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诞日看最美纪录片《炉香赞佛》,解读佛陀不平凡的一生

主页君 维安正念小站 2019-04-02


 

❤️主页君的前言


今天是佛诞日,首先祝所有的佛系青年节日快乐~


前两年就看到油管上的这部PBS唯美纪录片《佛陀The Buddha》,配音是男神李察基尔哇,他也算是佛系中年优秀代表了哇,当时没找到中文资源,这部片子里的图画感觉都可以用来做桌面的。豆瓣上给出了8.7分的高分。


视频链接在文末。主页君备好佛诞日礼物——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请加主页君微信mindful_weian, 请备注“要纪录片地址”。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廷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释迦牟尼佛回顾青年宫中时光:


我很娇贵,非常地娇贵,极为娇贵。在父王的宫殿里,莲花池特地为我而设。一处植青莲花,一处植白莲花,一处植红莲花。我绝不用非波罗奈的旃檀香,头巾、袍子、下裙与外衣全是由波罗奈的布所裁制。为确保我不受冷、热、尘、砂或露水的侵扰,一顶白伞盖不分昼夜地举在我的头顶上。

  

我有三个宫殿:一个供冬季使用,一个供夏季,另一个则供雨季之用。在雨季的宫殿里,有清一色的女性为我歌舞作乐。在这四个月里,我从来不下楼到别的殿去。一般家庭的仆人与家臣吃的是碎米配豆子汤,在我父王的宫殿里,他们吃的是白米与肉。


悉达多太子成婚


后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太子,出门游玩时,看到了人间的疾苦,他看到了老人,病人与死者。


佛陀遇到三个信使,即老、病、死


三藏经典里面,记录了佛陀当时对老病死的思考:


虽然我有这般势力与福报,我仍然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衰老,无法避免衰老,当看到他人衰老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衰老,无法避免衰老。而我有一天也会衰老,避免不了衰老,所以在看到其他人衰老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惟时,就彻底地祛除了青春所带给我的骄逸。

  

我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当看到其他人生病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而我有一天也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所以在看到其他人生病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惟时,就彻底地祛除了健康所带给我的骄逸。

  

我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当看到其他人死亡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而我有一天也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所以在看到其他人死亡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惟时,就彻底地祛除了活着所带给我的骄逸。(A.3:38)


佛陀离开妻子离开贵族生活,出家修行


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证悟绝非偶然,从早年对世间生活的反思,到后来出家修行的艰苦经历,都是通过不断追求真理的付出后得到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佛陀本人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卓越的榜样。


佛陀在修行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甚至尝试苦行把自己摧残到骨瘦如柴的地步。佛陀在那时的形象,后来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在佛教艺术中有许多的呈现,成为激励人们修行的源泉。





佛陀是这样来形容自己修苦行的生活的:


当如此做时,我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四肢变得像接合在一起的藤条或竹节,只因为我吃得太少。我的臀部变得像骆驼的蹄;隆起的脊椎骨,犹如串起的珠子;肋骨瘦削突出,犹如旧谷仓屋杂乱无章的椽木;眼光深陷入眼窝,犹如深井中映现的水光;头皮皱缩,犹如因风吹日晒而皱缩凋萎的绿葫芦。若触摸肚皮,就能摸到脊柱;触摸脊柱,就能摸到肚皮。大小便时,头会向前倒去。当以手搓揉四肢以放松身体时,身上的毛发因根部烂坏而纷纷脱落,只因为我吃得太少。




后来,佛陀意识到苦行不能带来解脱,于是开始进食恢复体力。可当时和佛陀在一起的小伙伴们看到佛陀开始吃粥与面包的固体食物时,感到厌恶,于是离他而去。


佛陀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重新调整了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后终证悟成佛。



佛陀刚觉悟时,住在优楼频罗村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


当时,世尊在菩提树下连续禅坐七天,感受解脱之乐。佛陀追究事物的成因,从而找到将其断灭的途径。同时,佛陀对世事的研究并非泛无边际,而是集中在解除众生之苦的目标上。




佛陀的首批弟子


初转法轮之后,佛陀便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之弘法生涯。佛陀不但在民众中迅速地建立起威望,而且在很短的时期内便使僧团从五比丘增长到上千之众。



世尊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反覆地教导僧团,嘱咐他们和合敬长,以法为依归,并提出七不退法、四大教法等具体可行的方针。




佛陀最后的遗教是:


诸比丘!我以此语告诉你: 『诸行皆是坏灭之法,应自精进不放逸,勤求出道。』

(D,16;A.4:76)


备注: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为:髻智比库: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视频点这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29cvt0j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站精华





“有一种随喜叫做留言、转发、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