?我一讲了,马上就过去。宁许有现量?怎么,「许」就是怎么可以说有现量的存在呢?所以,这个现量也不是实在的。这一句师父再解释一遍,

现觉如梦等,已起现觉时,见及境已无,宁许有现量?现在外人一直执着,外境是实在的,那么,我们说:我们有现量智,既然有智慧,就是有境界,让我们去攀缘嘛!所以,境界是实在的。因此他认同现量,现在的境界,以现量来认为现在的境界是实实在在,的的确确,不改变的。他就告诉你:现觉如梦等,现量的认识,也跟梦一样的不实在。何以故呢?已经起现在的念头,去攀缘现量的时候,见及境已无,当你触到这个境界,那已经成为过去了,已经变化了!宁许有现量?怎么说有现量的存在呢?意思就是否认现量。看看祖师的智慧到什么程度,很惊人的!对不对?

我们现在那一个人不执着现量?KTV、MTV、舞厅,那一个人不会执着?知道现在的境界是假的?一看,第二秒钟已经不是第一秒钟,谁会觉悟到这个?拼死命的追求、执着,所以,到死当然就是这样子了!所以说:什么是众生?众生就是可爱的烦恼,烦恼得很可爱,没办法啊!明明就没有的东西,他就拼命的要烦恼,你有什么办法呢?你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说:什么是非、善恶,对一个大修行人来讲,在他眼里就像做梦一样,如过目云烟。所以,人家来跟你来讲什么,能怎么样?能了生死吗?有用吗?没有用!所以,人家说:师父!您好像很自在?我本来就很自在,不是只有自在,要加一个「大」字,我现在是大自在,大自在,只不过是膀胱比较无力而已,心则是很解脱,样样都无碍!

【唯识家答覆这个问题,只用最简单的两个条件:(1)“梦”中所缘的“境界”也是“现量”,你难道敢说梦中所见的境界,是真实的吗?2)“现量”的时间只有一刹那,一到了第二念的当儿,早就不是“现量”了,是落在同时意识的“比量”里了,那里还有什么“现量”所见的“境界”呢?

【现在外人又提出第七个问题云:我们平常一般人不是能够回忆从前“所见所闻”的事,这不是实在的“外境”是什么?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回忆从前“所见所闻”的事,我们唯识家也赞成;若说这“所见所闻”的事,就是“心外有的法”,那我们就不共许了。】

【现在外人又提出第七个问题云:我们平常一般人,不是能够回忆从前「所见所闻」的事,这不是实在的「外境」是什么?】意思就是,看了以后,会逗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面。【唯识家的答复是这样:回忆从前「所见所闻」的事,我们唯识家也赞成!若说这「所见所闻」的事,就是「心外有的法」,那我们就不共许了。】我们唯识讲的心外是无法的,心外是无法的

【如说似境识  从此生忆念  未觉不能知  梦所见非有】

一般人、外人以为,如果没有外境的见色闻声,怎么会有记忆的境界呢?去记忆、回忆从前的境界呢?可见外境是实有的。外人是这么认为,唯识学家的答复是这么样子,如果说:自己这个相似的境界,识就是自己变出来的境界。从此生忆念,因此而产生了记忆、回忆,而产生了回忆。意思就是说,那也不是境界的问题,那还是心的问题。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这两句要连续的看,不能断,才能够显示出它的意思出来。未觉不能知,就是没有醒过来的人,未觉当然就是在做梦罗!没有醒过来的人,他当然是不能了解、不能知道,现在在做梦是假的。在梦中所见非有,当然不是真实的。未觉不能知,当然在梦中所见非有。所以,这两句是同一个意思。你不觉悟,你在梦中,譬如说凡夫,他当然就无法知道了!在梦中所见非有,不是真实的。譬如凡夫在做梦,而诸佛是清醒的。

这一句话我再讲一遍,说:一般人、外人执着,我们见色闻声是现量,不可以否认,这个境界不是实在的,他们很肯定境界是实在的。那么,在这里就告诉你,如果说:自己认识了这个相似的境界,意识所变出来的境界,就是:如说似境识,最后那个「识」,是自己变现出来的境界。相似境界,意识变现出来的相似境界,叫做似境识。如果因为这样子,而让你产生回忆的话,那是因为凡夫不了解是在做梦,未觉不能知,未觉就是梦中。一个在做梦的人,他当然不能了解他在做梦;他在做梦时,若知道梦境不实,他怎么会去执着,梦境所梦到的为现实的东西呢?所以,在梦中所见,当然不是真实的。叫做: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你还没有觉悟以前,你是无法知道梦中所见是假,当然无法了解它是不实在的罗!意思就是,要等到觉悟、醒过来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不是真实性的东西。

【这首颂应当作为外人两个问题的提出,今分别答覆之:1)外人第一个问题的意思:如果没有当时的见色闻声的“现量”,怎样到后来会有了回忆从前的“境界”呢?可见“外境”是实有。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能回忆从前已见过的“境界”,说它是当时的“现量”,我们也赞成;但是说它就是“实境”,那就不共许了。因为当时见色闻声等“境界”都是自己的眼识、耳识等自己亲变的“相分”,“自变自缘,何曾离识”?所以说从自识变的相似境界,见后,闻后,到了后来也可以回忆起来啊。】

【〖讲〗这首颂,应当作为外人两个问题的提出,今分别答复之:】【(1)外人第一个问题的意思:如果没有当时的见色闻声的「现量」,怎样到后来会有了回忆从前的「境界」呢?可见「外境」是实有。唯识家的答复是这样:能回忆从前已见过的「境界」,说它是当时的「现量」,我们也赞成;但是说他就是「实境」,那就不共许了。】因为唯识没有境,只有心。【因为当时见色闻声等「境界」,都是自己的眼识、耳识等自己亲变的「相分」,】自己亲自变现出来的相分。我们有自体分,我们会变成见相二分的分裂。

所以,【「自变自缘,】还是自己变现出来的境界。【何曾离识」?】那里有离开我们的唯心呢?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你心的看法很重要,健康的人、有智慧的人,看法都是健康的;有病的人看这个世间,统统有病。不是境界让你病,而是你没有解脱的思想、没有正知见,所以,你的病是永远的。所以说:业如影随形,为什么业如影随形呢?他就烦恼啊!这个「业」不能解释为灾难,灾难怎么会如影随形呢?业如影随形,就是我们的执着、我们的烦恼、我们放不下的心情,二十四个小时,随时困扰着我们。反过来讲:菩萨们!如果我有智慧,我认命,我接受一切的苦难,我充满着喜悦,我没有所谓的烦恼,那么你说业是什么?变成业性本空啊!你看!就转一个念头而已,转一个念头而已。转一个念头,比你吃任何的营养品更重要!有了智慧、般若的滋润,你才是完成真正的人格、完美的人格没有智慧的滋润,他叫做躯壳,躯壳。长了两百公分,或者是一百九十公分,那么粗壮,适合打篮球,适合打篮球。不适合读唯识,长得那么高大,只是身材魁梧而已,却没什么头脑,变成一个躯壳的动物,另外一种动物。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人也是另外一种动物而已。

【所以说:】【从自识变的相似境界,】自己意识所变现出来的相似的境界,【见后,闻后,】【到了后来也可以回忆起来啊!】那都是你的心嘛!

【(2)外人第二个问题的意思:如果你们唯识家开口闭口都说“外境是假”,和梦中所见的境界是一样,那末,为何梦中所见的境界是假,人人可知;而醒时所见的境界设若也是假的,人人为何不知?既然不知是假,可见“现境”是实在的啊。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你说梦中所见的境界,人人知道是虚假,是在睡醒了之后才知道;正在眠梦的当儿,也是不知。更当了解现在一切的众生,都沉在昏迷长夜的时候,皆还未曾醒觉,何尝真正能悟能知呢?非要到破“二执”,证“二空”,亲见“真如法性”中,本来无一物,到那时返观从前未悟的时候,方知以前所见的境界,都是迷情所见,何尝是真实呢?即因为现在所见的和梦中所见的同是在昏迷的境相,当然都见到是实有,这两种道理是一样的。】

【(2)外人第二个问题的意思:如果你们唯识家开口闭口都说「外境是假」,和梦中所见的境界是一样,那末,为何梦中所见的境界是假,人人可知;而醒时所见的境界,设若也是假的,人人为何不知。既然不知是假,可见「现境」是实在的啊!】意思是说,我们在做梦的时候,大家醒过来,才知道是假的;而我们现在现实的境界,可是没有人知道是假的,是实实在在的啊!【唯识家的答复是这样:你说梦中所见的境界,人人知道是虚假,是在睡醒了之后才知道;正在眠梦的当儿,也是不知。】正在睡觉的当时,你知道你做梦是假的吗?你知道你在做梦吗?【更当了解现在一切的众生,都沉在昏迷长夜的时候,皆还未曾醒觉,何尝真正能悟能知呢?非要到破「二执」,证「二空」,亲见「真如法性」中,本来无一物,到那时返观从前未悟的时候,方知以前所见的境界,都是迷情所见,何尝是真实呢?】意思是,还是要等到断我法二执,证到我法二空。【即因为现在所见的和梦中所见的,同是在昏迷的境相,当然都见到是实有,这两种道理是一样的。】

【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

【展转增上力】增上力就是善力跟恶的力量,你一定会碰到善、恶嘛!【二识成决定】二识就是一个教导你、一个接受,就变成你心中的东西。【心由睡眠坏】心力由睡眠,这个「坏」当作不去作用,不能说是破坏的坏,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心的力量,因为睡眠而暂时不起作用,力量小。心的力量,因为睡眠而被困住了,暂时不起作用。虽有念,但是力量小,所以,不遭受果报。在梦境里面,梦见杀、盗、淫,不受果报,不受果报。【梦觉果不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梦,把笔拿起来,心力弱;觉,心力比较强。梦境,你心的力量弱,没有力量;觉,心力比较强,心的力量很强。所以,果不同,你将来要遭受的果报不一样。

你醒的时候,你杀人、放火,你那个果报逃不掉!对不对?可是你在梦境里面,你杀人、放火,那个念力小。所以说:虽然是由外境所引起的,还是因为当时候,你集中力量,去造这个恶业。

这首颂亦是作为外人另提出两个问题,再分别答覆之。

【(1)外人第一个问题的意思:如果外境不是实有,为何受善友的教法,就会作善呢?受恶友的教法,又会作恶呢?这遇到善、恶两种人,受到邪、正两种教法,得到苦、乐两种果报,明明是由“外境”引诱。你们唯识家一定要强词夺理的,口口声声都说:“外境是假,唯识所变。”我真不知道你们根据什么道理来说的呢?

【〖讲〗这首颂,亦是作为外人另提出两个问题,再分别答复之:】也是作为外人另外提出两个问题,再分别答复之。

【(1)外人第一个问题的意思:如果外境不是实有,为何受善友的教法,就会作善呢?受恶友的教法,又会作恶呢?这遇到善、恶两种人,受到邪、正两种教法,得到苦、乐两种果报,明明是由「外境」引诱,你们唯识家,一定要强词夺理的,口口声声,都说:「外境是假,唯识所变」。我真不知道你根据什么道理来说的呢?】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你要弄清楚啊!唯识主义不是唯我主义,若说“唯我”,除我个人之外,更无他人,这理当然不通。若说“唯识”,人人都有“八个识”,则人人都可以“变”;善恶的教法正是从教者的“意识”中流出的,邪正的道理正是由受教者的“耳识”中灌入的。意识在那儿计度,第八阿赖耶识在那儿摄藏着,教者的“心识”、我受者的“心识”互为增上缘力,一教一受,“二识”决定,正是“唯识”,何尝有离心之境呢?

【唯识家的答复是这样:你要弄清楚啊!唯识主义,不是唯我主义,】这个要划线,你才知道他在讲什么。唯识是唯心所造;唯我是从「我」的意识执着作出发点,那不一样哦!【若说「唯我」,除我个人之外,更无他人,这理当然不通;】对不对?【若说「唯识」,人人都有「八个识」,则人人都可以「变」:善恶的教法,正是从教者的「意识」中流出的;】也是心,还是他的心。【邪正的道理,正是由受教者的「耳识」中灌入的。】那还是心,用心传心。【意识在那儿计度,第八阿赖耶识在那儿摄藏着,】含摄、蕴藏着。【教者的「心识」,我受者的「心识」,互为增上缘力,一教一受,「二识」决定,】那还是心,【正是「唯识」,】还是心。【何尝有离心之境呢?】你说一定是境界,那还是因为心的作用啊!譬如说:现在师父,由师父的心,透过智慧,然后告诉你佛法;你今天透过耳根,你还是心在接受嘛!对不对?虽然说境,将到最后还是心,我的心传达到你的心,还是心的问题。

【(2)外人第二个问题的意思:如果现境和梦境都是一样的虚假,为何梦中作善作恶,不受果报?现在所作的恶,眼前就要受人的处罚,死后又要去受三途的恶报;若是现在所作的是善,眼前就受一切人的赞赏,来生又受善道的福报。这明明现在所作的事是实有,不能一概拿梦来做比喻了。】

【(2)外人第二个问题的意思:如果现境和梦境都是一样的虚假,为何梦中作善作恶,不受果报?】如果现境和梦境,都是一样的虚假,不实在的,为什么梦中作善、作恶,不受果报?【现在所作的恶,眼前就要受人的处罚,死后又要去受三途的恶报;若是现在所作的是善,眼前就受一切人的赞赏,来生又受善道的福报;这明明现在所作的事是实有,不能一概拿梦来做比喻了。】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梦中所作的善恶不受果报,是因心力被睡眠的势力所压伏了,不是因醒时有实在的外境,是由醒时心力的强猛,所以才要受报。这可拿误杀及酒醉、疯狂等杀人的法律,也可从轻处罚一样的例证,岂不是因心力的关系来定罪,何尝是因杀人的事实,来一体同观呢?这明明又是显“万法唯识”的宗旨了。】

【唯识家的答复是这样:梦中所作的善恶,不受果报,是因为心力,被睡眠的势力所压伏了;不是因醒时有实在的外境,是由醒时心力的强猛,】我要杀你,我要杀人!起嗔恨心,果报当然一定来的!【所以才要受报,这可拿误杀及酒醉,疯狂等杀人的法律,也可从轻处罚一样的例证,】譬如说:你喝酒开车撞死人,他一定不会判你死刑的;或是精神病患杀死人,那也不会判死刑。像美国最近报道,有个精神病患,跑到一间小学去,拿着枪一直扫射,打死了多少的小学生,抓到后,才知是精神病患,那也不能判死刑。【岂不是因心力的关系来定罪,何尝是因杀人的事实,来一体同观呢?】意思就是,虽然大家都是杀人,但是,力量不一样,因为他是无心的嘛!酒醉嘛!误杀嘛!【这明明又是显「万法唯识」的宗旨了。】

【由他识转变  有杀害事业  如鬼等意力  令他失念等】

注意!由他识转变,因为他个人的恶的念头,这个「识」就是念头。而转变,在起变化的。因为他恶的念头,一直在起变化,变成了有杀害别人的事业,那就必受果报。就像鬼、神等等,他们的意力,他们的力量,鬼神的力量,会使我们怎么样?附身,鬼魂附身,失去我们的念力。令他失念,能令他人失去正念,叫做令他失念等。意思就是,鬼神也是意识、心法、灵界的东西,会使我们失去正念,会失去正念的。

过去有一部片子,你们不晓得有没有看过?它是描述一个有钱人,她先生死了以后,她变成亿万富翁,是一个女孩子、一个寡妇。那么,这个寡妇有很多人在追求,可是,这个寡妇却不喜欢,她爱上了一个工程师;这个工程师,又爱上了另外一个女孩子。这个工程师,本来跟另外一个女孩子是很好的,这个寡妇,就爱上这个工程师,很多人又在追这个寡妇,电影就开始这样演。这个寡妇后来去找降头,泰国,泰国,泰国有一种邪咒,邪咒,你只要把他的头发,还有身上的几滴血,几滴血;还有死人的口水,就是流出黄色体液,死人,死人。所以,他们那个降头,要到刚刚死的人那个地方,把他的棺木挖起来,挖起来以后,然后用蜡烛,用火烧他的下巴,用火烧他的下巴,使这个气蒸发,然后,把他拨开来,让他一直流这个水出来,流这个水出来,然后拿去给他降头,就是符(持)咒。那个电影描述到有多厉害,你知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爱这个男孩子,爱不到的时候,她就给他喝一杯水,加一点东西,一看,就喜欢上她,晚上就来跟她睡觉,那好厉害!罗烈也参加了主演,罗烈,罗烈演追那个寡妇的。后来,他也是去找降头,结果他没有追成,因为钱没有付清楚,被那个乩童念咒,用针扎假人,刺死了,刺死了!后来,那个降头也死得很惨,碰到高手,碰到高手,这个寡妇也死了!我看了这个电影,不是电影,那个算是一种影片,录影带,就有一种感觉,我们一个人没有正念,为了五欲六尘,强夺人家的感情,她因为有钱,又长得漂亮,又是寡妇嘛!拼命的追,到最后下场也(还)是死。这个寡妇爱上这个工程师,就拼命的追,要找降头,后来两个人,她跟这个降头都死了,善的还是会胜利的,善的,因为这个工程师长得太英俊了,太英俊了!你就算你用降头、符咒,让他来喜欢你,你又能得到什么?我认为这样不好。

所以说:由他识转变,由一个人恶的念头转变,而有杀害的事业。意思就是,还是念头的问题。我们这个念头会怎么样呢?就像鬼神等的意志力,可以影响一个人,让你失去正念,还是心。

【现在外人又提出第八个问题云:如果照你们唯识家的理论断定“外境是假”的话,那末,一类杀生的人也用不着受杀生的恶报,因为猪羊牛马等外境都是假的,杀了它就没有什么罪过啊。】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屠夫杀生所以有罪,是因为杀生的人,由“识”转变了一种“强烈的心力”,所以才有罪恶,是由他的“恶念”所造成的,并不是因了外境是实有的缘故啊。这种心力的功用是最大的,你看那种“有神通”的人或鬼神等的“心力”,都能令对方的人“失了正念”啊。】

【弹咤迦等空  云何由仙忿  意罚为大罪  此复云何成】

弹咤迦,就是一个口,再一个住宅的宅。弹咤迦是一个城,这个城里的人得罪了仙人,这个仙人发起嗔恨心来,把这个城市的人都杀光。他用什么杀呢?用降灾,用降灾,降灾难的,下冰雹。就像密勒日巴一样,念咒打死仇人。这仙人没有去那个城,那个城的人,全村就都死光光了,他只有动一个嗔恨心。弹咤迦等空,它是一个城,因为城里的人得罪了仙人,所以,仙人忿恨的力量,心的力量,恨一个人,所以说:全城都死。意罚为大罪,「意罚」就是报仇、报复,心的念力,意罚,意识的罚人,就是报复的心,那是很大的罪过,很大的罪过!我们儒家所说的,我念第一句,你们就会念第二句了。我们儒家里面有一句话: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不用因为生病,就死翘翘了!天天诅咒他:这个丧尽天良的人,出去会被火车撞死,没有好下场,把老婆打成这样子,老婆怀孕了,照样对她拳打脚踢,又对母亲百般忤逆,这种人会不得好死!那么这个人不用多久就会死了!真的!你每天诅咒他,他不用多久就会死了!

我们台北猪屠口就是这样,有一个老鸡生,老鸡生就是这样,他就这样子,他打老婆也是打得凶,对父母亲也不孝顺,就是这样子。我们那个地方,整个周围所住的人都说:哇!这个孩子真是没天良,早点死了算了!真的!十几岁就被人杀死了!就是这样,众生的力量很可怕的。或是说,这个人做得很好,大家每天念佛菩萨:求求让我们的师父,病苦减少,寿命延长,使我们众生有福报。你看!他要死都很难。每天的念力,都告诸诸佛菩萨,每天的念力,都告诸诸佛菩萨。所以,意罚为大罪,心的念力去体罚别人,所谓的报仇、报复,那是很大的罪过,还是由心所产生的。此复云何成,意思就是,要不是念力的可怕,那么这个仙人的忿怒,如何能够灭这个城呢?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否则,唯识的道理又怎么能够成呢?对不对?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是唯心、如果不是唯念力所造成的,那么一个仙人,怎么能够灭一个城呢?不可能的事情嘛!那就是念力的可怕,念力的可怕。

所以,我们知道念力的可怕,由仙人之例,我们也知道,爱情也很可怕,你爱一个人爱不到,那这个也是不得了,不得了!对不对?一去当兵,回来一见面,连后面都吻。我告诉他:后面有头皮屑啊!没有关系,没有办法!他太喜欢,喜欢的念力太强了,一碰面,马上产生了无始劫来的火花,没有办法!是不是?念力太厉害了!所以,我们无始劫来,就是因为这样的情执,这分情执。所以,讲你们比较亲近的,你们比较能够体会出来。真的!所以,在想一个人,那惨了!如果我今天没有学佛,那惨了!也是一个情圣,惨了!这个日子就不好过了,老婆到美国留学,我每天就托着下巴:唉!她会不会红杏出墙呢?她去美国留学,我看不行哦!不用多久,我就会搬到美国住了,我不可能待在台湾,不可能的,离开视线太远了嘛!对不对?心的念力,招架不住。没有学佛,全世界的人都一样,不用笑我,不用笑我。一样,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念力是很可怕的。

所以,你看众生的矛盾、无明,这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很不得了的事情。你看他神魂颠倒,那很正常,normal 很正常。

【你看从前印度有三个城市,一为“弹咤迦城”,二为“末蹬迦城”,三为“羯陵迦城”,都是人烟稠集的地方,现在都成为空无人住的旷野。这是因为从前有一班仙人,被国王污辱了,他忍受不来,就发起瞋心来,令这几处城市里面的人民,统统都弄得死光了,你看这心力多么大的功用啊!可知用这身、口、意“三罚”来罚人,“意罚为大罪”。亦即是说,这“三业”罚人力量的比较,用心意去罚人的确是最大最狠啊。】

【〖讲〗你看从前印度有三个城市,一为「弹咤迦城」。二为「末蹬迦城」三为「羯陵迦城」,都是人烟稠集的地方,现在都成为空无人住的旷野!这是因为从前有一般仙人,却为了国王的污辱,他忍受不来,就发起嗔心来,令这几处城市里面的人民,统统都弄得死光了,】这个那里叫做仙呢?仙怎么会这样子呢?我看这是修炼不精的仙、黑心仙,那有仙嗔恨心这么大的?我也不是仙,都不会这样子残忍了,怎么把人弄得死光光?我到今天,连报复的心都没有。这个可能是黑心仙、修炼不精的仙、半调子仙。对不对?那有这么仙的?乱乱仙才会这样子,那有仙人这么坏的?【你看这心力多么大的功用啊!可知用这身、口、意「三罚」来罚人,「意罚为大罪」。】意罚就是心,就是唯识嘛!【亦即是说:这「三业」罚人力量的比较,用心意去罚人,的确是最大最狠啊!】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造善、造恶,都在你的念头里面,要记住师父的话:你要转你的念头,令一切的恶全部放下,全部放下。所以,为什么《维摩诘经》里面讲:淫怒恚即是戒定慧。为什么他这样讲?众生是淫怒恚。对不对?男女的淫、发怒、嗔恨心,那怎么不是戒定慧呢?圣人淫怒恚就是戒定慧。为什么?为什么,你能体会出来吗?因为统统空性的东西。凡夫淫怒恚,是落入八识田中,熏习更多恶的种子,熏习恶业,这个习气不断。圣人的一切境界,都变成什么?变成老师,变成老师,统统能够让他大彻大悟,就是不一样,入不二法门,善无善性,恶无恶性。

【他心智云何  知境不如实  如知自心智  不知如佛境】

这个要注意听,外人提出一个问题:照你们唯识家的研究,决定没有外境。那么我们佛教所讲的他心通,他心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他心通。一定是有他心境,外面有境界,才有他心通嘛!没有境界,你怎么能够讲他心通呢?云何,怎么讲得通呢?他心智云何?就是他心通怎么讲得通呢?虽知境,不如实,虽然有他心通,但是,他所知道的境界并不究竟,不究竟,不如实知。意思就是,不是像佛的究竟。就像什么?第二句跟第三句是连起来的。就像什么?如知,如二乘人,因为无法知道自己心智。你知道境界,因为知道得不究竟、不彻底,就像二乘人,也没有办法究竟彻底的,知道自己的心一样。那么不知,不能如实了知,当然没有办法像佛一样的,破无明的境界。所以,不知如佛境,不能如实了知,佛的境界一样,没有办法的!

再讲一遍,他心智云何?你们说外境不实在,那么我请问你:智境是一体,一对的,以智缘境,那么没有境,那里有智呢?那么我现在问你:他心通怎么讲得通呢?他心智云何?怎么讲得通呢?知境不如实,底下就是解释,虽然他们知道这个境界,他们不知道境界是唯心所造,所以,他们知道得不究竟。虽知境,但不是究竟的如实知,不是究竟的如实知。底下,为什么不能究竟如实知呢?就像二乘人,还没有完全知道,自己心智的发展。如二乘人,还无法完全知道自己的心智。连自己的心智都不彻底的了解,怎么能够了解佛呢?所以说:不知,当然不能如实的了知佛的境界。

【最后外人提出第九个问题云:如果照你们唯识家的研究决定“外境没有”的话,那末,为什么你们佛教说有“他心通”的“智慧”呢?既有能缘的“他心智”,就有所缘的“他心境”,去被“他心智”所缘,这个他人的心岂不是为我所缘的“外境”吗?】

【唯识家答覆是这样:“他心智”的人不能真实知道别人的心事,好像“自心智”不能真实知道自心是一样,这个道理怎样会通呢?老实同你说,不但凡夫、外道,即使二乘人也不能如实知道他人的心和知道自己的心。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除了佛之外,其余的“无明”未破,“法执”未去,“所知障”还没有完全除得了,都是“不能如实了知”啊。不然的话,成佛也就不稀奇了。】

【唯识家答复是这样:「他心智」的人,不能真实知道别人的心事;】为什么?【好像「自心智」】不够力量,【不能真实知道自心是一样!】没有大彻大悟嘛!【这个道理,怎么会通呢?老实同你说:不但凡夫,外道,二乘人不能如实知道他人的心,和知道自己的心,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除了佛之外,其余的「无明」未破,「法执」未去,「所知障」还没有完全除得了,都是「不能如实了知」啊!不然的话,成佛也就不稀奇了!】

五十八页,今天就可以把它讲完了。我已,这个「己」画一个×,字打错了。(新版已更正)

【我已随自能略成唯识义此中一切种难思佛所行】

【我已随自能】我已经随自己的能力,我已经随自己的能力。【略成唯识义】我已经简单的,完成了唯识的道理。【此中一切种】一切种就是唯识的内容,这不是八识田中的那个种子,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面种种唯识的道理,有无量无边,一切种就是一切的道理,唯识的一切种种的道理,无量无边。【难思佛所行】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思惟,不可思议的,去想像佛所行、所证的境界啊!

【上面这二十首颂才算把许多难题解决了,这一首颂是把它结束起来的话。世亲菩萨说:我已经用了九牛二虎四象之力,随我自己能力所及得到的,简单的总算把“唯识的道理”说了一点。然而这唯识的内容无量无边的义理,像我这学问浅薄的人,怎样能够思想出来呢?因为这唯识深妙的道理是佛所行所证的境界啊。好!只好这样地尽我一点心罢了。】

【〖讲〗上面这二十首颂,才算把许多难题解决了,这一首颂,是把它结束起来的话。】结束起来的话。【世亲菩萨说:我已经用了九牛二虎四象之力,随我自己能力所及得到的,简单的总算把「唯识的道理」说了一点,然而这唯识的内容,无量无边的义理,像我这学问浅薄的人,怎么能够思想出来呢?因为这唯识深妙的道理,是佛所行所证的境界啊!好!只好这样地尽我一点心罢了。】

【即说偈曰:初次着笔  慧心浅极  三宝加被  从此进益】这几个字都简单。


唯识二十颂讲话01:说只有唯心所造没有实在的外境,凡夫以及二乘人会怀疑

唯识二十颂讲话02:天上的傍生是由业所感的果报,地狱中的傍生是由罪人业识所变的

短视频目录(2020.01.01)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1.01)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