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79 苏联的成立
《世界历史》79 苏联的成立
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俄国屹立在欧亚大陆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被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的一个孤岛。帝国主义国家不能容忍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失去在俄国的巨额投资和滚滚利润,同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涌向欧洲。从1918年春夏开始,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组织了对红色俄国的武装干涉。同时,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苏维埃国内策动武装叛乱,罪恶的战火烧向了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顿河流域、乌克兰、白俄罗斯,苏维埃国家四分之三的领土被帝国主义和白卫分子占领。
在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成了帝国主义军队和反革命白卫军的头号帮凶。1918年1月,粮食部门采购到的粮食只有计划的五分之一多,五月下降到十分之一多。炎热的夏天,在俄国两个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工人们每天只能领到两片薄薄的面包,甚至整整一个星期领不到一粒粮食,饥饿露出狰狞的牙齿,掐向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喉咙。
1918年5月9日,列宁给各地发出电报:红色首都因饥荒而处于灭亡的边缘。
然而,当城市在挨饿的时候、当饥肠辘辘的工农红军在前线流血的时候,家里藏着粮食的富农却在窃笑,他们赶着马车将粮食运到黑市上,以25倍于国家粮食收购价的高价格使他们的钱袋迅速地鼓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黄立弗)“1918年春夏,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战争与饥饿两个敌人,如果不能够解决粮食问题,布尔什维克党人将首先被饿死,反革命势力则不战自胜。为了保证前线和城市的粮食供应、赢得战争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党被迫采取强制手段,收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同时排除一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平均主义分配,这种经济形式,就是著名的战时共产主义。”
1918年5月9日,苏维埃政权颁布了粮食垄断法令。
1919年1月6日,颁布了《关于在产粮省份收集归国家支配的粮食和饲料》的法令,史称《余粮收集制法令》。为了贯彻余粮收集制,苏维埃政权大规模地组织了工人收粮队下乡。当时,约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工人参加了工人收粮队。为了对付拒不缴粮食的破坏行为,工人收粮队还配备了手枪、机关枪等武器。实行余粮收集制立竿见影,1919年到1920年度,国家征购到的粮食比上个年度增加了近两倍。红军战士干瘪的粮袋里有了面包,城市居民也能得到最低限度的口粮配给。
夏伯阳式的英勇的工农红军击溃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多次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迎来了胜利的黎明,战时共产主义为国内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政治战场上的考验。
国内战争的硝烟已经熄灭,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必须重建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急于让经济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运转,但在这历史性功劳中,也潜藏了危机。战时共产主义在打击投机贸易的同时,取消了一切消费品的自由贸易,还建立了消费公社,负责在全国按照平均主义原则统一地分配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没有了贸易,也就不需要货币。
1920年1月以后,苏维埃政府撤消了银行,取消了货币结算,俄国出现了经济的实物化,经济失去了往昔的动力与活力,一派凋敝、死气沉沉。战时共产主义更大的危机潜伏在余粮收集制上。由于余粮收集制不仅强行征收农民的全部余粮,甚至口粮和其他剩余农副产品,而且,付给农民的是急速贬值的货币。农民没有心思种田,土地大片大片地撂荒,农村普遍出现了自发的骚动
在喀琅施塔得海军要塞还发生了兵变,农民与士兵表达对余粮收集制以及对实行了余粮收集制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强烈不满。农民的骚动和水兵的兵变,引起列宁的警觉和深思,他毅然作出决定:结束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的经济政策,重建频于崩溃的经济。
1921年3月21日,俄国通过了《关于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实物税,农民完税以后的粮食、原料、饲料的余额归农民自行支配,包括出售。新经济政策其他的措施还有:准许剩余副产品自由贸易,允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和辅助性的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外国资本家和国内公民承租企业,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准许自由开办私人小企业,将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归还业主以及重建国家银行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黄立弗)“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是以恢复和利用商业为杠杆,以对物质利益的关心为手段,刺激人们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生产力、发展经济,即:紧紧抓住商业这个环节,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迂回、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呼唤出了农民、工人、业主、商人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也呼唤出了丰收、财富与喜悦。1925年,是苏维埃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粮食产量比实行新经济政策前的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不少农民富裕了,中农成为农村的中心人物;同时,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艰难的战争恢复时期结束了,苏维埃政权在经济战场上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沙皇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实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列宁称沙皇俄国是各族人民的监狱。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多民族的俄罗斯帝国土崩瓦解,民族分立浪潮涌动。一些民族地区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府,而在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高加索以及土耳其斯坦民族地区,苏维埃政权凯歌行进,红旗飘扬在这些民族地区的上空。
布尔什维克党努力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1917年11月2日,发表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各民族拥有平等的地位和主权,各民族拥有自由和自决,直到独立和组织独立国家的权力。从1918年1月以后,有19个已经分离出去的民族自治共和国又加入了俄罗斯,组成了俄罗斯联邦。这时,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5个苏维埃共和国与苏维埃俄国并存,继续保持独立的地位。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攥拢拳头、打击敌人,苏维埃俄国已经与这些共和国分别缔结了条约,形成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同盟关系。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兄弟苏维埃国家联合为统一国家的任务提上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黄立弗)“因为这些共和国的资源分布和工业水平很不平衡,俄罗斯的机器制造工业发达,但是煤炭、石油等工业原料以及这些工业原料的加工业却分布在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其他共和国;俄罗斯的纺织工业发达,但是纺织工业的原料棉花却盛产在中亚细亚的乌兹别克、土库曼等共和国,这些共和国资源分布和工业水平的不平衡,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而把这些分散的兄弟民族统一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有利于合理地调配和利用经济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建立什么样的统一国家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方案和斗争。1922年8月,斯大林提出自治化方案,主张以俄罗斯联邦为核心,其他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列宁不同意这个方案,他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坚持各个民族国家平等的原则,提出其他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共同组成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后来,斯大林修改了自己的方案。
1922年12月30日上午,来自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的全权代表团代表欢聚一堂,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条约上庄严签字。
1923年7月,第一届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委员会开始工作,列宁是人民委员会的主席。
1924年1月31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根本法》诞生了,这是苏联的第一部宪法,它用宪法的形式将伟大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国家的形式固定下来。
1924年,苏联宪法规定:联盟是各平权民族的自愿联合,每一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联盟之权,一切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均可加入联盟。宪法对联盟与共和国的权限分别进行了规定,联盟的权限包括:外交、对外贸易、制定联盟国民经济原则和计划、领导运输和邮电、组织和领导联盟武装力量等。共和国的权限为:在本宪法规定联盟所属职权以外,均得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例如:自由退出联盟,根据本宪法规定对自己的宪法进行修改等。
1922年12月30日以后,一个新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伟大的国家简称:苏联。
《世界历史》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9 英国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0 西欧北美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2 法国启蒙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3 法国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4 拿破仑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6 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7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8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0 英国议会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3 德意志统一
《世界历史》54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55 美国西进运动
《世界历史》57 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历史》5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世界历史》 60 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历史》61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 62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世界历史》63 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历史》64 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65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历史》67 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 68 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69 美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70 欧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历史》 第71集 近代文化和艺术(1)
《世界历史》72 近代文化和艺术(2)
《世界历史》7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