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律新媒体写作的道与术 | 智善讲堂

2017-07-21 智善法律新媒体 智善


智善讲堂(技术派)第10期

法律服务不再是闭门造车的传统模式
智善将集中各个垂直领域横向分布的专家

分享他们在自由时间中的知识盈余

每 周三晚八点 智善讲堂等你来

本期带给大家的是 徐进律师 的分享

收听直播或主讲请联系智善爷爷(18995580086)备注 智善讲堂



法律新媒体写作的道与术




大家好,我是徐进,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首先要对大家表示感谢,愿意付费来听我这种默默无闻的人做的直播。这个直播大概4、5月份就确定了意向,拖到今天除了工作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去年年末的时候做过一次这样的直播,当时准备得很仓促,一直想好好地完善下再推出来,要对得起各位朋友的信任。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法律新媒体写作,原来的标题是《法律新媒体写作技巧大起底》,很惭愧,我只是一个写作爱好者,自己也在写作中摸索,写作技巧大起底是不可能的,只能分享一下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自己对这些困惑的理解。



首先我请大家看两张图片,第一张是我在知乎上法律这个话题下活跃回答者的截图,这些人原来也许都是默默无名的人,他们坚持在知乎这种高质量的问答平台上进行写作,如今都成了颇有影响力的知乎大V。第二张是我在“觅法”,也就是 "Lawplus" 这个法律垂直领域付费订阅专栏根据购买人数排序进行的一个截图,“Lawplus”被誉为“法律界的得到”,在法律付费知识领域进行了不错的创新。前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开设专栏的人一般在网络上都比较有影响力或者在某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市场口碑比较好。


一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并不直接对内容付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免费,主要采取的是广告商集中购买的方式,受众通过观看广告间接对内容创作者进行付费。“得到”与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开启了用户直接为知识付费的模式,前者是你需要先订阅才能看,后者是你看了之后觉得有价值再付费。如今,各大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加入内容付费的赛道,咱们现在进行的这次分享也属于知识付费产品。



法律人为什么要写作



接下来要谈的是法律人为什么要写作?生物界似乎只有我们人类对为什么的问题如此上心,做什么事情似乎都要找出原因。今天咱们不扯得太远,主要讨论的是新媒体时代法律人的写作。 



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有什么特点呢?每个人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的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在纸媒时代,法律人发表文章的门槛相对较高,途径也相对较少,或是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或是出版书籍。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必须经过编辑最初的审查,如果编辑觉得你的文章质量不行,你的文章就可能无法与读者见面,你也许可以换一家报社或出版社,但这种信息交流的成本很高。如今法律人开个公众号就可以进行写作,文章好不好无需编辑进行初步审查,市场与读者是最终的裁量者。


从物质的角度看,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法律人通过写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起步时也许不曾想到,越写越顺手,把自己写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咱们都知道法律界的几个比较大的公号,创办者起初也许并没有什么名气,只是抓住了微信公众号的机遇,有的创办者也许自己不写作,但他给写作者提供平台,有些公众号主名气大了之后开始演讲、开课、或者出书,写作转化成了财富、名气、社会影响力。


从精神的角度看,写作是作者自我的一种表达。通过阅读你的文章读者间接地了解你这个人,在阅读文字时读者的精神集中度相对较高,交流也可以更加深入。对于我们很多律师朋友来说,写作的经济诉求并不是特别强烈,主要的动机是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扩大影响力,案源什么的自然也就来了,当然也包括传播法律知识。


一些专业的法律新媒体平台,投稿往往没有稿费,或者稿费比较少,像无讼这个平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首发也只有100元的稿费,没有去查证最近稿费有没有调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律师在这个平台上发文呢?诉求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排除的是经济诉求。这是一个专业的法律阅读平台,目标读者是同行,因此普法类的文章很少看到,更多的是某些领域的专门问题,可以看出很多文章的作者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写这篇文章。


在这种平台发文,首先在同行心目中树立你比较专业的形象,转到朋友圈客户看到也觉得比较有水准。我可能说得比较世俗,没有谈那么多大的东西,大的东西有些远,有时候甚至有点空。



无论是物质诉求,还是精神追求,亦或是两者兼有,现在是法律人写作的好时代,只要你愿意总能找到一个理由拿起笔。


接下来这段听起来有点像广告。以我个人为例,我第一篇文章是一个编辑朋友问我对某个话题有没有兴趣写一篇文章,文章发表出来居然还有稿费,我至今记得稿费是226元,因为我的文章是2260多个字。写文章居然还能挣钱,最初写文章的动机就是为了赚取稿费,那时候还没有实名,用过很多的笔名,什么徐向前,徐威廉,徐约翰,徐汤姆等等。


上了研究生后,通过炜衡律师事务所的鲍律师接触到了无讼和icourt,有机会旁听了两个机构的课,然后不断给智合投稿,成为其内部作者,再后来认识了icourt的主编,也是通过写文章结识了现在的boss,上海锦天城的何周律师,后来我们发起了上海法科研究生社群,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路子越走越宽。如今回想,没有写作应该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每一个人给予过帮助的人。


现在的读者和听众似乎都喜欢干货,我上面所说的都是水货,水虽水,道在其中矣。接下来谈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平台



无论是对于写作新手还是常年写作的朋友而言,都面临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平台的问题。有些朋友开设了自己的公号,投稿的比较少,这方面的困惑就比较少。当然了,如果你的平台不大,对于一些有爆发力或者比较重要的文章,还是建议投稿到有影响力的平台。有些刚从事写作的朋友比较苦恼,自己的文章总是被退稿,有些文章明明觉得不错,编辑为什么就不录用呢?关于为什么文章总是被退稿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会专门谈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的一个原因是你可能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平台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定位,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稿件的筛选要求不同。举个例子,某个公众号的受众主要是法官检察院,你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律师是多么地辛苦,多么地不容易,律师的诉讼权利怎么没有被很好地保障,你觉得编辑会要你的文章吗?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投稿前查看该公众号的历史消息或者文章目录,大概就能明白这个公号的文章风格和价值取向是怎么样的,再想想自己能写什么文章,自己的文章是普法类还是专业类,与这个公号是否契合,也就是所谓的匹配度高不高,高再投稿。


很多征稿的公众号都会公布一份征稿的要求,有的写得比较详细,有的写得比较粗略,可以通过邮件或者公众号后台与编辑取得联系,不明白的地方尽量集中询问编辑,注意询问的时间,尽量在上班时间,虽然微信编辑基本是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有时候热点来了,半夜都可能爬起来发文。


其次,如果经济诉求不强烈,尽量选择比较专业的机构类公众号,这些公众号的受众面较广,影响大。尤其是那些提供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的公号,icourt就是这样做的,你可以把你的供职机构和联系方式写上,以文会友,读者如果觉得你的文章不错,想和你交个朋友,或者业务合作,都能很方便地联系到你。


我们总结一下: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平台?


1.要明确自己投稿的诉求,是为了单纯获得高额的稿费,还是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


2.要对拟投稿的公号进行尽职调查,看投稿标准、看历史消息、看价值取向、看更新的频率。


3.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大致定位,看话题、看风格、看价值观。


4.结合自己文章的风格与投稿诉求,看与拟投稿公众号的匹配度,匹配度高投稿成功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



为什么你的文章总被退稿



接下来专门谈谈文章被退稿的问题,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也是写作新手比较头疼的问题。首先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投稿之前你有没有认真检查一遍你的文章,甚至有没有再读一遍?是不是写好了就迫不接待地投稿。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因为与公众号风格不匹配被退稿的情况,还有很多的原因,我们一个个来谈。



第一个,格式问题。可别小看格式问题,征文要求你以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文章,你偏偏在邮件的正文里直接发送文章,试想编辑看到这种文章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最起码是有情绪的,你连最基本的格式都没有遵守。是不是微信编辑架子都很大呢?往往不是。如果你的文章是附件发送的,编辑下载一下就可以审阅,而邮件正文长长的2000多字的文章,你觉得编辑有耐心看下去吗?他不得不把你的文章复制粘贴到word里,然后再去审阅。


有的公号要求你的文件标题开头是时间,比如:20170705+题目,为什么要这样呢?方便归档,有的公号的投稿会很多,审稿和接收邮件的不是同一个人。有的公众号要求把你联系方式、支付宝账号等写在文章最下方,而你写在了邮件正文里,因为编辑往往需要把你的文章下载下来,然后审阅决定是否录用,你把信息写在文章的下方,方便编辑与你取得联系或者方便编辑统计稿费。格式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投稿前一定要遵循公众号的投稿要求,方便编辑,也大大提高你文章被录用的可能。


第二,字数问题。你可能会诧异,字数也是问题呀,当然是问题,而且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有的公众号在征稿要求中明确告诉你,字数至少要多少,如果没有说,请你一定要写够2000,尤其是付费的公众号,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稿费起步是200,那你至少要写2000才行,毕竟咱们不是什么大师,文章还没有那么值钱,字数虽然不能代表质量,但最起码证明你的态度。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有些问题比较复杂,确实需要2000字以上才能分析清楚。写不出2000字怎么办?咱们后面会再分析这个问题。


第三,错字问题。万万没想到吧,错别字太多也会被退稿,也许你的文章写得挺好,错别字太多,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编辑很自然地想到你没有认真对文章进行修改,这自然就拉低了对你的印象分。现在基本上都是电脑打字,尤其是拼音打字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错别字,如果不认真修改很难发现。另外一个原因是,编辑排版的时候往往无暇顾及错别字,有时候对排版的时间要求很严格,编辑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排好然后推送,如果推送出去的问题错别字很多,读者想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水平不行,也会想到这个公众号太水了,错别字都没发现。好好修改错别字,这也是比较基本的要求。


第四,文风问题。比如你写的是一篇比较严肃的法律分析,而你文章对法律问题谈得很少,倒是谈了很多道德问题,尤其是碰到比较具有社会影响的事件,大谈特谈道德。比如你要写的是时事评论,而且主要读者是法律人,而你的文章全篇都在抒情,必要的抒情是要有的,但别过度,不是有句名言嘛“喜欢就放纵,但爱是克制”。我最初写作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不是字数不够,而是收不住笔,总想在一篇文章里把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是不够克制的表现。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文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也要分场合。


第五,结构问题。这可能是写作新手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文章是有结构和脉络的。文章是作者思维的体现,如果作者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透彻,文章的逻辑结构是自洽的,读者读起来也比较的顺利。中国古人有所谓的“意在笔先”之说,也就是在写文章之前你要先考虑好文章的结构。比如我前两天发的一篇文章《律所实习生:你可以不专业,但请你一定要职业》,写之前我会先思考文章的结构,我最终确定的是三部分:什么是职业化、为什么要职业化、如何职业化。这样最起码逻辑上是清晰的,读者看小标题就能get到你的点。这里给大家的一个小建议是写文章前可以先把文章的整体架构写出来,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是什么,写哪些内容,想清楚再下笔。


第六,观点问题。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了,也是最难把握的。观点多元是好事,作者要做到的是要自圆其说,最起码要能站得住脚,经得起分析和论证。还有一种情况是,文章写得太浅显了,感觉像是在记流水账,压根找不到观点,这就更尴尬了,你要传达给读者什么呢?还有的情况属于不可描述的观点,如果你投稿给某个机构公众号,而你的文章观点很可能导致文章被删,甚至封号,我觉得录用你文章的可能性不大。


我们总结一下:


文章被退稿多半是因为没有选择对适合自己的投稿平台,当然也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


1.格式问题,这是最基础的问题,尽量不要犯这种错误。


2.字数问题,有标准按照标准,没有明确的标准最好2000字以上。


3.错字问题,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投稿前认真检查是否有错字。


4.文风问题,适度抒情,克制情绪,摆事实、讲道理。


5.结构问题,逻辑要自洽,最大限度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6.观点问题,论点要精准,论据要丰富,论证要经得起推敲。



如何开始写第一篇文章



接下来的这个话题是如何开始写第一篇文章,这个第一篇有两个范畴,一是你以前没有写过可以发表的法律类的文章,二是你经常写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号,还没投过稿。


很多朋友不是写不好文章,而是没有勇气开始第一篇文章的写作,形成了恶性循环,每天看到朋友圈那么多文章,读文章的时候也会碰到:咦,这个文章的观点和我一样,我要是写出来也能发表。



怎么写好第一篇文章呢?




首先,你要多读。有输入才能有输出,奶牛吃了高质量的草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牛奶。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搜相关的问题,尤其是那些传播比较广泛的问题,看看别人是如何行文的,如果这个话题放在你面前,你会如何写作。如果有你特别感兴趣的作者,你可以持续关注或者想办法添加作者的微信,与作者就他的某篇文章进行交流,看看他在写文章前是怎么考虑的,尤其要询问他是如何行文的。


其次,你要多写。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写了,看似好像是在抖机灵,实际上多写是最关键的,在写作你第一篇正式的文章之前你需要进行练习,写作中寻找你想要的那种感觉。在练习的时候要考虑,你正式的文章主要是什么风格,或者说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前面咱们提到写不出来2000字怎么办,这可能是你肚子里没有墨水,或者你的文章没有构思好,更可能的情况是你写的太少了。我如今看自己的最初的文章,都不忍直视,想不明白自己当初为何就没想到其他方面呢,这么好的话题被自己写坏了,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话题。


最后,你要多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咱们不是什么大家、天才。修改文章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是删,删除所有多余的字,能用形容词表述的就尽量不要用副词,能够用成语表达的就不要长篇大论,文字不够克制的地方,毫不犹豫删除。修改文章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从读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你的文章,在修改的时候问自己,我这么写,读者会怎么看,我把问题表述清楚了吗,还有什么方面是我没有考虑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并不意味着要迎合读者,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谈到。


我们总结一下:


如何写好第一篇文章,这个好,是相对意义上的好,就是在你目前的水平上有所推进,咱们都是平凡人,一口吃不成胖子,一笔也写不成网红。千言万语,一句话:写、多写、持续地写。


1.多读,读你觉得好的文章,符合你的写作风格或者你想模仿的风格。


2.多写,可以模仿他人的文章,模仿的是架构,而不是观点。


3.多改,改的主要任务是删,其次要以局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文章。



如何取一个好的标题



接下来我们要谈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取一个好标题,标题对文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句话说的是:标题决定我点不点,文章内容决定我转不转。当然了也要防止极端化,被读者贴上标题党的标签想揭下来就很难了。


我曾经看过一篇专门说标题的文章,作者提到取标题有四个原则,分别是:价值感(为什么读者要在这篇文章上花时间)、实用性(读了文章能收获什么)、独特性(这篇文章为什么特殊)、紧迫感(抓紧时间点)。



国内所有新闻媒体里面,标题方面我最佩服的就是网易,新闻的标题分两种,一种是网易的标题,一种是其他媒体标题,可见网易的标题是多么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看看,对比一下同样一个新闻,网易是怎么取标题的,其他新闻媒体是如何做的。我在这里不持价值判断,不是说那个机构的新闻标题好或者不好,是说从效果上来看有些标题很好。


我现在举个例子,当然这个标题不一定是网易的,也许是很多家都用过的。比如:青年女教师洗澡裸死家中(多图),别犹豫,第一时间问问自己这个标题你会不会点进去,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的。青年女教师、洗澡、裸死、多图,这些词汇都非常吸引眼球。


如何给文章取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很考验写作者对读者阅读敏感点的把握。比如你写的是一个社会影响不是特别大的时评文章,“重磅”这种词汇谨慎使用,免得读者初始预期过高,点进去后又失望,进而将降低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权威”、“首发”、“惊呆”等这类词汇也一样,使用的时候要谨慎。


取文章标题之前明白的是朋友圈那些大家转发的文章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是分享知识,还是社交,亦或是两者兼有,如果你希望别人分享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和题目符不符合这种要求。


首先,给文章取标题,一个大的原则是要与文章的主题相契合,这大致可以保证读者的预期不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比如我前两天写的一篇关于律所实习生职业化的文章,我写之前想的写作范围就是这方面,最后确定的标题是《律所实习生:你可以不专业,但请你一定要职业》,标题与内容大致是相符的,不至于题目的重点是职业,文章的重点却是专业。


其次,给文章取标题的一个小技巧是结合热点。如果你写的是一个热点问题,标题结合热点可以理解,如果你原来的写作计划和热点没有关系,如何蹭一下热点呢?比如有一篇朋友圈刷屏的文章,题目我记得不是特别清,大致是《这年头要不是家里困难,谁出来做律师》,蹭的就是当时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热点,一个国内比较知名的人,家里出了变故,自己取得了美国的律师证。


再次,给文章取标题可以使用一些固定的套路。比如自相矛盾, 《这组负能量图片,刷爆了朋友圈》,你可能会好奇什么样的负能量图片有这么大的魅力?点开之后发现也不是特别负能量,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的话。比如圈定范围,告诉读者哪些人是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红圈所实习指南(实习生必读)》,用括号里的实习生必读圈定范围。比如用前后缀的方式点出文章的重点,比如《民法总则正式通过:附某某教授权威解读》。


最后,介绍几个可以类型化的标题。比如数字型《律师最不想回答的七个问题》,《一文读懂公司法的八大难题》;比如设问型《什么,律所实习还要先缴10000元实习费?》,《为什么你写的专业文章没人看?》;比如吐槽型《律师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律师:你再这样,我可能要报警了》;比如道歉性《红圈律所:对不起,我们只要名校毕业生》,《不好意思,你很好,可是我们不能录用你》。


关于标题这一块,网上有很多专业大咖写的文章,大家可以集中阅读几篇,加以模仿。


总结一下:


1.围绕文章主题,防治走向标题党


2.热点,蹭名人、蹭名言


3.掌握基本的套路,如自相矛盾、圈定读者范围、点出文章重点等等。


4.尝试固定化的标题:数字型、设问型、吐槽型、道歉型等等。



热点追不追



接下来咱们要讨论的话题是热点追不追,这是每一个法律新媒体写作者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比如山东于欢案这个热点出来你追不追,南方周末的文章发出来之后,朋友圈各种转载,我当时和朋友在吃饭,饭前点开了其中一个,然后发现可能是个大新闻。 



已经有很多文章出来了,写什么好呢?论专业咱们比不上法学家,论传播咱们比不上记者。我大致翻了朋友圈发出来的文章,感觉法律人的多数是质疑法院的,因为在法院实习过,明白这种时候法院的人最憋屈,也不能直接写文。于是我就考虑站在法院的角度写一篇文章,选题很简单,就是这个案子只是一审,还不是最终判决。当天下午发了一篇名为《少数派报告:真替山东辱母案法官捏把汗》。


对于法律新媒体写作者来说,热门是必须要追的,这要求你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如何追呢?你要选中一个独特的点,我再举个例子,山东这个案件的二审判决出来后,很多公众号都在抢先机,内容基本都是复制山东高院的通知,我当天发了一个只有一句话的推送,标题是《山东辱母案|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内容是:今天关于山东于欢案99%的推送都是复制粘贴的。


热点,要么你追得早,要么你追得巧。最好的情况是你长期研究某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热点出来你能很快写出质量很高的文章推出去,一方面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在这里有必要多说一句的是,如果你打算长期写作,并通过写作重新塑造自己,最好选择实名的方式。



为什么你写的专业文章没人看



接下来我们谈谈为什么你写的专业文章没人看,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们法律人时常苦恼自己写的专业性的文章阅读量比较差,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小的公众号,且不全是朋友关注的话,你文章的打开率能够50%就已经很不错了。查看后台你会发现,总体上,公众号文章的流量80%来自朋友圈,只有20%来自推送的直接打开。



为什么你写的专业文章没人看?一句话就是:不说人话。这里没有其他的意思,而是指我们写的专业文章术语、理论太多,一般人看了会觉得枯燥无味。


怎么来克服这个问题呢?除了要求写作者对专业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之外,还需要一些小的技巧。只有你对专业问题研究得深,而不是一知半解,你才能从多个角度去阐释这个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让一般读者也能读得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题目我们会做,让我们讲给小孩子听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表达了。


另外要说的小技巧是当你说完专业词语的时候,要用一般人能听懂的话去解释这个词语。这方面大家可以去看一些科普类的公众号,他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我在一篇文章里需要分析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区别,怎么说才能让一般人很容易理解呢?我就说,专业化就是你是律师,而职业化就是你虽然还不是律师,但你看起来很像律师。这样的解释可能不是太恰当,但读者听得懂。或者采取问答的形式,先说一个专业的解释,然后由一个你拟制的读者向你发问,你再用通俗的语言和他解释,对话时常具有动人的力量,好像你在和读者聊天,很容易拉近了距离,行文也显得很流畅。


我们总结一下:


1.说人话


2.掌握技巧




要不要迎合读者



接下来我们谈最后一个话题,写文章要不要迎合读者?这是我今年才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新媒体时代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写的不好读者不管你是多么知名的专家或教授都不会买账,而一个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人可以凭着读者的欢迎而改变生活。当然在纸媒时代也基本是这样,只是不像现在这么明显。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写作,不少写作者追求阅读量与点赞量,这确实是文章质量好坏的一个评价标准,但不绝对。因此,很多写作者会刻意迎合读者,自己所持的也许是另一个观点,但是自己读者喜欢某个观点,文章就顺着读者的喜好。



从我写作的经历来看,我最用心的文章阅读量可能不是太好,有我写作水平的原因,也有我没有刻意迎合读者的因素。我在一个受众主要是律师的平台上发了一篇质疑律师咨询收费的文章,我们的朋友圈里经常流传着呼吁律师对咨询进行收费的文章,有的文章写得相当粗糙,但阅读量出奇的好,我们理解为什么律师会热衷于转发和分享这样的文章。


我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不必刻意迎合读者,写作者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就是如实呈现自己的观点,真理不必在我,但求增进共同讨论。


谢谢大家,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往期讲堂内容:

第1期:律师收费谈判技巧18式

第2期:律师的有道云笔记整理术

第3期:律师演讲的十大技巧

第4期:五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第5期:刑事证据规则及其运用

第6期:律师团队如何通过知识管理实现创收

第7期:劳动法律关系的成立及其与相近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第8期:私募登记与产品备案登记实务分享

第9期: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操作实务




冲榜、投稿、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18995580086

投稿邮箱:zhishantougao@163.com

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转载须知”




责编 | 方晶

戳“阅读原文”听“智善讲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