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新教育是什么?

2016-10-19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教育大家谈]


新教育是什么?

——朱永新编著《新教育》文摘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当一些理念逐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之后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1、新教育是“新”教育

 

新教育,当然首先是“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旧教育而言的“新的教育”。新教育的“新”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表示传承,一个表示创新。1889年,教育家雷迪在英国的德比郡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上,建了一所新教育学校——艾伯茨霍姆学校。这样一个小小的学校,后来成了影响整个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一个起点,后来也成了影响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甚至也成了影响中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哲学起源。以雷迪及其创办的艾伯茨霍姆学校为标志的“新教育运动”,它的精神和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们向往的许多伟大的学校都是属于新教育派系或者与新教育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夏山学校,是新教育的一个代表人物尼尔创立的;巴学园,是日本的新教育学家小林宗作创建的;美国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创建的。教育史上许多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和新教育有关的,从罗素到佩西?能,从蒙台梭利到皮亚杰,从怀海特到杜威,一百多年来,我们敬仰的那些最伟大的教育家,许多都与新教育有关。而且,新教育运动一开始也是自发的、草根的一个实验。120年前,雷迪恐怕也不会想到,他在小镇上建立起的这样一所学校,后来会影响整个世界。他学校的很多老师就以这个学校为模型,到世界各地创办了这样的学校,渐渐地就成了影响整个世界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实践运动的一个重要来源。

 

所以,本世纪初叶在中国产生的新教育,可以视为是“世界语境”中新教育的一个“中国回响”。因为我们的新教育与历史上的“新教育”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旨在于对现时代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都试图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进行革新和改良,都是民间自发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新教育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


当然,我们的新教育,并不是历史上新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自觉的创新,在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新的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同时,新教育的五大理念、六大行动、四大课程等,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2、新教育是“心”教育

 

新教育也是“心”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心灵的教育”。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曾经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报道新教育,提出了新教育关注人的心灵的这个根本的特征。记者谭芸指出,“新教育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并且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而敏感的心灵,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蓝图。”所以,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心灵成长和丰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认为,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南风窗》杂志把新教育实验命名为中国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

 

3、新教育是“行”教育

 

新教育更是“行”教育,是相对于坐而论道的“学院派”,主张建设与行动的“行动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

 

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六大行动,更有以六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三大课程。其中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则力求将教师从彼此割裂埋头应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展专业水平,恢复职业尊严与自信;以有效教学为基础,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也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与幸福。三大课程彼此促进,共同构成了一种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课程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经明确地指出,哲学不应当单纯满足于“解释世界”,根本问题还在于“改变世界。其实,新教育的最高理想,也不是“解释”,而是“改变”。新教育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追求: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新教育不断对实验学校的优秀老师们说,不要满足于写文章做讲演,而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

 

杨东平教授在评价新教育的时候说:与一些洋化、“学术化”的理论相比,新教育是不玄奥、不复杂的,难以写成许多可供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然而,就改变教育现实、解决实际问题而言,新教育却是大为可观、魅力无限的。其实,教育的真理古今中外相通,大致是质朴无华、晓畅明朗、直抵人心的。新教育的诚实、朴实、感性、动人,也许正是一种好的教育理论所需的基本品质。我想,这是对新教育最好的褒奖,也是对于我们真诚的期待。

 

4、新教育是“幸”教育

 

新教育还是“幸”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的教育缺乏幸福、快乐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在2006年新教育实验第六届研讨会上,我们正式提出了新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追求。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新教育提出这个命题,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现在有许多孩子已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的理论。我们用幸福与不幸福、现在和未来为矩阵来分析,可以看出有四种组合,即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幸福,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幸福,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以及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新教育追求的是第一种境界。其实,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没有幸福、快乐的体验,他的整个人生就会蒙受永远的阴影。而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够体验职业的尊严与幸福,而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的成就。

 

所以,新教育努力通过自己的理念与行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我曾经参加了河南焦作新教育实验区的一次现场会,有一位新教育的教师吟诵了一首根据歌曲《幸福在哪里》的歌词改编的诗句,表达了她对于新教育的感受: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教鞭下,

也不在分数里,

她在诗意的晨诵中,

她在美妙的午读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暮省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灯光下,

也不在题海里,

她在温馨的共读中,

她在快乐的共写里,

啊,幸福就在咱共同的生活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霓虹下,

也不在酒杯里,

她在理想的愿景中,

她在田野的行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芬芳的的果实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名利下,

也不在地位里,

她在悲悯的情怀里,

她在合作的精神里,

啊!幸福,就在这全新的教育里!

  

安徽省五河县实验二小校长王羽在接触新教育以后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这一路,这些曾经的陌生人,这些可爱可敬的教育精灵,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激情,深深感染着我及同伴。教育是美丽的,教师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有人说这是传说。可爱的新教育毛虫们,用她们真实的经历告诉我,这不是传说。”而一位网名叫做大杨树的老师则深情地说:“接触新教育,走进新教育,我们就过上了一种全新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晨诵,到午读,再到暮省,没有了往日的埋怨,没有了今日的唠叨,没有了以后的忧虑,只有对现在教育生活的把握。一切繁杂,我们都让它归于平静;一切匆忙,我们都让它归于安宁。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

 

在这个意义上说,新教育又是“欣”教育和“馨”教育,是欢欣之“欣”,和温馨之“馨”。的确,教育的本意是能够让人幸福快乐的,所以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果我们的教育带给教师和孩子的是痛苦和折磨,这样的教育还要它干嘛?

 

5 、新教育是“星”教育

 

新教育也是“星”教育,对于新教育而言,这个“星”有两层意思,第一,这个“星”不是“明星”的星,而是“星星”的星,是“擦星族”的“星”,表示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从不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只是拿着抹布和水桶,一路踉跄,擦拭盖在星星之上的蒙蒙灰尘。新教育人自称是“擦星族”,是一群为了理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执着,他们坚韧,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碰到什么样的打击,他们仍然会坚定地往前走,从不在乎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他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都会悄悄影响世界,增益理想的善。

 

第二层意思,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实验从2002年正式起航,从一所实验学校,发展到今天拥有28个实验区、830多所实验学校,10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加实验。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从

 

2009年创办,已经具有近千名学院,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讲师都是义工,也没有正式的国家认可文凭可以颁发,甚至连许多地方还不承认它是“继续教育”,但是仍然如火如荼。新教育的确像星星之火,燎原了大半个中国,唤醒了万千教师,没有行政的命令,没有上级的文件,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自发选择。杨东平先生评论说,“放眼世界,古往今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和教育创新,从不是来自政府规划或批准,而是来自薪火相传的教育家的理想,来自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自生生不息的草根力量。”他认为,在今天,我们特别需要认识“学在民间”的传统,相信“学在民间”的伟大力量。我想,这也是对新教育的“星”教育特征的一种认同。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新教育是“兴”教育,是给中国教育带来“兴旺”发展的教育。

 

6、新教育是“信”教育

 

新教育也是“信”教育,这里的“信”是信心,是信任,更是信念。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就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孩子和老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我们认为,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给他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他们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所以,新教育实验所要做的,就是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要启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师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新教育认为,面对教育的各种问题,批评与指责是很容易的;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成为一个愤世嫉俗者,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成为一个仍然心怀梦想,怀着根本信念的人,则是艰难的,而这正是教师的使命之所在。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这正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智慧与勇气。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也让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这种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石。

 

新教育人喜欢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果说种子意味着希望、愿景,那么岁月就是坚守,就是意志。这两个词里边都用了信任,它表达了我们新教育人对这个世界,对于我们生命的一种根本的信任,对于我们自己职业的一种最终的体认和认同。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最终将会如草木萌芽,花儿开放,成为宇宙创造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样一种信任,这样一种信仰,那么,我想无论职业生涯中经受什么样的磨难,无论经受冬的寂寞,还是夏的严酷,我们都能从容地应对,从容地承受。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让生命幸福完整

        如何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

        致教师:让生命幸福完整

        如果没有遇见你

        在新教育的天地里舞动梦想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如何评价新教育?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