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第二十一集(视频+文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36kft0h1&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二十一讲 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4)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第三个重点,就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我们就尽到增长学生慧命的责任。而这个主题,每个人人生的体悟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分享,礼旭是抛砖引玉,也是我们为人君、为人亲、为人师,自己要不断的积累更圆融的、更有智慧的思想观念。比方说一个父亲他人情练达,那他的孩子就跟一般孩子的见识不一样;一个老师处事非常圆融,处处替人想,他的孩子跟他相处两年,绝对受他很大的影响。包含孩子跟着我们几年,你遇到事情是紧张、是退缩,还是冷静,还是很果决的去面对、去处理,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这个思想观念,我们可以透过人生的积累,甚至于可以不断的从经典、从历史学到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个深度、广度,还得老师自己下功夫。我们早一天有智慧,早一天表现出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学生就早一点种下了好的种子。孔子是“学而不厌”,为什么他学习不厌倦?他学到的智慧马上可以去帮助学生,所以早一天觉悟,学生就早一天得利益。那不是当老师这样,当父母,还有当领导,都要有这样的使命感。首先,对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态度是什么?第一,对人第一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我们闽南话讲的,“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你吃水果要拜这棵树,大树树神;你今天吃米饭,你要感谢那个锄头,就是它们耕耘才能有米饭。当然这个意思也是要感谢农夫,感谢成就我们可以吃到米的一切因缘。那延伸开来, 29 50835 29 14745 0 0 5669 0 0:00:08 0:00:02 0:00:06 5668我们有四重恩,最重要的四个恩德。一,父母恩。为什么它是最重要的恩德?没有父母怎么有我们的生命?尤其三岁以前,一把屎一把尿拉拔成长。怀胎十月的辛苦,临产,那个生产非常辛苦。昨天我看到我们一个老同仁,他的太太生了个男孩,他太太差不多四十公斤,很瘦,还流了很多血。他说他印象很深刻,觉得母亲的恩太浩瀚,女人生产都有生命的危险。包含生产完,念子忘忧,孩子一生下来,最大的痛苦早就抛到九霄云外,都是念念考虑孩子的健康。帮我们洗尿布,洗濯不净,哺乳养育,喝母亲的乳汁,三年哺乳可能都要几百公斤了。所以女人的骨头颜色偏黑,那个营养都给了婴孩。我们整个成长,父母操了多少心?从我们的健康,跟兄弟姐妹的相处,不懂事时常常打架、吵架,那最伤父母。还有安全问题,自己当哥哥姐姐要特别注意弟弟妹妹的安全,不能带他们去游泳,very dangerous,很危险,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怎么跟父母交代?要爱护、保护好兄弟姐妹。包含读书,有没有友爱同学,有没有尊重老师,有没有用心读书,这个父母都得操心。包含工作,尊不尊重领导,跟同事能不能和睦。以后结婚还得操心。我们夫妻相处、孩子教育种种。所以“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甚至于临终都还在为孩子着想那知恩得要报恩,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在念父母恩,《群书治要360》第82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段叙述,最能让人回想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种种的爱护。一开始就讲到,那片长得很茂盛的莪蒿,再近一点看,原来不是莪蒿,是青蒿。人很多忧思的时候,往往看东西都看不清楚。因为心中充满忧思,竟把青蒿都看错了。因为他的忧思来自于回想父母的辛劳,所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可怜辛劳一辈子的父母,他们为了养育、照顾我,“劬劳”就是劳苦、憔悴。当然,从父母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母亲照顾孩子,踏出了孩子的人生,也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包含我们自己的父亲,“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父亲在我们的心中非常高大,为什么父亲会生病?为家里的经济,太操劳,积劳会成疾。我都感觉父亲是个巨人,巨人生病了,那个家就感觉好像要塌下来,这是我的感受。我父亲一辈子没有躺下来到医院去,这要感谢祖宗的庇荫;我的母亲有,曾经生病打点滴,很严重。我记忆深刻,都好像世界快要黑暗下来了,没有母亲那种感觉很恐惧,就是母亲生病了,自己内心都很恐惧。父母真的是天地啊!所以当唱到《跪羊图》那个“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是真的;“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刚刚讲到的,我们一堆习气,还让父母提心吊胆,那是太不应该了而《群书治要360》中这句话的主人公,他已经成人了,可是父母不在了,他觉得“无父何怙”,没有父亲可以依靠谁?“无母何恃”,没有母亲可以仰赖谁?其实,他是心理上觉得没有办法回报他的父母。而且一个人能让他内心最踏实的,就是可以报父母、报对他有恩的人的恩德,这是让一个人内心最踏实、最欢喜的事情。所以古人才留下来最大的悲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然,有圣贤的智慧,世间任何的事都可以转,这一点好像上一节课有跟大家强调。有圣人的智慧,可以转烦恼为菩提、转危机为转机,可以化悲愤为力量。虽然父母已经离开了,《孝经》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真正道德学问成就,他的成就最大功劳就是父母、就是他的祖上,所以父母、祖上得的福报最大,所以我们真的“立身行道”,就是对过世的父母最好的感恩与回报。世间没有事情不能挽救的,只要我们明白真相。那当老师的人要不要教生死的问题?要啊。我们的学生也会面临他的爷爷奶奶、他的家人离去,你不给他引导正确、引导好,他会得忧郁症。我初中的时候,我最尊敬的大姨丈去世了,车祸,我好几天睡不着觉,他对我非常好。然后我就想,这么好的人怎么死了?我想不通。最后我自己跟我自己沟通,我说可能他到更好的地方去了,转了念头才睡得着觉。大家就看得出来,我情执深重,感情太重了。都要了解这些宇宙人生的道理,自然而然在面对生死,就会很豁达、很正确的心态身体都带不走,身外之物更不可能带得走。真正明白人生这些道理,他绝对努力带得走的智慧、灵性、德行的提升,他不会去努力追逐那些身外之物,一样也带不走。不只带不走,他还牵挂老半天,一口气在那喘半天,喘了三年、五年在病床上不肯走,“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多苦!这叫家累,多了一大堆的累赘。人家窦燕山受了圣贤教诲,人家就不一样,活到八十几岁。那一天,他自己知道自己寿命到了,该走了,斋戒沐浴,洗得干干净净,跟所有亲属道别,“我走了啊。”给大家say goodbye(说再见)。讲完,坐着,眼睛一闭就走了,无疾而终。五福临门,最殊胜的就是无疾而终,“考终命”。我们的学生,人生会遇到多少的境界因缘,假如老师这些都不懂,怎么引导他、辅导他?所以这个时代当老师得炼出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都得炼,都得积累才好。对不起,我今天讲闽南话讲得比较多,因为我今天收到消息,我们闽南漳浦教育局局长大力推展《弟子规》。现在每个礼拜,那个地区所有老师培训,一培训就是七天,这个教育局局长亲自上课,还有很多老师去支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就这样七天七夜一直培训,每次几百个老师这样培训。有这样的父母官,让我非常感佩,因为太高兴了,今天就多讲了几句闽南话。真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诗经》讲的,“君子如祉”,君子是人民的福祉、福报,“乱庶遄已”,有他在的方,很多人民的灾祸就化掉。这些老师都学会了,去教育孩子,很多孩子本来要叛逆的就转过来了。我们也是今天听到,在内蒙有个老师也是学传统文化,他负责的是全校那个年级最差的一班,他给他们听了一年的传统文化讲座,好像只是一个礼拜的哪一天听而已,就这样听了一年,很多顶嘴的孩子收敛了、改过来了。结果一个全年级最差的班,参加高中联考,考上好高中的是整年级最多的。要化腐朽为神奇啊。松花江中学当时推展传统文化,他们的成绩快速提升。本来隔壁那个学校比他们好很多,结果他们推展了一两年,整个成绩跨越、超过他们非常多。所以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这些好消息我也不能讲太多,不然课又上不完,做事还是要掌握分寸,我还得把进度要拉回来。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随喜这些好的父母官。孝子们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办法跟父母同住尽孝,所他就感觉“出则衔恤”,在外行走的时候,心中悲痛,“衔恤”就是抱着遗憾;“入则靡至”,“入”是回到家里又见不到父母,就感觉好像没有到家一样,房屋空空荡荡。这个我们想到翟导演,推开他们家的门,他说他最的幸福就是喊一声“娘”。没有父母就不像一个家庭一样。“父兮生我”,父亲生下我;“母兮鞠我”,“鞠”是养育,三年哺乳,养育之恩。尤其我们在这个时代,其实我们小时候父母都是很艰难,当时候又要工作,又要回来哺乳,母亲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大,这个大家要回去了解。我们有一个学长,他就怪他母亲没有照顾他,哺乳只哺了四个月。后来,刚好我们班级里面有“述祖德”的学习活动,他自己回去了解到小时候他几个月大的情景,才知道他的母亲要工作,赶回来给他哺乳,来回的路程就要五十分钟,而请假只能请一个小时,他的母亲必须在十分钟之内哺乳。你看那种奔走,那个压力很大,所以哺乳四个月之后,就因为身心太疲惫,就没有奶水了。我们不了解情况还怨母亲,一了解,才知道自己太不能体恤母亲的难处。要善体亲心,就知道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我自己读到这句“母兮鞠我”,我要非常感谢我的祖父。因为我的忆没有记得这么早,都忘了那个情境了,我的祖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就提醒,你妈妈生你们三个小孩,还得去学校教书。我们原本住海边,我记得我三四岁回到老家,我三岁就到高雄市。我母亲去上课,她是沿着海岸线,那个路很小,都要贴着沿海很谨慎的走,不然会掉到海里面去,这我小时候的记忆都还有,六七岁还懂。我母亲每一天下课时间,她要赶回来给我们三个哺乳,还要走那个路很危险的。然后我爷爷就说了,“你亲太累了,带那个班六七十个人,还要回来养你们三个孩子。”有时候上完课,下课就昏睡过去了,累到昏过去,然后上课都是学生给她摇醒,说:“老师上课了。”没办法,醒不过来。啊,当时候听了很感动,就好像母在那里奔走的那个影像就历历在目,因为我们自己也知道老家的情境。爷爷没有给我们提,我们哪知道?又说我们爱哭,哭哭哭,母亲隔天还要上班。然后我爷爷就说,“媳妇,你去睡觉,我来照顾就好了。”我爷爷也很体恤我的母亲。所以当公公的人体恤媳妇,就多了一个女儿,媳妇就多了一个父亲。很微妙,我爷爷曾经五十几岁的时候胃出血,胃出血没有及时发现会没命的,是我母亲发现的。所以我爷爷会说:“啊,我这个媳妇救我一命。”你看公公跟媳妇之间那个缘分结得非常深。所以当时就我爷爷晚上哄我们睡觉,我听他老人家讲,他也很困了,就用脚摇,拉一条线用脚摇。后来功夫很高,睡着了还能摇,这可能是借由那个惯性定律。听到这个不只是感母亲的恩,还感爷爷的恩德。我们的人格健康就是因为父母、爷爷奶奶这些长辈,都提醒我们我们忘记的恩德,这太重要了。这是讲到“母兮鞠我”。“拊我畜我”,“拊”,抚育;“畜”是疼爱。母亲最早起,母亲吃饭吃得最晚,然后最早吃完,又去忙,又去给我们弄水果,所以母亲对我们的抚育之恩,都在每一个生活的小细节当中。尤其最晚睡,洗衣服洗到很晚,最早起又要弄早餐。“畜我”,这个疼爱,我母亲很疼爱我们,所以我们很喜欢回家,都有香喷喷的东西可以吃。我父亲也非常疼爱我们,当时候我们念初中都在长身体,又要读书读到很晚,都是父亲出去买热腾的东西给我们吃。然后我记得我念小学六年级,我父亲买了一台二手车,那是人家开了十年的车,买来的时候后座是歪的。我们三个姐弟挤在那里,感情越来越好。虽然家里不富裕,为什么要买台车?全家刚好出游,那些出游的情境都是我们一生的回忆。包含那个车子性能不怎么好,爬坡爬到车子往后退,全家尖叫。虽然它是十年的车,对我们来讲,完全是感觉父亲他是全心全力的在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生命中最好的回忆。所以看这些句子,好像几十年的岁月就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长我”,长养我们,尤其是智慧的增长。我父亲平常话很少,最主要是我犯错比较严重,他会训斥我。那印象最深的就是提醒我要自爱,不要糟蹋自己。“育我”,教育我。而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往往在每一个生活的情景,包含我父亲给我奶奶拍背,按摩。晚上老奶奶睡不着,父亲也不睡,在那里伴,这都留在我们的印象。甚至包含母亲只有打过我一次,打我两下,就转过身去,我就感觉母亲是流泪了,不愿意给我看到,“打在儿身,痛在心”。这教育我一辈子,那种感受,怎么忍心再让父母担心。所以很多亲戚朋友说我父母看起来比较年轻,我父亲讲,“没有被孩子气。”其实我爸爸太厚道了,我们还是有做很多不对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深深感觉父母的爱,就觉得不愿意再让他们难过,报恩都来不及了,还让他们难过?“顾我复我”,“顾我”就是顾看,“复我”,就是反复来回,不忍离去。生病的时候最明显,看的时候那个忧心就写在脸上,一晚起来好几次。我们求学在外,父母也都常挂念。尤其回到家中,第一句话,“你怎么瘦了?”赶紧煮我们爱吃的东西。然后“出入腹我”,要出门、进门的时候抱抱我们。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据我的记忆,我抱我母亲应该是抱到小学四年级,还在抱,所以我一些长辈都笑我,这么大了还常常粘着妈妈。粘越久,母子连心的效果越好,我现在一想起来都有那些情境在。当然,妈妈越疼我们,抱我们抱小学四年级,我们要怎么回报?把父母给我们的这份真爱,要去爱别人,这才是报父母的恩,这样父母才没有白爱我们。“出入腹我”。所以“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念着比天高、比海深的恩德,回想父的含辛茹苦,却没有机会报答的时候,就是感叹,念着苍天,然后心里忆念父母的恩德。所以这是痛切自己,这一份遗憾不能够停止。那当然我们就转成“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至诚一定感通,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很欣慰。好,那我们体会父母恩,接着我们看怎么来报恩,《群书治要360》89句:“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侍奉父母,日常居家的时候应尽恭敬的心去伺候,不只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而且要以恭敬的表情、恭敬的心去伺候。所以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欢欢喜喜、恭恭敬敬的表情、态度去侍奉父母,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我遇过父母,孩子让他衣食无忧,挺会赚钱。但老人家讲,“我们不缺那些钱,让我们最难受的就是孩子顶撞我们,那言语非常忤逆,对我们发脾气。”老人家讲,“他这么一顶撞过来,我两个礼拜缓不过劲来。”所以这个“居则致其敬”,恭敬很重要。为什么缓不过来?我当时候听,我就推想,因为父母从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看着我们的容貌这么天真、这么可爱,然后一把屎一把尿这样把我们拉拔长大,经过了多少的岁月,陪我们喜怒哀乐。所以当他看到一个长得比他高的儿子、比他大的女儿,他回想的是整个过程。而今天,他曾经抱在怀里的孩子这么可爱的脸庞,居然顶撞他,你说他缓得过劲来吗?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设身处地体会父母的心,就不知道我们这一句话杀伤力有多大。所以夫子这些提醒很重要。“养则致其乐”,奉养的时候应该和悦的心、欢喜的心去服侍,衣食住行都是“养则致其乐”。煮父母喜欢吃的,煮的时候不要太硬,“软、暖、缓”。老人牙齿比较不好,食物要煮得软、煮得烂,他才好咬;第二,要煮热食,吃凉的食物伤胃,不能给老人吃凉的东西;第三,老人吃饭比较慢,不好咬怎么会吃得快呢?这个时候不要催老人吃东西,还有跟老人一起吃饭不要吃太快,当孩子的人、当孙子女的人,一下子吃完了,“爷爷,你怎么吃这么慢?”他就很有压力,一直吃。还有,老人还没吃完,就在那里开始收盘子了,那老人也很有压力。所以伺候老人要柔软,尤其人老了像小孩一样,要细心呵护。所以跟老人一起吃饭要吃慢一点,一定要吃得比他慢,他就没有压力了,你陪他吃,他很高兴。衣,穿衣服,保暖。春夏秋冬,常常体恤这个季节的变化,提醒父母加衣服,或者添加新的衣裳。有时候摸摸父母的背,感觉一下够不够暖。我想那一个动作,可能会让父母觉得比衣服还要暖。有时候抱抱自己的父母、抱抱老人,这都是父母跟我们之间很好的肢体的沟通那当然你买衣服也要孝顺,顺,要顺父母之心意。你不要买他觉得太昂贵的衣服,还是买很好的品质,但不要太贵。甚至于虽然买的品质很好,不算太贵,可能父母还嫌贵,这个时候你假如三百块钱买的,你就跟爸爸妈妈说五十块钱,那父母一想,“哦”。不然他觉得太贵,穿在身上,每一次看到,“哎呀,好贵,好贵。”那他穿着不欢喜,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跟父母说“五十”。父母一拿来穿,说:“还是有点贵啦。你明天再帮我买一件。”那你要赶快去买,你不能说,“啊,又要买一件。”要很欢喜说,“好好好。”你不要又在那里算:又要三百。那你要改进,你心中没有父母,只有money(钱)。孝子心中没有那些金钱跟物质的概念,只要父母欢喜,全心全意去办到。我们看德育故事,曾子伺候他的父亲,刚好今天那个菜,父亲特别喜欢吃,吃完了,问曾子说:“还有吗?”“有。”没有都马上说有,为什么?人老了,脾胃比较弱,要遇到他很喜欢吃的东西,不容易。所以看到老人胃口好,那孝子心花怒放,很高兴,没有都马上说有,然后回到厨房赶紧做。或者,厨房没有,赶紧去借,一定要拿来让他父亲吃得欢喜痛快。所以物质只要父母欢喜的,赶紧去提供给父母,报这个养育之恩。这是讲到衣。住,住的环境,注意老人最怕摔,老人生活的环境,都要有防滑的措施。我们祖国大陆重视传统文化,现在连鞋子都有孝亲鞋,底部特别防滑,这都是体恤老人怕摔。这个企业绝对做得成功,他不只在经营事业,他还在弘扬中华文化。那个底部好几层,老人一穿非常稳、非常舒服。所以,住的考量,包含温度、湿度、通风都要考虑。甚至于老人比较习惯住在他熟悉的环境,他熟悉,一吃饱饭可以出去散步,跟这些老朋友谈话聊天,他日子非常舒坦。结果有时候我们没有体恤到老人的心情,硬是把他带到都市丛林。这个譬喻不错,那高楼大厦一栋一栋的,有没有像森林一样都围起来了?都市丛林,那他整个生活就很不习惯。其实,你们很喜欢住都市,我喜欢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首先空气清新,空气对自己生命的帮助比吃的食物还重要,空气跟水在乡下最好,在都市还要买矿泉水,花得更多。你常常出门就是青山绿水。所以你真的孝顺,搬回去乡下跟父母一起住也挺好的。“我的事业呢?”那你不明白,你这一生的福报,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你回乡下去,还是可以赚得到这些钱、这些福报。那陪父母晚年日子过得这么舒坦,将是你一生最大的安慰。所以我本来打算,因为我成绩不错,考上老师,刚好我就住在那个乡下,代课一年。那个校长问我,“你愿意留下来吗?”我们学校里就有一座山,我一下课就可以爬山,特别幸福。结果因为成绩好,可以回都市,我打电话给我爸爸说,“爸,您觉得我在乡下好,还是回到都市?”我爸说,“回来吧,离家比较近。”我就听话,我就回去了。不然我现在也教书十多年了,在乡下可能每天晚上出来赏月、泡着茶,跟人家谈《群书治要360》。也有可能啊,现在台湾印这个书很多,说不定就在跟人家探讨。那后来就回家了。我们孝顺嘛,顺着父母的心意就对了。食衣住行,生活点滴都要体恤入微,养父母之身。再来,养父母之心。不能让父母有被冷落的感觉。工作再忙,回到家陪父母坐一坐,谈谈心,一定要有这份孝心就对了。其实,我们最亲的家人都很能体恤我们,但我们要以一份真心去换、去感得他们的欣慰。昨天我跟我们执行长,他很爱护我们,吃饱饭,给我们很多勉励,其中他就举到他们夫妻相处。这些相处的真心,大家要会听,要举一反三,反三有点来不及了,现在要举一反一切,对一切人都要用这样的心。他提到,他的工作比较辛苦,他是两千多人的大家长。现在更辛苦,海外还有小孩,嗷嗷待哺。所以当大家长不容易。白天出门,太太还在休息;晚上回来,太太已经睡觉了。这是披星戴月。很早起床,天还没亮;很晚回来,天也是暗的。所以只要有时间,一定把这个时间空出来给太太,“啊,夫人,我有时间了。”一排出来,然后他的夫人就说,“你已经这么辛苦了,你好好休息。”因为他把太太放在心里,一有空了,绝对第一个马上都想到自己太太不容易,马上就把这个时间空出来给太太。那太太感觉他的真心,马上就说,“你太辛苦了,好好休息。”说不定要煮一餐很好吃的。这是我的推想,待会下课再跟执行长确认。你看夫妻这样真心相待,那孩子一定懂得夫妻之道,每天都在真心相应给孩子做表率。那我们马上有时间,都想到父母、想到子女,纵使陪伴他们的时间不是很多,他们绝对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真心。真心做出来了,最亲的亲人都能感觉到。为什么做不出来?没放在心上,才会做不出来。然后就会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借口,“我忙啊,忙到没时间吃饭……”所以这个时代有点不是很妥当,就是好像赚钱最多的人,谁都要看他脸色,谁都要给他开绿灯,好像他不回家看望父母,没时间陪家人,全部都要给他绿灯。其实不对的。只要跟父母、跟家人相处,觉得我们冷落了家人,都不妥当。把那么多的时间都花在外面,那你花那么多时间是真心吗?对父母、对亲人都不爱,“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妥当。尤其假如学传统文化,还让父母、家人觉得被冷淡,“来人吶”,是要处罚的,是没有做好表率。说到这里我要忏悔一下,我当时候念大学,回到家里,好像大部分时间都跑出去找朋友了。这个还是冷落了自己的父母跟姐姐,后来姐姐点了我一下,“你回家,在家里的时间好像蘸酱油”,蘸一下就不见了,不见人。这很惭愧。你看父母还这么包容我们。不能让父母有烦恼心,什么让父母在烦恼?赶紧改正、去掉。不能让父母有惊怖的心,恐惧、担忧,不行,要赶紧去解除掉。不能有愁闷心,忧愁烦闷。不能有难言心,让父母很想讲的话,憋在心里讲不出来,这是很不孝的;要让父母心里话,随时可以跟我们讲。不能让父母有愧恨心,惭愧、抱憾、埋怨的心不可以有。那要真的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有一段话非常好。“父母所欲为者”,“欲为”就是父母的志愿、志向,“我继述之”,发扬父母的事业,或者圆满他的志愿,“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非常关心、挂念的兄弟姐妹跟孙子女,或者是孩子,父母本身也有兄弟姐妹,也有孩子、也有孙子,“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我们一位学长,谈到他父亲有一个姐姐,当时他们移民到大马,他个姐姐还在大陆,生活很不容易。他常常寄钱回去给姐姐,后来他姐姐孩子全部读到大学,都是他父亲支援他姐姐跟这些外甥、外甥女。那他这么照顾姐姐跟她的后代,谁最高兴?他的父母啊。子孙对父母来讲就是他的枝叶,父母是根。这是养父母之心,还有他的志向,最后是养父母的智慧。孔子提醒我们,“老者戒之在得”,人年纪大了,最重要的就是读圣贤书增长智慧,越来越豁达,越来越放得下。假如没有深入修学圣贤教诲,这社会风气攀比很厉害,比来比去,患得患失,烦恼会越来越多,就没有宁日可以过了。所以子女孝顺父母,在他晚年一定要让他深入圣贤的教诲,他一定宽心,他一定人生很充实、很有目标。好,这是养父母之智慧。回到我们跟大家讲到,对人首先要知恩报恩。对我们的老师,报恩最重要的,依教奉行,对社会做出贡献,是给曾经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最大的欣慰。当然,过年回家一定要去看望老师,老师年纪都大了,一定要把《群书治要》,把《弟子规》、《了凡四训》带给老师,老师会很欣慰自己的学生在学这个。你带回去给老师,说不定其他的同学去了,老师又把这些书介绍给他们,那你以前那些同学都有缘分。我们知道遇到老祖宗教诲的难能可贵,要知缘、惜缘、造缘,造更多的人能够听闻圣贤教诲的因缘,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现在是圣贤弟子。国家的恩,前面跟大家提过。还有大众的恩。“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一天,各行各业在照顾我们。那怎么回报各行各业对我们生活的照顾?首先,自己也要把自己这个岗位做好、这个行业做好,我们就利益了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在自己的岗位、行业,整个社会就非常安乐、非常兴旺,每个人尽一份力量。再来,面对各行各业的服务,我们要非常感恩的去谢谢他们。比方我们开车的时候,公路上收费人员,他也在服务我们。你过去的时候,给他亲切的一个问候、感谢,说不定他三天心情都很好。今天你到餐馆去,也很感谢那些服务人员,说不定他整天工作都非常愉快。甚至于因为你很感谢他,下一次你到那家餐馆吃饭,他会给你加菜。然后第三次去,你记得把书拿过去送给他。假如他学了,以后他服务的人,说不定他都送他经书,那你功德无量。你那份感恩,就当了学传统文化的好榜样,人家给你结善缘,那你广结善缘,说不定他也广结善缘。“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这个功利时代,没有遇到孔老夫子圣贤教诲,人生怎么会光明呢?我们自己曾经走过黑暗,就不忍心看人再多一秒钟在黑暗当中。所以我记得,当时候只要有人说想要拿什么《弟子规》、《了凡四训》,再晚我们都给他送去。甚至于车上随时都准备好,你跟他聊两句,那个人眼睛发亮,书就拿出来了。说不定你这辈子就跟他见最后这一次,或者只有这一次,你下次想给他,可能因缘就不具足了。好,这是大众的恩。老祖宗也留了一句话给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念这一句的时候,刚好跟这个讲台背景有点呼应,这个滴水之恩都要放在心上。历史当中有讲“一饭千金”,有一个妇女看到韩信当时很落魄,一看面有菜色,饿了好几天,非常怜悯他,煮了一餐饭供养他。韩信念兹在兹,不敢忘了这个恩德。后来他当了大将军,把这个妇女找过来,然后赐给她千金。这“一饭千金”的典故,就是从韩信不忘一饭之恩来的。另外,韩信不简单在哪里?曾经侮辱过他的一个少年,让他从他的胯下爬过去,他也把他找来了。结果这个人吓得半死,“今天可能命没了”,跪下来发抖,“将军饶命。”结果韩信感谢他,让他修养自己的忍辱功夫。一个人的成就,绝对跟他的忍耐、忍辱成正比。当时候假如忍不了,跟他一冲突,可能就会有伤亡。所以这个因缘提醒他要能屈能伸。他今天成就事业了,感谢他,不只没有处罚他,还给他一个官位做。大家假如听这个故事听懂了,给他羞辱的人他都感恩,那我们学到了,这一生不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了?所有的人都是来提升我、来成就我,有顺增上缘,有逆增上缘。他骂我,让我训练定力,不受他影响,那他也帮助我啊。而且他骂我、毁谤我,我没有犯这样的错,“人之无过咎而被恶名”,没有过失被人家毁谤,“子孙往往骤发”,这《了凡四训》讲的。那被人家骂,好事还是坏事?你们好像有点吞不下去。所以啊,人只要这句经文一入心,你的太平日子就来了。入心了,“我没有过失他骂我,他送福报给我,我还修智慧。”为什么?“一切法得成于忍”,你忍得过,你才定得住,定之后就能开智慧。他一骂,哇,火冒三丈,功德全部烧光光。所以他给我福报,他又给我智慧,让我练功夫。那这些道理真搞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现在很多人要移民,你真明白了,还有什么好跑来跑去的?跑到最后,现在很多人跑海外去又跑回来。为什么?跑海外去,语言、生活环境、背景什么都不一样。老祖宗有德,我们中国、还有华人在的地方都会越来越好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听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真听老人言,幸福在面前。接着对人,第二个要爱敬存心,这是对人很重要的心态。不管你面什么缘分,那个人找你麻烦,你还念念为他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化掉了。假如这个人找你麻烦,你跟他对立冲突,那就没完没了了。所以人要有肚量,而且学圣贤教育的人“正己而不求于人”,不要求人,要求自己、正己。别人不恭敬我,我一定恭敬他,不然我就白学了孔子的教诲。“君子喻于义”,对人要有道义,要仁爱存心,孔子又没有说,对你好的人你才爱他。颜回夫子说“人善我,我则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这才是修养啊。颜子讲,“人之无良”,他是举《诗经》的句子,非常美,“人之无良”就是人家不善良,恶意对我,“我以为兄”,他不善意对我,我把他当兄弟看待,那才能化掉,才能给社会最好的表率。好,学传统文化从哪里学起?今天回去考虑一下,哪一个人是你最讨厌的人,先练功夫,把他的照片放在你的床头,每天睡前、起床给他鞠一个躬,慢慢心就转过来了。转过来以后,再去现场练功夫。这个也叫循序渐进,不然一下子去见到,有时候转不过来又跟他杠上了。可以先练,这叫真干。“先难”,怎么落实仁爱大道?先从最难的习气对治,先从最难的人去落实仁爱、去落实爱敬存心,这叫有气魄、有气概!真想成就,真想给社会做表率,真想利益众生,你就能真下功夫。人不肯改习气,还是愿力不强、利众的心不切。因为我们不改,就给人不好的影响,就给孩子负面的带动,你真爱护他怎么愿意呢?所以你真的知道抽烟对孩子的健康不好,你那个父爱一提起来,当天就断掉了。有没有人抽烟?大家都没有,都是好学生。这个爱敬,不难。为什么恭敬?因为我们明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你怎么不恭敬他呢?每个人都有明明德,都有本善,我们今天跟他有缘,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协助他成圣贤,不然太可惜了,所以敬。爱呢?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哪有不友爱、不和睦的族人呢?我们都是炎黄孙,所以每次放“黄帝颂”,听了都很感动,体会炎帝、黄帝这些圣主他们的心情,你就没有看不顺眼的人了那这一份爱体现在哪里?亲戚朋友相处,要“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贫贱不轻;遭苦不舍”。亲戚朋友之间表达这份爱护,“难与能与”,他急需钱财,要有通财之义去帮助他。“难忍能忍”,家里人哪有不摩擦的?能包容、能礼让、忍让、谦让。“难作能作”,辛苦的自己带头做,牺牲的自己带头做,难作能作。亲戚朋友之间,他有很多心理话跟你讲,你不能去再讲给别人听,不言家丑这个也很重要。“贫贱不轻”,他比较贫穷,地位比较低,一样爱护尊重他。甚至于他虽然贫穷,但是我们小时候,他对我们很多的爱护,我们要放在心上。人绝对不要因为自己的钱多、地位高,而被这些名利所染污,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智慧的提升、是真心不断的保持跟提升,这是带得走的。亲戚朋友遭到苦难,绝对不弃不舍,全心全意帮助他。这几点,假如一个团体里完全去贯彻,那这个团体向心力、凝聚力会非常强。每一个人在这个团体当中非常安心,因为他只要有问题、情况出现,所有的人都拉他一把,铁定可以度过难关。别人人生会有起起伏伏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那我们会不会?会。别人跌倒你拉他,改天我们小心跌倒,必然种因得果,也有人会拉我们,“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所以什么人最没有福?斤斤计较的人、不肯吃亏的人,那是没有福报的人。再来,我们对人应该有的态度,师长讲到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能这么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人和”,铁定可以让家庭、事业兴旺,甚至于就像我们执行长他的企业,他们这样去落实,那感动中国以外,现在这次来感动很多我们大马的企业家,还有海外很多因缘,都很感佩。谁不愿意自己的企业团体变成一家人一样?执行长公司有一个员工离开五年了,结果听到消息,她得了重病,全公司募款,赶紧去看望她、帮助她。哇,她的母亲就说到,她现在的公司都还没有来看她,怎么是五年前的公司来看她?公司的同仁就讲了,她虽然离开公司了,她还是我们的家人,我们还是要爱护她。所以能这样去爱护自己的员工,这是仁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现在很多父母,比方说儿子在公司被感动了,父母说那我连女儿都到这个公司来工作。所以我们执行长他们公司,现在很多可能是母女档,还是兄弟档,还是姐妹档,这样的拍档应该是越来越多。这样人事招聘都省下来了。现在企业里面最大的损失是什么?人员流动。一流动你要重新栽培,那是最大的损失。他们公司人员都不走,他们的亲戚朋友都来。所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都会庇佑这个行仁道的团体。我相信老祖先、圣贤人都在庇荫,一个企业能够尽心的弘扬中华文化,所以固锝的愿景就是将圣贤教育、圣贤文化带给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我们这个民族就是最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在各行各业都是奉行圣贤、契入圣贤。所以在医学界,是医道;在商业界,商道;在教育界,师道,每一个行业都是培养造就圣贤的因缘。两千多员工在这样的环境熏陶,那是真正安了两千多个家庭了。接着我们谈第四点,对人要离爱憎、离好恶的心,喜欢这个人、讨厌那个人,这个心要放下。因为假如这个心不去掉,我们走到哪,制造纷争讨厌的人就对立了,爱护的人就袒护了,这样处事没有德行跟智慧。所以下功夫首先把憎恨、这个好恶心放下来。以什么心呢?平等的恭敬、平等的慈悲心。甚至于假如对人情事理更明白,离我们近的人,越近,你要对他越严格;离我们比较远的同事,你要对他越宽容、爱护,这是人之常情。离你越近,你又对他很好,人家会觉得你都宠爱这些人;然后对他们又冷落,他们本来就已经觉得跟你关系比较远,你又不主动关心他们,他们一定胡思乱想。那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好,昨天晚上我们执行长约我去参加我们晚餐沟通会,我们英文组的同仁,他坐在我旁边,“我来中心这么久,第一次跟蔡老师一起吃饭。”害我有点快吃不下去了,很惭愧。然后另外一个也是英文组的同学说,“我也是。”幸好我已经答应下个月他们办课程,我要去参与学习一堂课。我们同仁都非常可爱,我也是非常感佩他们。我调查起来,他们以前事业都做得挺大,或者在学校教书都表现得很好。但是舍掉这些工作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因缘,我们要彼此护念、互爱,彼此成就。那我就不能偏心,要平等爱护、平等慈悲。再来,第五点,对人有一个教诲非常好,这是我自己提出来跟大家交流的,这没有标准答案。你们的人生也很精彩,一定也能积累很多去供养他人的这些好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这第五是师长讲的法语,“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对的,也是错的。”为什么别人错的也是对的?他会犯错是他没有学过,“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所以这是很平常的现象,他没学就会?他又不是孔子再来。假如对别人错还不能包容,那我们太苛刻了,所以别人错的也是对的。可能有人又说了,“他都学五年了,还这样?”人不肯依教奉行,可以出一百个借口,一百个理由。他学五年还学成这样,他更可怜!有没有道理?有啊,因为他学到一个坑洞里面拔不出来了,你不只不能跟他生气,他都学错了,你还跟他生气,那我们心量不是太小?而且他学错了,掉下去,他的名牌上面还说学《弟子规》。然后他学错了、做错了,人家说“你看,学《弟子规》的都这样”,他造孽,他背因果责任。所以学越久的人学不好,你要对他越仁慈,要全力把他拉起来。爱敬存心,要设身处地,干嘛跟他一般见识、跟他过不去呢?转个念,绝对不会跟人对立跟冲突。所以“做事需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我自己的心态有没有偏掉?“我对的也是错的”。我对人错,高下的心就出来了,要去跟人争个对错。家里不是争对错的地方,家里人讲理,讲理就气死你了;夫妻、亲人要讲情义,讲情就互相疼。所以“我对的也是错的”,有这个高下心,就拿道理压人就不对了。最后一点,对人不猜疑。人与人之间不信任,那是团体最大的危机,很容易就垮掉了。你说:“他还是有很多问题呀。”很多问题,那我们有责任让他改过来,不要去怀疑“人之初,性本善”,不要互相猜疑,然后又去传来传去,这是动摇人心,最严重。再来,我们去猜别人,这都是不厚道的态度,为什么?我们够了解吗?我们对他现在办的事情客观了解吗?那不是变成武断吗?有一位学长他的父亲教导他,“你对一个人还没认识三年,你不要随便批评他。”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他,可能都错怪人家了,还去讲给别人听,又障碍他跟人家的因缘,这就造孽了。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最后还有对事对物,我们下个礼拜再把它讲完。谢谢大家!
【点击下面的题目自动跳转到对应内容】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搜索关键词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感恩您的关注,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长期转发分享传统文化精彩讲课视频、公益论坛、及一切利益众生的正能量!如果您有精彩内容可以提供给我们,通过平台分享出去让让多人受益。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可反馈给我们!感恩家人!您的持续收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平台编辑:孙均来
手机:15145538103
微信QQ: 87202986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更多精彩平台长按二维码关注:爱心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