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一位教育家写给儿子的信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与阅读,于人而言,失之则如井底之蛙,观天不过斗尺,视周不过半圆;得之如鸟之两翼,遨游太空,更能穿越千载,视通万里。即使暂时被乌云遮挡,也终能穿透黑暗,见到光明。”

“我告诉你,其实,真正要读的是人生这一部大书,真正要带在身边的是人生的理想。”

“你的行囊里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少了理想。只有理想,才能够让你不断地给自己以激励;只有理想,才能够帮你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所以,或许此时此刻你更应该想一想: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向何处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是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的。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学会自己去选择,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承担。不要轻易地放弃任何一个机遇,也不要轻易地做出一个承诺。”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新教育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教育世界里的理想国
中国教育改革的民间样本——新教育实验二十年20本(套)典藏图书推荐目录
让梦想开花!——我和新教育实验
......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能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简介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有关教育、阅读的随笔集,其中有对传统教育的思考、对新教育的引领与展望,有对儿子的亲切引导、对老师的关怀爱护,更有精彩的阅读心得,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读文字书,更有对交往的名人的“解读”,如于光远,如星云和尚,如南怀瑾。教育是终身之事、生活常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阅读也是终身之事、生活常事,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教育与阅读,于人而言,失之则如井底之蛙,观天不过斗尺,视周不过半圆;得之如鸟之两翼,遨游太空,更能穿越千载,视通万里。即使暂时被乌云遮挡,也终能穿透黑暗,见到光明。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新书发布会暨教育热点跨界研讨活动将于2021年6月12日(周六)14:30于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北路郎家园6号郎园Vintage16号楼举行,欢迎在北京的新教育人和伙伴前往现场。


新书速递|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北京BTV《一师亦友》专访:解密新教育
朱永新:孩子如果不幸福,考上了北大清华又怎么样?
朱永新:好教师是生命的英雄,好父母是人生的导航员
专访|一丹奖明师堂成员朱永新教授——拒绝工厂式教育:师者朱永新和他的六百万队友
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关键书籍和关键人物
......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文选

一位教育家写给儿子的信——



用理想规划人生的选择

作者|朱永新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亲爱的儿子:


有时候想和你当面聊聊,怕一下子说不透彻,还是写这封信和你谈谈心吧。


其实,人与人之间绝大部分的矛盾、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亲人之间也不例外。我们虽然经常有见面的机会,但真正共同的活动和深入的交流并不太多,所以,也多少有些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这两年我们围绕你今后职业的争论,就很正常了。不过,这封信的内容,并不是再一次的劝说,而是一次梳理后的沟通,只是想把我的想法完整地告诉你,便于你参考。



有人说,人生就是努力加机遇。努力,是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自己的实力;机遇,是各种各样的机会来临时,能够及时把握。但是,如何辨别机遇、把握机遇呢?这里就涉及选择,选择的眼光,选择的勇气,选择的魄力。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生就是选择。从小的角度来看,吃饭时你选择哪些菜肴食物,会直接影响你的健康;生活中你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会直接影响你的幸福。从大的角度来看,人生有三个最重要的选择:专业、婚姻、职业。


人生第一次相对重要的选择是专业。


专业本来不是那么十分重要,而且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还没有真正形成,所以,在发达国家,大学的前两年一般是不分专业的,让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熟悉和选择不同的专业。而且,即使选择了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等及时转换变化。在学生毕业的时候,用人单位也不是特别严格地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根据学生的“学力”来录用人才。但是,我们的大学往往与职业联系得非常紧密,而且在学校中转专业比较困难,毕业时用人单位也相对比较强调“专业对口”。这样,选择专业就显得比较重要。


可能你一直到现在对选择的专业仍然“耿耿于怀”。在苏州中学国际班学习的时候,你学的是理科,成绩也不错。如果当时学一个理工科专业,成为一个工程技术人才,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选择一个比较时髦的专业,什么金融啊,国际贸易啊,税收啊,法律啊,等等,就业也更加容易。甚至,选择一门外语,以后做外交官,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你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在高中阶段,你几乎没有花多少工夫,就把大学的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了。



但是,你最终选择了文学。这里面虽然有我们的参谋,有学校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我们是交给你的。后来你认为文学是一个“无底洞”,无边无际,很难成为真正的专家,甚至产生了把文学作为职业的恐惧,让我一度感到很不解。一直到两年前的一次晚餐时,你说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事实。你说,去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同学们读过的许多书籍自己没有读过。你说,你们老师说,有些同学甚至可以做另外一些同学的老师!我突然醒悟过来:这可能就是你觉得中文是个无底洞,觉得做学问很困难的潜在心理原因。

我遗憾知道得太晚。其实,我读大学的时候,与你遇到的情况也有几分相似呢,而且,程度还要严重得多。

作为恢复高考第一届的大学生,我们同学之间的差距比你们更大。这个差距不仅是年龄与经验的差距,更是基础与学力的差距。有些“老三届”的学生,英语之流利,不在一些老师之下;有些同学处理问题的能力,连班主任老师也不得不叹服。至于读书,课堂内外,他们谈到的书目,我基本上都没有看过。

这样的情况下,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我想,感觉到压力,才是每个有进取心的人的正常心理。所以,我没有灰心,更没有放弃。经历与经验,需要时间的磨砺,好在我比他们年轻,有更多的时间自觉地磨炼自己。读书与学习,也是需要下苦功夫的,好在我比他们精力旺盛,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我最好的老师,随时可以向他们请教。


就这样,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没有虚度。我是图书馆借书最多的人之一,虽然许多书看了不甚了了,许多书当时根本看不懂,但是基本上把想看的经典名著都找来看了。特别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教育。

你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没有抱怨我。但是,言外之意是清楚的,如果你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能够读到更多的经典名著,可能会学得更加轻松、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的确,那个时候,我虽然是一个教育学者,虽然也知道阅读对于童年的意义,虽然也找过许多书让你读,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够自觉不够系统。同时那个时候,也是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为了在大学站稳脚跟,为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科研教学上,在你的身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多少是不够的。

不过这也和我的教育理念有关。在教育上,我比较主张顺其自然和尊重个性。虽然我为你的童年找来的那些书不够系统;虽然你学手风琴、学书法画画等,更多是随你的兴致,没有让你有意识地坚持下去;虽然上中学以后,因为你选择的是理科班,大量的作业、练习,也不忍心再督促你读许多课外书,除了坚持写作外,你也没有更多的课外兴趣活动了,但是,记得你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把《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讲得滚瓜烂熟了,你的长期积累相较于一般同龄人而言,仍然是相当可观的。不说别的,仅从你的文学创作里,就能看出一二。

你说,文学专业,尤其中国文学是一个无底洞。我得告诉你,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底洞”。人类发展到今天,要想成为古代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百科全书式的专家,几乎是不可能了。学问是没有止境的,读书也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只要你做,就没有迟的时候。


你已经选择了文学,而且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轻易地放弃它,自然是划不来的,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记得我在大学教书时,许多毕业生告诉我不想当老师。我对他们说,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能够不当自然更好。因为如果不想当而勉强去当,肯定是当不好的。但是,如果无法选择,就要努力适应,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创造性,教师职业的时间和空间,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爱上教师职业可以有更多的理由。而文学的优势,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最起码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把文学作为职业,把阅读那些优美深邃的文字作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儿子,其实我很羡慕你读文学专业呢。一个能够把读书作为专业的专业,一个可能把人生、职业、闲暇、志趣等高度整合的专业。文学就是人生。每个人直接经历的世界总是有限的,文学,就是为我们打开了世界和人生的另外一个窗口。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学影响的。

前不久读到一个故事。说一个死刑犯在临刑前的早晨还在全神贯注地读书。众人不解。他说,人生,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做最值得做的事情。精神的修炼,是最值得做的事情。儿子,这精神修炼,也是一辈子的事。

人生第二次相对重要的选择是婚姻。婚姻,看起来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奇妙的是,世界之大,为什么你会选择那个独特的“他(她)”呢?古人说,千里姻缘一线牵。但其实,婚姻也是选择的结果。

在你大学期间,无论是我们作为父母,还是许多叔叔阿姨,就已经在悄悄地为你寻找合适的女朋友了。当我们一次次地为你安排约会,你一次次地敷衍对付,我们就知道,婚姻不是我们能够安排的了。我们只能告诉你,婚姻是人一生的终身大事,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未来。因为,结婚以后的人生之路,是夫妻双方共同去走的。你未来的妻子是否有理想的情怀,是否有善良的心灵,是满足于过过小日子,还是要挑战人生做一番事业,都会直接影响到你未来的发展。


当我们发现,其实你自己已经有了意中人之后,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正如你当年选择文学一样。在你们走进婚姻的殿堂时,我用你们两人的名字做了一副对联:

上联——只研朱墨作春山,
下联——妙手任镱著文章。
横批——读写绘人生。

上联是讲绘画的,用最好的朱墨颜料绘就最美丽的自然山水,希望朱墨成为任镱的人生最好的颜料,帮助她实现自己的画家梦想;下联是讲写作的,借了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名联,希望任镱成为朱墨新作品的最重要的灵感来源,美好的情感会催生美好的作品。一个写,一个绘,但是,无论是作家还是画家,没有阅读都是走不远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自己的小环境,也就无法避免局限。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师,一位曾经教过音乐、数学的小学老师。我不知道他是否认识到早期阅读的意义,但是我知道,即使他认识到,那个年代,那个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没有可能读书的时代,也不可能让我有大量阅读的机会。虽然我住在母亲的单位——一个乡镇的招待所里,南来北往的客人随身携带的图书,成为我少年时代的精神营养,但那些当然更是非常不系统的。从所受的局限来说,我当然比你的局限更大。那么,我走过的路,也应该能充分说明,一个人只要愿意向前走着,就总会越来越多地突破自己的局限。


人生第三次相对重要的选择是职业。你已经是博士三年级了,选择职业,不可回避地来到了你的面前。凭你的个性,可以考公务员;凭你的写作能力和资源,可以当记者;凭你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水平,你自己曾经提出,干脆做一个自由写作者……这些职业,你都可以胜任,而我则一直建议你选择到大学教书,等等。对于职业的问题,我们有过无数次讨论甚至争论,虽然现在还没有结论,但是,许多问题还是在讨论争论中逐步清晰起来。

这样的过程中,我常常回忆起你离开家,去南京读大学的那一年,在你离开家的那一天,我曾经给你写过一封信。

我在那封信里说,我知道我们在那一天可能会有一个无眠的夜晚,我非常想与你面对面地好好畅谈一次,但是我们之间似乎不熟悉这样的方式,所以,我选择以写信的方式与你做一次心灵的对话。虽然我们父子平时的交流并不多,但是我们是在用我们的形体语言在说话,在互相影响着。我是一个感情世界非常丰富的人,虽然很少有时间能够真正表露自己的感情。

也是在那封信里,我告诉你,其实,真正要读的是人生这一部大书,真正要带在身边的是人生的理想。

你的行囊里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少了理想。只有理想,才能够让你不断地给自己以激励;只有理想,才能够帮你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所以,或许此时此刻你更应该想一想: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向何处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是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的。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学会自己去选择,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承担。不要轻易地放弃任何一个机遇,也不要轻易地做出一个承诺。

归根结底,我不能期待你今后一定从事什么职业,我认为这并不重要。是金子总要发光,只要你拥有理想,你迟早会找到自己的道路。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也就是说,我认为理想如果不能踩在现实的大地上,最终恐怕会成为梦幻一场。但是如果没有理想,一个人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

从1999年开始,我在阅读中受到启迪,开始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开始尝试着把我的教育理想耕种到现实的土壤里,到了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诞生,我的教育理念有了雏形,直至2003年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挂牌,我离开书斋深入到第一线的教育生活中……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启动,营造书香校园等行动的开展,很多师生的生活乃至生命,都因此得以改变,我也能够感觉到理想在我的身上不断成长,我也感到自己的生命因此有了意义。

我是你的父亲,但每个人的理想只可能由内心萌动,我也同样不可能把我的理想放进你精神的背包。在你面临所有人生的选择时,我如果只有一句话要说的话,那就是:儿子,请用理想指引你的方向。

儿子,人是不自由的,因为许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所以,人生会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遗憾。但人又是自由的,因为最终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书写者。不抱怨,不放弃,才是最好的人生姿态。

有太多人感慨过,如果人生能够从头开始,他就会有另外一种人生。是的。可人生无法从头开始。正因为人生无法从头开始,现在的每一刻都能成为新的开始。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自觉、更主动、更积极,就从现在开始。

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对了,事半而功倍。人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无论是专业、婚姻,还是职业。所以,希望你细细思量,认真考量。


人生是需要设计的。为自己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自觉地行走,与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我,当然希望你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亲爱的儿子,不要为你的过去遗憾,更不要为你的过去后悔。你有你的优势,你有你的特长,你的细腻、你文字的美丽……你拥有许多同龄人不具备的优势。有些人,眼里只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总是自怨自艾,没有生活的激情和梦想;有些人,眼里只看到自己超越别人的地方,总是盲目自信,把握不好人生的方向。希望你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傲,好好规划你的人生,好好发挥你的优势,不断阅读,不断反思,你一定能够走得很远。

有缘做父子,是缘分也是福分。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需要,我总会出现。为你祝福,为你喝彩,为你加油。

永远爱你的爸爸
于2014年春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