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案凶手笑了 他为什么能逃脱死刑
在这起全民关注的跨国案件中,我们看到了章莹颖父母家人的坚持,看到了中美民众在法庭外的持续声援,看到了检方“正义必须实现”的高呼。最后的结果,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文丨宗 威
备受关注的章莹颖失踪绑架案终于尘埃落定。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联邦法院,陪审团裁定克里斯滕森终身监禁,不得保释、假释或者减刑。据媒体报道,当听到陪审团告知法官无法就死刑达成一致时,克里斯滕森当场低头露出了笑容。
不是期望中的死刑判决,检方和章家人均对此表示失望。他们可以选择继续上诉,然而上诉也很难推翻这一判决,而且上诉过程耗时耗力,对章家人来说无疑是折磨的继续。
克里斯滕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预料之中的判决。其实在7月17日,当控辩双方结案陈词完结后,陪审团讨论近4小时未能作出判决时,就已经宣告了死刑判决的不可能。
根据美国法律,只有12名陪审员一致同意,克里斯滕森才会被判处死刑。陪审团讨论了那么久未作出判决,说明陪审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要知道,在此前的定罪阶段,陪审团只讨论了一个半小时,就裁定克里斯滕森绑架致死罪成立。
我们无从得知陪审员之间的分歧是什么,也不清楚他们中谁不赞成死刑判决(陪审员要求匿名投票),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法律就是法律。
回顾这场漫长而磨人的诉讼,终身监禁的判决结果,其实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
当地时间2019年6月24日,美国皮奥里亚,章莹颖的父亲在法庭外面向媒体用中文宣读一份声明,母亲悲伤不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一,从外部来看,伊利诺伊州是美国20多个“废死州”之一。尽管美国法律明文规定,联邦机构仍有权对少数案例被告求助死刑,但自2011年废除死刑后,该州从未有过死刑判决,克里斯滕森甚至是该州第一个面临死刑的被告。从更大的背景来看,美国近些年死刑判决呈逐年下滑趋势,谨慎判决死刑几乎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在这种局面下,要让陪审团为克里斯滕森“破例”,从一开始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其二,具体到案件本身,从警方逮捕克里斯滕森,到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历时两年之久,足以说明搜寻证据过程之艰难。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两年来警方未能找到章莹颖的尸体,缺少给克里斯滕森定死罪的决定性证据。
其三,或许是抱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心态,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团队从庭审开始,就采取了非常有针对性的策略——打同情牌,博取怜悯,争取至少一人不同意死刑判决。
在6月12日庭审刚进入开案陈词阶段时,克里斯滕森就通过辩护律师之口首次承认杀害了章莹颖。而在过去两年中,克里斯滕森一直不承认杀害了章莹颖,也拒绝交代藏匿尸体的地点。他之所以选择在庭审刚开始就承认杀人事实,很大可能是想以“坦白从宽”来换取陪审员的同情。
章莹颖遭绑架当天搭乘公交画面曝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强调克里斯滕森的精神状况不佳,也贯穿了辩方的整个庭审阶段。定罪阶段,辩护律师称克里斯滕森在作案时生活正因婚姻问题遭遇动荡,曾寻求心理咨询以解决杀人和自杀的念头;量刑阶段,辩护律师再次强调,克里斯滕森饱受抑郁症困扰,案发前成绩从全A降到全F,向心理医生求助却没得到帮助,并提出了49项减刑因素。
为了不被判死刑,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团队将同情牌打到了极致。据称在做结案陈词时,辩护律师当庭落泪,提醒陪审团要仁慈。而早前他的父亲出庭作证时,也是声泪俱下,哀求陪审团放过他儿子。
陪审团毕竟是12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们中只要有1人被打动,不同意死刑判决,就意味着克里斯滕森将逃脱死刑。如今从结果倒推来看,辩方团队的这一策略可以说取得了成功。
只是对章莹颖父母来说,这一结果未免过于残忍。他们失去了最爱的女儿,至今不知道女儿的下落,也从未得到被告的歉意,就像主审法官在判决后所说,“在你(克里斯滕森)杀害章莹颖的769天后,你甚至不能简单地说一句对不起。”
尽管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也只能尊重陪审团的判决。在这起全民关注的跨国案件中,我们看到了章莹颖父母家人的坚持,看到了中美民众在法庭外的持续声援,看到了检方“正义必须实现”的高呼。最后的结果,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