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宽 | “禁书”要不要禁?

2018-03-23 孙宽 宽余时光

亲爱的读者,春日好!自律系列待续,宽余时光将暂停,我需要集中精力整理这两年的写作,为下一个启程做好准备。感谢您温柔地陪伴和耐心地等待。

                                 ——孙宽


为防失联,请您识别二维码

关注宽余时光

自律系列篇
(08)


孩子自然过度到有阅读习惯后

仍应坚持阅读一定数量纸质书

触摸书籍能有效刺激大脑发育

提高孩子认字能力和对文字的感受力



讲故事和读故事,使孩子自然过度到自我阅读,对认字能力和文字的感受力都非常有益。


不识字时,我终日缠着父母讲故事,他们的故事很快就不能满足我对阅读需要,我3-4岁开始每天认识一些字,自然过度到自己阅读的状态。买来的小人儿书,我都要自己先“读”,翻来翻去自己看,这样培养出来的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


孩子自己要求的阅读,是有魅力的。这样的孩子任何时候有本书在手,都会特别快乐。除此,任何事情都无法打扰他们的专注力。


现在流行电子书,电子书虽然更便宜更环保,但幼儿时期,家长仍然要坚持使用纸质书,除保护幼童视力,主要是有利于大脑发育。


家长若天天坚持,和孩子一起翻看这些小画书,一边培养听力语感,一边强调感官刺激,加进自己的描述地讲解故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随意表达感受或疑问。


这无疑要求父母都必须非常自律,信守每日一故事的诺言,坚守阅读的良好习惯,雷打不动地三五年如一日确实不容易。


到上小学以前,其实孩子的各种习惯基本养成,若不爱读书也很难再强求。这0-7岁的时期,应该最考验家长的耐力和坚持的岁月。能否形成阅读习惯,也重在这三五年的坚持。当然上学后孩子都不得不读书,阅读习惯有无也许从表面很难分辨;然而一离开学校就像逃离战场一样的年轻人,任何时代都不在少数。


父母首先要自律,才会有自律的孩子。三五年转眼即逝,将来再去强调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我常看到一些家长陪读的时候,在玩儿手机。他们说孩子在读书呢!我们以为孩子看不见我们在做什么,其实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和细微的,他们在玩儿或阅读的时候,都无形地记忆了环境和环境中的事件和人物。


我现在仍然记得我父亲讲故事时,炕桌上的一盏油灯,大家都凑在桌旁,母亲在旁边做针线活儿,我常趴在桌子上,我能注意到我们映在墙上的影子随着油灯的小火苗跳动而晃动着,这些灯影给我很多想象,当父亲讲到故事紧张的地方,我会害怕得闭上眼睛。


孩子不经意地记忆都是深刻的。即使有再多诱惑或再繁忙,家长没有大段完整的时间陪伴孩子,不妨缩短陪伴时间,但陪伴的这一刻请百分百地专注,只有这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孩子们最终会明白并感恩。


自己在玩手机或做其他的东西,却逼迫孩子读书,除了没有说服力以外,这是孩子憎恨阅读的主要根源。我们自己不以为乐的阅读,孩子怎会以为乐?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永远都是自我教育。我们自己爱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常卷不离手,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他们自己会好奇书本里有什么神奇有趣的东西那么吸引家长,他们会自动缠住家长问东问西的。


相比之下,手机或游戏不离手的家长,孩子1岁就迷恋上电子产品,甚至6个月的孩子就开始抓手机了。在我们大力提倡跟随孩子的兴趣发展,不过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还是要看孩子成长的环境里,能“抓”到什么。


中学时代我住在老义父家,当时他没有房子,住宿舍。我们只能共用一张书桌,晚上他看书,我写作业,我作业写完也看书。星期天他还带我在大学图书馆里呆上一整天。


后来我们有了房子,他怕影响我学习,坚持不买电视。当时我们住大学校园,经常内放电视连续剧,许多同学无心学习,整天迷恋电视连续剧,他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娱乐,直到我上大学他才买电视,我一直都没有养成看电视的习惯。


即使周末我可以去同学家看电视,但剧情都连接不上,我并没有兴趣看。他宁愿每周带我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这样我每天晚上又比别人多出1-2个小时,除了没有商业广告的电影和动物节目、国家地理我偶尔看,我基本不看电视。





无论什么习惯,也无论好和不好,或无所谓好或不好,都是万难改变的。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宏观长远的计划以外,自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孩子自然而然地随着您走在成长的路上,不必去扬鞭催促,更不需要把力气花在“苦口婆心”的空洞说教上。自己分外努力的家长,也都是孩子永远引以骄傲的人,我母亲今年93岁,每天都读一会儿书,仍喜欢分享她的阅读。


还有一个例子,我姐姐2-7岁在祖母家长大,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从上学开始,母亲也曾放弃手中一切,几乎天天陪姐姐做功课和读书,但是效果不佳,待姐姐15岁想努力的时候,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很难读进去了。


现在谈培养阅读,比20年前要难得多,外面的世界太多精彩和诱惑,单单教阅读的方法就五花八门,应接不暇。不过最重要还在于7岁以前,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爱好阅读的习惯,家长若这个时期不能坚持,或自身没有一些必要的放弃,都会把更多负担推给未来。特别一些家长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却要让孩子去实现的做法更不可取,这样逼迫不是不可能实现,但对自己和孩子来说都是噩梦和摧残。


有些读者问,这样自律的生活我会痛苦吗?我的回答是,哪里有人选择痛苦?比如,看电视对于别人是快乐,但对于我来说不是。


我之所以我能这样“自律”,完全因为我非常享受它带来的快乐。阅读不仅是我的雅趣,它就是我的日常生活。一如前几集所谈到的早起、控制饮食、运动等习惯,没有一件是被动被迫而为,也没有一件不为我带来身心的快乐和美好感受,因此我才能乐此不疲,津津乐道。

 



假设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如何选择阅读?



根据自己兴趣博览群书

不过度限制孩子阅读,

尽量多读些“没用”的书


 

中学时代我进入开放式阅读的全胜时期,我再也不必等待别人读故事了,虽然字认得不全,但是不影响理解故事,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所有的乐趣在于孩子瞬间就能神游到另一个世界,在想象中跟随故事情节去漫游,那种电影般的画面,甚至比电影的表达更丰富的背景和想象都是非常奇妙的。


那个时期读过的书从一般的故事书,慢慢到科幻、侦探小说、哲学、心理学等书籍。阅读速度约一天1-2本,最多的时候是一周10-12本书。80年代初期,大量译文被引进,一些先锋书籍,在被禁止前我可能已经读过了。


感恩在大学图书馆做馆长的义父,不仅每个星期天带我去看书,也帮我把书借回来,其中包括未审批上架的新图书。我必须赶快看完还回去,也因此训练了快速阅读。


我所获得的这个“特权”仅说明一点:所有的价值观念,孩子是通过各个方面的感悟而形成的。即使我在年幼时期就大量地阅读过,到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不应该给孩子看的书籍,这并不影响我形成正常的三观和对善恶良知的正常认知和判断。


在孩子初步形成阅读习惯时,尽量让他们随意随性随趣,这是对阅读最好的鼓励。


关于“禁书”,我的看法是,假设我们真能禁止阅读纸制书籍,我们能“禁止这个世界”吗?


而今网络阅读更肆无忌惮地充斥着暴力和色情。比起电子游戏和网络的各种视听诱惑,阅读纸质书籍反而可能是最安全的,因为它至少需要孩子耐心安静地阅读,还要有非常好的画面感和想象力。相比之下,一切电子设备都更有机会污染儿童的视觉、听觉、思维和心灵。


过度限制阅读,只能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一些兴趣,又迅速地扼杀在襁褓里。


总之,在孩子有能力阅读时,开始喜欢阅读时,应该尽量放开对阅读的限制,而且不要逼着孩子只读跟学习有关的书籍,或者确保每一次阅读都要有“意义”,鼓励孩子多读些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用处的书籍。


上个世纪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称。他虽出生于世家有良好的私塾和西式教育,幼年却不喜欢读“正经”书,以至于大学时不得已从医科转至国文系,是个“玩物丧志”的典型代表。就这样他只看闲书并“玩”了一辈子,70岁后他开始著书立说,出版了一大批研究玩物的图书,涉及髹饰、明式家具、古代漆器、古代音乐、竹刻艺术等传统学术领域,连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等市井民俗也一一成集,目前没有人的研究能如此精细和全面。


完全没有功利的阅读,才能真正进入心灵层面,我们也才能从中受益和享乐。





成年后我曾和义父讨论过,为什么当时他不禁止我阅读?比如我上初中时就读了《十日谈》等,一些故事确实还读不懂,也读了当时多数家长限制孩子阅读的《红楼梦》,字都还认不全,古诗词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的欣赏能力。我囫囵吞枣地读了各类名著,其中不少是“禁书”。然而他从没有限制我,或特意地引导我阅读,他只敞开阅读的大门。


他认为:任何知识都应该了解,比如爱情是文学的永远的话题之一;对世界认知的层面越广,未来的视野越开阔。最好的阅读兴趣爱好培养,就应该在少年时代;这样我长大后,至少不失为一个眼界开阔、个性自由和有情趣的人。若我的心能走得远,任何时候想去钻研某个领域都不迟。


回忆我们的谈话,这样概括在今天仍然非常精准。他的眼光和胸襟极具前瞻性,正如他所期待的,我的心一直想走得更远,我也不会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当然,现在为了确保阅读安全,家长可以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选或引导阅读,比如推荐他们10本书,让孩子从中选择几本他们喜欢的,都不失为万全之策。


喜欢阅读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任何时候都可抵御来自外界的喧嚣或干扰。


总之,能拿住书不放的孩子,都能放得下一般常见的烦恼,抵挡岁月的风寒,无论将来生活经历怎样的不堪,至少还有书可陪伴。倘若不能游遍全世界,仍有书本带我们去远方。有阅读能力的人,都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会想办法通过阅读自救。


高中时代是抑郁症的一个高峰期,我阅读过不少哲学著作,所有的哲学家都曾经探讨过生命或生死等重大命题,它开启的窗口使我看到了更远的未来,及更浩瀚的世界。即使那时我自闭且抑郁,但我始终没放弃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也从未消失过,阅读伴随我熬过了一次次生命的低谷。

 


精读经典著作


 

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取的,没有任何硬灌进来的,最终能变成我们学识或能力的一部分,更不可能使我们得到快乐。


培养阅读习惯的自律,最最关键的部分是:不要毁掉阅读兴趣。


现在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了,包括我在内,喜欢阅读的人也经常会迷茫,可读的书太多了,然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即使从古至今书都被毁过多次,但仍不缺书,书山是没有路的,勤为径也无法阅读所有的书籍,而且也没有必要。读什么书,如何选择,真的只有自己去归纳总结。


从兴趣出发,读自己喜欢的;或者那些拿起来,不想放下的。


我从自己的经历上看,青春期前没有什么阅读目标,当然也没有限制地大量阅读杂书闲书。青春期开始偏向于阅读哲学、心理学、艺术和科幻一类的书。高中最后一年阅读了《梦的解析》等心理学方面的书。大学偏向于诗歌、散文、文学理论方面的书。小说类一直读得比较少,而且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过于潦草,缺少精读。


为什么要精读经典作品?


如果让我建议,我觉得应该读经典,除了泛读,必须精读,反复地阅读。特别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人,更要反复阅读文本。有些人建议限度书评,而我喜欢在阅读任何评论以前阅读原文,以免任何片面的评论限制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所有领域的经典著作都是人类留下的智慧和精华,它们经过战争或各种文化的洗劫,经过岁月的风霜雪雨,它们之所以被留存下来,都是浩瀚书海里的明珠。


生命有限,阅读时间实在太有限,那就更应该花时间和功夫去摘取明珠,而不是去大海里捞沙子。我认为在早期博览群书基础上,精读经典作品是最节省时间,也是最有效的阅读。


精读经典著作是我弱项,自律系列计划还有若干篇尚待完成,不过暂时我必须停下宽余时光现阶段写作,专注整理好这两年的旧稿,这是我对自己的全面清理。同时,我要把曾潦草地泛泛地阅读过的重要经典作品,翻出来仔仔细细地阅读。


我的自律新目标,从重读经典著作开始。当宽余时光再次和读者见面时,希望您看到我的成长

 

待续



请珍惜原创,尊重作者的劳动,

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

法律顾问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新波律师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其他文章请添加关注继续浏览

(ID: kuanyushiguang-sky)


孙宽 | 阅读是苦是乐?“苦”的可有药解?

孙宽 | 自律可否量化?(一)

孙宽 | 自律可否量化?(二)

孙宽 | 谁来决定我们的人生?—— 逆向思维训练与自律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30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


孙宽的私人微信号:

kuanyushiguang

宽余时光公号ID:

kuanyushiguang-sky




图片来自网络。请识别二维码,

在此赞赏孙宽,非常感谢!

敬请留下您尊贵的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