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朱永新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愿每个生命的暗夜,都能
有一束刺穿黑暗的光
所有不被正确理解和不能得到回应和认同的时刻,都可能成为生命的“暗夜”。每个人在这样的“至暗”时刻,都需要一束真正照进内心的光芒来温暖和照亮。直至,我们能够慢慢学会为自己点亮一盏盏心灯。——蓝玫
我小时候特别怕黑。“天黑赶紧回家”这件事,我妈从来都只需要给我弟弟强调,而我则一向遵守。这实际上和“自觉”的品质并没太大关系,但却往往被我妈妈和很多人解读成“自觉”,夸我懂事、听话。所幸,我爸始终懂我。我记得当年我都已经上了初中了,哪怕是上下学都有小伙伴同行,每次下晚自习回家的时候,都能远远地看到村口晃动着的手电筒的光芒,那束光或者冲着我回家的方向画圈圈,或者冲着无垠的夜空打转转,那是我爸在等我的“光语”。我一直是跟爷爷奶奶住一起的。每次晚饭后我回老宅,爸爸点亮的那束光就会追着我在老宅院子里的梨树顶上晃动,直到算着时间我已经进屋关门为止。有时候甚至我已经躺在床上了,还能透过窗户看到树梢上晃动着的和星光月光交相辉映的那束手电筒的光。那是我爸给我的“暗号”,向我传递着一切“安好”的讯息。
我爸从来不要求我“别怕”,更不会训斥我“怕什么”,他只是像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有爸爸在。”于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慢慢不再怕了。也许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童年吧,我后来曾有过一次让知道的朋友都颇为惊叹和意外的经历: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从7点到10点多的3个多小时时间里,完成了徒步登上一座海拔2548米的高山和先行的大部队汇合的创举。因为对我来说,童年的那束光早就根植在了我的生命里,始终在照亮着我所有的“暗夜”。这束光,是细心呵护温柔以待的懂得培植出的信任和深爱,足以让我战胜所有的恐惧。所以我一向反对那些说只有妈妈才是细腻温柔的观点,我觉得这只是部分人一种较为普遍的刻板印象。比如在最近热议的“张一得”自杀事件中,就有人说“毕竟温柔的妈妈不在身边,而爸爸不够细腻没有尽早发现孩子内心隐秘角落里的东西”云云。我想“没有发现孩子内心隐秘角落里的东西”这个结论或许是有道理的,而“毕竟爸爸不够细腻”这个归因就有些武断了,这仅仅只能作为我们旁观者的推测或猜想而已,并不能因此给所有的父亲都以“粗心大意”作为代名词。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懂和不懂,才是会不会爱的前提。
很多人步入中年或老年之后发现自己越来越眷恋故乡,而从未离开过故乡的人则很难理解这种情愫,因为自己对生活其中的此“乡”从不曾有过“故”去的经历。记得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渔民在海边钓鱼,每钓到够吃的鱼就立刻回家。旁边也在钓鱼的一位富商建议他说,应该多钓一些可以拿去卖,赚到钱买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钱。渔民问为什么?富商说,有钱了你就可以过上像我这样晒着太阳钓鱼的休闲生活了。而渔民反问说:“难道我现在过得不是这样的生活吗?”当下现状貌似相似的两个人,生命的过程和经历却大不相同。生活的真相,往往就藏在这大不相同的过程和经历里。富商在依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但他却并不知道渔人的经历,因此他的建议对渔人并无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我们活着,然后离去。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也从来没有人认为既然终归都要离开就可以随便放弃活着。所以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鼓励孩子努力去经历去体验,引导并教会他们选择和正确回应所有的遭遇,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个过程不能省略,也不能由父母代替孩子选择或完成,因为“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我曾经拜访过一个由一群高知父母为孩子创建的“自组织学校”。和张一得父亲需要依靠大家资助为一得缴纳高昂的学费所不同的是,这群人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即使把孩子带进了山林里共同学习,也不妨碍他们定期在全世界旅行,随时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最好的学校而不必靠别人的资助来筹款,甚至还邀请国外的教育专家来培训任课教师并亲自授课等等。这时候的田园才是真正的惬意和自由,而不是落后和贫瘠的代名词,也不会让孩子敏感的心里隐匿下自卑和无助。一得的悲剧再次告诉父母一个真相:不要被“学习成绩好”之类的光环遮蔽,因为成绩好坏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得好不好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只有孩子拥有自主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和热情,拥有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和积极持久的行动力,才是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蓝玫: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尊重每一个生命,才是真教育
我喜欢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话。农业多是通过干预环境促进基因优化,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和做法总体上首先是遵循规律尊重个性的;而工业产品往往诞生于人的设计和想象并预设了产品固定的位置和用途,对产品总是想去刻写、去打造或去改变。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被任意打造,人生又怎么可能被完全设定呢?所有孩子成长过程中身上发生的变化,无非是在遭遇到生活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探寻到了适合或不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径和方法。前者使得孩子越来越好,而后者可能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就如同同样是面对田园生活,有人感受到的清风鸟鸣的浪漫和惬意,而在另外的人那里就可能是不堪忍受的噪音和无聊了。所以父母们很多“为了孩子”的说法和做法,大抵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什么“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就能“天天向上”呢?本质上也是说父母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实现改良和优化孩子生活的环境,从而实现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
不乏有父母们感慨:“我已经尽力了,孩子还是那样!”其实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从来都是复杂的,但也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循。在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用错力”的时候。针对一得事件,我比较警惕的是一得爸爸说“自己始终尊重孩子的所有选择,包括最后的这一次”。我曾经听一位校长讲到过一件事,说自己学校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家庭是非常民主的,表现就是全家约定,每人轮流负责决定家中一天的大小事件。这位校长说,除了吃什么喝什么,其他家庭大事的选择怎么可能是一个7岁的孩子可以正确做出的呢?!这些形式的东西对孩子不仅无利反而有害。所以我想提醒父母们的是:除了尊重孩子那些没有明显错误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选择,在孩子经验不能抵达的地方,在孩子迷茫无助的时候,父母还应该成为那个温和而坚定地为孩子指路的人生导师,成为那个帮孩子做出慎重决策的人。因为有智慧有担当知进退的好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优质环境。
最后我还想说,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想要“一网而红”的时代里,身为父母尤其需要冷静,要努力争取成为好父母但永远不要迷恋“好父母”之类的称号,更不要忘记初心而迷失自己。父母的眼睛应该始终看向孩子并和孩子做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互动,而不是只关注镜头和闪光灯里自己的影子。【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