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让教师学会“玩”

2016-10-04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要让教师学会“玩”

作者|柳袁照


        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不能只会上课。除了上课,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这能说教师是合乎现代教育要求的吗?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在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最近,有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深。一件是学校的汪老师,在退休的短短几年间,竟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前段因为走失,寻人启事还上了微信朋友圈。还有一件事情,在元旦晚会上,我注意到一个场面,当年那些在课堂上叱咤风云的好教师、骨干教师,大都坐在一隅,静静地观赏,似乎有些寂寞,有些落寞。他们在学校时曾经是教学认真、细致入微的好教师,但由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在让他们享受生活或可以释放个人才艺时,却成了弱者。

 

        这样的境况,与学校不无关系。我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校方在鼓励教师专业发展、敬业奉献的时候,我们忘了保护、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那些似乎与学科教学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兴趣爱好。所以,当他们退休了、空闲了,单位与家庭都不需要大量付出的时候,寂寞、孤单或许就与他们相伴了。

 

        在去年底的校长述职会议上,我说了元旦活动的感受,并提出建议,建立教师合唱团、舞蹈队、美术班,可以请瑜伽教练、太极拳教练来学校辅导教师。新学期开学,在会议的正式议程之前,我让各年级、各部门派出代表上台表演节目。我们的语文课,有课前演讲,每个学生都可轮流上讲台演讲,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为何我们不将这种形式借鉴到教职工活动中呢?为了能将这个建议落到实处,我说,以后每次教职工活动,包括各种集会前,教职工必须轮流上台表演,可以是诗朗诵,也可以表演唱歌、跳舞等。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不能只会上课。除了上课,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这能说合乎现代教育的要求吗?

 

        在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己,这是新一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那么,怎样的发展才是完全、完整、丰富的?在我看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科上。教师的学识涵养,教师的灵性悟性,教师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影响是不经意的,是潜在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或许会大大超过所谓严谨的、严肃的学科专业影响。每一个教职工都是一个现实的人,对他们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学校工作。每一个人都有完整的人生,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工作范围内,只关注他们在学校生活的人生。相反,学校生活的一切都是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基,我们为何不能说,教职工在学校工作的一切同样也是为他们晚年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基?当然,教职工的兴趣爱好,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娱、娱乐生活上,其领域可以更宽,也可以很广。老年人的创作与创新意识、能力与水准,对他们的晚年生活同样更具意义。我们可以鼓励老教师著书立说,总结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教师虽八十有余,但仍坚持每年著书立说,这是很好的。保护、培养教师的兴趣、爱好,不仅仅对教师个体有意义,其实对学校也有重大意义。分享他们的作品,既是分享他们的思想情感,也是通过他们的劳作,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校园发展的历程,认识我们当下生活、工作的来龙去脉。

 

        我们提倡教师发现、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某种意义上是提倡教师学会“玩”。这里“玩”的内涵是丰富的,有可能是纯粹的玩,也有可能是超出原有的内涵。这样的“玩”,尤其重要。今天的高中学校,学生都没有时间“玩”了,我们却让教师“玩”,能行吗,行得通吗?能被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以及教师自身认同吗?有人可能会发出这样的质疑。

 

        我认为,中学生特别是当下的高中生,学校生活单调、枯燥,是因为学生不能“玩”、没法“玩”,除了高考科目,学生几乎已经舍弃了其他的所有。我们能不能通过提倡教师的“玩”,带动学生的“玩”?要让教师学会“玩”,这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其积极性都不能低估。对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大有好处,这不只是现在,更体现于将来。对学校全面、健康地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积极意义,体现于当下的学生发展,更体现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到操场上去、到舞蹈房去、到舞台上去“玩”,以自己的“玩”带动孩子们的“玩”,从而呈现学校真正的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美妙状态。

 

会“玩”的老师,

往往会有诗和远方

作者|柳袁照

 

        一、做老师,必须要知道我们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

 

        在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长文化之魂是什么?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所谓“标准答案”我认为它恰恰是当下教育一些弊端之源。每一个朋友对我今天提出这个问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可以思考,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长历史文化之魂是什么,我以为,这个文化之魂是诗歌,是诗意,是诗性。但我还想再问一下,在当下,我们学校教育中,我们还有多少诗意诗性?

 

        我想让学校充满诗意。老师们经常会问,我们的远方在哪里?有的时候我们会有认识上的偏差,以为诗和远方是在在遥远的地域,在远处。其实我以为,诗和远方,有的时候就在我们身旁,就在我们内心。

 

        今年4月份。我们学校的一堵墙上面爬满了藤蔓,在阳光的照耀下的影子形成了一副很美丽的画面,然后我拍了张照片发了这个微信,我就写了这首《我的远方》。

 

远方在哪里

远方不只是走过千山万水

远方有时就近在咫尺

一棵树

一枝藤蔓

枯萎与发芽

明亮与黑暗

光与影

一堵墙壁

一处偏僻

或许就是远方

远方不是彼方

远方是我们自己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今天我们做老师,必须知道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做老师的。这种文化背景,是历史的,文化的,地域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有没有忘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不是还在一个狭小的,功利的,小天地里做老师?

 

        我想再讲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论语》里的《侍坐》。说的是孔子与他的几个得意门生谈论人生志向的故事。在座的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大家侍坐在孔子左右。畅谈理想,人人有大志,先后表达如何治理国家的设想意愿。唯曾点不一样,他说,只愿几个朋友,带上几个小孩,穿上春服,去野外沐浴春风,享受春光。孔子听了,叫好。说了一句:“吾与点也”。意思是:我赞同曾点的观点。原文是,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不是诗意吗?这样诗意的老师还有吗?对胸有“大志”的学生不赞同、不表扬,还要讥笑。对末春之时,向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点,却大加赞赏。这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大事,这不牵涉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可以闭上眼睛想想,暮春时节,穿戴春天的服饰,几个老师,带着几个小孩,到沂水中沐浴,到舞雩祈雨台上吹风,然后大家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家。不可思议,价值观哪里去了?然而,孔子不愧大师。这才是学习的应有状态,也是生活应有的状态。社会的美好,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是第一位的,社会是诗的,人生诗的,生活是诗的,才是孔子所真正追求的。这样的情形,是审美的,难道不是我们文化传统的本源吗?现在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离这个本源,有多远?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范仲淹为什么会出名,我想和他的《岳阳楼记》有关。范仲淹是怎么写岳阳楼的?岳阳楼的根本意义在哪里?大家都去过岳阳楼吗?岳阳楼有没有诗意?去过的人都会说肯定说有诗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赋予了岳阳楼诗意。在这里我想到一个很小的问题,其实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根本没有到过岳阳楼,他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的一幅画写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景,第二部分是写他的感悟。但是我们对写景的部分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反而对感悟的那几句话记忆尤为深刻,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为何有这种感悟能有这种千古绝唱的名句?想必是和他内心有诗意是有关的。

 

        二、当下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诗性”

 

        我记得两年前在一个会议上,曾经有一位教育局长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请你说说当下学生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我回答说:“情怀、担当、原创力”。她又继续问:那教师呢?我回答说:“情怀、担当、原创力”。假如,可以对这三个词再进一步概括,我一定会用“诗性”二字。范仲淹假如不是一个“诗性”的人,能写得出这样有诗意的《岳阳楼记》?一个没有情怀、担当、原创力的人,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吗?因而,我理解“诗性”的内涵必然饱含“情怀、担当、原创力”这几层意思。在这里,我想再问一下大家,像范仲淹这样的情怀、担当、原创力,于我们今日之学校还有吗?有,又在哪里?我还想问一下,像《论语》当中,孔子说的“吾与点也”。他所赞成的曾点所追求的境界,学校里这种诗意的场景还有吗?我讲这些实际涉及到我们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作为好老师的养分。

 

        有一年,我们学校的学生即将毕业了,毕业之前我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学生。那一年的秋天,校园里的银杏树金黄金黄,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好花不常开,好叶也不长有。一阵秋风、秋雨之后,银杏叶开始纷纷飘落,满地都是。于是,我写了《落叶》:

 

孩子,那路上的落叶

你可以踩在上面

在落叶上面

你向前走去

但是,你不要扫去

这些美丽的落叶

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身边落下的每一片叶子

都曾是有思想

有生命的

当春天过了

秋天过了

它们也就醉了

落了

也许孩子

你还会有许多不明白的事情

看看天上的云吧

想想一阵风

吹来了

又没有了

它们是眷恋着的

但还是离开了

 

        这首诗,是我写给那一届的高三学生的,在他们的新年迎新活动中,我朗诵了它,并作为几个月以后的毕业礼物。“落叶”在我的诗里是有文化蕴含的,代表着先辈、传统,蕴含着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弘扬一种做人、为人的姿态即“善良、大度、超然、超脱”。人具有了这样的品行,于社会,于自然世界,于自己,功将莫大焉。所谓孔子的“吾与点也”、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其实,都是如此。

 

        三、好老师除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拥有自己的绝活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今天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认识是不是窄化了?有的时候,我们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

 

        我曾经做过一次头脑风暴式的调研。分两组,每组十人,一组是校领导、学校主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另一组是教师,各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用半小时的时间,对“好教师”的内涵、品质、素养,进行头脑风暴。最后,每组获得七十条“意见”。归纳后,大都集中在“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态度责任”等方面。而对教师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几乎没有涉及。只有一人次提到了教师要有“绝活”。什么是“绝活”?是不是魏书生语文教学之外的“气功”?我几次听魏书生讲座,他都要提到“气功”,教学之中还教学生气功,气功成为魏书生教书的手段,也是他管理学生的手段,确切地说是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魏书生的气功是他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因素,至少是一个促进因素。我校践行了多年“诗性教育”,提倡做“超然”的教育,尚且把教师的素质和素养看得如此狭隘,可想当下对“好老师”理解的普遍状况。

 

        什么是“好老师”?我们要不断的追问。我以为好老师,首先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这是一个底线。什么叫称职?我理解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合格,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既是能把握住课堂,做到“有效教学”。

 

        在底线的基础上,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情怀是一个现代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情怀是区别“人”与“非人”的重要标志。情趣、兴致、胸怀、情致如何,关乎人品如何,敢于承担责任,魄力等。

 

        教师除了在正式的教育教学场合能够影响学生,在许多非正式场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给教师带来更高的职业要求。假如我们仅仅从教师的专业素养上来理解、考核教师是不够的。“好教师”这个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一定会体现不同的个性,本质的属性一定是通过富有个性的形式、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师是“人”,但“人”的本质属性在教师身上,一定是通过富有个性的这一“教师职业”而表达出来的。

 

        举个例子,我们苏州的刺绣。刺绣是艺术,本身也是艺术的元素,服饰上的刺绣,是艺术本身也是服饰艺术的元素。教师的专业与教师专业之外的个性、特长、爱好,正如是衣衫与衣衫上的刺绣,是本身也是元素。教师的“多面手”与刺绣艺术中的“双面绣”,是不是有相通之处?苏绣中的“双面绣”,两面都是画面,一面与另一面,没有正面与反面之称。这一面绣了一只或一对猫,那一面或许又绣了一只或一对狗;一面是山,另一面或许是水;一面是冬天,另一面或许是春天……同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教师最好也如此,有自己职业水准的一面,还有似乎与自己职业关系不大的另一面,涉及他个性、兴趣与爱好。教师拥有自己除了专业之外的所谓的绝活。这样会产生非常大的,非一般的意义。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的某项绝活儿而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乃至爱上这一门学科。好老师应该是个公仆的概念,多元的概念。要拓宽教师发展的视野。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走向超越教师发展的新的阶段。

 

        四、教育充满诗意,得让老师学会“玩”

 

        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诗意,首先要让我们的老师也充满着诗意。让我们的老师充满诗意,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要突破我们的视野。我甚至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让老师们学会“玩”。教师对学生影响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学科涵养,教师的灵性、悟性,教师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影响是不经意的、潜在的。

 

        每一个教职工都是一个现实的人。对他们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学校工作阶段。每一个人都有完整的人生,不仅仅只是学校生活的人生。我们的眼光不能只是局限于学校工作的有限的范围内。我们为什么不能说教职工的学校工作的一些同样也是为教师晚年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奠基。教职工的兴趣爱好,不能仅仅停留在娱乐生活上。领域有很多。我们鼓励老教师著书立说,总结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

 

        保护老师的兴趣爱好,不仅仅对于对老师有意义,也对我们学校,对我们大家都会产生很大的意义。分享他的作品也就是分享他的思想感情。通过他的劳作,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也认识了我们这个学校当上的来龙去脉。

 

        五、教育还需要一点迷蒙和神秘

 

        最后,我再说说教育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什么样的教育形态是理想的形态?同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一段时间教育讲效率、讲效益,一味追求有效,乃至高效。教育直奔主题,所谓“开门见山”,过程缩短了,捷径出来了。此种理念占据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包括智育,也包括德育。教育是不是都需要这个样子的呢?我以为不尽然。教育还需要一点迷蒙,需要一点神秘,所谓“曲径通幽”,教育需要有“美”伴随始终。开门见山,不是教育的唯一选择。捷径也不会是教育的最佳之路。

 

        教育的“自省”过程,现在往往被省略了。教育需要不断地被提醒,那不会是理想的教育。我一直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但绝不是说教的地方。在我所在的学校,校园里是见不到说教性的标语口号,那种表决心、表态性的文化标识也是没有的。让学生自我感受,自我认识,自我觉悟,那种形式与状态,才是美妙。大自然之趣,有时让人不可思议。我们校园有花石纲遗物瑞云峰,以及周边许多太湖奇石。这些湖石,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上看下看,我们都看到了了什么吗?想象,想象,想象,还能想象出情景、故事、奇遇。我们师生常常都能把它们看成是一段段历史的凝固体,看成是人类借助大自然所表达的是自我情感与情怀。凝视湖石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思维的奇遇,有情感的奇遇。

 

        教育的一味“开门见山”,教育的追求“捷径”,是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的反应。教育何尝不是社会的阳光?教育的阳光必须明亮、必须明媚。当下学校的状态,学校教室里的日常状态,决定了人生存在未来世界的状态,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必须大力提倡教育的慢行为,这种慢行为,是一种曲径通幽的表达,是教育之美的表达,也是教育本质的表达。真正体现了人性的本质追寻。所以,我呼吁:教育还需要一点迷蒙与神秘。

 

        我记得李政道先生到母校来,我多次接待他,他有一次意味深长的跟我讲:“他说我今天之所以有成就,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说我的父亲很开明,每次考试只要我考80分,他就不管我了,不满80分要补课。”于是李政道说他每次考试总是考在81分到82分之间。省下很多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对他以后的科学发明创造有直接的作用。李政道又说当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出问题了,包括台湾、大陆和香港。学生考了99分,家长、老师都不满意,特别是突出在小学阶段。然后李政道就说,为什么我们总是要让孩子哪100分呢?拿99分就挺好。他说拿最后的一分比拿前面的99分更难。他说的很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地方都不能遗漏,拿最后一分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这样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不是今天就是要求我们要省下孩子拿出最后一分钟的时间,还孩子们一个完整、丰富、美妙的日常生活。

 

        六、问答

 

        有一位老师问,在日常中政府的干预是怎么样的?

 

        我们有的时候思考问题,不要把学校和政府都看成是对立的,其实是有机会把他们聚焦在一个共同的点上的机会的。就是说,有的时候政府需要我们学校有效率和效益需要考试获得高分,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需要的。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仅仅是我们办学的一个合格的标准,一个底线的标准。

 

        对一所高中学校来讲,获得高的升学率,对一个学校来说做考卷的话只有60分,一个合格的分数。但对一个学校来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60分以外的分数,除了学业成就以外更完整的东西。诗意不是做出来的,诗意是一种气息,是在我们一举手一投足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它是一种气质,一种文化。他不是人有意而为之的一种东西。假如说你有意而为之就已经离诗意很远了。


        另一个老师提出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老师,但教学一般。

 

        教学一般可能是指考试的分数一般。但假如他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他在日常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当中,他很多这种情怀性东西已经在深深的影响到他的学生。有这样情怀性的影响,他就是好老师的一个标志。那么至于说考分高下的评价也是需要的。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他还是需要一些底线。他需要在理想和现实当中行走,他需要把握一个度,他需要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假如说你日常的工作做的不满意或者是很差。你能说这个人是有情怀的吗,那是说不上的,那也可能就是他华而不实。我记得古希腊有一句话就是说除了疯子之外还有两种人是疯子,一种人就是诗人,另外一种人就是数学家。其实数学和诗在某一点上是高度的吻合的。

 

        (文章来源:“京师书院BigData”(IDJssy-Bigdata责编:张磊)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让生命幸福完整

        如何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

        致教师:让生命幸福完整

        如果没有遇见你

        在新教育的天地里舞动梦想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如何评价新教育?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