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全面育人
[教育观察与思考]
面对今天崭新的基础教育,
学校如何实现全面育人
尹后庆
今天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崭新的主体性培育
我们今天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学习往往被看作是掌握某种谋生技能的一种培训,或者仅仅是把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过程,其实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基础教育绝对不是谋生能力的培训。当然,假如说我们经过基础教育后没有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能力是不行的,但是绝对不是一种谋生的技能。课程学习的价值也不是为了通过某一次考试而进行的强化学习。
现在的课程已经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它是学科、学生、学习、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个人知识、直接经验正在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基于这样的理解,今天的基础教育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要求,它已不是一种简单地通过学校学习掌握某种谋生技能的培训,也不是为了通过某种考试而进行的强化学习,而是一种崭新的主体性培育。
这种主体性的培育怎么解释呢?我们培养的是人,是有血有肉、有精神、自主的人。学习是从知识到技能,从过程到方法,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的完整的育人过程。
用“主体性的培育”这个视角来看待基础教育,教育者需要做哪些事?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过去,学习者往往关注考试结果,主动学习动力不足、思维能力不够、学习方法缺失,由于认知的局部性和局限性而影响更多的良好行为品质与情感态度的形成。
我们通常讲课程的三维目标,它们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统整、同时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要求。所有的学科,虽然内容领域不同,但都应该设计符合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课程目标,从而实现人格完整、人性完善的教育目的。凡是一切围绕知识点的训练和强化,不关注学习者的过程感受,不关心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乃至价值观的收获与取向,都是对今天真正学科教学的异化。
今天,学习者的知识学习过程,伴随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的变化,其实是一种知识人格化的形成与显现过程:包括学习者需要逐步学会对他人的态度;能够建立起个人的学习兴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种关联小到与家庭,大到与社会、国家,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理性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判断和选择;能对学习和生活抱着主动探索的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由此,对于学生的指导者而言,需要更进一步界定学科教学的真正教育内涵,能给学习者以清晰的解释和引领。
以语言文字类课程为例,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技巧,而是要发展有效的沟通,能够清晰而有逻辑的表达和交流,这是语言文字课程的重要的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要求,包括表达内容的价值倾向、所反映出的内心真实情感,以及对审美的理解等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入其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理解转向对文化的理解。
第二,我们还需要思考,学科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科知识与学习者的关系,是指课程中所呈现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以及内容本身与人的发展存在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涉及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问题。
当前,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高厉害性的考试评价导向,让学科教学陷入纯知识点的追求,学科内容被碎片化、断点化,有些教学内容既不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完整性,也不反映知识体系的要素关联性。学习者仅仅关心知识点的局部结论和考试的要求,忽略了许多属于学科知识意义的内容。
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忽视了一些本质性的内容:人类在该领域知识体系的认知形成过程中有哪些思考过程与方法;该知识体系如何解释人类自然和社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这些知识体系如何揭示和挑战人的认知极限,以及人类在知识领域中如何为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甚至牺牲的品质等等。
不同知识对人类发展的结果和意义是不同的,就学科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向学习者解释知识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学科对他成长的意义,如何成为他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些需要学生用自身的实践过程去逐步体验和感悟。只有理解这些,才能让学习者知道学习内容的意义所在,才能够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去思考未来对于社会应有的责任方向。
基础教育学习中,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第一个问题,就是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的,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我说这个话其实是针对我们今天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现象:我们学生的学习没有充分地展开。表面上展开了,其实没有展开。这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攻克的一个方向。
第二个,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学习中,有一个需要通过我们持续努力去改变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的教学中知识被碎片化、断点化。
我们强调知识点。长期以来,关于教学“堂堂清、段段清“的要求,某种程度上使得我们学生的知识没有形成一个结构。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知识点到知识的低结构,再到高结构,到跨越学科的结构,最后跨越学科体系和社会的真实世界形成关联。我们断点化、碎片化的知识学习适应了考试的需要,但其实没有实现深层次的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性的、问题化的学习。让问题形成问题链,形成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我们孩子在学习中间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本学科的结构一直到跨学科的结构。因此,整合性的、主题性的,其实就是试图改变这种碎片化的教学。从问题化的学习过程中间,从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我们的孩子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间、在综合地带、在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想这个也是极有价值的。
第三个问题是情景化。情景非常重要,情景化、问题化某种意义上也是任务化,这些其实是在一个层面上。情景能够增加学习者主体的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但是还要加一个性:情感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所谓情景的核心是学习者的经验,他的间接知识学习的经验和在情景里面的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能够交融。这个交融,某种程度上是能够调动学习者学习中的积极情感。
当学习的内容跟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情感的时候,这种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而是情感共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为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同他的经验、同他的情感,同他的生命有了连接之桥。如果没有这座桥,我们课程的三维目标,特别是第三维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当我们的情景性能够触发他的情感性的时候,他才会对内容、对过程,以致于最后当形成知识完整结构的时候,会对知识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文化精神产生一种共鸣。
因此,我们说,学科老师,物理老师、数学老师是搞智育的吗?错!所有的学科老师,当你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文化和学科精神突现出来的时候,当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里面发掘出这种文化精神的时候,学科对人的精神滋养和德性升华的贡献,这就是根本的、真正的德育!
第四个问题是深度学习。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深度学习。我们今天的知识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表层结构。表层结构指的是我们知识的符号本身所描绘的解释性的意义。物理,物理是怎么一回事。社会,社会是怎么一回事,上哲学课、心理课,人的观念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观念世界、社会世界、物理世界,都有你这门学科的独特的语言系统与符号系统去表达的。其实这解决的是是某一门学科研究什么对象,某一门学科形成什么结论,这是知识表层结构。
知识还有深层结构。所谓深层结构,是蕴含在知识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倾向,是知识表层的结构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态度。这种深层的学习,它会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形成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为什么?我们以科学为例,我们在化学课和物理课里面不大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当科学史的教育同科学具体内容的教育结合的时候,大家就会感觉到,人类为什么会发明这种科学,他是面对什么问题,通过努力形成一种怎么样的科学知识去攻克和解决人类文明中的一个什么问题。它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是什么。这个里面就有一种文化精神在里面。但是,我们往往把这个知识传授给你,让你能够做题目、能够对付考试就完了。所以我们今天有深度学习的问题。
学校的学科教学如何实现全面育人
什么是今天的教学责任?在班级授课制形态下,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如何在某些标准化的要求下,实现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是一个极具现实的研究命题。
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教学关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态和学校文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权力始终由教师全面掌控,学习者习惯被动接受,主体性的交互比较少,这会影响学习者在学科中的整体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建立公正公平、恪守规律、温和宽容、团结合作、善于探究、勇于克难、秉持信念的学习文化,并把这样的文化所需品质通过教学过程传递给学习者,让良好的教学关系成为未来人际关系和交往文化的基础。
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还要让学习者知道个人在学科中的主体责任和意义。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知识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获得知识的社会意义,获得判断的方法以及社会性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路径,这是德性培育的最重要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需要帮助学习者正视在学科学习中的实际状态,面对不论何种起点的学习者,给予他们充分信任和鼓励,提供给他们良好的生态氛围和人际环境,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习者是否胜任学习任务。
学科虽然以分科形式存在,但学习的最终意义是对知识的融通和应用,学科教学在良好的教学关系和个性化关注的基础上,应该收获的是影响学习者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并且通过实践去表现。
所以,学校的学科教学则要提供针对这些本性特征的实践场景和学习要求,让学习者逐步知道、学习并强化某些实践能力,包括基础分析力、判断力、理解力和意志品质。这不仅是所有学科都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承担的责任。
(文章来源:第一教育专业圈,特此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教育大家谈]
陈玉琨:一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