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除了沉迷种植,还沉迷什么?做饭!

Bing 英华兰DrBing 2020-02-19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鸡娃

和众多海外华人一样,我Bing超爱做饭的。

今年中秋不是周末,吃得简单,是一桌冬菇肉末煎饺。
配上陈醋酱油,再浇上一勺子油泼辣子,肯定吃得哧啦哧啦,大汗淋漓。


虽然说如果天分10分满分,我Bing最多只有4、5分,但对做菜那份热爱,可是发自内心的。

红烧牛肉,蒸水蛋和葱油饼
镶豆腐,烤鸡扒

糖醋排骨,罗汉斋,腌小红萝卜
酥盐鸡,耗油扒西蓝花
柠汁三文鱼,煎猪扒,素菜炒粉丝
椰汁花菜,广式蒸牛肉球,炸猪扒
各种汤

不是很优雅,到处乱七八糟瓜碗瓢盆

为嘛我Bing那么沉迷做菜捏?

首先,做菜是其中一种很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的活动。

心流,是一种极度专注的高峰体验。在心理状态下,个体高度专注于自己正在从事的任务。这时,时间彷佛停止了。个体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当回忆自己出现过的心流体验时,大部分体验过心流的人都说,这时一种异乎寻常的愉悦状态。(我们曾经写过一篇《干货|如何点燃小宇宙般,2小时干完一天的工作?》详细解释了心流。)


总之是一门很有建设性的娱乐活动就是了。两个女婿其他条件一样,一个喜欢打农药一个喜欢做菜你自己挑。

然后,做菜让我想起很多成长中,关于家的回忆。


我Bing心里,Bing爸就是卢瑟一样的存在,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终日叨叨逼逼怨天怨地,学生嘴里也是最不中用的教授:不点三次名都没人来上课,上课就照本宣科,下课跑得比学生还快。


但是我对他心里还是充满爱的,为什么呢?他下课跑得那么快,是为了回家给我做饭。


爸妈没离婚时,我爸也是个责任感为0的厚颜无耻甩手掌柜,钱不拿回家,家务不做,还专业拖老婆后腿。至于做吃的?抱歉,完全没概念。


离婚后,硬是逼出了一手好厨艺。


他的灌汤小笼包,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喷流出来,烫死了,但即便是烫得嘴巴发疼,你也必须得咬下去,因为你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他的红烧猪颈肉,肥嫩的肉质焦黄脆嫩,浓香的汁液包裹在周围,在灯光下泛出点点的油光,一口咬下去,在浓浓的鲜甜交杂的一股香味中,肉居然瞬间就化没了。


他的烧卖,透过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看到是翡翠一般清脆碧绿的颜色,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的菜茸,爽口清润。吃完了好久,嘴里还充满着虾仁的鲜香。


清蒸的青口、皮皮虾,什么调味都不放,只是选料实在高明。

一出蒸笼就放上桌面,打开一个青口,里面的肉饱满得好像要撑爆贝壳,肉鲜嫩得呀,你的手哪怕是轻轻一抖,都能看到那肉微微地颤个不停,一入口,闭上眼睛,整个大海扑面而来。
爸妈离婚以后,我的家很小,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但是爸爸手里美味的饭菜,让即使两个人的家,也充满的家的气息。


美味的饭菜,每天一次的一家人好好吃饭、好好聊天,讲每个人一天经历的这段晚饭时光,都是维系一个家最重要的仪式。


不光自己爱做饭,我Bing也一直强调要培养娃的做饭技能。


我知道在身边很多父母的眼里,学习永远是优于家务的,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心无旁骛地读书、长大,读书的好时光就那么几年,而做饭这件事,八十再学也能会。


但是,做饭,其实非常有助提高“学霸力”。

学霸力

支持“做饭”为素鸡第一鸡的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就说过: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朱棣文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用冰箱中有限的食物,做出无限的美食,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一个人在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合理思考有很大裨益


这一点,我Bing是深有体会的。

做饭,本质是一种工程学

你有材料(食材),你有工具(厨具),现在,你要把他做出有一定质量(起码能吃,最好好吃)的成品出来。这不是工程学是什么

在工程学中,我们需要深入领悟的原则,你在下厨的过程中都能领悟。

比如:统筹能力
关键词:project management,时间管理,事件管理,多线程作业
你要做几道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熬汤的等候时间做什么?醒面等候的时候做什么,怎样才把工作排得刚刚满,又不至于一道菜把另一道菜耽误了,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几个炉灶?灶不够怎么轮番使用?怎样安排才能让每一道菜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而不至于有的煮老了有的还没熟。。。

我BIng自己的深入体会就是,一顿饭菜式越是复杂,对大脑的锻炼机会越多,大脑会处于一种略无意识的高度有效的管理运作模式之下。

这种微妙而复杂的对大脑训练,在我们孩子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的。有的话,恐怕也要到高中那种正儿八经的社团活动了,而做菜这种事,小学的娃子就能走起。

又比如:创造力
关键词:灵活性,problem solving,举一反三能力
做饭的过程,能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得到高度锻炼。

没买到需要食材,可以用什么替代呢?哪种可以替代哪种不行?为什么不行?这就涉及到对灵活性的锻炼。

灵活性,也是一种看事物本质异同的能力,比如说土豆炖牛肉,没有土豆,可以扔同样是根茎类的(比如白萝卜红萝卜)进去炖,但不能把菜叶扔进去炖。

这时,你又产生出了举一反三,突破常规的能力,比如说昨天我Bing炖牛肉,萝卜不够,就扔了苹果进去,结果出现了一道新菜,麻辣中又带酸甜,好吃到爆。创新就是这样产生的。

又比如:效率意识
关键词:提高利用率,降低折损

比如说,要做出一顿有荤有素的两菜一汤,预算50块钱,下厨时间一小时,怎样才能完成任务?这时,就必须把时间和钱都算个清清楚楚,这根本就是资源配置啊。这门学问掌握了,娃以后当管理层甚至开公司完全不是问题。

比如说,我要做一些蒜泥,方式可以用刀剁,压蒜器,搅拌机,算上后续清理工作一起,哪种方式最省事? 这就要综合蒜泥用量,和这个用具后续用途等一起综合考虑。

比如说我装饰用了一些葱没用完,扔了可惜,怎么办呢?哦,可以打个鸡蛋做小葱煎蛋,可以做个葱油饼,可以撒在汤里面。。。

这又是一门学问:成本控制啊!

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从下厨这个过程中,综合思维能力能得到锻炼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综上,可以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促使智慧和双手相结合的劳动”作为总结:那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够形成聪明的好学钻研的智慧”。
这个总结我Bing是高度赞成的。
所以,做饭,首先对于“鸡娃”而言,是提高学霸力的一个超好途径。
除了学霸力,做饭还能提高幸福力


幸福力
这几年媒体很流行一个观点:不要老想培养一个精英孩子,而应该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当然这不是叫你让娃自生自灭,“自由天性”,培养娃的幸福力是没错的。不是每个娃鸡了都能当精英,但只要不是穷得吃土,这年头要幸福还是不难的。我Bing超喜欢在油管上看美食视频,经常惊叹于一些农村或者小镇的美食博主。她们生活在城市中产眼里“简陋”,甚至有点“不堪”的环境里,但每一个视频,都能看到溢出屏幕的美满和幸福。

美食博主“小城桔子”

美食博主“胖嫂”


无论贫富贵贱,都能把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红红火火,这种力,就是幸福力。无论是在家里修修补补,还是在厨房里鼓捣瓜碗瓢盆,这些充满创造力,建设性的工作,都是幸福力的源泉。


不管娃子以后身处何位、身价几何,都会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因为厨房的香火气真能带来踏踏实实的幸福。除了幸福力,还有家庭力

家庭力


如果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长大,既不太有爱,也没多大矛盾,你可能不会对“家庭力”有多强烈的感受。
但如果你来自一个冰冷的家庭,后来被一个非常温暖融洽的家庭接受,在这强烈反差下,你听到“家庭力”这三个字,一定会感受强烈

多么美好啊!
特王妃和威廉王子曾经分分合合,最后花蝴蝶威廉还是被凯特收入囊中。
八卦人士传记作家安德鲁 · 莫顿在《William and Catherine》一书中透露了一个秘密:凯特王妃拥有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家庭力


她的原生家庭非常温馨,有爱,团结。拍拖时威廉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假期
稳定和谐的家庭,对威廉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毕竟,他父母的婚姻是一个不幸的产物,他和弟弟都在一个冷漠的家庭中长大,温暖的家庭,对他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他的童年缺失,都在这里得到了填补
我Bing童年虽然还行,但因为父母离婚,原生家庭是残缺的,所以家庭力也不足。
感谢我的新生家庭,用满满的爱和凝聚力,补全了我原生家庭缺失的东西。
在这个家庭里,所有人都那么彼此相爱,鼎力相助,一听到你有困难,每个人都会尽自己所有能力,为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一直相信“人生在世全靠自己”的我Bing,这才忽然发现,原来家庭这么美好。当然人生在世依然主要全靠自己没错,但起码人生的奋斗路途不再冰冷了。

家庭力的体现,永远都在餐桌上。一顿饭,永远是家庭最重要的仪式。中国人尤其如此。

就像李安《饮食男女》,做饭、吃饭其实只是形式,真正的内核其实是家和爱的真谛。



曾是大饭店主厨的老爸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大三个女儿,凭着一手厨艺维系着家庭的和睦。


开篇4分钟就是一个星期天下午老爸在做菜,它几乎是整部电影最热闹最好看的镜头。


杀鱼、片鱼、拍粉、炸鱼;鸭胗去膜,红辣椒去头尾取中段;过油肉去皮切片;白萝卜先切片再成丝;一边擀皮儿做蟹粉小笼包,一边炖鸡汤,切扣肉……

每一个动作,里面满满都是爱

“吃”和“家”合二为一,从来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精髓。吃就是家,家就是爱。


中国人家里的饭桌,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食物,里面有权力,有爱,有通透的人生感悟。

在国外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问道:中国人为什么沉迷于自己做饭?


在他们的理解中,自己下厨是为了省钱,但对中国人来说,下馆子才是为了省事凑合,自己做饭才是热爱生活的最高表现。


在这个的提问下,有中国网友回答道:

我已经离家五年,这五年来一直在吃乱食。


不得不说,家里的饭餐,不是一种痴迷,而是一种奢侈


在计划回家的时候,我母亲在电话上的第一个问题一直是“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妈妈的家常菜总让我在每次回家时,充满兴奋。

我不知道西方怎样,但我想说,我怎么能不喜欢这些充满关怀和无私的饭菜呢?

问你的妈这句话吧:“妈妈,为什么要做这道菜。”

答案将是:爸爸喜欢它、你喜欢它、你哥哥/妹妹喜欢它。
到目前为止,我从未听我妈妈说她做一道菜是因为她喜欢吃,从来没有。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痴迷于自己做饭,确切地说,我们只是沉迷于我们成长过程中,曾经拥有的美食,和美食背后的爱。

家里烹饪出的食物,才可以让我们记住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

我们痴迷的,不是吃下去的食物,而是这些食物背后那些关于家庭的,美好的记忆。
你看那些电视广告,每拍到逢年过节,大家喜聚一堂的场景,总是有个人在厨房做饭。有了主勺的爸爸或妈妈,打下手的孩子,厨房里忙忙碌碌齐心合力的一家人,家才像家。

不是人人都会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家的味道”吗?这种记忆里的味道,其实就是家人带来的爱和无私的味道。


厨艺也许是制作美食的关键,但爱才是让我们进入厨房的动力。

所以,我希望孩子爱下厨,爱家,拥有家庭力。
我Bing常常会想,为什么我的新生家庭会那么和睦,温馨,团结,有爱呢?
结论是,因为每一个成员,都是很有爱,很棒的人,所以才会有一个很有爱,很棒的家。而这个家又让每一个新成员学会怎样去做一个有爱并且很棒的人。
家庭的爱让孩子的人格更加丰满,更知道如何去爱对方,愿意学习如何组建和经营自己的家庭。在爱中度过一生,人生才会不留遗憾。
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送给大家一句高晓松说过的话:年少时都想着远方,长大后方知,最远的远方就在家里。
推荐阅读
《<美国工厂>:在下一个时代像是滚滚铁流一般碾压而来时,根本不在意前一个时代里谁对谁错》
《不要等到娃做作业磨磨蹭蹭,气得要揍娃,才后悔没有培养专注力!》
《干货 | 比起在脸上下功夫,这样“刷颜值”更有效!》


今日团品1西游记绘本(全五册)专为孩子打造的西游记绘本,绝美水墨画风,独特中国韵味!经典故事,浅显易懂又忠于原著,非常适合作为传统文化启蒙!详情请看这里。2器乐王国之旅——音乐启蒙课启蒙第一步——找到兴趣点!这套课程用游戏方式,让娃娃接触不同乐器,帮娃培养乐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乐器!详情请看这里。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本周团品
1何浩明驼背矫姿带养成良好体态,需要好物助力!这款矫姿带通过循序渐进的佩戴方式,不知不觉中矫正含胸驼背,还你优雅身姿!详情请看这里。2rain smile晴雨两用伞小巧轻便不易丢的两用伞,雨天一甩就干、晴天全面防护紫外线!还有三折和五折两种款式可选哦!详情请看这里。↙↙↙点击阅读原文进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