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 | 阿拉伯国际出版业区域报告第二弹——埃及

2017-04-27 刘欣路 国际出版周刊


刘欣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作为文明古国和传统的文化中心,埃及是中东地区现代新闻出版业出现最早的国家,18世纪初便诞生了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新闻出版机构,并在此后一直在中东地区处于核心和引领地位。1952年,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立了,从而使埃及新闻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奠定了当代埃及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格局。如今,埃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闻出版体系和强大的新闻出版实力,在中东乃至世界范围内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闻出版政策偏紧政府监督严格

1952 年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成立后,总统纳赛尔对新闻出版业采取了国有化的政策,将几乎所有报刊、出版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收归国有并进行整合。总体而言,迫于建国初期国内外的重重压力,纳赛尔时期埃及的新闻出版政策偏紧、监管严格,新闻出版机构与政府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新闻出版业成为国家在国际、国内开展政治动员、组织宣传的重要途径。纳赛尔去世后,萨达特继任埃及总统。萨达特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社会的管制,主张加强民主与自由,放开党禁,实施经济开放政策。在新闻出版领域,萨达特在确保国家对新闻出版业控制能力的情况下,部分取消了原有的管制。萨达特遇刺身亡后,穆巴拉克接任总统, 在任长达31年。在任期间穆巴拉克进一步放松了对新闻出版行业的管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该行业的发展。需要肯定的是,穆巴拉克统治时期,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埃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埃及的新闻出版行业也实现了较大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奠定了在阿拉伯世界的引领地位。2011年,埃及发生“1·25革命”,统治埃及31年之久的穆巴拉克黯然下台,埃及进入后穆巴拉克时代,并开始经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整合与重建。就新闻出版业而言,埃及社会普遍认为应真正赋予新闻出版行业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权,2014年颁布的新宪法也对此专门予以确认和强调。


总体而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埃及始终重视国家新闻出版能力的建设,将其视为提升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自1952年以来,在历次修订的《宪法》和《新闻法》中都强调新闻出版行业的独立性,甚至将其视为第四种权力,政府对其提供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埃及因此具备阿拉伯世界领先的新闻报道能力和出版水平。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自纳赛尔时期至今,埃及总统、军方都掌握着对社会的绝对控制权, 媒体的独立性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几任总统都曾经利用实施紧急状态、反恐法等的授权,以危害社会稳定的名义关闭报刊或未经司法程序便逮捕媒体人士。特别是2011年穆巴拉克倒台以来,埃及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舆论的监控。在无国界组织近几年来发布的新闻自由指数中,埃及排名始终居于100名之后,处于“非常不自由”的状态。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与出版机构值得关注

根据最近修订的宪法规定,埃及将充分保障新闻出版的独立与自由,并已决定取消新闻部,成立跨部门、直接由总统领导的国家传媒委员会,作为统一管理和组织全国新闻媒体事务的最高独立机构。


由于埃及议会选举尚未完成,国家传媒委员会目前尚未正式成立。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与媒体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对相关问题提出法律修改意见,为媒体办理运营执照,对违法违规的媒体进行处罚,指导、协调文化部、广播电视联盟、最高报业委员会等机构对各类媒体实施监管等。除最高传媒委员会外,内阁其他部门也将各司其职发挥管理作用。


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埃及出现了一大批在阿拉伯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新闻出版机构,从而使埃及成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新闻出版业的中心。目前, 埃及主要的新闻出版机构包括: 中东通讯社、金字塔报报业集团、消息报报业集团、共和国报报业集团、新月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埃及广播电视联盟。



中埃合作出版取得良好成效

埃及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和文化中心, 中国与埃及在新闻出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历史较悠久,埃及始终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开展新闻出版合作的重点国家,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一,报刊领域。中埃建交后,中国外文局便与埃及文化与民族指导部建立联系,并于上世纪60年代初成功推动《今日中国》和《中国画报》两份阿文版期刊在埃及的发行和销售工作。这两份期刊以埃及为基础和平台,有效地将中国声音传递给阿拉伯各国,成为阿拉伯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画报》阿文版停刊,目前,《今日中国》是我国唯一一本阿拉伯语并在阿拉伯国家发行的综合性刊物,在埃及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并建立了都会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4年,《今日中国》在埃及建立中东分社,策划、出版、印刷和发行工作随之前移,实现了本土化运作。目前每月发行1.3万份, 覆盖埃及各省和其他主要阿拉伯国家。



第二,图书出版领域。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便与埃及文化部门合作,将包括《毛泽东选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在内的大量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在埃及出版,并以此辐射其他阿拉伯国家。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埃建交以来, 中国共翻译出版了350余部(篇)各类阿拉伯书籍和作品。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 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国与埃及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合作也在快速发展,相关的合作机制逐步健全,成效开始显现。例如,2010年5月,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签署了“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合作备忘录,双方合作互译对方的经典著作并在对方国家出版, 这其中就包括多部埃及文化经典;2011年,中国作为主宾国携5000 余种图书、110家出版社、13位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参加埃及开罗书展,并在书展期间举办“中阿文学与出版论坛”“中埃作家和学者交流会”等活动;2011年,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埃及出版商协会签署“图书翻译出版及文化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合作翻译出版埃及当代优秀文学作品;2015年2月,五洲传播出版社与埃及出版商协会和阿拉伯出版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三方合作推出了“That's Book” 阿文图书网上平台,从而为阿文版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世界提供了新的渠道; 2015年8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承担的中埃互译出版工程正式启动,中埃双方在未来五年将合作翻译出版50本文学、社科类书籍;2015 年8月,中国接力出版社与埃及智慧宫文化投资(出版)公司在2015年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共同举办接力出版社埃及分社创办签约仪式,从而标志着中国少儿出版社首次走出国门在埃及建立分社,成为中国童书在阿语世界的一个出版平台。


图片来源:五洲国际出版社

 

第三,新闻及广播电视领域。我国新闻及广播电视机构与埃及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在两国建交后不久后的195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便开播了阿拉伯语广播,新华社也与中东社建立了工作联系,这为两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理解与支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两国在新闻、广播电视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目前,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均在埃及建有分支机构,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实现了在埃及的落地和本土化制作,新华社与中东社签署了新闻交换协议以及其他一系列合作协议, 国际广播电台与埃及广播电视联盟签署了“中国剧场” 栏目合作协议等。



更多2017阿布扎比书展现场报道,请持续关注国际君近期推送哦!

操作方法:长按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关注界面;或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国际出版周刊”字样进入公众号关注界面。


更多相关内容:

现场 | 在阿布扎比“阅读中国”

一带一路 | 阿拉伯国际出版业区域报告第一弹——阿联酋

IPW小百科 | 阿布扎比书展你了解多少?

专访 | 艾哈迈德 · 白鑫:中阿双方都要求同尊异

预热 | 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预告

 

文章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40期 | 作者:刘欣路

编辑:彭允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