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宽 | 有一个游戏,教我们如何建立人脉,让我们认识人性的本真
🐔Tips:点击上方蓝色【宽余时光】查看往期内容 🐤
在新加坡美国学校教书时,每当新学年来新生时,我教的6个班学生,通常我都会和他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我把它叫“人脉游戏”。
通过玩这个游戏,每个班的大致情况,我很快就能揣摩得八九不离十。最重要的是,我知道我有困难时,我可以依靠谁,谁比较有同理心、有担当,谁能把大家组织联系在一起,谁能开动脑筋献计献策,谁能为他人着想、顾全大局,谁能谦让忍耐,谁能配合领导、服从指挥,谁有领导才能、不怕失败,谁总想欺负人,谁会被欺负,谁有正义感,关键时刻能勇敢地站出来......
一切都能从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看出来,它能帮助我建立自己的人脉,你相信吗?你想学吗?
——孙宽
这一期我准备讲几个小故事,它们看起来也许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您慢慢从中悟道吧,也许我的结论越少,您的收获就越大。
1
”吃喝玩乐“暖人情,猛起直追出成绩。
我记得读书时,多数家长都要求孩子回家先做作业。我小时,学习靠自觉,自我管理。我回家总是先休息,吃点东西,看看闲书,轻松一下。然后才做作业,不过一旦开始做作业时,一定会专心完成。自己是这样长大的,所以我当老师时,也尽量让孩子玩儿好喝吃好,我认为这是孩子能够专心学习的前提。
刚开始工作时,大学毕业从外地进北京,被分配到一个城乡交界农转非的学校,所教的孩子陋习非常多。学习成绩实在没有办法抓,因为各种问题实在太多了,基本上课都上不下去,如何抓成绩呢?
我觉得我手上拿着的简直就是根棍子,如何砍柴呢?
不过,即使是根棍子,我也要把它磨成刀。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谁不想玩儿啊?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上了中学强迫只能适得其反。这样的情况就不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多玩儿玩儿,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习惯,培养一下感情,然后才一起研究如果提高成绩的方法不迟。
于是,我每天早到校30分钟,我要求他们也早到30分钟,我带着孩子一起在操场上玩儿。我们一起跑步、做体操、跳绳、跳皮筋、打沙包,后来我还借来了篮球和排球。他们从来也没有过一个老师和他们一起疯玩儿的经历,很快孩子们和我就没有了心灵的距离。
学校本来禁止吃零食,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太饿的时候,容易造成低血糖,特别是正在长身体的青春期,不利于身体发育,同时低血糖容易造成情绪烦躁。所以经过我多方努力,学校通过了课间加餐的“法令”,真是大快人心。
我记得我还给他们带过各种食物,其中“虎皮蛋”,那时我母亲的拿手菜之一,孩子们都特爱吃。在情绪健康愉快的环境里,这些孩子都很买我的人情,多数都看我的“面子”学习的,而且是认真地把落下的功课,一点点追了上去。
无论怎样,这样努力了几年以后,最终他们都成长了,我也看到了努力的收获。毕业时,我的班中考平均成绩,比区里平均分高出不少,把同校同年级其他班也甩出一大节。
2
玩游戏只是为“破冰”(break the ice),放松玩的时候,总会暴露人性本真的一些侧面。善于观察了解,才能更好地驾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在新加坡美国学校教汉语,国际学校,语言课是副科,学生家长都不太重视,因此,在初中阶段若能正常上课就算不错。
新学年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基本上能乖两个礼拜,我们的家长会是在开学两周后,这两周就是老师的天堂。家长会过后,副科老师就进地狱了。我刚从高中调到初中时,第一年我亲身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日子。组织教学和班级建设开始没有搞好,一年的日子都是在苦熬。
第二年,我改变了策略。
一开学,我先不忙着马上教语言课。我要通过了解学生,把组织教学的基础打好,先把班级的风气树立起来,把良好习惯的标准和要求提出来,贯彻下去,秩序纪律和原则,甚至我的底线,都让学生了解得非常清楚具体。
开始教学进度确实比别人慢一点,不过几个星期后,我就追赶上去了,而且越教越顺手,越轻松。最值得骄傲的是,代课老师都喜欢给我代课,我的6个班整体上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习惯好,活泼但不喧闹。
最重要的是,学生懂得尊重代课老师,主动配合教学,师生互动好,没人成心给代课老师出难题。
我通常让学生先玩个游戏,我把它叫“人脉游戏”,是我在开学时,做组织教学和班级建设的媒介,新生开班时用来摸清人脉关系,以便于我组织管理。
游戏道具是半截竹管,一个玻璃球和一个被子。
细竹子或塑料管约一尺长,从中劈开,每个学生分到一节,把一个玻璃球交给班里任何一个同学。这个玻璃球必须经过每个人的竹管,从教室的一边滚到另一边的玻璃杯子里,就算成功。
游戏规则:一,每个人必须参与,玻璃球必须经过每个人的竹管,二,不能用手触摸或碰到玻璃球。三,玻璃球不能掉在地上,若落到地上,必须重新来,直到成功为止。
这个每人都必须参与的游戏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自己根据规则,研究出一个或几个可行方案,并组织实施。孩子们要学习如何民主讨论,集思广益,最后统一指挥,具体操作。过程中,若失败了,再思考研究,总结经验,再寻找新方案。每个同学可以学习如何妥协,怎样相处合作,如何互相包容、迁就和关照,并不断尝试努力和不轻易放弃。
孩子们在玩儿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实的本性。这正是我在一旁观察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一个老师最需要的最真实的一手资料。
游戏结束后,老师带领大家讨论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孩子们总能让我惊叹他们的发现。这样的过程,师生互相增进了解。一个新单位新同事,或者各种大型集体活动时,都可以玩这个游戏,以增加陌生人之间的互相了解。管理者从中观察到,这个活动中,每个人的表现。
这个过程中总会有许多的惊人发现,游戏常常给我们跟多启示。
一个班级里通常会有霸道和总想欺负人的孩子,也通常会有被霸道欺负的,有出来伸张正义的,有逆来顺受的,有出谋划策的,有善于领导的,有支持追随的……
总之,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我通过观察学习他们,并研究在教育教学时,如何因材施教,事倍功半。
经过近10年的反复观察和学习,我只要能到看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基本可以确定这个班级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孩子都比成人聪明,他们最会察言观色,一个老师是否懂得管理,或是否驾驭得了学生,他们很快就能感受到。反过来说,假如一个班级的孩子们,若能爬到老师头上,那绝对不是孩子的问题。
无论开始多么混乱的集体,只要有正确的导向,我们还是能建立起自己需要的人脉。最终使一个集体能自觉协调与合作,孩子们舒服自在且有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3
做人,低调但认真;做事,踏实且努力。人性本真其实都很善良,唯诚挚的心可感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终会日出见太阳。
在离开北京的学校,来新加坡工作前,我还做过诸多尝试,其中一个是销售工作。
当时,我在一家香港地产公司做市场调查员。这是公司职位最低的工作,我只能把从市场了解来的资料,给香港同事,他们才有权力直接接触客户,而他们谈成的生意没有我的份。
我的小组长是个香港男人。一日,我已经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刚回到公司,准备把资料整理一下交给他。那天天气预报下午3点以后有大到暴雨,我想做完了早点回家。结果,就在我要离开的时候,他却要我再去一趟国贸大厦,搜集多30间公司的资料,第二天上班来时,必须交给他30张国贸写字楼的名片。
薪水微薄,舍不得打车,当我水淋淋地敲开一间办公室的大门,开始搜集我需要的资料时,我受到的接待都比平时的温和。有些公司的接待员,还请我坐下喝一杯水;有些本来要去办事的销售员,因为外面的暴雨而取消外出,我正好打发了他们的无聊时光,那天他们都多和我聊了三五分钟;还有三间公司,我竟然有幸和他们的老板见了面,他们觉得很少见到我这样认真工作的市场调查员;其中一间公司的老板,还想挖我过去做销售员。
这个大雨淋湿的下午,这三五分钟额外的交谈,我竟然给这些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磨刀的“无用功”为我将来的“砍柴”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也从此知道即使冷敲门(cold call),我们仍看到人性的本真多数是善良的,只要我们真诚相待。
当公司业务飞速拓展,房地产市场全面开发后,我很快成了掌握第一手市场资料的销售员,由于业绩显著,6个月后,我从优秀销售员,直接被提升至销售主管。我继续业绩不断刷新业务记录,不到两年,我从最佳销售员到最佳销售主管,最后晋升为有上百个销售员的4间分行之一的北京分行经理。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基本上人人都懂得,就是刀太钝了,不磨刀已经严重影响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了。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会担心磨刀浪费了砍柴的工夫。
真正在砍柴前,花费一些时间去磨刀,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策略。虽然表面上好像是失去了一些砍柴的时间,但一旦当刀磨得够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成倍地迅速提高,不仅仅能把失去的时间追赶回来,而且还能轻松超越,即省时又省力,事倍功半。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成就一件事情,不一定会立即看到事情的结果,有些时候磨刀的功夫,是看不到直接的利益或结果的,好像表面上我们做了许多“无用功”。然而,这些都是量的积累,我从来不相信一夜暴富或立竿见影的成效。我更相信脚踏实地地付出辛勤的劳动,低调坚持不懈地努力。
多数人不愿意冒险去做“无用功”,不愿相信这些“无用功”会带来任何好处,看不到它需要时间和成长,也无法忍受做“无用功”的寂寞和辛苦,甚至无法想象和展望这些“无用功”的未来。
我们可以选择拿着一把钝刀砍柴,砍上一阵子或一辈子,永远疲惫不堪而且还没多大收获,或选择停下来磨刀,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些“无用功”。即使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前者,我仍然相信,我们还是可以做第一个选择后者的人。
其实世界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做一个游戏就能建立起来的人脉。不过,我们的确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和学习,把人性了摸得更透彻,任何时候的工作都是如何“做人"的工作。
其实,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每个人都看得到。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孙宽: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如何教孩子自己种一棵摇钱树》公益讲座特集(二)
【原创】【感恩的心】如何教孩子自己种一颗摇钱树——经济学的启蒙教育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25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
感谢您的阅读和赞赏,感谢您订阅和关注《宽余时光》(ID:kuanyushiguang-sky),欢迎转发和转载,转载请联系孙宽(微信号:kuanyushiguang)。图片来自网络。使用二维码赞赏的读者请留言,让我能有机会向您表示感谢。
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