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外婆的老屋里收藏尘世与理想

哇噻 P8星球
2024-08-29

           

「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的方便社会究竟有什么不好呢?这真的很难用明晰的语言表述出来。结果只能用“人情”“温情”等模糊的语言,或是“过去真美好”这种抱怨来表达。」站在企业追求合理性的宏观立场上,这种无法量化的表述完全没有价值。但从个人追求精神诗意地栖居的具体角度来讲,这些抽象的概念必然要在后现代社会寻找它的精神避难所。


巷子三十米外是喧嚣繁华的网红商业街,巷子里安静地蛰伏着一半尘世与一半理想。



采访|哇噻
撰文|哇噻


太平街上人来人往的游客大多是不会转身往巷子深处走的。从太平老街北门进来往里走,左边的第四个巷口拐进去,走到底,尽头的木质楼梯上,用白色喷漆写着“無間書房”四个字。爬上阶梯,穿过名为“百合巷”的老牌坊,巷子逼仄紧凑,脚底是不平整的青石板路,头顶是交织错落的线路,白色的灯箱上贴着红色的字,在这条巷子里醒目又显眼。老袁的无间书房就在这里。


巷子三十米外是喧嚣繁华的网红商业街,巷子里安静地蛰伏着一半尘世与一半理想。


无间书房所在小巷


无有入无间

推开老旧的木门,一个久经使用的洗手台藏在门后。书房在二三楼。楼梯很窄,堪堪容得下一个人行走,每个阶梯的宽度也与正常人脚的长度不太适配,走起来要格外小心。扶手上挂着红色挂牌,上面写着吉祥字。字是老袁自己写的。


父亲教学加上兴趣班的系统培养,让老袁从小写得一手好字。幼时的「被迫营业」在中断几年后被「突然」重拾,于是有了天花板上的练字帖、过道走廊的游云惊龙和这满屋的墨香。


老袁的字




这间书房也是老袁「突然」想开的。


老袁其实不老,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但他在社交平台上发的内容,常常让顾客误以为这家书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在经营。


老袁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只在大学毕业后离开长沙去深圳工作了一两年。现代大都市的车水马龙「和想象中不一样」,加之第一段恋情的失败,感性的他选择回到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发展。后来,学习物理专业的老袁从事起了与其专业毫不相干的广告工作。这份工作带着些许「中国特有的人情社会」的气息,一年后,老袁再次辞职了。



无间书房 店内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青春」二字,后面跟着的关联词是「热血」、「活力」与「蓬勃」,而在这个多面体的背面,「迷茫」二字也必然在列。以后要干什么呢?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让老袁没了方向。


如同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精神的迷茫需要精神上的宁静来救赎。之后的一年多里,他经常游走在长沙的各个书店,麓山脚下的岳麓书社成为他最常去的地方。点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度过一个下午。


「咖啡喝多了」,索性就在书店扎根。老袁找到了第三份工作,地点在梅溪书院。




「想开就开了」,这是老袁对「为何开这家书房」的回答。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里,实践决定认识。一个想法的横冲直撞必定是和经历有关的。三年的书店工作中,每日与书打交道、与不说话的读者为伴,「心境自然就变了」。于是2017年,「要开一家书店」的想法愈发高涨,在老袁的心里摇旗呐喊。


一位顾客在梅溪书院买了整整两箱书,老袁送到顾客家中时,顾客对他说:「我曾经也想开一家书店,后来有了家庭工作,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家里,就不了了之了。」


「突来的情况和条条框框太多了,现在有时间精力就去做。」在2019年的春寒料峭中,这份冲动终于付诸实践。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无有入无閒(间),吾是知无为之有益。意思是无有就是空,所以无有进入到任何地方,都没有间隔,没有间隔也就是空。我问老袁,无间书店的名字是不是也出自此。他回答我,「不是。是朋友在佛教的典籍里摘出来的,我觉得挺好的,让人看不懂,格调高,没想太多就用了。」


书店「想开就开」,名字「没想太多」就用了,和来店的读者「想聊就聊」,书店社交账号「随性地运营」,「懒得想商业定位和概念包装」,「还好」二字是我与老袁交谈的三个小时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些倒让我觉得「无间」这两个字取得好,很适合老袁。在这条幽静的巷子里,清静无为;世事无常,「太长远的东西不敢说」,无谓便无畏。




一半尘世。

这个总计面积不过六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屋,承载的不仅仅是书的贩卖和阅读的传递,还有与记忆和温情的链接。


现在的无间书房是由老袁外婆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没有过多的装潢,「只把墙刷白了点」。无间书房所陈列的书架书桌大多是老袁从亲戚朋友家搜罗来的,有外婆家的橱柜,有小姨家的置物柜,有从家附近捡来的行李箱……


无间书房一隅

无间书房营业时间是下午两点四十五到晚上九点。傍晚五点多,这条安静的巷子会有点吵闹。放学回家的小孩最爱爬上无间书房楼下的高地玩耍。那块高地是一个防空洞,在1945年左右修建完成。因为很早之前有小孩在里面玩耍时踩空丧命,社区便将其锁了起来。


不过,那块高地依旧是几代人童年期间最好的玩乐场所。老袁也是其中一个。幼儿园时,老袁家在起初书房所在小巷子的斜对面,「平房,也是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咯吱响,那会儿好动,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去,直到现在额头上还有道浅浅的疤痕。」小学以前的老袁经常跑来外婆家蹭饭吃。


无间书房下的防空洞


「长大后,我始终对这座城市保持着某种疏离感。我对它感到越来越陌生。每次来店的路上,我非常矛盾,忧伤,痛苦,幸福,快乐。我知道这些情绪都是童年带给我的。」这些忧伤与痛苦大多来自于因这条充满儿时记忆的街越来越走向陌生人群而产生的「奇妙」感觉。


《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中说:「自古至今的爱书人都有一个通病,此病不是指爱书之好,乃是这些爱书人大多会以书为中心展延开来去热爱一些与书有关的人和事。」而循着这些童年记忆和矛盾感,老袁转而去寻找的是那些带着古旧记忆的书与物。


借阅卡


在三楼一个约莫两平米的小房间里,挂着一整墙借阅卡。上面的借阅年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近一两年里,无间书房的书籍大多是从亲戚朋友家和旧书市淘来的旧书。「这个小提琴是我爸18岁那年花重金买的,现在成了这样,他知道了肯定会骂我」,老袁指着一把弦已断落靠着胶带苟延残喘的小提琴说。「这卷磁带是我小学六年级时,光良在烈士公园开签售会,我旷课去买的。」


老袁的磁带



肖恩·白塞尔在《书店里的七种人》中把书店顾客分为七大类:专家、年轻家庭、玄学术士、游手好闲之人、留胡子的退休老人、不那么沉默的旅人和家族历史学家。老袁把来他书店的顾客分为了两拨人:很喜欢的和觉得一般的。


一九年十月份,这间占地十几平方米的小书房来了一波游客,总计十五人。这是第一次一下来这么多人,「密密麻麻,叽叽喳喳」,把两间小房间塞得满满当当。「我当时就怕这小阁楼塌掉」,老袁边说边翻出当时的照片,「我社恐,但是我还是拍了张照」。


无间书房的主要受众群体是18-35岁的人群,其中以学生、情侣居多。「有个男生和女朋友认识三天就来书店。去年年底,大概是分开了,男生一幅神情落寞的模样,来向我诉说,在这里写下了很多我爱你。」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男生每天晚上七八点都会来无间书房阅读。


顾客留言

「拒绝文艺,要接地气」,这是老袁写在柜子上的。这个小小又隐蔽的空间记录着书友初中到大学的轨迹,聆听着老袁与四五十岁大叔讨论《易经》,也见证着,在某个冬日里,三四个书友围在一起吃火锅……情爱也好,成长也罢,这些都是老袁收藏起来,留着与这间小书房同在的。


「墙上的气球是哪来的呀?」

「今年十一假期顾客过来送给我的。」





一半理想。


在电影《书店》的平行世界里,格林夫人要在海滨小镇哈堡开当地唯一的一家书店。渔夫雷文先生对她说:「这里唯一会阅读的是布朗蒂希先生,我不觉得他会走出家门成为您的顾客。」「在经营生意上您有得到正确的建议吗?」周围人都这么问格林夫人。


「刚装的时候,旁边的街坊邻居露出疑惑新奇的表情。」老袁也经历了和格林夫人一样的情形。



无间书房起初是在太平老街另一边的小阁楼上,面积只有十来个平方。随着「网红长沙」的名号越来越响,太平老街愈发被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冲挤,商铺趋于同质化、年轻化,古着店、小吃店、各种网红店几乎占领了整条街。


最初试营业期间,隔壁的隔壁买鞋的女老板看着这一家稍显「格格不入」的书店说,「这人谁啊?傻x,在这开书店,保准三个月倒闭。」


安逸且不被人说三道四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老袁还是选择了必然更艰难的那一条。「不用想太多,干就对了,没啥大不了。」


今年是无间书房的第四个年头,这个小小空间也成为了那位女老板儿子写作业的常驻地。以前不赞同儿子放弃「正经工作」来开书店的袁家父母,现在也会让老袁把音乐声音再放大点,让整个巷子都听到。




与资本纠缠不清的大型连锁商店、高度同质化的网红店铺和行政命令下的伪阅读空间冲击市场,「消费至上」蔚然成风。互联网高度链接的世界里,网购与电子阅读迅速普及,便利性提高了许多。存在即合理,这种便利性与合理性使得这些变化必然算得上是进步。但与此同时,独立商店生存空间急剧压缩,原有街区功能与氛围大变。那么,在流行趋势千变万化,媒体随性地吹捧与冷落中,藏在巷子里的独立小店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堀部笃史曾这样写下,「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的方便社会究竟有什么不好呢?这真的很难用明晰的语言表述出来。结果只能用“人情”“温情”等模糊的语言,或是“过去真美好”这种抱怨来表达。」站在企业追求合理性的宏观立场上,这种无法量化的表述完全没有价值。但从个人追求精神诗意地栖居的具体角度来讲,这些抽象的概念必然要在后现代社会寻找它的精神避难所。



「说实在话,我是真心希望这块地方还能有更多的书店或者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这些都不符合商业逻辑,尤其是对于书店而言。所以也是无奈。」老袁在社交平台这样写下。


从三楼的窗子往外看,低矮错落的老居民楼的更远处,国金大楼在下午还算温和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阳关穿过楼宇、树木与窗户,落在老袁刚刷上漆的地板上。






雷达の足迹
「星球雷达」是P8星球媒体旗下的城市探访栏目,我们致力于描绘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版图,连接城市居民与场所,助力城市更新和发展,还原长沙这座城市沸腾热烈的人文生态,为居民提供一套在地生活的探索攻略与家园图景。


关于下一站




2021寻访集 . 城市书实体刊
《星球雷达:打开被折叠的城市》
*点击下图了解纸刊详情
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合作链接



设计 | 霸王
图片 | 前行美术馆 何沛敏 老袁
编辑 | 哇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8星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