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北京一所“985”高校成立“律师学院”,大咖云集建言法学教育

懂律师的👉 律媒智库
2024-08-14


3月30日,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学术研讨会暨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第一届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志宏;内蒙古建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国律协原副会长、全国女律师协会原会长宋建中;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国律协原副会长章靖忠;中联律师事务所全国管委会主席、重庆律协原会长、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陕西律协原会长赵黎明;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辽宁律协原会长杨兴权;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江西律协原会长张工;内蒙古爱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内蒙古律协原会长巴布;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许家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主任谭柏平;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寿平;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存福;中华全国律协原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韩秀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律师学院执行院长马晓龙以及部分高校学者,部分省市律师协会、知名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律师等120余名专家学者,部分征文获奖人员及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参加本次会议。



第一单元 律师学院启动仪式

大会首先进行律师学院启动仪式,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存福主持。杨志宏代表学校宣读了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成立文件并致辞,对律师学院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第二,必须突出鲜明的办学特色;第三,必须以促进律师事业发展为己任。杨志宏、李寿平、刘存福、宋建中、章靖忠、韩秀桃为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揭牌,预示着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正式启航。刘存福宣读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第一届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任名单,学校聘请宋建中为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第一届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韩秀桃、章靖忠为主任;王进喜、韩德云等11位同志为副主任;张峥、陈旭康等30位同志为委员。名誉主任宋建中律师代表全体委员进行致辞。她指出,律师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能力是每位律师安身立命、行稳致远的关键。新时代的律师应有扎实精湛、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应有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服务能力,应树立崇高的理念,坚守初心梦想的实践力。法学院院长李寿平代表律师学院致辞,并就律师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初步设想,他认为,坚持正确的政治定位是律师学院的发展根基;汇聚各方资源协同发展是路径;依托学校优势和特色错位发展是出路,北理律师学院将聚焦青年律师 “法律与科技”交叉融合的能力培养和涉外法治能力的提升。本次会议设立了“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征文评奖,由王进喜许家武为征文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鼓励法学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第二单元 主旨报告环节

大会第二单元为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韩秀桃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国律协原副会长章靖忠。章靖忠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律师的职业精神》的报告,他指出律师执业精神具有“三性”,分别是时代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他强调,中国律师应当具备法治精神、专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公益精神。他提出“胸怀全局、执业为民、崇尚法治、坚持真理、善于斗争、勇于创新”的关键词。第二位发言人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焕芳。杜焕芳作了题为《律师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和作业》的报告,他基于详尽的数据,深入探讨了律师在法学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及其重要贡献。他强调,将律师等实务工作者引入法学教育之中,不仅能够创新法律教育的模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律师思维。此外,他还提出律师应尽早参与到法学教育中,通过制定教学提纲等作业方式进一步发挥其在法学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第三位发言人是内蒙古爱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内蒙古律协原会长巴布。巴布作了题为《新时代法律职业行为规范从理念到实践的路径》的报告,他从新时代法律职业行为规范的理念和基本内容、新时代法律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展开,强调新时代法律职业行为规范理念的语言转化的必要性。思维、思想和理念是抽象的,语言的表达表述有局限性,需要转化以实现公平公正。他强调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法律职业需要习惯的落地。第四位发言人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身健。许身健作了题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法硕人才培养》的报告,他从法硕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与机遇,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及重点,实践教学的理念、内容及实施,法律硕士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未来改革及发展方向五个方面讲述了法硕人才培养的实践与难点。他强调人才培养讲求德才兼备,“才”是职业技能,“德”是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第五位发言人是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辽宁律协原会长杨兴权。杨兴权作了题为《固本铸魂——中国法律人的未来和希望所在》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强必须法治强,法治强必须法律人强,法律人必须有坚强的精神内涵。他认为,固本铸魂是中国法律人的生命线,应据此认识到法律人的地位和尊严取决于价值和贡献。他强调,要重视家国情怀、法治精神和职业伦理这三个方面的教育。第六位发言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迎修。梁迎修作了题为《迈向高水平协同——法学院校与律师界合作展望》的报告,他指出,无论是法学理论研究,还是法律服务发展,都需要法学院系与律师事务所携手同行、加强协同、加强合作。他认为,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入到高校,能够实现法学院校与律师界的共赢。他强调,律师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在维护社会大众合法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七位发言人是贵州和辰律师事务所主任、贵州律协原副会长令狐兴中。令狐兴中作了题为《法律职业理念与行为规范养成的几点浅见》的报告,他认为良心是最好的法律,对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法律人首先要有一颗良心。他强调作为一名法律人应当具备理性平和、谦虚低调、正义担当的理念。第八位发言人是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主任、教授谭柏平。谭柏平作了题为《“双碳目标”背景下法律教育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的报告,他根据个人工作的体会,谈到法学不是自给自足的学科,而是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一种学科。他认为在法学教育中融入“双碳”教学存在学生需求不足与实务联系困难的困境挑战。他强调,在碳资产、碳金融等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要加强CCER质量保障的责任追究机制构建,建立健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法律保障制度体系。第九位发言人是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党委书记许家武。许家武作了题为《依托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法学教育与实践共同发展》的报告,他指出目前法学教育存在考评体系重学术而轻实践、法学教育重理论而轻实务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思路:一是把强化实践教育放在我们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案例研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加强高校与实践单位的交流互动,律所可以和高校联合开展研究;三是和国际接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第十位发言人是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江西律协原会长张工。张工作了题为《法学教育应更贴近律师职业所需人才的培养》的报告,他指出法学教育不仅传授法律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比起在工作之后在实践中培养这些能力,更应该将大学的法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铸就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忠实的品格、形成敢于拼搏的勇气,持续不断地培养法律人才。第十一位发言人是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陕西律协原会长赵黎明。赵黎明作了题为《律师培养的三个辩证关系》的报告,他强调律师职业的重要性和崇高性,认为律师是维护法律权益的关键角色。他提出律师应关注职业价值和使命,而非仅以盈利为目的。讨论了律师教育的虚实结合、专业与广博的平衡,以及律师培训的基础与高端发展的三对辩证关系。此外,他还倡导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提升律师职业形象,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律师工作。



第三单元 专题报告

大会第三单元为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一)由律师学院副主任委员、安徽律协原秘书长贾晓清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律协原副会长张峥。张峥作了题为《我们希望从律师学院学到什么——对北理工律师学院部分教学内容的构想》,他强调了律师学院与法学院的区别,并提出律师学院应有其独特风格。他提出,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立大律师工作室,开展真实咨询任务,提供专家意见服务,提供律师行业的管理和运营的咨询,并倡导推出律师行业发展指数。第二位发言人是上海建纬(海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海南律协原秘书长苏文。苏文作了题为《律师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力量》的报告,他指出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他认为不能仅因律师提供有偿法律服务就把律所认定为“商家”,也不能因此把律师认定为“商人”,他强调应当否认律所的商业属性,必须认识到律师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力量。第三位发言人是山西国晋律师事务所主任、山西律协原秘书长牛振宇。牛振宇作了题为《德才并重、突出实践,培养依法治国领军人才》的报告,他梳理了包括律师在内的依法治国的九类领军人才,他认为依法治国领军人才应当具备的“才”主要为三方面,其一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其二是敏感的法律意识,其三是渊博的法律知识,其四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五是把法律规定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能够处理更大问题的能力。他强调在学校和老师培养的基础上,法学院学生应当主动自我培养,有激情、有情怀,成为依法治国的领军人才。第四位发言人是北京工商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法学院讲师杜津宇。杜津宇作了题为《新时代法学教育现代化中的“大思政”融入研究——以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协同育人为视角》的报告,他提出,要将大思政课融入法学教育过程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他强调,大思政课与法学密切相关,介于教育和教学两个层次之间,并且可以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将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第五位发言人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海青。彭海青作了题为《数字时代法律硕士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报告,她提出,在数字革命2.0时代,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向,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她强调,要培养拔尖的法律实务人才,并促进法律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理工科交叉融合。同时,她提出要开拓建设线上实践教学、完善优化线下实践教学,建立“混合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第六位发言人是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里涓子,李里涓子作了《法律职业能力的养成与提升》的报告,她强调实践教学对法科生的重要性。她认为,律所团队应积极参与高校的法律实务教学,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共同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如设计并实施“合同起草课程”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实现从书本理论到案件实操的跨越,还可以完成从无序意识到有序规划的转变,为学生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她表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探索更多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期待与更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法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第七位发言人是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诚至,王诚至作了《国际仲裁法律硕士选拔与培养——基于首批高校的问卷调研》的报告,他强调国际仲裁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跨国纠纷方面的作用。他认为,当前对国际仲裁专业法律硕士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他指出中国在国际仲裁中的困境,以及涉外业务培训在提升法律人特色中的关键作用。他呼吁关注涉外业务培训,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仲裁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纠纷。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涉外法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人才流失、考试内容与学习目的的偏差以及语言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律师学院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刘克江做专题评议。刘克江对各位专题报告人的发言内容表达了高度认可与赞扬。他指出,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的设立符合国家培养律师人才的要求。律师学院让更多年轻律师得到了专业化、体系化的培训,为我国法律事业输送尖端人才,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律师学院和律师事务所之间是一场“双向奔赴”,两方交流有利于提升律师专业化水平与实践能力。他强调,法律行业所培养的人才是依法治国的领军人才,律师学院应培养一支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维护国家利益的专业队伍,彰显中国法治的强大力量。


专题报告(二)由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顾委会副主席张峥主持。第八位发言人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毅。刘毅作了题为《比较法、国别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报告,他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涉外法律实务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国际法。结合生动的案例,他强调在我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下,比较法和国别法具有突出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是未来的“热门”。他提出,无论是法学教学还是职业培训,未来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国际法、比较法和国别法“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三者同等重要,都应纳入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框架之中。第九位发言人是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云艳。黄云艳作了题为《青年律师执业成长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的报告,她强调,一定要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继续教育覆盖不全面、实习培训不扎实三个问题。她认为,北理工法学院、律师学院可以做到法律服务和科技迭代的交叉融合,让职业教育为青年律师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支撑。她指出,“律师个人要努力,律师事务所要加强管理,律师协会要加强统筹,律师学院要做好律师继续教育”,形成四项合力,同时黄律师表示法律人要坚持务实主义、长期主义、开放主义、乐观主义和行动主义,大家合力融合构建法律命运共同体。第十位发言人是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系主任、讲师宋晨翔。宋晨翔作了题为《法学的双师型教师》的报告,讨论了双师(即同时拥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法律从业者)在法律实践和教学科研中的互动关系。他指出,实践型双师可能因时间精力分配不均或能力不均导致存在授课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学科研型双师可能因激励机制不足而过度偏向法律实践忽略教学本职工作。他强调,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激励机制等方式予以解决。第十一位发言人是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臧德胜。臧德胜作了题为《从律师与法官思维方式的差异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的报告,他从法官和律师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法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他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法院工作期间与转型为律师后的不同体验,指出法官和律师在处理案件时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关注点。他强调,需要重视法律教育和实践的关系。他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律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以便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人才。他提出,法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强化培养、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建立等。第十二位发言人是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英如。王英如作了题为《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变革》的报告,主要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法律职业培养的创新与变革路径。她提出,可以创新法律教育的模式,激发学生思考,并举例《公司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指出律师学院的办学模式是很好的实现方法。第十三位发言人是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教师魏小来。魏小来作了题为《成果导向理念下本科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的报告,他指出,我们要培养多元的法学人才,不单单是公检法系统或者是律师行业,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拓宽培养思路和培训思路,形成产学研的合作。第十四位发言人是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朱亚欧。朱亚欧作了题为《论传统中国“息讼”宣教策略对新时代法学本科教育的启示》的报告,他指出传统中国地方官与乡绅阶层往往运用多种策略开展“息讼”宣教。包括正视广大民众朴素的私利观,针对个案重调解解决纠纷,官员处理案件亲民化沟通。他认为,这对于当今新时代法学本科教育具有不少的启发意义。他强调,要加强培养法学本科生对于法学理论价值的认知、塑造实质性化解矛盾的能力、强化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等等。律师学院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东律协原副会长陈锡康做专题评议。陈锡康针对以上主旨报告一一作出评议,并将该板块总结为是着眼于从职业教育的供应端、需求端以及市场三个端如何提炼最大公约数的问题。



大会总结与闭幕式

律师学院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韩秀桃教授在闭幕式上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思想与知识的多维交流”“情怀与情谊的层层叠加”对大会进行总结,并对律师学院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规划,强调了律师学院学术组织定位,聚焦三个方向,扎实推进学术研究,建立体系化教育培训机制, 着眼于青年律师及科技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本次大会,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以深厚的学术积淀、扎实的实践经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为法学教育的改革与法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同时,第一届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更为北京理工大学律师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将以本次大会为新的起点,秉持合作共赢、开拓创新的理念,加强与国内外法学理论与实务界的交流合作,推动法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推进新时代法学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为从法治轨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相关链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律师3.7万,百人所25家,一律师大省发布2023年行业大数据,省会城市律师2万+

阔别19年,韩秀桃回归校园!曾任全国律协秘书长

韩秀桃:我国律师业发展九个趋势

公职律师11.48万 | 司法部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首次“四方会商”!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全国律协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律媒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