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80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80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的阶段;但另一方面,俄国保留着大量封建制残余,仍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20年代中期,苏维埃政权初步得到巩固。但是,欧美资产阶级轮番对苏联掀起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战争叫嚣的恶浪。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苏联必须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从1928年开始,苏联高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三十至四十年代初,苏联开始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苏联的强大与繁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奠定了物质的基础,也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十年代中期,苏维埃政权仍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敌视中,把苏维埃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是社会主义的苏联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实现工业化是布尔什维克党人的梦想。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就提出了“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1925年12月,在严寒和大雪中,联共(布)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开幕。这次代表大会被史学家称为工业化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同时根据苏联的国情,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黄立弗)“苏联建立了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调动了全国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体制被史学家称为斯大林体制。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1938年到1940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实行了3年而被迫终止。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改造老企业、创立新的重工业部门。1928到1941年,工业投资占国民经济投资一半多,其中80%以上投入重工业。同时对农业进行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战争的迫近,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国防工业。1938到1940年,对国防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1/4以上,同期,国防工业产品增加量高达工业产品增加量4倍。”

工业化时期,苏联充满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豪情,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资金。1927年10月1日,苏联政府首次发行工业化国债2亿卢布,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公债被广大群众踊跃认购完毕。

1929年10月,由红色索尔莫沃工人首倡、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口号写在了全国各行各业工人大军的旗帜上。在工厂、铁路、矿山、油田,90万工人参加了社会主义突击队的竞赛,30万人获得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1935年8月,顿巴斯煤矿年轻英俊的掘煤手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6小时内用风镐挖煤102吨,超过原定额13倍。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苏联掀起突破旧定额、创造新记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劳动人民向往社会主义强国,憧憬幸福生活迸发的无穷热情和创造力,成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动机。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当崭新的机器设备运进红色普提诺夫工厂等著名的老牌企业的时候、当数千座新的工厂拔地而起、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安装就绪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去开动这些机器,更缺乏懂技术、有组织能力的干部对新技术进行管理。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

1931年2月,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布尔什维克掌握技术,自己成为专家。

1935年3月,斯大林又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造就一支掌握技术、精通技术并十分内行地运用技术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在这两个口号的号召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

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的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

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苏联年轻的技术专家对西方先进技术进行了解剖、复制、仿制、改造。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在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山麓,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就是由美国麦基公司,以美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为蓝本设计的。700多名美国和德国的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参加了这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美国专家约翰·卡尔德还被誉为解决苏联困难问题的能手,列宁勋章佩带在了这位美国专家的胸前。

在军工企业中,苏联同样利用西方公司之间的竞争,得到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1932年至1940年间,美国马丁公司、道尼公司等20多家公司向苏联提供了轰炸机、轻型战斗机以及与飞机附件等有关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苏联还得到了西方航空方面的新技术。

斯大林曾经说,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的帮助和技术援助建成的。据西方专家估计,其余的项目也大都是在德、英、法、意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实施工业化计划的前夕,俄国落在西方先进国家后面足有50到100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发达国家曾允许苏联踩在自己的肩膀上,使苏联用短短12年时间,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钢铁、机械、煤炭、冶金等工业生产部门年增长速度高达28.5%。从1928年到1937年,工人队伍壮大了2.66倍,城市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求陡增。但是,落后的农业没有跟上飞速前进的工业化的步伐,商品粮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1927年12月,召开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落后的出路在于把小农户联合为以公共的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利用农业机器和拖拉机,采用集约耕作的科学方法的大农庄。党的十五大通过了加快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同时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的原则。十五大以后,农业集体化和全盘集体化迅速推开。

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99.1%,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了,党和政府贯彻了以机械化巩固集体化的方针。

1930年和1931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先后投产。到1937年,36万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喜迎回家。

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基本实现了大田作物种植和收割的机械化、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翻种的83%是以机械化完成的。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商品粮供需之间的缺口,在粮食总产量未增加的情况下,商品粮成倍增加。

1933年,国家通过义务交售制得到的粮食是集体化以前的2.2倍还多。农业集体化支持了工业化计划的实现。

在苏联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奇迹。工人们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豪言壮语成了现实。从1928年至1937年,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都提前在四年完成。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工业建设日新月异、捷报频传。横贯哈萨克斯坦荒漠的土耳其——西伯利亚铁路通车,第聂伯水电站蓄水发电,莫斯科地下铁竣工,连接莫斯科与伏尔加河的运河通航,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源源不断出钢。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苏联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1932年,苏联大工业产值已经占国民经济总产值70.7%。

1940年底,苏联重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14倍。

1937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伟大的苏联终于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1936年12月,苏联通过了新的宪法,即《斯大林宪法》。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经济力量的增强为国防力量的建设提供了保证。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苏联的军工技术专家研制出世界上最好的重型坦克,改制出先进的火箭炮,士兵们十分喜爱这种火箭炮,并以心爱的姑娘卡秋莎来命名它。苏联经济和国防力量的增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雄厚了物质基础。

苏联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塔姆和弗兰克因对伽玛线照射的研究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奖。伊·彼·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使苏联的生物学研究攀上了当时世界生物学领域的顶峰。

三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浪漫的时代。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我的大学》、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苏维埃文学的瑰宝和世界文学的珍品。苏联文学家、艺术家创造的无数灿烂的诗歌、电影、音乐作品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时代火热理想、沸腾生活的写照。这些作品超越了苏联的国界,影响了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诸多国家一代人对社会主义的憧憬与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黄立弗)“苏联在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在农业全盘集体化中,出现了左倾冒进和消灭富农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由于重工业发展优先,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滞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三十年代政治大清洗造成大量冤假案,这些问题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然而,上述种种问题只是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沉重的、不和谐的音符,而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的热情、才智、勇往直前的气概,以及苏联从落后走向强大,才是这些年代的主旋律。正是由于这个主旋律,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冲破了苏联一国的国界走向亚洲、东欧和美洲。


《世界历史》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2 希腊化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6 欧亚迁移及中世纪开端(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0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4 文艺复兴(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8 七年战争(1756 -- 1763年)(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9 英国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0 西欧北美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2 法国启蒙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3 法国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4 拿破仑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5 神圣同盟(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6 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7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8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0 英国议会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2 欧洲1848年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3 德意志统一

《世界历史》54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55 美国西进运动

《世界历史》56  美国内战

《世界历史》57 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历史》5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世界历史》59 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世界历史》 60 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历史》61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 62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世界历史》63 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历史》64 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65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历史》66 第一国际

《世界历史》67 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 68 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69 美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70 欧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历史》 第71集 近代文化和艺术(1)

《世界历史》72 近代文化和艺术(2)

《世界历史》7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