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耕新教育,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海门教育局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新教育深耕,海门在行动!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深耕新教育,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作者|海门区教育体育局
来源|海门新教育



海门区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指导意见
南通市海门区教育体育局
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海教普﹝2021﹞17号
 
各中小学、幼儿园: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伟大的民间教育改革,试图通过十大行动来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和行走方式,让师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彻底走出,最终实现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充满着教育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在长达二十年的新教育实践历程里,许多实验区(包括海门)、实验学校和榜样教师,因为坚持新教育实验而迅猛发展、成果丰硕。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新教育实验绝对是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而美好的路径。海门的新教育实验已然闻名全国,被誉为新教育的“重镇”。然而,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均衡,项目推进的结构化、系统化不足是海门新教育实验面临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新教育实验的理解不精准,需求不强烈,推进不得力,行动不扎实。为破解这一难题,2020年初,我们率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启动了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计划。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深度不够、面积不广、见效不快。为了全面而有深度的推进新教育,汇聚更多的学校、师生、家长共同朝向美好,创造幸福完整,实现海门教育的高品质发展,特制订如下指导意见:

一、心怀敬畏,无限相信新教育的力量
      
任何一项改革和实验,如果没有共同的信仰,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新教育实验亦是如此。新教育集古今中外教育思想与智慧之大成,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聚理想与行动之力量,既有宏观的定位,更有微观的探索和指导,理应成为海门教育人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成为海门教育更高品质发展的动力引擎。而不应只是少数教师的理想和事业,也不应只是少数学校享用的专利和福利。因此,海门的每一位校长、教师,不仅要高度认识新教育,热爱新教育,实践新教育,更要敬畏新教育,以一颗虔诚的心去播撒新教育,深耕新教育。


     
二、精准理解,让新教育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
     
没有深度学习就不会有精准的理解,更谈不上有理念和行动的自觉。海门的新教育实验之所以不够均衡、充分,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新教育理论学不深、悟不透,只观其形、不知其神,从而导致理念上一知半解、行动上不知所措。更有守旧者、落后者思想上抵触、行动上抗拒,甚至将新教育实验视作加重师生负担的“元凶”。因此,新教育的深耕首先要从深度学习开始。全系统上下应再次掀起学习新教育的热潮。要人人熟读新教育的理论,准确领会和认同新教育的愿景、使命和十大行动。各校要认真列出学习书单,制订教师学习计划,搭建多维的学习平台,组建多层面的学习共同体,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共学新教育专著,共研新教育十大行动的有效推进。其次,要精准理解“1+N”。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融的。它们常常以一个行动为统领,融合了多项行动,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缔造完美教室”行动,其中就离不开“书香班级营建”“师生共读共写”“家校合作共育”“构筑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研发卓越课程”等等。“1+N”中的“1”指的就是领衔的一大行动,“N”指的是在“1”的统领下所融合和创生的丰富多彩的项目。“1”是新教育实验的切入点,“N”则是新教育行动中富有智慧的创生,“N”的丰富性、适切性决定着“1”的实践内涵和品质。各校要在认真学习、精准理解的基础上完善《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方案》,选择最适切的“1”,创造更丰富的“N”。


     
 三、优选项目,从最适合师生的行动出发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还要根据教师的原有基础、特长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的原则,在各个学段、各个学校有侧重的推进实验行动。 
      
幼儿园阶段,建议选择教师专业阅读、研发卓越课程(新教育儿童课程)、营造书香校园(共读、共绘、共同生活)、家校合作共育、推进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等项目。
     
小学、初中阶段,建议选择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读共写、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培养卓越口才、推进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育等项目。
     
高中阶段,建议选择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培养卓越口才、家校合作共育、研发卓越课程(特色课程,节日课程: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等项目。在深耕的过程中,要聚焦实验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凸显实验的特色和品质。要做到以教师专业阅读为抓手,瞄准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起点不偏离;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基本路径,提升学校的内涵品质不懈怠;以构筑理想课堂为核心地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自主学习能力不放松;以研发卓越课程为个性特色,提供多元化可选择的机会不动摇。    


     
四、全员参与,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我们的日常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全身心投入新教育实验的校长,定会带动全体教师的自觉参与。同样,教师是班级的灵魂。一个全身心投入新教育实验的教师定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带给孩子幸福完整的生活。各校一要明确职责。要树立校长是新教育实验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亲自参与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方案的制订,全程组织教师学习新教育理论,全面参与和指导新教育的深耕行动。二要统整全局。好的教育朝向都是一致的。要杜绝“两张皮”现象,防止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另一套;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不良作风。要将学校的常态工作与新教育和谐融合、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合二为一。三要人人参与,个个有深耕项目。切实加强新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与打造,在注重和加快培养榜样的过程中,要逐步从培养榜样群体走向培养全体全员,从少部分老师卷入到全体老师卷入,从全体老师卷入到全体学生、全体家长的卷入。要以一所学校为辐射中心,把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卷入其中,共同来研究和实践新教育。在深耕过程中,要确保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实验项目和实验目标。教师要根据自身实践基础和优势,合理选择项目,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小规模学校可以集全校之力,聚焦一个项目做大、做优、做精。大规模学校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多个新教育工作室,让榜样领衔,汇聚全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真正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每一个教师、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家庭的日常。


五、勇于实践,构建独特的新教育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教育文化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立校之魂,新教育课程则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兴校之本。各校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要将新教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变为独特的自我表达,并活化在师生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只有适合自己的,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表达,才是对新教育学校文化最深刻的诠释。二要建构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课程,我们要将新教育的文化厚植在课程的土壤里。课程即生活,有什么样的课程,就创造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呈现什么样的文化。没有课程作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支撑,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就是空洞的。因此,建设新教育文化,必须建构基于新教育文化的课程。学校的课程越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就越丰富、完整。学校的课程越丰富,孩子的选择机会就越多,也越容易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智能领域,越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各校要研发和实施一个又一个卓越的、足以成为特色的课程。乡村学校至少建成1-2个校本化的、富有特色的卓越课程基地;市区学校至少建成2-3个校本化的、富有特色的卓越课程基地。三要践行基于行动的哲学。新教育实验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途径。行动性是新教育的重要特征,行动论是新教育的哲学基础。新教育强调行动,更强调坚持。因为只有坚持才能做出成效,创造奇迹。各校在行动过程中,要不断地追问,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创生,不断地丰盈教育生活的内涵、提升教育生活的境界,以形成各具特色、校本化的新教育学校文化与课程体系。



六、完善制度,保障新教育实验深耕、发展
      
新教育贵在行动,胜在坚持。我们要在认真研究教师、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唤醒教师的成长愿望,激发教师的潜在智能,确保教师的持之以恒。一是人人参与制度。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不能游离于新教育实验之外。每个人在学期初都要制订新教育实验计划,明确自己的实验项目、实验目标、实验路径、实验预设成果。学校要为每一个教师建立新教育实验档案,根据期初制订的目标进行考核验收。学校校长要对每个教师的实验项目和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二是天天记录制度。学校要给每位教师配备一本新教育日志,每天都要记录新教育实验的点点滴滴,不定期进行检查和交流。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三是周周交流制度。学校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中开辟一个十分钟左右的“新教育讲坛”,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在全校的讲坛上展示自己的新教育实验故事与经验。四是月月展示制度。学校每月至少有一个班级或一位教师,进行新教育实验专题展示。各校要在学年初排好展示计划,让每个班级,或每个教师,一学年中至少进行一次新教育展示。用展示来推动实践,用展示来促进成长。五是年年评价制度。各校要制订新教育实验的考核细则,并列入教师的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之中。奖勤罚懒,以示激励。教体局、新教育培训中心将联合出台《海门区学校新教育实验考核方案》,确立实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标准,定期到校调研、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学校的综合考评。六是定期宣传制度。新教育培训中心将完善“新教育最美智慧校长”、“新教育最美榜样教师”、“新教育最美种子教师”三大微信宣传平台,用好《江苏教育报》(新教育专刊)、《海门日报》(教育专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新教育实验中涌现出来的成功案例和先进事迹,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学习榜样,超越榜样。各校也要搭建宣传平台,利用校园长廊、展板、小报、微信平台等言说榜样,激励榜样。
      
以上意见请各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悟,并逐一贯彻、落实到位,为海门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为师生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出积极的探索。



附件:海门区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考核方案(试行稿)
 
南通市海门区教育体育局
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2021年3月3日
 

附:海门区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考核方案(试行稿)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旨向,坚持改革与创新,把新教育实验深耕行动作为未来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办学品质的整体提升。
     
二、考核对象
     
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
    
三、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量化考核。以《海门区新教育实验“1+N”深耕行动指导意见》为依据,就学校深耕行动的行政推动、教师培养、学生成长、成果展示、宣传推广、评价激励等六个方面实行量化考核,明确考核的主题和重点,努力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点面结合,跟踪考核。考核实行日常随机考核和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努力增强考核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3.注重实效,推进发展。通过考核评估,推动学校进行“1+N”深耕行动研究与实施,引导学校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推动学校办学品质整体提升的措施。
     
四、工作流程
     
1.校长根据考核内容撰写好学校推动深耕行动的工作措施和实践效果,在考核时进行报告。
     
2.学校根据考核细则准备好相关材料。
     
3.考核组通过常态调研、现场考察、资料查阅等方式给出考核分,并计入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中。


五、考核细则与办法

考核指标|考核细则|考核办法

行政推动(20分)

1.每学年制订新教育实验“1+N” 深耕行动专项计划,明晰“1”,链接“N”,目标明确,措施有力。(4分)

2.成立“1+N”深耕行动领导组,且有明确分工,每学年四次以上专题研究,或结合行政组工作会议部署新教育工作。(4分)

3.建有两个以上新教育项目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学年组织全校性展示活动不少于1次。(6分)

4.建构课程基地。乡镇学校至少建成1~2个课程基地;城区学校至少建成2~3个课程基地。(6分)

现场观察,资料查阅。

教师培养(20分)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校要列出学习书单,制订教师学习计划,搭建多维的学习平台,组建多层面的学习共同体。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共读活动,每学年至少共读2本新教育或其他教育专著。(4分)

2.人人有项目。教师根据自身实践基础和优势,合理选择研究课题,制订计划,明确实验目标、实验路径和实验预设成果等。(4分)

3.项目有记录。人人有新教育日志(纸质稿和电子稿均可),每周记录项目实践情况,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4分)

4.周周有交流。学校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中开辟 “新教育讲坛”,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在全校的讲坛上分享新教育实验故事与经验。(4分)

5.注重培养新教育榜样教师、种子教师。乡镇学校有区级培养对象3~5个,城区学校有区级培养对象5~8个,多1个加0.5分,总加分累计不超过2分。(4分)

常态调研,资料查阅。



学生成长(20分)

1.每个班级根据书香校园建设的共读要求进行学生共读活动。(4分)

2.制订图书馆管理制度,做好班级、师生图书借阅记录。(4分)

3.有丰富的共读过程及成果资料。(如小报、自制绘本、共读课程包等)(6分)

4.每个班级每学年举办两次共读展演活动。一次儿童剧(书本剧、童话剧、绘本剧等)展演,一次自选项目(辩论赛、好书推荐、诗词大赛等)展演。(6分)

问卷调查现场察看,资料查阅。
 
成果展示(20分)

1.校级层面展示。学校在学年初排好展示计划,组织班级或教师进行新教育实验成果展示或校级阅读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全年累计不少于6次。(12分)

2.区级层面展示。根据学校自主申报及教体局、培训中心遴选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区学校进行展示。(3分)

3.承办新教育培训活动和新教育实验专题研讨活动。接待外地团队1次得1分,承办新教育开放周、线上专题培训等活动1次得2分,累计不超过5分。(5分)

现场察看,资料查阅。


宣传推广(10分)

1.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榜样宣传(榜样教师、种子教师推介或项目实施成果推广),每推送一次得0.5分。(5分)

2.学校、师生在主流媒体刊物上发表新教育实验成果。区级1篇得0.5分;大市级1篇得1分;省级1篇得1.5分;国家级1篇得2分,累计不超过5分。(5分)

资料查阅

评价激励(10分)

1.学校有对项目工作室、班级、教师等新教育实验考评机制,并列入教师的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之中。(5分)

2.新教育实验有成效,学校发展状态良好。在新教育活动(生命叙事大赛、新教育阅读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及年会系列评比(智慧校长、完美教室、卓越课程、榜样教师、先进个人、优秀学校、示范学校等)中获奖。区级获奖1个项目得0.5分;年会中1个项目获十佳得2分,获提名得1分,累计不超过5分。(5分)

资料查阅。

根据评比成绩赋分。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深耕|构筑理想课堂——关注育人价值的课堂转型

深耕|缔造完美教室——汇聚伟大事物,呵护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

深耕|营造书香校园——朱永新:“书香校园”怎么造?

深耕|研发卓越课程——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深耕|家校合作共育——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深耕|开展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深耕|师生共写随笔——坚持是恒久的享受;您还记得“朱永新成功保险”吗?

走,我们去找好教育——修炼,深耕,传扬

遇到新教育,就是遇到最深的自己——十年深耕新教育,培养未来新教师

......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