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1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01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1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106页,[己四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这个圆定,重点是本性的定,叫做圆定。不是刻意让他定,是本性、自性的定。那么现在我们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前面讲的说奢摩他,令悟如来密因,这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阶段呢!说三摩,令从耳根一门深入。简单讲:奢摩他加三摩就是等于禅那,他才有证位。前面两个加起来就是禅那证位的功夫,令住圆定,直趣菩提,也只有悟明,圆满的清净自性本自具足,才能够直趣菩提。

 [此文乃答阿难妙禅那之请。佛为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即题中诸菩萨万行。][因前阿难妙奢摩他之请,佛为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即题中如来密因。]这个如来密因重点是在哪里?就是每一个人都有圆觉的自性。[次因阿难妙三摩之请,佛为说三摩修法,令依耳根,一门深入,]这第二个阶段。那么解六结、越三空,就是我们经题里面的[即题中修证了义;][佛敕文殊选择。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又云: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这个“旋汝”就是旋转。一般,我们耳根的闻都是往外奔,不是动尘,就是静尘,现在要回转过来,所以叫做旋转,你怎么样反闻闻自性,反过来要闻自己的清净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就是不要闻外面的动静二尘,要闻我们的清净自性。返流照性的意思。[而阿难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复愍末世,请示道场加行。]所以又说了,如何建道场,如何来持“楞严神咒”。所以,[佛复为说四重律仪,]不杀、不盗、不婬、不妄。[道场定慧,并亲闻神咒,则巧修正助已周。]这个是一个圆满周期,这是很圆满的一个段落。

[此下阿难请问位次,]“位次”当然就是渐次性的菩萨证位,在这里要特别小心,就是,如果是禅宗,跟教下是不一样的,教下有论三渐次、干慧地、信住行向地,禅宗则不论阶位,一悟即入如来地。此下阿难请问位次,[佛为说妙禅那,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定,虑即是慧。双蹑前奢摩他,即定之慧,三摩中即慧之定,成一圆定;是已登圆教初住,令住在圆定之中,]所以这个圆,你看到这个圆,就是圆满的定,那么圆满的定,就是本性的定,不是偏空的定。我们一般小乘来讲,叫做偏空涅槃、偏空的定,圆定就是不着空也不着有。令住在圆定之中,[定慧均等,]定慧均等的意思,就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同时存在,一体两面的东西。所以,[不偏空有二边,中中流入,]这个第一个中,是用中道智,第二个中是观照中道的理,所以两个中含意不一样。中中流入,第一个中是观照,用中道的智慧观照,第二个中是用中道的理来显现,就是中道的智观中道的理,然后流入[萨婆若海,]什么是萨婆若海呢?就是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带果行因,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任运修证,直趣无上菩提,方为一期修证事毕。此亦无修之修,无证之证。前修证了义,乃自利行,此为两利行也。]自利跟利他。[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庚初 阿难谢教请位 二 如来对示缘起 今初]【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既悟圆通本根,又闻道场修法,欲谢佛恩,故即从座起,顶礼仰白。]“仰白”就是跪着往上,然后向佛禀白。仰就是仰头,是不是?所以就是表示非常恭敬的意思。[智不胜曰愚,]智慧不够殊胜的人,叫做愚痴的人,根不够利的人,([根不利曰钝,])就叫做钝根的人,因为[由智劣故,但好多闻,]只想听经闻法,[未能思修正定,]就是不落实到实地的功夫。[得证圆通;由根钝故,于诸漏心,]诸漏就是有漏的烦恼心、无明的心。[未能进断细惑,]惑有粗惑与细惑,我们说见惑,一般说是粗惑,我们说思惑,一般说是叫做细惑,各个经典对粗细的分法,还是有多层面的。[以求出离。现前蒙佛慈诲者:即选根加行,两重深诲,得正助熏修,楞严大定,故身心快然安乐,今日获大丰饶利益也。]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这个1108有两句话,要调到前面来,第六个字,“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要调到前面。翻过来!安排插在哪里呢?“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加在这个中间,“至何渐次,得修行目?”“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把它调过来。世尊!如是修证,这么样子证、住、熏、修,如是修证,修三摩地,到底到何渐次呢?得修行目,这个修行目就是修行的眼目,才能够分辨到哪一种程度,目就是眼睛、就是眼目,得修行目。还没有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干慧当然就知道智慧很干枯,表示智慧还不够具足,后面都会讲到,什么叫做干慧地,后面都会讲得很清楚。然后四十四心呢?四十四心就是经历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总共信住行向四十,加四加行就是四十四心,后面也会讲到。所以今天这个课程,对初学佛法来讲,有一点困难,这一辈子都没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突然听到这个名词,非常的陌生,老参当然没问题,但老参后面有一段,有时候还听不太懂,有一点艰涩,后面会慢慢的讲下去。

诣何方所名入地中?诣何方所这个“方所”,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程度,就是到哪一种程度?修行要到哪一种程度,才叫做......这个地啊,前面加十,就是十地。那么这个十地,必须要一地一地的断种种障碍,地地要可以证真,所以各有方所、分际。方所,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程度、境界。“云何”就是云何修习,来尽断生相无明。这个云何,后面如果把它加几个字,就更清楚了。如何尽断生相无明,名为等觉菩萨?为什么加这一句更清楚呢?因为等觉菩萨是最后了,要产生妙觉的时刻了,所以就是要断生相无明。云何修习,怎么样修行来尽断生相无明,名为等觉菩萨?

我再念一遍!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三昧,到哪一种渐次,得修行的眼目?当我们还没有达到涅槃的时候,什么叫做干慧的境界?什么又是四十四心?就是信、住、行、向加四加行,要到哪一种程度,名为十地,而地地断障、地地证真?又云何修习来尽断生相无明,名为等觉菩萨?[此明当机已悟正助熏修之法,复请位次也。]“位次”就是各个证悟的阶位。[如是指法之词,发心修证,十方诸佛,最初所修三摩提,从始至终,但未到极证涅槃之前,云何名为干慧之地?]

[四十四心,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也。]四加行就是煖、顶、忍、世第一,后面也会讲到。[《楞严》十信,与他经不同,]其实每一经对阶位的判别,有相当的落差,像唯识的判教,天台或者是华严,或者是楞严,或者《璎珞经》,他们对某些判教都有一些落差。[因开初住为十信也。]意思就是,即十信为初住位,他是这个意思,十信就是十种信心。[况后初住,明言发此十心,又云十用涉入,圆成一心也。]“十用”就是指十信位,把他统统涉入。怎么样?圆成一心。这个就是初住位,就是开十信位,即十信为初住,把初住开十信,是这个意思。[至何渐次,得修行目:此二句应在三摩提下,]所以师父刚刚已经调过去了。[后再接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与下正文,次序方合。][渐次即三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这个助的底下,跟因的上面,加两个字就更清楚了,叫做助恶之因。第一个修习,你必须要铲除会帮助你作恶的因。简单讲:你在第一个旁边,跟他写一个断五辛,就是不可以吃葱、蒜、韭菜、兴渠、薤(xiè)等等。简单讲:所以一者修习。怎么样?好好的修习、修行,然后要除其助恶之因。五辛会让你生吃生恚,熟食发婬,所以要先断五辛。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刳”就是剔除,左边一个易,容易的易,右边一个刀部,剔尽叫做刳,刳就是挖。刳其正性,刳的本意是说:挖空木头的中间部分叫做刳。刳其正性,诸位!这个正性要特别注意,这个正性不是佛性,这个正性是正是恶业之性,刚好跟你想的相反,就是杀、盗、婬、妄正是性戒、性罪,不管佛制不制戒律,都是不好的,所以正性,正是恶业之性,性罪的意思。所以刳其正性,简单讲:第二段的意思就是断婬、杀、盗、妄,叫做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进,违其现业。]这个违是指破坏的意思。现业是什么?我们现在在造业叫做现业,也就是六根往外奔流于外尘,就会造现在的业,我们现在要把它违,就是倒过来,就是破坏它,不要让六根去攀缘六尘,这个叫做违其现业。所以,简单讲:一者,修习除其助恶之因,就是要断五辛,二者,真正进入修行,就是断婬、杀、盗、妄,第三,增进就是要破坏六根,不要去攀缘六尘,就是这个意思。 [得修行目者:即办道之眼目也。诣何方所者:以十地地地断障,地地证真,各有方所分剂,不相踰越,名为深入十地之中;云何修习,进断生相无明,名为等觉菩萨?]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这个瞪瞢就是两眼直视,瞻仰就是等待教化,等待佛的教诲,所以瞪瞢瞻仰就是两眼直视,瞻仰佛陀,然后等待佛陀的教诲,就是这个意思。(瞢měng)。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者:请法之诚,五体并投于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者:大众多人一心,伫待如来慈悲法音。瞪瞢瞻仰者:两目直视于佛,瞻仰待教也。初阿难谢教请位竟。]

 [庚二 如来对示缘起]  接下来,是如来对示缘起,对示缘起就是两个。如果说从染,就是继续变成轮回,还有幻化成十二类生。如果从净缘,清净之缘,有因缘学佛,就慢慢的三渐次、干慧、信、住、行、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一直到成佛。所以就看看你有没有因缘,碰到佛法,要是没有因缘,在经典里面,后面有讲得很清楚,只要这个人,这一辈子没有因缘碰到佛法,佛陀的正法,要停止轮回跟内在的分别习气、烦恼,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要还债,还有一点是人家要还你的债,互相讨债,讨来讨去。不学佛的人,一定会随着染缘,因为你最多只能做一些善事,你没有般若智慧,也没有成佛的善根,也没有信心,对佛法也没兴趣。但是,有学佛的人,就像在座诸位如此的虔诚,坐在台下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身口意随着净缘,随着净缘,你就有机会解脱。所以百千万劫的轮回,就在今生今世,你有没有因缘听到佛法。

所以师父一直重复的强调说:这一辈子没有听闻佛法的人,他的生命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就是愚痴,每天吃了就看电视,看电视接着就睡,睡了明天再起来,再看看有没有刺激的,全世界都跑完了,还是很烦恼,全世界的山珍海味都吃完了,再来就不晓得要吃什么也是烦恼。所以,众生只要没有学佛,就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到死的过程如此的复杂,为什么活得这么的累?爱一个人爱得这么的累,或者是希望做一个官员也很累,考试要考好一点也很辛苦,这个世界好像无所不累,养儿育女没关系,还不孝顺!这个世间无所不累,这个就是随着染缘,所以世间的苦,没有任何的意义,对于觉性的启发,完全没有任何的意义。可是学佛不一样,在佛门里面,所有吃的苦都值得,因为可以转烦恼成菩提,转恶业成善业,转生死变成涅槃,所以在佛门里面吃任何的苦都值得,因此,宁可下地狱而得闻佛的名字,也不愿意上天堂不闻佛陀的名字。这个就告诉我们,接近佛法的熏习是有多么的重要。

[染净二缘,皆由心起。]心就是指动念,有了动念就会付诸行动。[心迷,则依本觉,而起不觉,即染缘起,]所以师父一直重复的告诉大家说:坏的环境千万不能去,坏的朋友千万不能交,因为这个是染缘起,污染的缘起。在座诸位!你跳进泥坑里面,你的身体要不被泥巴污染,都不可能,跳进墨缸里面,不染黑都不可能,所以环境是特别的重要,特别的重要!当然,这个还包括宿世的福报跟因缘。[遍成十二类生,]就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轮回诸趣。][心悟,则依不觉,而起始觉,]本来不觉悟,但是我们起始觉,[即净缘起,]在座诸位!我们虽然内心有一些无明,但是我们仰仗佛陀的恩泽,也借重师父弘法的因缘,开始起始觉,也就是净缘。所以师父一直重复强调说:我们要懂得珍惜因缘,要懂得珍惜因缘。[上历五十五位,究竟涅槃。]

底下就分二大段:一个是依染缘,一个是依真如的净缘。

 [此科即分为四:辛初、如来许说大众承听,二、所依真如为诸法源,三、示染缘起遍成轮回,四、示净缘起历成诸位。今初]【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中间那个悬字,“悬”就是预先。我从凡夫说到涅槃,我预先开示,无上正修行路。左边那个刳,刳的意思本来是挖空,在这里就是指去掉缘虑的分别心,所以这个刳心默然受教,有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你一定要放下分别心,你动念,这个世间就什么都是真实的,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仁者一心动,那么就有妄念,这个妄念看这个世间,就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回事,事实是诸法是空无自性的。

 [重赞阿难言,善哉,善哉者:一赞其自己,得正熏修;二复为大众,及末世众生,发利他心。凡修楞严正定,求大乘者,如前云,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始从凡夫,由三渐次,]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这个就是指修习耳根圆通,除其助因,就是助恶之因,就是断五辛。二者真修行,刳其正性。“刳”就是挖掉,除去就是断除,正性就是性罪,就是婬、杀、盗、妄。三者增进,违其现业。违就是破坏,现业就是六根奔离六尘,名为现在所造之业,我们不要六根去奔离六尘,我们返闻闻自性,把他收摄回来。好!再翻回来!翻回来啊,1110,为了强化大家的印象,我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讲,是因为这里有许多是初次来听《楞严经》的,对这个名相很陌生。

由三渐次,[终至妙觉,大涅槃果海,其间经历,所有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愿其预先,悬为指示,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三渐是凡,]三渐位次是在凡位。[涅槃果海是圣,而非是路,]“路是指中间”还没有到达叫做路。[正令现未,]现,顿点,现在,未就是未来,现,顿点。(即为“正令现、未”——录入者注)现在、未来,[修正定者,]用中道智观中道理,([中中流入。])流入萨婆若海。[从始洎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就是不会走错路,也没有委曲之相。所以有一个居士,他修学佛道二十年,他说这二十年后来听到师父的法,他说:我已经转了二十年了,今天才能够听闻到师父的见性大法,实感庆幸。我说:只要起步,永不嫌迟。所以,走错路的人,受到委曲,这个就是委曲,像已经浪费了二十年的时光,很可惜![汝今谛实而听,当为汝说。]

[阿难与诸大众,合掌刳心:刳剔去也,如刳木为舟,]把实木挖空,我们看过独木舟就是这样子的。原住民的独木舟是这样,不是用我们现代科技做的独木舟,你去看看那些原住民,山区的原住民没有现代的技术,都是把一棵大树砍下来,然后晒干,慢慢的晒干,慢慢的晒干,等它干燥到某一程度的时候,就挖空,慢慢的挖挖挖,变成一个独木舟,你看知识性的影片都有。[剔去其实,而虚其中也。即刳剔缘虑分别之心,一念不生,默然领受教法矣!][初如来许说大众承听竟。]

[辛二 所依真如为诸法源]【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佛言:阿难当知,妙真如性,他是圆满,明就是明照,圆满跟明照是不二的,当知妙真如性,圆满明照不二,他是离诸名相的。因为名是人给他命的,命什么名,铅笔、桌子、椅子、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安一个名。为什么安一个名呢?因为他执着于这个相,所以离诸名相,有相就安一个名,有名就有一个执着,所以一切众生都执着自己的名字。因此,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公关,或者是拉保险,或者是在哪里上班,接触到很多人,如果你想要生意很好,很简单,师父教你一个,记得记住对方的名字,如果这个人来买东西,你叫做什么名字,下次你就记得,他远远的来了,喔!他就知道你的名字了。林先生,林先生!他知道你记得我的名字。所以全世界最响亮的,就是对方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名字,因为全世界统统是我执,因此,能够记起对方的名字,这个是一种礼貌,你做起生意来,就会得心应手,不要说你想要拉一个保险,见了十几次,嗯......那个好像叫......欧巴桑、欧吉桑你叫做什么名字,他就再见、拜拜。搞了十年的保险,竟然不晓得人家的名字,所以这就表示不是很尊重人家,你这个保险拉不到的。

所以我们的妙真如性圆满明照不二,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为什么本来无有呢?因为空无自性,体性本空,意思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界、众生皆是空无自性,本来就没有所谓世界,还有众生。佛真是了不起。今天的科学讲的话和佛讲的一样,所有的星球都是星尘所构成的,也会碎为微尘且是世界空无自性。最近有的人很紧张,谈到2012的世界末日,我说两种事情你不用烦恼:一、如果真的发生了世界末日,行星撞地球了,温度会高达二千度,反正你也没地方跑,还去埔里搞几个货柜,真是白痴,那个一撞击,温度高达2000度,你跑到哪里去,对不对?没地方跑,除非有个地方,就是深海,可是深海你要多久呢?因为两千度,它会燃烧所有的氧气,所有的动物缺氧,植物没有氧气,都没有办法,藻类也分蓝藻跟绿藻,氧气的产生如果没有藻类,没有办法产生氧气,藻类在高2000度是没有办法的,没办法存活的,是不是?简单讲:这个地球,动植物全部都不存在。好!第二个呢?万一没有世界末日,201212211212分,没有,因为这是玛雅文化,玛雅文化的历算是四千八百年到五千年,到了四千八百年、五千年骤然砍断,世间人不了解玛雅文化,就把它当做世界末日,对不对?

行星撞地球,你不用烦恼,要死大家一起死,没有一个能活,对不对?怕什么呢?对不对?这样我们就很解脱,六十几亿、七十亿的人,不会活的呀!我们自己一个人的生命,不算什么了,对不对?讲得比较达观一点,要死大家一起死,所以你不用担心,对不对?万一没发生那就更好,这是众生的福报,那你也不要担心世界末日。所以两种事情,统统叫做不用烦恼。也没有众生。众生很明显的,世间的众生,诸位!佛教导我们,常常观想火化以后,拉出来的那一堆骨灰,你就知道,还真的是没有众生相,众生都是空无自性,这个世间,真的没有众生可以让你执着。

[此举所依之真,要阿难起智观察。真如为染净诸法所依之源,而不为诸法所变,以真如具有不变、随缘二义故。当知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因为生如,佛也是如,众生如,佛当然也是如,立一个众生跟佛当然就是方便,都假名。[离染净之诸相。]立一个净也不可以。[妙性圆明:即妙真如性,圆满十虚,明照无二,弥满清净,中不容他。]“中不容他”就是本来无一物。所以我们真的见性了,不可以立真,不可以立假,不可以立个中道,不可以着空,不可以着有,统统不对。[其体本来离诸名相,]诸佛本来就没有名相。[名言未立,相状未彰,]相状就不明显,你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天地之大,其实是没有名相的。[岂有世界众生,]用我们现在的科学就更清楚了,全世界的、宇宙的,所有都是颗粒、微尘构成的,都是等同恒河沙粒构成的相状,比恒河沙更细了,众生也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体性本空。所以,岂有世界众生,[种种名相之可得?]连名相之可得都没有,万法只是方便说说。所以诸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四科总文云: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是站在绝对的毕竟空、第一义谛大空的角度说的。所以佛教讲的,说到放下,是放到彻底的。[亦如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说真如门,下说生灭门。]【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佛陀一句话就搞定。什么叫做生灭?因为有妄动,有妄心,产生种种的妄执。妄心当中似生,其实是无生,但是,似有所生,因为有生就有灭,有生灭就名叫做妄。譬如说:我们都没有来到这个世间。其实,一百年前,这里没有人超过一百岁,一百年前,整个讲堂,包括师父在讲经,一楼、二楼,没有一个是存在这个世间的,诸法从毕竟空里面,幻化成缘起的父母生我,父母也生大家,有,有还不是真的有,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变化,吃的饭,吃、喝、拉、撒、睡,还要排泄出来,变成只是一个化学工厂而已,我们内心因为不明了,宇宙空无自性,众生空无自性,因而动念,又认为有东西可以执着。没有孩子的,想生一个,还没结婚的,想要拥有真实的爱情,结了婚以后,又希望、期盼一个儿子,有了儿子以后,又希望事业能够顺利,每天从来不停止。这个妄动一起来,是从来不停止的。但是这里所说的生灭,其实是更微细的三细相。我举这个例子,是粗糙的生灭,让你容易了解,这里讲的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是在指最微细的无明一念妄动,是在讲这个。

[上约其体,清净不变,下约其用,随缘自在。随迷悟缘,循染净业,故有生佛之名相。此三句,略示染缘起。因妄,即因最初一念无明妄动,此生相无明,而为诸妄之根源。有生者,即三细俄兴,]突然生起[六粗竞作,]三细六粗都讲过了。[遂有无情之世界发生,有情之众生受生。因有妄生,必有妄灭,生非真生,]因为一切法无生,似有所生,[灭非真灭。]似有所灭,其实都是妄心在妄动,[故曰生灭皆名为妄。故有二种颠倒,乃至十二类生。此依染缘起,而立众生世界之名相也。]

【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如果有人开始修行,知道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动到执着的念、分别的念、微细的念,包括梦中的念,统统是妄。那么来灭妄,把这个妄灭了,真心就显现,所以灭妄名真,是称如来,这样就叫做如来。简单讲:什么叫做如来?就是妄灭尽了,叫做如来。所以说:什么叫如来?如来者,是什么意思?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乘真如之道,来普度众生,就是如来。是称如来,无上菩提,“菩提”是对烦恼来讲的,所以佛教界里面,讲转烦恼成菩提,转烦恼成菩提,简单讲:就是佛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干了杀、盗、婬、妄、酒,不知道,佛陀给我们众生一次机会,可以转烦恼成菩提的。

再来,我们对六道轮回生死很苦恼,佛就鼓励我们及大涅槃,“大涅槃”是对生死来说的,转生死为大涅槃,转烦恼成无上的菩提,所以二转依。在这里,有八个字特别的重要,但转其名,不转其体,意思就是体性并没有增减。今天我们众生,说我们有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没有什么减少,有一天我们成佛了,灭妄显真了,那么,我们也并没有什么增加。妄跟真都放下,这个就是绝对的真如。因此转来转去,是在对众生的角度,让你理解的范围,所以但转其名,不转其体,体是不能转的,体让你转动那还得了。体并没有增减,只有转名相而已,我们现在叫做众生相,这个众生的名字,到有一天我成佛了,喔!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本来是众生,转成佛,而众生、佛,其实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界不增不减,佛界也不增不减,众生界也是不增不减,是故法界即是佛界,佛界即是众生界,众生界就是法界。

 所以,很多人不了解佛法,就这样论断说:师父,你看!你们说六道轮回,畜生会变人,人会变成畜生,请问师父:人愈来愈多,可是,也不见得动物减少啊!山上的那一些无量无边的昆虫,也是很多,人愈来愈多,现在七十亿了,昆虫也愈来愈多了,你们说这个轮回,我不太相信。我说:你弄错了!从理上来讲,所有的众生空无自性,并没有任何的增减,站在体性来讲,站在事上的角度来讲,所有的众生都是幻化的,幻化就是不实。再来讲,众生没有实体性,而且众生,他不能用数量来观,因此,佛讲的众生轮回,是讲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交互来投胎、来转世的,不是在一个娑婆世界、一个地球啊!佛不是这样讲的,佛讲的都是无量无边的世界啊!所以从事相的角度来讲,因为无量无边的世界在交叉,所以并不是论断这个地球,人愈来愈多,或者是昆虫愈来愈多,你就否定了轮回。很多基督徒、天主教徒,来质询、质问、质疑师父说,我们佛教讲的道理是不通的,是不通的,因为他们没有学佛,实在很不好去解释。所以,从理上来讲,并没有众生,因为众生毕竟空,也没有世界,也是毕竟空,所以众生界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佛界,究竟平等,并没有增减,要如此的理解,体性上的东西。

再来,再从事相上来讲,再从过去、现在、未来,释迦牟尼佛讲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又是讲三世了,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只有讲一个地球?那么小!讲十方三世,就是指过去的众生、现在的众生、未来的众生,而十方众生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就是我们讲的,不只在这个地球,是超过了太阳系,超过了银河系,超过了超星群系,种种的星系,无量无边的银河系,这样来论断的,法界来论断的嘛!所以佛有三不能:第一个,佛没有办法度无缘的众生。第二,世界有多大,佛也讲不出所以然,只能讲无量无边,但以无量无边来称量。第三点,众生到底数量有多少,释迦牟尼佛说:不能尽众生界。没办法讲出众生确定的数目,到底是有多少,但以无量无边说,只能用无量无边来讲。要不然怎么讲?外道对我们佛教有质疑的地方,顺便跟大家在这里,从理上来讲,从事相来讲,就可以圆满的回答,这样你也比较会回答。喔!那这样我知道了,以后基督教遇见我,我就会说了,不然就回答不出来。回答不出来,不晓得该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此略示净缘起。由知生灭名妄,乃欲灭妄,方名为真,遂乃发心修行,故有三渐次,五十五位,正修行路,直趣妙觉果海,是称如来;此依净缘起,而立菩提涅槃之名相也。]所以,记得!菩提涅槃也只是名相,众生跟佛还是名相,染净还是名相。诸位!你要学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要扫荡一切所有的名相。[无上菩提:佛之智果,乃转烦恼而成;大涅槃:佛之断果,乃转生死而得。是知烦恼生死,菩提涅槃,乃生佛迷悟,辗转相依,二种名号而已。故曰二转依号,亦非实有体性,即所谓涅槃生死等空华是也。]“空华”的意思就是空无自性。[二所依真如为诸法源竟。]

 [辛三、示染缘起遍成轮回(分二)壬初、劝识二倒,二、别明二倒。今初]【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阿难!你现在正准备要修真正的三昧、三摩地,要直达、直诣如来的大涅槃。你应当先了解、认识一下众生、世界。诸位!把笔拿起来,我叫你写,你就一定要写。众生的前面加有情众生,世界的前面要加二个字,叫做有情世界,有情众生与有情世界,二颠倒因。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现在讲的这一段,后面那个世界,不是指外面的器世界,是附带的。譬如说:我们讲心灵世界,其实重点不在世界,在心灵,把完整的心灵衬托出来,我们讲,我们的心灵世界,其实并不是有一个世界。懂吗?有情世界的意思就是说:现在要讨论的有情世界,就是十二类生。十二类生,此有情众生、有情世界。怎么解释呢?这个执着五蕴身的统统叫做有情众生,那么,有情众生总共有多少分类呢?这个十二分类就叫做有情世界。所以,有情世界就是有情的种类,包括一切的种类就是十二类生,是这个意思。

你千万不要说,一看到众生,又一个世界,所以讲经说法,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听经闻法?他直接了当。因为有师父、上人在引导,你不会听错、你不会看错。哪一个人知道?一看到世界,所有的人都认为三千大千世界,那是严重错误的。所以这个佛法,没有人解开来,很容易,就被初学佛法的认同跟误会,掉进那个坑洞里面,你就跳不出来。所以,这个有情众生,还有,有情这个世界,就是十二类生,二种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所以我们称众生叫做颠倒,而佛陀是不颠倒的圣人。

[此明须识二倒之因。故呼阿难而告之曰:汝今欲修真三摩地者,但向耳门,反闻照性,即是首楞严王,如幻三摩提,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名为真。由耳门下手,可以直诣(往也、到也)如来大涅槃。从因至果,中间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不落支歧。故此耳门,即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也。]“十方婆伽梵”就是佛,就是十方诸佛一路的涅槃门。[欲修此门,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种颠倒,生起之因。此世界,是有情世界(即十二类生),非器世界也。二颠倒因:即有情世界,有情众生,分之为二,皆由最初一念颠倒,以为生起之因;倘若一念不生,即颠倒不生,]所以这个所谓一切法无生,是指妄念不生,不是不生慈悲喜舍之念,不是不生真如自性之念,不是这样的啦。所以一定要弄清楚,一切法不生是指妄不生,不是真不生,真心会生的。即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即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初劝识二倒竟。]

[壬二、别明二倒(分二)癸初、明众生颠倒,二、明世界颠倒] [癸初(分三)子初、从真起妄,二、迷本难复,三、成业感果。今初]【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现在要讲,什么叫做众生颠倒,是什么意思,先讲众生颠倒,再来讲后面另外一种颠倒,二种颠倒。什么叫做众生颠倒呢?说:阿难!由性明,就是觉性妙明,心就是真心,我们的觉性本自妙明,本来是真如之心。这性明圆故,性就是性本自明,圆就是圆照法界,性明就是性本自明,圆故就是圆照法界故,这八个字就是,由觉性妙明真如之心,性本自明,圆照法界。因,因什么?这个是讲出妄的原因,因明发性,就是因妄加,中间这二个字就妄加,妄加,妄加一个明,我们的本明没有开发,我们强迫他,变成一种意识心的明,本明是真如的明,我们强加他,变成一种分别心、业识心的明,那么就变成能所,这因妄加明发性,诸位!这个性不是本性,前面加三个字,叫做业识之性,“业识之”,业识,造业的业,意识心的识,业识之性。

因明发性就是,因妄加一个明字,所以产生了业识之性,底下加二个字,性妄见生,性妄见生这个性上面加二个字,业识性妄就见生,业识之性,它本身就是妄,所以性妄见生,这个性不是本性,已经妄动了,因为加一个明,把这个本明,变成了业识,所以,因妄加明发业识之性,这个业识之性就妄见生,就看到有东西生出来,不知道一切法本来无生,从毕竟无,诸法空无自性成究竟有。为什么叫究竟有?是每天接触的根、尘,就是能所不断,叫做究竟有。绝对不会放下那一份执着的力量。刚强难化的众生,为什么叫刚强难化,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是在那个执着,不管什么东西,执着,不管什么事都有意见,不管什么事情都落入分别,怎么会没有呢?所以,学佛从毕竟空寂彻底的解脱,了解一切众生,都是因为动念,要加一个明在我们的本性,就变成业识之明,就不是本明了。因为妄加一个明字,就发这个业识之性。那么这个业识之性就妄见有生,那么妄见有生,就从毕竟无,本来是诸法空无自性的就变成有了,而且没有一种东西,色、声、香、味、触、法,真的好像看起来像有,眼、耳、鼻、舌、身、意,看起来好像是有,那就是能所不断了。

[此明真如随染缘,从真起妄。初句征问,下释颠倒之因。由性觉妙明之真心,性本自明,圆照法界,此依性明体中,圆具十法界之故。下起随缘妄用。][因明发性者:因妄加明于觉体之上,遂发生业识之性,此句即性觉必明,因明立所。明即能明之无明,性即所生之业相;]明即能明之无明,性即所生之业相;[亦即论云:依不觉故心动(即业相)。][性妄见生者:业识之性,由无明力,转本有之智光,为能见之妄见生焉;即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这已不是本能,是妄能,不是净,是妄。[亦即论云:]依动故,记得这个动就是妄动的意思,[依动故能见]就是六祖讲的仁者心动,依心妄动故,所以变成有能见相[(即转相)。]

[从毕竟无,成究竟有者:从毕竟无名无相之中,]本来诸法本来就空,[由妄见故,遂成究竟有相之境界,即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无同异”就是本来就没有什么分别,无所谓同、也无所谓异,现在变成完全成异了,变成能所不断了。[亦即论云:依能见故,境界妄现]所以,在座诸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境界,统统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短暂的假相,都是缘起,都是刹那生灭,都是唯心现量,若不动念,这些相对我们来讲,就没有什么作用,妄心也不生。只依能见故,因为意识心硬要能见,一定要见,一定要强迫自己一定要见。从晚上作梦就知道,在睡觉的时候,也没看到色、声、香、味、触、法,可是躺在睡觉里面的这个意识心特别的强,就是一定要见,所以在梦境里面,就会显现种种的相,让你自己看。简单讲: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我们这个山河大地,其实都是如来藏性。自心取自心,我们执着自己心性的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非幻成幻法,本来真如的自性是非幻的,现在成一切都是幻,一切都是幻,所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即现相)。][此妄相,惟以一念无明,虚妄而有也。]所以,相怎么来?相就是因为坚固的妄想而来,后面有讲到。坚固的妄想就是难以突破。诸位!为什么会有相?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为什么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在后面讲,就是因为四个字,坚固妄想,透不过去。

我们现在发明X光,这个人,X光一照,明明就是一堆骨灰,哪有让你爱得死去活来?没有这个东西,是不是?小说家、电影都是用这个题材,男女的爱情来拍,如果这个佛的角度像X光一照,剩下骨灰、骨头,哪有这些东西可以让你演的?但众生这样子才能过日子,要不然吃完晚饭要做什么?当然要看一下韩剧、连续剧,不然日子怎么过,他会闲来无事去持个楞严咒吗?我看很难喔!心知肚明。【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这一段有点难,你笔要动得很快,“此有”要加几个字,“此能有之无明”这个有,“所有的三细相”。如果不写下去,你根本就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什么此有所有,生出来的三细相,业相、转相、现相,所有,三细相。非因所因,无明实在不是真非因所因,你根本就看不懂他在讲什么。此有,此能有之无明,所有,就是无明所衍正的因,真因是真如自性。所以,无明实在不是真的能因,也不是万法真的所依,万法所依是真如自性。所以,六祖讲: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依于自性嘛!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现在不一样了,众生看到的不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万法由无明所生,非因所因的意思就是,无明实在不是真正的能因或者是能依。所依呢?所依,所依是什么?就是三细相。无明非真所依,三细非真能依。(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5.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6.0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1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2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3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4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5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6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7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8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9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0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1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2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3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4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5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6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7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8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9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20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21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慧律法师地藏经讲记1--55(全)

慧律法师唯识二十颂、三十颂

化上人法华经(全)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律法师八识规矩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