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宽领养门槛,给被严重家暴的儿童多条生路

度一叨 狐度工作室 2019-08-23

恶性案件或者舆论事件之中的孩子,总是受到各方舆论的更多关注,一方面更能找到合适的领养人,另一方面也会给领养家庭一些监督压力,能更有利于保障孩子在新家庭的权益。


文丨陈 墨

这几天,深圳父母虐童的几个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那对父母殴打女童的暴力行为,让人触目惊心。

拽着头发打、摔在地上打、用扫帚打、掌掴、脚踹……甚至,孩子好好地坐在桌前写作业,一巴掌就呼倒地上;甚至,视频里的小男孩,已经学会对他的妹妹暴力相向。

父母殴打女童视频 来源:网络


视频经过网络传播,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警方、妇联,甚至美团(视频中父亲殴打孩子时身穿美团骑手服装)都已介入。目前,警方正在依法调查处理,妇联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安排专业社工和西乡街道办一起对女童进行陪护和心理辅导。


警方此前公布的调查结果称,女童体表未发现明显伤痕。殴打家庭成员,造成轻微伤害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的规定,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如果鉴定结果连轻伤都算不上,那对暴力家长的处罚很大可能是:批评教育一下,严厉点的拘留几天。就算是给舆论一个交代了。


但是,让人揪心的是之后。这对看起来很有暴力倾向的父母,无论是直接放回家,还是关几天放回家,真的就能做到痛改前非,善待自己的孩子?如果积习难改,和他们相处一室的孩子,就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甚至有可能比之前更悲惨。即便是有法院的保护令,对于具体家庭里的暴力或者冷暴力,恐怕也鞭长莫及。


父母殴打女童视频 来源:网络


所以,网上很多人在呼吁一了百了的方案——剥夺暴力家长的监护权。但这方案是否可行,要取决于警方的调查结果。虽然视频看起来触目惊心,但仅凭那些视频,从法律上可能还很难下定论。除非有更多视频或者其他证据,能证明这孩子的身心安全都遭到极大的威胁,才有必要直接剥夺父母监护权。


不过这也会触及一个老问题,把孩子带走容易,但谁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则困难得多。通常,这样的孩子会被送去当地福利院。前不久,“把6个孩子绑在床板上,还‘出租’子女给小偷行窃打掩护”的父亲被剥夺监抚养权。孩子后来转交了福利院,目前6个孩子由当地民政局监护。


但是在现实中,这种福利院的养育模式,还是存在很多让人担忧的地方。之前类似福利机构虐待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即便没有过分的暴力虐待,那里相对冷漠、僵化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可能也不是最好选择。也正因为这样,现实对剥夺父母监护权就更为谨慎。“父母再怎样也比福利院好”,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要打破这种比烂思维,需要一些更现实的出路。此次深圳虐童事件,网上有不少人表示愿意领养小女孩。不难注意到,多起虐待儿童事件后,总不乏这样的声音。虽然是热心网友或者爱心人士表达爱心之言,但领养小孩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路径。


比如在美国,那些父母被剥夺监护权的孩子,比较常见的也先是亲戚收养,然后再寻找更合适的收养家庭,交到政府福利机构的很少。这种家庭领养模式,对于那些被暴力伤害过的孩子来说,才是一个更好的出路。



如果我们国家针对这类儿童,能够适当降低领养的门槛,相信会减少很多善后的顾虑,也能减轻社区、福利院等的照料责任。恶性案件或者舆论事件之中的孩子,总是受到各方舆论的更多关注,一方面更能找到合适的领养人,另一方面也会给领养家庭一些监督压力,能更有利于保障孩子在新家庭的权益。


当然,现有信息还不足以判断深圳那对父母的行为,到底属于什么性质,是否真有必要剥夺监护权。最理想的状态,还是尽可能地教育父母、改变言行观念,在不打破亲情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安全健康的原生家庭环境。只是,如果真的恶劣到危及孩子生存和健康,有关部门不能因为有顾虑而从轻处理。



关键词


民警锁喉女子 | 烧煤取暖被抓 

街头涂鸦 | 酒店杯具 | 医院骗保

公交坠江 | DG道歉 | 金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