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4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04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4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下星期六跟日,要带两本书来,带《讲义》还有《义贯》下册的两本,也就是二十四、二十五日,那两本书带来,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就很有份量、很有气质。带来,问说:哇!某某人,你怎么带那两本......是啊!我现在在上《楞严经》。那种成就感就出来了。

好!看1131,底下是要讲这个[卯十一 非有想就是本非有想,异成其相。【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这一段一定要解释。由因世界,有一类的有情世界,合妄,“合妄”的意思,就是两种虚妄的东西,相凑合在一起,展转互取。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两种虚妄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因为是合妄轮回,两种虚妄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变成轮回性。罔颠倒故,“罔”就是性罔昧,这个罔颠倒故就是跟圆明妙性互相违背。因为他的性情罔昧,所以,跟这个圆明妙性互相违背。和合异成,两种虚妄的东西和合起来,变成一种东西。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回互乱想就是同跟异,到底是同,要讲他是相同,还是讲他是异,就很难分,叫做回互。回互,我依着你,你依着我,叫做回互,就是没办法分到底是相同还是相异,很难分。

譬如说:这一对夫妻没有生儿子,那么就抱一个儿子来养,非常疼爱这个男孩,也把他视如己出,这个男孩也非常的孝顺,也是:爹啊!娘啊!叫得很亲。然后他的养父、养母,哎呀!儿子长、儿子短,出去都跟人家介绍,我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成材,多么的聪慧,也多么的成长、成熟,多么的会替父母亲着想。讲久了,已经忘记他是养子了,所以就变成,把两种都是虚妄的东西混和在一起,分不清楚到底是同还是异。去外面大家讲:那是你儿子。他也不讲这个是养子,也不会这样讲。就说:是的、是的,这是我儿子。这个例子就比较贴切。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本来就没有什么想,但是异成其相,就是非有想相,成想羯南,这个非有,他要念两次的,这里省略掉了,非有想相成非有想羯南,这样念才对,如果前面说非有想相,成想羯南,那就不对了,就变成两种,怎么可以非有想相,变成想羯南呢?这是不对,所以一定要补上那两个字,就是非有想相,成非有想羯南,这样念才对,所以一定要补上那两个字。翻译的时候,因为省略掉了,省略掉了。

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这个蒲卢就是出自于诗经,就是蜾蠃,蜾蠃负螟子,就是细腰蜂的意思,细腰蜂的出处就是出于诗经,诗经有一段话,外面把他翻译成白话,就是这个意思。就是细腰蜂,它飞飞......穿梭在树林之间,花蜜之间,发现有螟蛉子,这个螟蛉是蛾,会飞的,长大以后,会飞的蛾,大的蛾,它的幼虫会蠕动,幼虫就是......蛾在叶子上产卵,慢慢变成会蠕动的青虫,青虫。那么这个细腰蜂飞飞......就飞......过来,把它(青虫)背负着,带回去它(细腰蜂)的巢穴,诗经上因为是古书,所以他的观察不够入微,就以错误的角度,一直流传到今天。

错误的角度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细腰蜂带进螟蛉的幼(幼虫),就是青虫,会蠕动的青虫,带回去,然后就每天念:像我!像我!经过几天以后,一个礼拜,孵化出来的竟然是细腰蜂。这个是诗经上所记载的,而且是完全错误的,这个譬喻不但是错误,而且是违背现在昆虫学的专业知识,包括《楞严经讲义》也错,包括《楞严经义贯》也错,包括印光大师也错,统统是引用这个,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现在用科学,或者是用生物学来观察,这个细腰蜂抓住青虫回去巢穴,不是每天念那个:像我!像我!不是这个意思。它是要等细腰蜂的卵孵化,细腰蜂的卵孵化成虫,然后来吃这个青虫,所以带那个青虫是给细腰蜂的幼虫吃的,幼虫吃了以后,营养够了就羽化,慢慢......的长大。最后才会变成细腰蜂飞出来。

古人因为没有仔细的观察,而且又是出自古时候的《诗经》,《诗经》一直流传了几千年,几千年了,所以后来的人,只要类似的东西都会引用,像印光大师也是引用,印光大师的意思就是,譬如说蜾蠃负螟蛉,他意思就是说:我们念佛的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像我、阿弥陀佛,念久了,我们就像阿弥陀佛。他的意思是这样子。当然,这种譬喻是一种方便,但是讲实际上的科学,这是绝对错误的,完全是错误的。因此在这里必须要指正,佛法要回归理性,佛法一定要回归到智慧跟科学,不能盲目的说你来了我就全盘的接受,那是不可以这样子的。哪里讲得过去,哪里讲不过去,那是要弄清楚的。

所以在这里,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用这个蒲卢来作譬喻,就是两妄相合变成一物,举这个例子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说:我们认干爹、干妈、义子、义女,来互相结合变成一个家庭,也可以,或者是义结金兰,你称兄道弟,义结金兰,对不对?这个也说得过去,这个比喻就说得过去,两个虚妄的东西,和合变成一个,本来不是兄弟,但是我们义结金兰,是不是啊!包青天里面,不是那五鼠吗?五鼠义结金兰,那就是结盟变成兄弟。所以,佛法里面,完全要恢复理性,回归智慧,回归科学。学佛的人不能迷迷糊糊,也不能说:古时候的人所讲的就全盘接受。不可以的!

看左边啊![此非有想一类。谓非同卵生,想中传命者,乃二妄相合,展转互取,故有轮回。]这是[罔颠倒属惑,以性情罔昧,]搞不清楚,[与圆明妙性相背,是为颠倒之惑。] [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此依惑起业。异者,将他作自,取异为同,故名和合异成,即业也。此如世间,背亲向义,谬袭他宗,]袭就是承袭,纳就是收,[纳彼从我,]收别人依从于我,[相承继嗣,]翻过来![本无有子,乃称有子,本非是父,竟认为父,同异难分。]很难搞清楚![彼此回互,是为回互乱想。]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成想羯南,加两个字,成非有想羯南,[流转国土:此依业感果之相。非有想相,成想羯南者:谓彼此异质,本非有想,欲成其相,但以二妄相合,竟成其想,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就是细腰蜂,[异质相成者:蒲卢,亦名踝蠃,]这个念蜾蠃guǒ luǒ,蜾蠃就是我们现在的[细腰蜂也。]很凶的!我曾经在雷音寺,被这种蜂螫到,哇!那个手啊,很严重的!它躲在桌子底下,我当时住在二楼,有一个空旷的地方,在二楼,喝茶的地方,结果在桌子底下筑一个小的巢,在铁皮的上面也有这个巢,师父没有看到,坐着是我不对,去吵到它老人家,我坐着,它就嗡......哇!叮到了,叮到那个指头,立刻就肿......肿得很大!后来就想办法把它赶走,要不然这个细腰蜂会叮到其他的法师。

[《诗经》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青桑虫,蜾蠃运泥作房,负桑虫纳其中,咒祝曰:类我类我,七日化为其子。]那么像这样搞的话,我就方便了,我就叫一个法师来,把他眼睛蒙起来,带到我的房间,每天念:像我、像我。七天就有一位慧律法师跑出来,这样就很快活了,这样一来就很快,不用栽培,用念的就可以。这个是错的,完全是错的。佛弟子是可以检讨和检验佛经的,不是说你全盘来,非理性的东西,或者不是、不符合科学的,也硬要说我这样叫做对,那就不好。类我类我,七日化为其子。[桑虫本非有想,欲成蜾蠃之相,因其咒故,遂成其想,是为异质相成。]我认为用干爹、干儿子、干女儿,这个就比较恰到好处,那么蜾蠃的譬喻是不恰当的。[此皆好为诬罔诱取他人财物,纳为己有之报,其类充塞。]

最后一个叫做[卯十二 非无想]非无想,如果加三个字就更清楚了,“非无恩爱之想”,非无恩爱之想。【由因世界,怨平声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这个地方有好几个错误。一句一句来告诉大家,问题出在哪里,或者漏掉哪一个字。由因世界,这个(怨)念平音,就是念yuānyuān,内心痛苦,没有办法申诉,怨气,含怨。怨(平声)害轮回,就是你杀害我,我杀害你,乃至于至亲,还是把他干掉。就像现在也是一样,小孩子管不着,妈妈多讲两句话,爸爸、妈妈统统杀掉,很可怕的。所以爸爸、妈妈现在就告诉儿子:你要怎么样都没关系,你不要杀我就好。现在的社会实在是糟糕,不过那个还是少数。

因为杀,成颠倒的妄想性,和合怪成,八万四千,譬喻很多。食父母想,把父母都吃掉。如是故有,非无想相,底下还要加一个“非”,非无想羯南,就成胎了。非无想相,少一个字,非无想羯南,因为这个翻译简略了,少一个字,少一个字,意思就差很多,所以非无想相,非无想羯南,加一个“非”,这样才是正确的。流转国土。如土枭等,土枭是一种鸟,这种枭鸟非常凶猛,它捕食小的昆虫,或者是更小的鸟类来吃,那么土枭这种鸟,这种枭鸟的蛋孵化出来以后,它就用土块慢慢造成一个窝,给儿子有温暖的家,就表示对儿子非常好,负这个土块给儿子,但是,等到它长大以后,小鸟愈长愈大,比父母亲更大更壮,就把父亲吃掉,把母亲吃掉,所以枭鸟名叫做食母,把自己的母亲吃掉,那母亲是为它打点,负土块给这个儿子,对儿子很好,但是儿子反过来把妈妈吃掉。

 以及破镜鸟,在座诸位!这个破镜不是一种鸟,它是一种兽,没有这个鸟的,所以把“鸟”字划X,它是一种野兽,没有破镜这种鸟;是兽。这个翻译的人写这样是错误,还有那个“镜”,不是镜子的镜,师父已经讲过了,它的左边是犬部,镜子那个金(部首)要改成犬部(新版已更正),叫做破獍兽;破獍兽。这个破獍兽,“鸟”要改成野兽的兽,那个镜也要改成犬部。以毒树之果,用毒树的果子,当然那个果子可以吃。抱为其子,就是摘取、摘起来,用爪子或者是用嘴巴叼着,给它的儿子吃,这个儿子成长以后,怎么样子?而父母都遭到,(被)那个儿子吃掉,这个野兽吃掉它的父母亲。其类充塞,所以非无想是很可怕的。

看左边![此非无想一类。原为怀怨抱恨,图害而来,怨结莫释,故有轮回]那么你就知道说,我们有时候很想生一个孝子,结果生到一个不孝子。这个不孝子,每天为非作歹,气身汝命(台语),没有一时一刻,能够让父母亲感到温暖,气身汝命就是气身汝命(台语),这个不解释,外省人听不懂,气身汝命(台语)就是让你气急败坏。因此,你结婚,期盼有一个好的儿子,却生了一个不孝的儿子,但是有时候生到逆子,逆子,那父母亲的生命就不保了。要不到钱,放火烧房子,放火,阿公也烧死,阿妈也烧死,爸爸、妈妈统统烧死,嗑药磕太多了。

[杀颠倒属惑,杀心不止,杀业俱生,]杀心没办法停止,杀的业就俱生,业就是果报。杀心不止就是因,恶因,那么杀业俱生就是果报一定会现前。[反托至亲之父子,而行至怨之杀害,与慈悲忍辱之理相背,是颠倒之惑][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此依惑起业。怪者,怪诞,出人意外,罕见罕闻之事。父母至亲,竟敢吞食,逆天背理,灭伦乱常,故名和合怪成,食父母想,即业也。 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就是非无想羯南,[流转国土:此依因感果之相,必由前世受人至恩至爱,反而负恩仇害,怨对相值,报此仇恨,故有此生,非无想相,无想羯南者:初抱为其子,]把它的儿子抱好,为什么?这个抱的意思就是养育的意思。刚开始养育它的儿子,并不能说[非无恩爱之想,后父母竟遭其食,恩爱断绝,是为无想。]所以,有时候,父母亲被儿子气得半死的时候,每次都会讲这一句话:我若知道你是个逆子,早就勒死你,留你在世间祸世、垃圾!这句话,师妈也曾念过。有时候,我们讲几句话,稍微重一点,她每次都是用这一句。

[出乎意外,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土块以为儿,及破獍兽,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就是养育。[子成父母皆遭其食,此虽报怨,实属逆罪。]所以现在的人那个口号,变成跟以前的口号不一样,以前的口号是“养儿防老”,现在的口号,台湾人的口号刚好相反,“养子义务,不孝应该。”这样内心比较不会那么难过,“养子义务,不孝应该。”是不是?所以也不是说,你这个法师,每一个法师,你所剃度的每一个徒弟,心都能够跟你完全相应,现在要看开一点,只要他不拿刀来杀师父,这个徒弟算不错啦!算不错啦!

[按《史记孝武本纪》云:祠黄帝用一枭,一破獍。]祠就是祭祀,祭祀黄帝的,就用这个枭鸟和一个破獍兽。[孟康注曰:枭鸟名食母,破獍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祠皆用之。今云破獍鸟,恐译人之误。《述异记》云:破獍状如虎豹而小,始生还食其母,此与孟康注,食父食母,又一不同也,录以待考。]等待考证。反正这个世间就是有一类,至亲互相残害的。  [初别列类生竟。][寅二 勒成名数]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辛初 示染缘起遍成轮回竟翻过来!底下,以上是示染缘起的,就变成六道轮回十二类生。[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七终]

那么,翻过来,1134,那么现在1134,这个是碰到好的因缘,净的因缘,学佛了。 [辛二 示净缘起历成诸位(分四)]历成诸位。这个是[壬初 正答因果诸位 二 结显清净修法 三 推重初心劝进 四 判决邪正令解底下,[壬初分十 癸初 渐次三位 二 干慧一位 三 十信十位 四 十住十位 五 十行十位 六 十向十位 七 四加四位 八 十地十位 九 等觉一位 十 妙觉一位]  在座诸位!要有一个概念,就是每一本经典,对这个判教,菩萨阶位的判教,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特别的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的经典判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癸初分三 子初 结前开后 二 立位翻染 三 示所立位 今初诸位看左边的经文:【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阿难,不只是这样子喔!如是众生,每一类的众生,也各各具十二种颠倒。也就是说:他显现出来的相,是显性的,可是他还有隐藏的种子。譬如说人,人的种子,心中八识田中的种子,还隐藏着十二类生颠倒的种子,这是隐性的种子。犹如捏目,乱华发生,就像我们眼睛,捏了一个目,看见空中有花,乱华发生。[此明真如不变之体,能随缘成染成净。前约无明熏真如,而成染用,]若碰到不好的,[为颠倒十二类生;此约真如熏无明,而成净用,]所以,一个人,你看,可以变成佛,也可以变成阿鼻地狱的众生,也可以变成畜生。[为单复六十圣位。]单、复六十,后面会讲到六十圣位。

诸位!诸位看11921192先看注解,单跟复是什么意思?如是,指始从干慧,终至妙觉,重重单复十二,方能穷尽,妙觉果位。单七者谓:一名一位为单。譬如说:干慧地、暖、顶、忍、世第一、等就是等觉、妙就是妙觉,所以,干、暖、顶、忍、世、等,这个都是一名一位的单。那么复的有五个,谓一名十位为复,多数叫做复,譬如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之五者。复的有五,单的有七,以其单有七重,复有五重,故言重重单复十二也。听得懂吗?翻过来![为单复六十圣位。]  [故呼阿难,而告之曰:如是十二类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此即互具也。以类生之众生,心中妄种皆具,]一则现起,起现行,[一则现起,名事造,][余则冥伏,]就是潜藏的种子,我们称为隐性,起现行叫做显性,那么冥伏就是隐性,隐瞒起来,待将来发芽,[名理具。][总括种现互具,]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是互具的,[应有一百四十四颠倒。]不管他怎么样颠倒,总是一个譬喻就可以解决的。

 [犹如捏目,乱华发生者:]所有的众生,都是因为迷了真如本性,[此举喻显妄,以真心喻目;一念妄动喻捏目;乱华发生,喻十二类生,各互具颠倒。然清净目观晴明空,本无空华,]空中本来就没有花,是因为眼睛出了毛病。我们今天看了十二类生,是因为我们真如本性没有开发,如果开发了真如本性,就会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十二类生全部都是空无自性,不可得,[因捏成有,放手元真。]因为你妄动,就妄动、妄执、妄分别,那么就认为有这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我相、人相、寿者相,十二类生就统统有。要放手,就体悟到诸法空无自性,体不可得,那么第一义谛大空显现,放手就是放下,就看到本来面目。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颠倒二字,指喻中虚妄种现,一百四十四颠倒,但由一心本真,故即具足众妄。]妙就是不变之体,[妙,指不变之体;圆,指随缘之用。]所以,我们做人要圆满,佛教这个圆融、圆满是很重要的,不伤人。为什么叫做圆?圆就是没角,没有棱棱角角的就不会伤人。所以讲话都是棱角,这就是会伤人。一个人讲话棱棱角角的,到最后,人家会一个个跑光光。讲话很圆融、很圆满,他就不会伤人。[虽随缘而不变,曰真净,虽不变而随缘,曰真明,此全体大用。本来妙圆真心,合喻中目字,颠倒,即是一念妄动,合喻中捏字。]一捏就变无明了,一动念,我们的真如就变无明了。

 [具足如斯,虚妄乱想者:由一念妄动,本无实体,虽无体本空,而迷位现有,]我们现在看起来,什么统统有,好像有那么一回事,不知道现在正是在作梦时刻。[故曰具足如斯,虚妄乱想;合喻中乱华发生。是则无边生死,毕竟妄想元空,]诸位!为什么叫无边生死?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没有学佛,你跑不掉的,如果我没有学佛,也会很惨的。就像昨天报导的,阿里山,阿里山昨天多少人去赏樱?多少人?去两万多人,开车去,塞三个钟头,堵......堵到阿里山,然后再看几株樱花,再照几张相,再开车下来,再堵三个小时,这样堵六个小时。众生如果没有学佛,他就是这样一直照相,一直看,一直看,生命就一直慢慢的减少,一直慢慢的减少,是不是?那如果说你开悟了,你到阿里山去就不一样了,一看到花开,你就知道,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花非花,对不对?这个花,体性本空,是如来藏所显现的,原来这个樱花是我们本性的东西,有看等于没有看,没有看,方便看,再怎么看,还是毕竟空,毕竟空,还是随缘看。

有一个没学佛的说:话都是你们在讲的。(师笑)我这样跟他解释,他听不下去。他说:话都是你们在讲的。那有什么办法呢?他对这个不能体会。所以说,心往外求的东西,那就不是真实,往内观的东西,自心性显露出来的,那个就是东西。所以我们内心,没有开展清净自性,想要建立幸福、快乐的日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一辈子,都一定会去求。毕竟妄想元(本来)空,[而净明真心,体本自若;则返妄归真,转凡成圣,复何难哉?][初结前开后竟。]

 [子二 立位翻染底下,【汝今修证,佛三摩地,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解释一下。如今修证佛的三昧、三摩地,于是本因,本因,于是最初的一念,这个本来诸妄之因。“本因”就是最初一念,本来诸妄之因。元所,就是本来所起的这个乱想,原来所起的乱想。然后立这个三渐次,有这个渐次就是说一步一步,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就是一步一步来,方得除灭。1136[此法说。云:汝今要得真修实证,五十五位,直至妙觉,究竟成佛。]为什么讲五十五位呢?因为除掉前面的三渐次,三渐次就是还没开始,然后除掉后面的一个妙觉,妙觉已经到家了,所以这五十五位就是还在路上,所以,三渐次、干慧地,加信、住、行、向、地的五十位,再加等觉,就是五十五位。所以论五十五位,就是除掉前面的三渐次,除掉后面的妙觉,是中间,还在路中,叫做五十五位。讲六十位次,是全部都列进去。[所得之妙三摩地者,亦是不难之事。]

[三摩地:指耳根三昧,圆教初住,](位),破无明[分修分证。位位有果有因,有因有果;前位修因,此位证果;此位复修因,后位复证果。]就是每一个位当中,因具足有果,果又作为下一位的因。[至此无功用道,中中流入,妙觉果海,为满修满证。《正脉》科为]判为[正答因果诸位。此云因果,有纵有夺,]纵就是放轻松一点来谈,([若纵之,][则前前皆为后后之因,后后俱为前前之果;若夺之,]夺之就是不准你这样讲,严格来说[则惟佛为果,而等觉以前皆因也。故知旧注于此判证,而不言修,非为确论矣!]不是很正确的论点。[于是本因者:指最初一念妄动,为本来诸妄之因,如前文喻捏。元所乱想者:于本来所起之颠倒乱想,种现互具,如前乱华发生,空元无华,因捏妄现,所现非实。而颠倒妄想所起之处,究竟不离真常之心,故于此建立三种渐次,方得妄想销除,颠倒殒灭,翻染成净,则诸圣位,亦从此成立。不是说三渐次位,尽能除灭,必三渐次后,历位修断,方得种习俱尽耳。]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这一句都是表法的。先解释“如净器中”,如果有一个干净的器具,你想要拥有一个干净的器具,那你就必须去除里面所有的毒蜜,这个喝了以后会死人的,同时去除、倒掉,就是倒掉我们恶劣的习气,无始劫来的杀、盗、淫、妄,这些不好的种子。以诸汤水,“汤水”就是滚烫的意思,用滚烫的水,这样可以消毒。那么用滚烫的汤水,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如水,定如水,一个人修定的时候,他的心中就像拥有甘露水,所以用这个圆通中的定水,等于就是滚烫的水,把那个毒蜜除掉。我们用圆通中的定力之水,洗涤器中的毒蜜。并杂灰香,“灰香”是譬喻圆通中之慧,前面汤水是譬喻定,圆通中的定,这个灰香,更进一步,比喻圆通当中的智慧,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这个器具洗干净了,意思就是最后可以放甘露了,意思就是佛果最后的清净心,就像无上的甘露法味一样,而贮佛果的最上甘露法味,是这个意思。

 [净器者:本元净之器,喻根中所具,不生不灭,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全体大用也。除去毒蜜者:喻除助因、刳正性、违现业也。汤水,喻圆通中定。灰香,喻圆通中慧。洗涤其器者:喻毒蜜虽除,气息尚在,必以定慧洗涤,种习俱尽,然后方可贮甘露也。净器虽盛毒蜜,其体本来不变,故除毒洗涤,堪贮甘露;喻佛果清净心中,堪承最上法味也。二立位翻染竟。]

 底下,1137中间经文, [子三 示所立位 分二 丑初 征起列名 二 别释其相 今初【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如果这个再加几个字,就看得很清楚。说:云何名为三渐次?一者修习,修习的习字后面加四个字:耳根圆通。那就知道说:喔!原来修习耳根圆通要先除去五辛,除去助恶之因。所以这个修习后面如果不加耳根圆通,怎么会写两个字修习?一者修习,修习什么?就接着前面,前面讲的,修习耳根圆通,要先除掉五辛,叫做助恶之因。二者真修,进入真修的状态。刳kū其正性,刳就是挖,除掉、剔除杀、盗、淫、妄,其正性,正恶之性,正是恶业之性。所以这个正性,刚好和你想像的相反,你以为正性是佛性吗?这里讲的正性,正是恶业之性,罪重的,杀、盗、淫、妄。三者增进,违其现业,违就是破坏,那么现业就是六根奔向六尘,拼命的造业,拼命的造业。所以现在要反闻闻自性,性成就无上道。

[前二句征起,后乃列名。此总标三种渐次者,正明修三摩地,入道之先锋也。]这个[列名中六句,皆上修下断意。谓第一欲修习耳根圆通,必要先除助因。助因者:五辛乃助恶之因。第二欲决定真修者:必要先刳正性。正性者:淫、杀、盗、妄,正是性业之罪,]诸位!这个性业,就是不管你受戒、不受戒,一定都是不好的,性者,定也,就是你今天纵然有出家、没出家,或者是没学佛,只要犯了杀、盗、淫、妄,就是一定有罪,就是不好的,叫做性业。所以性业不论出家跟在家,也不论有学佛、没学佛。简单直接讲就是,造了这个恶业就一定要负因果,简单讲就是这样子,叫做性业之罪。[当要刳而空之。第三欲增进圣位者:必要先违现业,现业者,以根奔尘,为现在惑业,又感将来生死苦报,当要违而离之。][然此三者,前二惟戒,均属助行,后一定慧,乃为正修。所以从凡至圣,从因至果,莫不皆依正助熏修。则知三渐次,为能增进,五十五位,为所增进。故后结云:如是则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者是也。初征起列名竟。]

1138中间的经文, [丑二 别释其相 分三 卯初 征名依食断辛 二 深明贪辛过患 三 结名第一增进 今初]【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解释一下。云何助因?也就是助恶之因。助的后面如果加一个恶,那就更清楚了。云何助恶因?帮助恶业之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意思就是说:这十二类生不吃饭没办法保全生命,全就是存在生命,你要不吃,这个生命保不住的,叫做不能自全,一定要依靠饮食。全就是保,保住生命,你不吃饭,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定要吃。依四食而住,所谓:段食,就是像人类一样,要煮饭、煮菜,一定要切一段、一段......的,蔬菜、水果也是一样,切一段一段一段的。你看我们厨房,刀子,你看!拿来,煮食的时候,要煮以前,一定是切一段一段的,切切......叫做段食。那么另外一种解释是一段一段的食,就是说:我现在中午吃完了,休息,再来就是晚上吃。有的人过午不食,有的人再隔一段时间,早餐吃(中餐、晚餐吃),也有的人把段食作这样的解释。同时告诉诸位,一般是说把它切成段来食,这个一般的解释是这样,但也有人把它解释作,一段一段是吃了以后休息一下,这个就比较不符合经典的意思。

触食,就是接触而食,像鬼神,拜拜一触到那个味,触气而饱,就饱了。那么这个思食,就是禅思为食,有的人在这个禅天里面,不是吃饭的,在色界里面不需要吃饭,他用禅定、禅思为食,当作食物。那么识食,那就更高一层了,叫做无色界天,用这个识,微细的识的定,来当作是饮食,他也不需要像我们粗糙的欲界,要吃东西才会饱,所以在色界的四禅天,无色界的四空天,都没有饮食,都只是在心灵里面、定里面的满足,这种状态。

其实吃饭非常麻烦,所以我也是希望赶快去极乐世界,这吃饭真的很麻烦,非常非常的浪费时间,还要去买菜,买菜啊!还要慢慢的来切、切......,搞......搞了很久,是不是?好几个钟头,来,开动,十五分钟就干光光。哎呀!人类为什么会生在这个麻烦的娑婆世界呢?这个真的就是业,我觉得吃饭非常麻烦,是不是有一个国度可以不要吃饭的,是不是?一想到这个极乐世界,思食得食,思衣得衣,这极乐世界是用想的,我要想什么,就摆在前面,哎呀!这个多好。不用买菜,不用煮,用想的,饭菜一桌,像云南省,如果我到极乐世界,我一定要像云南省,你们看过云南省的长桌没有?很长很长,排得很长的桌子,很多的菜,对不对?我到极乐世界去,我一定要这样观想,来请大家吃饭,观想整排的,东西可多了。所以,我们生长在这个娑婆世界,真的很累,为了这个吃,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真的很累。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看注解: [初句征起,下明类生,依食而住。求三摩提者,当断五辛,此别详助因,为助成恶业之因,下教依食而住。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众生,不能自全形命,要依四食,]不吃就会死,所以不能保全自己。[方得住持,非同法性身人,则不须食也。]在座诸位!所以你现在也不要说立刻就要断食一个礼拜,不要学弘一律师,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三个礼拜,我不吃,怎么样子,这个不是佛法,佛法不是这样。万一!诸位!圣人有圣人的修行方式,圣人的禅定工夫够,少许的食物就可以过日子,凡夫用凡夫的角度来解决,你现在如果觉得自己是凡夫俗子,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饿七,动不动就打二个礼拜不吃饭,这个不是佛法。你现在是凡夫,如果你禅定的工夫,慢慢慢慢的增加,慢慢增加,像古德,有人一坐,入定四十九天不需要吃东西,所以凡夫有凡夫的生活方式,圣人有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你没有那个禅定的工夫,这样会搞到胃溃疡、胃食道逆流、胃酸过多,对不对?这样不好。[是食为界内众生,身命与慧命,安危所系,而修习者,应知检择也。] [四食者:欲界人天、修罗及畜生段食,所餐饮食,必有形段故。]那么师父刚刚讲就是要切一段一段。

【鬼神触食,凡遇饮食,但触其气也。】[色界禅天思食,禅天无饮食,但以禅思为食,非思饮食。]不是思,就是不是想要饮食叫做思食,不是这个意思。非思饮食并不是说,想要去吃饮食叫做思食,是以禅思为食。那么这个[无色界,]就更高了,以识为食,识的意思,就含有定的意思。诸位!要有一个共识,在四空天里面,识的定消失,命就没有,记得这一句话。在四空天用什么来延续他的生命?就是用定,这个定力消失,那么四空天的生命就结束,就是这个意思。[以识为食,既无形色,惟以识定续命,]注意看后面那个定,诸位!那个定不是圆定,是分别意识心暂时粗糙的给他降伏,还没有断,叫做识定续命。所以四空天那个定力一消失,生命就结束。[义言以识为食也。][此约胜者言。劣如地狱饿鬼,]那个饿鬼就更糟糕了,在座诸位!如果你到青海省去看,青海省那个湖很漂亮,是不是?人类到那个地方如果口渴的话,偶尔喝一下,青海省,那个一片的大草原,哎呀!那个水真的是干净,你可以弄一点水、几滴喝喝看。但是如果是鬼,饿鬼来看的话,那个是火,那个饿鬼舀水起来喝下去,肝肠寸断,烧烂掉。人,眼睛看起来是水,可是,饿鬼道看起来是火。

 还有一种饿鬼道看起来更糟糕,那个水看起来像脓血,像我们流出来的血,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一样,福报不一样,人类的饮食非常好,对不对?但是这个如果没有经过持咒,这个水如果没有经过持咒、变食,或者把这个水转换成甘露,不持咒,饿鬼喝不到。要不然,你看那个蒙山,为什么要一直持咒?就是要变现让饿鬼可以喝得到,要不然这杯水你拿给饿鬼喝,没有用的,他喝不到的,是不是?因为他福报不够。因此,每一个人的福德因缘都不够,有没有办法享受你的依报,这就看你的福德因缘。水很多啊!你到青海省去看那个湖多大?那水很多,可是你不能喝啊!是不是?有什么用?人类的福报就够了。所以同样一种东西,看起来,那是我们的福报,我们可以用,可是饿鬼道,因为业太重了。

还有一种叫做焰口鬼,嘴巴一张开,就所有的食物跟水统统烘干了,像烘干机一样,像放进微波炉一样,要吃,哗!就冒出火来了,喝不到!一天到晚很饿、很饿,却没办法!因为焰口鬼口一张开,火就冒出来,所有吃的东西统统烧焦,永远吃不到东西。还有一种叫做针口鬼,肚子很大,可是这个嘴很小很小,像蜜蜂一支针一样的要慢慢吸,你看!肚子那么大,需要饮食,可是嘴巴却一点点,用吸的,类似用很小很小的吸管放在嘴里,你去打过针嘛!你打过针就知道了,那个最小的小号的针,就是饿鬼的嘴巴,就是嗯............(师拟吸食貌)吸了老半天,吸没两滴!没办法,对不对?如果这个饿鬼的嘴巴,像平常用的这个吸管,那就可好了,咕噜咕噜......哇!那很好了,它偏偏像针一样,叫做针口鬼。肚子很饿,可是那个嘴巴就像一根针,业报如是嘛!你怪谁呢?东西摆在前面,统统没办法吃,只能用看的。

所以在座诸位!要修福,也要修慧。很多人说:我听经闻法就好,我不修福,听经闻法的福就够了。诸位啊!不是这样子的。所以你有时间要布施时间,你有体力要布施体力,你有金钱要布施金钱,在佛法里面,只有一个能舍能够完成佛道,其他没有办法。有很多人对侵损常住不是很了解。例如说:他来到常住这个地方,每次就很挂碍,去女众的厕所里面上厕所,用了二张卫生纸。她就说:师父啊!我有没有侵损常住?这个念头一直挂着,变成负担。侵损常住不是这样。我告诉你,侵损常住,有一定的这个动念。哪一种状况叫做侵损常住?一、他发的是恶心,侵占以后不还给僧团。譬如说:有一个人来到文殊讲堂,他发的是恶心,他还不是很饿,不是贫穷的那个饿,是想:我就是要让你出家人没饭吃。然后就到厨房,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就把整包米,我们赖以维生的那包米,带着就走,发恶心就是要让法师饿肚子,这个就真的是侵损常住,发的是这个心。

再来,如果说,有一帮的土匪来到文殊讲堂,把所有的比丘都绑起来,赶出去,为什么?那些人要占用所有的房间,床铺也不给法师睡,统统赶出去,你们去睡公园旁边,跟流浪汉关在一起、绑在一起,然后他在那边大摇大摆的,在僧团里这样睡,这个就叫做侵损常住。侵损常住不是说,你来常住用了二张卫生纸,喝了几口茶,每次就挂碍侵损常住,这个完全跟侵损常住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人来,住在这个文殊讲堂,法会期间出出入入,每次就是供养,供养一点,供养一点,要弥补常住,我说,你啊!你已经有布施了。他说:我怕我侵损常住。诸位!侵损常住不是这个意思。是发恶心去占有它,同时要让比丘没有饮食,没有卧具,同时不还给他,这样子,叫做侵损常住。要弄清楚这个,而不能随随便便自己定义因果,然后变成自己心里学佛的一个压力。

诸位!譬如说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有的住在文殊讲堂,他发的心是:我要护持正法。他发的是这个心,这跟侵损常住有什么关系?顶多就是,譬如说,他电灯一开,他忘记关了,这个会损福,会损这个人住在常住的福。譬如说,这个人太胖,打开冷气,房间打开冷气,对不对?出来的时候,突然忘记了,他也不叫做侵损常住,但是会损自己的福报。因为常住的电,是需要钱的,出来以后,就应该把所有的电灯、水、冷气统统关掉,这个就培自己的福报,住常住的就是这样子,这个也不叫做侵损常住,这个会折自己的福报。因此,住在常住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发的都是护持正法,不是发着我要去破坏他,所以这个问题太严重了。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不晓得,哪一种定义叫做侵损常住,重点在发恶心,而真的去占有它。

还有一种,是真的很可恶的,像每一年水陆法会的时候,或者是农历年,我们都广播:三千佛、水陆,人多复杂,你贵重的东西就应该随身携带,外面的那一些扒手、偷窃的人,他会利用水陆法会,或者文殊讲堂三千佛(法会),人多的时候,混进来。因为有太多人掉东西了,那么师父一宣布,他来,偷不到东西,他就怎么样?去女众的厕所,你看多可恶,把所有的卫生棉统统塞进去,包括那个布也把它塞进去,让它不会通,不会通。啊!那奇怪了,说:师父啊!女众那个厕所好好的,为什么阻塞?那我去看,哇!真的,水全部都是淹起来,早期也有,中期也有,我们就去叫水电的来,想尽办法把它拿出来。我说:我一定要看它是什么东西。结果一堆的卫生棉,女用的东西,还有那个破烂的衣服,就硬塞、硬塞,塞进去,把我们整捆卫生纸统统放进去,这个就真的是发恶心侵损常住,你没有得罪她,她只是没有偷到东西,但是因为我们没看到,到底是谁?这个最困难的就是厕所,你也不能用一个摄影机,人家在上厕所,你用一个摄影机,很快就会被告到“头壳长虱子”,对不对?(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5.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6.11)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三套(全)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1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2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3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慧律法师地藏经讲记1--55(全)

慧律法师唯识二十颂、三十颂

化上人法华经(全)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律法师八识规矩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