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除应具有透明性和柔韧性之外,低内耗和高环境适应性也是传感器必不可少的特性。同时,基于传统传感器存在传感响应单一和丢弃后造成难以回收等缺陷,如何制备出具可持续性、绿色环保特征的多重响应传感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克服上述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机汽学院张水洞教授课题组近期通过离子对效应实现对玉米淀粉双螺旋结构的可控解构,利用调控淀粉热塑凝胶中结晶度制备具软-硬的淀粉热塑性凝胶(Wanjie Si et al.,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10.1016/j.eurpolymj.2021.110731)。同时,根据淀粉热塑性凝胶中双连续结构,基于外应力作用下离子导电通道发生形变成功地组装出具有应力和湿度响应地柔性传感器(Wanjie Si et al., Composites Part B, 10.1016/j.compositesb.2022.109696)。然而,淀粉热塑性凝胶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外应力往复载荷,热塑性凝胶网络中氢键作用力重构的速率较慢,导致热塑凝胶网络产生明显的内耗和滞后,降低传感信号的灵敏度。因此,单一的淀粉热塑性凝胶不适合长期的传感器应用。 为提高凝胶可逆网络结构的重构速率,该课题组以玉米淀粉、聚丙烯酰胺(PAM)、食用硼砂和甘油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杂化双网络离子凝胶(SPBG)。淀粉与PAM通过接枝交联和氢键作用后形成ST/PAM热力学相容的均一相体系,同时随着AM对的引入,ST/PAM溶度参数降低,进一步促使ST/PAM与甘油/水混合溶剂间的互相作用参数降低而展示出高分子良溶剂的特征,使得SPBG离子凝胶在-60 ºC-80 ºC均具有良好热力学相容性,不出现相分离而保持稳定的力学和导电性能。进一步通过食用性硼砂与ST/PAM分子链上的羟基和氨基形成“单核(B3+)多齿(OH/NH2)”结构,使得所制备的SPBG与离子凝胶形成“单核多齿”的复杂配位和氢键网络结构的离子凝胶。随着硼砂浓度增加,淀粉离子凝胶的可逆的化学/物理网络结构的强度上升,有效降低其内耗值(第2~10循环拉伸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同时其拉伸强度和延展率亦显著提高: 由18.6 KPa和82.5%增长到153.2 KPa和786%。该淀粉离子凝胶还展示出高灵敏度(应变系数为1.47,响应时间43 ms)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可直接贴附在人体皮肤上用于精准监测人体运动和健康状态,且具良好的温度、湿度-电阻依数性和良好的瞬时响应性,可检测外界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