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2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来源:西法大研招
2
0
2
2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一
经济法学
Economic law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07
所在单位:经济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郑艳馨教授
壹
1
Part One
>>>>
学科专业简介
PROFILE
经济法学是一级学科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经济法学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市场主体、市场竞争、市场监管,尤其是金融、财税、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监管等重大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并以保障健康安定的市场经济环境,创建和谐社会,保障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主要研究导向,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备较高的经济法学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经济法专业硕士点招生迄今有近40年的历史,拥有一支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国内经济法研究和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经济法专业拥有良好的学术培养和学术交流平台,多年来,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哈萨克斯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经济法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持续多年的“长安经济法学论坛”、“海峡两岸金融法治年会论坛”、“长安——罗马中意法制论坛”等已成为其知名品牌。
经济法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
1、经济法基础理论
主要研究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经济法的历史发展、经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经济法的体系和经济法律责任等问题。
2、金融法
主要研究金融法基本理论、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信托法律制度、基金法律制度、期货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以及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等。
3、财税法
主要研究预算法、中央与地方税收体系、税收征收管理、税费改革等相关法律问题。
4、竞争法
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维持公平、自由、充分、有效的竞争秩序的法律问题,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反倾销与反补贴法律制度等。
5、土地与房地产法
主要研究我国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流转制度,集体土地的合理使用与征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房屋产权属登记、转让、出租法律制度等。
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主要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权益的类型、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式、保护重点、保护难点等问题。
7、网络与科技经济法
主要研究电子商务法以及与大数据信息、区块链、新媒体等网络科技手段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
8、涉外经济法
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涉外事务中涉及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财税、金融、房地产法律问题,并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性研究。
9、公司企业法
主要研究企业治理,特别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国有企业出资人法律制度、国有公共企业监督治理、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等。
向上滑动阅览
贰
2
Part Two
>>>>
指导教师
FACULTY
# 强力
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代表作有司法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金融法》(独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金融法》(独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主要论文有《我国金融秩序的法律保障》、《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系统思考》、《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研究》、《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的法律架构及问题与对策》等。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西安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陕西证监局专家咨询小组成员等。
# 义海忠
教授,硕士生导师,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房地产法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法学教材两部,主持省级课题五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家级课题项目一项。代表作有《政府职能定位与转移对行业协会发展的阻却作用分析》(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对法治发展缺陷的再认识》(论文)、《论不动产登记请求权冲突的司法解决》(论文)等;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西安市科委《优化西安发展环境》的课题项目荣获第四届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土地与房地产法学研究会会长、西安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商业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法厅重大项目决策委员会专家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法律顾问、政协西安市莲湖区常委、莲湖区法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法律顾问、陕西省通信协会电信用户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际城市发展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特聘委员。
# 戴芳
教授、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法、保险法。近年来,主持纵向和横向课题8项;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二部,参编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作有《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税法学教程》、《财税法学》、《论跨国直接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管辖权制度的冲击与对策》等。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税务学会理事。
# 郑艳馨
教授,中南大学经济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学科带头人,反垄断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竞争法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食品安全法。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3部;在《法学评论》、《当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并有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多篇论文获陕西省哲学社科、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项目等各类纵向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17项,曾获西北政法大学“青年教学名师”、西北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司法考试优秀命题人”等称号。代表作有专著《我国公用企业垄断力滥用之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版,获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论文《国家调节与经济法再分配功能》(《法学评论》)。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企业经济法治研究会理事,亚洲竞争法研究会理事、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法律顾问,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 倪楠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监管领域的经济法制、经济领域的软法治理,长期从事经济法学、竞争法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参与3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14项;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1部,教材3部;发表CSSCI论文23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2014年获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年荣获“2015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6年获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获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首届陕西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获西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成果由省部级领导签字并被转化;曾获2018、2020年西北政法大学“学生最喜欢的教师”、2020年校级“青年教学名师”和“陕西省好青年”称号。2021年入选学习强国法治专家团;入选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合同行政监督专家团;入选陕西省法治人才专家库。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法学会互联网法律与治理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三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协同中心特聘研究员。
# 王莹莹
教授,厦门大学民商法学博士,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罗马法与比较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论“增加之诉”——罗马法代理与有限责任现象之解读并法学家与裁判官力量之展示》(201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2013年度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加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风险评估”的子课题研究;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我国代理商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小企业集群信托制度研究”;主持并完成陕西省人大法工委委托研究项目“陕西省优化市场环境条例”立法咨询;主持并完成“陕西省财政厅依法理财委托研究之子课题——保障性住房研究”;主持并完成西安市政府省部级课题“西安金融企业支持文化产业的集合融资路径研究——以集合信托的法律规制为视角”。主要代表作品有《<证券法>2019年修订背景下股权代持的区分认定》(《法学评论》2020年第3期)、《信义义务的传统逻辑与现代建构》(《法学论坛》2019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商事代理在罗马法的前世与今生》(《中国商法年刊(2015)》,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集合信托计划在现行法律体制下的困境》(《证券法苑》第4卷)、“L’obbligazione in solidum nelle actiones adiecticiae qualitatis e la diffusione nei codici civili del sistema romanistico e nel sistema giuridico cinese”(Rivista Internazionale di Scienze Giuridiche e Tradizione Romana,AnnoIX-2010-Quaderno n.9.)。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2013年入选“中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互聘双千计划”并挂职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助理,2015年挂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2018年受聘陕西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法律咨询专家,西安市委政法委员会法律咨询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研究会副会长。
# 傅瑜
副教授,学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证券法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政法大学信托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教学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融资、证券、基金、信托、保险及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律问题。曾担任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证券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信托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在《法律科学》、《法学》、《法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及其他中文刊物上发表主要学术论文10余篇,个人专著《中国商法》,参编的教材主要有《新编经济法教程》《经济法学》《金融法》等。主要著作及主编、参编教材、论文30余部、篇,代表作有《新编经济法概论》、《金融法》、《金融法通论》、《长安金融法研究》、《税法学》、《商法学》等。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证券法研究会理事、中国银行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金融法研究会、税法研究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基金会独立董事、外部监事、法律顾问。
# 魏明英
副教授,法律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税法、司法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近年来,先后在《法律科学》、《河北法学》、《西北大学学报》、《理论导刊》、《税务研究》等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和其他公开出版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独立编著《税法案例大点拨》;参编《中国税法教程》等著作、教材4部。代表作有:《税务研究》(2010年8月);《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外R&D税收激励政策研究》(《河北法学》2007年第4期)。
# 杨为乔
副教授,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法、经济法。代表作有《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反思》、《金融法信用维持原则论纲》、《货币的经济法属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说明义务》、《现金流的法律内涵》、《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理与存款保险制度的衔接——以日本为例》、《浅析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上的紧急禁止/停止令》、《反思:比特币对传统金融法制理念的冲击》、《再议商业银行之保密义务》等。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商业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 周兴生
副教授,德国汉诺威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判案模型、经济法学、道家与墨家法哲学、孔子与墨子思维范式、礼法体系、法律起源等。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学会会员。迄今,在德国公开发表法学专著一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4篇。德文研究报告一篇。另有包括“灋”义考论在内的审判道论专论文章16篇,译文计2篇。在国内的自著代表作有:《教殇法律教育论》(《华冈法粹》第44期(刊号ISSN1561-6312),2009年7月)、《〈周易·履〉卦礼法系统考源—“虎”的形象数术说新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关于<庄子·天道>中裁判方法与拉伦茨裁判方法本质诸问题—道家讼判技术发微》、《从拉伦茨理论看判辞合理性问题—原省技术借鉴略论》、《浅谈传统经名的法学底蕴—墨家“语经”义释》、《从<春秋>首案规范训疏看援经决狱的法学本质—援经决狱说服力根源今考》、《<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上)、《<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下)、《墨子法哲学体系发微》、《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考论(上)—华夏文言哲学发微》。译文代表作有《考夫曼法采观今论》。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学会会员。
# 席晓娟
副教授,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教研室主任,台湾中正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法、金融法、商法。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2)、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2008)、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08)、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课题(2019)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私募股权融资税法规制研究》,独立编著教材《税法学》。近年来,在《税务研究》、《证券法苑》、《财税法论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长安金融法学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励。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会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市国际税收协会常务理事,兼职律师。
# 彭立峰
副教授,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竞争法与企业法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法、竞争法。主持省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4项,参编《财税法学》等教材6部,在《行政法学研究》、《税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专著《晚清财政思想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获得2013年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合著《走向近代化的思想轨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秘书长。
# 郭琛
副教授,南京大学经济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原理、法社会学、广告法、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西部法学评论》、《理论导刊》等期刊发表十多篇文章,参与或主持过省、校级科研项目。代表作有《论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权利化》(《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论消费者社会责任》(《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科学理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首批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消费者报推选“2020消费维权年度人物”。
# 田静婷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经济法原理与房地产法教研室主任,芝加哥肯特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土地与房地产法。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在中文检索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期刊10篇。曾获西安市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法学会第十四、十五届西部法治论坛三等奖、陕西省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西北政法大学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西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获得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实践教师”称号,陕西省首届课堂创新大赛三等奖,西北政法大学第三届微课大赛二等奖、“西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标兵”称号。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土地与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西安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 王浩
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财税金融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商法、财税法。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8篇,代表作有:《民族自治地区的金融发展轨迹与法律保障转型研究》、《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律制度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域外立法经验的我国循环经济法制构建》、《基于信息公开模型的金融市场稳定性测度》、《政治关联、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实证分析》。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重点项目课题5项,其中《政府投资决策法治化问题研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优秀成果二等奖;《一带一路贸易纠纷在线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后对西安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研究》、《西安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研究》获陕西省和西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在担任西安市雁塔区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及立法建议8项,主管机构批示转化成果两项。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理事,陕西政法智能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西安市雁塔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西安市地方税务局大企业局专家顾问团成员,兼职律师,担任省内多家金融机构法律顾问。
# 常鑫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康涅迪格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博士,硕士生导师,财税金融法教研室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首批“长安青年学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保险法、财税法。学术职务: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学术成果:《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理论界》2013年第11期;《早期美国责任保险之合法化》,《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10期;《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相关问题初探》,《海商法保险法评论(第七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大陆相互保险发展与监管研究》,《保险法前沿(第四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机动车无过错保险对驾驶人行为之影响——以美国历史经验为视角》,《长安金融法学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17年;《美国学术型法学博士项目研究》,《法学教育研究》(第二十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何以助力解决“执行难”》,《法律适用》2018年23期(CSSCI);《互联网体育博彩的检视与规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消费者运用自媒体维权的法律反思》,《青年记者》2019年第20期;《“舆情审判”:逾越了法律界限的舆情监督》,《青年记者》2019年26期;《中国相互保险的法律规制:检视与完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04期(CSSCI);《〈民法典〉背景下高空抛物、高空坠物责任保险探析》,《长安金融法学研究(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20年;《个人保险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完善建议》,《民主与法制时报》,2020-05-17;《防范附加条款引发的风险》,《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9-0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6):《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研究》;主持或参与其他级别课题多项。挂职经历:西安市区级人民法院,陕西省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2020-2021),挂职于市级金融办副主任。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 朱彦
朱彦,副教授,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展经济法律制度等。在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纵向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12项,参与完成国家科研课题2项,为西安市政府“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制定参与者,获西安市人民政府“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2015连续四年蝉联西安外事学院科研标兵第一名,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及称号,被评为2018《新西部》封面人物,经济法国家精品课程高等学校骨干教师。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西安丝路会展研究院院长,西安市绿色会展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会展行业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智慧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会展行业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会展业标准制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会展行业专项资金评审和行业标准制定委员,西安市政府会展企业专项资金资质评定专家,“中外会展”职业经理人精品课程专家讲师,西安市政府智库专家,西安市政府专项资金资质评定专家,并参与历年欧亚经济论坛组织筹备工作。
# 杜坤
讲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财税法学。近年来主持2019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财税法保障研究”、2019年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市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法保障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公关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预算法治化研究”(做为子课题负责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组织收入与调节分配二元目标下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研究”等项目5项;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发表经济法、财税法文章数篇,其中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有1篇被《新华文摘》观点摘编,并有数篇论文获奖,如2013年获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特别奖、中国银行法年会论文三等奖,2014年获中国财税法年会论文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经济法博士论坛二等奖、中国经济法年会论文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公法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第五届中国法治论文优秀论文奖,2015年获中国财税法学会“中税咨询”财税法基础理论优秀论文奖”三等奖、中国财税法学会年会论文三等奖,2017年获中国财税法学青年征文比赛一等奖。代表作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全文转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衔接法律机制的构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全文收录,被《新华文摘》观点摘编)。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人工智能法学会副秘书长。
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Law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08
所在单位:经济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李永宁教授
壹
1
Part One
>>>>
学科专业简介
PROFILE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产生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环境治理机构并开始大规模的环境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在传统法律无力应对严重的环境问题的状况下产生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国际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逐渐脱离原来的传统法学学科而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有自己的权利义务体系,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法律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原则有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损害担责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典型的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部门。主要研究方向有:
1.中国环境法:中国环境法主要以我国环境法理论与实践为研究重点,系统阐释环境法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是涵盖了环境法整个学科领域各主要门类或分支学科的研究方向。
2.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主要以国际环境法的概念,渊源,主体和客体,基本原则,法律实施、越境损害的国际责任以及国与国、国际组织间等的法律制度比较为研究方向。
3.自然资源法:自然资源法主要以自然资源保护的概念、原则、制度、体系、法律责任、纠纷处理以及自然资源各单行法的内容为研究方向。
4.生态法与生态补偿法:生态法与生态补偿法主要以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制度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和法学理论、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等有很大关联。不仅要熟悉法学各部门法,还要了解环境、生态科学的知识。同时,环境法学又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蓬勃发展的朝阳学科,具有后发优势和光明的前景。
贰
2
Part Two
>>>>
指导教师
FACULTY
# 李永宁
教授,工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环境法学科带头人,环境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西部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法官学院广西分院、海南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安康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政法委咨询专家,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法律咨询专家。兼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事、法治分会副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生态学会副会长。
# 李集合
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培训中心主任,律师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合同法、房地产法、土地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著作有:《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独著)、《农业法视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法学会2006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合著)、《土地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副主编)、《合同法》(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主编)、《监狱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合著),并在《西北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法学杂志》、《政法学刊》、《法律适用》、《理论导刊》、《河北法学》、《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社会兼职: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商业法学会房地产法与物业管理法协会理事。
# 韩利琳
教授,博士,美国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访问学者。负责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司法部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陕西省社科项目、教育厅项目、西北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环境资源法学省级精品课建设》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个人专著有:《中国西部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循环经济产业文化—基于电子废物责任分配制度研究》、《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以低碳经济为视角》等。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3)、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2017)、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三等奖(2008)、“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2006)、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主要社会兼职:全国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能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环境资源法学会副会长。
# 薛亮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环境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副组长,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9年10月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认定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一直从事环境法、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防治法、公用事业法。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在内的各类纵向项目9项,陕西省卫健委“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城市污水处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11月版;《公私合作(PPP)背景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法律问题研究》(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主编教材2部、参编3部。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13年10月获得国家卫健委“卫生法制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征文”三等奖,2017年1月获得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评奖三等奖, 2018年11月获得西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评奖三等奖, 2019年4月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2020年4月获得首届“陕西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 王继恒
副教授,法学博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西安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律文化,环境司法。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主讲比较环境法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课程。国家法官学院广西分院长聘兼职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特聘技术专家。代表作:《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文库)、《决胜绿色法庭: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保障机制研究》(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司法文库)。
# 郝少英
副教授,工学博士,法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兼职律师。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水法。陕西省环境资源法学会理事;陕西省生态学会理事;全国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陕西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安徽省科技专家库专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共计14项;在《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清华法治论衡》、《环境保护》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5篇;参编教材5部。代表论文有:《论国际河流上游国家的开发利用权》、《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十大关系法律初探》、《国际水生态文明的法理基础和科学内涵》、《<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公约>争端解决方法评析》等。论文获奖1项;教学获奖6项。
# 丁岩林
副教授,山东沾化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韬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环境资源法律事务部部长。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国家库)专家,陕西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专家,陕西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专家;陕西省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专家。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咨询专家,西安市、汉中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渭南市政府立法专家;汉中市、西安市高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专家,西安市打击野生动物犯罪专家委员会专家,中欧环境治理项目——陕西、广西、甘肃环境法官培训与能力建设项目专家,陕西环保志愿者联合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延安市环保产业协会法律专家,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环境法学院培训师,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节目特约评论员。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咸阳市生态环境局、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未央区人民政府、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秦汉新城法律顾问;担任公益环保组织(西安市同大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空气侠、咸阳市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上海闵行区环境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法律顾问。陕西省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环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工作于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海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著两部,文章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十几项;主持十几项地方环境立法的起草工作。为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铜川市、汉中市政府常务会以及各区县中心理论组、常务会,陕西、甘肃、广西高院、甘肃矿区法院以及各检察院,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队伍以及中国兵器集团、神华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培训数百次。
# 黄政
副教授,理学学士,环境法学硕士,从事环境法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环境法原理、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污染防治法。曾翻译《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美国化学品管理国家概述》,并作比较研究。主要论文有《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若干问题研究》《化学品风险控制的法律措施》《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立法问题研究》《刍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略论推进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环境法发展评述》《浅析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等。参与的著作和教材包括《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动物保护法概论》《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环境资源法》等。
# 李雅萍
副教授,法学博士(韩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访问学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陕西省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专家库专家,教授加(北京)实践直通车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基础理论、比较环境法、环境司法。
# 陈娟丽
副教授,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研室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法学会环境法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陕西省环境损害类司法鉴定专家。主持省社科基金、省软科学项目、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教育部超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七项,参与国家、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六项;主编动物保护法教材一部,参编环保法教材三部,参著专著两部。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江西社会科学》《生态经济》《环境保护》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微课教学比赛奖项、校级教学比赛奖项多项,获评“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本科生导师”、首届全国动物保护法案件策略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曾在水利实务部门挂职,为西安市政府等省内外政府部门做环保法、动物保护法专题培训,多次参与环境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接受法制日报、南方周末、澎湃新闻、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等媒体专访,陕西广播电台《今日点击》栏目特邀嘉宾。
# 李亚菲
法学博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公益诉讼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碳中和法律服务中心”研究员,陕西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生态学会理事,西安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学科秘书,中欧环境治理项目-陕西、广西、甘肃环境法法官培训与能力建设项目初级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环境公益诉讼、西部环境资源问题及其解决。主持陕西省社科项目、陕西省法学会重点项目各一项,西北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二项,参与国家级、司法部、省部级项目十几项,参与编写环境资源法学教材三部、专著三部,先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二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部分转载。代表论文有:《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回归及其制度设计》、《论生态利益国家补偿的法理基础-以利益衡平论为视角》、《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诉权分析》、《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困境及其因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与对策研究》、《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等。调研报告《建立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获得“全省政法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称号,被陕西法学网公开,该选题及选题“秦岭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被陕西省生态学会入选“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建议”序列。微课“环境法律制度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获得陕西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二等奖,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微课大赛二等奖(法学类第一名),获得西北政法大学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和“西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骨干”称号;西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西北政法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及西北政法大学第三届微课大赛二等奖。获评“优秀教师”、“优秀本科生导师”、“大学生创新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接受陕西电视台“生态”栏目专访、西安日报等媒体专访。
三
知识产权法学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Z2
所在单位:经济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孙昊亮教授
壹
1
Part One
>>>>
学科专业简介
PROFILE
知识产权法学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飞速发展,从欧美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本学科自2008年起在经济法专业下单独招生,2012年起在法学一级学科目录外自主设置单独招生。本学科目前有6名导师,1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本学科设有两个方向: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基础理论。
学理基础: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与法律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产物。法律与科技的关系本属于法理学的研究命题,因此,首先法理学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一;知识产权是私权,知识产权法属于私法,其与民法调整对象、调整方法一致,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制度适用于知识产权法,但是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又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研究知识产权与民法的关系是知识产权法学的重要内容,故民法学是该学科的又一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考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效率,能否促进产权交易的合作博弈、以及科学界定侵权行为成本的结构及额度,以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故经济学也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一。
学科属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财产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法学应属于民法学的分支。而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特征,又使得知识产权法在适用民法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制度中具有特殊性,因此该学科属于民法学范畴,又相对独立的学科。
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知识产权法学的研究对象是规制知识产品的创造、运用、保护过程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1.知识产权基础理论。2.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实务。3.知识产权管理。包括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等。4.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研究方法: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
学科专业特色:知识产权法学属于民法学的分支,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其已形成独特的研究对象,特有的研究范畴、价值理念、基本原理等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与民商法学科既存在紧密联系,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知识产权法虽以私法的意思自治、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但该法同时兼顾社会本位理念——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的文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使其又显著区别于物权的有形客体,增加了其研究的独立性和必要性。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范畴的相对独立的部门法,并且体现出与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趋势,该特点也使之明显区别于民商法学科。
贰
2
Part Two
>>>>
指导教师
FACULTY
#孙昊亮
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导师组组长。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西安市法学会文化产业发展法律研究会会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近5年来,出版专著1部,在《法学研究》《法律科学》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论文获得“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各1项、教学成果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撰写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
# 牛晓艳
1987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后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职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知识产权法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理论、土地与农村经济的法律问题。主要著作有:撰写专著《经济法基础理论》、《从产权改革到财产权改革对中国经济转型影响的经济学分析》;编写《新编经济法教程》(副主编)、参编《经济法学教程》、《知识产权法教程》、《知识产权法学》等教材8部,先后在匈牙利《罗兰大学年刊》、《法律科学》、《当代法学》、《理论导刊》、《犯罪与改造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有多篇论文获奖。其中《Market Process Reform of China's Land system and its legal problem Study》发表于匈牙利《罗兰大学年刊》,获西安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购房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西部经济发展》、《未成年人人犯罪的文化分析》,获陕西省法学会三等奖;《网络服务商的避风港原则适用——评“著作权法(草案送审稿)”第73条》获陕西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一文为 2002年《经济法精粹》收录。参加学校教学实践环节评比中曾获得校级教学实践环节优秀奖一次。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西安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6年西安市专利试点与推广计划-软科学项目),撰写《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参与2008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研究。社会兼职: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 李艳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曾任日本知识产权研究所国际招聘研究员。在经济法学院给本科生、研究生教授知识产权法、网络法、商标法、法律文本翻译、知识产权法双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法。现已出版专著、译著各一部;主编《网络法》教材(即将出版第三版)。在《知识产权》、《中国出版研究》、《中国版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冲突与协调》;主持结项司法部项目《以私法的角度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研究》。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两项;主持留学生英语课程建设项目一项;主持研究生院商标法双语课程建设项目一项;参与省教改重点项目一项;参与省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
# 张爱国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领域:商标法、专利法。在《法商研究》、《理论探索》、《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中华商标》、《楚天法治》等发表论文多篇,多篇咨询报告获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等采纳。
# 焦和平
副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法律科学》杂志编辑,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百名层次人才”(2014年)、“陕西省优秀编辑”(2016年、2019年)、“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2019年),西北政法大学“十二五”优秀科研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在《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学论坛》《当代法学》《法学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知识产权》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论文21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主持司法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被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应用,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法学会“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优秀事例奖”、“陕西省首届法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优秀编辑学论著1等奖”、“全国优秀编辑学论著1等奖”。兼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政法委执法监督员、陕西高校学报研究会版权委员会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长安区政协委员、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
# 鲁甜
讲师,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学与民法基础理论、版权法、文化产业法等,近年来在《法律科学》、《国际经贸探索》、《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国际商务》、《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知识产权》、《中国版权》等期刊上发表CS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一项,横向课题两项,获博士后面上资助。
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Z3
所在单位:经济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曹燕教授
壹
1
Part One
>>>>
学科专业简介
PROFILE
本学科专业是以研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为基础,以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构建为核心,以国家干预为前提的有极强边缘学科特色的新兴学科。在学科研究上,注重法学与经济学,法学与社会学,法学与管理学的融通;在法学领域,注重该学科(社会法学)与经济法学、民事法学、行政法学的融通。作为学科制度基础的劳动法,以基本民事契约为劳动关系的建立方式,以债法原理为履行和救济指导,通过公法的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构建出自己的独特体系:对兼具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复杂关系进行法律调整,从而完成对特定领域的、具有社会连带性质的劳动关系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作为学科制度基础的社会保障法,以商事法的大数法则为基础,通过强制缔约和大量的强制性规范,运用人口社会学、宏观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实现市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保障作用。在专业辐射上,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已成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本学科的专业辐射仍在发展中。
本学科属于社会法,社会法是我国近年来在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兴法律门类和法律学科,主旨在于保护公民的社会权利,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法律的调整手段是以公私法相融合,对弱者实施倾斜保护。学科研究注重弱者现状,并吸收公法与私法的理念与原理。
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本学科的制度研究方法可以基本概括为公私法兼容的方法。这一方法也表现在经济法中。但其与经济法在方法的使用范围上有很大不同:本学科重点解决企业的劳动关系,而且其以劳动关系为干预的基础。在具体方法上,以劳动标准和劳动行政作为公法的基本方法,将公法规范融入私法的合同运行中,这构成了其方法的显著特征。本学科的学科研究方法表现为通过学科兼容、实证分析、历史背景对比、量化研究等,集中体现学科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劳动法学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理论体系构成。劳动法学主要由劳动法基础、劳动法制度及劳动法责任体系构成;社会保障法学主要由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专项制度构成,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最为重要。目前两个学科在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上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备。
专业特色:一是课程设置以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为主线,注重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前沿。课程的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交叉性强;二是学生培养目标注重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实务能力强。
贰
2
Part Two
>>>>
指导教师
FACULTY
# 谢德成
教授,硕士,社会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法学、社会保险法。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职工培训法律制度研究》,2018年7月;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职工培训法律问题研究》,2016年11月。主编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七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代表作有:《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目标及规范重点》(《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我国劳务派遣的模糊性及规范路径》(《法学》2011年第8期);《我国非全日制立法特点及不足》(《思与言》(台)2013年第2期);《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趋势与思维嬗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制度协同视野下无固定期限合同立法之修改》,(《法学评论》2017年第5期);《新时代劳动法的功能拓展与制度调适》(《当代法学》,201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
# 曹燕
教授,博士,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硕士导师组组长。中国社会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会长,西安市总工会专家顾问团成员,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博硕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理论、劳动法学。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角下中国休息休假立法完善研究》, 2019年7月;司法部项目《我国劳动者带薪年休假权利保障法律制度完善研究》,2015年12月;陕西省规划办项目《陕西省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研究》,2015年10月,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劳动法基本概念的法哲学研究》。2010年12月,主编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入门笔记》,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代表作有:《劳动法中工资概念的反思与重构》(《法学家》2011年第4期);《劳动者的法律重释:境况、身份与权利》(《法学家》2013年第2期);《带薪年休假权利保障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前景》,(《人大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合意在劳动法中的命运》,(《政法论坛》2016年第3期);《比较法视野下带薪年休假法律规制的国际趋势与本土问题》,(《人大法律评论》,2018年第2期);《幼儿教师劳动权益保障的立法完善:问题、判例与法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落实企业带薪年休假的地方司法探索与学理解构》,(《判解研究》2019年3月)。
# 吴丽萍
副教授,硕士,现为中国法学研究会和西安市劳动法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法、社会救助。主持的项目有:陕西省法学会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2019年7月。代表作有:《中国农民可行能力贫困研究——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为视角》(《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年03期);《“途中工伤”存废的探讨》(《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农民工工伤中的政府责任》(《兰州学刊》2009年第5期)。# 徐芳宁
副教授,硕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法学、诊所法律教育 。在《环球法律评论》、《中国劳动》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课题4项,参与课题4项,参编教材2部;是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主要建设人之一。
# 高瑾
副教授,硕士,劳动法诊所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校级、省级和国家级项目7项,参与司法部统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数篇。主要代表作有:《集体劳动争议调整机制之路径选择—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带来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我国集体谈判法律制度构建障碍及克服设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人权视角下“过劳死”问题法律再探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 陈静媛
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法学,劳动法诊所教学。代表作有:《我国体面劳动的现状及完善措施》(《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5月);《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法律缺失核算及其路径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9月);《产品组合复杂度与组织创新绩效权衡分析》(《价值工程》2013年8月);《情境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2月》;《农民工工资支付法律问题研究》(《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9月);《论和谐社会下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劳动保障世界》2016年10月);《劳动合同订立中的告知义务》(《西部法学》2014年8月)。
# 张妤婕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劳保法教研室讲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代表作:出版专著《医疗救助法律制度研究》一书, 2018 年 9 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本书荣获 2019年法律出版社首届“青年法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奖—金獬豸奖”;编写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入门笔记》(副主编),法律出版社, 2018 年 4月出版,获“第六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文《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China's Social Security Legislation》,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ontiers in Sociology》,2020 年第 3 期;论文《Determin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of New Employment Mode in the Sharing Economy》, 载《Academic 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2020 年第 4 期;论文《论我国困境儿童临时救助制度的完善》,载《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独作・北大中文核心);论文《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社会价值控制分析》,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独作・CSSCI扩展版・中文核心)等。主持、参与项目:主持2020年中国法学会省部级项目“构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的法治化长效衔接机制研究“;主持2021年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评估及法制化对策研究”;参与2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救助法的基本理论与法律架构研究”;参与2017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地项目《“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与法治保障》等。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江苏省2022年名校优生选调工作公告,600任,面向85所高校!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22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研究生被录取后放导师鸽子,学校要上报教育部失信名单取消其推免资格
湖南师范大学、贺州学院、西安培华学院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