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九四二》|灾难把人性逼到死角,百姓靠忍耐活着

玖奌 华夏泓康 2020-08-23


往期文章:

保护方方
秋瑾:她的血刺破了黑夜
读史|天朝的弃民
武汉有这么多悲伤,你叫人如何能放下?《财新》胡舒立:从SARS到新冠肺炎方方和易中天:文人的脊梁,学者的骨气胡适:爱国与爱人


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老电影了,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

这是一部灾难片,源自一段真实的惨绝人寰的历史: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数百万人饿死,千百万人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刘震云的祖辈就是当年的灾民,他把这段历史写进了小说,然后冯小刚把它拍成了电影。


电影讲的是一个地主家庭逃亡的故事:

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是一个市侩的地主,坐拥万贯家财,老婆孩子热炕头,用某大V的话来说就是,生活幸福富足,世界对他很善意,他也收获了很多的善意。

但是一场百年未见的大旱灾来了,恰逢兵荒马乱,匪患横行,人心惶惶。老东家为了躲灾,赶着马车,拉着粮食和一家人往陕西逃荒。

这一路上,老东家从开始的满怀信心,慢慢失望到最后绝望:儿子被暴民杀了,儿媳妇饿死了,老婆被日本飞机炸死了,女儿把自己卖进了窑子,佃户被逃兵给杀了,长工被日本鬼子砍了头,孙子被自己不小心闷死了……

三个月后,老东家到了陕西潼关,车没了,马没了,粮食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


马未都看完电影后,在当天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看的时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

这句话对每个人都应该是个警醒: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

◆◇◆


河南旱灾发生之后,中日双方在河南的战役也一触即发。

一边是即将饿死的河南百姓,一边是巨大的军粮征缴任务,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进退两难,他硬着头皮去找军队主官蒋鼎文,请求在大灾之年免征军粮。蒋鼎文的回答是:

如果两个人要同时饿死的话,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都饿死的话,我们就会亡国。

军人和百姓,必须饿死一个,让谁去死?蒋鼎文的话把李培基噎得哑口无言。

在国家的宏大叙事里面,百姓的生死始终如蝼蚁一般,无足轻重。不管是大地主还是佃农,一旦遭难,就会被简化为灾民,成为一个冷冰冰的数字,甚至连那些连冷冰冰数字都算不上。


小说作者刘震云的姥娘是1942年饥荒的亲历者。当刘震云回到家乡河南调查那段历史时,才发现问题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1942年的中国积贫积弱,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在河南被日军包围以后,国民政府暗中策划把河南灾民当作包袱,甩给日本人于是,中国军队悄悄撤出了河南

但日本人看穿了中国政府的企图,没有上当,虽大兵压境,但并不全盘占领河南。

就这样,河南成了一个被自己政府和敌人都遗忘的真空地带。三千万河南饥民,在国家的名义下,成了战争的筹码,或者说是代价,然后被历史遗忘。

◆◇◆


在影片将要结束时,李雪健饰演的河南省主席面见蒋介石,汇报政府统计灾民数字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培基,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政府统计,1062人。”

“实际呢?”

“大约……300万人。”


1941年,河南摊派的军粮按额完成。但这一年河南的灾情已经非常严峻,身为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既不抓紧救灾,又不及时请求中央救济,而是消极的坐等灾情好转。

到1942年,灾情仍不见好转,二麦歉收之后,秋收又告绝望,李培基却向中央报告说“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

一场天灾,因为地方政府的瞒报,就这样变成了一场饿死三百万人的人祸。

◆◇◆


在电影里,逃荒的民众经过了苦难、死亡、绝望之后,对人生麻木到了极点,脸上不见一个笑容,也没有泪水。几万人一路往西走,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看不出一丝生机。

没有人愤怒,也没有人追问:“我为什么要死?是谁把我饿死的?”

逃荒路上,老张要饿死了,他没有去想国民政府、日本人和整个世界,而是想到了三天前饿死的好朋友老李。

他说:“我比老李多活三天,我值了。”

够幽默吗?
导演冯小刚对电影中的灾民持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小刚说了这样一段话:
灾民们遇到这样的灾难,不去追问是谁把我弄成这样的,而是说我命不好。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吃苦耐劳,一点没错。一个民族走到今天,虽然不断地有农民起义,抵御外敌入侵,但更重要的,这个民族仍在靠着忍耐活着。知识分子靠写诗、画画让自己从灾难中抽离出来,民间就弄些《步步高》、《喜相逢》这样的小调,给自己一种麻痹。在树皮已经吃光,靠吃柴火来满足咀嚼需要的情况下,老百姓仍然还对统治者抱有幻想。


由张涵予饰演的安西满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目睹了百姓逃荒的种种惨剧,而他所信仰的上帝却无动于衷时,他回到教堂,质问神父:

“这里发生的一切主知道吗?
“既然知道他为什么不管?”
“上帝为什么总是斗不过魔鬼,如果斗不过魔鬼,信他有什么用?”


最后,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类不能依靠上帝来清除邪恶,只有自己站出来不断抗争,才可能让同样的邪恶与伤害不再发生。

平安盛世时期,均不识红尘饥馁。只有当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在苦难重压下的人性尊严,感受灾难中人们的痛苦、绝望与恐惧时,也才能明白正义、敬畏与悲悯的重要。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与邪恶抗争,但请在岁月静好的同时,不要去指责那些为公众利益付出努力,作出牺牲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