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会XXX”是如何流行的
让我猜猜看,现在的你一定在家刷着短视频吧?别动,保持住!
作为资深短视频用户,你一定刷到过“一分钟XXX”体!无论是飞碟说还是山下智博,一批又一批的博主依靠“一分钟”火了起来。
一分钟学会一道菜,总比看完一本烹饪书来的容易;一分钟学会一项技能,要比一堂课抠出重点容易。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娱乐氛围下,你愿意乐在其中吗?
电子设备和网络总是和娱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才有“玩电脑,玩手机”这样的说法。然而网络早已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途径,本来以搞笑为目的的短视频自然也被改造成了学习方式。
在短视频的使用原因调查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了“浏览有趣的视频内容”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才是分享和打发时间[1]。快手平台的教育类短视频累计生产量已经突破2亿,日均播放量也超过了22亿[2]。
相比于在互联网上通过系统课程的方式进行学习,短视频的学习更符合现在人们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以及注意力分散的现状。2019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数已经达到6.4亿并在迅速增长。短视频的普及也为更广泛人群的学习提供了机会,通过短视频学习的人群中男女老少都没有缺席[3]。
而有着更多空闲时间和学习热情的小镇青年们,短视频则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提升自我的途径。《2019小镇青年报告》显示,小镇青年观看学习型视频的占比是城市青年的8倍[4]。
所以再不抓紧时间学习,昨天还想着“逃离北上广”的人们最后可能连小镇也待不下去了。
短视频的流行吸引了很多高端大气的科研机构。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看上去遥不可及的研究机构或者学府都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发布科普内容。
有用户在中科院的短视频下面评论道:“刚刚关注了清华还想说我是不是飘了,连清华都敢关注。然后翻了一下关注列表才发现,我早就飘了,还关注了中科院。”
短视频不仅拉近了普通人与各类知识的距离,还降低了人们制作和传播知识内容的门槛,任何人都能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据统计,仅快手一个平台的教育类短视频作者已经接近100万,从摄影技巧到游戏攻略,从舞蹈教学到美食制作,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够在网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粉丝。
在教育类短视频的内容中,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度最高的类别,日均播放量都在10亿左右。而学科教育内容则由于专业性更强,人们的关注度相对有限[5]。
这些视频往往有着诱人的标题,例如“一分钟懒人厨房”、“不可不知的生活技巧”等等。似乎没有什么是一分钟学不会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不知道的。
还是保持学习的好
短视频流行,也在面临大量的批评声音。很多人担心短视频的流行会让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短,缺少对于内容的深度思考,而只沉湎于对于知识的获取。
但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短视频只是对日常工作学习的补充,而不是替代。87%的用户对自己职业相关的内容有更多的偏好,通过了解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的看法可以扩展职业或者专业领域的思路[6]。
信息时代造成的知识爆炸使得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掌握全部知识,与人合作是必然的结果,如何找到能够完成现有任务的领域却是一件更复杂的问题。
对于那些不了解的领域,短视频则更像是一个“知识的目录”,使得观众能够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而诸如“学计算机专业的竟然不会修电脑”、“学心理学的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样的误解则会在人们的了解中越来越少。
同时,研究也证明短视频在激发学习者参与度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一项针对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者的研究提出了三项提升学习者参与度的因素:更短的视频长度,非正式的开头,“可汗”风格(即手写板书,边解说边写)[7]。
对学习类短视频来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本身长度就很短;而非正式的开头更是一般视频的普遍选择,因为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够看下去;至于手写风格则是很多没有动画视频制作技能的知识类内容生产者的最好选择。
学习类短视频从最开始就成了最吸引学习者参与的一类学习内容。
也许就像电视打破了人们必须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一样,“打开手机学一学”可能是未来越来越普遍的学习方式。
找更多“短视频”相关数据,点击图片进入
[1] [6] 36K研究院:《2019短视频平台用户调研报告》
[2] [3] [5]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
[4] 快手:《2019小镇青年报告》
数据杂烩饭编辑部
编辑 | 三只猴
设计 | 按住拉
版面 | 苍耳
责编 | 知了
近期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