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扮成一个碗,像大多数人那样出了门。
“两三句话,三五笔墨。”
第一个被想起的是黑板报。
小时候,忘川家里条件一般,主要是自己喜欢“搞创作”,按图瞎画。黑板报在学校里的性质要特别一点,是相对“正规”的展示区,并且带着肯定、鼓励的意味,从小学到初高中,老师基本都会安排忘川来出黑板报,就这样延续下去一个“绘画的因子”。
第二个被想起的是福州的小渔村,还有沙滩上的画。
小渔村基本没有被开发过,就是非常野生、原始、淳朴的状态,靠山面海。山上也可以玩,海边也可以玩,所以小时候的忘川是很“野”的,整天往海边跑,可以野炊、游泳,在沙子上用手指或者树枝画画,被海浪一卷,就消失不见。
忘川山人的家乡
福州是一座有自身特质的城市,以宫庙宗祠为代表的民间信仰极为盛行,从小在山野里长大,忘川就听老一辈的人讲过很多怪力乱神的故事,还亲眼见到各式各样的游神民俗活动。他不可避免地被吸引到了,也可以说是耳濡目染,正式开始去创作时,他画了非常多带东方奇幻色彩的作品,从《山海经》《聊斋志异》里取材,大面积的色泽铺开、晕染,山川广袤,月光粼粼,口衔如火焰一般绚丽枫叶的大雁,眉眼细长的精怪。
那时,忘川还在读大学,他在大二学期才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算是很晚才接触网络,在网络上了解到的名家画作,打开了他的整个视野。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地吸收,频繁登陆各种当时流行的分享画作的网站,涂鸦王国、站酷、LOFTER,忘川对奇幻、精怪题材的最感兴趣,作品也像这个方向靠拢——和现在的作品,看起来差异极大。
“可能是从想象里,慢慢地回到了相对来说比较贴近现实的地方。”
最主要的是心态的变化,原来偏好自己不可捉摸的题材,喜欢天马行空,等到后面,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是更偏向简洁、干净、有序,能够被仔细咀嚼的作品。可能因为自己还是有着学设计的经历,又是处女座,慢慢地,忘川开始尝试着去创作“带有时间感和故事性的画作”。
传统诗歌,四时风物,都是灵感的源泉。一颗石头、一座山、一条河,刚刚开始摸索的时候,忘川画了一组“冬日四小令”,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画了人们冬天做的四件事,感觉是“自己希望的风格”:几颗石头,一个人拿着毛笔画出来一条河,具象的画面,又有从古代作品里延申出的意趣。
忘川山人作品《冬日四小令》
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一些影子,又有现代的审美意趣。
“它给我更加耐久的一种感觉,能够长久地打动我,哪怕我仅仅画了一颗石头,我也能够不停地从石头中发现新意,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变化,去进行创作。”
内敛与克制。
很多人评价忘川山人的作品内敛、克制,“能够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禅意中又有点可爱”。
忘川山人在微博上分享的和树影映衬的画作
“不是我刻意去争取克制或者内敛,而是慢慢地,你的心境、你的审美取向,会导致你后来的创作往这个方向去走了。我永远会被安静、日常所打动,它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物件一样,处在自然的光线中,可能没有那么起眼,但是始终以稳定、温和的状态存在着。”
他的创作其实受心情影响很大,冬天时最明显,天气不好、土地阴沉时,就可能会画更偏向暗调的东西,因为是一人独居,难免常有孤独的感受,所以也要通过作品去把情绪抒发出来。
“虽然可能大家有时体会不到创作者背后的情绪,可能只会觉得非常静、沉下来,用比较广义的词汇去概括,结合自己的感受,有着更多的解读,但其实对我来说,每一次创作背后的情绪都是非常具体的。”
有的人会觉得忘川的作品风格跨越极大,哇,你怎么忽然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但是对于沉淀下来的关注者来说,其实一切始终是有所轨迹的。对于忘川来说,有些早年间在豆瓣、微博认识的关注者,现在还在看他的作品,他们像陪自己共同成长的朋友一样,“关注你的成长、你的生活,你画作的变化,这非常地打动我。”
生活中的忘川山人
前几年,忘川不太会社交,生活圈子非常窄小,现实中认识的人基本都是通过工作维系着联结,在网络上结交的朋友也很少发展到线下。现在,因为工作的变化,他感觉自己“慢慢被打开了一点”,会多和朋友出去走一走、去山里住一住。
创作上,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地“强迫”了,以前他喜欢逼自己,哪怕画不出来、没有心情,也要去画,强硬地调整自己。现在,忘川希望自己尽量不要再心烦意乱,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愉悦、有创作欲的情况下去创作。
“我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一定是我一生都会做的一件事情,那我就希望能够永葆心血,所以我会刻意地跟创作保持距离,这是对自己的尊重。”
“两三句话,三五笔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用这样的有限的方式,记录自己有限的生活,回头望去,这些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印迹,都已结成了我的人生果实。”
前段时间,忘川的第一本作品小集《被忘录》正式完成,里面收录着他这几年完成的插画和小诗歌,有一首小诗叫《碗》:“打扮成一个碗,像大多数人那样出了门。”
“每个人早上起来,洗漱、穿着、打扮,做一些郑重其事的事情,但最终你还是成为了一个碗,因为一旦出门,你就是一个有所求的一个身份,晚上回来,碗里装着一些东西——今天挣的钱、遭遇、吃食。我们都是有所求的一个身份。”
很多时候,忘川并没有想特意带给读者一些意蕴或者道理,只能说是在尝试着展现自己的生活与状态,“我也只能以我自己有限的感受、有限的生活来创作,然后呈现给大家。”
忘川山人的柿子系列
忘川山人的备忘录系列
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不同,忘川原来以为自己创作是为了释放苦闷、想象力和创作欲的过程,后来有一天,在持续地画了一些小山水类的作品后,他陆续地收到了几个人的私信,感谢他的作品陪伴他们度过了抑郁症的时光。忘川忽然意识到,一件作品,可能在创作的瞬间是为了自己,但是当你选择发布到网上时,一切已经被扩散了,它会被非常多、非常多的人看到,从而有了更多的维度。
“所以我后来想,如果作品能够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又能够给他人带来一种鼓励或者是平静的力量,那么它好像因此更有了一些意义。”
在豆瓣上,忘川的柿子系列特别受欢迎,因为有着很好的寓意,“好柿发生”,所以像锦鲤一样,被转发、传播,这是现代人最便捷、最快速地能够获得积极暗示的东西,“当然,这不会是我在创作时特意去追求的目的,而是当我意识到这些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去影响更多人的时候,它同样会反哺我,成为影响我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