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应用、培育申报和提炼表达

石中英等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朱永新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具有怎样的人格特质?好的教育创新成果什么样?——21世纪人才必备核心素养5C模型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问题和对策——办知行统一的真教育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创新与超越:改变区域教育生态——如何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
......

为回应诸多新教育同仁的问询,本期微信摘编了有关“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应用、培育申报和提炼表达”四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在此特向文章原创作者和媒体致谢!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

优秀教学成果的“四策”

作者|石中英
来源|未来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自2014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评选了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界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所做出的持续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在我国基础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如何进一步做好这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是颁奖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基础教育界最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专门下发了文件,就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中国教育学会也将推广应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作为自己服务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不断推进。为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工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供有关方面批评参考。


1.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明确其方向性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的评选,方向性标准是第一标准。这里所说的方向性,就是指成果项目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取得的,坚持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探索。和第一届获得特等奖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第二届获得特等奖的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重庆市巴蜀小学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等,无不是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探索立德树人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作为改革试验的根本指针。因此,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首先需要阐明这些获奖成果正确的政治方向性和价值指向性,以引领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沿着同样的方向不断深入。强调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方向性,也反映了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性质。基础教育乃至整个的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具有专业性,但是它们又同时与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环境不可分,具有政治性和价值性,而且这种政治性和价值性已经融入专业性当中,成为专业性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应当突出其鲜明的政治和价值方向,这是不能够忽略的。

2.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阐明其规律性


教育是有规律的,这里面既有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校办学的规律。虽然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当中完成的,而且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对教育规律的信仰和遵循应当是不可动摇的教育工作要求。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都是致力于从不同的范围、层次、角度来探索基础教育的规律,并且有了比较正确的把握,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例如,第二届获得一等奖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郭华教授的“中小幼名优教师学习与发展双向互助合作模式”,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重构校园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等,分别在小学立德树人的规律、中小幼名优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美育规律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这些获奖成果从项目内容和申报材料上看,非常丰富,也有各自的特殊条件,如学校条件、专家条件、地域条件等,其他地区或学校要想照搬照抄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导致有些人认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困难的原因。但是,如果成果获奖单位、推广单位或点评专家能够共同对成果的内容进行再概括再总结,及时和清晰地将这些成果的意义从提供优秀典型案例上升到反映教育教学规律或学生发展规律的层次上,那么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疑虑与困惑就能迎刃而解,更好地发挥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


3.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突出其长期性


教育活动是长周期和积累性的。一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从启动到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比较长的周期,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其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阻碍、波折乃至暂时的失败。从这两届获奖成果形成的期限来看,一般都在5年以上,大部分在10年左右,得到各级评委高度肯定的获奖成果主要在10~15年之间,有的甚至坚持了20年,个别的甚至长达30年。这种长期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得这些成果在学校历史上和我国基础教育界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例如,获得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小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其成果周期就达到3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深度建构观念与能力:化学学科育人二十年探索”也明确地说明了该研究项目的时间长度。在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过程中,这种历史性的回溯和展现也特别具有教育意义,它不仅说明了获奖成果是如何通过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形成的,更告诉学习者办教育不能够急功近利,必须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必须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够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想法地瞎折腾。

4.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说明其发展性


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当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过程中,获奖单位当然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获奖成果也处于发展状态,或者说未完成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通过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来逐步地使之完善,真正达到比较稳定、可以命名的“模式”的水平。从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和推广情况来说,有些当年的获奖成果并没有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有的甚至在获奖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方面成果获奖单位在介绍成果时要实事求是,既讲成绩,也讲不足,还要讲未来的改进方案;另一方面推广单位或点评专家在推广或点评时要留有余地,本着专业的精神,特别就如何进一步夯实成果基础、推进成果项目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这些成果才能够不断成长,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案例,为建设基础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这种长期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得这些成果奖在学校历史上和我国基础教育界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重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标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新教育实验二十年20本(套)典藏图书推荐目录


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郑家裕
来源:教书育人

摘    要:从近两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评选要求及获奖情况入手,立足于市级层面,探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科研机构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工作的路径、策略及机制,强调了应从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内涵、增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提炼能力、构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机制、搭建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定期遴选相当数量的成果申报高层次奖项等方面着力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学成果; 成果培育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构建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的实践研究”(2016ZQJK003)的阶段性成果.

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最高学术奖,在教育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三大奖”(即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处于同等地位。2014年,教育部正式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列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奖励范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基础教育领域内有关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准。教育部已先后组织2014年、2018年两次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在2014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工作中,有特等奖2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367项成果获得奖励;在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工作中,有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成果获得奖励。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评选,既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新研发与新实践。

在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工作持续定期推进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单位开始重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组织制定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工作计划并跟进落实,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教学成果的培育、指导、展示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14年、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情况及部分省市教学成果培育工作经验来看,笔者认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科研机构还需从认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内涵、增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提炼能力、构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机制、搭建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定期遴选相当数量的成果申报高层次奖项等方面来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

一、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核心内涵


1. 准确把握教学成果的实践导向


国务院1994年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中规定,教学成果必须直接“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教育部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中强调,“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关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具有显著的实践导向,旨在激励和引导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教学成果的实践导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学成果的产生应基于教学过程的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情境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二,教学成果应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直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教学成果应取得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把握实践导向,要特别注重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的区别。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多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教育科研成果则注重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应用研究,两者应各有所侧重。

2. 清晰界定教学成果的基本范畴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其基本任务是如何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包括“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评价教”等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因此,教学成果要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的专业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和加工,教学策略、方法、方式、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其中,教学的价值取向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和加工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重组与加工,具体关注的是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上述教学基本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和组织制度保障,包括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设施与设备购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相关问题。诸多因素和环节对教学活动起着辅助、支持和支撑作用,有的甚至产生直接的制约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许多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教学过程及结果。因此,对教学成果的认定,不能仅根据什么因素可能对教学过程、结果产生影响,就认定其属于教学成果范畴,而应重点辨别各种制约因素、辅助条件有没有实际介入教学过程,有没有通过教学过程起作用。一旦这些因素、条件被实际的教学过程开发利用,发挥了应有的育人效益,它们也就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方面,内在地蕴含在教学成果当中。

3. 具体理解教学成果的主要分类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中的“分类一”将教学成果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其他”指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学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相关内容融合衔接等模式;其“分类三”将教学成果分为评价、特教、综合改革、德育、教学、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艺术、语文、数学、体育、技术(劳技)、幼教、外语、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其他共21个类别。

教学成果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学校课程分学科、分领域设置,教学工作也往往按学科、领域的不同进行分工。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及教学成果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综合改革成果应围绕着教学本质问题而展开,指向教学专业问题的解决,并且主要在课堂层面和学校层面上进行。因此,中小学要积极探索关于国家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的成果,积极探索关于课程标准、教材及各种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使用的教学成果,积极探索教学专业问题综合改革的教学成果。目前,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种类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暂不包括中小学教材。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教育规划与教育实施、课程与教学、学科性与综合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大力增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提炼能力


1. 重视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文本成


教学成果来源于教学实践,也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成果的价值要重点体现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着重评价项目在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为了满足教学成果的可交流、可分享、可检验的要求。教学成果需要进一步提炼成可推广应用的策略、模式、模型,以文本形式加以呈现,体现系统性、逻辑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要及时转化为文本成果。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可作为教学成果的重要支撑性材料。

2. 及时形成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是一种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探究活动,即研究者以实践方式为主导,在为什么做、做什么、用什么做、如何做的探索过程中,解释教育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进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包含着引导教学行为的力量。同时,它的合理性需要自觉接受实践检验。《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了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是“教育教学方案”,并且规定方案要“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这一规定在强调教学成果实践性的同时,与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常见的成果表达形式并不矛盾。它要求将理论思考、实践经验、研究结论进一步转化为教育教学方案,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指南,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教育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检验过程的报告应成为教学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教育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可以作为教学成果的重要支撑。


三、全面构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机制


1. 加快建立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机制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机构要加快建立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市—区—校”三级培育与指导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学成果的培育、指导、提炼、转化、应用、检验、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政策、经费和资源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在课题立项、项目经费资助等方面对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项目予以支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机构要定期召开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会议,建立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学科专家指导委员会,推动教育科研项目过程指导与教学成果培育有机结合,并积极搭建多元化平台,推动教学成果协同创新。市、区两级教科研机构及专业人员不仅要牵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也要深入学校、立足课堂,指导学校教师在教学成果培育方面早选题、早设计、早启动。学校层面要制定完善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对有初步成效且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推荐。

2. 进一步提高培育与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市级教科研机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要积极指导一线教师完善教育教学方案。教育教学方案的完善大体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对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事实材料加以概括,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加工,提炼能够揭示经验实质的核心概念,作为模型的主题、灵魂,同时对改革实践的预期目标做清晰地描述,继而从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多因素中,过滤出对该模型起支撑作用的基本因素(主要变量),并揭示它们的逻辑关系,形成若干实践操作模型;其次,要在上述整体模型建构上,展开具体的操作程序、方法、要领、材料的介绍,并提供若干案例;最后,要对模型的实施所依赖的条件做说明,提醒人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或者必须创造什么条件才能应用该模型,取得相应的成效,防止模型的误导(模式化)。

四、积极搭建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教学成果培育离不开充分的展示和交流,在思想碰撞和信息互通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教学成果质量。要从各个层面加强基础教育一线教学成果的宣传推广,成果持有人及团队要通过网站、论坛、专栏、论文、微博、微信等途径及时发布教学改革最新举措,展示教学研究的进展;在学校及单位层面,要通过成果汇报、教育沙龙、学术研讨、课例展示等形式发布成果,主动邀请具备同一学科领域研究专长的专家给予指导,并及时向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有相同研究领域的同行推广;在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层面,要定期发布成果简报,定期举办教学成果的总结、交流、展示活动,拓宽成果交流推广渠道,搭建有操作性、针对性、实践性的成果宣传应用推广平台,并积极承办国家、省的高层次学术活动,让优质成果及时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展示,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辐射力、影响力。各级各类教育类社会团体,也应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学术研讨与成果交流机制,扩大教学成果在民间的影响力。要将成果展示、交流作为成果培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关注在立项项目中生长起来的最新成果,也要对往届市级以上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在原有基础上有重大突破、取得重大成绩的,或者虽未经立项或未获成果,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预期成果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的项目进行推广展示,在成果交流中进一步加强培育,不断提升成果内涵。

五、定期遴选相当数量的成果申报高层次奖项


教学成果的培育既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能为申报高层次奖励做前期准备。为做好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准备工作,要定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底调查工作,试行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备案登记制度,对符合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要求、具有良好的成果基础、解决教学问题成效显著的成果进行前期培育和指导。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市级以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遴选的条件、标准和方式规定,创新教学成果推荐遴选程序,优先推荐前期培育指导工作扎实、实践检验效果显著、推广应用范围广,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的奖励是对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成就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激励广大教师长期投身教学一线,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教学成果的形成和获得是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于培养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打造高层次教师学术团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意义深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机构要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培育工作,提升理念、及早谋划、扎实工作,努力打造高质量及有大范围和持续影响力的优秀教学成果,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新教育实验的一面旗帜——专访许新海:努力让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例谈教学成果申报与文本提炼表达!
作者|李生华 林冬青
原创|课堂漫话
 
【摘要】教学成果奖是国家科教领域的重大奖项,其中,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带动了省、市、县三级的教学成果申报与评选。教学成果是一种有特定要求的成果形态,申报与文本都有明确规范的要求,本文以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申报参评教学成果奖为例,对教学成果申报与文本的提炼表达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成果;申报;文本提炼;表达
 
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发布以来,各地普遍开启了教学成果的评选,成果的申报涉及到成果报告、申报表的撰写,需要把平时做的很多探索实践,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提炼,像写产品说明书一样,写清楚有什么产品、创新之处何在,怎么研制出来的,产品应用及效果,力求写得简练、精准,符合国家对教学成果评选的要求。
 
一、教学成果的内涵与外延
 
首届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从成果征集到公布历经了四年时间,充分说明这个奖项设立和评选来之不易。我国从1988年起,设立了高教国家教学成果奖,当时基础教育并不在其中。1994年国家颁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明确了国家教学成果奖应面向各级各类教育,之后各地逐步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国家教学成果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三项科技奖并称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国家三项科技奖都是每一年评选一次,国家教学成果奖每四年才评一次,获奖成果反映一个地区的教学研究水平、实践水平及其全国竞争力。2018年第二届评选候选项目共1382项,其中特等奖只有2项(0.14%得奖率),由国务院批准;一等奖50项(3.6%得奖率),二等奖400项(28.9%得奖率),由教育部批准。福建省共推荐参评39项,没有特等和一等奖项目,二等奖有21项,得奖率53.85%,位列全国第五名,综合排名列全国第十二。从获奖的分布来看,特等奖2项,分别由上海和重庆夺得,一等奖50项主要被京津和江浙沪获得,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匹配。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对教学成果的定义是“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1]”,即一项教学成果需要具备理论、实践、效果等三个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效果,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发生变化,但外延却不断与时俱进。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首次提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其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2];“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3]”,这是国家层面关于教学成果外延的表述。2018年,在有关教学成果的外延上,增加了“立德树人”、“未来挑战”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富有时代特征教学成果内涵为全社会所公认,但外延与当前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连。
图片
 
二、教学成果的提炼与表达
 
申报教学成果的文本包括成果报告和申报表,教学成果的主件是成果报告。把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其探索的过程进行梳理、归纳、浓缩、提纯,形成符合申报要求的成果形态书面材料,这种文字加工的过程,就是成果的提炼与表达。
 
如何把多年的做法提炼出来,充分地呈现在文本上,这是成果申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申报中的关键环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创办于2015年,是厦门市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校,学校创办伊始,把提升教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能力列为重点工作,作为品牌来进行建设,与时俱进地吸纳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探索》的课题成为教育部子课题,课题的结题报告入选了教育部优秀案例,有五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这个案例具备了教学成果的“理论、实践和效果”基本条件,即有反映成果的总结和论文;有五年的实践检测期;有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量统计分析数据。今年6月,学校以这个案例为基础,申报市级教学成果。但在撰写成果报告时,有的教师提出直接把这个科研的结题报告拿来,简单地改头换面后作为教学成果报告,因为,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对于做课题的结题报告,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做起来得心应手。学校邀请了在教学成果申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让参加成果申报工作的教师懂得了教学成果的报告与科研的课题报告是不一样的。课题结题报告关注是,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原因?怎样进行研究?研究取得哪些成果?而教学成果报告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提出。即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因难、挑战,阐明这项成果针对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何而来以及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针对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分析这个问题所在的学校、本地区的特殊表现是什么、症结在哪里,而不是从宏观政策出发、从流行口号出发,从各种本本出发提出的问题。比如,有人提出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是主要问题,但这属于比较宽泛的问题,当与教学成果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是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具体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这是成果的主要内容,针对提出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步骤、怎么做?要把这些做法进行全面的提炼,梳理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策略、机制、经验,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作为小标题呈现(使用构建、积累、探索、建立、研发等关键词)。三是成果的主要内容。教学成果衡量标准一定是与问题的解决成效相对应,原来的问题怎么样,到最后是怎样解决,取得了怎样的教育教学效果,形成了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案,要对标到问题上,构成一个闭环,能够自圆其说。在效果上的呈现上,有数据的要用数据说话,也可制作成图表。从成果的文本提炼中,许多教师受到了启发,知道了在平时的实践中,要注意积累数据,用数据来说话,而不是反反复复的用一些描述性文字来说明,当实施新的做法之后,做一个数据的分析对比,成果就呈现出来了。四是效果与反思。说明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效果,还有哪些不足,总结分析这个成果还有那些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写出成果与他人存在争议的地方、受研究条件所限做得不完善之处。在统计和分析基础教育国家级获奖成果后会发现,教学成果的最终水平与成果名称高度相关,成果名称的确定是申报中无法绕过的大难题,一般要组织多次的讨论修改才能确定,名称的表述应直达主题、简洁醒目、突出重点、依托课题,名称不能过大或过小,不超过35个字,不能有歧义和语病。
 
《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是教学成果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是成果文本的二次精提炼。教学成果申报表各地略有不同,但主要栏目有成果名称、成果简介、成果应用及效果和成果附件,看似与一般的教育科研成果申报表基本相同,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每个栏目的填写内容、每个环节的制作要求都有差异。申报时,要把握申报表的个性化要求,下功夫反复打磨各栏目的内容,特别是关注学生情况,成果一定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成果申报表中,尤其是对于这个提炼的要求特别高,因为成果的申报表,各个栏目有字数限制要求,填写时应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进行准确而完整的说明。成果简介需要填写三方面内容:一是成果概要。成果概要只能写500字,要把问题、做法、成果和下一步的打算的内容浓缩提炼,简明扼要地说明成果是什么、好在哪里,不要简单罗列实践探索的过程,主要介绍研究实践的结果。例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的成果概要的第一部分写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正处于从量走向质的过渡阶段,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能力。二是在线教学的实践,使信息技术变为“主角”;三是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倒逼学校要创新生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体系和评价制度。第二部分写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做法,历时5年,开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创生教学体系研究,实施“浸入式”研修新方法,建构提升教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机制;以网络空间为载体的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全方位的在线教学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新路径;为教师能力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方式,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相互建构、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体系。第三部分写成果,从2016至2019年,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比赛,获奖370人次,75.4%的教师获奖。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达1294项,其中,国家级112人次,省级427人次。国家和省市多次在学校召开现场会、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广学校的经验做法,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供鲜活的样本。二是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只能写800字,问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阶段要合理,方法要有针对性,每一阶段要说明相应的标志性成果。三是成果创新点。只能写500字,是成果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梳理出几个相对独立的创新点,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可以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等角度,介绍成果的独到之处。例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的成果中,在理论上,对信息技术从整合到融合直至实现深度融合有了明确定义,信息技术从整合走向融合再到深度融合,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过程,是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深度融合则为教师能力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方式,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相互建构、互为主体,成为主体间关系的新型教学体系,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未来将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在做法上,实施“浸入式”研修,让培训者浸入到学校中,以课堂作为研修战场,进行信息化课堂的建模。建立生态理念与生态模式,岗前教师重点在于用生态理念构建,职后教师在于生态模式的应用,使不同类型的教师以良好的状态,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学校专门出台了《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规范》文件,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团结进取,有情怀、有担当、有尊严”的教师队伍,目前,尚未发现各地相同名称文件出台。建立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优质课评价表和在线教学优质课评价表已出台,22条评价标准对线上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体系全面建立完善起来。实行新型口试评价方式,逐步形成了以笔试和口试两种评价方式结合的评价模式。申报表中还要介绍成果应用及效果。说明经过实践探索后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将其凝缩为一个或若干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精炼术语,整理出一批成熟的操作办法,甚至提炼出一套系统的操作模型。从师生发展、学校发展,以及辐射影响、社会反响等方面阐述。申报教学成果都有若干年的研究和推广的历程,应该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论文(报告)甚至学术专著,这些都可以选择列出来,使成果的内涵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三、成果附录的整理与制作
 
申报教学成果的材料除了申报表之外,包括成果报告在内的其它材料都属于附录应用提供的内容。成果报告、成果内容的视频介绍(总容量不超过500M)、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是评审教学成果的主要依据。如果文字材料可以说明有关问题,也可不提供视频介绍。如果成果报告、视频介绍、佐证材料等还不以反映成果的主要内容、特色,可有限度地提供相关的其他材料,但不要与成果报告重复。
 
附录的难点是成果视频的制作和收集整理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视频必须在20分钟之内,为了达到特色鲜明、典型生动、案例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最大限度传递信息,达到与评委和谐共振与情感认同的效果,多数学校是请专业公司来制作。内容结构由序曲,学校发展历史和现状,规模和实力(2分钟);概述篇,学校软硬件设施、优秀的教师与学生,造就了学校的显著成绩(2分钟);成果篇,反映成果的实践研究的过程,对于教学成果的介绍应该突出体现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办学举措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合理逻辑,分享教学成果形成的过程的故事(13分钟)。尾声,希望,从这里放飞(3分钟)。
 
佐证材料收集的范围很广,一种方法是先收集材料,再按目录汇编成册;另一种是先编目录,再收集整理汇编。但凡与教学成果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收集,如研究报告、对比分析报告、教育专著、科研论文、活动实录、教育教学案例。重要的佐证材料包括:成果创新的查新报告、专著论文、课题支撑、实践实验、数据分析、推广应用、师生获奖、专家评述、媒体报道和制度性文件等。附录备齐后要合装成册,其规格大小应与申报表一致。成果附录材料的制作技术,大部分老师都是用word,这种方法在文字输入方面是比较方便,但是要穿插一些图,或者想要使材料更有设计美感,会遇到整理文字时候图片乱了,图片调整好文字“没了”,动不动就要重新开始做。现推荐一种新方法,不用重新学习什么软件,常用的PPT就能轻松解决问题,用PPT制作材料汇编可以转换成PDF文件输出,信息完整且读取速度快,还可以随需放大缩小,规格大小完全可以按照规定标准自行设定,实现图文并茂有设计感,使成果的内涵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结束语 教学成果的提炼表达呈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高度凝练的特质,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纯过程,成果报告和申报表的内容是提炼更是提升,是在山巅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成果针对的问题是出发点,理论研究是基础,科学的实施方案是核心,改革实践是重点,创新点是成果的本质和亮点,成果的实际效益和影响是标志,成果最终能够激发学校和教师自觉探索、主动变革,尊重且敬畏自己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有营养丰富的果实。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创新与超越:改变区域教育生态——如何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
幸福完整的路,我们一起走!——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21版)


王湛:如何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原创|中国教育学会

王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所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共五次,每次都有重大的主题,都部署了重大的战略任务,成为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次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主题、重大战略任务是什么?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未来,此次全国教育大会将以“部署推动教育现代化”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
 
那么,如何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第一,发展素质教育,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了“六个下功夫”,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要”明确了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人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不仅要看到东西部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同时也要看到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不仅要看到优质资源的不充分、高水平学校的不充分,同时也要看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不充分。也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在此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把党的教育方针阐释得非常充分、细致、全面、精准。其针对性就是着眼于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教育上,不仅是要有学上,能上好学校,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党的十九大又重点强调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最近新出的《21世纪的21堂课》中,提出一个问题,2050年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要考虑,2050年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和极端的不确定性。在秦朝可以预见到清朝,自唐朝的发展可以预见到民国的发展,但是今天我们能预见50年后会怎么样吗?变化太快了,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这种剧变下,我们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的知识讲授了。而今,最重要的是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变化、善于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保持心态平衡的能力。所以,只有发展素质教育,才能积极回应这种剧变。
 
中国的教育重视人的能力及人格的培育,重视知行合一。在本次成果评奖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我国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演绎着精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国故事,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
 
第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发展素质教育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我们现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很多重大举措,主要都是围绕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展开的。
 
课程改革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国家意志要体现在课程教学上。陈宝生部长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会上讲得很生动,他说课程标准修订是龙头,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相关因素是龙身、龙尾。深化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搞一个课程标准,它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从研制、编写、修订教材,到考试、招生等各个环节,我们把这些关键环节一一抓住,一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落实了。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在聚焦核心素养。我们的教育方针很明确,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学科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作出贡献,就是具体着眼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比如对于政治学科来说,就是要确定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使其认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具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关心、参与公共事务,更加理性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这就是政治学科对育人的贡献,是其之于培养学生素养的核心所在。再如,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最核心的就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第三,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内涵建设、均衡持续发展。2002年开始,我们宣传倡导均衡发展的理念,但过去十多年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资源配制上和办学条件上,现在,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促进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教学成果奖评审不代表全部,但是肯定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反映国家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推进的深度、实践的水平。
 
这次评审结果的地区差距如此之大,让我们对获奖成果特别少的地区感到十分忧心。获奖成果的不均衡,反映了教育内涵建设的严重不均衡,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扎实深入地推进实施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新一轮改革。今天推进实施新一轮改革,不是为了四年以后的获奖,倘若现在深耕细作,最后在申报获奖的平台上,其丰硕的成果必然也能展现出真正的水平。所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将补素质教育短板和推进内涵建设结合在一起。
 
要提高对基础教育发展转型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执行力和领导力;课程就是我们施工的蓝图,就是龙头,我们要把这个龙头立起来;要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要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保障;要变革学校管理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加强协同创新,拓展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内涵建设。

这次获奖成果值得认真学习借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基础上,让我们再从新的起点出发,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王湛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上的主旨报告整理)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