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准管控非京牌车也要防负面效应

斯远 狐度工作室 2018-10-22

若不想办法解决两千万常住人口的出行问题,政策总是在限行上打转转,恐怕很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文 | 斯远

6月15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通告》宣布,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地车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有效期最长为7天。

据此,那些非京牌车每年可以在北京行驶的时间,满打满算才84天。按照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解释,这已经“占全年时间的23%”,“可以满足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需求”。然而对于已有外地车牌的车主而言,其路权缩水五分之四,利益之受损也是不容否认的。无论是出于治堵,还是基于治霾,均属正当理由,民众也是理解的,但也要直面真问题。

这是因为,大量的非京牌车在北京的街头游弋,本来就不是“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的。他们中间很多是北京人挂外地牌,或在京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挂外地牌。因为摇不到号,只好“车行北京,牌挂河北”。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管理部门心知肚明。据相关部门监测和调查,近年来部分北京市常住人口为规避小客车调控政策转而在外省市登记上牌,月均超过3000辆。目前,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高达10%;五环路内居住区停放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为5%至13%,五环路外已达到15%至29%。外地车本地化的情况已十分突出。

任何政策都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治理链条中的一环。严厉管控非京牌车,是因为此类车辆越来越多;非京牌车越来越多,是因为有人要绕开摇号政策。在摇号方面,出台摇号政策,是因为城市越来越拥堵、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绕开摇号政策,是因为出行不便,公共交通难以完全承担出行需求。可见。这一系列政策的“元问题”,仍在于我们该如何出行,即如何解决北京这样超大城市的交通问题。

正如相关部门负责人已经指出的,大量外地牌照车辆在北京行驶,占用了大量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不仅加剧拥堵,也增加污染。但管控还是应该多考虑民意,这一次政策出台之后,网上还是有不少疑虑,有的是感觉政策出的突然,对已有外地牌照的“本地车”不太公平;有的是担心政策之后,北京的车牌摇号更难;也有担心这样的政策,对于正在高速推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言,会增加诸多不便。

所以,若不想办法解决两千万常住人口的出行问题,政策总是在限行上打转转,恐怕很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强制限外,不但难以根治拥堵,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比如,非京牌车“一年12次”之后,一方面会持续加剧本已满负荷的公共交通压力,另外,也不排除有人为了绕开限外政策而悬挂更多的外地车牌。

“精准管控”非京牌车不该只有限行一途。从短期看,不妨采取市场化的办法,通过提高停车费、对外地车收费等经济手段实现对进京车辆的调节,尽管这或许会产生收费经济的质疑,但至少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而从长远看,恐怕仍有待于首都功能的疏解。毕竟,北京就在那里,很多进京的外地车辆不能不来,很多屡遭打击仍不离不弃的人也不愿离开。北京就是“刚需”,北京就是使人百折不挠的理由和依据。除非,更多的城市都能让人有更好的发展,都能让人安心行止。

来源:搜狐号三條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特金会 | 选座社交 | 暴雨“漏电”

凤雅事件 | 教师讨薪 | 美朝峰会

逃离天津 | PUA骗局 | 路虎案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