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3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道场加行13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3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义贯》1517页,第二节  坐道场修定慧。1﹒因戒生定。诸位,这个戒其实是八宗共修,任何一宗派,包括大小乘,南传、北传、藏传,统统要持戒。诸位!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那么,不戒污垢,道业就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这个戒是八宗共修。

经文:【“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注释][“坐道场”:“道场”,有二]个意[义。一、修道或]者是[证道之处;二、传道之处,]也就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即讲经说法之处。这里是指佛修道之处。“坐”者,]就是[不动也。故]所以叫做[“坐道场”即][是于修道之处所,身心不动;]这个身心不动:就是表示坚固不坏,证得涅槃妙心,叫做身心不动。[这个“不动”,并非指]并不是说[一直坐著不动,而且也不能说只有在静坐时才不动,而是于道场][中修道][][,于行住坐卧、一切时中,身心皆不动摇;又,不动者,]就是[不为烦恼所动,] 诸位!这个烦恼,包括我们白天的烦恼;包括我们晚上夜梦的烦恼;包括我们身体的微细的种种变化的烦恼,统统包括在内。不为烦恼所动,[不为内外一切境界所动,乃至一念不生,故不动;]这个不生是指体悟到本性没有妄动。所以一念不生很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体会。所以古时候禅宗开悟的祖师说:一切法不生,莫作无生解。这个无生是说:它的当体即空,没有实体可得,叫做都是缘生、都是无生、都是不生;但是有般若的妙法从心而生,这个不一样。所以讲不生,不落入不生的观念,是说体性本空,这个叫做不生。故曰不动。[言一念不生者,为无一妄念、]为没有一个妄念、[恶念、邪念生起,非无善念也。]诸位!这个非无善念,讲了还不够透彻,非无般若妙智念,这样才是正确的,般若妙智就包括善念。如果说:非无善念,如果你把这人善念,上纲到佛念、智慧之念,那就变成有一点善跟智,还不是很搭嘎,应该说:非无涅槃妙心之智、智慧之念。简单讲:就更有智慧之念头、慈悲的念头。[若如是者,即名坐道场,故称不动道场。]

 [“先持比丘清净禁戒”:法如是故: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故先持戒,]这个戒是八宗共修,不是哪一宗才要修,没有一宗不修持戒,他能够成就佛道的,这是不可能的!故先持戒,[净身语二业,再进修禅定,以禅定水洗涤心垢;垢尽心明,本智显发。是故欲修无上法,最先须持佛戒。然而此处经文既说持比丘戒,那么在家众当如何?须知本经所说法门为最究竟之实法,非一时权便之法,]乃是成佛的法,教你如何成佛。所以[故修学者的条件当然也是要求最高的,]所以,《楞严经》叫做博士班。所以,是[故须][出家,方][][修究竟][无上道。又,既然心慕如来无上道,志出生死,舍此无他,]也就是[即应][舍生死贪爱,如法][出家,受学如来三无漏学,方得名为真正虔诚发心修行无上道者。至若在家众,若至诚慕道,但][为因缘所限,尚未能][出家,欲修此楞严法门,则或可如法受持五戒]或者是菩萨戒,[及菩萨戒,然后进修此法门,以至诚所感,或亦]或者是也[可入深三昧,大发圆解,亦殊可能。]那么现在就讲到佛经上的,结婚跟不结婚的问题,比丘,佛在世的比丘,可以证种种的果位,果位就是最高可以证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乃至有的人根器利的,是证到菩萨果等等。那么佛在戒律学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在家居士,最多他只能证到三果阿罗汉。这三果阿罗汉是什么情形呢?他不淫,但是,他还有少许的念头,还有少许的念头,这个念头不会去做,可是他这个男女的欲念几乎归零;但是,还有一点点的,譬如说他会欣赏人家、欣赏美女;可是他并没有说我要跟你行淫,这个叫做习气。

简单讲:就是欣赏美的东西;但是他不会跟她做这些男女的事情,这个包括证三果阿罗汉,他还是会有这种习气,还是会有这种习气。简单讲:为什么出家是可贵的?正因为他全断淫欲。那么在家居士为什么修行很困难?就是因为在这个五欲六尘当中,又要去达到一种解脱之路,这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叫做火焰化红莲。这个火焰化红莲是指的在家居士,一般来讲的话,火焰化红莲,是不是?就火焰就表示五欲六尘的修行,化红莲,那就表示里面也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也是指在家居士的立场。那么出家众呢?他因为他能够远离这些俗事。但如果说,出家众出家以后,道场时空不允许,他也忙得跟在家居士一样,那就是僧跟俗没什么两样,所以说很可惜出家。所以,在座诸位出家众!师父就这样勉励大家:现在的在家居士,经教上是愈来愈强,愈有时间用功,颠倒过来,反而有时候出家众法会忙啊、东奔西跑啊,反而没有时间看经典,了解的这个义理反而比在家居士更浅,那么我们拿什么来给众生供养?冷静想一想,冷静。所以在家居士提高了水平,有好处就是:出家众你不得不用功,你不用功就交代不过去了,所有的大众的居士都这么地精进勇猛,经教如此地通达,还悟明了心性;而我们出家众,一直每天在忙于这些法会,枝枝叶叶的,这些跟了生死没有什么关系的。红尘俗世的事情,看起来很漂亮,说是在度众生,其实跟道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修行,在临命终就可以看出真枪实弹是什么?所以因此在这里要鼓励一切出家众:真的要精进,讲一句比较世俗话,就是不能输在家居士,经教也好、心性也好、精进也好、布施心、慈悲心也好,虽然你现出家众的相,但是不用功,可惜!这一辈子真的很可惜!

 [“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第一”,][指德][]德就是德行,[腊俱长。]蜡;蜡就是出家很久的叫做蜡。俱长,就是长老。那师父就算了,师父这个德是不够啦,我很惭愧,德不够,我这个薄德矮僧啦。但是,这个蜡是很长,我出家到现在为止,就三十几年了,这个在佛教界来讲的话,是中生代的,也算是有一点历史了,三十几年了嘛![“师”,]就是[指戒师。于此法门之修学,不但须要出家,][且须][][最清净大德求得净戒。][“戒成已后”:“戒”,][指戒体。谓如法登戒坛,成就最清净戒体之后。]所以我们要去受戒的时候,广化律师交代两句话:一、发上品心,得上品戒。二、到戒坛上,不准看戒师的过失,统统不准!这样子你的心自我清净,得上品戒!那我们就完全按照广化律师所交代的,十几个人去受戒。那么我们这个讲堂再加一条戒,就是你去戒坛上,去的时候一句话统统不要讲,就是保持安静,就持这一条戒就好,人家在讲些有的没的,你不要去参一脚,那个跟你没关系,我们就是这样子。因为你出去受戒,就代表文殊讲堂嘛!对不对?

[“着新净衣”:所着之衣,里里外外皆][][清净;若无新衣,]如果没有新衣,[即将旧衣洗净;]就把旧的衣服洗净;如果[若有破损,须得妥为补缀。]这个“缀”就是缝补。[如是内具净戒,外着净衣,]也就是[即内外俱净、表里如一,为证性相一如作因。][“然香闲居”:“然”,同“燃”]是一样[。“闲”者,]就是[不忙碌、勿迫,以放下一切世俗作业,内外无事,无有外骛(骛wù:追求),]这个“鹜”就是心往外奔驰,叫做外鹜,“鹜”就是奔驰,心往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那个奔,奔驰叫做鹜。[无有攀缘,]所以[故称为“闲”。] 所以,闲人非等闲人。[又,“闲”]者就是暇[即是暇,修道之人]也就[即是“有暇之身”,] “闲”就是“暇”,那么这个“闲(xián)”,就是跟那个“暇(xiá)”是一样的。“有暇之身”,[不同于世俗之人,忽忽遽遽(遽jù:匆忙)、]就是匆忙的意思,非常地忙碌,很匆忙。[来来往往、纷纷扰扰、栖栖皇皇,]这个“栖栖”,这个念qī。“栖”的意思是:心中不安而急迫的样子,叫做“栖栖”。差不多一切众生、世俗人差不多都是这样子。栖栖皇皇,[无一刻得暇:身无暇、意无暇、虚劳不断;上班也忙,忙着上班;下班也忙,忙着下班;放假也忙,忙着做家务,忙着度假、忙着陪孩子老婆、忙着吃喝玩乐、]就是都没空,没有闲暇的时间。[忙着与亲朋交际——无有一刻不忙,只是换个方式而已。]所以[故世俗之人,即][是“无暇之身”。坐道场修行之人,以俱放下一切世间作业,]所以[故能“闲居”,静坐摄心。]

 1520页, [“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一百八遍”,表能灭一百零八烦恼。]所以,有的人一直问师父说:为什么那个念珠是一百零八颗?所以,念珠一百零八颗,就表示一百零八个烦恼,那么拨一粒就表示去除一个烦恼。有的人,那条念珠已经搓到发亮了,也没作用,那就是表法归表法,那条念珠搓到快变成发光体了,烦恼还是断不了,表法是表法的,体会的人还是不多。所以,世俗的人就是很忙碌,那么,坐道场修行的人,因为放下一切世间作业,就可以断烦恼。所以,去除一百零八个烦恼,就是这个意思。诸位看![行者以净戒违其现业,神咒除其宿种,]这个“宿种”就是宿世的种子,宿世的习气的意思。那么,[][现齐修,]种子用神咒来除;那么现行,用这个如法的持戒来修行,违其现业。后面有讲到: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同时齐修!所以,[故魔不能得便。又,先诵咒,以神咒之威神力,感得天龙八部、护戒神王、金刚明王,皆来拥护,]所以[故道场严净。因此古来打禅七之道场,皆][有先作“楞严会”以除魔事之传统,盖据此而来。]

[“然后结界”:]这个[“结界”,在建伽蓝(寺院)之前,或]者是[欲设传戒之戒场,或]者是[欲设立修道之场所,]也就是[即依显教、密教之“作法”或]者是[“仪轨”,或]者是[毘尼中所制之“羯磨法”,而定其道场之区域]或者[与界限,并清净、加持之,称为“结界”。] 出家人对这个就一点都不陌生了,每年的结夏安居都一定要结界。[其作法所限定之地,称为“结界地”。结界有两种:一、自然界,即以自然环境作界限,如山、河、湖、岛、洲、林、树、岩等为界。二、作法界,为以集僧]集僧就是集合僧团。佛制的戒律,统统是僧团是一致的过生活的,除非有特殊的。为以集僧[作羯磨所结之界。此作法界又有摄僧界、摄衣界、摄食界三种,]就是说出家众的生活,包括衣、包括饮食,都有一定的范围,那么活动的范围,叫做摄僧界。那么衣,三衣一钵的衣,还有饮食,都有一定的范畴。[这些都是方便僧众集合、说戒、诵戒等之用。以上为显教之结界。密教于每次修法时,皆有结界。密教之结界有五种:地结、四方结、虚空网、火院、及大三昧耶;并且于每次修法末了,皆须解界,又,结界即][是严净、守护、加持之义。凡][建道场,不论永久]道场[][短期]的道场[者,]包括佛七啦、梁皇啦,包括水陆啦,这个叫做短期的。[][须先结界,如世间人欲开垦一块地,须先圈定其范围,隔除闲杂人等,以维现场安全,然后施工;建道场修行,亦复如是。]

[“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此时,由得咒力加持,][及己之定心,而得住于止观:于止观中,求祈现在十方佛国中之如来,不违本誓,放光加持。“灌顶”,即是如来以其一切智海之水,灌行者][顶,令速得如来之一切智智,此为一切加持中之最上者。]

 [义贯][“若有末世”之佛弟子,“欲坐道场”修行大定,须“先”受“持比丘”之“清净禁戒”,且于受戒时,“要当选择戒清净者”,德、腊“第一”之“沙门,以为其”戒“师,若其不遇真”实“清净”大“僧,汝”所受“戒律仪,必不成就”。于无漏“戒”体“成”就“已后”,即成道器,能堪修大行,魔不能坏。然后沐浴、“着新净衣”,表里俱净,]所以,你看看,人家修行,包括这个衣服都要是着净衣的。所以不要常常发愿:我七天不洗澡!不!不要发这种愿,发这种惊天动地的愿,这样不好!着新净衣,表里俱净,[“然香”供佛,“闲居”静坐摄心,接着“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以此咒力加持内外,“然后结界,建立道场”,于止观中“求于十方现”在“住”持所化“国土”诸“无上如来”,以本誓愿力,“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诠论] [如是一切如法修行,十方如来悉知悉见,以本愿力护念加持,所作修行无不果遂。] 在座诸位!什么时候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是最高兴的呢?就是如法如律,如佛所说,依教奉行,我们常常要讨好一个人,对不对?譬如说这个公司的老板最喜欢什么?他最喜欢吃吃什么樱桃啦、水果啦;有的不喜欢吃水果,有的喜欢红包,搞一点现金,是不是?那底下的人就会想办法。这些佛都不要,只要你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就好好地修行,十方诸佛欢喜!诸位!做善事没有智慧,那么,最多只能到六欲天,六欲天就是说你智慧不够嘛,你很认真地在做善事,就是你去帝释桓因那个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玉皇大帝那个地方,跟出三界没关系的!所以,一心有行善的人,记得!一定要走修行,修行跟善是一体两面的东西。那么有大智慧的人,一定懂得行善;懂得行善,他不一定有智慧。所以,一定要先开智慧,然后再来就是行善。有的人,行善跟智慧是一起的,那么,有的人是专开智慧,因为没钱,没办法行善。所以,在这里一定要了解,什么能够让如来欢喜?就是如法如律,如佛所说,依教奉行的那个人,不管你在何时何处何地,都是受佛的青睐、欣赏、赞叹,尤其是持戒清净的人,龙天都会护法!

2﹒因定发慧。经文:【“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注释] [“白衣檀越”:此为在家男女二众。]这个是在家的男女二众。[“檀越”为华梵合言;“檀”,][梵语,具言为檀那(Dana),]布施的意思[布施之义。“越”,]就是[超越,以布施能超越贫穷之苦海,]所以[故称][檀越。贫穷有两种:财贫及法贫。施财得超越财贫,施法则得超越法贫。前段说欲修此法者须受比丘戒,此段虽许在家二众亦可修此大法,然]也是[亦须][持戒清净,不只][持在家][五戒、菩萨戒、且须行梵行,如同出家,身不行淫(邪淫、正淫俱除),]也就是除心淫,[亦除心淫,如是方堪修此胜法,具如下说。][“心灭贪淫”:]也就是[即行梵行,及持如来清净明诲。][“持佛净戒”:并且不论出家、在家,皆须持佛之一切净戒。]

[“发菩萨愿”:即]也就[是发菩萨之四弘誓愿,以此四愿为一切菩萨大愿之根本,须发此四大愿,方具菩萨种,堪修大行,绍佛种性。] 诸位!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这四句。[“出入澡浴”:“出入”][][指若出了道场又再进来,即须沐浴以净身,以免在外面染上不净物,而为恶鬼神等秽物所附,隐于道场,乘虚作怪,为害不浅。]所以[故于专修][][,“护净”之事非常重要:身心内外不可藏纳任何不净。][“六时行道”:一日之中共有十二时,昼夜各有六时,其中六时行道,六时静坐;行道即包含经行、礼佛、诵咒等。行道与静坐交替而行,如子时行道、丑时静坐、寅时行道、卯时静坐等,如此则动静合宜,调合昏散。然而不论是行道或静坐,其所修皆][是依于“返闻自性、入流亡所”而行。] [“如是不寐”:“寐”有二]种意[义:一、昏睡,二、忘失。]不昏睡也不忘失,叫做不寐。[修道时若作短时养息,亦][不可如常人昏睡不觉,须右肋而卧,心作光明想,以除无明及昏忱盖。除此之外,于一切时中,念念之中皆不能忘失“返闻自性”,]所以[故称不寐。]

在座诸位!很重视睡眠的人,而且是睡眠很重的,睡着的时候像死人一样,这个人很难入道!几乎没有办法。这个昏沉跟睡眠,是一种重度的愚痴、重度的无明。简单讲:这个修行人,这一辈子不会很重视睡觉,但是,他睡了、睡醒起来,也不头痛啊,不会感觉怎么样,可是,也很容易知足,那么,这个人睡眠很少的人,这个人求菩提之道才有可能。昏睡,或者是重睡,睡得像死人一样的,怎么挖都挖不起来,这个人业障非常非常地重,很重的!但不是说我统统不睡觉,每天都在发炎,睡眠不足,身心俱疲,不是这种意思,是自然而然地睡眠的时间很短的人,这个人,表示他是修行人再来的,不重视睡眠。古来高僧大德,他们一般人都是睡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大概都是睡四个小时,四个小时。以讲堂来讲的话,也不会睡超过六个小时,十点打板嘛,十点打板也不会马上去睡,四点多起板了、就起静嘛。所以在讲堂也不可能睡眠超过六个小时,再怎么样子,一个出家众睡超过六个小时,那就很糟糕的事情!

[“我自现身”:于修行][中,若见有佛、菩萨现身,须善了知是否为魔事现前,或只是自心一时妄现之幻象,而并非真正佛菩萨现身;其方法即如古德所说:“若见佛像,当观空寂,(观诸][本不生,一切诸法,自心现量),如是观了,若是真佛,其像显然,]因为佛空有一如的嘛,于空寂当中会显像;但是,魔则没有这种功夫了。[若是魔事,其像则灭。”]经不起空的摧毁,更不用说讲立像了,达到空有的圆融的佛,那么就是这样子。观空寂,佛一样直立在你的眼前,因为空有不二。

[义贯] [“阿难,如是末世”持戒“清净”之“比丘,若比丘尼”,或持戒之“白衣檀越”,其“心灭”除“贪淫”,行清净梵行,][且“持佛”所制一切“净戒”,并“于道场中发菩萨”四弘誓“愿,出”道场后复“入”之时皆须“澡浴”净身,殷勤护净,“六时行道”、六时静坐,善摄其心,“如是”明觉不昏“不寐,经三七日”勤行精进,“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速得“开悟”。]

第三节  建立道场、结界轨则。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注释][“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于末法之时修行,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建立道场不是一件小事,须尽心尽力,如法如仪,清净庄严,方能免除魔事。]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的“无上”慈“悲”教“诲,心已开悟,自”已确“知”于“修证无学道”方面定当“成”就。然而“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建立道场”时,应“云何结界”,方符“合”诸“佛世尊”所制之“清净”仪“轨”法“则”?

1  净地、结坛。经文:【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诠论][自此以下,为佛开示如何建立道场、设法坛、备供具、供品等。因为修行圣道,牵涉到六凡、四圣、一切染净、依正诸法,所以本有许多凡夫无法通达的不可思议之处,道场的设立须理事兼顾。]因为理是无生,事就是表法,由事表法的,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为什么要建道场?简单讲:就是让凡夫一看就知道表法的,诸佛的心就是这个意思。[然而不管如何建立,总离不了清净及庄严二法;又,清净为内外清净,庄严为内外庄严;内外清净故能离障,内外庄严故能成就一切圣法。然须先清净,而后能庄严;以清净为体,以庄严为相、用。把握这两个原则,方能开始建立坛场。]

[又,须知此中种种事相,都含有深义或]者是[密义,一般称为“表法”。表法的“表”字,][是表徵或]者是[代表之义,也就是文学中所说的“象徵”(symbol)。象徵之义,为以某形象来表徵某种意义,][][以玫瑰代表爱情,以骷髅代表死亡,]这个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送她一朵玫瑰,多美丽的玫瑰花~~~它就表示这个意思。那么,你送他一个骷髅,就表示死亡;没有人在送骷髅的。[]也就[是象徵之义,又称为“表法”。然而“表法”与“譬喻”]有什么不同呢?[有何不同呢?于文学中,譬喻(simile)系显喻(明喻),而象徵则为一种隐喻(metaphor)。譬喻之中,]隐藏起来的一种譬喻。[一定有一个“如”字、或]者是[“像”字、或]者是[“仿佛”、“好象”、“犹如”等,举例言这,]举例来说:[“人生如梦幻”,]这个[就是譬喻(显喻);]非常明显的譬喻,说:[“你是我夏天的太阳”、“音乐性是诗的灵魂”]这个[都是隐喻。]为什么你是人夏天的太阳?这个就是隐喻了。[隐喻有很多种,象徵(表法)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为什么要解释这些呢?因为佛在讲甚深法的时候,常常都用譬喻的方法来说(因此佛经是文学性及诗意很高的作品——然而佛却不是为了文学性或][诗意而运用譬喻。)其实“譬喻”即是佛十二部经的一种。那么佛为什么于说法中要广用譬喻呢?因为佛所说的道理很深奥,非已]不是已经[证入圣慧眼的人,无法现量知见,]现量什么意思?万法唯心现量,就是证量的意思。[因此佛只好以种种]譬喻、[“比量”言词,]来说,[令闻者睹近,]令闻者亲近,[渐渐深入,]不比喻的话,他听不懂。

有一次,师妈,我妈妈问我说:请问师父!美国有多远?她没去过美国,也不晓得一万多公里。她坐过台北到高雄的飞机,我就跟她讲,台北、高雄,这样来来回回,这样有概念吗?她说:有。要坐十趟!喔!那么久喔!嗯!(笑)这样比喻一下,她就知道。[最后达于本源的“现量”境界。因此佛在《法华经》等经][中说:“诸有智者,应以譬喻而得开悟。”这里的“譬喻”即包括了显喻及隐喻。《金刚经》中的譬喻多为显喻(举如]譬如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法华经》][中的譬喻多为隐喻(][][:三车、羊车、鹿车、大白牛车;化城;浪子回头的故事等)。]这个我们在《法华经》都讲过了。[这些隐喻(也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诸佛之“密语密义”),学者必须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文字背后的意义),这样修来才有意义。而此处所说“设立道场”的种种事相,也多半涵摄某些密义或]者是[深理,并非纯粹只是表面的庄严。因为事相上的严净又含藏了理上的深义,理与事两][相和合,]所以,佛法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废理,绝对要理跟事都要圆融。[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法力,这就是如法设立坛场的用意所在。]

1530页, [附带提一下,设立坛场][][,理或][事皆][不能偏废,但由于我们在时间空间上,与佛世时大不相同,有许多事相上的物品实在无法一一完全照办,例如此段经文中说][用大雪山的牛粪来涂地,在此情况下,恐怕只能尽量于事相上配合经文而作,或]者是[用相近之代用品,]接近的一种代用品。[但犹须通达其理,如理而作,如此即使于事上有所不逮,](有所不逮就是不及),[亦庶几无大过矣。][最后,关于前面所提的“护持道场清净”一项,有必要再详加说明一下。所谓“护持道场清净”或]者是[“护净”,对于佛法的修行人而言,于专修、静修、或][闭关][][,特别重要。“护净”的内容,最主要的当然是指“净戒”;若以修此大佛顶法来说,当然是要依“四种清净明诲”去修,以为首要。其次,在家或出家,都应依其已][正式受持的戒法来修持,]也就[即是所谓][“具戒清净”;]如果[若已][受菩萨戒、三坛大戒者,即应依“菩萨三聚净戒”]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戒,就是菩萨三聚净戒。[而修。接着再依佛顶三味法修持,以达][“净念”、“净业识”,念念护持自心清净,相续不断——这就是积极的、主要的“护净”之行。此等诸行是护净之“本行”或]者是[“本因”,但光是有本行之因也还不能成就其事,仍须有许多“助行”或“助缘”,因缘和合则事易成就。]所以[故“护净”之助缘以及助行亦不得忽视或忽略,亦须虔敬如实而行。]

[那么什么是护净的“助行”呢?简言之,]简单说:也就是[即行者自己的身体以及道场的环境,皆][][护持清净,勿使]不要使它[污秽、脏乱。首先,佛案、佛龛、供桌、供具皆须常擦拭,维持干净;乃至地板、地毡、行者的起居处或卧房、书桌、浴室、厕所、马桶、洗脸台等皆须整理干净整齐。]有的人房间自己整理得很干净,那个佛堂的佛桌,手一摸,哇!一层灰尘,真的!看了这一段,就起惭愧心了![早起后,]早上起来以后,[被子、蚊帐皆须折叠收拾。最重要的是:每天必须沐浴一次,内衣裤][][每天][换。]如果[若依密法修习,有些经轨中还规定要“六时澡浴”,这可能是因为印度气候湿热,容易出汗,再加上礼佛、经行流汗更多,][故须][常洗。在此讲一则事:二十多年前,在香港有位在家的“上师”,他在书中教人闭关时,特别叮嘱行者“不要洗澡”(或]者是[不可洗澡)。这][在佛][正法][中是没有这样的作法与说法,而且正好相反。]

诸位!你看看,跟对师父,跟跟不对的知见,就会南辕北辙!这样你就知道吧?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说:亲近师父,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跨出去的第一步!为什么?因为师父讲的知见,他会接受,他就会照这样做;那么,走偏的人,一辈子都很难改变过来,因为:我师父是这样讲!所以,要选择善知识、大善知识、胜善知识,要很谨慎!

[又,如果行者是出家众,更须如常剃除头发,至少半个月一次,]佛制戒律的,诸位!你们不是出家,但是我告诉你:将来如果你们有因缘,剃度变成老比丘尼了,记得!佛制的戒律就是:指甲不能过一粒米。这个指甲的长度,不能超过一粒米。那么头发不能超过我们的手指头。譬如说你这个头发要不要剃?两手一拨,凸出来一点点,那就表示剃发的时间到了。头发不能超过手指头,剃头!全世界没有人像我这样子的,我是每天都剃头的,而且很干净的,每次讲《楞严经》,就是尊重、重法(师合掌以示恭敬尊重)这个是楞严大法,是我们佛祖讲的,我一定是沐浴后才上台,对自己的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又,如果行者是出家众,更须如常剃除头发,至少半个月一次,[这才是如法行。虚云老和尚是近代禅者的翘楚,他在他自撰的年谱中说,他在山中独自闭关修行数年之后,经常入定;但因远离人群,无人供养四事,]所以[故衣食皆很艰难;吃得很少,衣服已破烂,不堪蔽体。然而精神奕奕,步履如飞。他结束闭关后,为了于修道上更进一步,于是打听到当时的一位极有修行的出家长老大德之处,径去请益。]“径”就是直接,没有转弯叫做径,就是直接,就去请益了。

[到了以后,如法顶礼,说明来意,老法师见他头发俱长,衣不蔽体,于是问他:“你如是形貌是谁教你的?虚云][和尚答:“没人教我,是我自己这么作的。”老法师说:“你这][是在修外道,不是在修佛法!”真是一语中的!这个小学生来念,他就不会念,这个一语中的dì[一点不错,在佛法中,诸佛菩萨及佛弟子都是清净庄严的,他们即使勇猛精进,也是要保持身心与环境清净庄严,生活正常。若因修行而搞得像流浪汉似的腌臜(腌臜āzā:脏的,不干净的)]这二个字就是“肮脏”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二个字,后来还去查这个字,喔!原来他用是古字,[邋遢脏臭,那是外道,不是佛道。]其实人家外道有时候也很爱干净的,不见得外道是不干净的。[即使][][现在,也常见有出家众掩关修行,虽有人护关,但出关时却留着长发、长须,看来倒比较像武当山的“道人”,] 我也是这么觉得,武当的道人,我在电视上看过,他们要练剑,棍、剑都有。[不像佛门高僧。]所以[故知其作法是谬误的。]

 [又,为佛弟子,应常念我本师释迦如来,初发心出家][][,即自剃发须,]所以[][为佛之出家弟子,不论在闭关或平时,都应如法依律剃除发须,不应蓄发、留胡子,有违威仪。] [以上为关于专修或]者是[建道场]闭关的[][的“护净”,行者应如实于理上解、事上行,不可偏废,亦不掉以轻心,更不可说:“我只要心清净就好了。”作这样的恶取空邪论。试问:倘若你的身体、衣服、居住环境、以及佛堂都一片脏乱,如是,你如何能维持你的心清净?又,身体与环境之染净即是心中的染净之反应:心清净,] 就是清净的法,与法相应,[即与清净的法相相应;]心清净,当然就跟清净的法相应;[心染污,即与]当然就跟[染污的法相应。故若身体与环境垢秽,]所以身体跟环境的垢秽,[而其人尚在其中生活、居住,若说此人能令其心清净无染,那是很可疑的,也很不配称或][相应。再者,若于身体与居处不能作到护净无染]之事[,那][是依正(依报、][正报)不净。

以此依正不净之因缘,便会感得“乐秽”](就是喜欢肮脏的地方)[的恶鬼神前来亲近及扰害;当然,因为护净不力,身境污浊,清净的护法菩萨、鬼神亦不乐居,因而远离。进而言之,若能护净,不论是“净戒”、“净地”、“净坛”、“净身”,] 注意!前面都有一个“净”,所以,佛、法、僧,事净、理净、一切皆净,戒净、地净、坛净、身净,无法不净,叫做真正的圆融的佛法。[]这是[表示对法的尊重、以及对修道的诚意。试想,我们要请客][][,尤其是请贵客,并非只准备丰富的饮食即可,而环境却一团脏乱,那对客人是一种不尊重。更何况欲修无上定慧三昧时,须要请诸佛菩萨慈悲前来降临、]前来[受供、加持,并请诸天护法来护持;要请如是贵客,你怎能到处脏兮兮的,又不肯劳驾整理整理,却光说你很诚心,这样若非虚伪,就是邪见、或妄语,表里不一致。须知,修行一开始就是要排除一切障难,做到内外一致,最终达到表里一如,性相融通。以此之故,所谓“净戒”、“净地”、“净坛”、“净身”也就是为了要成就一个“净缘”,以达成“净身语意”、“净三业”、“净念”、“净业识”、“净八识”等的究竟目的。法如是故,如是因即如是果,因此在护净的工夫上,为了种种“净缘”所作的种种“净行”必不可废,须如法行,修行方无障难。]

[注释][“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雪山”为横亘于印度西北之山脉,有以喜马拉雅山为雪山者;亦有以葱岭西南的兴都库什山脉为雪山者。此雪山以其终年积雪,纯一洁白,又高峻难至,]所以[故用来象征纯白无染、]用现在话来讲,我认为雪山是指零污染的地方。[凡夫难证、至高不动的真如本性,为不变之理体。“大力白牛”象征自性清净之根本正智。亦即]也就是[《法华经》所说之“大白牛][”。“大”,表一佛乘。“白”,表纯一无杂,以其心不杂凡][][][][。“牛”,表][力大,能忍辱负重,发长远心,驮负众生至无上菩提。]这个“驮”字,我以前在唱歌的时候,看到这个“驮”,咦?不晓得怎么念,去查字典,喔!原来是这个tuó。

[“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香草”象征三慧,“清水”象征正定。此牛唯以三慧][及正定为饮食:食三慧草、饮禅定水;即以清净法食为食。] [“其粪微细”:“粪”表清净法食消化之余,象征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转化。] [“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泥”,]就是[涂。建立道场,修行密法,须先净地,将原地之土除去二、三尺(此]这个[][净除现行业习),覆以新土(表净持佛戒),再用大白牛粪(表正定)加旃檀香(表般若慧),]统统是表法的![涂在地表上。又,大白牛粪,亦表佛力及菩萨力,而旃檀则表行者之自力,内力外力和合,以涂“心地”,]所以说心地,要扫这个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表反熏八识之意。]

[“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如果不是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雪山),则一切凡外邪小之法尽皆不净(臭秽),不能拿来反熏行者之八识,净严心地(涂地)。]所以,在座诸位!要听一佛乘的法,需要很大的善根,就像大家,在座诸位!你坐在这里,还肯每一堂课都来,没有缺席,不容易的![“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平原”,指其他][菩萨或][祖师所说之法。“穿去地皮”,表][离其文字相,“取其黄土”,表得其菁华,悟指月之指。又,“穿去地皮”亦表破我、法二执之表相,然后解]这个[阴结、而破]这个[五阴。]1536页,[“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鸡舌香”即丁香。十种香表十波罗蜜: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进]波罗蜜[、禅]波罗蜜[、慧]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一般显教讲“六波罗蜜”,于密教中,如《华严》等大经,如来则为诸菩萨说“十波罗蜜”,令速证毘卢法身。以本经乃圆摄显密二教之理事,故于理上亦由显入密,以期令行者速入如来自证秘密境界。]

[“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细罗为粉”,]就磨成粉末状。[表行者于十波罗蜜须精参密行,完全通达融会,无有扞格(扞hàn同“捍”。扞格(hàn gé) :互相抵触。固执成见,不能变通)。]捍格就是格格不入。[“以涂场地”,以净严心地。][“方圆丈六”:“丈六”,为如来化身之身量,表令行者速得佛身故。][“为八角坛”:“八角坛”以理上言,即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以行“八不中道”,即离四句(][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绝百非,如是即显如来真如法身。“坛”,为供养处;于理上言之,此八不中道为最上供养。于事上,则“八角”表八供养:嬉、鬘(mán①美好的头发。②戴在身上作装饰的花环)、歌、舞、香、花、灯、涂;此亦即真言密教之八供。]  [义贯]  [本节从略。]

2  庄严道场。这个我们在《楞严经讲义》都讲过了,现在只是浏览《义贯》一遍而已。所以,也就不需要解释得太多。经文:【“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注释][“坛心”:象征中道因心,即]也就是[真如本体。] [“金银铜木所造莲华”:“金银铜木”,]表示行者看经济能力,看你的经济能力。[表行者可随能力及因缘而置,不必拘泥。“莲花”,表染净不二,于染离染,因果同时;此是顿教义。金银铜木各种材质的莲花亦表示:不论行者本来的根器、资质如何,只要发心修无上道(欲成莲花),则功不唐捐,究竟必至佛地,以真如本无二致故。]  [“华中安钵”:“钵”,]就是[象征如来藏,以“钵”名为应器,或]者叫做[应量器,]这个钵有大小,吃饭多的用大钵,吃少一点用小钵,叫做应量器。[][是如来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缘应化而不变:本体不变,而能随缘应化。于“花中安钵”,即表行者于如来妙法中安其本心,安住妙法也。][“八月露水”:“八月”,月最圆][][,又是表示此理最圆。“露水”,禅定][水,甘露][水,此]这个是[指首楞严大定之水,能洗涤一切烦恼罪垢。此定水乃依最圆满][、中道纯真之理(如来密因)而来。]像我们以前在佛学院的时候,譬如说今天要办什么法会,那么早上起来持楞严咒的那个咒水,就一定会留下来,晚上法会的时候,就用楞严咒的咒水去净。那么现在都是念大悲咒来做这个结界的戒坛。像我们以前就是:譬如说水陆大法会,把早上楞严咒的咒水留下,作为晚上洒净用。

[“随安所有华叶”:表以如幻智闻熏、闻修,成就中道妙慧,无不具足。][“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八圆镜”,]就是[表八识转为智慧。“镜”即是智,以智能照故。“各安其方”,表示不离当处,即处而转;亦]也就是[表即体而转:但转其名、相,而不转其体,]诸位!体没有什么增减的,体没有增减的。当我们的体显现的时候,名跟相消失;当我们没有证悟到本体的时候,名跟相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没有一个能够离开名、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相。譬如说这是一种东西,他就安一种名:这是珠宝。就是安一种名,就开始执着这个名相,这个内在里面的观念。所以,所有的执着,都是执着一种观念,金钱,金钱它是无常的,放一把火烧掉,这金钱就变成废纸了、变成纸灰了,可是,我们要用金钱,睁开眼睛,统统要用到钱;行住坐卧统统用到钱;坐飞机要用到钱;喝咖啡要用到钱,这个钱变成理所当然的执着,这就是不晓得相的体性本来就空的道理。

如果我们悟到了本体,就了解相相本空,相相本来就是不可得,这个时候,名跟相用不着。所以,大悟见性的世界里面,不需要语言,也不会着于文字,更不会落入观念,就是能够离名、离种种的相,就是这样。众生没办法离名、离相,为什么?很简单啊,你骂他二句,他的心情就不舒服;你赞叹他二句,他今天心情啊,地球没有引力,轻飘飘的!为什么?他就有相的东西,他就会这样子,有相的东西。所以,一个人吃尽苦头,被人家责骂,慢慢的从眼泪当中可以看到道心,就是一个人一定要流过很大的眼泪,他才有办法成就!为什么?他这样才能够破除执着。所以一个自尊心很优越感的人,没有掉过眼泪的人、没有经过伤透了心的人,这个人很难(破执)啊!

像密勒日巴的修行,那吃过多少苦啊!密勒日巴尊者,你们看看《密勒日巴尊者传》,你就知道,那吃过苦头,他的师父怎么对付他的,对付到他的师母还来为他讲情,那位上师看起来很残忍,就是这样磨!我告诉你:看了《密勒日巴传》,我就讲一句话:这个时代,请归零!没有办法,一个都受不了(磨练)的!哪有办法用那种密勒日巴(上师对他的磨练来磨现在时代的人)?对不对?你如果讲他几句,他嘴巴就翘起来,摆张臭脸了,哪有办法讲?没有办法。你看看《密勒日巴尊者传》,会激发你的道心,这一部,我劝你看一下,我看来这一部:哇!密勒日巴,这怎么有办法呢?他后来到一个山洞去修行,是吃身边的草,吃到他的身体皮肤都是绿色,好像变成植物的皮肤一样的!哎呀!那种修行哪有......我看没有办法!搬石头,磨破皮肤,长蛆,那痛到不得了,那上师照样磨练他!要吃尽苦头,掉过多少的眼泪,多少次的菩提心已经快离弃了,哇!这个怎么有办法呢?超乎人体的体力啊,能力跟耐力啊,一般人无法承受这样子的苦啊,密勒日巴熬过来了!所以,你看看《密勒日巴传》,他入圆寂的时候,哇!那舍利子很清净、很大颗!天人飘下来,对密勒日巴很恭敬。他飘到人间,说:喔!这个人间怎么那么臭啊!说我们人间怎么那么臭!因为我们人间所装的就是大便啦、小便啦!对不对?我们这个色身,一撞坏了,里面都是染污的血、大小便啊,恶臭不堪!所以天人的色身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微细的四大,我们是粗糙的元素所构成的。

因此,我们就知道说:一个修行人,真的要转识成智,要吃尽苦头。所以,但转其名相,而不转其体,体本来就没有生灭,但这个名跟相要能看得开。所以为什么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为什么?相跟名就是一起搞的,有相、有名,就会有妄想,有妄想,他就会有颠倒,没有正智、没有如如。下一部经我们要讲《楞伽经》,就会讲到:八识、二无我、五法、三自性。[是名为“转智”。]

 [“围绕华钵”:此]这个[表所修一切转智(能转之智),究竟皆依如来藏(]就是[钵),及其所现妙法(华)。][“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镜外”,表行者自身之外。“建立”,成就。“十六莲花”:此须以密教乃得明之:行者(或]者叫做[本尊)之四方(东、南、西、北)各有四佛,四佛之四方,亦各有四大菩萨为其眷属,四四一十六,]所以[故十六莲花即表四方佛之十六大菩萨。四方佛即]就是[东方阿閦(chù)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此四佛为表中央毗卢遮那佛之四智。] [“纯烧沉水”:指一心依如来密义纯修无上正法,不杂修其他。]

[“无令见火”:只有沉水香之香烟缭绕,表][不躁进,]诸位!修行不能躁进的,那个想要快速成就的,愈糟糕,愈糟糕!所以很多人就是想要愈快修行,就不顾身心的健康,就胡搞瞎搞了!不睡觉啦、不吃饭啦、打饿七啦,搞到后来奄奄一息,道业还没有成就,人就死掉了!(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5.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5.30)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1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2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3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4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5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6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7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8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9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0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1

楞严经13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