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2016-10-27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教育大家谈]


有什么样的教育,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基础教育改革的三大总体目标

作者|陶西平

世界范围内小学教育掀起汹涌的改革浪潮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小学教育。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我们都期待着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未来。这个未来应该是和平与发展的未来,应该像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未来,应该是科技进步和人文交流改变着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的未来,当然更期待着未来人类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我们希望,现在的孩子成年以后能够创造并且生活在这样的未来的世界。

所以,我们正在用对未来的期待改变着现在,包括改变教育。尽管各国的教育都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但是也有许多不适应面向未来的因素。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去年提出了2030年教育发展的目标框架。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汹涌的改革浪潮。

中国有一亿一千万小学生,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学教育。由于地区和学校历史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正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与此同时,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的指引下,正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着多种改革实验,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在改革进程中也产生许多困惑,希望和法国的同行们进行探讨。

法国的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风格,近年来又倡导并采取多种改革举措,包括法国国民教育部出台许多举措,以期将国家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之中。法国新高中改革方案,以及最近巴黎市政府提出的“让巴黎成为孩子们的巴黎”战略计划,都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你们的理论与实践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而人的胸怀取决于人的视野,教育的国际交流是拓宽教育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拓宽教育视野,也就会拥有更加广阔的教育胸怀,这就凸显出这次中法小学校长论坛的意义。

基础改革的总体目标:底线、底色、底蕴 

当今时代存在着两个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人与人关系的失衡;同时又存在两个变化:一个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另一是世界格局的改变,包括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当然还有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世界扁平化。这一切既对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机遇。去年联合国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了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政府为迎接这一挑战达成了共识。这是一个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的重要目标。在17项目标中,包含了教育目标。但教育不仅是一项目标,也是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所以改革传统教育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部分就成为重要的课题。

这次论坛双方就许多问题进行了研讨,如学校规模问题、校长作用问题、教师多学科任课问题、特殊教育问题、环保教育问题、幼儿教育问题、个性化教育问题、外语教学问题等,还听取了关于校长培训和关于教育信息化的专题报告,双方都收获良多。

这次论坛最大的共识就是,小学教育的改革必须坚持其总体目标,那就是面对未来的世界,要为人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正如法国哲学家、教育家让·雅各·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他还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成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基础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三底”:“底线(Base Line)”、“底色(Background)”和“底蕴(inner qualities)”。

 

我想,这应该是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

一是“底线”(Base Line),那就是懂得并且遵循做人、做事必须有的准则,就是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就是道德和良知。

二是“底色(Background)”,生命的底色应该是明亮温暖的,充满阳光、自信和活力,也就是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品质。

三是“底蕴(inner qualities)”,就是学生借助所学的文化知识形成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人格形成比知识掌握更为重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是重要的,在过去的年代里,有了这些就可以应对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现在,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变革,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矛盾加剧,凸显出人格的形成比现有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有了道德、自信、能力和身心素质。这将是既服务社会需求、又适应个体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此,围绕基础教育总体目标的定位,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程的改革,就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来。课程问题,是学校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深深植根于现代学校的土壤。近年来,课程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最大关注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争论的焦点,集中围绕着课程的定位、价值取向、目标、构建、实施和评价以及与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国家和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传统观念下,课程在培育人格功能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很小,然而现代课程应该对实现教育的总体目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次论坛的研讨,可以看出当前课程改革,虽然中法两国各具特色,但都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主题,改革的指向都趋向于:强化价值导向,增进身心健康,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核心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开展综合活动,尊重个性发展,加强补偿教育。

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

教育的信息化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这次论坛研讨的重点之一。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可能由于掌握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而扩大国家、民族、地区、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形成数字化鸿沟。“第一条数字化鸿沟”来自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第二条数字化鸿沟”则来自于应用 ICT 工具的能力。因此,减少数字化技能的不平等,既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的信息化包含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认识、信息思维、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还包括警惕互联网使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成为互联网服务和数字媒体的批判消费者,成为信息时代和智能社会的主人,新加坡提出“建设智能国家”,甚至提出应该让10岁的孩子可以进行无人飞机设计的编程;第二方面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学习、合作化学习,从而提高现实的教育质量;第三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在兴起的“创客教室”的建设将互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VR以及增强现实AR结合在一起,搭建一个智能平台,为学生提供体验、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当然还可能包括对未来学校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开发水平,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消除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疑虑,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国际交流,都成为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当然,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所以,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突破教师对传统教育技术的习惯性保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关键,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面成为创新的动力。

居里夫人说过:“为公众的幸福工作的人,不论在哪个部门,都不能被国界所隔断,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只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文章来自:京城教育圈微信公众号,特此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教育大家谈]


    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大智慧与学历无关

    教育的终极价值

    让教师有享受咖啡的时间

    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向深陷沼泽的心灵“推销”希望

    ......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与美好相约同行   

    如果没有遇见你

    新教育之光

    賜时光以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