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的前两天,我递交了辞职报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执行那点事儿 Author 商汝冰
山长水阔知何处,
申城无处不飞花。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于我来说,可能是我人生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月23日,武汉封城。
1月21日,我向上海某基层法院,也就是我的娘家,递交了辞职报告,结束了我6年的法院生活,彻底离开了曾经梦想的法官职业。
这一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十个年头。
刚入职的时候:
与法结缘 始于信仰 终于实践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刚过而立之年。对于很多同龄人来讲,也许我的职业令人羡慕。
是的,我一直以我曾是一名“法院人”而骄傲。
作为读了7年法律的一名法律硕士,歌乐山下的西政精神让我领略了法律的神圣和对主持公平正义的向往。记得大学第一堂课,老师问我们说,法律应该被信仰吗?当时,我懵懵懂懂,心里想着,法律不就是那些法条和规定,怎么能被信仰呢?
十年过去,我懂得了老师当时提问我们的初衷,他是要让我们自己去探寻,法律应该怎样去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去实施、应用,才能真正发挥法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在内心形成对法律的敬畏。
2014年7月,入职上海法院系统。同年,司法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我是改革后的第一批法官助理。
从那时起,开庭、归档、组织证据交换、撰写法律文书,成为我的日常工作“四件套”。长期流水线式作业对我的专业能力和审判实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阶段,我对法律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热血信仰的青春澎湃阶段了。而是接到案件后,自然而然地分析法律关系、研究请求权基础、查看双方当事人证据,归纳争议焦点,仿佛一气呵成。
是的,法律,是要被应用和实施的。那会经常和我的律师同学大半夜的讨论问题,因为一道司法考试题争的面红耳赤。这就是西政的校训传承:让独立的精神在论辩中生长。
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西政人”。无论在商事庭办理破产重整案件,还是在执行局抓老赖,在信访窗口接待来访当事人,我都能做到认真细致、耐心真诚,不办错每一个案件,不辜负每一位当事人。
坚持热爱 我还年轻
我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读研时参加重庆市大学生运动会,有幸获得混双季军。
羽毛球,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恋爱那会,还经常被我老婆灵魂拷问:你选羽毛球还是选我!
在这种高压之下,我依然没有放弃对羽毛球的热爱。于夹缝中突破球技。(此处求生欲爆棚)法院工作期间,参加单位羽毛球队,定期训练、组织比赛。
参加上海法院运动会,获得男子单打第二名的好成绩。
被市高院“浦江天平”羽毛球队选中,代表上海法院与江苏高院开展友谊赛。
江湖人称“商法羽”,就是这么来的。
法,是我一生的信仰。羽,是我一生的挚爱。
这两者,激发了我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人生没有低谷,只有蓄势待发
转型的阵痛并没有因为我是从法院出来的律师而少一分。相反,身份的转换、思维的重置、格局的拓宽,对于刚拿到律师执业证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辞职遇上疫情爆发,简直是难上加难。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家庭身上,都是一座山。特别对于我们这种带娃困难户的家庭。
辞职初期,在家一边带娃,一边接受咨询。常常是刚谈到兴起,那边孩子开始嗷嗷大哭,只能草草挂了电话,向客户一遍遍的解释。
彷徨、无助、迷茫、痛苦,我曾一次次地想寻找突破困境的出路,又一次次地被生活打的体无完肤。
可怎么办呢,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我不想说这是我人生的低谷,因为有了承载和期待,我有了向前的勇气和能力。来吧,从头开始,蓄势待发!
夜已深,娃已睡。
静静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时光,6月的上海已渐渐入梅,空气湿润且清透,带着盛夏的阳光和希望,仿佛给赶路的人照亮了一盏灯,点燃了梦想,惊艳了时光。
想起父亲曾对我说的一句话:
心若定,何须追逐
心若安,何须浮躁
心若静,何须飘摇
未来,我准备好了!
离别豫乡十一载,如今申城又安家。
山长水阔知何处,浦江无处不飞花。
【相关链接】
中央巡视组建议最高法院:完善离职法官从业限制和法官亲属从事律师职业回避等制度
一大波律所入驻海南,北京24家,广东4家,江苏2家,上海2家……
小编微信:z181680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