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前行,多年以后,生命里会记下一种叫做青春的东西

2016-07-29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前尘往事 过眼云烟](1)


        一路前行,多年以后,生命里会记下一种叫做青春的东西。——题记


让理想在实践的土壤上丰盈

让实践因理想的浸润而精彩

——山西绛县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的几点做法2009年在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绛县会议上的发言)


陈东强|2009


 编者按:前尘往事,过眼云烟。朋友索要,转录于此;岁月如歌,存档共勉。

 承蒙新教育核心团队对绛县新教育人的关注和厚爱,得益于全国各地新教育人对新教育实验的热情和追寻,各位新教育人从四面八方,相聚于古老而又年青的河东大地,考察我县新教育实验,共同探究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对策。值此佳会,我谨代表全县师生对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激。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不畏严寒,风尘仆仆莅临绛县,指点绛县教育,共同寻找一盏新教育的明灯。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西北麓,因境内绛山而得名。这里位置偏僻,人民却淳朴勤劳;这里资源贫乏,百姓却不甘落后;这里经济发展滞后,教育人却不愿服输。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黄土地上,曾孕育了古尧王造福子民的千年梦想,成就过晋文公逐鹿中原的春秋霸业,正在演绎着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科教兴绛、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时代交响。一切最后的发展是人的发展。怎样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绛县能否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在信息闭塞的环境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赶超之路?绛县教育人,曾为这个难题而上下求索,苦苦追寻。

 在低谷徘徊、艰难探索之中,绛县教育人与新教育实验一见钟情,并从此相识相约,牵手同行。我们认同五大理念,启动六大行动,实践三大课程,追寻四个改变,探索每月一事;我们用行动实践新教育,用行动诠释新教育,努力让新教育理想在绛县教育实践的土壤上萌芽而不断丰盈,让绛县教育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新教育理想的浸润而日益精彩;我们注重行政参与,本土导航,区域推进,有效行动,力争在区域新教育实验中早走一步、多走一步、再走一步。在追寻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感悟了许多教育的道理,也有了些许实验的成败得失的体会。下面,我代表绛县新教育实验区坦诚地和大家做一交流和汇报。




一、在坚持追寻新教育理想的行动中,提升对新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行动能力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形成共识是共同行动的前提。绛县教育人对新教育的认识水平,践行新教育的行动能力,是在坚持和全国新教育人一道向着明亮那方的追求中,是在坚持不断地聆听窗外声音中,是在坚持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追寻中逐渐提高的。

 从2005年夏教育局班子全体成员、中心校的全体校长、小学教研室全体人员,怀着对教育梦想的追求,赴四川成都参加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实地考察,民主决策,局部推行新教育;到2005年冬时任新教育总课题组秘书长储昌楼应邀来绛,专题报告,绛县新教育人应邀参加“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区域启动新教育;从2006年我们组织全县骨干教师参加新教育北京年会,加深理解,区域推进新教育;到2007年参加新教育第七届运城年会,以及灵山——新教育公益团队进驻我县,田野培训,与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台湾慈济基金会结下善缘,获赠价值50余万元36500余册儿童阶梯阅读丛书,区域分享新教育;从2008年新教育研究团队再次寻访,实地指导,绛县教育人赴苍南参加新教育第八届年会,三大课程,全面启动,区域研究新教育;到2009年全县多位新教育研究者相聚海门,面向未来,区域展望新教育。绛县新教育人在新教育这条路上如影随形,如饥似渴,如饮甘甜。

 新教育六大行动之一是“聆听窗外声音”。绛县教育人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是“有眼界才有境界”。新教育实验不仅使一批又一批被大山封闭已久的校长和教师有机会走了出去,有机会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新教育还引领我们坚持不断请进来,与更多的大师面对面现场交流,接受了持续的新教育培训。2006至今,新教育研究院的朱寅年、干国祥、马玲、夏春、陈金铭、李玉龙、童蓓蓓等专家学者先后莅临我县,对小学教师进行了“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通识培训,“构筑理想课堂━━有效课堂研究”的公益培训,就有效教学框架、教师专业发展、儿童课程为我县教师进行深度培训,对新教育实验进行实地考察指导。特别是2009年5月,朱永新教授在山西考察的百忙之中,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到我县考察调研指导我县的新教育实验,看望绛县新教育人,勉励绛县新教育人,对我县新教育的深入开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年10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到我县调研讲学,不顾疲劳,连续工作,深入全县多所学校了解实验进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开设管理专题讲座,共商区域推进策略。这一系列高水平的培训研修,对推动我县新教育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年多来,我们还先后邀请了陈玉琨、郑金洲、戚业国、刘京海、刘冀生、李炳亭、肖川、刘良华、陶继新、孙明霞、张卓玉、张崇善、贺斌、陈茂林、上海闸北八中、山东杜郎口学校等50多位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一流教育专家学者、名师校长到绛县讲学讲座讲课,传经送宝。坚持不断地聆听窗外声音,使更多的没有时间、没有资金、没有条件走出大山的绛县教师,近距离领略到了名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别致,体会到了教育原来可以这样精彩;坚持不断地聆听窗外声音,使教师的机体不断被输入新鲜血液,不断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品味,体会,寻找人生发展的坐标、路径和意义。

 相识、相约、相知五年间,绛县教育与新教育一路同行,始终坚持走在新教育这条路上,始终坚持向着明亮那方。绛县教育人对新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教育视野逐渐开阔;绛县教育与新教育的感情不断深化,收获逐渐增加;绛县教育实践新教育的行动能力不断加强,成果逐渐显现。新教育就如同一粒神奇的种子,在绛县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悄然发芽,生根,开花,散发出越来越多的芬芳,魅力,改变着绛县师生的行走方式,生存状态,见证着绛县教育的诸多传奇变革。



二、在谋划区域新教育实验的思考中,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目标内化为区域教育共同体具体的价值取向、发展思路和目标追求

 新教育实验作为中国当代素质教育的主要流派,无疑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之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宗旨、十大理想、六大行动、三大课程、每月一事等诸多研究成果已引起全国各地无数教育人的强烈共鸣,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自觉地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着无数教育人的生活。

 新教育理想之梦和绛县教育人朦胧之梦不约而同。但是,新教育实验怎样和绛县教育人的实践探索融为一体,新教育实验如何本土化,如何更具操作性,是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决策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围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总目标,围绕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总体思路,我们选择了把新教育实验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抓手,尤其是作为小学教育的理念,方向,目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话语系统和行动路径——我们的教育思想:价值取向,发展思路,目标追求。

 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回答了什么是好,怎么做可以更好,好不好谁说了算的问题。什么是好?我们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更好,就是最好。最好是一时的标志和荣誉,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怎样做可以更好?我们认为,有理想才有思想,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要学会为他人鼓掌,学会为同行鼓掌,学会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要有效行动,求真务实,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好不好谁说了算?我们认为,应该让事业体现我们的价值,让朋友了解我们的为人,让社会承认我们的能力。

 在发展思路上,我们的选择是五句话:办人民受益的信任的教育,努力创建教育先进县;面向全体,注重过程,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手抓办学,走教育优先发展之路。一手抓教学,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让该干事的人干事,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让能干事的人干大事;既要抓好那些很紧急、很重要的事,也要抓好那些不紧急、但却很重要的事,多做事,不张扬,少宣传。

 在目标追求上,我们分别曾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境界。教师的职业境界是守住五颗心:爱心,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平常心;学校的发展境界是建设五化校:净化,文化,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区域教育境界是努力实现非常六加一:所谓“六”,就是全力打造一个加速发展的、注重教研的、文化书香的、信息畅通的、各具特色的、安全和谐的绛县教育。所谓“一”,就是大面积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行动、课程和区域教育实际的有机结合,新教育先进理念、行动、课程的本土化、具体化、通俗化,不仅凝聚了全县广大教育人的思想和智慧,而且为区域新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区域新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支撑,使区域新教育的内涵发展获得了有效的保障。



三、在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行政和教研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让该干事的人干事,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让干成事的人干大事

 实践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新教育实验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一般的教育课题,而是力求从根本处对教育进行的重新架构。也就是说,想要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就意味着必须要用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思想、逻辑与框架来重新改造和建构日常教育教学,而不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之外再叠加一套“新教育实验”的系统。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了新教育,并把新教育渗透到了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绛县小学教育中,新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抽取几个日子搞上几次活动,更不是做秀式的进行几次汇演,举办几次展示,沽名钓誉,而是日常教育教学教研、行政管理和本区域的教研相互融合,把新教育之爱,一步一个脚印让师生扎根在心中,默化在生活中,落实在课程中,落实在有效的行动中。在区域推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行政力量,做好新教育实验的基础工程,实现实验与日常教育教学的一体化;二是重视本土研究中心的建设,以教研室为核心,充分发挥新教育研究中心专业引领的作用。

 1、组建有实力的行政推广团队,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新教育实验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的力量,在行政上旗帜鲜明地推进新教育,对于新教育实验来说具有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正确地发挥行政的力量,不仅可以自上而下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实验氛围,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空有一腔激情与许多愿望,最终换来上热下冷、单打独斗、有始无终的结局。在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中,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负责人的新教育实验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三个小组——行政领导组、组织协调组、业务推广组,形成三条线平行推进、相互促进、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发展格局。行政领导组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教育实验规划和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组由相关股室负责人组成,注重整合资源,开展专题调研,提供决策依据,系统协调行动;业务推广组由教研员组成,指导引领教师进行六大行动、三大课程实验,解决教师在推进中业务方面遇到的棘手问题,做好实验评价工作。局长校长一条线,保障经费投入、教育装备、环境建设;分管副局长业务副校长一条线,保障项目规划、理论培训、实验评估;教研员教师一条线,保障专业引领、有效推进、经验总结。领导的重视,组织的完善,平台的建设,以及诸多像书香校园建设中图书资源问题的解决,数码社区建设中硬件设施等许多新教育基础工程的建设,为新教育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发挥校长作用、典型作用,强调言说榜样,榜样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实验学校。学校是实验的主战场,校长是实验的关键人。按照新教育提出的理想校长的思路标准,我们始终注意校长的队伍建设,坚持始终遵循“治学校先治校长,治校长先治思想,能换思想不换人,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注意态度鲜明地支持实干的,促进转变的,争取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地位。在绛县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中,在新教育项目组的引领下,一批学校把新教育实验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以极大地热情投入了六大行动、三大课程、每月一事的实践,他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发展。一批校长在新教育实验中大显身手,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一批优秀的实验者被选拔到更重要的位置主持担当更大的实验任务。教研室的牛心红、王丽娟,县直初中的校长李志敏,城内小学的校长樊丽艳,大交中心校的副校长兼小学校长杨秀丽,数码社区教育论坛的创建者王小莉、李新,新教育实验的十大榜样人物,人大教育发展促进会首批表彰的优秀教师都是新教育实验的杰出代表。

 3、改革评价机制,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为新教育实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2005年,我们就开始着手修订原有以单一的教学成绩排座论次、以毕业班考试成绩论功行赏的评价方案。在学校的评价方面,增加了书香校园建设、数码学校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权值,并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设置奖项,表彰鼓励先进,促使后进赶先进。在之后的几年内,我们又陆续增加了理想课堂、农历课程、音乐校园、每月一事、有效教学框架应用等评估奖励项目,使教学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100%下降到了40%。评价方案的修订,使各校不再一味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和三大课程上,从而使学生能从枯燥的题海中解脱出来,阅读经典名著,追求身心愉悦,完善健全的人格;在教师评价方面,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倡导成功是成功之母,努力做到多元化评价。以阅读检测为例,我们建立了多元评价激励策略:一是阅读考级评价。分年级制定阅读任务及星级评价,栏目设置为古诗文背诵星级达标、美文朗读星级达标、讲故事星级达标、名著读后感星级达标等等。二是展示性评价。学校为学生建立个人阅读档案袋,班级、学校举行读书节、手抄小报、阅读大王、名著读后比赛等多项活动,展示学生阅读中的收获与进步。三是生生互评与家长评价。学校定期进行学生互评、交流,定期向家长汇报,并请家长监督、检查。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使其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建设者。

 2009年,绛县教育局接受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委托,组织评选感动绛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优秀教师。评奖中我们打破了过去“单纯以教学成绩论优秀”的传统惯例,挣脱了以往“单纯以教学成绩论成败”的思维定势,设立了年度爱岗敬业模范、学生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校长、专业发展优秀教师等六大类奖项,旨在引导全县教师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注重个人精神的成长。获奖的60名教师中,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占到了48名,每个人均获得了5000元的奖励。5000元,对于绛县年薪平均不足2万元的教师来讲,是个不小的数目,在教师中引起了轰动效应。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不仅使教师享受到了精神成长的喜悦,而且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为新教育实验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组建本土化新教育实验研发共同体,切实加强实验的学术引领和指导。我们认为,无论是教育还是科研实验,都不能靠一纸简单的命令,或者仅凭行政强力就可以轻松实现最终的目标。我们选择新教育实验,不是上级行政命令必须重点抓好的工作,而是绛县教育人面对绛县教育落后的发展现状,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自己情愿主动做出的选择。实验初期,甚至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似乎是日常教育教学教研之外的又一笔加法。这时候如果一味的行政迫使,必然会带来教师无声的反驳和沉默的对抗。如何在教师当前升学压力和学生今后发展矛盾中,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如何在必须和必然进退两难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这也并不是树起理想主义的旗帜就可以轻易地解决的。我们绛县的选择是:把新教育实验与日常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的一体化,让教研室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实验指导与日常管理的重责。由教研机构牵头,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开展新教育实验,这样做不仅避免教学和实验出现“各吹各的调”的现象,大大减少和消除教师压力过重的不满情绪,保证了新教育实验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同时借助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与课程,促进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变革和创新。

 新教育核心团队的建设重要,新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不可忽视。从2005年开始,县教研室就开始筹建新教育实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研发共同体,探索集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学习和研究于一体的新教育实验模式。共同体的主要职责有三:一是承担县教研室分配或安排的研究任务,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实验项目与实验的具体事宜;二是制定学科教师成长成才计划,建立博客,鞭策自己并引领其他教师注重学习,静心研究,专业成长,真正成为新教育实验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三是收集和处理最新实验动态信息,及时相互传递教育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实验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县教研室对共同体实行会员注册制、年度考核制、总结自查制等管理,不但制定了《共同体章程》,还制定了《新教育实验研究实施步骤》。共同体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或网络组合,或定期交流,各自因体制宜。目前,全县有多个新教育共同体,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儿童课程研发共同体”主要任务是对新教育的晨诵、午读课程进行学习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出适合我县各小学的课程实施意见、操作办法;“贾老师农历课程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绛县的民风民俗与地域风貌,给全县各农历课程实验班级编写各个节气的课程预案;“有效课堂研发共同体”主要任务是结合“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制定各年级各科教材的“教学目标”与“预习作业”,然后把教研成果发送到绛县教育信息网“教育论坛”中的“语文工作室”、“数学工作室”、“英语工作室”当中,供全县中小学教师借鉴与参考。

 5、编写实验系列指导手册,全面服务于区域新教育实验的推进工作

为把新教育实验的引领好,新教育实验项目组和各共同体先后编写了《营造书香校园,推进素质教育》、《绛县首届营造书香校园论坛材料集锦》、《营造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指导手册》、《营造书香校园优秀晨诵篇目推荐》、《在农历的天空下晨诵课程指导手册》、《农历课程资料荟萃》、《农历课程预案》、《“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有效课堂研究》、《有效教学框架百问百答》、《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汇编》、《每月一事指导手册》、《音乐校园指导手册》、《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共读书推荐》、《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绘本推荐》等十五本新教育实验系列指导手册,发放到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手中。这既是绛县教育对新教育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更是这些能干事、会干事的实验学校与实验教师的智慧与结晶,它对绛县新教育实验区域有效推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6、充分利用本土学术力量,开展各类本土培训。新教育实验是一个系统的全新的教育工程。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实施,教研室都要组织全县校长与教师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在不同地点进行多种培训,近年来培训数量达100余次(场),参培人次达万人。培训模式灵活多样:一是专题式培训。在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启动和实施过程中,新教育实验办公室人员每年都要利用寒暑长假,深入到各个中心校对中心校长、小学校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初步培训,使教师们认识了新教育实验,并且明白了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二是推介式培训。共同体编写的每本指导手册,都要在下发时举行隆重的推介仪式,使广大小学校长与教师在实施中再次明确了本学期项目开展的主要内容,如何进行流程操作,如何实施评价策略,如何总结提升理念,如何规范项目管理;三是竞赛式培训。教研室每年策划并组织一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比业务、比技能,选拔优秀教师,激励学校与教师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有效课堂实验中;四是座谈式培训。教研室经常召开两种形式的座谈会,在相互交流中解疑答惑。教研室在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成果与突破时,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参与人员”的“三固定”方式,及时召开专门人员的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提高;五是课例式培训。教研室在晨诵午读、农历课程、有效教学框架推进中,都要挑选精品课例,送教下乡,让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例解决实际问题。每次的“送教下乡”都采用“征集问题——教师做课——教学研讨——教研点评”的方式进行,关注到各个学段、各个学科。

 7、举办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有效推进区域教育开放交流。以开放促开发是我们的一个策略。我们认为,新教育实验学校需要不断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才能齐头并进,不断提升。教研室每学期根据实验项目开展的情况,不定期举办“全县新教育实验有效行动开放周”活动,不断架起校与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桥梁,形成全县工作整体推进的格局。在每次开放活动前期,教研室都要对推荐的开放学校进行严格审查,业务推广组根据学校的亮点特色做出分类,并一一做好点评,以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实现“加强交流学习,共同研讨提升,扎实有效行动,整体和谐发展”的活动目的。今年,教研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开放周活动”进行了重新安排,不再选择重点学校,而是所有学校分批全部开放。此类活动由县教育局整体策划,但不统一组织,不做强迫命令,由各中心校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与自主性,消除了部分学校、教师的畏难情绪。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师,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也应该、也能够做到。开放活动中,浓郁的学习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无不显示着教师的活力;积极的开放姿态,毫无保留的热情展示,无不彰显着学校的自信。通过开放周活动的举行,教师思路更加清晰了,方向更加坚定了,目标更加明确了,可借鉴的形式更加丰富了。



四、在深入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的探究中,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有效行动,在区域实验的底线管理上下功夫

 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行走在理想教育和山区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现实大地上,我们一直在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像犟龟一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新教育的理想前进。我们在书香校园建设上从五个一建设入手,年度部署上从十件具体的实事入手,教师专业发展上从阅读一本一本书入手,校本教研上从最基本的问题解决入手,整体推进中从一次次的学校开放周入手,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的探究中从一个个底线管理和榜样示范入手,从一加一开始。

 从一加一开始,营造书香校园。我们要求校长率先垂范,每年至少有效共读两本教育名著。我们首先解决的是没有书阅读、没有地方阅读、没有时间阅读、没有人指导阅读、没有优秀书籍阅读、没有读书评价的问题。我们曾十分关注、下功夫解决确保时间、师生共读、进入常态的问题。我们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我们还经常开展书香校园大观摩、大调研、大漂流、大奖励,举办读书节,文化周,举办名人名家读书报告会,为每个校长购买《发展性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理论与操作》、《学校品牌管理杂志》,为全县教师统一购买免费赠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孩子们,你们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新教育读写月报》、《高校课堂22条》、《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校》、《有效的教研》、《有效的技能》等书籍,组织学校师生认真地阅读灵山新教育实验捐赠的推荐图书。

 从一加一开始,追寻理想课堂。我们实实在在地追寻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全县小学区域推进推广应用有效教学框架,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范匡正教师教学行为,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全县初中探索理想课堂,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践课堂“六度”追求,努力让师生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努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高中全力推进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全县聚焦有效课堂,开展高效课堂年建设活动。围绕有效课堂开展校本教研,开展三小研究,开展学标达标活动,开展有效教学开放周活动,组织校际教研、乡本教研、听课评课活动、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我们倡导一人拜一师,一周至少听一节、被听一节课和评议一节课,教研时最多谈一个优点,至少谈两个缺点。我们倡导远程教育应用做到十个一。全县有效课堂建设在一加一中,整体推进和实验成效显著。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把知识变成能力,把知识化为德行正在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2008年绛县有效课堂建设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支撑有目共睹。2009年运城市、山西省先后在我县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

 从一加一开始,建设教研共同体。在校本教研中,在新教育共同体建设中,我们始终关注解决校本研修的内容、时间、地点、资料、组织、手段、资金、效果等最基本的问题,逐一解决农村学校校本研修中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难题。我们对教研员提出五个一要求:每年进驻一所学校,关注一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做好一项实验,取得一项成果。我们在学校开展五个一的基本建设:做到了一人一报,让教师教研有资料;一校一室,让教师教研有地点;一周一研,让教师教研有时间;一季一刊,让教师教研有阵地;一年一评,让教师教研有比较。在全国校本教研会议上我们讲:实践告诉我们,校本研修并不神秘,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校本研修是让教师幸福的事,要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教师感到幸福。校本研修细节决定成败。校本研修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从一加一开始,构筑数码社区。当代知识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影响知识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我们建立了一个教育网站,一个教育论坛,一个博客群组,一个随笔专栏,一个区域教育网络共同体。我们提出围绕校校用,狠抓校校通,要抓校校通,先抓校长通;通过校长通,促进教师通;带动学生通,实现真正通的思路,一点一滴地推进绛县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绛县教育论坛从无到有,教师教育随笔专辑从无到有,教师教育博客从无到有,两千多人的教育论坛,三百多人的教育随笔专辑,五百多人的教师博客群组,信息化教研平台的建设,为广大教师校本研修提供了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也许我们错过了许多机会,但我们没有错过教育信息化——数码社区建设的机会。几年来,我们硬是靠着自己的顽强奋斗,一点一点滚雪球似的发展前进,使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在全省走在了前列。

 从一加一开始,构建校园文化。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不是一人之功,但不可一日不用功。制度管人管一时,文化管人管一生;强人管人一阵子,文化管人一辈子。在新教育实验中,我们特别注意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编写了自己的教育质量文化手册。我们倡导每位中心校校长坚持每月蹲一个学校,做深入学校教师的校长;坚持每月抓一项重点工作,做实干真干会干工作的校长;坚持每月深入研究一个棘手的问题,做学习研究问题的校长;坚持每月帮助小学解决一个问题,做服务型的校长;坚持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日记,做业务型的校长;坚持每学期或每学年把学校集中彻底整治一次,做动脑筋的校长。我们倡导每位教师坚持每人每年征订一本真正的一流的学科杂志,坚持每学科每月一次对话性质的、课例研讨的、有效的、精彩的而不是平庸的乡本教研,坚持每月每学期每学年有一篇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坚持每学期有一次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机会和舞台,坚持每周有一节旨在促进有效教学的同课异构或公开研讨课。我们倡导坚持让每个学生每学年都能得到一次真诚的奖励,坚持每月都能学会一首经典的优美的歌曲,坚持每个学生每周都能真正地用心诵读一首名人名篇,坚持每个学生每周能够写一篇编织自己生活的日记,坚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从一加一开始,说浅了是底线管理,简单管理;说深了是精致管理,细节管理;说白了是坚持的管理、实事求是的管理。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话虽好说,道理都懂,人人皆知,但是真正因人制宜,确定底线,让每个人都觉得确实是个底线,完不成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让每个人都能够保障完成自己的底线,长久坚持,并非易事。因为底线管理,既是简单管理,也是精致管理。底线管理的关键是能让简单的事情高质量地重复做,从而创造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从而创造不平凡;因为底线管理,核心是讲究细化、常化、内化:细化——是指精细的,而非笼统的。常化——是指常态的,而非突击的。内化——是指自觉的,而非压制的;因为底线管理,最要紧的是坚持,坚持最伟大,坚持最不易,坚持才会有奇迹。




五、在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行程中,感悟教育真谛,收获教育快乐,不断自我反思、自我督促,增强推进新教育实验的信心和力量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一是实验学校学生生存状态有了明显改变。新教育有一个核心的理念,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有一个观点,以生为本乃道德底线。学生的变化永远是衡量我们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试金石。在我们共同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践中,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走进本该走进久违的科学、人文世界,去寻找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师生共写随笔,让学生向教师倾诉心中隐藏的秘密,去寻找失去的关爱,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每月一事突破,让学生努力养成良好习惯,去寻找成长的快乐,掌握人生的航向;建设数码校园、音乐校园,阳光校园,每月一事,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熏陶,去寻找美的真谛,发现生活的意义。新的儿童生活方式,使学校有了更多、更美、更爽的书声、歌声和笑声,学生开始动起来了,活起来了,自信起来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学生变得可爱起来了。

 二是参加实验的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校的教研模式有了明显改变。教育的精彩源于教师行走的精彩。广大教师积极进行专业阅读,开展专业写作,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的行走方式不再是封闭中两点一线,不再一味地死教书、教死书。新教育的六大行动、三大课程,使教师的视野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实力增强了,魅力增加了。教师在具有真正意义的团队中,在具有研究性质的文化氛围里,不断克服着自身惰性,涵养着一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自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在新的行走方式中,在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中,他们用心地分析某一个教育现象,倾情地解决某一个教学难题,专心地阅读教育专著,认真地写作教学随笔,这些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不断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台阶,激起强烈的专业意识,使他们从理念到思想、从精神到行动不断地进入到新的境界。2007年,绛县教育局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授予“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验工作先进单位,我们提交的《有效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成果,获得全国一等奖和省级15万元的资助。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在全国会议上总结说:我愿以绛县经验作为会议的结束语和大家共勉。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曾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没有想到运城市的课改先进典型竟是几年前基础教育薄弱的绛县;没有想到绛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县整体推进,全县所有乡镇初中均突破了传统教学格局,课堂教学实现了全面开放;没有想到短短几年,绛县的义务教育能够都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

 三是实验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变。新教育实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批学校在新教育的理念、思路、课程引领下,乘势而上,条件改善,环境优化,面貌大变。我们坚持把确保底线与精品榜样示范统一起来,全县各中小学校结合自己的校情实际,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一校一策,努力挖掘潜在优势,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张扬学校办学个性,在理想观念上、在价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欣慰地看到2009年全县高考达线人数连年翻番提升,初中合格率年年迈上新的台阶,一个个净化、文化、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校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一个个国家、省、市县的奖项接踵而至,一个加速发展、注重科研、文化书香、数码信息、标准特色、稳定和谐的区域教育正具雏形,得到越来越多父老乡亲的口碑和夸奖。

 一路走来,我们体会很多很多。对绛县教育来说,新教育实验最大的功效是带来教育思想的解放,是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有机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教研文化和教师文化)。新教育实验的理想,使我们有了全新的发展愿景;新教育实验的课程体系,使我们有了新的发展手段和发展模式。而全县师生实实在在共同参与新教育实验,也为绛县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氛围。有些收获是有形的,有些收获是无形的。有些收获是当下的,有些收获则将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已经润物无声地注入到人们的心里,注入到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之中。无论如何,新教育实验的精神与理念,尤其是新教育人对事业的用心程度和执着精神让绛县教育人珍藏心间,永存记忆。我们相信,这些美好的变化现在还只能说是种子萌芽,幼树初发,随着我们在岁月中的信守,它们还必将发挥更为切实的作用。

 绛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绛县教育毕竟底子薄,积累不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始终制约着绛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绛县新教育虽然整体发展态势较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但是还没有涌现出像芷眉(常丽华)、桃花仙子(敖双英)、麦子(马继芬)、快乐小荷这样的实验榜样。因此,除进一步加强实验管理之外,我们将继续苦练内功,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打造绛县新教育核心学术团队,将教研室、榜样教师以及学校骨干以学术的方式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绛县新教育的发动机和风向标。绛县新教育核心团队,将以网络等方式,与新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其它优秀实验区的区域新教育研究中心之间保持密切联系,融入到更广阔的新教育学术共同体之中,积极地吸纳最优秀的实验成果,为绛县新教育做好服务。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将更注重新教育陆续开发出来的众多课程的理解以及课程资源的积累,对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更适应绛县教育的实际。同时,我们将尝试独立自主地运用新教育理念开发本土化的课程,为新教育实验做出自己的贡献。

 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实验骨干陆续加入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以及毛虫群落,使之成为绛县新教育的加速器和标杆。榜样的高度决定了实验区的学术高度,对整个实验区的推进具有示范意义。教师专业发展,不但是绛县教育的一个瓶颈,也是榜样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将采取新的措施,对在网师中通过课程考核的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让他们汇入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平台,通过更高的平台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

 绛县教育人与新教育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约,从相约到相知,从相知到再相会,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我们清醒地意识道:在想到、知道与做到之间,计划、要求与结果之间,口号、梦想与实现之间,方法、措施与落实之间,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只是在行动的浅层次上进行了一些努力,做了我们该做的事,尽了我们该尽的力,用了我们该用的心,收获了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成功。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最后,我想借两首歌词表达我们与新教育的缘分,和大家一同分享行进在新教育实验路上的感受。第一首是2005年我们考察新教育的旅途中唱的那首《牵手》: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第二首是汪国真的那首著名的诗歌《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应该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为爱出发

    用心陪伴,用爱共读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徜徉山水不知归

    让每个生命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岁月如歌,且歌且行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与美好相约同行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