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或将再次下调至3%,要去捡漏投保吗?
月底又有增额终身寿要下架,已对此见怪不怪的我们本不打算「大肆宣扬」。
原本想着就让它安安静静的「走」吧,可谁承想周六的一则新闻宛如平地一声雷,给这次下架平添了几分微妙的紧迫感👇
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大家可以把【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理解为监管设置的一条线。
产品的定价权看似在保险公司手里,可若有产品的预定利率超过了监管爸爸评估利率,就无法直接备案,必须先去银保监会进行审批。
而审批一般不会通过,所以保险公司给出的定价通常都不会超过监管的评估利率。
现如今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下调也就意味着预定利率必会下调。
简单说就是预定利率越高,对保险消费者来说越划算。
可以把预定利率理解成保险公司承诺的投资收益率,利率下降代表,如果还想维持之前的「收益」,就必须增加「本金」投入。
所以预定利率和保险费率之间是反比关系。
举个例子,现在有两款周期相同的同类型产品,最终的收益目标也都是10W,但一款产品的利率是3%,另一款产品的利率是4%,你会选择哪一个?
肯定会选4%的对不对?因为如果是赚同样的钱,那么利率高的产品需要我们付出的本金会更少。
比如对30岁的男性而言,买预定利率3.5%的养老年金,大约不到90W的总保费就可以实现从60岁开始月领1W元;但若是3%定价的产品,想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可能就得付出95W甚至更高的总保费。
为什么要下调利率?
按照官方说法,主要为了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成本,防止利差损。
现在收上去的保费,相当于保险公司提前给投保人打下的欠条,尤其是增额寿和年金险这种「刚兑」的产品,那都是妥妥的「负债」啊。
因为保险公司必须要按照保单规定的收益和期限,到期兑付给消费者,所以这些都属于它未来的负债,于是预定利率的高低,便决定了负债成本的高低。
比如3.5%的预定利率,要求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3.5%才能确保把保单卖出去后不会亏损。
而投资市场的现状呢?大家也都清楚,不仅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连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也不到3.4%,市场环境不好会产生连锁反应,各大保司们最近几年的投资收益也不咋地,像去年寿险业整体投资收益率也只有3.85%。
所以近年来,银保监会也都反复强调行业要降低利差损,关注费差损等风险隐患。
【预定利率肯定还会被下调】几乎是行业内的人早就心照不宣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突然就用这种「非官宣」的方式提前昭告大众了,可能刚好也是碰上这个时机了。
本身近几年的「挪储」心态就很盛行——许多人把原本放在存款账户和理财账户的钱转到保险账户。
加上最近海外银行破产的事,更导致大家避险情绪异常高涨,买保险的人也大幅增加,让这股「挪储」风越刮越大。
银保监在这个时候调研保司的负债与资产匹配情况,可能也在刻意提醒它们别只顾头不顾腚,为了一时的保费忽略了长期的发展,把自己的负债搞太多,不然回头出了事还得指望监管爸爸善后
距离我们最近一次的调整是2019年,在此之前的预定利率还是4.025%。只是如今看来很高的利率,当时却没什么水花,因为那时的权益市场正如日中天。
调整到3.5%后,行业内还一度悲观:4.025%都有那么多人不买账,现在更低了岂不是更难被接受?
但谁都没想到,如今预定利率3.5%的产品热度甚至更大,也是刚好赶上经济周期了。
其实从预定利率的调整也能大概估摸出经济走势:2013年的时候调高,2019年调低,到现在又再次放出了要调低的讯号。
多的我不说了,大家自己细品。
所以有需求的朋友们,在这个阶段「捡漏上车」也是没毛病的,不过请记住一句话:「上车」前一定要弄清楚这班车的具体信息,不要因为急就上错了车,中途跳车可是有损失的。
与其上错车,不如不上车,所以请务必搞清楚后再购买。
如需预约,请戳👉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